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溪小学上课、备课、辅导、作业、考试、听课评课管理规定
华溪小学上课、备课、辅导、作业、考试、听课评课管理规定
一、上课规定
上课制度是学校教学流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与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特制定以下制度:
1、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预备铃响必须进入课堂,上课后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离开教学场所,教师应站立讲课,学生练习或考试时教师应进行巡视(特殊情况另定),不可在下课铃响以前让学生离开教室或解散。
2、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及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传授知识准确,有创新,学法指导有特色,课堂训练有层次,体现教改的目标要求。
3、在课堂上教师要遵循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上要做到学生参与面广,学习气氛活跃。要指导学生大胆实践(板演、实验、提问、讨论等)。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准确、语音高低适度,说普通话;板书要工整规范,教态要做到自然、亲切、大方,衣着要整洁、得体。教师精神状态对学生要有表率作用。
5、教学中要使用的教具、学具等课前要准备好,教师应根据教育大纲要求进行实验,需进行实验和演示的课,教师都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媒体,实物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并做到出示恰当,操作自如。
6、严格按课表上课,按要求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调课需经教导处同意,做到专课专用,以便统筹安排。
7、上课时间教师不接待家长,不把手机等与教学无关的物品带入教室,不与其它教师闲谈,不随意离开教学场所,做到不刻意拖堂,如遇特殊情况尽量控制在2分钟以内。不上课的教师,在上课时间不应随意进入课堂。
8、教师在课堂内(包括校园里)不宣传,不传播宗教和唯心论观点信息。
9、严格执行课堂纪律,对违纪学生要及时提醒教育,但不要占用过多时间,以免影响教学。
10、发生伤害事故,应立即上报教导处,同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不得不报,不得瞒报。
二、备课规定
1、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教材上的习题自己都应做一遍,教材内容和习题的相互配合做到心中有数。
2、开学前至开学初第一周内,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期末各学科任课教师都要订好复习计划上交教研组。
3、备课教师要逐步增强本学科教学目标系统的整体意识,明确6个层次的目标要求,即小学阶段学科总体目标,熟悉、掌握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章节)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等要写进教案。课文要有总目标,课时要有分目标,要注意操作性、具体性。
4、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处理和组织好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教案书写认真,字迹端正。教学目标、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清楚具体。教师备课必须做到超周备课,分课时备课。
6、实行集体备课。每单元或章节集体备课一次。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统一五研究一模式”。“三定”指:定时间、定备课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指: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主要例题练习题、统一课外作业;研究教学目的要求、研究重点难点、研究课时按排、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练习题处理等。“一模式”指体验式模式。
7、精心设计板书,增强板书的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8、所有学科都要有教案,教案书写工整,格式美观,项目齐全,具体实用,且有创意,有个性,语文、数学、英语实行电子备课。
9、及时书写教学反思。
三、辅导规定
1、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调动学习内动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对优、差生分别建立专门记载,逐人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分别辅导,人数不少于8%。
3、列入课表的自习课,根据学校的安排,教师必须下班辅导,但不能任意安排为讲新课或答疑。
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知识、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辅导对象,对优、中、差生进行有计划地辅导,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促进各类学生的提高上。
5、对学困生应多作个别辅导,做到四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表扬奖励优先,家访优先)和三个落实(提高目标落实,辅导作业落实,互帮互助责任落实),辅导要有简要记录。
6、辅导学生时,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禁歧视学困生,要多和学生交心,做到以情动人。
四、作业规定
1、各学科布置的作业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批改,不得由他人代劳,更不得让学生批改。
2、学生家庭作业量要适当,要求要合理。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课外作业;
二、三年级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3、作业批改实现双等级制(根据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评定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作业应及时全批。
4、学生作业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训练,有实际效果。动手实践和口头作业也需检查。
5、作文批改要及时,批改要有眉批和总评,使用符号、格式、评语和记分均须按学校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
6、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作业批改情况检查,做好记录和总结。
五、考试规定
(一)教师必须重视考试工作。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要重视平日考查。
平时考查,随堂测验最好不超过25分钟,单元测验一般不超过45分钟。各科要举行月考或段考。
(三)期中、期末统考。
期中、期末统考一般由市统一命题、统一试时间,期末统考和高三大型统考市统一阅卷、统一统分。应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肃考风考纪,应以良好的考风促学风、促教风、促校风。
(四)考试命题。
命题数量要适中,试题质量要高。试题不准超纲、超教材,题目力求灵活多样,注意考查能力,力求面对高考。试题要刻印清楚、规范,注意保管、严格保密。
(五)搞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
考试后要填好学生考试成绩统计表,及时上交。要重视考后分析,找出失分原因,分析要科学、实事求是,要成文备案。
(六)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
提倡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闭卷、开卷、口试、笔试、实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改革实验。
六、听课、评课规定
(一)听课规定
1、听课数
(1)校长每周听课不可少于一节。(2)主任每周听课不少于二节。
(3)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二节,带徒弟的教师保证每周听徒弟一节课,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三节,拜师的教师保证每周听师傅一节课;业务水平差,教学成绩不理想的教师要坚持“日听课”制度,每周听课不少于四节,做到先听后讲。
2、听课要求
(1)循环听课:各教研组排出循环听课示意图,保证人人听课。(2)重点听课:听优秀教师的课,可以跨学科,跨级部。
3、评课要求:
(1)要有听必评,评就评得授课人脸红、心跳、坐不住,要不留情面,实实在在,多说二,少说一,不说过年话,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任,真正为同事的业务进步负责。
(2)要听后即评,在第一时间,抓好“即时评课”,抓住评课的最佳时机。
(3)要抓好公开课的评课,尤其抓好检查课、汇报课。观摩课的评课。(4)要听、评、考相结合,制定量化标准和考核细则,以评促考,以考促评。
七、表彰奖励
以上规定并纳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华溪小学
华溪小学上课、备课、辅导、作业、考试、听课评课管理规定
第二篇: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沈凤珍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第三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2011年的暑假即将结束了,假期中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两本好书,其中的一本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后收获挺多的。
书中说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4.读“附录”,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2.备课的四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施教材内容。
