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22:4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电子商务深入广泛的应用,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对接,笔者学校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引入玉林本地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深入合作,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的改革与创新。在此,就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实践做法作一介绍。

关键词:电子商务 O2O 虚实交替 工学结合一、建设背景

笔者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自2003年设置至今已有12年,长期以来,在专业建设上,尤其是在实践性教学上存在短板。主要问题是还不能够全方位地对接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实习内容与企业业务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低,技能水平较差。学生毕业后专业对口率低,学生工资待遇低,用人单位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与电子商务对口的就业岗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对接,形成“两难”的局面。学校不具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就造成了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脱节,降低了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效率,增加了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成本。传统模式把教师禁锢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教师职业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因此,近年来,尤其在国家示范校创建以来,我们深感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虚实交替、工学结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构建了“虚实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建立O2O体验中心开展电商实战,实现了校企共育电商人才。

二、主要目标

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电商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具体包括:引进企业项目,依托互联网及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实施“虚实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的电子商务专业体验中心的实战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引企入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使师生技能整体提高,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专业课教师生产性实训的管理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增强专业为本地区行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建设过程

1.深入企业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产业

通过对2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分析,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针对现今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提炼电子商务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了笔者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为网络营销、客户服务,并以引入企业项目为基础,探讨实施电子商务“虚实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1)专业设置与玉林产业链对接。玉林有“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的美誉,自古就是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和商品重要的集散地,中小企业非常发达,但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的销售模式,大大限制了玉林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学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根据玉林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融合物流管理专业、服装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培养服务于玉林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2)专业结构与玉林产业结构对接。根据玉林产业结构调整,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改造,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为网络营销、客服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与玉林市微圈合作,借助企业提供的平台,推广玉林本土特产,既提高了玉林土特产的名气,又提高学生的应岗能力。近两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出两旺,就业对口率达到70%以上。

2.构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依次递进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其中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技能方向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核心课程以电子商务企业工作流程为基础,涵盖了网络营销、网店美工、网店运营、网络客服等四个岗位,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方向课包括商品拍摄、网络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物流配送及综合实训项目等,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订单课程、顶岗实习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置,提升学生的实战技能。

3.引企入校,搭建平台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我们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了大量走访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O2O”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萌生了打造电子商务专业O2O体验中心的念头。

O2O电子商务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网店/线下消费),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消费,在线上进行支付。这样既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又节省了消费者因在线支付而没有去消费的费用。商家通过网店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商家和消费者都通过O2O电子商务满足了双方的需要。

笔者学校从合作意愿、企业规模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考察,经遴选确定玉林微城网络有限公司为合作企业,校企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借助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契机,共建电子商务专业O2O体验中心,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

4.形成技能训练三阶段

依据合作企业电子商务工作流程和玉林市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究,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岗位群项目,着力完成基本技能的培养、职业技能的强化、职业岗位的实战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最终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无缝对接。

(1)第一阶段,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一、二、三学期通过将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植入项目课程,以电子商务典型项目为主线,通过电子商务工作室各岗位的实训,让学生掌握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实现对学生电子商务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电子商务技能新手。

(2)第二阶段,职业技能的强化。第四学期开展企业订单培养,每月一个订单班,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电子商务专业O2O体验中心开展电商实战,完成网络营销、网络客服、网店美工、物流配送等岗位的技能强化训练,培养电子商务技能熟手。

(3)第三阶段:职业岗位的实战。第五、六学期以顶岗实训为手段实现学生与企业真实岗位对接的岗位(群)实战,培养电子商务技能能手。

5.助力玉林产业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专业利用国家示范校建设形成的师资平台和实训平台优势,积极开展针对社会电子商务业界各层次职业能力培训;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为玉林中小企业产品或业务的网络推广解决实际问题。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大力支持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组以学校总体规划为指导,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各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小组。

2.资金支持

专业建设需要的场地、硬件投入、软件开发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笔者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是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中,累计投入90万元,保障了该专业“虚实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

3.师资保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师资人才的要求较高,为此,按照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我们大力引入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建立外聘专家库。对其项目编写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签订聘用书,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更新专家库成员。

4.管理制度保障

为成功实施引企入校,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校企合作章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专业体验中心管理制度》。

