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明水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
人教版
1、根据预习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P48-64页内容,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
2、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提升理解能力,为课上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3、在预习过程中熟记联合国会徽的图案和象征意义,联合国的圆桌会议表明的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疯牛病的危害,各国人民内容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民解放军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2、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
4、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知道战争引发的多种灾难和影响;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体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了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2、难点:如何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美国2003年3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和平鸽象征的意义;联合国会徽的图案意义;和平少女纪念像的意义。
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1、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形式表明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什么态度?
2、我国政府赠送给日本的“和平少女纪念像”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我国人民的什么愿望?
3、我们国家现在是和平时期,为什么还要加强国防?人民解放军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这说明了什么?
5、疯牛病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美国的一例疯牛病会在世界各国掀起**?
6、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合作解决?
二、预习自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年,持续了
年多,先后有
多个国家的亿人卷入了战争。战争双方共动员
万人上前线,军民伤亡
多万人,直接战争费用
多亿美元,财产损失
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年,历时
年之久,先后有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
多亿人口,战争双方动用军队
亿多人,战争死亡人数达
万,直接战争费用
亿美元,财产损失达
万亿美元。
2,战争造成的,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战争给人带来的,将长期难愈。
3,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推动着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
,给人类带来了幸福。4,1845年,美国将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爆炸中心地带
年寸草不生。
5,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
会议,10月24日,《
》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
日。
6,作为维护国际
与
的机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多年来为缓和国际局势,解决国际冲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联合国安理会由
个理事国组成,包括
个常任理事国和
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理事国。5个常任理事国是:
、、、、。2001年9月7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9月21日为
。为了维护和平与国际安全,联合国派遣
驻扎在世界上有冲突的地区。7,《
》当我走过你的身边,我愿带走你的笑脸,心中没有一点阴云,阳光变得更加鲜艳,希望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再也没有,共有一个美丽
。太阳在不停的旋转,自古就从没有改变,宇宙那无边的情怀,拥抱着我们的心愿,但愿会有那么一天,大海把沙漠染蓝,让
福音传遍,以微笑来面对祖先。
8,我国是爱好
的国家,主张用
的方式解决各国或地区间的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处理各国事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②、,③、,④、,⑤、。
9,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1950年,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
的,由此,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10,如今,新的和的不断出现,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世界变小了,特别是
和
的出现,更使人感受到彼此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 联系更紧密了。往往一个国家的产品,会在加工制造,然后再远销。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讨论质疑(在充分预习自学记忆的基础上,回顾预习收获,先独立思考作答,切记照搬课本,以提高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益。)探究一:
请同学们阅读第52页的案例,相互交流回答:
探究二:
⑴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⑵
为什么说在战争中,儿童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二、拓展提升: 问题:请你结合探究点一和探究点二知识的学习: 你知道哪里还有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吗?你能帮助他们吗?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帮助他们呢?
三、我的知识网络图:
我的疑问:(请将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以便课上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一、你能填对吗?
