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语句的连贯得体
语言文字运用
第二讲)语句的连贯与得体
(对应学生用书4~6页)
1.理清语段的整体思路,弄清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进一步让语句符合内外部语境的要求。
●重点字音
濡染(rú)
三匝(zā)
侘傺(chà chì)铩羽(shā)
寥落(liáo)
缔造(dì)欷歔(xī xū)
慰藉(jiè)发轫(rèn)惬意(qiè)
饿殍(piǎo)甬道(yǒnɡ)曝背(pù)
绿林(lù)
远阜(fù)怆然(chuàng)
麾下(huī)
迸发(bèng)恣意(zì)
谛听(dì)
丰腴(yú)翘首(qiáo)
桑梓(zǐ)蕞尔(zuì)褪色(tuì shǎi)田塍(chénɡ)
慰藉(jiè)●分辨敬辞谦辞
谦敬辞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常见的敬辞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近义词辨析(二)1.“启动”、“启用”与“起用”
启动:开始工作。启用:开始使用,其对象通常是指物,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铁路已建成启用”。起用:古代多指官员遭遇父母丧葬,按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也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罢免的官员;还可泛指提拔使用。2.“伺候”与“侍候”
“伺候”和“侍候”都有服侍、供人使唤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伺候”是口头语,“侍候”是书面语。
3.“曼延”与“蔓延”
曼延: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指山脉、水流、道路等。蔓延:蔓草一类的植物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扩展。4.“不止”与“不只”
8.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9.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有关“对联”的知识(二)对联,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1.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
例如: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理解:例①的上联描绘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和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下联说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表明了作者顾宪成(明代东林党首领)在政治上的抱负。例②从两个方面说明一个道理: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2.反对
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即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正与反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
例如:① 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割出新乾坤。② 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理解:例①用新与旧对比的方法,概括地描绘了革命者的大任,形象具体,气壮山河。例②从相对的方面,说明了理想和实干的辩证关系。3.串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
例如: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 吃过黄连苦,方知蜜糖甜。③ 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
理解:例①的上联表原因,下联表结果。例②的上联表条件,下联表结果。例③的上下联表示事物间的转折关系。上下联内容衔接紧密,串成一个句子,显得十分顺畅紧凑。●诗歌赏读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鉴赏点睛】诗歌借一棵“即将倾跌进深谷的树”来托物寄兴,塑造了一位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的不屈的战士形象。这棵悬崖边的树尽管被“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的身体也弯曲成了“风的形状”,孤寂而痛苦,但它却仍像是“要
【答案】 D 【解析】 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比如④句中首次提到“箕顶”,那么才有后文对“箕顶”的描述,所以②应在④后;空格后的“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句中提到的“遗址”,显然是在告知其前应是③。再用排除法就很容易确定正确的选项。典例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 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 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 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 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 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 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 B 【解析】 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 二)根据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做好得体题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辞、谦辞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典例3(2014·江苏卷)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答案】 B 【解析】 从四个选项上看,此题的交际用语主要考查谦敬之分别。从B项来看,当为说话人面对其校友而言。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怎能说是“敝校”呢?应将“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如果向非校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可用“敝校”,以示谦虚。典例4(2014·湖北卷)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 紧扣活动主题;② 必须原创;③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 不超过30字。
【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解析】 本题要求比较具体,主题、语言表达、字数都有明确规定,书签上的赠言不仅要
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二)解读考纲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 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重点难点]近几年来,关于“语言连贯”的考题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是句序排列型。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二是句子衔接型。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在它的开关或者中间,或者结尾空缺一句,然后提供四个选项,从中选择一项填入空白处。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连贯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解“语言连贯”题的技巧是四统一,即句式统一、主语统一、时空统一、逻辑统一。
(一)“句式”统一
句式统一,也就是说,句子结构前后一致,类似“排比句”、“对偶句”,这样才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连贯,读来朗朗上口。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分析:本题答案是②。首先看横线后面的短语,多是四字短语,重要的是横线后第一个短语“松竹山茶”是四种植物的并列;这时再看选项,就可以马上断定不能选①,因为它破坏句式的整齐美,而②中逗号后面的短语正好是“四种植物”的并列。所以因选②。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分析:本题答案是b。因为括号前的短语“身体魁伟”是主谓短语,括号后的短语“两颊微微陷下去”也是主谓短语;而a是偏正短语,b是主谓短语。
(二)“主语”统一 主语统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陈述对象”统一。它要求后面连带的句子必须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偷换主语”,这也是语病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00春高考)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它主要考查的是“主语”的一致。横线前的句子的主语是“公安干警”,所以后面的话语的陈述对象也因是“公安干警”,只有D项的陈述对象都是“公安干警”。
(三)“时空”统一所谓“时空”统一,是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方面操持一致性。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②层林叠翠,白云缭绕;分析:本题答案是②。从“远眺群山环抱”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视线的落脚点是“群山”,这时的空间顺序要么是从上向下看,那么后面应该写半出腰或者山脚下,可是没有这个选项;要么是从下向上看,而②项正好是从下向上看。
例: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03高考)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的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播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期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何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分析:本题的答案是④②①③⑤。本题主要考查时空顺序。①写南坡的林海,②写北坡的草原。③写森林中的动物。④写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进入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写森林中的鸟。从这五句话来看④应排最前后,然后是草原带②,再排森林带①,③与⑤谁前谁后?很明显应是③前⑤后,因为③中有“庶天蔽日的杉林下”。
(四)“逻辑”一致逻辑一致是指不合事理。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00高考)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必能养成沉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 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分析:本题答案是A。从第一空来看①②不能取舍,第二空后面是一个比喻句,其表层含义是指看到的东西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空手而归;联系前后文,其深层含义是书读得多,但由于不求甚解,没有收获。所以第二空只能填③。再看第一空,我们会发现第二句是反面含义的并列句,所以第一空填②。从句子表达上看,把读书看成装点门面,所以应选⑤。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