五、引企入校的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引企入校后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质量意识;引企入校后,校企深度合作,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引企入校解决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的局限性,通过引企入校,建立电子商务O2O体验中心,学生第三个学期起,进入体验中心进行电子商务实际经营活动,体验网络营销、网络客服、网店美工、物流配送等工作岗位,学生们的操作技能、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这使学生们更能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提高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在近年来的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中,笔者学校学生2013、2014年均获玉林市职业技能竞赛电子商务专业竞赛组二等奖。

2.促进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学结合特色凸显

(1)通过“引企入校”工作的开展,引进企业项目,与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共同探讨电商人才培养,通过一系列先做后教、边做边教的学习与实践,紧贴实战过程,使教学模式整体发生变革。学习过程就是企业生产过程,学习环境就是企业工作环境,形成了具有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虚实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改革相应的评价机制,构建“理实一体、校企共育”的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

(2)引企入校后,通过教师下企业调研及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与企业专家共同授课,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企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在指导生产的同时,参与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也参与教研教改,这使学校专职兼职教师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

(3)引企入校推动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强化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从企业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作为载体,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推进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共同开发了校本教材电子商务基础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3.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会大大缩短学生就业的试用期。因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了解到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质量要求,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同时,引企入校能在学生培养阶段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这样会有效减少员工的流动性。再有,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体会与思考

1.引企入校成为牵动学校教学改革的“牛鼻子”

引企入校能对应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满足了专业在就业岗位和岗位群的专业能力及素养要求,并且随着企业技术进步而升级,促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来适应专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规格。“引企入校,专业与企业对接”的实施由此倒逼了教学包括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

2.引企入校为学校与企业对接找到了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因现阶段我国校企双方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类似于德国双元制的合作环境和相应法规,所以将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难度很大,更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而引企入校共同建立电子商务体验中心,使企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有了“项目”这个载体,从根本上为解决学校与企业对接找到了抓手。

笔者学校电子商务专业O2O体验中心是依托社会上最新互联网技术进行构建,再现了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各岗位的职业标准和相应技能。学生通过体验中心的实战训练,可以掌握最新的岗位知识。由此可见,引企入校从内容上实现了同职业标准的对接,从训练过程上实现了同生产过程的真实对接。

3.引企入校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和规范校企合作形式

笔者学校引企入校、建立电子商务专业体验中心,电子商务专业“虚实交替、工学结合”培养实施以来,最大的收获是项目带给电商教学的可操作性:通过把引进企业项目植入课堂,教师可以完成包括知识点设置、技能点设置、学生团队组建、项目完成进度监控、项目完成质量评价等完整的教学过程,而每一轮次的项目教学都会形成一个可以积累的教学案例包。

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现有的校企合作形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采用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式,积极组织实施,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校企间完善实施方案,把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有机地融合,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否则,很可能就会造成一个“多输”的局面,挫伤企业、学校、学生的积极性。

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共育电子商务人才,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今后我们仍需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

第二篇:校企共育方案

XXXX学院软件学院校企共育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快软件学院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共育方案,指导今后的我院校企合作工作。共同努力建设好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一、校企合作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校企合作办学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院各专业新一轮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策划目的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所需的专业人才,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使其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同时促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学校招生宣传的力度。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目

的。

三、校企合作原则

(一)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职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效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二)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共嬴”是校企合作的宗旨,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合作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学校有责任义务对学生进行“维权”教育,对合作企业进行筛选,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三)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合作是一项双向活动,应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软件学院将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习生、毕业生用工回访,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技术、设备等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见习生产。企业定期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校企互动,使师生能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使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四、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软件学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以专业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法及步骤;(二)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三)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四)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五、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一)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二)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三)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四)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五)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六)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标准为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根据软件学院各专业目前实际情况,拟开展以下一些合作方式:

(一)“订单”培养

分流组班前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班后与学生、家长签订“订单”培养用工协议,顶岗实习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考核情况记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从大三学年起,企业应在每学期指派专人到校指导学生进行集中实习,实训周期可根据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但原则上累积实训时间应不少于20周。同时,软件学院也应为企业实训提供完整的实训时间及场地。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确保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二)工学交替

企业因用工需求,可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方式为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到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学习场所。