1、()年()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2、战争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和(),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年,持续了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15亿人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年,持续了()年之久,先后有()个国家()亿人口卷入战争。
4、伊拉克战争引发了油井大火,石油燃烧的废气造成了()。
5、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将()。
6、()年()月()日,美国将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
7、为了制止战争、(),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8、()年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生日。几十年来,联合国在()、()、()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9、安理会全称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是()、()、()、()和()。
10、为了()与(),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驻扎在世界上()的地区。
11、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到2004年,已先后参加了()项维和行动。参加的人口超过()多人。
12、(),()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13、二战中的联军()登陆,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14、()年()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的飞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的象征。
15、()和()的不断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变成了“()”,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
16、不管哪里发生的事,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和()。
1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更紧密了。往往一个国家的产品,会在其他国家(),然后再()。
18、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遇到问题,必须()。
19、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各国科学家能力合作,联手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20、2008年奥运会将在()召开,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是:(),()。
21、从()年起,国际和平日为每年的()。
22、中国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于()走进了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23、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举行。
24、()年,中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的探险活动。
二、小小评判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离我们很远。()
2、战争带来的苦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除的。()
3、谁破坏和平,我们就攻打谁。()
4、把高科技用于战争,将会给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5、伊拉克战争引发的油井燃烧仅仅给海湾地区造成了污染。()
6、战争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伤亡,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7、世界人民呼唤和平,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8、维护世界和平是军人和国家干部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
10、2003年12月24日,英国出现疯牛病。()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
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参考答案: 预习案:
1、答:通过平等协商的圆桌会议以对话代替暴力,实现和平解决冲突。
2、答:象征着和平。表达了我国人们渴望和平,愿与日本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愿望。
3、答:加强国防并不意味着战争,它是维护我国国家政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我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4、答:(1)、交通更便捷。(2)、沟通与交流方式的进步。(3)、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享有同样的人们可以享有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4)、不同地区的人们关注同一件事情,表达着同样的感受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5、答:染上疯牛病的牛会出现神经错乱、痴呆、不久死亡。食用风牛肉的人,先是表现为焦躁不安,后来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精神错乱,甚至死亡。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共同的命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遇到问题,必须共同面对。
6、答:(1)、反对恐怖主义。(2)、防止艾滋病。(3)、保护臭氧层。预习自测: 1、1914,4,30,15,7000,3000,1800,3300,1939,6,50,20,1,6000,13520,4
2、物质损失,心灵创伤
3、现代文明,科学技术,人们的生活
4、广岛,几十 5、50,联合国制宪,《联合国宪章》,诞生
6、和平与安全,15,5,10,中国、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国际和平日,维和部队
7、《和平寄语》,眼泪仇怨,流血离散,家园,让和平福音
8、和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热爱和平,鸽子,橄榄枝,飞鸽,反对战争
10、通讯工具,通信卫生和网络,经济,其他国家,全球 探究案: 探究一:
⑴答:徽底为蓝色,图案为白色,它的图案是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有陆地和海洋、经线和纬线,底部和两侧为橄榄枝环。
⑵答:世界地图象征着整个世界,橄榄枝象征着环绕世界的和平。⑶答:体现着联合国的宗旨,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探究二:
⑴答:战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更给人类的心灵留下的阴影;战争使环境受到破坏和大量文物损毁;战争还使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⑵答:因为儿童还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也不明白死亡是什么,他们没有反抗和逃亡的能力,在战争中他们只有恐惧和哭泣。拓展提升:
答:汶川还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我能帮助他们,可以通过捐钱、捐物、写慰问信帮助他们。
当堂检测: 1、2003,3
2、物力,财力,重大损失 3、1914,1939,6,60,20
4、严重的环境污染,5、长久难愈 6、1945,8,6,原子弹,广岛,7、实现和维护人类和平8、1945,维护和平,缓解冲突,促进发展,国际合作
9、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10、维护和平,国际安全,有冲突 11、11,2000
12、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3、诺曼底 14、1950,11,橄榄枝,和平
15、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地球村,邻居
16、关注,参与
17、经济联系,加工制造,远销全球
18、同呼吸,共命运,共同面对
19、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人类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20、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1、2002,9月21日 22、2003年4月,非洲
23、韩国首都汉城 24、1990,南极大陆
判断:1-11(×√×√××√×√×√)
第二篇:七年级下政治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不畏挫折是可贵的心理品质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认识、分析及正确对待挫折的能力。能够做好接受挫折考验的思想准备。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因素及与人生的关系。知道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及结果。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2、教学难点:提高自己抗挫折的正确态度、能力
相关链接:
1、材料二书本59页邓亚萍,讨论:①、遇到的挫折可能是什么? ②、她最终成功了吗?如果她遇此巨大挫折放弃了的话,能有今天吗?为什么?
2.书本60页,讨论: 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你还能例举其他类似的事情吗?
3、材料三,讨论:
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类似的挫折吗? 《小明的一天》
小明早上到校上课,课上老师公布了考试的成绩,小明看到了成绩后留下了眼泪;课间小明与别的同学产生了矛盾,大家对他议论纷纷,小明在一边显出很孤独的样子;回家的路上,小名又遇到了倒霉的事情,他的自行车又坏了;回到家里,小明的父母在吵架,小明很无奈……
请同学们在讲完故事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反映了小明的那些心理感受
2.你认为他的反应正常吗?
