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玩中学 学中乐
玩中学 学中乐
—— 《蔬菜》教学设计及评析
陈利蓉
《蔬菜》一课是上海辅读学校实用语文第五册第四课的内容。课文用图片来直观介绍各种蔬菜的特征,识记词语、认识蔬菜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一、猜一猜:启动思维,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游戏,大家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蔬菜?紫色的衣服,里面的肉白白细细的,煮过后,皮儿肉儿都变色。生:(点名回答)
师:对,是茄子,(拿出实物图片)它的表皮是紫色,切开里面的肉,很白很细,当我们把它做成菜以后,就变小了,颜色也变深了。
(依次出示丝瓜、萝卜、西红柿、洋葱、黄瓜每个谜语,在学生猜出结果后,出示其对应的实物图片和词语,帖在黑板上,并进行领读、学生自读、互读)
师:刚才我们猜的都是些什么?(蔬菜)你们爱吃吗? 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爱吃的蔬菜。
点评: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摸一摸:感知形象,感受快乐
师:(很神秘的拿出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想)师:这里面装的都是老师爱吃的蔬菜,你们能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蔬菜吗?你们可以上来摸一摸,猜猜看,然后把你猜到的,帮助老师介绍给其他的同学好不好?我们大家看一看他猜的对不对,(举手点名找同学上来)
生:第一个学生在塑料袋中摸的是个大大的东西,圆圆的,皮很硬,猜的是南瓜。(请学生把南瓜的图片和名字贴到黑板上面,并读一读。然后老师领读、学生自读、互读。)
依次猜完苦瓜、辣椒、土豆、青菜,同样将图片和名字贴到黑板上面。
点评:抓住学生好奇心理,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再介绍,发展学生语言,既有了师生愉快的交流,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找一找: 认识实物,体会快乐
师:今天,老师把大家爱吃的蔬菜带来了(出示实物),可老师忘记了他们的名字,同学们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生:(自告奋勇)
师:你能找到自己正确的名字吗?(将蔬菜分发给学生,学生这时就是一种蔬菜,就让学生去找它对应的名字。)出示贴满蔬菜名称的黑板(黄瓜、茄子、土豆、西红柿、丝瓜、苦瓜、洋葱、萝卜、青菜、辣椒),让学生从中找出对应的蔬菜,并拿下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若不对进行纠正。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都找到了对应位置,我们一起读一读。
点评:培智学生对知识容易遗忘,通过前2个活动,大家对蔬菜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蔬菜的喜爱之情也尤然而生。紧接着将实物与相对的文字名称相匹配,以学生乐于玩耍的游戏找朋友展开,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涨,注意力再次集中。
四、说一说:发展语言,交流快乐
师:认识了那么多蔬菜(出示所有实物),你能帮老师给大家介绍老师手中拿的蔬菜吗?(任意拿2种)用“这是,那是。”说一说。(学生说,然后把相应的蔬菜名字贴到横线上,并一起读。)
学生分组练习,一个学生拿实物,一个学生找到正确的词语贴在横线上,并给大家读一读,老师进行指导。
点评: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认识了更多的蔬菜,在“问”与“被问”中学会了书面语言,懂得了与人交流的同时,还学会了欣赏自己与欣赏别人。
师:这是什么?(出示苦瓜)它和黄瓜(举起实物)有什么不同? 生:黄瓜是绿的,苦瓜的颜色淡一点。师:你是用什么办法分出来的? 生:我是用眼睛看的。
师:除了用眼睛看,你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生:用鼻子闻。生:用手摸,黄瓜摸起来有点软软的,苦瓜是硬硬的。
生:切开来尝一尝,黄瓜尝一口脆脆的,苦瓜不太咬得动,而且十分苦。
点评:苦瓜有的同学还不认识,出示大家不认识的蔬菜,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求知欲被激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究苦瓜与黄瓜的异同点,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充满热情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发展自己。
五、分一分:内化知识,感悟快乐
师:刚才大家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的办法了解了苦瓜与黄瓜的特点,那么我们就用这些办法研究我们爱吃的蔬菜,比一比,看看谁的新发现最多,(出示所有实物),给蔬菜找找朋友。
师:提示学生,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生长环境分,有的按吃的部位分,有的按蔬菜表皮的光滑与粗糙程度分,有的按味道分等。
生:略。
点评: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按分类给蔬菜找朋友,出示常见的蔬菜,真实的颜色,大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使学生通过视觉的认识,观察它的颜色、形状,找到相同颜色、形状的蔬菜;请学生闭上眼睛,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触觉,用手摸一摸,它是软是硬,找到表皮光滑或粗糙程度相同的蔬菜;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它的味道,激发学生使用味觉。整个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唱一唱:升华快乐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蔬菜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长大长高,都是不能缺少他们,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吃蔬菜、常吃蔬菜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少生病。
师:既然,蔬菜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一起来夸夸蔬菜吧。
(课件出示儿歌:蔬菜家庭成员多,吃根吃叶吃花果。青菜茄子和萝卜,样样都吃身体棒。)
师:那以后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再也不要挑食,能不能把菜倒掉呢?(不能)对,多吃蔬菜,这样身体才棒棒的。那老师以后就要看看谁做的最好了。
点评:教知识的同时,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贯彻始终。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教知识了,需要向多元化发展。儿歌就是整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吃蔬菜、常吃蔬菜的良好习惯。
总析:弱智学生因生理的缺陷,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学习的内容缺乏持久性、易疲乏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是弱智儿童的课堂模式单
一、讲解多、活动少,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抑制了学生天真浪漫的一面。因此,根据弱智学生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活跃的“学习环境”,使“静”的课堂动起来,使学生主动、积极、活跃的融入课堂,补偿多科功能,是弱智学生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和努力的方向。
同样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利,给学生适度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内容。智残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偏于感性和片面,因此,所学的知识应该多贴近他们的生活,融于他们的生活实践中,使他们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课教学实施中,老师努力创造一种充满了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了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愉快。整个课堂,老师以“猜一猜、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分一分”的游戏活动展开,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来体会、领悟所学的知识。学生也直观的认识了蔬菜的颜色、形状、味道,这样的教学方式应给学生们留下不浅的印象。
