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买卖提伊布拉音木事迹材料
最孝顺的治沙人
——————买卖提〃伊布拉依木事迹材料
自古以来,且末就与沙漠相依,远处昆仑山融化的雪水就是且末的生命源泉,且末人知道绿洲意味着什么,他们尽可能多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他们永远的追求和目标。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沙漠的主人,且末的守护者,自己有力量改变眼前恶劣的生态环境。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根除沙害为己任,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是他们永远不变的目标,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一年、二年、十年,而今他们正在为且末县30万亩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而努力奋斗,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就是且末治沙人。且末让沙漠充满生机,让沙漠变成绿色风景,防沙治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们,让他们流连忘返。然而治沙工人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却很难想象。其中感人的故事数不甚数。浩瀚无际的沙漠中,我们的治沙工人与象征顽强、坚强的红柳和胡杨相比毫不逊色。他们有胡杨、红柳一样的性格。买卖提〃伊布拉依木就是其中之一。买卖提〃伊布拉依木,男,1981年3月出生于新疆且末县,初中文化水平。2009年3月分配到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从事护林工作,属于公益性岗位职工,每月工资仅有1050元。该同志的母亲尼沙汗〃艾莎于2000年因病下身瘫痪卧床在家至今已有13年之余,在治沙站工作的这4年里该同志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瘫痪的老母亲,他与沙漠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热爱治沙工作,而且还孝敬老人。他对母亲的照顾无微不至,以至于至今未成家,每当问起他,他总是说:只要照顾好自己的母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心满意足了。
该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以一流的成绩为追求,全身心投入到我县治沙事业中,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不讲条件、不计待遇。同时注重业务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及其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生活中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该同志在治沙站工作的这4年里从来没有因为家里有瘫痪的老母亲而请过半天假,从来没有耽误过自己的工作。买卖提〃伊布拉依木不仅在工作中为单位职工树立了榜样,成了本行业的杰出代表,而且也是我们治沙站职工当中鼎鼎有名的孝子。
2009年3月当买卖提〃伊布拉依木到治沙站报道参加工作时,他上交的简历中提到有年迈的母亲,但是没有透露自己一人照顾瘫痪多年的母亲。在2011年的肉孜节治沙站职工团体相互拜年去买卖提〃伊布拉依木家的时候,该同志家收拾的非常干净、整洁,而且摆放的年货花样很多。当时其他同事还在说笑他年纪不小了,赶快取个媳妇进门,不要在让妈妈为你操劳做家务了。当时该职工只是一笑而过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当同事们拜完年出来时在门口的一间房间里只见一位60多岁,发髻苍白的老妈妈平躺在哪里,这位母亲很无奈地说“我下身瘫痪10多年了,一直都是这个儿子在照顾我,而我呢,儿子的同事来了我也不能起来泡茶,真不好意思”顿时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热泪盈眶。买卖提〃伊布拉依同志在治沙站工作多年,在治沙工作中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该职工从来没有提到过母亲的事情,也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或请假过。几年来该同志一下班就匆匆忙忙骑上摩托就走,从来没有像其他的男职工那样,下班后在治沙站逗留一会打个牌或是抽个烟闲聊。大家都以为他总是这么匆忙的回家,是个很贪玩的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多年来他总是第一个又好又快地完成分配的工作,是为了照顾好瘫痪的母亲。
为了实现他妈妈的愿望,虽然他我感到治沙工作很辛苦,工资低,但是他能为自己家乡生态工程献一份力量感到十分欣慰。
第二篇:木拉提总结
杜热乡第一牧业寄宿制学校教师个人
总结
木拉提
2014年3月27
日
杜热乡第一牧业寄宿制学校教师个人
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我严格按照一个好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信心,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热爱使我兢兢业业,在三尺讲台上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我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在自己努力要求上进的同时,还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老师,我始终把每位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凭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情,总是在实践、在钻研、在进步、在创造。对我个人来说这三年也可以说是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艰辛而又喜悦的。这三年担任的课有五六年级的数学,一年级的数学、品德、新疆,在学校负责了安全档案,德育档案的A2指标,两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一次校级优秀教师。从2013年3月开始担任了学校教务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档案。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回顾三年的工作,这中间有欣慰、也有惭愧。教学中,我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互动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不断潜心钻研,改变教学策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认真备课、上课。