在新年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祝福问候。那你会给别人说一些什么恭喜的话啊?
例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祝福语。
你会说些什么?这些祝福语会不会全总部都转化为事实呢?(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采取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法。
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
3、互助:罗列“很受伤” 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
4、归纳:“我”的启发、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
3、造成挫折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二、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1、放弃者-一事无成;
2、半途而废者-也不能成功;
3、挑战者-获得成功 中考连接:
1.小明在日记中写道:“我升入中学快一年了,在班级中却一个好朋友也没有。”这种挫折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A.智力低下 B.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C.道德品质较差 D.天灾人祸
2.某学校有个文学社,刚刚成立的时候,有三四十个写作“高手”参加,但是,一两年下来,只剩下了几个人。大部分人是被一次次退稿吓跑的,凭借一股韧劲,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胜利,原先的一次次退稿信变成了约稿通知。这说明……()
①“万事如意”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②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③人们是在不断的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④生活中不只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这句话,你的理解是……()
A.挫折对人的作用是积极的
B.你给挫折一个自信,挫折就会还你一个笑脸
C.对每个人来讲,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不同的 D.挫折好像总与那些胆怯、懦弱的人作对
第五课第二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决心、信心和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挫折。能够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挫折,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挫折具有二重性。了解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应对挫折的一些重要方法。
知识链接:
材料1:文文,读七年级,这本来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代,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自从上中学以来,学习环境改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什么都不愿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学习时也缺乏动力,效率很低,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无法战胜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1)谈谈你对人生挫折的认识和看法。
2)例举你遇到的1-2个人生挫折,并谈谈你的应对办法。
材料2: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说:“我是世界公民,应为人类而生。”他在试制炸药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爆炸,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也被炸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动摇“为人类而生”的目标,终于研制出安全炸药和无烟炸药,被称为“炸药大王”。
说一说:诺贝尔为什么能够战胜挫折? NBA中的“小黄蜂”
长大了去打NBA,这是所以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我长大后要去打NBA”,当年幼的博格斯向同伴说出这句话时,同伴无不捧腹大笑,竟然有一个笑得跌倒在地。博格斯长得太小了,他在同伴中是最矮小的一个。他个头只有160厘米,这样的身高即使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是在两米都嫌矮的NBA了。
博格斯没有因为同伴的嘲笑而放弃努力;相反,他热爱篮球,下定决心要打NBA。他天天和同伴奔跑在篮球场上,其他人回家了,他还在练球;别的孩子都去享受夏日的凉爽,他依然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在篮球场上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
他深知像他这样的身高,要想进入NBA必须要有过人之处。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终于,他成功了。在NBA中,博格斯是夏洛特黄蜂队中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人阵中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他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
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创记录的矮子。他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问:博格斯遇到了什么挫折?(答:想打NBA被同伴嘲笑)这个挫折来自什么原因?(答:个子矮小)他是怎样战胜挫折的?(答:下定决心,刻苦训练,寻找自身优势)
分组讨论:
1.小丹(书本65页事例)--讨论: 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小丹面对挫折的态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2、书本66页绘图-填表,选择一位经历坎坷的名人或现实生活中的模范,试着为他绘一幅抗挫折经历图。
3、讨论: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辩论
正方:挫折是坏事
反方:挫折是好事 读一读:挫折自白
我是荒凉浩瀚的大漠/我是深长幽暗的峡谷/我是雪花漫天的严冬/我是坚硬贫瘠的冻土/我是陡峭险峻的悬崖/我是荆棘丛生的山路/我是黎明前夕的黑暗/我是冶炼矿石的熔炉/我是寒潮、是骤雨、是冰雪、是风暴/我是巨浪、是暗礁、是急流、是浓雾/我是无情的,给你痛苦/也是有情的,给你智慧/惟有智者,方能深悟/我是狰狞的,使你恐惧/也是严峻的,使你成熟/惟有勇者,通行无阻!
