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文精神
化
学
在化学教学新课改中渗透人文教育
——改进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案例
和平区
张春艳
天津市第十七中学
学科:化学
联系电话:81193099
在化学教学新课改中渗透人文教育 ——改进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案例
[内容摘要] 在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里,过分重视科学教育直接导致在教育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把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作为课程的目标,因此论文旨在通过改进元素周期律的课堂教学来研究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科学教育占据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导致学生只注意科学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思想道德的建设,从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呼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人文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人性化、教养化的教育,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从表面上看,科学主真,人文主善、美,然而从本质上分析,科学与人文的真善美应该是相互渗透的。首先,科学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人类对善和美的追求,譬如科学本质上就包含着对愚昧、邪恶和迷信的否定;其次,科学的宗旨在于造福人类,实现人在自然中的价值,无论是科学表述、科学概念、还是科学理论、科学体系,都存在着一种抽象的、冷峻的美,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和谐与韵律的深刻把握。可见在对科学教育的追求中同样体现着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反之,在对人文教育的追求中也包含着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因而两者互相渗透,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所以,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所要求的。
以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且通过习题加以强化,而对理论的发现、论证、假设等包含人文教育的内容很少提及,这种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片面发展。
下面就从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谈谈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规律有一定的困难,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第一,对“周期性”的剖析不够透彻,在观察核外电子层的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时只重视横向之间的变化,但忽视了纵向的变化,也没有提出整个周期表中各横行之间的螺旋式上升的变化规律,即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第二,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这一部分的教学,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学生阅读和教师简单讲授相结合,没有分析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方法。第三,没有为学生创设亲自体验的机会,致使学生可能认为目前课本中所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唯一的表现形式,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针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侧重于强调科学认识方法对理论发现的指导意义,使教学能够体现出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周期表的设计,从而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认识方法。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元素周期律观念的形成。为了使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不应只定位在周而复始的重现上,而应充分体现“周期性”。
首先,在指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时,要求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每行、每列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如何变化,行与行之间怎样变化。例如,学生在观察原子半径的变化时会发现,同一行中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列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而得出结论:行与行之间表现出来的变化趋势将是螺旋式周期性变化。
接着,在这种对“周期性”定位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讨论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得出元素周期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认识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同时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再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周期表的指导意义的教学,从介绍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过程入手,让学生发现科学认识方法的指导意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问题的产生。门捷列夫在编写教材中的碱土金属时,不知Mg应该和Ca、Sr、Ba为伍,还是应该和Zn、Cu、Hg为伍,认为化学元素缺少严整体系。
(2)存在的困难。对已发现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种种基本性质编制卡片、试排,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不太准确,从而遇到了很多困难。
(3)坚持真理就是胜利。门捷列夫的成功在于对元素周期律的深信不疑。门捷列夫当时是按原子量编写元素周期表的,当发现少数元素原子量数据与其化学性质不匹配,破坏了元素周期律
时,他果敢地判断原子量数据有误。例如,当时化学家都认为铟(In)的原子量是76,介于砷(As,原子量75)和硒(Se,原子量79)之间,门捷列夫根据In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认为不合适。因为若将In排在As之后,就将In列入第Ⅵ族,不但与它的性质不符,而且其他元素的新位置也有悖于元素周期律。其中,Se被挤到第Ⅶ族,而原在第Ⅶ族的Br、I被推到第Ⅰ族(当时稀有气体尚未发现),可以看到变换了位置的所有元素化学性质与所在族的其他元素都不相同,所以将In列入第Ⅵ族就完全破怀了元素的周期性。这样的否定用现在的周期表很容易理解,但当时由于发现的元素尚少,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周期表的指导意义尚不明确的背景下,门捷列夫用他坚信的元素周期律推测铟的原子量应是114,则In应在Cd(原子量113)和Sn(原子量118)之间,而且这个位置与In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完全相符。后来经过事实验证,证明门捷列夫的主张是正确的。[1]
(4)大胆推测新元素的存在。当门捷列夫发现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发生中断,元素性质也发生跳跃性变化时,他就大胆推断尚有未被发现的元素,并在周期表中给它们留下空位。例如,他基于原子量和元素性质的跳跃性(Ca与Ti之间,Zn与As之间),果断地在周期表中留下了3个空位。被预言的这三种元素在1875年(镓,Ga),1879年(钪,Sc),1886年(锗,Ge)依次被发现。这种从局部的和不完全正确的结果得到全部的和正确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但清楚地总结以往,而且正确地揭示未来,这就是门捷列夫的成就。
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很好地渗透方法论的教育,门捷列夫建立元素周期性理论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将纵向比较与横向比
较结合起来形成了周期性理论体系。学生也可应用比较法进行学习,从多个维度去考虑问题,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对于深入学习元素周期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元素“周期性”的认识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为周期表的“再创造”奠定了基础。