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b。“高山”对“深谷”,“草原”对“森林”,“溪流”对“湖泊”。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委。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分析:横线前有“置若罔闻”和“拖延推委”,对指示“置若罔闻”,对措施“拖延推委”;从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没人管”是“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所以应选C。
第2课时
● 重点难点: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的西湖畔栖霞岭,①。墓周古柏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②,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A.①依山面湖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B.①依山面湖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C.①山浓水黛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D.①山浓水黛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
①这白色慢慢扩大起来②那白色慢慢扩大起来③眼前展开了漫无边际的海水④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了⑤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⑥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勾头一瞧,哟
!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
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B.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C.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
4、能恰当填入横线的一项是
,可是当你逐渐走到跟前,才会发现喇嘛庙并不在山顶上,而仍然在坪坪坦坦的草地上。
A.从远处看,在山顶上明显地有一座小小的喇嘛庙。B.远处看,山顶上的喇嘛庙显得那么高大醒目。
C.远处看,山顶上隐隐约约坐落着一座喇嘛庙。
D.远处看,小小的喇嘛庙真真切切地坐落在山顶上。
5、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我们“四剑客”大概都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谢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A.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和郑振铎先生我们却交上了朋友。B.结果郑振铎先生和我们交下了朋友,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C.结果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郑振铎先生却和我们交上了朋友。D.结果我们和郑振铎先生交上了朋友,却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古街虽窄,却并不失平直简约,有了音乐的节奏。①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②一头曲曲折折地鼻延伸过去,③一头勾联着古街,④一条幽深的小巷弄。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7、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担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8、选出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秦代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或驻守京师,或守边疆;地方军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中央常备军的统率是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中央常备军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
。许多作品,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1、B.(①“主语”统一,主语是“墓”;②“句式”统一,“墓周”、“墓门两侧”)
2、D.(①与②按“逻辑”统一来选,因为是“天边”所以选“那”,⑤与⑥按“句式”统一。)
3、C.(“主语”统一,即“月光”,“跳”用了比拟的手法,比“映”好。)
4、D.(“句式”统一,即“庙落在什么地方”)
5、B.(“逻辑”统一,“句式”统一。“谢冰心”在前,“郑振铎”在后,所以只能选A、C,有人说按“主语”统一,应选A,如果选A,该句有语病,所以只能选B)
6、A.(“逻辑”统一,“一波三折”是“音乐的节奏”)
7、B.(“主语”统一)
8、D.(“句式”统一)
9、B.(①与②“句式”统一,⑤与⑥“逻辑”统一)
语言得体题全解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重点难点]
(二)解读考纲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的运用是一个转达思想、表达感情、交流信息等的语言传递的过程。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进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得体”说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得体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一)正确使用谦敬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吸能手于已方。
有人把谦敬词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处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里冠以“家”,如家父(严慈)、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时,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遇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例:下列几句话,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94)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表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
(二)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的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的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要注意的是,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来讽刺作用。例:“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分析: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褒义词。
(三)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做到语体色彩得体,必须分清是口语体还是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例:有这们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分析: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楞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尴尬。
(五)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例: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92高考)
小李对小王说:“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分析:此题考查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对语言正确转换的能力。对象的改变引起人称、称谓的改变,同时时间地点的改变,也引起了语言的变化,这些都必须把握住,不能搞错。A题是小王对郭老师女儿说的:“(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B题是小王对郭老师本人说的:“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第2课时
● 重点难点: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1、下面四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芳,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起来,胜利终归是你的。
2、向人借东西,应当语气和软,措词得当。下面的说法中最好的一句是
A.请把圆规借我用用B.拿你的圆规给我用用C.我用一下你的圆规怎么样?D.请把你的圆规借给我用用好吗?
3、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他修改。(95)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处,另行磋商。周华5月18日 不得体的句子 改正
4、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写给王力先生的信的正文,有三处措辞不妥,请找出。
我能给您写信,①很为您感到荣幸。您是大语言学家,知识渊博,②写了那么多书,③给我们这些初生牛犊④以很深的影响。我喜欢读你的书,⑤可当地偏僻,很难买到。请您⑥受劳为我邮一本您写的《古汉语常识》,并⑦恳请您复信⑧教诲。
三处不妥文是:
5、根据语言环境,选出用词不得体的一项
美国是个发达的国家,但他们一直到70年代考取消奢侈品的名单,南朝鲜至今还是谁抽进口烟就罚谁的款。这些方法,我们效尤一下又何妨呢? A.奢侈品 B.至今 C.效尤 D.何妨
6、在下面几侧实例中,用词不得体的一项是
A.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的老师写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B.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C.某地区教育局编写了《某某地区教育局关于育新中学电化教学的简报》,准备送给省教育委、地区行署和本地区十六个县市教育局以及地直几个学校,依次用:呈报、呈报、发、发。D.校团委计划在暑假开展一项活动,向校党委写了一个请求报告,其结尾用语是:妥否,请批示。
7、期中考试,小明成绩滑坡,心里很难过,班主任想找他谈话。下面四种说法,效果最理想的是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不会有希望么?
B.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C.考坏了,难过不中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下次争取考好!