问:通过阅读“挫折自白”,你感悟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讨论、总结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1)树立目标法 2)对症下药法
3)激发热情法 4)自我疏导法:
小结:从上面的辩论、阅读、思考我们认识到:挫折具有消极作用,它阻碍人们前进的步伐,它能使人们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不是什么好事;挫折也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它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又是好事。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只有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挫折才能成为好事。这就是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就是说,艰难困苦的条件,可以磨炼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
中考连接:
1.人生难免有挫折,与此观点不同的是()
A.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B.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C.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
D.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能够件件称心事事舒
2.下列关于挫折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说明造成挫折的因素来自自然界
B.“失败是成功之母”说明遭受挫折是一件坏事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人们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
D.“吃一堑,长一智”说明挫折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3.“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好的生活是不存在的,人生就是痛苦
B、生活既有欢乐又有痛苦
C、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
D、生活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区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坚强意志的四种表现。懂得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和意义。能说明坚强意志与事业成功的关系。
帮助同学理解坚强意志对成功的促进作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讨论法;学生参与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今中外2-3个名人遇挫迎难而上、意志坚强的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古今中外2-3个名人遇挫迎难而上、意志坚强的相关图片、事例(贝多芬;诺贝尔;刘胡兰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讨论思考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难难”的意思、道理所在(易在何处,难在哪里)、“我”的理解、列举事例。
--意在帮助同学理解:坚忍的、长期的坚持和信心需要更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难更令人感动。
--成功路上更需要这种品质!
(二)生活体验
1、调查:能坚持查字典、预习、复习、提问、订正(基本要求,完成不难)的同学。
2、讨论:如果坚持完成这些要求的好处(现身说法)?
为什么不能(没有)坚持下来?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才能继续坚持?
--引导认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不神秘,不难做到,很有好处,提高信心。
(三)榜样示范
1、阅读p73-74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
2、阅读p77图片,列举同样伟大的、卓有成就的伟人名家,讨论他们的共性。
3、身边的人身上可有这种共性,在哪方面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何启发?
--明确:坚强的意志对成功至关重要
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坚强意志的作用
--提供参照和榜样、诱导自觉的意志品质锻炼
四、课内练习: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让我们选择坚强
一、意志坚强的表现
1、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2、处事果断
3、不骄不躁
4、不折不挠
二、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正确人生方向;
2、走出失败阴影;
3、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4、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坚强意志靠自觉磨砺的道理。逐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能够运用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知识目标:掌握磨砺意志的方法。知道磨砺意志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帮助同学认识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掌握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情景教学法;事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找《感动中国》节目中割肝救子那位母亲坚持日行数里最后成功的事例;中华孝贤马福元的故事等。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张海迪;神舟六号与杨利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事先布置,同教学准备)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
(一)、引导学生读-填-答:书本79 内容。
(二)榜样示范,讨论思考
1、阅读p80齐白石事例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
2、阅读p82富兰克林和杨利伟事例,讨论他们的共性。
3、有何启发?
--明确: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
(三)实践思考--结合书本83页意志锻炼计划
1、列举自己长期、短期目标
2、反思目标达成情况
3、思考影响目标达成的自身的弱点
4、计划如何克服弱点达成目标
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四、、课内作业:
1、修改(四)并书面化
2、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我的意志品质(表现)
坚强的: 懦弱的:
二、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1、树立明确的目标
2、从细微小事做起
3、善于管理自己
4、在艰苦环境中磨砺自己
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
第三单元 测试题
(45分钟,满分50分。命题人:沈国华)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辨别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A”,错误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B”。
1.挫折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人可以避免。()
2.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沮丧,不自卑,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3.人在遇到挫折时,请求帮助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4.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
5.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三、材料分析题(21分)
1、材料:我叫文峰,读七年级,这本来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代,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自从上中学以来,学习环境改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什么都不愿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学习时也缺乏动力,效率很低,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无法战胜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1)谈谈你对人生挫折的认识和看法。(8分)
2)例举你遇到的1-2个人生挫折,并谈谈你的应对办法。(11分)
