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
浅析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
【摘要】语文教育不应停留于语言教学层面,更应该向文化传承转变。作为中职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侧重于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对于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而重视程度不足的原因,与中职语文教学制度及教育现状存在着密切联系。以中职语文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中职语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就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语文教师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提高语文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 人文精神 有效性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及发展,社会对于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趋严格的语文教学要求,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工作重心逐步向培养人文精神转变。同时,作为具有特殊性的精神现象,人文不止是万物尺度及人类智慧精神的主要载体,更是人类特有的且与人类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精神指普遍性人类自我关怀,以尊重人类价值维护人类尊严关心人类命运为主要体现,为肯定及塑造全面发展理想人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文意识。鉴于此,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语文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水平及综合素质水平,占据较高的教学地位。从中职院校语文学科角度来看,中职语文教学中所蕴含人性化理念与人文精神间不谋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由此可见,培养人文精神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从学科发展进程角度来看,中职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不止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更受语文科目人文特点的影响采取人性化培养措施客观上为构建人文教育平台及载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通过语文教学传递人文理念培养人文精神,是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及发展趋势。
从学科角度来看,语文学科以“以人为本”为重要内容及核心主题,与现代教学中提倡“人本理念呢”相接近,均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创新视角,而优化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提出有效教学路径对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培养综合性人才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然而,从现阶段我国中职语文教学水平来看,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呈现人文精神培养缺失局面,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及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亟待解决。缺少高素质人才或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作为制约中职语文教学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本理念无法完全落实,甚至部分教师错误忽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一般说来,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水平无法脱离优秀教师团队支撑,而受中职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于优秀高素质教师吸引力不足,一旦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理念不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方法创新,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阻碍语文教学进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社会条件复杂性及思想潮流多样性客观上加剧人文精神培养工作难度,尤其是目前消极懈怠思想占据思潮中心,多种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判断能力及分辨能力不足的学生存在产生其他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此外,从现代考试选拔机制角度来看,中职院校存在生源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同时,受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明显差异性的影响,客观上加剧中职语文人文精神培养难度,一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则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热情及激情。从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角度来看,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改革动力,存在教学流程过于程式化等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错误认为培养人文精神浪费学习时间,难以突出学生学习地位。总而言之,无论中职院校生源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或对于培养人文精神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将培养人文精神贯穿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对于增强中职院校办学水平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
由于践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属于长期性及系统性工作任务,对于培养人文精神及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语文教师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树立自身正确的教学观念,特别是现代考试制度条件下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且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以“人人皆可成材”观念为指导将培养人文精神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着重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侧重于突出学生间个体差异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以中职语文《沁园春?雪》为例,文章篇幅较短,结构紧凑,语言浪漫,属于诗歌体裁,对于学生理解能力是一种考验,存在阻碍学生理解诗歌寓意的可能性,相关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播放语文教学课件及诗歌朗诵选段,利用强烈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切身感受作者诗歌中的人文情感,提出“?歌中哪句诗词利用以静写动手法凸显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等讨论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多发言多表达。
2.贴近教学目标
受中职院校学生普遍个性强烈且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客观上加剧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工作难度。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语文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不断贴近与学生间距离融入学生群体,以学生切实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师生关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且以知识层面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突破口向学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工作效率。同时,侧重于实行人性化教学,不得停留于课本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势,筛选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以达到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
例如,以中职教育《安妮日记》为例,文章篇幅较长属于日记题材,但是部分词汇及句型过于复杂,对于学生记忆能力是一种考验,相关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播放电影《安妮少女的日记》选段,提出“简单概括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安妮小姐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及“选择3个词汇描绘安妮小姐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得出学习感悟,便于思考作者写作意图。
三、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培养人文精神作为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及根本目标,相关语文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将人文精神贯穿于语文教育过程始终,帮助学生从根源上认识到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成长为品质高尚的人才,实现德育与育人双赢。同时,受人文精神培养复杂性及系统性的影响,人文精神培养要做到家庭、学校及社会三者间协同合作。
参考文献:
[1]陕子荣.试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J].教师,2017,(11):32.[2]肖孟春.浅析中职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136.[3]吕莉.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5,(02):26.[4]赵微微.对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理论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42.[5]何瑶,罗阳.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现代语文,2014,(04):142.