(三)生产见习

生产见习是教师、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以及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了解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师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

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意识等能力。

(四)顶岗实习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企业“双选”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到合作单位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合格职业人,使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校内课堂教学。

(五)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可充分发挥出基地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合作企业可在基地优先选拔到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对于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企业应每学期派专人采用到校指导或远程教学等方式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内的实习过程。

(六)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冠名实验室、实训中心、大

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同时由双方参与研发的相关技术或成果专利由双方共同持有。

(七)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院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其一即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学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其二即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其三即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验室、工作场地的三者结合;其四即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其五即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企业出题,教考分离。这样可以促使教学内容不脱离企业实际情况,达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八)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教案入手,然后根

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内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九)开设职工培训班

我院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这一优势,利用学院教师资源、继续教育学院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十)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我院计算机专业研发方向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院领导、专业主任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十一)校企文化交流

双方通过定期举办、走访、座谈等形式及开展职工体育文化活动,加深对彼此办学(经营)理念、学校(企业)文化的理解,在活动中深入沟通,强化合作,增进友谊;

企业可利用我院校园文化活动场馆健全的优势,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为我院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提供支持。

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十二)“加工生产”模式

可与企业达成软件设计和程序设计等协议,企业提供设计理念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学校可降低或不收工时费,这样校企互惠互利,即企业成本低,学校能减少纯消耗实习,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能力。(十三)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每年每专业选派1至2名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六、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采用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的模式:

(一)由企业领导和软件学院相关领导共同组建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在总体上负责管理、监督日常的实习工作,根据实习信息的反馈制订和改进具体的活动方针。

(二)在软件学院班级中选出2-3人成立实习自治小组,负责实施日常的相关工作(记录考勤、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实习信息收集反馈等)。

七、保障措施

(一)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二)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三)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四)学院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第三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陶海蓉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详细介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国示范建设期间,如何有效的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诚信网商”专业文化内涵建设。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我校所在的番禺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猛、效益明显,目前已构建起以3大实体园区、8大虚拟平台、1500家会员企业为框架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在政策、地理、物流、产业、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国示范的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示范校建设进程中,立足于本土特色,与行业协会和区域经济紧密相连,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作为本专业建设的抓手,致力于探索电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文将详细介绍本专业借助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过程和路径。

一、深化“网实一体”,共筑人才培养新篇章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以及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办学的要求,本专业进行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与教学改革”专项调研,共走访了五十多家企业,采访了一百多位电子商务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了解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召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专家座谈会,找出职业发展的共同规律,经反复研讨从中提炼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核心岗位群,结合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就业实际确定了适合中职生就业方向的4个核心岗位群,包括:网络客服、网络编辑、网络推广、网页美工等,并最终确定了4个核心岗位群所包含的18个典型工作任务和26项职业能力。并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路径,构建了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网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即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并深化了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1.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奠基职业基础。学生初进校园,对专业了解甚少,这阶段的教学目标以电子商务的认知和专业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人的状态,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法,与一家规模比较大、业务全面涉及线上和线下的电商企业——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抽取企业经营中的典型问题和案例,成为教学案例。如《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我们以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天猫旗舰店经营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电子商务的特点和经营模式,从而对电子商务的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强化职业能力。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能,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万变,为了改变教学内容滞后的现状,我们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把企业的项目和最新技术引入学校,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学习专业职业技能。在《商品拍摄与处理》的课程上,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梵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把企业一些商品拍摄的项目带入课堂,老师带领着学生按企业要求分组完成。企业人员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与指导。通过引进企业项目,不仅能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标准和企业的文化。

第三阶段提升职业技巧。让学生与企业真正对接,实现“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本阶段,我们实行“走出去”的策略,与本地传统的企业合作共建网店并进行网店运营和管理。番禺莲花山“渔珍”是家经营海产品的实体店,由于没有技术力量,所以无法把业务推向网络销售。与此同时,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因为没有企业商品而难以开展真实的电子商务实训。在这个契机下,我们与企业合作,老师带着一个项目小组的学生为企业建立淘宝网店,进行网上经营。学校提供技术和运营管理支持,企业管理商品和提供资金。通过校企融合,学生从开设网店、网店装修、网络推广、网店运营、商品维护、网络客服、物流管理等全方位了解电子商务,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以分层教学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分配工作岗位和内容,实行轮岗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充分体现分类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阶段培养网商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树立诚信网商意识。在最后的阶段我们依托模拟公司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我们以创业团队的形式把学生按6-8人一组分成多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创立模拟公司,经过公司成立、人事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团购交易等模块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流程和公司的运作,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树立诚信网商的创业意思。

