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时间:2019-05-15 01:2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第一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唐德贵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优势,并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大纲综合职业能力

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2008年教育部职成教司修订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对中职学生的需要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方法能力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例如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等。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性。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对促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以及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不仅是指与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综合职业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是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加快,各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只承担某一工作中的些小环节而已。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很多具体的技能要求由用人单位在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即可解决。但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却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转岗能力、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交流表达、心理承受力等却有更高的要求。

2、是实现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时常听到中职学生抱怨就业太难、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呆不下去了、不能发挥个性特长、上班不好耍经常闹辞职、干某工作没有前途等。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单位管理严格规范这正是目前所有中职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不能正确应对这种现状也正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欠缺的普遍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现代人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不正是综合职业能力吗?中职学生要实现就业和发展,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3、是改革现行中职语文现状的需要

目前,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开设语文课浪费时间,大量削减语文课。有人片面解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认为中职学生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能很好地就业,当然也有部分学校为了减少办学成本,拼命压缩教学时间,于是大量削减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无足轻重的文化课”,语文课成了“浪费时间、没有收益”的冤大头。

误区二:语文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有人认为中职的语文就应该为专业课服务,把语文看成是相应专业课的附属学科,这样实际上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性为纯粹的一门工具学科。对这种做法,倪文锦教授是反对的,倪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说:“许多同志都强调语文与职业或专业对应,失之机械,可能会闹笑话。如果搞钢铁的来个钢铁语文、搞纺织的来个纺织语文、搞汽车的来个汽车语文„„那就异化了。”

误区三:恢复语文尊崇的学科地位。抱这种思想老师还使用普高或对口高考的思维来期待语文课,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向学生讲授字、词、句、段、篇、标点、写作等语文知识,试图完整呈现语文的知识结构,企图恢复语文科的“老大”地位,全然不顾中职的特色和社会需求,只想把语文教成纯而又纯的浪漫学科。

对中职语文的种种误解,中职语文呼唤改革。国家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的任务明确规定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明确了要以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二、发挥中职语文优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在国外也叫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学习掌握新技术、革新创造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交流合作、适应转换、批评与自我批评、口头与书面表达、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贵任感等。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在于综合而不是单一。

中职语文学科特点是综合性和基础性,其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职语文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语言文字、表达交流、逻辑思维、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理想信仰、人文精神等。中职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其次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确立培养目标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的获取和筛选能力、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等。

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思维能力影响着个人对问题的分析、决策和判断。良好的思维能立具有独立性、灵敏性和敏捷性、逻辑性、全面性、创造性等特性。

结合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关系紧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严谨的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捷径。当今社会各种知识浩如烟海,新知识不断涌现。因此,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教会学生根据需要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教会学生使用图书馆、工具书;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技巧;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的阅读方式和各种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手段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使之成为习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个体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首先,培养学生说普通话能力和习惯,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其次,让学生学会介绍、交谈、演讲、即席发言的方法和技能,做到说话是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第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信、大方的风度,教会学生能根据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有人对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认识不够,因此往往不够重视,成为教学的盲区,或者轻描淡写或者置若罔闻,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的教学难度大,效果不明显。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训练。

本着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的原则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要成为中职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

2、夯实基础

近几年不论是在普通高中还是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都弥漫着一种比较偏颇的看法,那就是认为语文教学要削弱知识,强化能力。强化能力没有错,但是能力的形成与知识是有关系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空谈强化能力好比无源之水,无本这木。知识是通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所获得的信息的积累,而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讲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永远不会过时。语文这一门成熟的学科其知识是丰富而全面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全部系统地讲授,本着“实用、够用”、“必要、必需”的原则选择相应知识进进行教学。很难想象一个学生连相应应用文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写出规范的应用文。

传授基础知识基础性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地完成。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可能形成相应能力,所谓“死去活来”。

3、改革教学形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努力谋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结合教学内容,可推行分组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活动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不越庖代厨,但要对活动课精心组织,充分准备。