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预习反馈;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等。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与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三、上课:
上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要做到:
1.上课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
3.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4.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的质疑和释疑。
5.相信学生,尽量不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6.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四、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课?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做到: 1.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
2.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
五、评课:
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明确教学内容。
2.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六、反思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和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第四篇:语文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一)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教学案、每天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特别是我校推行的学习小组,则大有用武之地。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原因是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此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从我校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四人组可能最为实用),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推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有这三个梯度,交流基本实现了“网状”式的覆盖,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学习,又保证了这种交流学习的效果。因而在备课中,教师一要在分工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上精心安排,还要在激励每一个学生完成分工的任务、在倾听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第二层次的交流上下功夫。
四、提前预习课文与按要求、按步骤备课
每位教师应提前利用各方面力量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精选检测试题,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课文,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案,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好,形成“教学案”正稿,请备课组长审阅后,送交分管领导签字付印。
(二)上课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传统教学,总是要紧扣文本,深挖出文本中的微言大义。这种授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知晓文本的作者说了什么。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作者的观点,并把作者的观点融注到自身的思想中,使自身、文本和作者三者间,形成思维的一致性。
然而,这种模式的荒谬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学习,要解决的总应该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大问题,而不应该是“是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仅仅是作者的思想,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思维方式的产物。对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的组织,让学生了解它们。但这永远不能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更不能成为唯一内容。
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新课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指向思考的多元思维。这种允许怀疑,允许个性化解读课文的思维模式,把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进行独到的分析判断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要求,它所建构而成的,是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的课堂新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要率先确立好培养思维能力的观念,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
其次,我们的教师,还必须明白如何才能够落实新课程目标。依照已经为多数人实践所验证的话题教学模式理论,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特别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的“话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来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传统的课堂,老师也会设置一定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的。但“问题”和“话题”不同,“问题”出现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是有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了的,其目的也常常只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文本,为了把思维更大范围地引向答案。而“话题”则明显不同,教学中的“话题”,有且仅有部分属于备课时预设,其余则多源自课堂的生成,属于那种“无法预约的精彩”。再者,“话题”的指向性也很明确,它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就是说,“话题”并不需要一个精彩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话题”的内容,可能一段时间后才有个明确的答案,也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产生确定的答案。
再次,我们的教师,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传统教学中,文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视做了例文。教师和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文本的思想,必须从文本中获取到或是人文、或是工具性的知识。而新课程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文本不在只被当作拥有唯一解读方式的“范文”,师生都拥有了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权利。同时,文本还可以仅仅被作为一种“引文”,作为借以引出教师教学目标的桥梁。这种文本本身身份的变化,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中的灵活多样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当他面对了一篇新的课文时,他就应该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本的内在思想核心是什么;文本中是否包含着作者本人尚且未能发掘出的更深层的人文思想;文本的价值该如何体现;文本是用来做“例读”用还是做“引读”用;如果是“引读”,那么,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拓展来深化思想。
教师的思考不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正因为这种决定性,所以,它才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听课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四)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心。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7、当面不语,背后不断。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http://
语文教学]:网
第五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培养骨干教师
一、备课 传统的备课: 三备+教案 存在的问题
A 教案 B 备教材 C 以静教案为本位 知识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1)教学理念--新
新中国成立初-“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教学价值:双基
课堂教学-三个中心—老师,书本,课堂 80年代-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90年代-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 当今-对全面提高素质又有新的认识