第二篇: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
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
在曾经的教学中,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学习‘物质都是运动的’有何用?”我很欣喜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开始关注知识的真正营养所在——启迪心灵。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很多:关于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关于调整心态、与时俱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话题。这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我终于感受到政治课育人价值的回归。
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是要关注学生本身的成长,关注学生的人生态度、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引导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热爱生活、是非分明、人生有志、态度积极,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众多的人文学科都能体现人文精神教育,其中的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如《经济生活》的内容可以集中针对学生的金钱观、效率观、竞争观、发展观等进行有理有据的教育,《生活与哲学》则专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政治教学理所当然地在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点回归到“人”的教育上来,发挥人文教育的主要功能。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一些实际体会来谈谈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一、优化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人文教育目标
一般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教知识;第二种境界是教能力;第三种境界是教心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政治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三种教学的境界也符合政治课的三维目标。在长期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政治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必须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政治知识、观点是工具,是载体,是支持三维目标实施的基础,但并非核心,知识目标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政治教师要激活政治知识,使其转化成一种认识、一种情感、一种智慧。如在教授“量变与质变”时让学生讨论身边的‘抄作业’现象成因,追根溯源,引起反思。在讲到“文化塑造人生”时,让学生互相分享某种文化(歌曲、音乐、小说、影视等)给自己带来精神力量的事例并欣赏体会。总之是想努力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培植智慧。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贯彻人文教育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政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自身修养,还可以在言语谈吐之间,让教学更加丰满,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要心态年轻,多留心学生关注的许多新潮新鲜事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如果说,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人文精神则是其灵魂。人文精神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品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教学工具,教师在为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严于律己,用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耐心、踏实的工作作风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复思考,让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的思想政治课,根植于师生的心灵深处。
三、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其中既包括社会生活实际,又包括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人文教育,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学生关心的 1
问题、学习生活中的小事,针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偏差,不失时机地进行人文教育。在一次哲学教学中谈到‘哲学是照亮人前行路上的一盏理性与智慧的明灯’。刚好学生才月考过,月考的作文题是《绝境与希望》。依据的寓言故事是讲一头驴子将人们埋葬它的土变成了垫脚的土,从而获得新生。我结合个别学生轻生事件,让学生探讨:人生是否有绝境?是前行路上碰到了困难,还是思维走入绝境?学生一下子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纷纷思考讨论。有个学生说:“当世界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又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个学生说出这样感人的话:“当你的成绩不理想,当你的家人责骂你,当你的朋友抛弃你,别忘了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别忘了责骂背后的爱,别忘了会有更多的人欣赏你的可爱,换个角度,换种思维,人生没有绝境。”学生还谈到当自己遇到自认为迈不过去的“坎”时,应寻找多种途径宣泄:如写日记,听歌,哭一场,找朋友、知心老师倾诉,打热线咨询等等。所有以上这些,建立在一个哲学知识之上又超越了知识本身,这才是政治教学人文精神价值的体现。一个政治教师不但要吃透教学内容,更要心理装着学生,关注他们,塑造他们。这是一个政治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政治教学的至高追求。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知识技能,还具备健全的精神修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的热情、激情和真情,需要教师的倾情付出!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此,政治课教学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才是人本意义上理想的政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著:《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出出版社,2001年。
[2]李景华:《让课堂充满燃烧的激情》,《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3]谢建平《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6月。
第三篇: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包括中职美术教育。人文精神作为人本教育的核心,是当今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分析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当前中职院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有效净化学生思想,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中职教育 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现状分析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c)-0191-02
艺术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文化,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作为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价值,而人文精神作为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也是当前各个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我们发现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尤其是中职院校教育中更是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教学,漠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错误教学倾向,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多元化人才竞争。因此,中职院校有必要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培养人文精神作为基本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能够对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中职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部分学者认为,人文精神是学校教育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所以,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高度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工作,将其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P于人文精神的定义,学术界说法很多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但多数学者基本认同的一点是,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有着多层次的概念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人文精神是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升华,对于中职美术教育而言,即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操作;
