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寺堡镇教育强镇专题片解说词(最终版)
红寺堡镇教育强镇专题片解说词
罗山脚下的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建区10年,这座富有朝气的年轻城市矗立在宁夏平原中部干旱带,这里是链接比较发达的塞上平原和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纽带。
红寺堡镇是红寺堡区最大的乡镇,全镇总人口67803人,其中农业人口46787人,占总人口69%。这里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是生态移民区重镇之一,产业结构调整后,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地方,更是成了安居乐业的魅力之镇,在加快实现经济大镇、文化名镇、生态美镇、交通要镇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勤劳勇敢的红寺堡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秉承尊师重教的古训,用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新理念,在这一方热土上,施展非凡手笔,书写着教育现代化的辉煌篇章,审时度势,强抓机遇,铭心尽力谋发展。镇党委、政府始终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和超前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和改革的力度。
在2009年,镇党委就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镇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更高的目标、更科学的理念、更扎实的措施确保红寺堡镇教育新跨越,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办学条件,要打造一流的学校,首先要具备一流的教育设施,近年来,红寺堡镇在经济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镇长杨国文同志提出,宁可在行政办公经费上省一点,宁可让其他建设缓一
步,也要确保教育创建经费落实到位,一分也不能少,特别是2010年,教育“创强”的号角全面吹响后,镇党委、政府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倾力打造红寺堡镇教育航母,写下了一串闪光的数据。
自2005年全面普及“两基”以来,红寺堡镇积极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先后撤并设臵初级中学2所,城镇完全小学2所,村级完全小学13所,1个教学点,现有专任教师832人,其中完全中学专任教师118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352人,小学专任教师362人,现有3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619人,其中高中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81人,初中1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14人,小学共有1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35人。
基础设施完全能满足红寺堡镇所有适龄生就学问题。新建红寺堡回民中学2009年秋季已正常招生教学。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明德项目140多万元,新建回民小学、朝阳小学23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两栋;红寺堡镇政府一性次投入10万元,为学校配臵17个多媒体教室;同时,教育局加大教育创强投入力度,为我镇装配计算机教室9个,电子白板教室7个;宁夏军区各部队先后两次捐赠计算机100余台;中心学校先后两次投入30万元改善校园“四化”建设,各校绿化面积均达到30%,学生活动场地、走道全部硬化。
全镇高标准基础建设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了红寺堡
和周边县市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在这些数据和成绩的背后,曾牵动多少人的心,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真情,我们怎能忘记教育厅和督导室领导心系教育,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红寺堡区委、政府四套班子,多次亲临红镇各校,对红镇的创强工作给予细心指导,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真正彰显了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至爱精神,我们怎能忘记,勇于求知、求新,文明而又纯朴的红寺堡人民,凭着对教育那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节。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镇832名教职员工,正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向党和人民努力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执行八不准和六条禁令,他们一生选择教师职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以校为家、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们刻苦钻研,锐意开拓,与时俱进,不断攻克理论关,攀登科学山。他们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文明施教,关爱同学,学校就是我的家,教师向妈妈。全镇近几年来,涌现出区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教坛新秀5人,优秀班主任14人,吴忠市骨干教师11人。全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为百分之百,初中专任教师达本科学历的80.7%,小学专任教师达大专学历的87%,专任教师全部参加信息技术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考试中心与宁夏电大等高校联营,不但培养了一批高学历的骨
干教师,还不断推动全民创业、青年致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能人,近三年,在国家、省、市级获奖论文1200多篇。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师队伍,为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校园,培养新时期的一代新人,奠定了基础和保证,红寺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坚持德育为先,始终把德育教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把政治方向,心理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经常持久的开展儿童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特别重视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家长会、宣传栏、思想品德课、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乡、爱父母、爱人民的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博爱、宽广胸怀、勤奋进取的精神,文明诚信的良好品德,各学校还聘任司法、执法部门的领导为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在这十年的发展中,全镇各校一直积极探索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向科研要质量,让红镇各校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红寺堡镇中心小学的书香校园,回民小学的德育教育,光彩小学的美化建设,朝阳小学的经典诗文诵读,中圈塘小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及其它各校的声乐、美术等特色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校十分注重培养
学科教学骨干,提倡每位教师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教材教法达标,分层次培训,上好一堂公开课,写好一篇论文,参与一个教学课题,带好一个兴趣小组的七个一活动,教学科研蔚然成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全镇各校向不同目标迈进,红寺堡中学、红寺堡第二中学、红寺堡小学、第二小学、中心小学,回民小学分别创建为市级德育示范初中,市级实验小学,明媚的风光,绿茵依旧,桃李满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红寺堡教育在近几年里,实现着三大转变。实现着由单线教育向复合型教育的转变,实现着由普及型教育向提高型教育的转变,实现着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新的起点、新的跨越,今日的红寺堡教育成为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今日的校园,成为红寺堡最亮丽的风景线,今日红寺堡的莘莘学子,成为最幸福的一代。回眸赞跨越,蓄势待腾飞,红寺堡人深知,兴教育既是德及子孙、惠及社会的千秋大业,也是继往开来、永无止境的慢慢征程,“东风夜放花千树,笑语盈盈暗香去”,为了实现教育兴镇,教育强镇的目标,红寺堡发展的决策者仍在思索,规划者仍在描绘,教育工作者仍在孜孜不倦的耕耘,决心在红寺堡教育发展的征途上力创伟业、再谱华章。