陈利蓉 女 37岁 教师 中学一级 钟祥市特殊教育学校431900 0724-4268100 zxtx2008888@163.com
第二篇:乐中学学中乐
乐中学学中乐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告诉我们:“兴趣具有形成冬季的力量。”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段。他们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常规的数学课教学,往往限制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尤其是练习课和复习课。通过专题四的研修,通过观看视频和一系列相关材料的学习,我发现数学课可以不仅仅只是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课堂练习,它可以是游戏、可以争论、可以是班集体的租车问题、可以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任何问题。
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认知冲突”是必不可少的法宝。教师一句激励性的挑战语:不信?你来试试;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呢?一个征询意见的问题:其他同学同意吗?都可以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使常规教学教出新鲜感、教出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挖掘他们身边有趣的数学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心里,进行教学设计。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数学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第三篇: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谢旭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标 题:学在玩中,乐在学中
副标题:《湖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反思
学
校:韶山镇泰小学
姓
名:谢 旭
时
间:2011年7月
学在玩中,乐在学中
在湖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十六位来自全省各地市区的小学数学教师精英,就“空间与图形”和“数学广角”这两大知识板块的教学,展开热烈角逐。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在教学中的种种困惑,谈一谈感悟最深的三点:
一、“玩中学,学中乐”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控制能力差,学习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但他们对与学习相关的游戏十分感兴趣。所以备课一定要备出一个“趣”字,要给学生呈现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孩子玩出快乐,玩出知识,使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吉大师院附小的罗啸老师选中的就是小学数学第二册《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活动性、探索性强,能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因此罗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巧妙地贯穿全课。
例1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情景图中的规律,从而认识规律。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罗老师在例1前特别增设了两个游戏。游戏一“猜拳”,让学生通过挑战获得胜利,从而明白电脑出拳有规律,掌握规律是制胜的法宝。游戏二 “猜糖”,学生从常胜将军到电脑败将,让学生明白次次猜错的原因在于糖果的排列没有任何规律,猜测毫无意义,这一正一反的两个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有规律、无规律。在此基础上,进入游戏三寻找情景图中的规律就变得轻而易举。
游戏四让学生通过图画这种形式来表现规律,着重点拨理解、多
次重复出现关键词,让学生明白规律的内涵,即一种现象重复出现多次才有规律。
游戏五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罗老师从本单元7个例题中精选了3个并加以变化。练习的坡度由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再到数字的变化规律,层层推进。练习以游戏的形式,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变一变,摆一摆,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感悟规律的多样性,找到规律,找到快乐。自然界的规律远不止这几种,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发现几种规律,学生有能力挑战这样的学习任务。
游戏六在于通过寻找藏在孩子身边的规律,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发现和欣赏数学之美。
每一个游戏都为一个知识点设计。如游戏一与二对比感悟规律,游戏三发现规律,游戏四表现规律,游戏五寻找规律,每一个游戏呈现一个亮点,同时,罗老师不忘在孩子们玩乐时腾出思考问题、梳理思想的时间,一个游戏一个目标地训练孩子的观察、感知、表达、猜想、推理等数学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孩子们因展示智慧而获得了快乐,学到了知识。
二、“知识、方法、思想”并重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是教知识,二是教方法,三是教思想。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比以往更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蕴合。株洲市的阳老师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成功。他教学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的内容。“等量代换”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并
与生活互相促进,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怎样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这种数学思想的感性积累?去获得一种数学方法的领悟?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通过数学思考,灵活地运用“等量代换”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呢?这些都是困扰我的问题,而阳老师做了成功的尝试。他以“直观经历体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换”,从“物品代换”到“图形代换”到“符号数字的代换”,逐步让学生把握和理解“为什么换”和“怎样换”。从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的思维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这样一种“有经历、有体验”的数学活动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能够较好地掌握“等量代换”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经历分层“代换”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体会“等量代换”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阳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预设教学场景“欢乐谷”这一主体情境,通过三个场景“摩天轮”“水果超市”“动物乐园”,先渗透“等量”概念,再将物品和图形抽象成数学等式,变成数学语言,最后体会等量代换的实际价值,并运用等
量代换的思维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组链式与变式的教材,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化“等量代换”思想。