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科研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践能力,我以创新教育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年级和学生特点,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大胆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框架,重新调整教材的编写内容。以渗透性、系统性、交互性、渐进性和规范性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系统的学科创造性思维活动训练,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创造性品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墨守陈规、保持现状、踏步不前是绝对不对的,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要做到在专业学习、教学研究上更加努力。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对青年教师积极培养,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对学校的一切工作积极参与。
木拉提·胡斯盘
第三篇:阿里木事迹体会
阿里木事迹体会
木尕拉镇古再小学:买买提明·赛杜拉
阿里木事迹体会
我是通过网络上了解的阿里木感人事迹。这位最近刚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0”的头号网络人物,以前我对这种大肆宣传的新闻人物总是抱有一点排斥心理,总觉得天天出现在电视,网络上的人物总脱不了作秀的嫌疑。可是,阿里木是个例,新疆库尔勒人阿里木在贵州毕节市卖烤羊肉串,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
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阿里木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阿里木的善良值得我们支教团的每一名成员认真学习,一个好人必定是善良的,一个志愿者更应该善良,善良是道德的基础。阿里木能成为人们追捧的道德楷模,成为公众心目中的道德英雄,首先是因为他善良。
除了阿里木的善良,我们还应该学习阿里木的节俭“,俭以养德”,真是一点不假。在他最穷的时候,全部财产加起来只有三百多元的时候,看到得肾病综合症的孩子快要被父母放弃治疗时,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拿出二百元交给孩子的父母。剩下的一百元他留着做烤羊肉串的本钱,乍看,阿里木的节俭似乎让人有点不可思议,可细究看来,不难明白,是节俭成就了阿里木。阿里木在毕节街头烤羊肉串,远离亲人,远离家乡,他既要面对生活条件的艰苦,又要克服语言交流上遇到的困难。可让很多人意外的是,阿里木整天乐呵呵地做生意。我很欣赏阿里木“快乐是一种行为”这句话。现在,很多生活无忧无虑的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快乐,不能享受生活,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快乐的发现,缺少快乐行为。
然而,打动我的并不只是这些被媒体宣传后的感人事迹,而是他对待这些铺面而来的荣誉的那份淡然。当记者采访他,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依旧蹲在地上吃着泡馍说:“这些(荣誉)都只是一场风,终有一天会过去的,我喜欢卖羊肉串,我会继续卖我的羊肉串,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学。当然,我希望最好能娶个媳妇。。。”学习阿里木的草根精神,阿里木出名了,众多媒体围着他,闪光灯照着他,领奖台上簇拥着他。在这种辉煌中,阿里木没有眩晕,没有失神,没有膨胀,他不求虚荣,不恋浮华,没有陷入物欲私念的落网。
阿里木热衷于帮助别人,不计代价和成本,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是难得可贵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总有一些人是无私的,总有一些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作为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我们要充当这些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我们的社会,回报我们的国家。
民间道德力量: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
木尕拉镇古再小学:热子万古丽·阿布都拉
民间道德力量: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
他登上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网络人物颁奖台。领奖前一天,整整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阿里木烤羊肉串赚钱为生,同时还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一位普通的新疆汉子,他不富有,靠卖羊肉串为生,虽捐得不如富豪们大手笔,但精神可嘉可颂,宁愿自己贫困,也要让他人幸福的无私想法,这样的乐善好施难道还不为所有人感动?
阿里木更为简单的想法认为社会发展要从教育开始,因此他选择资助贫困生,希望以后能对社会作贡献。可能跟某些行善家的意念不同,阿里木帮助别人为的是济困扶危,有着高尚的人格。慈善有很多种正面与负面,有仁至义尽的,也有假仁假义的,有急公好义的,也有矫饰伪行的。可以这样说,阿里木不需这样的"包装",他很穷。一个穷人不值得“有心人”推广,也不会有人拿他当免费宣传的“义务品”!
阿里木的行善何以被广大网友感动?他靠卖羊肉为生,自己几乎没有存款,家里的一台电脑唯一最值钱的物品,对自己则是“吃饱了就可以”来形容,卖羊肉串挣来的钱绝大部分用在资助贫困学生上。阿里木参与过扑火。玉树地震的第三天,阿里木带着在西宁用8000多元购置的牛肉和蔬菜,赶到灾区协助部队官兵施救。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广大慈善家们学习。
当慈善成为一种标榜时,我觉得有两种很可怕的事,一种是中国的慈善家们举着支票站在台上攀比捐赠度,没有内心灵魂,捐款的意义显得假模假式,行善风格相对低俗。另一种是低调捐款后不留名,怕被税务部门瞪上,因为中国不像美国捐助可以避税。一直以来,中国的捐款没有法律制度不健全,同时,社会给出了很多种捐款意图,诈捐,逼捐,裸捐,赖捐……让整个社会对捐款的意向除去本质之外反而多了些掩耳盗铃。阿里木不同,反而在他身上看到了纯正与朴实的人性闪光点。
他没有“钱墙”,无需摆放。捐助十多万需要卖30万串羊肉串,这是他用多年的资助堆砌起来的“肉墙”,演绎了完美的人生!