第三,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广泛使用的元素周期表充分体现了元素“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启发学生对其提出怀疑,此阶段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在有关方法论的指导下去创造性地绘制元素周期表。当然我们仅仅要求学生画出大致的图表,对副族元素没有做过高要求。结果学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绘出了各种各样的元素周期表,并在彼此的交流中对元素周期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设计通过改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并且大胆地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效果反馈】
笔者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检验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明显加强,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改进,笔者重新设计教学案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懂得只有当自己真正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对科学的认识,运用方法论帮助和指导今后的学习。这也是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江玉安.实践课程新理念的一种探索[J].化学教育,2004(3):25
第二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宣小梅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对,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那何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并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表现在思维结果和产物上的新颖性与效用性。其二,创造性思维既要有发散型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型思维上。其三,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必须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欲望在幼
儿时期就已萌芽。人们都想了解新事物,取得新经验,但如果对这种新事
物完全一无所知时,反而引不起兴趣,或者觉得有些惴惴不安。如果是与
已知的事物有某些不同,又有新的资料可供了解它时,求知欲就会增加了。
因此,要通过孩子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启发兴趣,依靠各种视听手段给予间
接经验,或者提供资料,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促使孩子
求知欲的产生。
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培养集中型思维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而
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新概念、新原理产生实质性的理解,真切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指导他们运用
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应用一般原理解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这样,学生
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也能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渐进形成集中型思维能
力。
培养发散型思维的途径是:其一,教师应经常提供一些具有多种答案可
能性的题目,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的提问也应尽量做
到激发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活动。一般说来,提出述理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
更富有成效。述理性问题有“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想?”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扩散性问题是:“你想到了哪
些可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二,排除定势干扰,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定势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新的或多
个方向探索。如果学生思维受定势干扰时,可让学生说出他是用什么方法
解决的?为什么?再启发他们尝试用新的方法。如果还是想不出来,教师
可指出定势干扰的情况,让学生有意识地予以克服,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顺
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三,可采用国外心理学
家提出的急骤的联想式或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法。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
迅速地提出一些观念与想法,不要犹豫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好坏与数量
多少,待到结束后再加以评价。研究表明,这种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以课文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幻灯投影的形象性,对学生进行
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完《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我们提出“有一天,老虎又碰
到了狐狸------”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的情形,让其将
想象的情形画在玻璃片上,然后映示在银幕上,再让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
己的画面讲出故事来。现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来说明学生确实发挥了丰
富的想象,画出了各异的画面,讲出了生动的故事。学生甲在画面上画了
狐狸捂着肚子,他讲的故事是:狐狸看到老虎以后,就捂着肚子假装生病
了,老虎问它得了什么病,狐狸说:“我得了非典------”狐狸的话还没说
完,老虎已跑的无影无踪了。学生乙画了一棵大树,他讲的故事是:狐狸
看到老虎后,装做对老虎很亲热的样子,老虎说:“你别想再骗我了,这次
我一定要吃了你。”狐狸眼珠一转,对老虎说“老虎大王,我们来比赛,你
能先跑到前面那棵大树下,我就让你吃。”老虎一听,撒腿就向前面跑去。
狐狸悄悄地从后面逃跑了。老虎跑到大树下很高兴,心想:这回狐狸没话
说了吧!它掉头想看看狐狸跑到什么地方了,哪里还有狐狸的影子呦?老
虎气得------这里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不
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画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运用经验培育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1、通过细心观察,自由操作来丰富经验
孩子们都想摸摸,动动或摆弄一个东西,也喜欢仔细地观察、操作物
件,想了解它们,这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喜欢玩玩具的儿童,长大以后思
路就比较开阔活跃,遇到问题想出的主意办法也多,富有独创精神。在这
方面加以培养,就是培养创造性的品质。
2、开辟活动内容丰富的场所,备齐充足的设备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启发他
们的思想、观点。
在准备有用的充足材料和设备时,不要把半成品或破旧物品扔掉,它
们也是有用的。让孩子拆卸这些破旧东西也能有新发现,或者用这些破旧
东西想出新的玩法,或者制造出重新组合的新玩具来。
3、对孩子的探索要有反应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这能促进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其次是要准备有关的材料如图书、视听教材给予帮
助,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讨论,通过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更促
进好奇心,丰富信息。
4、让孩子尝到创造活动的乐趣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时,要让其进行创造活动,尝到创造的乐趣,体会到
创造活动的价值。例如,让孩子试着发明一些东西,体验创造的快乐;自己
