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软件助力老人安享舒心服务

时间:2019-05-14 23: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软件助力老人安享舒心服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软件助力老人安享舒心服务》。

第一篇: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软件助力老人安享舒心服务

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软件助力老人安享舒心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空巢化不断加剧,以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促进养老服务业智能化、产业化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成为重中之重。对于促进传统养老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政府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政策支持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

2017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2018年,民政部印发《“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全国多地民政部门根据政策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如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等13部门印发《广东省“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智慧养老服务,山东省淄博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江苏省苏州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

“互联网+养老”典型案例

如今,许多养老机构为提高服务和效率,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纷纷安装居家养老软件,让老人可以享受到专业、智能、贴心的服务。

居家养老软件功能优势多多,例如家住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社区的80多岁独居老人正站在梯子上浇花,这一幕恰好被手机另一端的子女看到,因担心老人安全,老人的子女立即联系养老服务平台,平台随后安排义工上门解决。优秀的居家养老软件会为子女配备亲属APP,子女在手机就可查看老人,又能实现和服务中心数据对接。

(社村通智慧养老亲属app示例)

居家养老软件助力空巢、独居老人生活、安全、健康等问题,为老人配备智能腕表,可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等功能,子女和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可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为老人提供最及时的应急保障服务。智能腕表有助于解决特殊老人防走失的需求,遇到紧急情况平台可第一时间通知其亲属或监护人。

(社村通智慧养老GPS管理示例)

另外,居家养老软件通过睡眠床垫、血压仪、血糖仪、肺功能仪、动脉硬化检测仪、骨密度检测仪等健康仪器,对老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可充实老人的健康档案,并通过系统自动更新电子健康档案,为老人的安全健康管理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社村通智慧养老示例)

居家养老软件为老人家中安装烟感器、燃气报警器、水泄漏报警器、防盗报警器、摄像头等居家安全设备,当家中发生水泄漏、烟雾、或被盗时,或是因为老人健忘,炖煮食物时忘记关炉火而发生煤气泄漏等情况,平台能第一时间得到警报并及时处理。

居家养老软件还会通过监控设备对家庭中老人的起居进行抓拍监控,监控由老人家属进行管理,当老人白天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系统会进行自动提醒,需要时会调度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查看,从而及时发现独居老人意外情况的发生。

当前政府在大力号召“互联网+”,各地也在火如荼地开展着“互联网+养老”服务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能够使用居家养老软件的老年人还是少数,使居家养老软件普遍化、大众化、便捷化,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我市在198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超过总人口的10%,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9年,全市老年人口已达14.8万,占总人口的18.3%。预计到2015年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高峰,全市老年人口将达20万,约占总人口的25%。目前我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床位数,还不到老年人口的2%,98%以上的老年人口仍以传统的居家养老为主。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已成为社会中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老年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关注和关爱老年人群体,开展好各类养老服务工作,让他们得以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XX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一发言。

一、我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籍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省、镇江市老龄办“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的通知”要求,我市自2009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试点。目前,已完成了3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建设工作。经过调研,我们认为,纳入试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大都是依托社区原有资源,配备了相应的基本设施,仅仅是搭起了一个框架,真正的为老服务项目大多没有开展起来。主要存在问题是:

1、思想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社会舆论,政府、社区和群众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优待扶持政策不到位,社区干部对这项工作存在着被动应付思想,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初始的和无序状态。

2、资金投入缺乏。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社区的老年福利设施仍然依靠政府、集体包办,没有专门的服务场地,社区居家养老软硬设施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基本没有。二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开展服务的经费来源渠道少,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光靠社区微薄的经费远远不能启动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3、工作机制不全。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依靠社区和一些志愿者参与,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还没有完全得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仍然承载着政府大量行政指令事务,没有从传统的行政事务转为服务工作。

4、服务项目单一。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服务项目单一,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专业人才奇缺,涉老部门也 2 缺少对这类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居家养老需求。