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不只把学生个体作为对象,而要关注个体所在的小组或集体作为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这样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情境教学。可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手段。

拓展、整合教材内容,融入职教元素,开展模拟教学。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职业活动展开教学。如组织学生模拟应聘、写求职自荐书、模拟打商务电话,创设情境开展接待、洽谈、协商等口语交际活动。

4、涵养人文精神

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个性的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综合体现。中职语文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阳光可爱的学生,使学生成为“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语文的“人文性”承载着许许多多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要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现语文文本的人文关怀。重视地域文化及个人文化,重视个人潜能及人格尊严。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另外还应注意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意选用与学生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

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涵养,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沈阳:职业技术教育,2001.2、方经文.请关注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年第4期.3、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唐燕平.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2期.7、刘琳.语文“情境教学”的现实与理想[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7.

第二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 罗乃侃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社会的需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性,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适应社会需要而具备的综合适应能力,它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自学转岗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应用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学生能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加快,各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只承担某一工作中的一些小环节而1 已。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但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却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转岗能力、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交流表达、心理承受力等却有更高的要求。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现代人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正是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中职学生要实现就业和发展,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综合职业能力是改革中职语文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语文课的运行一直陷于尴尬境地。一是语文课在国家课程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一些职业学校教学实践中,常被任意剥减课时,降低评价标准。二是语文课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对接关系,以“服务专业课”为宗旨,结果又陷入语文主体精神的缺失困境,弄得语文课成了“四不象”。三是语文课虽然竭尽全力进行改革,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很少深入触及到语文课程生成及运行的中心内容,课改还十分滞后,较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性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极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使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较高的语文基本素质和较强的语文基础能2 力,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它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与职业素质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业”,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实条件下值得职教语文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三、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围绕语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做起。

1.字词句段训练。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词汇积累不多,许多人识字组词有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对字词的积累,笔者常用错别字改错竞赛、成语接龙比赛、填字组词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让枯燥的训练成为轻松有益的体验。句段训练方面,笔者则加强开放式的句段仿写练习,很受学生欢迎。这种句段练习比起单纯地讲解句子逻3 辑、修辞等更吸引人,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词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2.口语交际训练。首先是与学生做朋友,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千方百计开启所有学生的“金口”。其次笔者在选择说话内容上,由熟悉到陌生,由浅显到深刻;在选择说话场合上,由小到大,由轻松到严肃;在表现形式上,从自我介绍到情景对话,从美文朗读到课本剧表演,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再次是积极创设课堂交际情境,切实关注学生个体语言的展示。如采用讲故事、即兴演讲、朗诵、情境复述、讨论、辩论、答记者问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经过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双向互动,收效良好,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快提高。

3.阅读训练。阅读能力为职业人的素质打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人,他几乎很难与他人沟通,他对外界信息的再加工能力也较弱。所以,中职语文课应分梯度,分层次地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句段的重要信息,并能筛选、提取、整合、输出各种相关的重要信息。

4.写作训练。在中职学生看来,写作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交上来的作文,只是老师催逼胡乱涂鸦而成,学生痛苦,老师烦心。怎么让师生都能摆脱苦海呢?笔者曾尝试用分层写作的方式来缓解此困境,收到了一定效果。这种分层写作方式主要从分层写作要求入手,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梯度要求,比如对机电、电子、汽修、数控等专4 业班,注重作文的书写工整,遣词造句通顺合理,表情达意有一定中心,字数要求略有降低,对于写作特别有困难者,各方面指标均再降低,这样随着他们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作文要求逐渐提升。对会计、文秘、学前教育等专业班,注重作文中心内容明确,有一定思想,并具有一定文采,能真实抒写内心世界的体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当然,对于能力稍差者,灵活调整训练要求。