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崇德修身、开拓争先的精神鼓舞下,红寺堡明天的教育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红寺堡镇中心小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红寺堡镇中心小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本校的全体师生欢迎大家来我校莅临指导,并诚恳希望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红寺堡镇中心小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一、完善教研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为校本教研提供保障。针对我校每个年级只有两个平行班级的实际情况,学校成立了以教务、教研为主体,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明确了由“校长、主任引领,语文、数学和综合教研组具体落实”的工作职责;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并制订了《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并汇编成册,通过制度约束,将校本教研与教师考核、评优选先紧密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也为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校内外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先后组织教师在远教室多次聆听专家讲座,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目标,主动投身于教改实践。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校本教研。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并能脱颖而出。我校采取积极鼓励新老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方法。学校要求一位骨干教师或老教师帮扶一名新上岗教师,带教的教师从教学常规、教案备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传、帮、带。我们的老教师热情、无私奉献,新教师积极上进、勤学苦练、主动踏实。记得04年9月刘彩燕、马金凤老师新上岗时,学校委派了老教师吴桂萍和丁彩虹进行帮扶。在她们的热心帮助下,两位教师很快适应了教学,并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成长,于06、07学分别在镇优质课竞赛中取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他们的学科教学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现已经成为我校年轻的骨干力量。
四、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工作汇报《红寺堡镇中心小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我校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分语、数2个备课组,第一步确定课题,第二步由主讲教师备课、上课,备课组集体听课;第三步由备课组教师根据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改;第三步由主讲教师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再设计;第四步在平行班里再上研讨课。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校本教研深入落实搭建平台。为强化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领导经常性地开展推门课、跟踪课、达标课的听评课活动,强化每位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观摩、研讨、竞赛活动。加大教案、作业等的检查力度,坚持教案教研组长每周签,教案、作业月月查,学校不定期抽查,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并定期组织教案、作业展评活动。
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引领校本教研走向深入。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我校现有各级骨干教师8名,占教师总数的1/3。他们,撑起了课堂教学的蓝天、担起了校本教研的重任、树起了教师发展的标杆!除了帮扶青年教师,得到教学相长;还要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比如,为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学校承担专题讲座,为学校承担观摩课、校本教研等等;有力地拓展了骨干教师的发展空间,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不但得到了提高,而且带动了校本教研走向深入。
七、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媒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提高教师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我校制定了《远程教育量化考核细则》、《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并把远程教育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之中。
八、深入课题研究,实现校本教研的创新与升华。近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也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2006年我校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了“小学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因为是第一次,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虽还没有圆满结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通过搜集资料、课堂实践、总结反思、交流学习、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问题与反思总结我校的教研工作,在取得小小的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有着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1、校本教研,要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仅一小部分教师的努力还不行,得上下级的整体协调,才能使其具有规范化和指导意义。
2、教研活动缺乏开展的深度,学习内容较为局限;同时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需要多“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
3、我们的工作还处于层面之上,还未深入到校本教研的精髓,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细细品味、或供人评判的资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收集和整理。
4、期盼走向网络教研之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篇:红寺堡镇一小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
红寺堡镇玉池小学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根据省高校工委《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我校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师生员工的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时也促进了我校各方面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现将具体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充分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提高教职工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完成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活动的主体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的生命源泉,师德师风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在学校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个月来,我校教职工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广大教职工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忠实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师德师风中存在着那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教职工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有的教职工受到不良的影响,言行不慎,在课堂上和公共场所讲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和观点,有的教职工工作责任心下降,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搞经营或外出代课赚钱,有的教职工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一般性工作,有的教师学术道德修养不够,有的教师学术道德修养不够,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有的教师整体协作精神不强,文人相轻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相互尊重、取长不短的精神风貌,影响教学,科研方面共同协作;有的教职工过多的受到商品等价交换的影响,干工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有的教职工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学校培养而获得的资本,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等等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问题的解决得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领导重视,制度可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在建立规范和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组”,进一步对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要求,以保证整个工作的有序、有效地开展。同时在紧密结合我校实际,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校教职工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为保障我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 善教职工岗位聘任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