“中国网事•感动2010”——来自草根的感动
木尕拉镇古再小学:帕提古丽·卡迪尔
2010”——来自草根的感动
来自草根的感动
过去一年的新闻视野里,我们又见到草根的容颜。
他们是社会朴素的榜样,用感动点燃人性的光焰!
这感动,源自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深,这感动,源自执着坚守的爱岗奉献,这感动,源自面对苦难的不屈不挠,这感动,源自热心公益的大爱无言。
这感动,或许因人物的平凡不足以“名垂青史”,这感动,或许因事迹的琐细转瞬成“过眼云烟”。
但谁又能否认,正是来自草根的感动,注定将成为这寒冬里
慰藉你我心灵的一丝温暖!
生活在贵州省毕节市的维吾尔族人阿里木,靠卖烤羊肉串维生。8年间,他先后捐赠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继续学业,这几乎是他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的全部所得。
这个身材壮实的新疆汉子,一件15元的粗线毛衣,穿了4年多,一个馕加一杯水,常常打发掉一顿饭,却对眼下的日子满足得不行,“很多有钱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太复杂,我不喜欢。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
接济他人时,节俭的阿里木总会特别仗义和慷慨。
2006年秋季,阿里木揣着烤羊肉串攒下的5000元钱,来到毕节学院学生资助中心,提出想每年出资帮助学院里的困难学生。
“一大摞钱,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还记得当时的情形,“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毕节学院将这笔全校金额最小的助学金命名为“阿里木助学金”。
阿里木对孩子们怀有朴素的愿望,“我不敢肯定他们长大后都会去帮助别人,但我资助的孩子,至少将来不会是坏人”。
人们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对他的事迹,不吝赞美之词。但阿里木却有自己异常朴素的看法,“人关心人多一点,这个社会就多一点和谐。我是这样想的”。
第四篇:学习阿里木·买买提心得体会
学习阿里木精神心得体会
阿里木,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一个从新疆来到祖国内地做烤肉生意的新疆人,一个具有伟大人格并让人佩服的中国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不管是谁,只要能及时站出来,都是英雄”。这就是阿里木,一个令人称道的真男人。
阿里木的生活经历是坎坷的,他从没念过多少书,后来去当了三年兵,退伍后在供销社工作,可是1997年供销社破产后,他离开了多年居住的故乡,开始了走南闯北,闯荡天涯的生活。后来,他来到贵州省毕节市,并在这里定居下来。阿里木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老百姓,他不富有,靠卖每串仅有三毛钱左右利润的羊肉串谋生。八年来,阿里木卖出三十多万串羊肉串,共攒下了十多万元,却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当地的贫困学生。这件事被报道后,全国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有人不理解阿里木的行为,认为他辛辛苦苦赚出来的钱,都这样捐出去,太傻了、太不值当了。可是阿里木的想法却十分简单,他说我只想让那些辍学的学生能有书读、能有文化、将来做一个能回报社会的好人,我就是当年读的书太少了,没有文化,才不能过上好的生活,我不想让那些孩子们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学,我希望他(她)们都能接受教育,都能过上好的生活。他常说:“不要为明天的事忧愁,也不
要为过去的事烦恼,顺其自然活在当下。”我时常很苦恼,我什么时候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总在为将来困惑,总在羡慕别人的生活。若早能像阿里木说的这样,不要总是抱怨,不要想着不着边际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干好眼前的事,那么,我的生活定会充实而满足。
“人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彼此相互包容学习、接纳吸收、融为一体。在新疆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更要如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特点,各民族之间应当相互学习,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将会更加繁荣。
出身贫寒,但他的形象却光辉高大、屹立在人们心中,有人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我要说,他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
阿里木成是我心中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假如人们都能像阿里木那样,用大海一样的宽广胸襟去拥抱生活,用明镜一样的美好心灵去创造生活,用火一样的炽热去编织生活,用激情、理想、感恩去回报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一个人没有一种精神不行,一个社会没有一种精神也不行,一个时代没有一种精神更不行。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倡导社会精神,他号召全国人民要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雷锋同志学习上的钉子精神、生活上的助人为乐精神。倡导这些精神,其实就是弘扬一种时代风尚,引领一种时代潮流。