2.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

按照“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每个核心课程都包括了4-6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典型的职业活动项目来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掌握方法和技巧,形成工作经验,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推行“网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都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成果展示——评价反馈的步骤进行。五个步骤可以循环反复,形成闭合的圆环,每一次循环都能达到质与量的飞跃。通过“五环”项目教学模式,项目即任务,成果即产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以及实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深化“诚信网商”文化,以文化引领促专业建设

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内涵建设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只有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更好的服务行业企业,才能保持专业的稳定性。

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精神文化建设、专业物质文化建设、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专业职业文化建设以及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1.专业精神文化建设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召开专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集思广益,概括提炼升华了“培养诚信网络商务意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八个字为专业的核心理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论坛、辩论、征文、社团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商务活动,培养学生诚信网络商务意识。以活动促专业文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在图书馆六楼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走廊设置宣传栏,图文并茂地介绍专业精神文化,例如专业理念、专业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实训基地功能、校企合作单位等。

2.专业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通过环境布置、氛围营造、特色专业实训室建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先后建立了网络编辑实训室、电子商务呼叫中心室和学生创业园等特色实验室,拓展了淘商城、高获迪等企业校区,建立了新英思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3.专业制度文化建设

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以专业建设和管理为目标所拟定的专业所有师生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本校在国示范建设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规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办法、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管理规定、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促进本专业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深入开展,以制度文化促进专业建设。

4.专业职业文化建设

(1)职业生涯规划。新生刚入学,即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以及行业专家回校报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定期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水平。

(2)专业特色活动。通过定期举办的专业特色活动。如“念亲恩”网店商品线下展销会、花车巡游活动、乐购网学生格子铺经营管理、新西兰生活馆校外基地的模拟公司年会、校园十大网商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3)实训基地学生实践。我校依托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淘商城电商产业园建立了两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和新英思广告公司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还依托电子商务学生社团建立了乐购网学生创业园。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校内校外实践场所,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文化,及早树立“职业人”的意识,早日向“诚信网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梵米-网店装修”订单班,“名特农产品—网实一体”订单班,“新英思——商贸与设计”订单班,让学生实现学习即工作,毕业即就业。通过订单班的运作,让学生在校即了解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电商行业的职业文化。

5、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用人标准、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学生的发展需求等要素进行综合,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企业(行业)、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从而达到校企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三、服务区域经济,孵化“番职校”电商品牌

通过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我校着力于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校依托于番禺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借助于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淘商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番禺农特产网、番禺社区网等企业及机构,孵化了新西兰生活馆、渔珍海鲜干货直营店、番禺农特产品淘宝商城、校园乐购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或淘宝网店,实现了一定的盈利和收入,为本区域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作的样板和模式,全力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

四、校企合作结硕果,网商文化起示范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下,本专业部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考证和竞赛呈现了双赢的局面。在2014年的电子商务员考证中,我校的合格率超以往历届水平达96.77%。2014年的广州市学生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我校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2014年举行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我校12级电子商务学生成功杀入决赛,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不但培养了学生,也成长了教师。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掌握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知识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水平和职业能力;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中总结了实践经历,提炼成一篇篇的教研成果。2013-2014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篇;市级获奖论文9篇;申请广州市精品课程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本校的“模拟公司”精品课程获得了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在财贸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呼叫电商文化,孵化诚信网商”为宗旨的电商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起到了较大的示范效应,校内带动汽车、数控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建设,对外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先后吸引了山东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宁波市宁海职教中心、杭州开元职校、广东省华侨职校、顺德勒流职校、梅州职校等众多省内外院校参观,交流建设成果。

相信在后示范校建设进程中,我校一定能沿着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通的路子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本专业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武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67-68 [2]徐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探微[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63 [3]殷锋社 王晓江.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2):95-96