(二)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所教专业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一是吸收现有教材中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资源,比如部分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如学前教育专业侧重教育教学的个案分析,活动设计,方案操行评语撰写,音乐、舞蹈的简单评析等;计算机专业的侧重仿宋体的书写与考核,计算机专业的侧重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的解说等;机械专业的侧重产品加工程序说明,图纸设计说明,产品特性解说等;会计、电子商务专业侧重销售合同、产品营销、广告设计、财务报告等。这样,灵活机动的教学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发掘专业技术“项目课程”教学现场或社会实践的语文资源。这是建构在专业技术“项目课程”的基础上,与专业技术“项目”教学程序同步进行。如计算机专业的“电子邮件”项目的专业技术教学训练,激发出如下语文课程资源:1.电子邮箱申请及邮件发送解说,培养分析整合信息能力、口头表达与书5 面表达能力;2.电子邮件内容书写,培养书信书写能力与交流能力;3.现代通讯方式(电子邮件、QQ、电话、书信、手机短信)调查,培养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表的制作与填写,调查报告的文字表述及合作交流协调能力。4.“电子邮件”项目学习的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促进反思,学会总结,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三)在模拟职业情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是社会和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而是人才。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巧、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保证学生从学校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中职语文教学由于其工具性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正确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与实现以素养带技能的目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应该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通过活动实践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美和生活美,学习语文规律,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一是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坚持每节课前让学生“体面”地站在讲台上进行“三分钟说话”,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谓是生生做到“我的说话我做主”。甚至6 是早间新闻联播、字谜、IQ题、讲故事等等都进入了语文课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既锻炼学生的胆量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在教师适当点评下,激起学生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话仪态、应变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与专业相结合,创设模拟职业情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专业讲授学写《求职信》一课时,笔者就直接把学生带进了微机室,在巧妙地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直接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和他们面前的电脑,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电子版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上《应聘》一课时,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讲台排放变成了四周围一圈的模式。按照提前布置的任务驱动项目,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四个大组分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最后得出最佳应聘方案。教师的角色巧妙地转移到了学生之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是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展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阵地,语文教学也要“走出去”。图书馆、企业、电影院、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赛、校园文体节等等都能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连接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深入学生自己的生活,把阅读回答问题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改变成课内外手脑并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把辩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活动,贯穿于课堂7 内外的始终,使小课堂通向大世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肖峰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王尚文主编,吴克强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法》钱威 徐越化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职语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周建华,《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5.《论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廖芳,《广西轻工业》,2009.8。

第三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 要】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实用性”和“训练性”出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的作用,使学生走出校门时能向企业的零距离过渡,成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职业活动中能够享受报酬、体现职业的幸福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029

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即将踏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他们将在不久之后直接面临社会的选择。现代企业用人不仅要求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硬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软件,许多企业认为个人综合能力和工作态度比学历更重要,企业需要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员工。中职教育注重对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职语文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基础性。其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明显优势。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思想素养、审美素养等多维功用,从“实用性”和“训练性”出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其胜任未来职业作好准备。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也包括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强弱,决定个人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程度,也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更好地适应高度竞争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

二、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做法

中职学生入学门槛较低,文化基础、行为素质、职业能力欠缺。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要过高要求学生,脚踏实地的从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客观实际出发,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重视语用能力训练

对于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而言,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语文的作用依然表现为日常的阅读与口语表达,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可采取以下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增强信心。

1.课前5分钟即兴演讲,要求脱稿、流利、声音洪亮、举止端庄大方。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学期训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要求内容积极健康,记入平时成绩。

2.课上语用能力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结合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鼓励学生上台发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穿插专项语用能力训练,内容有自我介绍、招呼、复述、朗诵、演讲、采访、即席发言、求职面试等。

4.进行语用能力综合考核,可要求学生按规定(可自由组合)进行即兴演讲、朗诵等专项考试。并选出主持人、评委。学生可选择朗诵、演讲、相声、小品、配音等形式上台考试,充分展现自己的语用能力。