二、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我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经破题,今后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完善,取得经验后,逐步全面推开。政府要把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要转变消费观念和养老观念,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1、充分认识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搭建提供日常服务的平台,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其必要性体现在:一是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单靠政府提供机构包办供养是难以做到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化解这一矛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恰好可以破解这一难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把一部分家庭养老的内容,从家庭转移到社会,由社会和社区的养老服务来完成,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优势,是老年人社会服务领域的新拓展,也是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认真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开发 社区养老服务岗位,将会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渠道,推动我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四是深受老年人欢迎的一种养老基本形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符合多数老年人经济来源不足,养老保障标准不高的“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又符合广大老年人热心“家庭和社区”安度晚年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是广大老年人容易接受并普遍 欢迎的。

2、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市政府和民政部门在制定《XX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把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重要的内容,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做到社区全覆盖。市政府应研究出台《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定服务对象、条件、方式和补助标准,设置服务内容,落实相关经费,强化工作措施和要求。我市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充分体现养老服务的目标和内容,在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小区新建、改造中,都要规划、落实养老服务用房。

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一是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行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要最终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公益性组织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支撑体系。建议政府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整体预算制度,并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规划,使居家养老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并逐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财政的刚性投入保证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统一基础水平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政府要 将养老服务所需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通过提供支持性和优惠性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按照不同类型,对“三无”老人、优抚对象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基本上要实行由政府买单服务,对低保老人、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要采取以政府财政补贴服务费用,对更多身体健康、有经济支付能力的老人要实行优惠低偿的市场化服务。

4、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服务。要充分利用养老机构已有的网络、管理和人员、设施优势,开展对社区老年人的日间照顾和上门服务。对学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可以充分利用,为邻近社区提供助餐服务,各单位的运动场所和阅览室都可以为老年人开放,企业闲置的厂房等资源可以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场所。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本身的低偿服务和公益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居家养老工作必然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对志愿者队伍要制定档案管理,协调志愿者的闲暇时间,保证在各个时间段都有志愿者提供服务。给予志愿者有效的工作证明,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到这个工作中来。

5、完善信息网络。一是建立社区老年人信息档案。社区要对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建立“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病残老人、高龄老人等信息库,把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子女联系方式、希望得到的服务项目等相关资料输入电脑,一户一档,经常联系,定期走访,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建立 居家养老机构信息档案。对于各类营利及非营利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档案,可以公开的内容都在网络上公开。三是建立居家养老志愿者信息档案。建立居家养老志愿者信息档案可以便于合理配置志愿者资源,根据志愿者的情况来安排服务对象,使其服务更有针对性。四是建立居家养老资源综合信息系统。对于各类可供利用的资源,包括正在使用的各类设施,以及有可能使用的各种资源,建立起一个综合资源信息系统,以便于统一调度,合理配置。

6、加强工作保障措施。第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第二、注重工作实效。在工作中力求做到“三要”:一要坚持实实在在为老年人服务的指导思想,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二是坚持依托社区,社区要担负起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和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服务管理体制,抓好工作具体落实。三要坚持社会化方向,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老年服务消费市场,这是居家养老工作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第三、广泛宣传发动。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重点加强对家庭赡养老人的宣传,倡导开展形式多样的亲情关怀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宣传和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祖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郑年胜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剧,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祖庙街道是佛山市禅城区老年人口最多的街道,辖区有9个村和56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2.4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5,706人,占全区老人总数的60%,占全街道总人数的18.11%,人口老龄化情况非常突出。

国家民政部《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因此,大力推进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思考适合祖庙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一、祖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建设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祖庙街道专门成立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方案,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并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组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机构,承担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各村(居)委会也相应成立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协调小组”。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稳步推进街道养老服务社会化各项工作的开展。

2.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禅城区和祖庙街道合力建成一所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1—7月,祖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老人33,701人次。其中,生活照顾、上门巡诊、日间托养等服务1222人次;平安钟服务10,482人次;24小时热线服务802人次;文体康乐服务19,219人次;邻里互助服务1976人次。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特色

1、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祖庙街道重新制订了《祖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申请办法》,在佛山市“两类九种”老人的基础上,率先把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范围扩大至“四类十五种”老人。凡符合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四类十五种”老人均可每月享受政府折合20元—300元的服务费资助,不属于政府资助服务范围的其他“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也可预约有偿服务。经调查统计,我街道目前符合政府资助的“四类十五种”老年人有1736人,已经享受生活照料、康复理疗、上门巡诊、日间托养以及平安钟等服务的老人有747人。其中:政府购买服务有491人,自费服务有256人。祖庙街道全年预计要投入政府购买服务经费106万元。