总结出某数学公式,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完成一幅图画等,要予以肯定,由
此来提高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创造的意识。
5、让孩子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在指导孩子时要注意使孩子不怕失败,不闹情绪。失败从创造过程来讲,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这种失败不是作为结果的失败,而是过程中间的失败,它实际是创造的基石。因失败了不要就此结束,而应该指导孩子进一步努
力,使他们尝到最后成功的欢乐。
五、积极评估,鼓励创新,促进孩子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创造的内容是独创的、有个性的。创造活动从创造过程的角度看,都
是单独进行的,要训练孩子自己思考。要重视孩子在学习时与其他人不同的见解、观点和活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创性,要使其养成不断改进创
新的态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家长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孩子进行思维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实践中由于经常独立地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有可能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欣赏的角度,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你就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股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
六、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事实提供的各种信息中迅速作出抉择,抓住时机,把握方向,作出预测,一步就看到问题的结果或答案。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多数始之于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也经常表现出直觉思维。如猜测题意、应急性回答,提出种种不合常规却含有合理性成分的想法等等。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积极的引导,以促使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但是,在鼓励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论证和检验自己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让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七、善待学生的“偏常”行为
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今后能有一番大作为,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但是,当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具有创造性萌芽的“偏常”行为时,教师又每每感到无法接受。研究表明,创造性强的学生多数
有以下三个特征:淘气、顽皮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持有嬉戏的态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都喜欢循规蹈矩、从不与教师唱反调,也不提出“怪异”问题的学生。恰恰那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种种叛逆行为。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就因为顽皮,上课时有破坏性而被开除学籍。爱迪生小时侯就由于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被认为是故意捣蛋而被赶出校门。其实在儿童顽皮、淘气甚至荒唐越轨的行动中,就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幼芽。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建议教师要对儿童的“不轨之举”作出分析,善待其中包含有创造性思维成分的“偏常”行为。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这块有力的阵地,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第三篇: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姓名:田富强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联系方式:***或*** 电子邮箱:dstfq@sina.com
时间:2012年4月10日
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田富强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凡创造型人才,都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但它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从创造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看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培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
(2)个性的独立性;(3)意志的坚定性;(4)一丝不苟的态度。
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想着生谈谈个性独立的培养问题。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身上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论辩的机会,怎么能谈得上个性独立的发展呢?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把学生真正看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
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名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等国可乎?’”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再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朗读时怎么停顿,《劝学》中“以绝江河”的绝到底怎样理解。不同教材,不同参考的说法常用有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其次是课文的有误处。我们的教材所选的大多是名家的作品,就总体说都是好“例子”,但这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问题。事实上有些大家的文章里的问题还不少。以初中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文章在举虞美人这个例子时存在前后矛盾的现象,同是人工培育,文章先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到下文却又说“到20世纪初,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引导学生对此:你怎么看?如果你也认为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让同学们去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要找教材的碴,而是培养学生用批评的甚至是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1)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创造性复
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作文互改和集体评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2)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课外环境来说,像组织文学社、办班级日报和文学刊物、开展小记者活动、举办校园文学广播、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重点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 能力的培养
由于发散——辐合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这两类思维我们应该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用权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辐合才能从对各种答案的分析、比较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最佳的答案。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只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践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比如教学小说《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可以让学生继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便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供料议论文观点的提炼,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机会。写记