(二)重视应用文写作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通知、条据、申请书、求职信、应聘信、调查报告、总结、计划等常用应用文是在学习工作中必需掌握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应也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三)优化课文组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有不同要求,制定各专业的教学和授课计划,对课文进行优化组合。如广告设计与装潢、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制作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文字演绎力有着较高要求。可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构建审美教学体系、想象阅读教学法,进行文案式授课法。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重组教材篇目。运用想象式教学法挖掘美的因素。如学习了《望岳》、《我的空中楼阁》等课文,可让每个学生把自己认为能代表课文意境的景物画下来;学习话剧《雷雨》后,指导学生写Flash 短剧;学了《美腿与丑腿》等课文后,指导学生将当堂完成的短文佳作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手抄报等。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综合体现,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走上职场做准备。如学习了《一碗清汤荞麦面》,可引导学生学习母子三人乐观坚强、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精神,学习北海亭面馆老板夫妇热情大方、善良细心等品质和真诚待客等经营之道;学习《信客》可感受年轻信客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善良厚道、宽容大度、恪尽职守等优秀职业道德。

(五)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教师可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时,可利用课件将“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比赛”中同一选手在训练和比赛环节的视频放给学生看,使之深刻感受到成功的自我介绍需要精心琢磨、反复训练;再将学生的训练拍成录像、制成课件,播放后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感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帮助作用。

(六)课余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选修课、活动课对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有一定的裨益。中职语文教师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演讲与口才训练》《硬笔书法》《形象设计》等,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

总之,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角度,努力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使语文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和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真正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叶上英.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励志教育研究[D].广州大学 2012.[2]晏庆丰.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价值定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刚刚开始从识字阶段向阅读阶段过渡,加强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提高阅读指导的全面性。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那么,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到底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95.3%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只有4.7%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可见,课外阅读在学生中已是非常普遍的行为,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真正对阅读感兴趣,能在课外阅读中汲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享受阅读中的快乐的学生仅占一小部分,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对课外阅读真正感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尤其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体会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端正教育指导思想,摆正教与学、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施教是为了不教。

同时,在教学中不仅注意教师授“法”,更要重视学生悟“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授之以渔”而且还应让学生悟到“打鱼之术”,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这说明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只有这样,学生语言能力才会得以提高,而能力的获得又必须依靠学生的实践活动,即动口、动手、动脑。笔者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减少自己不必要的讲解和提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语言行为的实践,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批划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质疑问难、讨论、剖析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二)、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

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课文中那些生动的画面,美好的向往,都会随着老师的范读,向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在教学中,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用最美的语言来给学生范读。如教学《春风吹》[1]时,我在范读课文时,注重了诗歌的韵律美,突出了“绿、红、醒”等重音,读出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的轻柔和“大家快来种树,大家快来种花”的欢快。我读完后,孩子们好象都陶醉了,有的孩子说:“春天太美了,老师读得更美,我好象看到了绿绿的柳树,红红的桃花。”有的孩子说:“我好象看到了燕子在天上飞,听到青蛙在呱呱叫。”这样,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被老师美的情感,美的语调,美的语气感染了,激起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就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断句。完成对重点词句的准确理解。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只有对词语准确地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精彩的马戏》[2]时,文中用了“哈哈大笑、哄笑、喝彩”三个词来写观众的反映,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词的联系与区别,猴子爬竿,观众哈哈大笑,因猴子很顽皮,又穿着小孩的衣服。熊踩木球,观众哄笑,因为黑熊笨重,一会儿要摔倒,一会儿又稳住身子,观众紧张后发出一阵阵欢笑。山羊走钢丝,观众喝彩,因为山羊既没有猴子顽皮,又不像黑熊那样笨重,而是稳稳地走在钢丝上,表现出色,因此人们高声喝彩。又如《我要的是葫芦》[3]中“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两句话,充分表现了种葫芦的人根本不只虫子、叶子、果实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小葫芦都落了”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以便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全文。

(四)、教给学生语言行为实践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动口”和 “动手”,实际上就是强化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活动,努力使学生成为阅读过程的主人,尽量多留出时间,激励、启发和指导形式动口、动手、动脑去对语言文字,对课文的字、词、句、段进行具体的阅读思考,让学生具体的读一读、看一看、划一划、问一问、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去开动脑筋独立地对字、词、句、段、篇进行分析、比较、揣摩、品味和表达,只有这样,阅读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质量。