2、建立服务评估小组。负责对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进行上门评估,并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审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人员、服务时间、服务地点和护理服务等级,为老人度身制

订服务方案,同时指导助老员和医护人员开展上门服务。截至7月底,评估人员已登门探访了37个村(居)的413位老人,受到老人及其家属的肯定。

3、建立房屋质量监督小组。负责每月定期检查、监督、验收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据今年1—7月的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评议统计显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满意率保持在99.79%以上。

4、推广“邻里互助”。祖庙街道围绕“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在社区推出了一项以“邻里关爱、长者互助”为主题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计划,呼吁各社区的退休老人和赋闲在家的居民加入“邻里互助”服务行列,以定人、定点、定帮扶对象的“三定”形式,为本社区邻近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每天一访”和生活照料服务,帮助社区的困难老人缓解困境。目前,祖庙街道辖下的65个村、居通过“邻里互助”的方式,已为有需要的老人解决了代买菜、代购物、代缴费以及精神慰藉、生活照顾、紧急援助等多项服务需求,有效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2010年,参与服务的热心居民达8720人次,服务老人达到10,590人次。自2007年至今,通过开展“邻里互助”,累计服务老人达283,294人次。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1、培育民间组织。我们引进了香港时冠安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采取“企业投资运营、街道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率先在禅城区建设开通“安颐通”平安钟呼援服务系统,并由该公司新成立的安颐通助老服务中心负责管理运营,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24小时的紧急救援服务和非紧急的社区生活服务。该系统

自2009年3月开通以来,安装使用“安颐通”平安钟的老人已有1841人,按钟求助的老人达到了18,734人次。其中有62位老人在突发急病或火险时按钟获得了及时救助。

2、整合社会资源。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祖庙街道为老人服务的一个平台,利用社区医疗卫生及专业服务资源,每月定期开展医疗保健、康复训练、音乐治疗、健康讲座、心灵疏导、手工创作以及茶艺沙龙、书画沙龙、互联网电影专场、卡拉OK场地等形式多样、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及康乐服务。仅是2011年1—7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接待中老年人达到8740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四)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化

1、实现“网上服务”。开通了“83392923”24小时社区呼叫服务热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支援服务。目前,通过热线求助的老人和社区群众已有802人次,服务满意率达到100%。

2、开通“四网”联动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优势,构建了一个集平安钟呼援服务网、24小时热线服务网、信息服务网、社区实体服务网等“四网”联动的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3、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安装一套IC卡管理系统,对康复训练、心理咨询、音乐治疗、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保健养生等多个免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祖庙街道辖区50岁以上的长者均可凭IC卡参加各项免费服务活动。由IC卡管理系统对参加人数自动统计,让街道及各服务单位

负责人及时掌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信息,为设计服务项目和制定服务政策提供依据。为了鼓励广大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我们还开展“刷卡积分”有奖活动,深受广大老年人的好评。该系统自去年7月投入服务以来,凭卡前来活动的社区老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

二、对做好祖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祖庙街道应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为手段、以家庭为基础的思路和原则,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公益性质的公共投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社会建设成果。通过有力的政策引导及市场化运作,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载体,做好祖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

(一)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核心是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和慈善业等产业。做好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家庭服务业、慈善业等相关产业的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自办、合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项目兴办老年福利事业。以政企合作、市场运作的手段,做好居家养老服务。

加快发展社工专业化服务,引进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包括老人、妇女、青少年以及家庭等领域的社会工作,通过应用社工的专业理念和模式,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是平台建设

通过“佛山名镇”拆迁改造、城中村“三旧”改造等城市建设工作,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通过改造加快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搭建起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网络和管理体系。

建立定期评估监督。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类服务内容的量化标准和质量要求,实现规范服务、规范管理,并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实现全员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点是社区服务

社区是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是养老服务社会化在城市的重要载体。积极打造“全方位、多功能、特色化”的综合社区,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着重建设一批立足社区、面向老年人、方便实用、形成网络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让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社区福利服务。要动员和组织区域内文化、体育、医疗、商场等单位,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特色服务。要整合社区内外人力资源,在社区建立起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骨干、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以社区单位、学校等参与为主体的为老志愿者队伍,采取帮对互助、邻里相助、慈善济助、组织协助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问题。