D.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这叫作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会更糟。
8、下面是一份请柬,其中有数处的语言表达欠妥当,对不当之处判断的一项是 ①李志文:
现定于12月5日上午8时整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历届校友代表座谈会,②商谈80周年校庆③事宜。④现决定邀请您出席,⑤望做好准备,⑥记住依时前来。此致 敬礼
崇文中学校友会 11月20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
1C(A.“长命百岁”一般只用于儿童,不用于老人。B祝妈妈“青春永驻,永远漂亮”不得体。D.“胜败乃兵家长事”一词太大,用在这里不妥当2D(A.项虽然用了请,但语气仍然较为强硬。B.项用“拿”是命令口气。C.项“怎么样”带有挑衅意味。3(“光临”改为“到、去”,“决定”改为“不得不”,“磋商”改为“商量”4①③⑤(①去掉“很为您”;③“初生牛犊”改为“后生、学生”;⑤“当地”改为“本地”)5C.(“效尤”是贬义词。6B.(“钧裁”,用于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7B(A.项完全是训斥,指责语气,不会有好的效果;C项也带有责备语气,效果也不好;D.项不指斥,而且嘲笑,效果更不好)8C.(①直呼人名,欠礼貌。④“决定”一词欠礼貌。⑥使用了口语语体,不符合请柬的语体要求)
语言简明题全解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重点难点] “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削除歧义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
课时。其中讲读课
节,练习课
节,讲评课
节。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简明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一)考纲对语言简明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00)
记得①在②一次③期末④考试⑤中,⑥在⑦考完⑧了⑨语文⑩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愿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今天我去①百货大楼买钢笔。当我向②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③好几种钢笔④让我挑选。我⑤左挑右挑也没挑到一支⑥令我满意的,⑦百货大楼的⑧那位营业员⑨始终热情服务,她的⑩服务态度真好。
删除的部分:
3、下列各句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01)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握拍出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哪三处?把要删除的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98)一个人之所以(1)会变坏的原因(2),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3),更重要的(4)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5),受了坏人的影响(6),才逐渐变坏的(7);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8),能抵制多方面的(9)各种(10)坏的(11)影响,那么(12),他还会变坏吗?
答:
、、。
简析:
1、必须保留的词语是②③④⑦⑧
2、必须删除的有②⑦⑩
3、答案是B。①③句中的“的”可有可无,②④句中必须有“的”。第②句如果没有“的”,原句的偏下短语就会变成主谓短语,与上下文不合。第④如果没有“的”,不但使原来的偏下短语发生了变化,而且读起来有残缺之感。
4、应删除的部分是(2)(7)(9)。综观全文可以看出,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人变坏原因”是“不能把握自己”。围绕这个意思,文段用假设关系的复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论证。在具体表述中,(1)(2)处语义重复,应删除(2)。(7)的出现,使语句结构累赘。(9)与(10)内容重复,应把(9)删去。
第三篇: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教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真题体验
1.(2012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弥补这个缺憾。
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解答语言表达连贯要注意语段角度的一致性。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答案】B 2.(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 1
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____________,铸造铜器了。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3.(2012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处补出得体的话语。
小张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楼,相约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场回合,一起练球。小李睡过了头,迟到了好一会儿。
小张含蓄的批评说: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李幽默的回应说:不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2分)答案:你闹钟电池没电了 闹钟电池没电了,是我没电了
4.(2012年高考广东卷)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答案】本公司为广州一家中日韩合资企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英语粤语。电话1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考点涵析 一.表达连贯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题型有两种排列句序和复位填充。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最近十年来考查的重点,并且题目形式年年有创新,特别是连贯,考得比较多,着重考查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二.表达得体
得体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应考链接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属于语言的表达应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高考着重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如下特点:1.从题型看,主要是主观题。2.综合程度越来越高,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语言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3.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查,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典型例题
1.(2012年高考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答案: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必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2.(2012年高考山东卷)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答案】①“寄奉”改为“惠赐”②“过目”改为“拜读”③“些许”改为“莫大”④“惠存”改为“珍藏”⑤“光临”改为“前往”。(答对四处即给满分)技法点拨
连 贯
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统一的话题
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二、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三、思路要连续不断
思路就是作者思想所走的路,这条思想的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子的顺序、段的顺序安排要合理。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等。按照这些顺序合理地安排文章,语言才能连贯。一般说来,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明文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议论文以事理为顺序。句的安排、段的安排都应该考虑这些相关的顺序。
四、语言衔接要紧密
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使语言前后衔接紧密,可以采用下列一些方法。
1.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紧密,语意表达连贯。
2.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示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一词语、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等。恰当使用这类词语或句子,可以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
3.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一个事件转到另一个事件,一个场面转到另一个场面,等等,需要适当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以避免文章生涩、不流畅。
五、注意语言的节奏和声调。
语句节奏和声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
得 体
一、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二、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
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三、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四、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
五、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6
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六、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巩固与提高
1.(2011年·湖南卷)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解析:本题考语言表达得体,并结合手机短信,属于旧题新考,与07年同。根据语体,排除A、C,此处不宜用“通知”或“奉告”;比较B、D,“事务繁忙”只是不想来的一种托辞,“航班取消”是想来而无法来的实情,所以选D。
答案: D.
2.(2011年·湖北卷)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
解析:注意审题,内容要符合要求,句式简单,语言简洁,有警示作用。关键话题是“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场景是“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拟写时一定要体现这两点。
答案: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3.(2011年·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考查语言连贯,C 建立模式④--------利用 保护②-------是手段措施 ;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突破①口----“也是”重要举措⑥,完全是逻辑顺序
答案:C 4.(2011年·安徽卷)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不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明得体,一定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得体),还要注意不罗嗦(简),让听话人明白(明)。本题材料是电话预约,在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补写内容要简洁明了,要与“李老师”的回答相吻合,话语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谦恭得体,比如开头要有问候语,通话完毕要说 “再见”,称呼老师要用“您”,表达见面之意要用“拜访”等。
答案:①李老师,你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你,你看行吗?③老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你呢?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你。老师再见!