2、从《钢铁事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名著中,谈谈保尔意志坚强的表现。然后制定一个简单的意志锻炼计划。(10分)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附: 单元分析--课程标准】
【“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出要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能力目标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一框“走近法律”
授课学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1、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
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我们身边的规则” 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延伸,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人本理念。)
板书提纲:
1、“我们身边的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2、“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规范作用、保护作用。(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2)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授课学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法律,认识到法不可违。
能力目标: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掌握违法行为的分类;能区分违法与犯罪。
知识目标: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刑法的含义、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歌曲导入:雪村的《抓贼》是一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自然引到本课的教学--法不可违。
(二)案例展开: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后两则案例均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通过模拟法庭,了解不同的违法行为有承担不同的责任。
(三)模拟法庭:(教师可以担任记者或法律咨询专家的身份)
1、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2)法庭辩论。
(3)审判长宣判。
庭后小结:通过模拟审讯过程的对比,寻找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法庭宣判,明确违反不同的法律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并对刑罚进行一定的知识补充(也可以在课外通过该组学生自己的了解,制作成宣传板,向别的同学做宣传)。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1、“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并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课外收看电视节目《天天630》和《今日说法》部分节目。
板书提纲: 第二框 法不可违
一、“谁都不能违法”
1、什么是违法
2、违法行为的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二、犯罪必受惩罚
1、犯罪含义、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2、我国刑罚的种类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加强修养,依法自律、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能认清犯罪危害、自觉遵纪守法。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危害,认识到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事例教学法;讨论归纳体悟。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读,激趣导入--学生读答书本97-98中学生陈某、小迪案例。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认清犯罪危害”
1、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2、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对行为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3、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二)“加强自我防范”
4、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5、活动五: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向全体身边的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1、“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2、“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课外收看电视节目《天天630》和《今日说法》部分节目。
板书提纲: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1、“认清犯罪危害”
--代价极大,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
2、“加强自我防范”
--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第三篇:七年级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复习导学案
【单元主题】本单元是对我们进行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 命的价值。
【复习目标】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2、认识人类生命是有独特性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性。
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
4、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5、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重点复习题】
1、人类为什么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3、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5、为什么说人生的价
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6、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7、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
8、怎样让青春更美丽?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1、结合重点复习题,复习课本知识,重点问题重点记忆。
2、小组长检查本组复习知识点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教师。
3、教师针对重点复习知识点进行各个学习层次学生抽查。
二、巩固训练(单项选择题)
1、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相互尊重关爱。下列看法不对的是()A、某班同学给校园草坪放置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B、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C、人类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可以使用科技手段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
D、我们要积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2、地震时,小学6年级女学生康洁勇敢地从6楼纵身跳下逃生。脱险后的康洁,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跨进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抢救老师和同学。少年英雄康洁的这一行为表明()①她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②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尽力伸出援助之手③她的人生价值因勇敢而闪烁光彩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他对此举很不以为然: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中,最能说服小强的是()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
B.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生命相比最具有智慧