我校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力求既高度重视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对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要求,又要充分尊重我校教职工的职业特点,把师德师风建设同广大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同授权点的申报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积极性,使似的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重点突出、务求实效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全体教职工进行。在教师中,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在干部职工中,以爱岗敬业教育为重点。根据省高校工委的安排,今年的工作主要是“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规范,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教育,重在引导,重在建设。搞好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关于教职工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政策规定,有效提高广大教职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同教职工政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证。其次,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使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这是师德师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再次,继续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风尚,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那些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师生中有良好声誉的先进分子,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爱岗敬业教育。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新观念,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牢固树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而积极奉献,严于律己,严守纪律,清正廉洁,树立“师大人”的良好形象。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问题,在于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自觉性。我们把宣传学习和教育活动贯彻始终,通过深入有效的学习教育,使广大教职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我们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树立正面典型,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广大教职工争先创优。并且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不良风气进行坚决的整治。师德师风建设还要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所以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同学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务求实效。
四、阶段突破、成果丰硕
根据高校工委的《意见》要求。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分“学习教育、对照检查、整改提高、总结表彰”四个阶段进行突破,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学习教育阶段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取相对集中学习与以各院、系、教研室为单位分散学习,个人思考与会议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除有关的政治理论外,重点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在北大百年校庆的讲话》及《高教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2002年3月27日校纪委书记杜立明同志在全校纪检监察会议上做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讲话。动员全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对于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另外,我们还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把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广大教职工充分地交流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他们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了思想基础。我校开展了在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校园环境的专项整顿工作,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创造良好的校容校貌,为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对照检查阶段
对照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问题,找准主要矛盾。
对照检查个别师德师风表现较差的同志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触及个人。这一阶段的工作首先从教职工个人开始。学校并对各部门、各单位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汇总分析,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表现作为个人年终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此期间,教务处针对此项工作开展了“教师教学评估”、“青年教师教学基础功大赛”、“教育教学论文征集”、“优秀教案展”、等多项活动,为了提高师生员工的理论水平,举办了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演讲比赛。通过此次比赛,教职工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和不懈追求,歌颂了为学校教育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孜孜不倦、讴心沥血、献身教育的高尚的师德师风。对于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努力营造“扬师德、正师风、树师表的良好氛围,把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整改提高阶段
整改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对照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使师德师风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整改提高阶段的主要工作,一是提出本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意见,这个意见从长远着眼,把师德师风建设同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提出我校师德师风规范,然后上报学校,由学校统一汇总制定出我校师德师风规范,使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有章可循,目标明确;三是研究制订师德师风考核奖励办法,使师德师风成为教职工业务考核的一项刚性指标,体现到日常的考核当中去;四坚持边整边改,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就要对一些突出问题、热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加强督促检查,力争使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师德师风整体状况得到明显好转。