第四篇: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教学目标
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内容与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讲解六课时,训练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 简明
一. “语言表达简明”的含义
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二.“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方法技巧】
如何才能做到语言的简明?概括地说,就是不要说多余的话,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完整的内容。具体可从三方面人手;①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尤,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②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③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其中重点是第二条。
这类考题类型有两种:(1)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2)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
三.消除歧义的方法有:
(1)停顿消除法
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例:“这种糖五毛五十粒”。可理解为“五毛钱”能买“五十粒”,也可以理解为“五毛五”能买“十粒”。因此按意义合理的停顿是消除此类情况的方法。
(2)重音消除法
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
例:“好好,我想起来了。”
句中“起来”重读,表示“我想起来了”;“起来”轻读,表示“我想到了”。
(3)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
例: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前往”)
(4)调序消除法
不同层次和结构关系会造成歧义句。例:两个朋友送的花瓶。可理解为:花瓶是两个朋友送的;也可理解为“朋友送了两个花瓶”。消除此类歧义的方法是调整语序。例句可变为:“朋友送的两个花瓶”,就可消除歧义。
(5)语境消除法
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如“劳动”既可做动词,又可做名词。
例:我要热饭。可以理解为我要“做什么”,“热”为动词。还可以理解为我要什么东西,“热”为形容词。此类句子或短语消除歧义的方法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句意明确。因此,要改句末停顿号为句中停顿号,同时补充一些限制语境的词语。
①我要热饭(不去洗菜)。
②我要热饭(不是冷饭)。
有些句子或短语中,施事和受事代词会构成歧义。
③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④我去开刀
③句可这样改:“船已启程二号即到”,或“船已启程两天马上到”。④句可这样改:“我去(为别人)开刀。”或“我去(让医生)开刀。”因此,消除此类短语或句子歧义的方法是在句中增删或更换一些使歧义消除的词语。
对语言运用简明的考查 主要以应用文语段改错形式考查,即删除赘余、纠缠的内容,如 2000年第 25题;也结合对虚词使用的考查,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 2000年第 2题。主观性的删改题是今后的主要命题形式。
看下边这段话:
①还有一种立体的社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崔金泰 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用的语言不够简明。“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因此,在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时,作了如下改动: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样,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
四:课后作业:《优化设计》——闯关训练P158(略)第二课时
第一节 简明 一.要使语言简明,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围绕中心(全文的中心或一段的中心)不要旁生枝节。
看下边这段话: ②当然,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崔金泰 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
分析: 这一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不方便”,有前三句就够了。最后一句顺着第三句说下来,但并不能表达全段的中心。
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省去不必要的重复。
例如: ③„„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多少?”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五元。” “一夜天?”他冒汗了。“是一夜五元。”陈奂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上城卖油绳,不小心发高烧,被县委书记发现,送到了县委招待所。这是他第二天醒来后去结账时,与服务员小姐的一段对话。对话的语言非常简单,无论是陈奂生还是服务员,把凡是能省略的成分都省去了,只说出对方想知道的信息。下边这几例就有些罗嗦:
④我记得喜鹊开始在腊树上安家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
⑤接着是整个城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
⑥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
例④是相同词语简单重复。例⑤的后一个分句已承前省略了主语“整个城”,所以后边的“将这个城市”也是不必要的重复。例③既然有“招揽主顾”,就不必说“去买他们的东西了”。再次,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修饰成分,不要滥用。
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美,其实不然。
例如:⑦ “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
“不可想象”一般和不好的后果连接,这里用来说“美好景象”,不妥,可删去。后边的三个定语,意思大致相同,放在一起,给人一种造作、堆砌的感觉。至于多余的修饰成分,就更应当避免了。
例如: ⑧两只喜鹊用嘴从远处衔来小柴棒飞到腊树上。
既是“衔”来,当然是“用嘴”,这个修饰语是多余的。
最后,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法。
例如⑨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做斗争。
⑩他们往返一次的飞机票或火车票费由聘方支付。
例⑨“自从有历史以来”可以换成“有史以来”。例⑩“飞机票或火车票费”可以说成“旅费”,这样既全面,又简明。
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就是从简明的原则出发而形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
例如: 11 爸爸说,他打炮眼呀,打炮眼呀,一扭头就看见我了。(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他不能、不肯、也不看别人的苦处。(老舍《骆驼祥子》)
例 11 用“—„„就”的紧缩复句,例 12 采用合说的形式,都很简明。需要注意的是,简明与否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要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不能为了简明而影响语意的表达,甚至让人误解。
例如: 13 因为摔伤腿,我要和妈妈一块上医院治疗。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鲁迅《藤野先生》原稿)例 13 是谁“摔伤了腿”,句中没有交代,这样简倒是简了,但别人怎么理解呢?例 14 最后一句定稿时改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原稿词语虽少,但没有“花下”,上一句“樱花”就无所依附;没有“成群结队”就无法显示人数之多。改句增加了字数,表意更加完备。
二.【例题点拨】
考题1(2000年全国)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试④中⑤,在⑥考完⑦了⑧语文⑨后⑩,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 【答案】②③④⑦⑨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语句简明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这道题的材料来自高中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够简洁,需要删改。但是,不论如何删改,其中表达原意的词语是必须保留,不能删除的,如“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
