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70',其中单选25小题共50',多选5小题共2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共30')
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 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28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平行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8.06%,40--50分以上占48.2%,30分以下占29.7%,综合题得分较偏低,反映出学生对高一地理必修2的知识掌握不牢。总平均分为61.36,高分学生相对较少,这也是由于主观题的解答训练不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第一层次的班级80分以上人数28人,90分以上1人:平行班11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18分,且40以下低分段人数较多,这与学生基础差有密切关系。
2、知识掌握不全面。单项选择题7、11、18、24错误多,多选题26、30题错的较多,综合题34题得分率较低。
3、知识理解存在缺陷。
4、书写的不规范。
5、答题时马虎。
四、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基础知识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3、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4、加强集体备课
第二篇: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命题思路
本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为气象气候、水文和地质地貌,难度比第一章行星地球大为降低。平常的教学目标和期末考命题目标为衔接未来高中会考和高考一轮复习,重点考查会考水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一些高考题、高考模拟题简单化以为高三一轮复习做好铺垫。高考题、高考模拟题简单化的形式有:设置一定阅读量的材料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将问答题的作答以填空的形式以考查学生对关键概念的把握;问答题力求一句话的形式;基本图表阅读分析的能力的细化、简单化考查等。
鉴于气象气候在整个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次考查气象气候部分占50%左右,水文和地质地貌各占25%左右。由于本次考试的跨度较广,试卷中特意针对知识结构进行考查,比例占20分左右,以侦测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分数控制上:优秀率相对于期中考预期下调5个点达10%,理由是本次考试跨度较广,又有一些较灵活的题目,要学好是不容易的;及格率相对于期中考预期上调5个点达55%,理由是本次考试考查的内容比期中考行星地球的难度要低;平均分依然控制在60分,这样的话区分度会比较好,也容易观察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的养成情况。
二、考试情况
优秀率只有4.9%,比预期少了将近5个点,反映学生的灵活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及格率超过预期达到57.3%,平均分在57.76分低于预期,总体基本和预期差不多。
成绩分布呈双峰型,一个峰值区在60~70分段,另一个峰值区在40~50分段,50~60分段的人数较少,学生的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薄弱环节有地理术语的把握、知识结构的梳理习惯和能力方面、气候类型的判断问题、季风的风向记忆问题比较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80分以上的学生把握较好。
三、解决办法和未来教学提示
1、在分析试卷、进行地理环境与差异性的教学、必修二的学习时,对于本次考试暴露的薄弱问题再次加以巩固和梳理。
2、经常提示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贯彻。比如笔记、复习、练习的强调与检查等。
3、继续强调双基和简单化的灵活性。
2012.01.12
第三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数学备课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内容
试卷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90分,设有两种基本题型,即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解答题6题,每题10~12分,共70分。考试内容为必修2全册书。难度适中。二.学生答题及平时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的学习存在惰性,时间抓的不紧,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巩固,考试全忘。2.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如立体几何证明题,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根基不牢固,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不会运用基本方法解题,说明学生平时做题只停留在表面,凭感觉走,对做过的题理解不透彻、不深刻。
3.对基本概念、方法理解不清,导致做题不会“下手”; 也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分析不出来,没有得到分。
4.解题不规范,不能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答题,这个问题在解答题阅卷的过程中看的十分明显。
5.很大一部分同学还存在运算能力差的现象,本次考试的主要内容为直线与圆、立体几何,运算的要求很高,计算不准确也是一些同学分低的原因。三.教学建议
1.通过这次考试,今后教学工作的主攻方向是明确的,就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会做的题要保证做对。学生真正没见过、做过的题是少数,多数题是见过、做过、能做、会做,但是就是丢分。所以今后的工作,就是学生消灭错误的过程,是提高中低档题正确率的过程,在平时的练习中,应以中低档题为主体,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2.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是数学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程度令人担忧,尤其是怎样运用概念解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策略。
3.加强答题规范的教学,对解题过程进行规范的表达是正确解题的基础,也是考试得分的必经之路。
4.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每次都会发生。我们也只能是对班级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减少失误,不能让全体学生都改进,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5.继续开展好每周的集体备课,研究教法,发挥组内人员的集体智慧,搞好新课的数学教学工作。
第四篇: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考试范围:高中地理必修一(1——4单元);必修二(1——4单元);必修三(1——4单元)。重点集中在必修一与必修二。
二、试题难度:易:中:难7:2:1(学业水平考试难度)
三、试题要求:
1、单选题30个,每个2分,共60分
2、综合题50分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五篇:2012年秋季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质量分析
2012年秋季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思想
本次考试针对是高一学生这个学期学习情况的一次总体测验,考试范围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全部内容,命题的80%是关于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公转、气候判断、锋面气旋、水循环、地质作用、河流地貌、自然带。此次考试难度适中,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测验,同时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后期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结果学生成绩比较理想,但是两极分化明显。90分以上:13人(最高分97分)80分以上:30人70分以上:57人60分以上:71人 最低分:5分及格率:46.7%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基本概念不熟,对选项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地球运动规律记不清楚,读不懂图形粗;心大意,计算出错。
3.区域基本定位能力不具备,即使解决了问题也没法正确答题。
4.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解题技巧能力有限。粗心大意,计算出错。
四、整改措施
针对学生考试情况,本学科组应该立足于本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作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以便于后期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
1.抓基本主干知识,落实课标和基本常考点的教学;不要拔高题,要狠抓基础知识。
2.加强读图训练,让学生达到“图不离手”的学习习惯。
3.教学中要善于多用一些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4.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环节的落实,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