第四篇:创建教育强镇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申报单位: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2010年9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第1页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第2 页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第2 页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 第3页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第3页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第3页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3页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 第4 页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第5页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第5页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第6页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第7页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第7页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第7页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第8页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第9页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第9页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第10页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第10页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第11页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 第11页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第12页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第12页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13页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14页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第15页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第15页
四、自评结果…………………………………………………….第16页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罗源镇位于四会市北部,由于地貌特殊,三面环山,形似盘地罗纳五水之源,故称罗源。全镇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56条自然村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30人。其中外来人员328人。
罗源镇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被评为省文明镇,时任省委书记的谢非同志多次到罗源镇调研,并号召全省向罗源学习,罗源镇成为了当时的“岭南明珠”。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动,罗源镇经济社会发展已初具规模,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功能较全,是四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现已发展成为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镇。2009年,全镇实现GDP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工业总产值4.975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税收入库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再次实现两年翻一番;人均财政收入2215元,比全市人均财政收入1839元多376元,名列四会市前茅。
近年来,罗源镇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强镇战略,以创建省教育强
镇为契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提高师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育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我镇原有3所完小,一所初级中学,经布局调整后,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师44人,学生535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149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2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专门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解决方案。“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我镇党委、政府的坚强信念,“重教兴学,科教兴镇”已成为我镇领导班子共识。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办学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010年初,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后,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建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并组织镇村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镇长梁海连为副组长、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职办公室,并制订《罗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
案》。三是组织镇“创强办”成员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四是充分利用本镇的宣传媒体,以悬挂标语、派发传单等手段,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宣传到各村、居委会、学校,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以重教为先,以兴教为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一是对教育的投入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市、镇财政对我镇教育拨款分别为223万元、245万元、263万元;二是生均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教育事业费依次为1950元、3232元、4040元;三是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625元、700元、710元。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我镇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镇领导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2006年广州杰伟公司出资30多万元为洞心小学进行教学楼翻新;2007年、2008年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为中小学捐赠了
价值约15万元的设备设施;2009年企业家叶伟光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办公设备、杰伟公司分别为学校捐赠了办公设备脑。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使我镇的办学育人环境跃上新水平。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我镇学校布局调整有“起步早、力度大”特点。2000年前,镇内原有5所小学,1所中学,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所欠缺,设备落后,专业教师缺乏,素质教育难以开展。2000年初,镇委、镇政府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按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从办优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制订了《罗源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整,规划将全镇5所村办小学进行合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明布局调整的意义;二是落实“三对一”责任制,即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教师负责做通一名需撤并学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三是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解决边远学生学习、生活、交通等问题。通过落实布局调整政策,2000年9月,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的布局调整工作,共撤并了2所村办小学,将原有的新丰小学合并至石寨小学、将红旗小学合并至洞心小学。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初步实现了规模办学设想。为进一步优化整
合教育资源,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打下基础,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实施了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为了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镇委书记吴楚敏,镇长梁海连亲自带领班子成员、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地做家长思想工作,通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8月顺利将罗源中学、中心小学、洞心小学全部合并至石寨小学,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我镇教育资源的配臵,全面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档次、品位和水平,为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近年来,我镇把建设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我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来抓,对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都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镇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了以镇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文化中心、工商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学校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罗源镇平安学校建设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综治办、司法所对全镇重点人群进行监控;派出所每天上学、放学时段派出警员在学校门口及路口布防。此外,我镇还