叙文“朋友”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部分的读后感,为什么只能写“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而不能写“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呢?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比喻的运用,教师就大可不必大讲它的定义、作用及其运用的注意点,只要确定适当的话语环境让学生自由组成比喻,然后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新的学科、技术不断涌现,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出现,知识更新加快。作为教育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适当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下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
(一)正确引导,培养创造思维意识
创造是人类最伟大最永恒的潜能,创造能力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才能,所以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化学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结合其进行教学,可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比如学习稀有气体时,开始认为其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命名为惰性气体;后又不断发现其还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改名为稀有气体。再如元素周期表,开始发现的元素很少,后又不断补充,形成了今天的元素周期表。通过这个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补充或修正,就是今天公认的概念,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样,学生就不会被课本束傅,就会主动的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灵活教学,培养创造思维品质
心理学认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是思维品质的组成因素,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
1、利用直觉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从直觉思维开始的,实践是引导学生进行
直觉思维的最好方法,教学时可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探索和创造的实验,如改进和增设一些设计实验题目,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把验证性质的习题改编为探索性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论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如在讲酸、碱、盐的导电性实验时,我没有按课本上的实验去做,而是把装水的试管换成了烧杯,第一次测过后都不导电,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入盛有NaCl晶体、KNO3晶体等的试管中,灯泡发亮,然后让学生动脑分析为什么水和NaCl晶体、KNO3晶体都不导电,而加水后NaCl、KNO3都能导电,从而得出电离的定义。
2、利用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方式,采取发散思维训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立体思维网络,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元素化合物时,使学生学会从通性到特性,由性质决定用途、存在方式、制法,然后又从用途、存在方式、制法来加深对性质的认识,再通过发散思维或将同一知识设计成填空、选择、改错等给学生练,以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系统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系统思维就是运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原理,对一章或几章的知识进行归纳、系统,使知识成块,寻找知识块的内在联系,如学过碳后,总结归纳成直观形象易记易用的转化图。在训练中,学生可归纳出很多很多的知识块,活跃思维。
4、利用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定势是人们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往往使学生按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物质及其变化,若能灵活运用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学习中起积极作用。但有时它还能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发展,而且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产生消极影响。在教学中可进
行一题多练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如这样一道题:“称取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3.0克,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得到2.52克金属铜,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这是一道思路
1、设较多的题目,可要求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在归纳为四种方法:○
原有氧化铜为X克,则原有铜为(3.0-X)克,则生成的铜为[2.52-
2、设原有铜为X克,则氧化铜(3.0-X)]克,然后列方程式求解;○
3、为(3.0-X)克,后来生成的铜为(2.52-X)克,再列方程式求解;○
4、因质量减少量为使用差量法解,列出方程式后再利用差量法比;○
氧元素的质量,而减少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氧化铜,所以氧化铜的质量=(3.0-2.52)÷(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氧化铜的质量),不同思路得到相同结果,开阔了学生思路,避免了思维僵化,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三)指导学法,培养创造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性的学习。
1、理解记忆,奠定创造思维基础
记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新发明、发现总以前人的成果为前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解记忆的培养,如在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时,只有理解了定义,从电离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才更好记。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要先通氢气再加热,实验结束要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只有理解了这样做的原因,才能记得更深刻。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理解记忆的培养。
2、改进学法,形成创造思维习惯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改进学法,着眼点放在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如做实验时,教会他们不能只看现象,要会分析原因、总结结论。再如,学过常见的酸后,应会总结酸的通性,然后还应会推断未学过的一种酸的性质,学会举一反三,形成创造思维习
惯。
(四)开展实践,培养创造思维方法
在由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育重点已从课堂转为课内、课外相结合。
1、结合教学,创设创造时机
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启迪创造思维,如在学生复习时我提出:“给你一支底部破损的试管、烧杯、漏斗、集气瓶、铜丝、锌粒、稀盐酸,如何快速的制取氢气?”。通过讨论,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及各仪器的使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2、开放实验,提供创造条件