适当的教学高度和教学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阳老师将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重组,设置了一个让学生有序思考的链式探究和变式思考的过程,在练习中有两道题都是利用天平原理来进行交换的,只是一道题是天平平衡,另一道题是不平衡,放在一起处理,很顺畅,一气呵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思维,不满足于一解而提倡多解,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内化等量代换的思想。同时利用课堂现场生成的资源,设置一个兑换奖品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感受到等量代换就在身边,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3、注重归纳与提炼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把握“等量代换”核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阳老师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等量代换的方法,当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这一思想方法时,又及时地帮助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方法的归纳,让学生在处理练习时更加得心应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4、把握生成与评价的时机,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等量代换”方法。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如何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在课堂上真实地展示,如何让学生的每一个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数学思维的一步步、螺旋式、逐层发热上升,直到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把握有利时机进行评价和引领,利用学生的问题来生成课堂上的思维的火花碰撞,“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追问和引导,直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搞好数学教学工作的根本。
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来教,往往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的自身因素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这次活动中,有四位老师选择了同一教学内容:植树问题。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渗透的是“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思想。四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教学,准备了课件,教学过程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新知识构建的全过程。可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易地找到植树问题的规律却无法灵活地运用。只有一位老师,把情境导入的部分设计成了风车坪学校外拍到的两幅照片,照片上的泥泞小路是学生们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印象深刻。所以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因为他们确实想把这条路的绿化搞好。由于各小组的植树方式不一,于是很容易就出现了“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等多种情况。总结交
流时,老师不急着要结论,而是让各个不同意见得到充分发表。在举一反三后,学生很顺利地总结了规律。而在做练习时也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灵活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名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
此次观摩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数学新课程改革,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一堂堂精彩、生动、愉快的课堂使我受益匪浅。
第四篇:第四课 雨中乐
第四课 雨中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能力目标: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情感目标: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雨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教学准备:钢琴 奖品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唱《春雨蒙蒙》导入: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绿色的呼唤,“沙-沙-沙”的飘了下来,小草们把双手举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礼。听《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4)介绍作品(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收获了什么?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工具:钢琴 奖品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雨
1、导入动画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你能用一个动词形容雨落下的动作吗? “敲”更能体现夏雨的活泼和节奏感雨落下来像什么?
2、讨论出现歌词这些词怎么读才能表现夏雨呢?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3、朗读请你们试着读一读,看哪种读法更能表现下雨的精灵和“我”欢快的心情
二、踩雨——学唱歌曲
1、导入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2、随音乐自由的踩雨
3、自由的评价看谁踩得好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摸唱旋律(2)唱曲谱
(3)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雨,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板书设计:
第四课 雨中乐
X O X O |X X X O |
第五篇:第四课 雨中乐
第四课 雨中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雨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奖品、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唱《春雨蒙蒙》
导入: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绿色的呼唤,“沙-沙-沙”的飘了下来,小草们把双手举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礼。(听《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4)介绍作品(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雨
1、导入
动画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 你能用一个动词形容雨落下的动作吗? “敲”更能体现夏雨的活泼和节奏感 雨落下来像什么?
2、讨论 出现歌词
这些词怎么读才能表现夏雨呢?
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3、朗读
请你们试着读一读,看哪种读法更能表现下雨的精灵和“我”欢快的心情
二、踩雨——学唱歌曲
1、导入
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2、随音乐自由的踩雨
3、自由的评价 看谁踩得好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摸唱旋律(2)唱曲谱
(3)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
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雨,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