阿里木的善良值得我们支教团的每一名成员认真学习,一个好人必定是善良的,一个志愿者更应该善良,善良是道德的基础。阿里木能成为人们追捧的道德楷模,成为公众心目中的道德英雄,首先是因为他善良。
除了阿里木的善良,我们还应该学习阿里木的节俭,“俭以养德”,真是一点不假。在他最穷的时候,全部财产加起来只有三百多元的时候,看到得肾病综合症的孩子快要被父母放弃治疗时,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拿出二百元交给孩子的父母。剩下的一百元他留着做烤羊肉串的本钱,乍看,阿里木的节俭似乎让人有点不可思议,可细究看来,不难明白,是节俭成就了阿里木。阿里木在毕节街头烤羊肉串,远离亲人,远离家乡,他既要面对生活条件的艰苦,又要克服语言交流上遇到的困难。可让很多人意外的是,阿里木整天乐呵呵地做生意。我很欣赏阿里木“快乐是一种行为”这句话。现在,很多生活无忧无虑的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快乐,不能享受生活,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快乐的发现,缺少快乐行为。
在新疆大开放、大发展、大建设的伟大时代,提倡和宣扬阿里木宽容厚道、感恩助贫的精神,对于净化人们心灵、陶冶人们情操、激励人们一心向善、乐为他人、和谐共处,具有强烈的时代指向。阿里木不是富翁,说穿了他就是一个靠卖羊肉串为生的打工仔。他的可贵之处是他把自己挣来的辛苦钱都采用设立基金、上门施善的办法,回报给了那些渴望得到帮助的人,这种乐施好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当前社会值得大力弘扬的,有一首歌的歌词大意是: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希望祖国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学习阿里木 事迹心得
学习阿里木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亚芹
阿里木,一个很普通的维吾尔名字,在2011年却感动了整个中国。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靖县的阿里木,以卖烤肉为生,微薄的收入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他却在八年时间内省吃俭用,积攒了十余万元,先后资助了百余名贫困学生上学。
不用任何说辞,不需任何褒奖,阿里木只是在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一些不认识,不相干的人放弃优裕的生活。但阿里木却不是这样的。衣服破了,补补再穿,鞋子烂了,拣别人扔掉的,手机是别人送的,屏幕已经坏了,任不肯扔是因为那铃声是国歌。钱对阿里木来说很重要,不是因为他贪财,而是因为阿里木有个心愿,就是挣很多钱,办个学校,他当校长。为实现这样的愿望,他可以风餐露宿,也可以披星戴月,甚至衣衫褴褛。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庸庸碌碌,也可以无所作为,但在他垂垂老矣的时候不应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为自己浪费光阴而懊恼。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阿里木在颁奖典礼后就要坐飞机回贵州,然后再赶回毕节,到达时可能要凌晨四五时了.阿里木诚恳地说,“有两个孩子今年要高考了,我不放心他们的状况,我要赶回去多卖些烤肉,资助他们。”
就是这样没有任何修辞的语言感动着千千万万人,漂泊异乡的阿里木不仅人生地不熟,甚至连语言都不通,所幸的是普通话没有教会他普通,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试图扛起民族的未来。“当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站出来的,都是英雄”。不错,阿里木就是我们的英雄。
2011年2月28日,离开了乌鲁木齐,我和同学们一起前往阿克苏沙雅支教。想那将是一段漫长的人生旅途,必将备受煎熬。但来到这里以后,感受到沙雅人民的热情,看到沙雅学生的求知,我释然了。也终于明白了,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阿里木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就像黑夜里的明灯吸引了我。知识改变命够将我所学所知全部传授给他们。可是罗马不是一天就建起来的。再简单的理想也要一点点实现。想到这里,我更佩服阿里木了,八年的时间积攒十余万元,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忍耐和艰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啊!
出名于他而言没有太多的意义,如若一定说是有,那就是关注贫困学生的人越来越多了,捐助贫困学生的人越来越多了。荣誉和光环对他来说不过是一阵风,吹过了就没有了,但他要做的事还是会继续,依旧卖烤肉,挣钱,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