第四篇:校企共育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育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顺丰速运实训基地是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建立的首批“校中厂”之一,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文章介绍了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建立与运营,并阐述了此实训基地的成效与意义,最后探讨了实训基地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顺丰速运;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F.Express training base is the first“plant in school”established by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In the paper,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F.Express training base were introduced,the effect and meaning of the training base were described,and finally,the problem and decision-making of the training base were explored.Key words: S.F.Express; training bas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的高实践性越发突出,对具备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熟练物流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势必促使高职院校改变办学方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企业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建立

近年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主动面向市场,积极与企业联合,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方式。2011年,学院与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这是顺丰速运与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的速递物流实训基地之一,完全由学生自主运营并为社会服务。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设在学院沿街的黄金地段,占地近一百平米,工作室拥有齐全的设施配置,包括接待区、收件区、派件区、货架区、物流堆放仓库区、及配送车等,其布局图如图1所示。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为日照大学城的7所高校和近6万名师生提供顺丰快递的收派服务。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运营

学院与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组员由企业经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并同时制定了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由校企共同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和评价,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

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系部把关、公司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实习学生。工作室的日常运营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有意向当管理者的学生,可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进行选拔,最后选出3位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分别担任工作室经理及主管职位,成立管理小组。然后由企业主管和专业负责人负责“带班培训”,指导他们完成各项实际业务、管理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与方法。同时,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其他学生由企业主管或有经验的学生负责“带班培训”,指导他们完成各项具体操作业务,按学号分配,实行5~6人轮岗,轮岗两周时间,轮岗过程必须在管理小组的监督与管理下进行,工作室管理小组选拔流程图如图2所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详尽的学生轮岗实习方案,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可熟悉业务的全部流程。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顺丰速运与学院合作成立“顺丰速运实验班”,共同制定了实验班学员选拔标准、实验班课程设置、奖学金设置、实验班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推进流程等环节。实验班的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培训内容为顺丰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公司基本制度、快递行业简介、安全知识等方面,由顺丰公司中层以上领导授课(高层干部每学期至少授课一次);第二阶段内容为学院特设课程模块,由学院实验班培养师资团队进行授课。为激励顺丰实验班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促进实验班优秀人才的成长,公司方面特设立顺丰奖学金。顺丰公司根据实验班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综合考评,择优进入公司“决胜未来”人才储备库。

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运营过程中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在此过程中,?W生以学徒身份参与管理和工作;教师在负责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挂职锻炼;企业主管与员工既要定期给予指导,还可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服务学院师生的同时,也给周边高校与居民提供便利。所以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和其他速递营业部一样,完全靠学生们全日运营,无寒暑假。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不仅是学生们的实训基地,也是学生们勤工俭学的实践基地,更是锻炼学生们坚强意志的大本营。顺丰速运实训基地运营的成效

3.1 培训学员数与业务量呈上升趋势。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在良好运行的同时,还为“顺丰速运实验班”到工作室上岗“就业”提供了岗位和平台,充分实现了专业生产性实训,成绩突出。从培养学员角度看,自2012年起,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已接受学院346名学生进行实习,其中,物流2011级63名、物流2012级67名、物流2013级88名、物流2014级128名,并且预计物流2015级183名学生将在此工作室完成实习任务,参加实训的学生逐年递增(见表1)。从业务量角度看,每年收件6 000~8 000件左右,派件17 000~18 000件左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见表2)。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每年营业收入约为7万元,6年来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0多万元,所有收入除支付必要的成本外,全部发放给学生。

3.2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和就业率。顺丰速运实训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运营,主要靠学生完成日常操作,通过有效的工学结合,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学生既是学院的学生,也是顺丰速运的职员,他们不仅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教育,还要进行职业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在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集体感、责任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实践,很大程度提高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更加适应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自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成立以来,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在本院所有专业中名列前茅,顺丰、德邦、京东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3.3 教师挂职锻炼,双师素质全面提升。学院物流教师团队由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组成。据统计,大部分专任教师缺乏企业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物流现象或案例有机地融入教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顺丰速运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定期到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进行挂职锻炼,熟练掌握所有的操作技能,结合专业知识,科学处理突发事件,真正做到“双师”人,既拥有丰富物流专业知识又同时兼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岗位专业能力。目前,学院所有物流专业教师完成挂职锻炼,效果甚佳,他们不再仅局限于书本内容,而是将实践经验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规律。