第四篇:居家养老服务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服务法

规昨天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简称《条例》)将于1月29日表决,如果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明确了政府责任,如果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条例损害老年人权益将被追责。

子女赡养义务写入《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做了关于《条例》的说明。他用一组数据表明北京亟须一部规范居家养老的法规。北京比全国提前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超300万,而这些老人中,有90%选择在家养老,6%的在社区养老。这两种方式合称为居家养老。

《条例》明确指出,居家养老就是指以家庭为基础,政府主导,还要依托城乡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模式。所以,《条例》基本原文照搬了上位法中有关家庭赡养责任的内容,在第四条规定了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八项养老服务中用餐居首

柳纪纲介绍,《条例》并非按以前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的内容所写,而是以老人最亟须的服务如何解决为导向制定,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原创”。

《条例》第三条,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为八大类,包含了老人用餐、医疗卫生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家政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精神慰藉等。八大类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统筹、企业参与,本着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的原则向老年人提供。在具体实施上,政府部门会出台一些扶持和补贴政策。

“可以看到,我们把就餐写到第一位,在立法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居家养老,对用餐便利的需求最明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介绍。

拟对《条例》实施执法检查

《条例》规定,市和区、县政府应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察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不履行职责或者履行不当导致老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将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介绍,《条例》草案经人大审议后,将于1月29日投票表决。如顺利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民政、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还会出台进一步的实施办法。人大常委会也计划在今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解读1 老年人就餐怎么实施?

《条例》草案此前的审议稿明确提出鼓励企事业单位食堂开放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但上会的审议稿没有这条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称,这项在老年食堂开放中给予了宽泛的规定,没有列那么全面。北京目前有3500家老年餐桌,立法调研中也得知有不少大型餐饮企业对老年人配餐有参与想法。根据本条例,政府部门可通过制定措施扶持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方式可以多样。

在老年人用餐方面,政府会给企业一个引导,但不会限制价格,将主动权交给市场。此外,还会对特殊困难的老年群体给予补贴等。这方面民政局、老龄办还将出台下一步配套措施。

解读2 社区养老设施怎么配建?

在养老设施保障方面,《条例》提出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要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对于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区县政府有责任配置,对于滥用社区配置的养老设施,应收回并用于养老服务。

《条例》中相关罚则写明,擅自改变政府配置的养老设施拒不整改的,可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退赔补贴资金和相关费用。

刘维林介绍,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在此前颁布的相关法规里已有明确规定,所以本条例只给出指向性规定。同时,条例规定鼓励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养老设施配置。

解读3 医疗卫生服务怎么便利?

目前,社区卫生机构配备的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品种不能满足需求。原因有三:一是出于用药安全考虑,一些药品只能在大医院用;二是社区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配备使用药品的具体品种、规格不同;三是多数社区医疗机构不具备储存大量药物的条件。

草案第十三条对社区用药的保障作出规范,规定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等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改革、完善基层用药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储备。

但有些问题还难以依靠本条法规一步到位解决,市人大代表臧美华认为,应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使医疗资源逐步向社区深入。

刘维林坦言,入户诊疗从法律上来说依然有障碍,但这种诊疗方式恰是居家养老需要的,所以不会一直搁置,总会找到办法解决。

解读4 养老服务人才如何保证?

《条例》草案第十六条规定了政府应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推进职业教育。

刘维林称,全市达到专业化标准的养老人才缺口很大,这块服务在市场基本是空白。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北京市正准备建设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体系。被培养的主体之一就是近10万人的家政服务员队伍,希望通过培训可以让这些家政服务员,尤其是服务对象是老人的服务员,都可以具备养老护理的资质。

解读5 惠及范围是否全覆盖?