素质--国民素质,终身学习的素质--发展的素质 初中科学中--科学素养--科学探究--
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学为本--基础 前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归宿 目的 A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 B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的片面发展 C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的同一规格的发展
D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局限在学校中的发展 课改--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目标--准
过去-重视知识,轻视技能,忽视情感 当前--三维目标 如何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发现和接受
接受--学习内容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 初中科学--科学探究
如何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A 强调身体性参与 B 重视直接经验(3)教材处理--宜 重点 难点 教学思路(4)教学模式--新
问题情境--探究、讨论--拓展, 讨论(5)教学方法与手段--多 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接受、发现、体验…… 多种学习方式 多种教学方式 3 常见教案的内容 ①课题(本课名称)
②教学目标(目的、要求--本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③课型(新、复)④课时(属第几课时)⑤教学重点(关键性问题)
⑥教学难点(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⑦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师生沟通策略等)⑧作业处理 ⑨板书设计
⑩教具(教具准备,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后记
新课程观下的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
2、课题分析
3、教学策略分析
4、设计思路
5、教学过程
6、活动与作业
7、板书设计
8、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后进行反思---教学经验理论化 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健康和谐;反思教学缺憾并作自我诊断 记的内容--①成功的关键; ②学生好的思维方法; ③典型错例; ④明显不足。
为再教提供经验的,体会。是创新的基础 4 关于备课的几点建议 ① 提倡集体备课 ② 提倡电子备课
③ 提倡有经验的教师备详案 ④ 提倡个性化教案 二说课
1、什么是说课
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评委)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教学活动。(1)意义
将理论学习、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研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特点
①简易性和可操作性 ②理论性和科学性
备课-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浅显的、感性的
说课-教师理性审视教材,帮助教师分析教材,认识 教学规律 ③交流性和示范性
问题:教师的临场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实际效果?
2、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1)说课与备课 相同点 ①内容相同 ②主要任务相同 ③主要作法相同 不同点 ①概念不同
备课-教学活动;说课教研活动 ②对象不同 ③目的不同 ④基本要求不同
备课-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做什么,什么样做?
说课-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2)说课与上课 ①要求不同 ②对象不同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来讲是一种深化和检查,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来讲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
3、说课内容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理解--才能制定较完满的教学方案
目的:①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范围--“教什么” ②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
内容: ①教材简析;②具体的教学目标;③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重点及难点---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可单列,可插入第一部分中)①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②起点能力分析 ③特点、学习方式(3)说教学方法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电化教学和学法指导)及其理论依据。
(4)说教学程序--重点
怎样处理教材、教法,以及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并设计好教学程序(包括导语、过渡语、插语等)。主要有 ①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
注意 要有教学内容的安排;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论依据” ②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③重点难点的处理
④采用哪些辅助教学手段(什么时候用?道理是什么?)⑤板书设计
4、说课的评价 说课的基本要求
要求教师要有理、有据、有序地说清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者必须把所学的教学理论,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经过自己研究探索,融合贯通,这样才能说得好。①实践第一的原则 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③常规要求和个人风格相统一的原则 说课注意点:
研究课堂教学可建立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自评或互评)的四步程序,使教——研——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说课者要认真作好课前准备,说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好说课讲稿或教案等,说课要有理、有据、有序、简洁地说清自己的备课与教学思路。
三、听课 成功的听课
前提--认真听,高度集中注意力 基础--听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
保证--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
1、进入角色听课 ①进入“学生”角色 ②进入“教师”角色 ③进入“指导者”角色 ④进入“管理者”角色
2、听课的基本要领(1)全身心的投入
(2)掌握观察要领 --听、看、想 听什么?
①教师怎样讲?重点?详略? ②清楚?明白?学生能听懂? ③启发(问题情境的创设)④教师的演示(范读等)⑤学生答题 看什么?
①看教师--精神、教态、板书、教具的使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何?
②看学生--课堂气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注意力、思维、练习、思考、自学习惯等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何? 想什么?
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怎样做好听课笔记(1)基本要求
A 教学实录 B 教学评点 教学实录:
①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等
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③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④学生活动情况 ⑤教学效果
形式:简录、详录和记实 教学评点
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建议 ①教学思想
②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③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④课堂教学设计 ⑤教学手段的运用 ⑥教学方法的选择 ⑦教学基本功 ⑧其它 笔记形式 间评--随时 总评--交流 听课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只记不评 记板书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五步)--分析新课程下的教学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四、评课
素质教育上课评课标准
1、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三个层次的发展目标
2、教学结构应反映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
“三有” 在教师导引下尽可能让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三自” 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教学操作应体现全体性
“三看”:一看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二看学生参与训练的力度;三看是否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任务应具有效率性 教学效率的高低有两个指标:
1、教学质量的高低
2、所花时间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