“保留原意”是修改语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要求,以往很少考过。准确把握语句原意,是对语句进行正确修改的前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在指导学生平日进行语言修改训练时,并不要求只保留下“必要”词语,删除其他一切“多余”成分。因为在实际语言表达中,一些词或其他词语,常常起着有机连接前后语句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顺畅、连贯乃至更有味道。例如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如果在必须保留的词语之后,还保留下一些其他词语,感觉上可能会更顺畅一些,像“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考完语文后„„”,就比“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更顺畅。但是,如果要求既要保持原意,又要顺畅,这在考试中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主要是阅卷比较麻烦,因为除了必须保留的5个词语外,其他都可以做不同的删改。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本题只提出让考生将“必须保留”的词语答出来,另外一些非必须保留,但在表述中起着“润滑剂”作用的虚词等一些词语,就不可能再要求考生回答了。考题 2:(1998年全国高考题)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坏的影响外③,更重要④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这个人 能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坏的影响⑩,那么11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答案】②、⑦、⑨或⑩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简明问题。注意分析意义重复的词或短语。因为①②重复,⑨⑩重复。⑦罗嗦。
考题3: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我国①创刊最早的大型外国文学杂志《世界文学》②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日前,我国③严济慈和首都文学、翻译界200多位知名人士参加了《世界文学》④创刊40周年纪念会。
《世界文学》⑤是我国⑥译著界颇具权威性的杂志,我国 ⑦著名作家茅盾曾任《世界文学》⑧首任主编。40年来,《世界文学》⑨ 继承鲁迅办《译文》的传统,先后在《世界文学》⑩介绍过110 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以《世界文学》 11 高品位的内容和严谨的译文赢得了我国 12 海内外文化界的赞誉。
(1)应删去的四处词语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三处话语是(写画线处的序号),分别改为。【答案】(1)③⑦⑩ 12(2)④⑧ 11 ④处改为“它”或“该杂志”,⑧处改为“该杂志”,处改为“其”。
【解析】严济慈、茅盾是中国人,故其前的定语“我国”不必要;“海内外”就包括我国,当然应省略。
前面出现过的词语,应该用代词代替,避免重复,故④处改为“它”或“该杂志”,⑧处改为“该杂志”,11 处改为“其”。三.课后作业:《优化设计》——闯关训练P158(略)第三课时:
第二节 连 贯
【考点要求】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题型有两种排列句序和复位填充。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最近十年来考查的重点,并且题目形式年年有创新,特别是连贯,考得比较多,着重考查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
对语言运用连贯的考查 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且年年必考,1995年、1998年分别考了两道题。命题角度是句子的衔接与句子排序,衔接与排序的目的在于确保贯通,表意明晰,词句通顺。预计今后仍将以单项客观选择为主,兼及非选择题的形式。【方法技巧】
词序正误是重要测试项目,这是因为恰当安排词序,是保证语言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词序排列注意:
一:是具有承递性的词序排列要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如:观察、分析、判断; 二:是并列词语有的有尊卑之分用.列时要按照先尊后卑的顺序排列,如:校长、老师、学生;
三:是并列关系词语有的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排列时要先主动后被动,如:个人和集体。
四:是音节由少到多,做到音节和谐。
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是重要测试项目。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主要是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列是否合乎规定。多层定语的排列应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b.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c.动词、动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d.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e.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什么”)如;
我们学校a两位b有三十年教龄c的优秀d的语文e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多层状语的排序一般是(以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原因、目的、时间等状语;b.描写作者感情、心理活动等状语;c.表处所,方向等状语;d.表范围的状语;e.表动作涉及的对象的状语;f.描写动作方式、状态的状语。如:我已经a在大会上c向大家e详细地f说明了情况。
句序调整是考查用语连贯能力的综合题型之一。正确认识、理解句群的意思是正确排序的基础。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a.抓中心。一个句群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总要说明一个问题,而语序是由中心决定的。因此,首先确定中心,找出表达中心的中心句。
b.抓思路辨层次。句群围绕中心组合句子,总是按一定顺序,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联系等。结构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层递、或转折等。c.抓标志。句与句之间,往往有衔接的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开头”、“接着”等。还有指代词或上下旬照应的词语以及关联词语等。另外,还有语法、事理、氛围等其他连贯标志。
诗词排序和嵌入,解答此类题应利用诗词的特点。首先从押韵角度考虑:找出押韵的句子,然后将押韵句子排在偶数句,有的也可放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放在奇数句;其次是根据对偶特点排序:凡能形成对偶关系的要结合起来,对偶句应放在三、四句或五、六句位置(律诗),也可放在一、二句或三、四句(绝句);然后再考虑意义关系。词的排序和嵌入主要是记住初高中所学的几首词的基本格式,如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字等;然后根据词句的意义关系来排序嵌入。
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统一的话题
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例: 二诸葛老婆追出来,二诸葛把她挡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应将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式,删去后一个“她”字。)
再如: ①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校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阴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陶铸《松树的风格》)
这段话歌颂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一句总提对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怀有敬意,第二、三句分述它为人类献身的具体表现,最后一句总结。每一句都围绕这个统一的话题展开,语意连贯、自然。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人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例如:
②到今年2月初,原定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时京大学学报》上。这虽然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在长达1.6亿多年的中生代,„„尤其对了解恐龙在6000)多万年前灭绝的原因,更为重要。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因为很有用的研究材料太少了。这段话主要是说明研究恐龙蛋化石的重大意义,后边突然插入“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一句,致使话题转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
二、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例如:
③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受。(柳青《创业史》)例③前一句的三个分句都从时间角度来表述,前后两句又都以“他”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表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例如: ④1936年12月9日,欲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于中正门(今解放门)向军警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终于感动守城军官及门卫,打开铁锁,冲出城门,奏响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的序曲。例④前边几个分句叙述的是“西安学生”,“打开铁锁”则承前省略换成了“守城军官及门卫”,后边“冲出城门”则又转回了“西安学生”,这样换来换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最好在“打开铁锁”后句断,在“冲出城门”前加上“学生们”,语言就连贯了。
三、思路要连续不断