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实现生命价值
4、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启示我们,青春()
A.是快乐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B.是美好的,我们要趁这个时光好好玩乐
C.是漫长的,我们要慢慢的渡过D是短暂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
5、“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仅仅在于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这些语言中,你能体会到:()
A、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光彩B、生命很珍贵,好死不如赖活着
C、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D、应当善待他人的生命
三、直通中考
【中考链接】
1、(2012 潍坊)第二炮兵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在青州市勇救落水少年牺牲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2年5月15日,上万人自发走向街头,洒泪为英雄告别。学习沈星的事迹后,你最想说的是()
①他以瞬间义举,诠释了生命价值的真谛。②为挽救他人生命,可以轻易放弃生的希望③青年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④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多做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实事、好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2012 广东)2012年3月26日,湖北襄阳一中高三学生张文驰放弃高考复习,专程赴京捐献骨髓。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没什么好犹豫的!”网民们称他为“90后最美中学生”。张文驰同学的做法表明()
A.学会选择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B.挽救他人生命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C.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自己的生命 D.他对生命的无比珍爱和高度尊重
【中考变式】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告诉我们()
A.生命是短暂的,要加倍珍惜B.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D.人生易老,什么都是浮云
四、当堂检测
1、有人估计,目前全世界动物有150多万种,植物有50多万种。这说明()
A.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B.动物生命的个体独特性
C.动植物种类繁多,与生命世界无关 D.动物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2、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
A.寿命长短 B.能否赚到更多的钱 C.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 D.能否让自己过得快乐。
3、作为交通参与者,青少年每日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交通方式有步行、骑自行车、乘搭摩托车、汽车等,由于年龄、判断力、行为支配力等诸多原因,使青少年极易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意识,关爱生命,保护生命安全,七年级(5)班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⑴请你为他们设计班会活动的主题
⑵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几个号召力的标语:
⑶为避免悲剧发生,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⑷请你设计简短的倡议。
3、⑴提高安全意识,创建“平安校园”;让悲剧不再发生
⑵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打造平安校园,共建和谐社会;师生共建平安世界,等等。
⑶家长要坚持不懈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养成遵纪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市民在等公交车时,遇到中小学生应该保护孩子,让他们先上;
在上下学路段,公交车和私家车经过附近时,要减速,谦让学生;公交车要强化司机安全意识教育;等等。
⑷中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直接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上下学交通安全,我们倡议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关爱中学生,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同时,每个同学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交通悲剧发生。
第四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课时
一、字词复习。
1.重点词语注音、释义
归省:回家探望父母。
撺掇(cuān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凫(fú)水:游水。
潺潺(chánchán):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吁(xū)气:叹气。
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向(xiàng)午:临近中午。向,临近。
棹(zhào):划船。
伶俐:灵活。
朱红:比较鲜艳的红色。朱,大红色。
泅(qiú)水:游水,游泳。
红火:形容旺盛、热闹。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鬏(jiū):头发盘成的结。
阖(hã)家:全家。
中庭:庭院中。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绮(qǐ)户:雕花的窗户。
婵娟:这里指月亮。
3.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糁”读作翘舌音“shēn”。“中彩”的“中”是多音字,这里读“zhòng”。“疙瘩”后一个字应读轻声“gēda”。“秫秸”这个词的读音比较特殊应读作“shújiē”。“鬼祟”的“祟”容易与“崇”混淆,书写要注意。阙”这个字读第四声“quâ”。
“省”有两个读音:xǐng,如归省,省亲;shěng,如江苏省。“漂渺”现在通常写作“缥缈”。“喝采”通常写作“喝彩”。“撮”读平舌音“cuō”。“渔父”的“父”读作第三声“fǔ”。
“峒”读“dòng”不读“tóng”。“擂”作动词读第二声“lãi”,如“擂鼓”;作名词读第四声“lâi”如“擂台”。“戍”读“shù”,书写时容易与“戊(wù)”“戌(xū)”混淆。
二、.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影响深远。他一生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文集》等。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小说《边城》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刘绍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
王建,唐代诗人,著有《王司马集》他一生创作颇丰,其中后期的作品,文学价值较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他的作品收在《艾青全集》里。
三、内容分析及阅读理解要点。4.课文内容的背诵、默写
《社戏》一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尤其是去看戏途中描写,勾画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其中不仅采用了生动传神的比喻,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同时作者还从不同角度(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来着力表现水乡夜景的美丽动人。背诵默写应抓住这些关键的地方,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背诵,准确默写。
5.阅读理解要点
(1)《社戏》
①课文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作者就是围绕“社戏”来构思全文的,“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思路清晰,因此“社戏”就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本文景物描写精彩。出航途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细致逼真地勾描出江南农村的美丽画卷;归途中又用比喻传神地写出了行船的情景。成功的景物描写往往能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做到情与景的交融,课文中几处景物描写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第11节的景物描写就烘托了人物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③.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较多,然而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课文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双喜的言行表现了他的聪明、能干、办事果断而且富有同情心,是孩子们的领袖。对六一公公的描写笔墨不多,但却准确勾勒出他宽厚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品质。