(1)、让学生“动口”把握文章的内容。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朗读训练。“读”是理解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去感受语言文字。学生只有“读”得充分,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当然这个“读”必须带着问题有目的得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分析《黄山奇石》[4]中的“仙桃石”一段时,要让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给这块石头起名叫“仙桃石”?就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读,不难理解:仙桃石是由于这块石头样子象个大桃子,而且像从天上飞下来似的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人们根据这个想象而成的。另外“读”还应包括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味情节时的自由轻读或表情朗读。这些“读”要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小语界不是盛行一种“以读代讲”的说法吗,其根据就是语言文字常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我们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感模糊的识别功能,就能达到不需教而“自能读书”的境地。

(2)、让学生“动手”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动手画圈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一些画圈的符号,使学生易于操作,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从现在开始》[5]一文时,当老师提问:“小猴子当万兽之王与其他动物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时,就得出示明显的训练目标,即请用“~ ~ ~”画出小猴子的做法,用“——”画出其他动物的做法。目标的出示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令性较为明确,效果良好。这样学习,学生首脑并用,使思维趋于定向,读书有了凭借,易于操作,学生析句品词等语言文字训练就能落到实处。有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画草图,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内容。

(3)、让学生“说、议”,理解语言文字,领会文章中心。

说一说,议一议实质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特别是受高考指挥棒——只考笔试,不考口试的制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说话训练方面都被忽视了。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要大胆地进行课堂结构改革,凭借教材,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说。教师要从鼓励入手,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惧感和自卑感,教给方法,指导他们练说。一般地说,可选用先听后说,先看后说,先读后说,先想后说,说写结合等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和有关的读写等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有目标,有依据。例如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相或插图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奇石像什么,在读了课文描写的段落后,再让学生不看书说一说、记一记课文是怎么说的,这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议一议这种形式要求较高,它既是学生思维的训练,又是形式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但要注意的是,课堂议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读文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必须对语言文字有较深入地理解。因此,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品词和评句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的方法,而且要训练他们抓得快、抓得准,评得对,评得深。

例如在教《草船借箭》[6]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师可组织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议论知人情,先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忙,并叮咛鲁肃不要把造箭的计划告诉周瑜,让学生明白诸葛亮知道鲁肃老实,周瑜疾贤妒能,然后讨论船只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为什么知道“曹军不敢派兵出来”,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最后小结使学生明白诸葛亮知人情。第二,议论知天文,讨论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赶造十万支箭,为什么第一、第二天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才出发“取箭”,说明什么,使学生明白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第三,议论懂地理,讨论诸葛亮为什么敢于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说明什么,使学生明白诸葛亮通晓地理。通过议论,水到渠成,学生弄清了这个了神机妙算的原因是知人情,识天文,懂地理,从而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4)、让学生“做、写”,深化中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又能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课文中的有些知识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学生只能从书本中得到间接的理性知识,这个认识仅停留在记忆水平,如果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这种认识则达到了理解水平,学生的印象较深。例如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猴子“抱”、“蹲”、“望”这三个动词时,教师可让学生上台分别表演出这三个动作,师生在台下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直观地理解词意,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如教学《乌鸦喝水》[7]一文时,边教边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做演示实验,一边指导学生把小石子漫漫地放进装水的瓶中(半瓶以上的水),一边观察水面的高度变化,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乌鸦遇到问题勤于动脑,积极想办法的良好行为,受到教育;在教学《詹天佑》[8]一文时,可以做“人”字形的铁路和两个火车头的模拟火车,边教学边让学生进行演示,从而加深印象,深刻体会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写”挤进课堂,这也是当前得到小语界共识的问题,俗话说得好“磨嘴皮不如烂笔头”。因为书面语言表达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维,对于记录思想的文字可以进行推敲修改,因而可以使表达更准确、更条理、更严谨。它可以大大减少口头表达的毛病,使语言比较规范;另一方面,把“写”挤进课堂实质上就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大,不论程度深还是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语言文字得到训练。例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在学生感知四块奇石的形状后,让学生动笔写出“它们像什么”的句子,进而继续加以深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什么像什么”这样的句子。这无形中就是给学生一次句式的训练,坚持这样做,时间长了就会提高形式语言表达能力。至于在课堂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哪些“写”的训练,我想,只要我们有了进行“写”的训练意识,就会找到众多的训练形式和内容。造句、命题作文不必说,还可以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进行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另外,凡是课文中要求口述的,好多都可以进而转为笔述,如说段意、说中心思想,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课后问题等。总之,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他们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爱动、好奇,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手、眼、脑等协同发展。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又体会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在教学中,能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重视课文内在的联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重视与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联系中让学生自己去看事实,去理解思想品质。