3.4 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作用,提升学院办学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是学院年轻专业,虽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而顺丰速运实训基地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它是学校建立的首批“校中厂”之一,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引领者,是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首次实践。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成功转型,从封闭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到师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成功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接轨,向社会输送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很好地提高了学院办学能力。

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成功实践,给物流专业的后续实训基地及其他专业的生产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示范建设形成的制度、理念和模式被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临沂商贸职业学院等周边同类院校借鉴学习。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分别被大众网、高等职业教育网等媒体报导。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意义

顺丰速运实训基地基于校企双方利益共享建设,很好地实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社会等多主体的互利共赢。学校方面,利用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师资力量、运营环境等,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物流高技能人才;企业方面,可以长期观察学生实训动态,优先选择优秀人才,提高企业员工数量与质量,优化企业员工结构,并且可以借助实训基地平台,提高其知名度与声誉度;教师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践与交流平台,提高双师素质,增强自己的科研与实践综合能力;学生方面,接受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文化与严格的企业纪律,熟悉岗位职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集体感与责任感,做到上岗即可顶岗,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社会方面,可以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顺丰速运实训基地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认岗、习岗、轮岗训练的“校中厂”,是学生从薄弱职业基础到胜任职业岗位转变的实施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顺丰速运实训基地的问题与对策

5.1 初学者轮岗差错率较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企业以盈利为目标,要求员工不仅业务熟练,而且要提供高效、高质量服务,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而学校是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希望每位学生均能在实训基地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轮岗从初学者变为熟练者。学生在轮岗初期经常因为不熟练会出现高的错误率,加之,学校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培训,往往在刚熟练业务的时候不得不交给下一轮的初学者,故出错现象会周期性发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对学生上岗前进行充分的训练,严格考核,上岗新生务必在老学员监督下完成工作,并且对出错和投诉现象进行严格对待,努力降低差错率。此外,对零失误的学生要给予嘉奖,起到表率作用。

5.2 为顺丰速运公司输送的人才数量呈下降趋势。自2012年,在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完成培训的人数共计340余人,虽然学生毕业后进入顺丰速运公司工作的人数达100多余人,但去该公司就职的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3)。经调查,主要是受双方影响。从企业方面来看,顺丰速运公司近年主要岗位还是倾向于本科院校人才的招聘,而仅有客服等部分岗位是面向高职类学生招聘的,这样不能使学生的实训岗位与就业岗位进行完全的对接;从学生方面来看,学院学生从事客服岗经历丰富,并且大部分学生对此类职位兴趣不大,更愿意选其他企业提供的运营、仓储等岗位。就此问题,校企双方要不断沟通,借助“顺丰速运实验班”,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让顺丰速运与学院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更精准,以对学院学生开放更多招聘岗位,实现轮岗后即可上岗。

5.3 校企双方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顺丰速运公司沟通需要加强。校企双方虽然成立了顺丰速运教师团队,但很少有机会聚齐交流。学校未能及时了解公司的动态发展,公司未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实训动态。学生轮岗时,遇到重大问题,才积极向企业反应,而对于细小问题,往往搁置一边,企业不询问,学生不汇报,最终导致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呈现高重复错误率或??题堆叠现象,降低了服务质量。这一问题,学校与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教师、学生与企业经理、员工可以随时交流,出现问题可以共同讨论,发挥集群效应,改善企业业务流程,创造高效益、高质量服务。结 论

顺丰速运实训基地是学院首批“校中厂”之一,是既服务于学校又服务于社会的生产性实训场所,很好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及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顺丰速运实训基地基于校企双方利益共享原则,实现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社会等多主体互利共赢。此外,顺丰速运实训基地满足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探索与实践,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顺丰速运校园工作室”的成功实践为同类高职院校的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具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项盛荣.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及建设模式选择研究――以电子产品制造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31-36.[2] 闫靖,谭征,蒋杉杉.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6,35(4):180-182.[3] 洪贞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职教论坛,2010(16):58-63.[4] 邓志新,万守付,张立军.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184-186.

