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5-14 23:2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2007-12-12 17:40:5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到社会和谐程

度。如何按照要求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我县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项固基强本工程,也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并使之抓出成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其它组织的建设三个方面,是一项包容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来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只有把这个“龙头”搞好了,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才能真正把握住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县委,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只有搞好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好。可以说,只抓村,不抓乡,是“事倍功半”,抓乡带村,才能“事半功倍”。整顿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顿方式和方法。对于条件较好,群众经济意识强的乡、村,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作风,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于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意识不强的乡、村,则应

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乡村组织建设上来,将有文化、有知识、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拔到班子中来,加强对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经济和商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对于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的乡村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选拔能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脱贫致富意识,尽快找到适合当地的脱贫致富路子。

二、正确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

党的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我们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围绕经济抓党

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于是否形成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决克服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又要克服整天跑资金,抓项目,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工作一片空白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文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防止两者之间的分裂现象。防止出现那种认为抓党建是党委的事,搞经济工作是政府的事的错误认识,只有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促使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乡村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把乡村两级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目前开展的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中央强调的村党支部“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首要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个好书记。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展较快,乡村文明、工作变化大、政绩突出的地方,就必定有一个团结、协调、进取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书记。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强配好一把手。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选贤任能,从德才兼备的原则出发,大胆选拔那些有较高素质,勤政廉洁,有魄力,有胆识,既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

想,急群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二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到社会和谐程度。中共xx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 “围绕夯实执政基础,切实加强组织建设”给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如何按照要求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我县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项固基强本工程,也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并使之抓出成效,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其它组织的建设三个方面,是一项包容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来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只有把这个“龙头”搞好了,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才能真正把握住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县委,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只有搞好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好。整顿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顿方式和方法。对于条件较好,群众经济意识强的乡、村,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作风,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于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意识不强的乡、村,则应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乡村组织建设上来,将有文化、有知识、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双强”型人材选拔到班子中来,加强对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经济和商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对于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的乡村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选拔能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农业和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脱贫致富意识,尽快找到适合当地的脱贫致富路子。

二、正确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

党的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我们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于是否形成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决克服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又要克服整天跑资金,抓项目,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工作一片空白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文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防止两者之间的分裂现象。防止出现那种认为抓党建是党委的事,搞经济工作是政府的事的错误认识,只有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促使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群众寻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寻求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把农民增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让农民能够真正从农业生产中得到财富,以“农”富农。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让农村和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主战场,迎接新挑战,打好主动仗。把农村党建工作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个党员都能扶贫帮困,向贫困户送温暖,党支部要积极寻求致富路子,乡镇党委要找到发展本地经济的新举措,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团结引导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抓班子,建制度,带队伍,找路子。抓班子是关键,建制度是保证,带队伍是基础,找路子是根本,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只有使村党支部实现“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实现“六个好”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有基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有可靠的保证。

四、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持农村稳定,带领农民群众加快奔小康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常言说得好,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只要把村级两委班子选好了,在农村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拓宽选人视野,广辟知人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使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减少。目前在农村中推行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员承诺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要想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前,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吸收群众积极参与对党支部候选人的评判,使群众的意愿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党内选举把群众的意愿变为现实,实现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结合,同时,通过动员广大群众的参与,选举出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使村级组织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村民的自治创造良好条件。

五、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构建和谐乡村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任务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经济。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的关系,健全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领导体系,党支部要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搞好各项工作,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要自觉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第三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到社会和谐程度。如何按照要求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我县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项固基强本工程,也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并使之抓出成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其它组织的建设三个方面,是一项包容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来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只有把这个“龙头”搞好了,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才能真正把握住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县委,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只有搞好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好。可以说,只抓村,不抓乡,是“事倍功半”,抓乡带村,才能“事半功倍”。整顿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顿方式和方法。对于条件较好,群众经济意识强的乡、村,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作风,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于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意识不强的乡、村,则应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乡村组织建设上来,将有文化、有知识、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拔到班子中来,加强对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经济和商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对于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的乡村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选拔能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脱贫致富意识,尽快找到适合当地的脱贫致富路子。

二、正确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

党的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我们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于是否形成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决克服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又要克服整天跑资金,抓项目,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工作一片空白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文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防止两者之间的分裂现象。防止出现那种认为抓党建是党委的事,搞经济工作是政府的事的错误认识,只有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促使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乡村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把乡村两级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目前开展的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中央强调的村党支部“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首要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个好书记。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展较快,乡村文明、工作变化大、政绩突出的地方,就必定有一个团结、协调、进取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书记。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强配好一把手。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选贤任能,从德才兼备的原则出发,大胆选拔那些有较高素质,勤政廉洁,有魄力,有胆识,既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的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之中担当重任,让他们体现“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四、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群众寻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寻求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把农民增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让农民能够真正从农业生产中得到财富,以“农”富农。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让农村和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主战场,迎接新挑战,打好主动仗。把农村党建工作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个党员都能扶贫帮困,向贫困户送温暖,党支部要积极寻求致富路子,乡镇党委要找到发展本地经济的新举措,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团结引导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抓班子,建制度,带队伍,找路子。抓班子是关键,建制度是保证,带队伍是基础,找路子是根本,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只有使村党支部实现“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实现“六个好”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有基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有可靠的保证。