思路就是作者思想所走的路,这条思想的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子的顺序、段的顺序安排要合理。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等。按照这些顺序合理地安排文章,语言才能连贯。一般说来,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明文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议论文以事理为顺序。句的安排、段的安排都应该考虑这些相关的顺序。例如:
⑤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袁鹰《井冈翠竹》)
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叶圣陶《苏州园林》)例⑤两句话从“远处”和“近处”的空间展开,描绘出一幅井冈翠竹图,语言衔接自然。例⑥是按总分顺序安排的,第一句先总说,后边则承接这个总说分别介绍,构成意思并列的两小层,思路清楚,语言连贯。
下边这句话连接得就不好:⑦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踏实肯干,团结同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差。
例⑦列举理由应该是正面肯定,但句后突然来一个转折,给人的感觉好像倒是张燕不应该当班长。句子衔接不合理,影响了语意的表达。
四、语言衔接要紧密
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使语言前后衔接紧密,可以采用下列一些方法。
1.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紧密,语意表达连贯。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是恰当使用关联词语的典范;既有连接分句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下午便得至噩耗,„„;而文和珍君竟在遇害者之列”,“我向来是„„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也有连接句子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还有一具,„„。而且又证明着,„„”;还有连接段落的,像二、三、四段都是通过关联词语与上一段连接的。关联词语残缺或使用不恰当,则会影响语意的连贯。例如:
⑧这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于是,这枚恐龙蛋化石千万年后扬名于今的机会再次到来了。这次机遇是否会再度失之交臂呢? 例⑧前边说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后边又说意义巨大,意思脱节。如果加上关联词语,说成“这虽然还是„„但它的„„”,表意就明确了,语言也连贯了。例⑨也是这个问题,前后两句缺少关联,可在后一句的前边加上“但是”。
2.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示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一词语、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等。恰当使用这类词语或句子,可以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例如: ⑩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的。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一百多万根毛竹。(袁鹰《井冈翠竹》)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他去卖什么?卖油绳„„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高晓声《陈奂生上城》)12 1993年初,李广岭发现他收集到的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这枚较小的蛋化石,显得有些扁,直径为9厘米,约重450克,蛋壳完整,没有裂纹,比跟它同样大小的要轻。
例⑩通过几个代词,将前后意思巧妙地贯穿起来。例 11 开始写陈奂生“悠悠上城来”,接着三段衔接上一段结尾,分别用设问句开头,相近的意思,相同的句式,将三个段落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例 12 第一句只说他发现“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紧接着却说“这枚较小的蛋化石”,“较小”在前边没有交代,很突然,致使语意表达不连贯。
3.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一个事件转到另一个事件,一个场面转到另一个场面,等等,需要适当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以避免文章生涩、不流畅。
例如: 13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大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 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第二天下午四时。他真正没有想到,他简直认为这不可能,周恩来总理亲自来看望他们了。„„总理环顾室内,和许多在座的老同志点头招呼,谈笑风生。“你到底回来了,这里竟还有人说你不会回来了。„„好啊,你不是回来了吗?”(徐迟《地质之光》原稿)
例 13 前边有四段是批判“送去主义”的,这一段先总结上文,结束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这样就把前后两个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例 14 前段结束时说和“许多”人打招呼、说话,后一段突然转到了对李四光一个人说,意思表达不连贯。修改时,作者在第一段结尾处加上“他亲切地对李四光说”,语意就连贯了。
五、注意语言的节奏和声调。
语句节奏和声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
例:“世界屋脊”上的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以其特有的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容。
(画线词语两两相对,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一这是规律,描写对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读起来很顺畅)
【课后作业】:《优化设计》——闯关训练P158(略)第四课时
第二节 连贯
一:例题分析点拨
1、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B)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解析】原文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由于将主语“小明”暗换成“妈妈”,导致与后面的分句连贯不上。C句虽与主语保持一致,但句子的“使”与“终于”即不合习惯用法,又与下文衔接不自然。只有B项能准确地表现了它们之间语意上的转折关系,通过“让”字引进“拽”“送”行为的主动者“妈妈”,被动者“小明”仍做主语,保持了主语的一致性。2.选出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A)
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A.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B.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C.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D.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解析】这里只有A项才恰当。一个女演员,年过50,年龄大了,不再年轻,这是客观事实。唱起歌来,使人主观上觉得她年轻,情理上讲得通。B项说“发现”她年轻,变成了事实的年轻。CD两项的问题在于“外貌”,虽然外貌与实际年龄会有差距,但是上文说的是“演员”,外貌超出了演员活动的范围(唱、跳、演戏等艺术活动),因而背离了这句话强调艺术生命还年轻,还能大放光彩的本意。
3.选出与下句衔接恰当的一项(A)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源,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流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解析】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源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境是阴沉凄清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应该选择A句。B句的“满天彩云”,景和情均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相矛盾。D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4.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文句是(C)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述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解析】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日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修饰限制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是该题的最佳选项。5.选出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D)