第二,人文精神是道德修养的提炼升华,即中职美术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主动追求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高尚的品格;
第三,人文精神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
第四,人文精神中的社会关怀层面。所谓的社会关怀即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进步,还应当在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塑造学生的社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以上是目前关于人文精神内涵的主流观点,中职院校应当紧紧围绕这几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层次的美术教学,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中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问题现状
2.1 对多元化缺乏包容
包容性是人文精神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因而人文精神的交流与发展也应当是不受地域和种族限制的。因此,中职院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时,也需体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精神。然而,就目前多数学校的教育现状来看,不少中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强调本土的美术文化教学,而对于其他地区的一些优秀美术文化艺术则很少提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发展。
2.2 实践活动较少
美术教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后需亲自动手进行创作才能体现出对这门课程的掌握与应用程度。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中职学校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普遍不理想,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美术实践活动,进而很难深刻体会到美术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人文精神,这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3 赏析教学力度不够
赏析教学是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然而中职院校美术教师团队整体的师资力量水平较之其他院校要稍显薄弱,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对于赏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乏对美术内容的基本赏析,显然也就难以理解并掌握作品中所蕴含着的深刻内涵与人文精神。中职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具体措施
3.1 拓展文化领域
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多元文化教学,课堂上积极引入其他地域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家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感知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此外,不同领域的文化作冲击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丰富精神内涵的优质人才。
3.2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绝大多数作者在进行美术创作时,都会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点融入到作品当中,这也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通常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原因。因此,中职美术教师应多注重开展美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创作,使其在亲自绘制的过程中感悟作品的形与神,进而更好地领悟到作品中的内涵,有利于个人人文精神素养的提高。
3.3 加大赏析教学力度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是中职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也正是建立在此前提之上的。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赏析能力之后,才能正确解读并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透过作品的形去感知其中的人文精神。因此,中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加大赏析教学力度,为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解基础。
3.4 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与进步的教学思想。在当今的教学背景下,学校应准确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新趋势,制订相应的美术教学计划与任务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充分挥发美术教学塑造人文精神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3.5 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一名中职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培养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完善自我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榜样作用,并且能够自觉利用美术教学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3.6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中职美术教师除了要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还应彻底转变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思想观念,准确定位自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重视对学生个性塑造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激发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拓宽他们知识视野与人文精神世界。结语
总之,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创作,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感知美好事物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中职院校必须深刻意识到通过美术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摒弃传统的教育观点,拓展美术教学的文化领域,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竞争,符合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多元化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凯.中职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26.[2] 王游广.浅谈中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求知导刊,2015(14):31.[3] 孙瑞忠.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63-64.
第四篇:藏语文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藏语文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在校课堂教育是教学实践的主疆场,任何先进的培育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措施、教学艺术都必然在这个疆场上经受“烈火”的检验,才会出现它们的光芒。
【关键词】藏语文;有效教学;学生;语文素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快速拓展,教师作为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虽然个别民族地区的飞快拓展绝对滞后,但是国度大力扶植个别民族地区的飞快拓展,社会经济、文化等逐渐实现推进对藏区人才的实现也剖析了新的统一要求。
藏区义务教育阶段是至关重大的,《语文》教育分外主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语文老师要依据语文课程准则组织实施教学,提高学生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中小学生规范书写汉字,注重语言文字的概括运用,全面完整增强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正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它是其他科目学习和后续的培育的中心因素。这也是中国优异文化继承和发掘的推手。所以?Z文教学-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剖析了新的挑战。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自然成了我们增强语文素养的必须。
一、语文在校课堂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联系
要吃透语文教学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教学:“把知识、技能教授给同学们的过程”。是师与学生教和学的共同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学科系统知识、技能的教授与把握,促进学生身心拓展。因此可以把“语文教学”的概念鉴定为以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为媒介的师与学生教和学的共同双边活动。