加大校园安全工作投入,先后投入5万元为罗源学校、中心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添臵了技防器材,并聘请了4名专职保安;其次,2007至2009镇投入32万元,用于小学自来水安装、添臵课桌椅和改建幼儿园;2010年镇投入650多万元作为创强资金,新建罗源学校综合楼1栋,面积880平方米;投入87.13万元安装防雷设施和消防设备;投入388.82元改造200米运动场。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多年来我镇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为学生安心学习创设了和谐、平安环境。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春节教师座谈会,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把优秀教师推选为镇、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同时每逢中秋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镇领导都为全镇教职工送上礼品、慰问金,让教师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冯绍泉先生近三年每年教师节筹集10000元资金,用于慰问教师。我镇在生活上对教职工给予关怀,关心患病、离退休和贫困教师的生活,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购买医疗保险。罗源镇镇委、镇政府一直认为“教育无小事”,发现教育问题就立即研究解决。如:2007年中心小学、石寨小学、洞心小学教师宿舍还没有安装自来水,给教师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
便,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安排资金5万元为学校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教师用水困难的问题。2008年分管教育的领导到中学和小学调研时发现部分教室课桌椅破旧且没有风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镇委领导及时争取到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的支持为学校添臵了价值1.5万元的课桌椅凳和风扇,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009年我镇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教育扶持资金10万元,用于中心小学校园广场建设,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在市教育局支持和指导下,我镇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扎实搞好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设,按高标准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我镇的信息化建设在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整体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学校建立了校园网,计算机拥有量为12台/百人,按市要求,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基本会操作计算机,76%的学科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7%。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坚持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学龄前三年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镇制订了《中小学防流控辍措施》,把防辍控流纳入党政主要领导考核范围,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严禁开除学生,落实各种帮教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学生的辍学率,其中初中控制在1.2%以下,小学控制在0.2%以内。由于几年来都注重对学校“防控”工作的监督,很好的巩固了就读率。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得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同时督促各中、小学切实做好非“低保”困难的子女助学工作,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2007年至今,我镇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四是积极开展奖教奖学活动。2003年澳门同胞江全先生在我镇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七年来共奖励优秀教师55人次,奖金5.5万元,奖励优秀学生102人次,奖金2.04万元。2007年广东省四会监狱团委在我镇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共扶持了10名困难学生。五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制订了《关于外来工子女就读我镇学校的意见》,规定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三年来共解决了18名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2007—2009学,全镇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7.7%,小学适龄儿童入
学率、初中入学率都达100%,小学毕业率100%,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8%,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8.2%。高中毛入学率87.05%。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牵线搭桥,共筹得资金30多万元,于2007年2月新建了罗源镇中心幼儿园,改善了原镇中心幼儿园落后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从制度上加大了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保证了办园质量,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逐年上升,2010年达87.7%以上。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1988年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成人文化学校教学大楼。我镇还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各企业,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坚持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每年都至少开办3个以上的长班,三年培训达多
5523人次,培训面达到39.4%以上。1996年,我镇成校被评为“四会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10年9月被评为“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近年来,我镇高标准新建了罗源文化中心,设施配套完善,为全镇群众、外来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2008年镇文化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文化站”,成为我市唯一的一级文化站。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书香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群众的荣辱观、家庭美德、文明礼仪教育;以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对群众进行现代新公民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三是丰富群众文娱活动。我镇每年利用各种节日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书画展览、征文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营造了我镇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我镇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为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我镇每年都开展“爱与责任”为中心的一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并撰写心得体会。镇每年专门召开2次师德交流会,搭建交流平台,让广大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对师德建设不达标的,取消当年的年终优秀考评并全镇通报。通过狠抓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修养,树立了人民教师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何锡桃、邓杏颜、伍尚平、江伙生、黄成康等老师被评为四会市先进德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我镇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共有15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2人参加市校长培训班学习,其中中心小学朵应衡校长2007年9月参加了肇庆市小学名校长培训班。通过培训,一批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我镇小学有专任教师28人,学历达标率达100%,大专或以上学历19人,大专率67.8%,本科7.14%;研究生2人,占3.48%;中学专任教师15人,学历达标率达100%,本科率是40%。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我镇教师工资统一由市财政按时足额统发。2008年起全市教师的工资实现了高水平的“两个相当”,实现了教师的工资与公务员的工资相当,全市教师的平均年工资达到55956元,排在肇庆市各县市区的前列。镇财政积极落实好教师节假日慰问金、奖教奖学金等各种教师福利待遇。2008年,教师节假日津贴与公务员同标准同步发放,全镇教师福利待遇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每年的教师节、春节,镇政府均拨出专款用于慰问在职、离退休教师,并隆重表彰、奖励先进教育工作者。其次,镇政府还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体检。2000年以来,我镇多次被评为四会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建设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同时,我们从素质教育入手,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我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探索德育新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健全了团委会、学生会、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