第五篇:浅谈我校校企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引领时代步伐立足现实求发展

——浅谈我校企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指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定单式培养等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动了教学改革,探索了新的办学体制机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研究如何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一、我校教育人才的定位

我校所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与技能性、职业针对性等特点,要求实践能力强、岗位技能高、业务水平精。学生要掌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校企结合是企业参与职校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校企结合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的设置要符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要按照行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是教育资源的利用,尤其要利用产业的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源;四是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无论从职业人才的特点还是从其培养途径看,职业教育都具有校企结合的性质。

二、我校校企结合的好处

职业教育就是为职业而进行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加强校企结合是办学模式的探索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企业化管理的办学特点的有效途径。1

校企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学校借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企业也借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一)它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接着就到企业进行技能的操作训练,这就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在企业参加岗位劳动,学生学到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企业中接触生产实践,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工作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通过企业来接触、了解社会,在企业实践中锻炼语言沟通能力、交际合作能力,学习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培养自身的情操和职业道德修养,促进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它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的良性就业。“校企合作”办学最大的特色,就是吸纳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以企业对人才需要为导向设置专业,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学生的毕业实习在企业中完成。学校设置的专业都是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适应企业需要的学生,这样既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又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上海市教委提出要校企结合,教学贴近企业生产。我们都知道大部分职校的技能训练都是在校内的实习车间完成,往往与工厂的生产实际有一定差距。学校一般用的是60分及格制,给学生长期留下的就是只要有60分这个零件(或产品)就合格,某些尺寸不合格是可以的。而生产实际中合格率是指合格零件数量占给定毛坯数量的比例,这里的合格零件是指所有尺寸都符合图纸的要求,即100分,而不是60分。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训练学生基础能力,只要加工出零件就满足了,而忽略强调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工艺知识等要求,更不用说生产效率、工时核

算等生产管理的重要因素了。因此按此模式培养的学生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生产管理的知识获得更少。通过校企结合就避免这方面脱节,培养了学生对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的质量意识。

三、对我校校企结合的新思考

(一)立足于现实,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认识上,企业、职业院校、政府和社会对校企合作价值功能的认识,还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许多企业和学校都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观念。二是在政策上,政府还没有形成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严密的法律法规支撑、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权威的宏观协调机制。三是在条件上,资金的不足、设备的匮乏、场地的限制,以及企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距,都制约了校企合作深入而全面的发展。四是在运行上,企业着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而产生了应付现象与短期行为,学校所追求解决的是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出现了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校企合作显然并非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新的着眼点,任重而道远。

(二)着眼于未来,走教、产、研一体化道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实现“互惠互利,水乳交融”达到双赢的局面,根据我校目前机、电两个专业存在的发展优势,我们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应该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产学研项目、技术开发、学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深层次、长远利益上进行合作,提出如下建议:

1、在教学上从社会需求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企业从学生一进校就全程介入教学过程。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以培养

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

2、我们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遴选一批优秀企业,双方进行双向选择,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使实训基地产生自我的造血功能,使实训设备发挥最大的功能;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通过基地合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技能,推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3、充分发挥学校校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我校现在的机电专业的有利优势,共同开发出机电合一自主产品。让学生和教师直接参与生产和教学指导,进行项目开发,在开发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下载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共育电子商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企合作,共育精英[共五篇]

    校企合作 共育菁英 香港电讯盈科公司是香港一家上市集团公司。香港电讯盈科重庆分公司自今年入驻重庆永川以来,已与科创学院联合开办订制“电讯盈科班”,以此为平台开展校企合......

    家校共育文化培育的实践与探索2大全

    家校共育文化培育的实践与探索广元市利州区杨家浩小学杨文孝【摘要】家校共育是一个老话题,如何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家校关系,构建家校共育“合力”,着力培育家校共育文化,势在必......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大任 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

    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

    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 【摘 要】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单纯的理论教学,旧有经验的复......

    家校携手共育创新人才

    家校携手,共育创新人才 ——越秀区中星小学申报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技工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

    校企合作总结电子商务

    2011年校企合作总结 ——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专业方向 2011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有进步也有很多没有做到了地方。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

    “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共同培养地方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精选)

    “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共同培养地方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与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产学研合作案例 一、合作单位概况 西昌学院前身为1939年北洋大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