五、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持农村稳定,带领农民群众加快奔小康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常言说得好,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只要把村级两委班子选好了,在农村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拓宽选人视野,广辟知人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使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减少。目前在农村中推行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员承诺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要想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前,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吸收群众积极参与对党支部候选人的评判,使群众的意愿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党内选举把群众的意愿变为现实,实现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结合,同时,通过动员广大群众的参与,选举出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使村级组织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村民的自治创造良好条件。

六、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任务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经济。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的关系,健全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领导体系,党支部要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搞好各项工作,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要自觉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第四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维护社会公正、平等是人民群众普遍的追求和共同的愿望。因此,建立以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和平等为目标的行政伦理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行为主体的基本要求。

第五篇:浅谈精神文明建设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邓小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足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全面系统,而且辩证统一;不仅立足国情,而且面向世界,一切优秀的民族文明都具有两重性,一是它的民族性,即这种文明的民族特征,二是它的时代性和开放性,这是文明得以不断发展的活力源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正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一方面,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立足本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既吸收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创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果,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特征,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等。尤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前进与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因。另一方面,邓小平从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高度出发,始终把中华民族的文明放在世界文明的前沿进行总体考察。他总结了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多次强调要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更好地建设本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比资本主义文明更高层次的人类新型文明。这些论述,对于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提高综合国力,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挑战,具有伟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关键时期提出的事关全局性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硬任务,精神文明是软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挥优势,通过包括思想教育等“软”的手段和方式,积极服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从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着眼,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民主在于使每个人的权利与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法治在于使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与利益获得切实保障。人的权利与利益得到充分实现和切实保障,人的积极性会得到最大程度地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和谐,就是社会的每一个公民与主流社会有比较趋同的信仰与追求,公民与执政者有公平对话的机会,公民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与发展方向,对执政者所倡导的政治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并积极拥护、努力参与到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去。所以,提高公民素质、培育公民文化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公民素质主要包括责任感、效能感、参政的技巧与能力、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义务意识和守法意愿等等,这些需要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提高公民素质,有赖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在内容上使其由单纯的意识形态灌输重点转向为培养适应民主政治要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服务,在形式上除了保持传统的理论宣传优势以外,更要着重从实践入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增进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民主程序的了解,传授公民政治知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技能;引导公民选择切实可行、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政治参与形式。因而,着眼于民主法治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发挥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只有培育较高的公民素质和建立其上的公民文化,社会主义政治和谐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正义。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们的心情才会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整

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因此,增强在发展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也就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一,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以发展、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暂时的困难,从而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其二,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奉献观,用精神利益来协调利益关系。其三,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国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退休职工、关停并转和破产企业的职工以及贫困农民等弱势群体。尤其是对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为国家做出贡献,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员,必须给予必要的合理利益补偿,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二、从倡导诚信友爱、激发活力入手,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着社会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诚信友爱不仅是和谐社会里做人的准则,也是和谐社会里做事的基本准则。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诚信友爱的道德观。其一,倡导、培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诚信友爱的社会观念。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外国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其三,要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生态文明村镇以及和谐楼院、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等主题鲜明的创建活动,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一个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动力,形成社会大合唱。

三、从维护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稳定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走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般来说,社会稳定环境需要两个方面的力量加以保障:一是通过制度、法律和规章的“硬性”制约;二是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等“软”的社会控制方式来加以保障。相比之下,后者的效果没有前者那么直观,但却是长期的可靠的保障。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之一,就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确保稳定大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们的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按照法定程序、依据政策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和谐社会要求站在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资源的高度,着力创造一个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因此,从保证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的高度,人类为了优化生存环境,必须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为了优化延续繁衍,必须负起保护资源的责任。强化这种责任意识,必须匡正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倡人复归自然,融入自然,正是尊重自然界发展的权利,要求人承担起其他物种所无法承担的保护自然的责任。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是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下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公......

    浅论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合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论文浅论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浅论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摘要: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取信于他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当好“八大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当好“八大员”。一......

    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的作用

    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中起到的作用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稳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公安工作,把维护社会稳定......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山东财经大学 题目: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行政管理 班 级行政管理一班 学 号20140934203 姓 名 陈福勇 指导教师于翠萍......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加强工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博野县东墟中学于小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工会组织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工会组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充分......

    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从社会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发展过程,内涵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

    伊斯兰教在构建西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

    伊斯兰教在构建西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比较集中地地区,也是信教群众比较集中中的地区。在西部各省区存在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