语文在校课堂教育是以语文课堂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还需要了解语文课的概念,按教育大辞典上的把握,“课”的含意应是“按各自的教学内容划分的科目,是一种科目名称。”
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最近这些年教育界各学科教学中一个较看重的问题,这也是引入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词语,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深入以实现新课程为辅导革新,有效教学已引起了广袤语文教师极大的看重,当前使用“有效教学”词汇的频率与日俱增,有点像新课改标签似的。而深入到语文在校课堂教育中增强语文素养的理论研究十分短缺,因此有必需弄清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思路。
(一)“有效教学”内涵的把握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理论实践化,他强调教学效能的核定。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说明可归结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果取向。而海内有着各种以上的说明:其一为,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说明有效教学。此见解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法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十全十美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培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体现来界定有效教学
这种见解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增强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培育目标。
(三)以学生拓展取从来界定有效教学
这种见解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拓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以上几种见解争议的焦点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各为其观,辩论不休。
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学中的有效性应表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要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实施和同学们的学习行为变迁来认知“有效教学”-教师实施教学方式、教学措施、教学措施、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习技巧、学习措施和自我管理形成好的习惯的有效性。
三、语文素养增强的有效性
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概括应用能力。“识字与写字的有效性生成”而应从造就同学们的识字兴趣入手,好转在校课堂教育措施,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选用多种措施,实施课外巩固,注重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尽快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口语交际的有效性生成”而应从学生普遍用广泛话沟通、细读、背诵和演讲做起,学生在细读和演讲是具有感情色彩和角色风度;“阅读的有效性生成”而应从学生通过阅读具备检索、吃透、剖析和综合的能力,以正确的技巧去阅读,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写作能力的有效性的生成”重点从学生平时的储备开始,储备是写作的中心因素,储备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写作能力报告学生选择、吸取、加工和改变语言文字的能力,言辞的简练、生动、动人、论证的充实都表现同学们的长进和拓展是有效教学的底蕴表现。
有效教学必然合乎教学法则。同样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以简捷、育人、拓展和二主法则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感知教材、吃透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阅兵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效教学要以满足社会主义德、智、体和美全面完整拓展的建造者和交班人。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当前,海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拓展性两个维度。
把研究过多地囿于在校课堂教育范畴,就在校课堂教育谈在校课堂教育,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相互作用。准则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辅导性。
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措施
语文有效教学的评估措施应包括对同学们的评估和对在校课堂教育的评估,对同学们的评估可以引进“质的评估”的技巧,记录同学们的各种长进,报告学生参加在校课堂教育的教程和他们问题的处置的考虑过程。同时也要求有教师教学效率评估,如学生反馈、评价统计等。
五、总结语
藏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从有效的语文教学开始,这样一个基础有系统的工程,不能只学校管理层面领导的关注,也要全员底层小学语文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要我们个别民族地区的学生刻苦的不懈发愤才会达成。个别民族地区社会的交班人和建造者由此起航。
参考文献:
[1]刘实.学生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52).[2]史冰凝.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3]杨面.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4]回秀尚.浅谈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第五篇: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范文模版)
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摘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写作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建国以后至现在,我国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人文教育的遗漏。以语文教育为例,关于语文教育性质的观点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工具说、人文说和二重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虽然现在大多数语文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了二重说,并且国家把语文的双重性质明确地写进了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可真正主宰语文教育实践的仍是工具论观点,并在应试教育的牵引下,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使本该布满人性美、情趣美,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机械的应试练习。
人文教育的遗漏带来的是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匮乏,而这异化了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不祥的表征:一些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传统道德滑坡,理想信念冷漠,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下降,创造能力丧失,人格畸形发展,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并且一批批考入高校或走向工作岗位,这将给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造成怎样的伤害,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摆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面前迫切而又严重的话题。笔者想从写作教学的角度,谈一下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复杂、深厚广阔的。9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重建”、“高扬”人文精神的口号,展开了什么是“人文精神”的讨论:有人说:“各种形态的人文思想科学地概括在一起,升华就成为一种精神——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含了各种人文思想的闪耀。”有人说:“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思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有人说:“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对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社会正义的探索,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理想,即我们通俗地称为‘良知’的因素”就是人文精神。有人说:“人文精神要有血性和良心,要有同情和怜悯”等等不一而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因人的角度不同,其内涵也就变得多种多样。人们经过沉淀,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基本达成了共识: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具体说,人文精神也就是人类最可贵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它贯穿于全部人类历史,融会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表现于言、行、情、理,负载于各种具体事物。