秦代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或驻守京师,或戍守边疆;地方军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中央常备军的统率是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中央常备军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解析】从A、B、C、D四项内容看,句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句式。为使上下文句式整齐匀称连贯紧凑,须考虑应选项的句式与“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的句式相同。原文中第一句是总说,提到秦代军队分为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接下来应分别陈述两种军队的有关情况,因此应选择的陈述对象应为“中央常备军”,可删去AB两项。比较CD两项的结构,不难看出D项与下文“地方军由都尉掌管”的句式一致。故D项适宜。
总之,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是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仔细分析表达形式和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含的信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会选择接句,选出续句。二:课堂训练
考题1(1999年全国高考题)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③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和句与句衔接方面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内容揭示,不难看出两点,一是点明在杭州的时间是去年,隐含有“我”叙述时已不在杭州,那么能衔接的自然只能是句②;二是描写“景色美”的顺序问题,自江边至江面,再到江岸,空间关系很清楚,因此选③和⑥是恰当的。
考题2(1998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D)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材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 a ② a B.① a ② b C.① b ② a D.① b ② b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连贯问题,侧重句式相同方面,句①中“身材魁伟”“两颊深陷”均是主谓结构,应选择其结构形式相同的b;句②中“不论„„”均是按类并列,所以应讨论如何分类才恰当,自然是b。因此,此题答案为D。
考题3(1998年全国)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用D列恰当的一项是(C)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官,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解析】解答此题要研究几个选项的表达次序排列,从事情先后的次序来看,理应是先传达上级指示,再议论购上污水处理设备问题,“环保没人管”是污染严重的原因,应排列在前,所以答案应选C。
三:课后作业:《优化设计》——闯关训练P159(略)
第五课时:
第三节 得 体
【考点要求】
得体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用词不当、转述不清等现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学会思考: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既要考查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所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恰当运用书面语和口语,是社会上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能力,当面陈述与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请人转述,不仅叙述角度变换了,做答时还要考虑到随着叙述角度的变换引起的其他因素的变化。
谦辞和敬辞的正确应用也是考查的重要项目,注重日常交际中谦辞敬辞的运用。复习时要牢记某些表谦称的词和表敬称的词,平时交际中也应注意正确表达。对语言运用得体的考查,主要以主观改错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偶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如 1994年第9题。预计今后仍将以主观改错题考查为主。【方法与技巧】
一、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
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语文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释“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来,若将其改为“胸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例如: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鲁迅《故乡》)
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 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二、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要,采用恰当说法。否则就不得体。
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这一段一方面写包身工,他们“睡在拥挤的工房里”,“天还没亮”就“被”人像牛马一样“吆喝”着起床。被动句式及“吆喝”的选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写带工老板,他们则是“大声地呼喊”,“下命令似的高叫”,而且喊叫的都是一些命令式的短句。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同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带工老板的凶残、狠毒。
三、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个小朋友读过老作家冰心不少文章,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鲁迅写文章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又如:
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原稿)
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章良和常务副院长周曾铨俩教授。
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因此,定稿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
四、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如;
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此外,还要利用特定的场合,学会“因境设辞”。曾经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嗬,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这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可谓恰到好处。又如: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雷雨》)周萍是鲁侍萍的儿子,但是在那个场合母却不能认子,因此虽然情之所至她几次险些吐出真情,但都恰到好处地及时转到了别处。转折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她的另一个儿子被打的具体情境。
五、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又如: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六、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如:1999年5月28日《光明日报》2版简讯《韬奋书店在京开业》中的一句话在转述时称代失误:“据该店经理介绍,每日平均售书数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代邮、代送、批发等项业务,兼办作家签名售书业务,每逢节日书店将实行书价优惠。”
据《现代汉语词典》:“该”作指示词讲时,“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本”则有“自己方面的”这一义项。因此,句中的“该店”是用简讯作者的口吻,“本店”则应是书店经理的口吻。又在为“经理介绍”后用的是逗号,且以后的话语没有引号标示,这就表明后面的话语应是简讯作者对经理的话的转述,该用简讯作者的口吻,即该用“该店”而不该用“本店”。如果不改动“本店”一词,就应该用引号把经理的话标示出来,而不用转述的口吻。但标号在口语中是难以“读”出来的,所以此句最好还是以转述的口吻,将“本店”改为“该店”,或者干脆删去“本店”二字。
【课后作业】:《优化设计》——闯关训练P159(略)第六课时:
第三节 得 体
一:例题分析点拨
1、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1)不变原意;(2)人物、人称表达准确;
(3)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答案】A.小王说:“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 B.小王说:“郭老师,小李说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解析】此题要求把同一内容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间进行转述。首先,我们要把握内容。内容有三点:(1)请小王转告郭老师;(2)明天上午小李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3)并请问一下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然后我们要把握时间:一是当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早。当天下午,转告内容的时间可不变,第二天一早,转告内容的时间就要提前一天。我们还要把握受话对象:一是老师的女儿,一是老师本人。同时,我们还要把握语体色彩。