有代表提出,《条例》中明确了政府职责,一些服务的提供还需由政府财政补贴。但惠及范围是北京市户籍老人,还是对在京居家养老的老人,并不明确。代表担心,大量的政府补贴如用不到刀刃上,会造成浪费。

市人大相关部门介绍,现在这个法规是起引领推动作用的,刚性不够。但对创新性的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各方面纳入,给予了引导性规定。

法规大部分内容覆盖了在京老人,包括户籍老人也包括长期在京居住生活的老人。法规实施后,市政府、民政局、老龄委等相关部门会出台一系列实施细则,针对不同情况,出台不同内容。

政策会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地方财政主要补贴的是户籍人员;但一些外地来的常住人口,他们本人、子女也为北京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一些政策也会惠及他们。■ 探访

小区无老年餐桌 老人自己拎菜上楼

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老人社区就餐和医疗还存不方便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海淀区四季青镇的一些小区走访发现,大多数小区还未设置老年餐桌,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的照料也存有缺憾。

8旬老人自己买菜做饭

1月24日下午,海淀区四季青镇常青园北里小区,84岁的李淑芬刚从超市出来,左手拄着手杖,右手拎着一袋菜。超市的师傅从楼中出来跟她打招呼:“李奶奶,我帮你把米放在家门口了。”

跟李淑芬上到4层,门口放着师傅送上来的米和面粉。她说,女儿住在回龙观,自己和外孙女住。“闺女每周给我送一次菜,有菜,也有肉。我要还缺什么就到下面社区超市买,重的东西,米啊、面啊,师傅们就给我扛上来。”

李淑芬的外孙女在外企工作,平时回家晚,午饭要老人自己做,有时晚饭也是她做给外孙女吃。“老年餐桌这几年老听说,但我们这里没有。我们这小区是回迁房,农民多,他们都有儿女在身边,不需要这个。但我们需要的也没办法。”老人说。

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

记者在西四环沿线的几个社区走访发现,都没建老年餐桌。对此,四季青镇相关负责人刘斌表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后,基层能尽快落实,让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得到照料。

他介绍,2009年,北京市提出推广“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从那时起,完善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建设,我们就一直在做。但几年来也没全面建起来,执行中遇到一些困难。有的小区需要老年餐桌的老人确实不多,我们也拿出补贴给没办老年餐桌的小区老人送餐,但餐饮企业积极性并不高。”

据了解,某餐饮企业曾从海淀区拿到一年10万元的补贴资金,为老人送餐。该企业能辐射10个左右的社区,每年服务人数近4000人次。这家餐饮企业的老板说,“每天配餐都没有定额,每一顿饭怎么安排,也是众口难调。”

上门看诊就是量量血压

记者走访的几个小区都有社区医务室。但行动不便的老人如遇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社区医生能否入户诊疗,却没统一规范。

常青园北里的刘美娟老人说:“我们跟大夫都熟,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就是在家看的。”但也有老人就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该小区社区医生解释:“由于北京卫生部门有规定,入户诊疗不能破皮,凡是破皮的都要到医疗单位。所以我们一般到老人家中,也就是量量血压等简单检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可以把他们搀扶到医务室,但遇到突发情况,还是应拨打急救电话。”

刘斌称,现在社区医生和社区医疗服务设施都配备齐了,“但要实现比较现代的家庭医生的照料水平,一方面还存在观念上的障碍,基本上行动方便的还是会选择到大医院;另一方面,就是相关制度设计上的衔接,针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出台可执行的办法。”

刘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还希望民政部门多与基层沟通,了解他们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新京报记者 吴为

■ 焦点

杜德印:草案名称调整不求“大而全”

“需要修改一条修改一条,需要修改一款修改一款,需要修改一句修改一句,需要修改一词修改一词,需要修改一字修改一字。”昨日下午,在朝阳代表团分组审议会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的修改,提出要求。

自启动立法调研直到昨日提请审议,《条例》的名称和养老模式的选择等,都有重大调整。杜德印表示,这些重大调整反映了对提高立法公正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起施行。同年,北京启动《北京市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但昨日提请审议的草案名称已改。

杜德印表示,草案名称的调整,不再制定“大而全”的北京市实施办法,而是针对北京96%的老人面临的较突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体现出“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立法原则。

立法之初确定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为主”,但调研发现,“社区为主”难以承载起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目前专业养老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服务,而具备专业护理素质的家政员数量偏少。

据此,《条例》将养老模式调整为“政府主导,以专业公司的专业服务、专业运营为主,社区为基础”;同时明确了各相关主体间的权责。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即专业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提供公益性互助服务。

且《条例》还埋下“伏笔”,明确政府有培育居家养老商业保险的责任,“市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新京报记者 王姝