(二)、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可以说,作家离开想象,就无所谓作品。同样,我们读文章离开想象,就不能披文入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小学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属于形象文章,形象文章要用形象方式来读。通过想象,把话变为画,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好。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时间。三是创设安静的环境,留给学生开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是阅读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称象》[9]这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用石头,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这一问,顿时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思维也变得更为流畅了。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还有的说:用人最方便了,能上能下。随着学生各种方法的提出,我及时又问:“这些办法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班里一下子更热闹了,大家议论纷纷。“可以用土。”“用水最好。”“用人不方便,无法和大象同样重。”这样一来,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更新和创造,有利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端正教育指导思想,摆正教与学、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语言行为实践的方法;同时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注意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教科书小学《语文》 [2]百度“阅读的重要性”。

[3]百度“阅读的意义”。

[4] 百度“目前学生阅读的现状”。[5]读者。

[6]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中学《语文》教材。

[7]小学《语文》研究。[8] 中学《语文》研究。

[9]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10]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中学《语文》教材。

第五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爱心”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他们或以取笑别人的缺点、短处为乐;或对别人的困难、求助采取漠视态度;或对别人的疏忽及无心冒犯耿耿于怀,伺机报复;或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偷拿家中的钱物,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动辄对父母出言不逊,甚至动手动脚;或在集体生活中只顾自己感觉舒服而不顾他人感受;或以自己的喜好来要求别人;更有甚者以破坏公共财物、公共实施为快事„„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关心、疼爱,此种现象令人担忧。这一方面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格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多种文化思潮、道德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影响有关。传统教育、时尚潮流影响、左右着学生,学生的思想既空前活跃,又纷繁多变。如果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不正确、不到位,均会导致学生畸形发展。为帮助学生找回缺失的爱心,落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爱心”情感。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情感教学,给学生以爱的熏陶 1.以课本为本,挖掘爱心教育素材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的情感、美的心灵,进而体验美、接受美、欣赏美。语文教材中许多诗文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传统美德。如父母情、兄弟情、亲朋情、师生情、故乡情、山水情等等,这些传统美德深受人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这些情感充分挖掘出来,以情激情,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滋长出对祖辈父辈的感恩之情,对同辈对他人的深厚情义。例如在教《项脊轩志》这篇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从语言、动作、情态三方面来分析老祖母、母亲、妻子对自己的深厚情谊,并反复诵读诸如“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儿寒乎?欲食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等语句,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祖母、母亲、妻子等已逝亲人的绵绵哀思。通过学习《包身工》,学生产生了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痛恨;通过学习《荷花淀》,体味了《荷花淀》中水生嫂识大体、明大义、挚爱丈夫、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在精美作品的反复阅读中学生接受了爱的熏陶。2.拓展课外阅读,延伸爱的熏陶 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优秀读物比比皆是。为能让学生经常沐浴在爱的长河中,经受爱的洗礼,为此笔者要求学生订阅或借阅《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等报刊杂志,摘录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写上点评。学生摘录的优秀作品笔者会整理打印下来印发给全体学生并利用作文课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欣赏。比如《感恩的庄稼》讲述了以色列庄稼人,每当庄稼成熟之时,他们不收割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报答上帝,为那些路过此地而没有饭吃的贫苦的路人提供方便。他们认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就应该留些麦子给那些处在困苦中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有质量的幸福。阅读此文,学生明白了只要懂得留一些感恩的庄稼在心里,在每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我们身边流动的总是融融的春意和香醇如美酒的芬芳。经常阅读此类文章,有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爱的教育、爱的引导。