(2)《端午日》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写11点左右出城看赛船,再写赛船过后看追赶鸭子,最后交代竞赛结束的时间,这样安排,渐次展开,文路清晰。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一般模式是“地点、环境+人物+事情”课文第1段写了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渲染了节日喜庆的气氛,突出民乐。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第二课时
一、字词复习。
1.重点词语注音、释义: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yùn niàng):本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经过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黄晕:(yùn)黄色的光圈。
曦月:太阳和月亮;
阙:同缺,读作“quē”;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襄陵:漫上山陵;
沿溯: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奔,指奔驰的快马;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湍,急流的水。潭,深水;
清荣峻茂:水清,草荣,山峻,树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2.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晕”,多音字,还可以读作“yūn”,如“晕倒,晕头转向”;“蓑”,读作平舌音suō。
“宛转”,易误作“婉啭”,“嘹”是“口”字旁,易误作“缭”。
“属引”的“属”读作“zhǚ”,“溯”平舌音,“漱”翘舌音。“溯”读作“sù”,“巘”读作“yǎn”,“啸”读作“xiào”,“哀转”读作“zhuǎn”
澄清:(chãnɡ)清澈明亮。
空灵:这里的意思是清净。
芊芊:(qiān)草木茂盛。
黛色:(dài)青黑色。
主宰:(zǎi)主管,统治。
磅礴:(pánɡbó)(气势)盛大。
春华秋实:(huá)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匍匐:(púfú)爬行。
迸发:(bânɡ)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dàndàn)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3、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济(jǐ)南,容易读成(jì);
春华(huá)秋实,容易读成;
迸(bânɡ)发,容易错读为
“主宰”后一个字下面两横是“上长下短”;
“磅礴”后一个字容易错写为“薄”。
二.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了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该书是在《水经》的基础上独具匠心的再创作,在我国古代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梁衡,当代作家。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三、课文内容的背诵、默写及阅读理解要点
《春》一文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三峡》虽语言简练,然而生动有致,读来扣人心弦,因此两文皆要求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背诵。
4、阅读理解要点:
⑴《春》
①本文以“春”为题,开篇盼春,继之绘春,篇末颂春,“春”贯穿始终。
春天可描绘的景色实在太多,从何下笔呢?当然是先粗笔勾勒总的轮廓,给读者一个扑面而来的印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然后再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样由总到分,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②优美精彩的语言。(可结合叠词、比喻、拟人等方面体会。)
⑵《三峡》
①第1段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注意弄清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②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5、课文内容的背诵、默写
两篇散文均生动准确,富有情趣。建议熟练朗读。《济南的冬天》的背诵语段,为了提高默写的准确性。建议做好三个方面:理好层次;体会语言魅力;抓好容易写错的词语。
6、阅读理解的重点、难点:
《济南的冬天》①.文章紧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内而外、由山到水地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动人图景,文中浸透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主要表现在:一是用词精当。如“没有风声的”“顶”;二是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动人景色,而且充满情趣。
《夏》①.文章抓住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有层次的描绘了夏天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由大地夏景写到农作物生长,再写到夏收。抒发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和对辛勤劳作农民的赞美之情。
②.语言简练生动。一是运用修辞生动描写,二是选用恰当的句式。
第三课时
强化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cuānduo
juàn
jiù
nà
归省()()()家()()树()喊
qiú
()水 蘸酒()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Bò
ji
suì
què
()()鬼()打更()宫()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组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3.填空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2)《水调歌头》的作者是(朝代)的,词中流露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与热爱的句子是。
4.学习了《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后,你认为这三首诗词的共同点是什么?
5.《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习俗?你能说说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吗?
6、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下列汉字。
Yùn
niàng
liáo
xī
sù
朗()酝()()亮()月
沿()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__(A.飞 B.叫 C.转 D.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__(A.钻 B.长 C.冒 D.窜)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_________(A.飘 B.罩 C.笼 D.散)着一层薄烟。
以上三题考查的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要根据前后词语的搭配关系来确定选项,而且平时要注意积累,有了一定的语感,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⑷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
⑸绝 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
以上二题考查的是背诵积累,只需熟知课文内容,并不写错别字即可得满分。
⑹《春》一文中,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句子是
⑺《三峡》一文中直接描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⑻《三峡》中从直接写江水迅疾的句子是
以上三题都是理解型的背诵,不仅要求熟背课文,而且要理解原文内容,这样才能正确地默写出课文中的原话。
8、阅读《春》,回答问题:
⑴“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⑵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⑶“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句的含义各是什么,它们的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⑷本文描述的五幅画面都令人陶醉,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最欣赏哪一幅图画,为什么?