合”教育网络,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军训、升旗仪式训练、学雷锋活动、每日一语、到敬老院慰问服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积极举办“反对邪教、拒绝吸毒”宣传图片展览、“6.26国际禁毒日”专题宣传教育,使学生受到警戒教育。三是充分挖掘地方德育素材。在我镇敬老院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我镇根据学校实际,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几年来,我镇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镇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积极推广课改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2007年我镇组织学校领导和骨干老师到广州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越秀区登峰小学参观学习。2008年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领导两次带骨干教师到我镇指导教学工作,还捐赠了价值约50万元的电教设备。2007—200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组织学生到我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
对全镇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辅导。我镇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和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从2007年起,我镇小学开展了“嫁接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专题实验。有效解决了“满堂灌”的问题。2007—2009年,全镇小学的质检成绩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市的要求;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亦不断提高,中考成绩处于全市的中上水平。另外,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有21项,其中,获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15项。特别是石寨小学黄诗琪同学参加2008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二等奖。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镇各中小学在抓好主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和一届中小学运动会。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各中小学校认真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针对学生特点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近三年,我镇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年分别为97.2%、96.7、96.9,优秀率年为25.4%、27.6、30.1;初中体育课考核合格率达98.4%、98.3、97.6,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8.0%、97.6、97.3,体质健康优秀率35.0%、35.4、38.3。近年来,我镇各中
小学特别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经常开展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学生的艺术作品屡获奖励。我镇中学、中心小学在2007年四会市第六届校园艺术节、2009年四会市第七届校园艺术节都获得铜奖。并有15名同学在艺术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项目获得一、二、三等奖。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镇不断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网络,加强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近几年,我镇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题立项2个,其中县级1个,镇级1个。近三年我镇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3篇,其中省级5篇、市级38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2篇。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镇教育正在大踏步向规划范、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镇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2、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细化。
3、教研相结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4、教育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我镇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各项必达条件全部达标,自评得分为 496分,占总分值的99.2%。我们认为,罗源镇已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
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九月
第五篇:沙田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专题片解说词
沙田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专题片
桂东县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她位于湖南东大门,滋养着16万淳朴勤劳的人民。大水坑系盐池南部第一大镇,更是一方人民顶盛,地域丰厚的热土;一个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458.5平方公里。现辖3个居委会,15个村民委员会,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77人,其中农业人口20889人。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6元。目前,辖区内共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1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6个。现有289名教职工,4409名在校学生,436名住宿生,89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99名教职工,1593名在校生,304名住宿生,26个教学班;小学170名教职工,2492名在校生,132名住宿生,55个教学班;幼儿园20名教职工,324名入园幼儿,8个教学班。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突显出来,因为教育就是一切的基础。沙田镇秉承由来已久的重教传统,用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非凡手笔,抒写着教育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推出片名】固本强基之路
——沙田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专题片
第一章 教育管理和投入
【画外音】2003年撤乡并镇以来,沙田镇党委、政府登高望远,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实现沙田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党委站在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利益高度,果断的做出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决定。教育强镇创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按照《桂东县创建教育强县强乡镇的实施方案》,围绕创建教育强镇,指标评估体系,沙田镇提出了举全镇之力,建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镇上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站所、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成员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创建教育强镇进行过程性的督导检查,健全了镇、校两级建档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对照每个单项指标逐条落实,做到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做好各种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做到资料详实、档案齐全规范、数据准确,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局面。