开放实验,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成功了,总结成功之点,失败了,寻找失败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大胆设计,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
3、联系实际,启迪创造思维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平时,讲解知识的同时,若能联系实际就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课后的小实验,让学生到家做做,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能启迪思路。又如讲过酸后,问:现在假如你家有一块盐碱地,你能想法让它变得更适宜种庄稼吗?学生激情很高,求知欲很强。再如,学过溶液后,提问学生为什么施肥或喷洒农药过浓会出现烧苗现象?这样不断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联系实际,同时启迪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思路。
总之,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中心环节,应在教学中把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发学生智力结合起来,传递知识和启迪创造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围绕教学内容扩展激发创造思维,开拓创新视野,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适应新课改要求。
第五篇: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
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
在曾经的教学中,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学习‘物质都是运动的’有何用?”我很欣喜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开始关注知识的真正营养所在——启迪心灵。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很多:关于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关于调整心态、与时俱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话题。这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我终于感受到政治课育人价值的回归。
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是要关注学生本身的成长,关注学生的人生态度、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引导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热爱生活、是非分明、人生有志、态度积极,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众多的人文学科都能体现人文精神教育,其中的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如《经济生活》的内容可以集中针对学生的金钱观、效率观、竞争观、发展观等进行有理有据的教育,《生活与哲学》则专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政治教学理所当然地在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点回归到“人”的教育上来,发挥人文教育的主要功能。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一些实际体会来谈谈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一、优化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人文教育目标
一般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教知识;第二种境界是教能力;第三种境界是教心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政治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三种教学的境界也符合政治课的三维目标。在长期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政治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必须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政治知识、观点是工具,是载体,是支持三维目标实施的基础,但并非核心,知识目标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政治教师要激活政治知识,使其转化成一种认识、一种情感、一种智慧。如在教授“量变与质变”时让学生讨论身边的‘抄作业’现象成因,追根溯源,引起反思。在讲到“文化塑造人生”时,让学生互相分享某种文化(歌曲、音乐、小说、影视等)给自己带来精神力量的事例并欣赏体会。总之是想努力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培植智慧。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贯彻人文教育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政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自身修养,还可以在言语谈吐之间,让教学更加丰满,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要心态年轻,多留心学生关注的许多新潮新鲜事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如果说,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人文精神则是其灵魂。人文精神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品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教学工具,教师在为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严于律己,用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耐心、踏实的工作作风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复思考,让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的思想政治课,根植于师生的心灵深处。
三、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其中既包括社会生活实际,又包括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人文教育,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学生关心的 1
问题、学习生活中的小事,针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偏差,不失时机地进行人文教育。在一次哲学教学中谈到‘哲学是照亮人前行路上的一盏理性与智慧的明灯’。刚好学生才月考过,月考的作文题是《绝境与希望》。依据的寓言故事是讲一头驴子将人们埋葬它的土变成了垫脚的土,从而获得新生。我结合个别学生轻生事件,让学生探讨:人生是否有绝境?是前行路上碰到了困难,还是思维走入绝境?学生一下子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纷纷思考讨论。有个学生说:“当世界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又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个学生说出这样感人的话:“当你的成绩不理想,当你的家人责骂你,当你的朋友抛弃你,别忘了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别忘了责骂背后的爱,别忘了会有更多的人欣赏你的可爱,换个角度,换种思维,人生没有绝境。”学生还谈到当自己遇到自认为迈不过去的“坎”时,应寻找多种途径宣泄:如写日记,听歌,哭一场,找朋友、知心老师倾诉,打热线咨询等等。所有以上这些,建立在一个哲学知识之上又超越了知识本身,这才是政治教学人文精神价值的体现。一个政治教师不但要吃透教学内容,更要心理装着学生,关注他们,塑造他们。这是一个政治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政治教学的至高追求。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知识技能,还具备健全的精神修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的热情、激情和真情,需要教师的倾情付出!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此,政治课教学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才是人本意义上理想的政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著:《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出出版社,2001年。
[2]李景华:《让课堂充满燃烧的激情》,《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3]谢建平《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