人文精神集中蕴含在人文文化里,它是人文文化(即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文化的精华和最高境界,它的获得是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而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具有人文性,是由于:一方面,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本身就反应着一个民族熟悉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积淀着某种深厚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关注人类文化的发展,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样离不开语文。因此,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提高熟悉、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启发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促进人际沟通、社会交往、培养合作精神、健康个性和良好习惯的过程。总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教书与育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上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因为文章是作者精神的外化,其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务,也是时代的大趋势。
二、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说的那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要引导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比如:坚韧、勇敢、爱心、奉献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各种人,善于发掘人的内在、本质的美。在观察的基础上,在感受美的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将受到一次次触动。这些观察必将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相信学生在写出一篇篇美文的同时,也在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美的心灵。
2、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曾几何时,中学的写作教学陷入误区:(1)题材限制过死。写作教学多是命题作文,而且命题的范围过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令学生无话可说。(2)主题要求太高(这种“高”总是与“政治性”、“思想性”划等号)。老师总是耳提面命地指令学生:主题要深刻,要升华,要写光明,写本质,学生自觉地压抑住了不同于“高标准”要求的“个性经验”和“自己的声音”,然后生拉硬扯,人为拨高。(3)作文摸式化严重。在应试教育的牵引下,教师注重写作技巧的练习: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起承转合。时间久了,学生就形成了写作的套路和模式:蜡烛——赞颂老师的奉献精神,家乡新貌——歌颂党的富民政策,小草——讴歌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压题,让全班同学背范文,结果在考试中雷同种写作教学、练习产生的恶果是:(1)抹杀了学生天真活泼的灵性,丰富多彩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2)虚假文风泛滥。学生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时言不由衷,生编硬造,无病呻吟,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连篇。作文与做人是密切相联的,当我们某些老师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漂亮谎言”的“写作尖子”时,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灵的锈迹斑斑,学生精神家园的荒凉萧索,学生的人格人性的人为斫损。作文的虚伪极易滑向做人的虚伪。说假话,久而久之,会“习惯成自然,变成‘以假乱真’,甚至‘以假为真’”。<1>摩罗说:“讲话的方式就是面对世界的方式,你讲话的态度是虚假的,那么,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也只能是虚假的。”<2>从这个角度上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那么如何摆脱写作中的虚假作风,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呢?(1)确定“真诚”为作文的第一标准。综观历代文论,从《易》的“修辞立其诚”,《论语》的“诗言志”,直到鲁迅的“渊邃人之性情,崇大人之好尚”,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诚”字。要告诫学生“诚”是我国写作的优良传统;“诚”是文章的生命,是文章的灵魂;“诚”是评价文章的第一标准,文章只有“立其诚”才能感动自己,也才能打动别人,要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口”,心口如一,人文协和。
(2)解除束缚,抒写真情。①放宽写作的内容。“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入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取消命题作文,即使是限定性作文,范围也要宽泛些。②放宽写作的主题。要求主题明晰、正确是必要的。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分析生活,凡是他们感到真实的、健康的、有趣的、美的、出色的或曾经被深深感动过的,都可以写进作文,既可以赞美崇高、伟大,也可以抨击丑恶和渺小,还可以传达一已的情思和心灵的震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套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用现有的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道德判定。”<3>如一位同学在作文写道:自己养了一只小猫,非常可爱,可却得病死了,自己十分伤感。老师对这篇作文的评语为:玩物丧志,格调低下。其实作文恰恰表现出这位同学纯真无邪的美好情愫,那种对生灵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那种人与自然的亲和,这都是孩子稚嫩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作为教师理应加以爱护、培植和鼓励,而不是横加批评,扼杀学生美好的心灵。③放宽写作的体裁。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内容的宽泛就使得形式呈多元性,单一的形式往往束缚学生心灵和个性。所以,教师命题时应尽可能考虑到体裁是否受到限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文体写作。此外还可布置学生写一些日记、周记、读书心得、名著赏析等,让学生自由书写,率性剖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风格炯异而又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总之,写作教学应该还学生一个心灵的自由,笔墨的自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写真文,学做真人。
3、在作文的评语中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已经形成了一套评价模式: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这千篇一律、冷冰冰、机械化的评语,不仅激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甚至还造成了师生情感上、心灵上的隔膜。中学生还处在成长期,对人生、家庭、社会会有种种的困惑和不解,有时也会产生低落、消极的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反映到文章中来。作为教师就应凭借写评语这一契机,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教育,使评语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应该富有感情,布满爱心,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这方面,湖北的陈英俊老师做得很好。如班里一位学生在《我渴望有个完整的家》中写父亲因工伤去世,家境惨淡,流露出强烈的悲观情绪。陈老师在批语中写道:“你家庭的变故,老师同学深感同情,但要知道:‘月之圆缺,人之祸福’是无法避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要你挺起精神,扬起风帆,用你的优异成绩来弥补这份缺憾,换回母亲的微笑,相信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陈老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对于身处逆境、迷惘失意的学生,无异于一副精神的良药,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激发起他战胜困难的斗志。又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厌学情绪,陈老师的评语为:“恒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的捷径。若达·芬奇学画蛋时失去恒心,怎能留下《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呢?世界闻名网球健将张德培不是也道出‘恒心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的亲身感受吗?拥了恒心,人才会变得漂亮而高尚。”<4>
老师布满爱的评语如春风开启着学生善感的心扉,如细雨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田,学生在获得写作启示的同时,对生活、人生也能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参考文献
<1><2>钱理群,摩罗,余杰.《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载钱理群.《拒绝遗忘》.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P396,P398,<3>叶海林.《作文创新贵在解放学生》《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7期P21 <4>陈英俊.《在作文评语中注入爱心》《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3期P14 作文不计其数。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