■ 观察

人大首次牵头起草法规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昨天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进行四审。从立法设想到提交人大审议,一年时间的锻造打磨,一部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法规即将出炉。据了解,这也是首部由市人大牵头起草的法规。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介绍,这是去年人大立法工作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此外,法规草案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能更充分发挥民主,引起社会更高关注。这不仅是人大立法工作的进步,对法规本身是宣传,为法规实施打下基础。

从立法程序上,以往经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均由市政府主导起草,一般来说时间较长,程序也较多。但这一次,《条例》是由市人大内司委牵头起草的,由市人大常委会自己提交法律案进行审议。

刘维林说,由于这部法规涉及全市300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在保证质量上还要加快速度。过去一年,这项法规经过多次调研,他自己参与的就有50多次,法规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人大代表意见,在政协立法协商。从最初的近30条,修改到22条,最精简的时候法规草案只有15条。四审的法规草案为20条。

经过人代会审议,法规还将吸纳代表的建议、意见,1月29日,将由700多名市人大代表共同表决。新京报记者 郭超

■ 互动

删养老配套设施指标代表担心执行难到位

昨日朝阳团分组审议,来自朝阳区法院的市人大代表李有光提出,此前征集意见时,对社区养老设施配建,曾制定了800平方米这一指标,但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不应制定类似不能马上实现、“一刀切”的数据指标。《条例》删除了这一数据指标。“有利有弊”,李有光说,“指标少了,评判标准缺失,如何保证执行到位?”

来自朝阳区文化委员会的市人大代表陈巴黎也提出,以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为例,虽然规划中对公共文化设施配建有明确要求,但现实中,仍有部分社区执行不到位,“对于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哪些部门负责监督,哪些部门负责验收,《条例》应明确”。

两人发言结束后,同在审议现场的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先后发言。“关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标准,历史上已几次反复,配建的难度较大”,程连元说。杜德印强调,“只要政府下了决心,养老设施配建肯定能做好”。

“我的爱人是名医生,”市人大代表宋光成说,经常有得了急病的邻居打来电话求助,“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所以就会上门,给病人诊断、开药、输液。但这里面有问题,离开医院后,她有没有资格在社区执业?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杜德印再次“答疑”,表示离开医院的医生在社区内只能遵循志愿者服务的相关规定,提供志愿服务。此外,可以按照目前的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规定,加入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 建议

人大代表、北京市消防协会副理事长刘学锋:北京市去年11月13日至23日,单是在家烧死的老人就有9位,“这在和平年代是很惊人的数字,政府应该管一管”,因此应该为失能、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安全报警装置,一旦遇到火情就能直接报警,而不单单是像上述条例中提到的只提供紧急救援呼叫设施。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任学良:养老应该鼓励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应由政府建立养老引导资金,为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并设置一些必要条件,也不能一刀切,如何补贴应该以征信系统做支撑,比如年满70岁,按照家庭收入不同,给予老人补贴。

市人大代表温瀚英和刘颖:要给予老人居家养老良好的配套,目前一些老旧小区的老楼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建议应该出台配套标准,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政协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医生、大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主任王以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需要所在家庭与医疗团队自愿签订协议,团队要为老人提供规范的服务。还可以运用智能医疗设备实现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像“一键式”智能呼叫器、跌倒报警系统、血压、血糖自动测量上传系统,这些新技术可以便于医生及时发现问题。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和《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缙政发〔20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化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美丽乡村标配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运行,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和服务补贴制度,使低收入的失智、失能、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以老年人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为基本原则,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家庭的优势,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探索符合实际的服务配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制度、项目优化等实践创新,逐步发展模 1

式多样的适度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按照老年人不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供给。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鼓励和辅助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强化家庭养老的基本支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模式,拓展各专业养老机构对外服务功能。至2022年,各乡镇(街道)都要建一所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一般应提供下列服务:一是能提供助餐、助浴、洗涤等生活服务;二是提供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健康监测和指导、用药提醒和指导等康复护理服务;三是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喘息服务等托养服务;四是提供护老者培训和护理、康复、照顾技术培训等家庭支持服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服务,以及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通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与社区照料中心的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社区养老的医养融合。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促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毗邻而建,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可建设医疗服务点,并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助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签约者及其家庭成员开展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实行有偿、方便、实惠的全程“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追踪式”医疗保健服务,根据病情需要开通“绿色通道”医疗转诊服务等,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的其他特需医疗服务,推进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机整合。