⑸本文不仅写景优美生动,更能做到情景交融。试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⑴根据课文的描述,想想“峡”的意思,并说说本文为什么要以描写“山水”为主。
⑵三峡江水的特点是什么?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诗吗?
⑶文章描写三峡四季景色,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先写夏景?
(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五篇: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样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样做,我们将其统称为()
A.风俗 B.社会风貌
C.规则 D.习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告诉我们()
①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生活中处处有规则②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③有了规则,社会才能由无序走向有序④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规则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下列属于非正式的规则有()
①上食堂打饭时应排队 ②红灯停 ③穿着要整洁 ④商品有缺陷可以退换 ⑤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作为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这是()
A.一种规则,但不是法律 B.既是规则,又是法律
C.既不是规则,也不是法律 D.无法判断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加入WTO,同时意味着必须按照WTO的规定与其他成员国进行交往、交流和合作。这说明
()
A.加入WTO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B.在现代社会,经济交流与合作需要秩序,这种秩序需要一整套规则的保证
C.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有些规则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D.WTO的成员国经济水平是一样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据此完成6-7题:
6.两者的区别是()
A.前者由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前者不具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
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7.从比较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C.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力大于法律
D.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用人群比法律多
8.法律体现的是 的意志()
A.少数人 B.剥削阶级
C.统治阶级 D.广大人民
9.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A.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10.下列选项你认为属于国家强制力的是()
①军队 ②警察 ③监狱 ④法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导致上百万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后来公安机关一举侦破此案并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这说明了()
A.网络的危害不可避免 B.公民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布信息
C.网络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
D.在虚拟世界,我们也要遵守规则和法律
12.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活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份通知是()
A.强制性的 B.非强制性的C.是国家的法律 D.是地方性的法规
13.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法,而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在以下四种情形,你认为最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是
A.佳佳的父亲以佳佳未随父姓为由,拒不支付扶养费
B.某班同学因数学老师无故拖堂准备状告该老师
C.王虎因同桌喊他“王瘸子”,与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D.小丽因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好几天不理妈妈
14.服务于英国警界的尼格尔•柏加,一次到英格兰一个湖泊区度假,发现自己在30公里的限速区自己以33公里的速度行驶后,给自己开了一张违例驾驶传票,到目的地后交给了当地交通当局,尼格尔•柏加获得了“世界最诚实警察”称号。由此可见
A.这是一种炒作行为 B.他在一个人独处时仍然能自律
C.没有他律是不能做到的 D.他的做法不可取
15.2007年5月29日,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和玩忽职守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明()
A.有法可依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对领导干部犯法更要从严、从重处罚
C.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6.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几个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A.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小张和小明在课堂上和会议上随便讲话
C.小李从不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D.小彭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二、非选择题
17.在社会生活中,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18.请简述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19.肖玲所在班级以前在晚自习时,总是要老师监督、校领导巡视,而通过开展学生自制活动后,现在晚自习已无需老师监督,纪律非常好。她们总结班级自习时教室纪律好坏的前后变化:以前班主任在而安静,班主任离席则出声;后来学生自制而安静。
你怎样看待肖玲班级前后的变化?
20.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描述: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动作;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遨游;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这段描述说明规则和自由有着怎样的关系?
21.“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这是一条几乎人人明白的道理,但是在虚拟世界中,人的各种行为控制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沉溺虚拟时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2)在这个“没人看得见”的“真空”中,怎样才能维持匿名世界的道德和秩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B
6、C
7、A
8、C
9、A
10、D11、D
12、A
13、A
14、B
15、D
16、C
二、非选择题
17、P60-6118、P5319、以前是班主任他律的力量所致,是表面的,作用有限;后来是学生自律的结果,因而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她们班级的变化,说明了她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20、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1、(1)沉溺网络会影响学业的进步,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易使我们弱化道德意识,不利身心健康,甚至误入岐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每个人应把这些外在的规定变为自己内心的要求,并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