【画外音】要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教育强镇,对于我镇来说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但是,镇党委坚持今日出钱财,明日出人才,人才决定未来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学校缺什么,政府补什么的承诺。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对教育工作优先研究,对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镇上通过立项,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募捐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支持和发展教育事业,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近四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271.15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57.7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四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新建了盐池四中宿舍楼和餐厅,原盐池二中宿舍楼,镇二小综合楼及维修改造、锅炉安装、四化建设。为了促使我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镇党委、政府就长庆石油搬迁遗留下的办公场所经过多次协商、不懈努力,最终以振兴大水坑教育的诚意感动了他们,成功争取到将长庆石油办公大楼、石油中学改建为桂东县四中、沙田镇学区、幼儿园、二小的修建改造工程。同时,组织村民为各校拉运土方2410立方米;还为一、二小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和报刊杂志,在一、二小和四中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3个,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了自治区规定的二类标准,新增图书近万册,使全镇的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章 教育发展水平
【画外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在桂东县县委、政府,教体局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教育工作正视现实、大胆尝试、自主创新,有效发挥了教育行政管理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和调动了教育团队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水坑教育事业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正驶入新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均达到规定标准,2009-2010的幼儿入园率达96.5%,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分别达到100%和0,15周岁人口完成率、文盲率分别达到100%和0,17周岁完成率达86.4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和辍学率分别达到97.02%和110.88%和1.62%,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画外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们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因此,我镇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注重开展主题活动,各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安全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教育主题活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感恩父母、报效祖国”等为主题的有益活动,把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沙田镇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胜任教学,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认真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历证、技术资格证或绿色证书的一生两证。把沙田镇优质的粮食基地、友好蔬菜实验基地变为沙田镇中小学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绿色证书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教育课堂资源。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用、一网多用的功能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经常性的、不同类型的、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年来农村使用技术的推广率分别达到88%、93%、85.7%和85.7%。
第三章 教育信息化及装备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同时,让孩子们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接触信息科技,扩大知识视野,认识和了解社会。我镇通过多渠道筹资为学校增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器材。目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机比分别达到9.26:1和8.92:1,确保了中小学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配齐了电视机、VCD、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信息教学设备,都能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与中国远程教育宽带网联通,并能通过公网有效利用区、市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环境,扩大了教学容量,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章 师资建设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好的教师、教育投入,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因此,镇上逐年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长培训、优秀师生奖励等工作,全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目前,全镇教师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中小学的校长持证上岗率和参加提高培训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所占比例和课堂质量达标工程达标率以及学历合格率均达100%。【画外音】沙田镇始终坚持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精干高效,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做大量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我镇以“师德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评选表彰和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和优秀教师群体的典型事迹,以典型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分别召集教师代表、机关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师德建设座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展师表形象,树行业新风”征文演讲比赛,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力推行人才工程。为了能够切实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我镇采取选拔培养、跟踪管理、滚动考核的方式,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以评奖、评优工作为“抓手”,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机遇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相继涌现出25名中小学教师获市级“优质课”奖;33名教师辅导学生获得全国及全区各类竞赛奖;10人次教师获区、市奖励和荣誉称号;43人次获县级奖励荣誉称号;113篇论文发表或获奖,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尾声】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水坑教育必将掀开跨越发展的豪迈篇章,迈上固本强基之路。大水坑教育人洒下的每一滴晶莹汗水,迈出的每一个坚实脚印,必将镌刻在沙田镇教育事业的宏伟征程中,描绘在浓墨重彩的画卷中!回眸在跨越,蓄势待腾飞。大水坑人深知:兴教育才是泽及子孙,惠及社会的千秋大业!也是继往开来,永无止境的漫漫征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盼来年尽芳颜!为了实现教育强镇的目标,沙田镇的决策者仍在思索,规划者仍在描绘,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仍在思索,广大干部群众仍在努力,教育工作者仍在孜孜不倦地耕耘,决心在沙田镇教育发展的征途上,力创伟业,再谱画章!我们相信,沙田镇明天的教育,一定不断的跨越、跨越、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