(三)推行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规范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及养老服务补贴的申请、评估、审批和监督等流程,完善相应的服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机制,着力保障低收入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四)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专职管理队伍、重点培育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护理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为老志愿队伍建设。注重为老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县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和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养老信息分析决策、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养老服务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功能。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终端覆盖,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效率。

(六)建立居家养老机构风险保障机制。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人身意外保险,第三方服务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护理员人身伤害保险,主要责任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在服务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从事居家养老护理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降低居家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七)扶持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运作。在建立准入机制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工作,3

吸纳社会力量、投资主体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并在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等同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形式,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推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

(八)鼓励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式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居家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提供,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助医”“助行”等阳光助老行动。支持老年社会团体和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建立健康老年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和老年志愿者服务登记制度,积极推广“银龄互助”、“老友助老”等行动。实现基层养老由分散型向互助型发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县民政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局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服务网络。坚持党政主导、村社主体的原则。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审核、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和检查等有关具体工作;各乡镇(街道)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落实专职人员,协调、指导村(社区)照料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4

工作。村(社区)在照料中心设施建设、服务管理、长效运行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纳入每届村干部任职目标责任制,作为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照料中心点要成立“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开展情况调查安全保障、人员信息登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工作。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监委会主任、照料中心具体负责人、村(社区)报账员等。

(三)开展“评星创优”,提高运行补助。落实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一般示范点补助以省级补助资金为主,县级资金予以适当配套,补助资金30至50万元,建设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按实际使用资金进行补助;精品示范点补助实行“一事一议”。

建立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机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专业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运营,经民政局组织考核评估后,按评估结果给予补助年运行经费10-15万,具体考核办法由民政局制定。

加大社区照料中心的运行补助力度。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就餐的老年人(企事业机关离退休人员除外),按实际用餐人数每人每餐给予2元的用餐服务补助(中、晚餐)。开展照料中心“评星创优”活动,优秀比率不超过10%。县财政按每个照料中心平均4万元每年的运营补助给予经费保障,具体考核办法由县民政局制定。

(四)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强照料中心财务管理,促进公开透明。照料中心日常运行资金、经费主要由村集体经济、财政补助、个人缴纳费用以及社会捐赠等形式组成,实行专款专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收支要纳入村级财务管理办法。5

县民政局负责对照料中心资金专款专用的监督。

(五)加强评估核查,强化考核监督。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日常监管,禁止挪用、挤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考核管理。照料中心应当建立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及时听取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监督促进作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由县民政局做好评估核查工作,评估核查可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进行,内评估核查覆盖率需达50%以上。坚持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核查,即查“一套工作服务台账、一套收支明细账目表、一本每月用餐人员公示表”,对检查中发现运行不正常的要及时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对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责令及时退回非法获取的补助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取消该照料中心工作的评星评优资格。

(六)强化安全管理,打造“三心”工程。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每月不少于一次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各村(社区)照料中心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和落实安全监督员。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检查落实,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操作规范,确保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真正把照料中心打造成老年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三心”养老服务中心。

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此前文件规定与本实施意见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实施意见执行。

下载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软件助力老人安享舒心服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软件助力老人安享舒心服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

    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协议书甲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乙方:养老服务对象或家属 一、甲方承诺: (一)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合同

    居家养老服务合同 甲方:xxxxxxxxx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在同意共同遵守《上海市社会化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就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事......

    居家养老服务承诺书

    篇一:居家养老服务承诺 居家养老服务承诺 1. 以人为本,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2. 实行首问责任制,做到认真接待热情服务,对服务对象咨询的事项应......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制度1、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相关制度,加强对居家养老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探索深化居家养老工作的新途径。 2、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

    居家养老服务点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负责人:******(社区主任)联系电话:****** 联系人:******(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点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提供家庭病房服务)******(社区特聘律师,提供法律咨......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1 为顺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年社区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辖......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更好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特制订天后宫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甲方:XX街居家养老服务部 乙方: 乙方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经报街、区相关业务行政部门同意后,经协商一致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 双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