3.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爱的熏陶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各民族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追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富有爱心的人和事,搜集与此相关的资料并定期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有助于促使其思考人的生存意义,从而帮助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积累同学们认识了蹬三轮资助贫困学生的天津退休老工人白芳礼,频繁演出、收入颇丰却无钱治病的爱心大使丛飞,开诊所不为赚钱、只为帮助苗寨人民的女赤脚医生李春燕,还有“慈师真爱感动天地,圣母情怀流芳千古”的人民教师殷雪梅„„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他们,而且还积极探讨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并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例如一位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到:“„„丛飞是贫穷的,也是富有的。他身价百万,却身无分文;他穷得无钱看病,却富得让所有人羡慕——因为他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祝福和帮助;他走了,带着对家人、对孩子们的牵挂走了;他走了,在把光明留给需要他帮助的人们之后平静地走了。丛飞,永远地走了,但却永远地活在我的心中。丛飞,一路走好!” 罗曼·罗兰说:“有爱,才有生命。”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能使我们在认知领域中召唤实事求是,在道德领域中召唤良知,在审美领域中召唤和谐,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二、以活动开展为契机,实施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感受爱、体验爱

就学生的心理发展而言,很多品质的形成是在感受、熏陶中获得的。英国哲学家波拉尼提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并且指出默会知识是不能言传的,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性的。人类心理品质的很大成分也属于“默会知识”,有许多类似于“默会知识”的东西在感染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人为地创造有一定氛围和情境性的环境或活动,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活动,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爱心;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学习、实习的真实情境,因地取材,发掘其中的教育因素。

为进一步增强爱心教育效果,笔者还把活动的开展由校内延伸到家庭、社会,广泛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例如笔者让学生搞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调查,算出家庭成员的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例,并因此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开展,学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程度,进而对父母产生感恩之心;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学生以实际行动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学生到工厂实习后,笔者经常和实习老师取得联系,对他们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挑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在语文活动课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电子装配班的李梅到中电公司实习,下车间后,凡是碰到搬运线圈等稍重的体力活,她就会借故上厕所而予以逃避。对此和她搭手的同伴和该车间的工人对她的意见很大。不久该生就被公司辞退。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发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而李梅同学实习期间就被公司辞退,就是因为她太“爱”自己,而对他人没有爱心,缺乏和他人的团结、合作的精神。笔者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懂得富有爱心的重要性。

三、以身作则,做爱心的实施者与传递者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对学生都缺乏爱心,又怎能去培养学生的爱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意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私的爱,尤其是对后进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关心、爱护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笔者用自我的真情打动学生,用笔者的真心感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之间关系较为亲密,团结互助的风气较以前相比浓厚了许多;和家长、老师交流时,他们均反映学生变化较大,会进行换位思考了,懂得关心人、体贴人了。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有计划地感化新一代,以便培养出一定类型的人。”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我们都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爱这一种美德的种子播洒到学生的心田上,采用各种方法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那学生的心灵就会撒满阳光、他们就会健康和谐地发展,那我们的校园就会温馨快乐,家庭就会幸福美满,社会就会繁荣和谐,我们的教育将富有乐趣和意义。

下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薄弱原因分析,数学课重新定位,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措施。[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 应......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中职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每一位职校教师身上。所以,教师要紧跟市场的脉搏,转变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词:转变......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 十堰市文锦学校 曾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

    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摘要: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改为现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能力,不断发掘他们的潜力,把他们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以此为目的......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从......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在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并提出了在教学......

    1浅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黄永青(陕西榆林林业学校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 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其生存之道,因此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