与原话比,A句小李的代词由“我”变为“他”,“郭老师”变为“你妈妈”,根据对象变换称谓代词,但内容不变。由于是当天,时间不变。符合口语,用“请”表尊敬。
B句由于是第二天转告,时间由原来的“明天上午”变为“今天上午”,“后天晚上”变为“明天晚上’;由于在“语文组”,“语文组”在对话环境中省去;加称呼,用“您”,表尊敬,语言得体,内容未变。
2、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l):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2):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的这种文具盒。
【答案】目的(1)应包括文具盒的质地(材料)、形状。色彩(图案)以及文具盒内的物品(其中前三项必须说明)。目的(2)应包括文具盒的质量、用途、外观、价格四项。
【解析】上题两种目的很不相同,必须做出“有所不同”的说明。“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最重要的是要说明“自己的文具盒”不同于他人文具盒的独有特征或标记,语言要朴实真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文具盒,则应侧重说明自己文具盒的性能、用途方法的优点以及造型、色彩、图案的美观,或运用形象说明的方法,语言应具有描述性。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注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怎样说,不该怎样说。这告诉我们要有意识加强实用性文字的写作训练。此类题不完全是语言组合的问题,还涉及考生的知识、阅历、修养等问题。要做到得体必须注意增长知识,增进阅历,提高修养,必须具有学以致用的观念 二:课堂训练
3、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a从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赈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 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 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 2万元。这些钱物j已经转送到了灾区k。
【答案】[e][f][h][i]
【解析】该题考察的就是运用口语的能力,恰当运用口语与书面语,是社会语言交际的一项重要能力。口语是表达的一种方式,用口语表达意思,作用听觉,因此,必须“通俗”“一听就明白”。辨析口语运用正误,就要辨析听后是否会产生歧义,听后是否感到不解或者费解,以及是否通俗、流畅。广播稿只有用口语表达形式写下来才能让人听明白,而上面提供的材料是用书面语形式写成的,人们可以看明白,但要念出来给人听,就会使人误解。该题中“震灾”与“赈灾”同音异义,用口语表达时必须修改,以免产生误解。“逾”是书面词语,不通俗。“100万元之巨”也是书面化词语,不通俗,不符合广播稿要求。另外,广播中不能使用书面语才能用的括号加注释说明的表述方法。
4、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高考第30题)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
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18日
【答案】 ①“光临”改为“到(去)”②“决定”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③“磋商”“商量(商议、商定)”
【解析】结合具体的语境,“光临” “决定” “磋商”三个词语用得就不得体。“光临”为敬辞,只能用于说话双方的对方。“决定”用在这里非常不礼貌,有劳人家,说话应该客气。“磋商”是“反复商量,仔细讨论”之意,用在这里不合适。
5、下面是协议书的一些条款,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条款是(B)
①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方负责对方的全部经济损失。
②甲方投资装修的房屋将作为不动产,在期限满时移交乙方,不包括室内设备。
③甲方向乙方提供的钢瓶 1000只,分三次供完,乙方在甲方贷到全付款。
④此协议自1996年1月 l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3年。期满后,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协议继续有效。
⑤由甲方提供周转资金人民币2万元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①③④
【解析】上题①句“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语意不明,应改为“甲乙任何一方不得单独终止协议”。③句中“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也不明确,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还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这有明显分歧,容易产生纠纷。④句中“有效期”分明是4年,却写成3年;期满后协议能否生效,那是“后话”,可以不写;句中“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句意含混。②⑤句表达准确。严密、无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B。三:知识迁移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答案】(1)在学生的心中,粉笔已经不是一支笔,而是一个象征,一个知识凝聚力的象征;黑板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写板,而是师生交流情感,交流知识的乐园!
(2)在人们的思想里,阿Q已经不是一个文学形象,而是一个象征、愚昧、不觉悟的象征;阿Q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是“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解析】这是选自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原句特点是先否定后肯定并列关系的复句,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它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这类题近几年高考都考,分数还有加大趋势。我们认为这一类比做对几道选择题的难度要大,也最能看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个好题型。
四:课后作业:《优化设计》——闯关训练P159(略)
第五篇: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难点突破:字音字形
【高分实战演练】
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每小题3分;测试用时为45分钟。
1.(2013年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A.裨(bì)益窠(ký)臼偌(nuî)大潜(qián)移默化
B.发轫(rþn)烘焙(pãi)禀(bǐng)赋既往不咎(jiù)
C.臧否(pǐ)契(qiâ)合澄(chãng)澈乳臭(xiù)未干
D.造诣(yì)编纂(zuǎn)泊(bï)位游目骋(chþng)怀
【解析】A项,ruî ;B项,rþn,bâi;C项,qì。
2.(2013年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 u)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â)流水淙淙(z ng)
C.奇葩(p)胴体(tï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 n)
D.称职(châ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
【解析】B项,cïng;C项,dîng;D项,chà。
3.(2013年四川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B)
A.猝然/精粹汗渍/啧啧粮囤/囤积冠冕/分娩
B.讥诮/硝烟土坯/胚胎果脯/胸脯跬步/硅谷
C.商埠/阜盛敕造/赦免复辟/辟邪箭镞/簇拥
D.朔日/溯源嗔怪/瞋目落枕/落款渎职/赎罪
【解析】B 项,qiào/xiüo、pÿ/pýi、fǔ/pú、kuǐ/guÿ;A项,cù/cuì、zì/zã、dùn/tún、miǎn;C项,bù/fù、chì/shâ、bì、zú/cù;D项,shuî/sù、chýn、lào/luà、dú/shú。
4.(2012年全国大纲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人寰(huán)攫取(juã)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â)
C.抵牾(yǔ)横亘(gâ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ÿn)
D.鞭挞(tà)骨骼(gã)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ýi)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可以使用排除法。A项,悚sǒnɡ C项,牾 wǔ D项,辗zhǎn。
5.(2012年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歆(xin)羡懵(mþng)懂浸(qÿn)润含英咀(jǎ)华
B.绮(qǐ)丽着(zháo)装崔嵬(wãi)敷衍塞(sâ)责
C.岑(cãn)寂手帕(pà)飙(biüo)升越俎代庖(büo)
D.杜撰(zhuàn)骸(hái)骨耸(sǒng)立光阴荏苒(rǎn)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重点考查多音字和生活中常见误读字的读音。A项“浸”读“jìn” “咀”读“jǔ”。B项“着”读“zhuï”。C项 “庖”读“páo”。
6.(2013北京卷)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养植业与日剧增 便笺(jiün)独辟蹊(xÿ)径 B.醉醺醺席不暇暖 泥淖(nào)向隅(yú)而泣
C.滥摊子自由竞争 卷帙(diã)运筹帷幄(wî)D.颤巍巍信笔涂鸭 蠹(dù)虫湮(yÿn)没无闻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养植业”应为“养殖业”,“与日剧增”应为“与日俱增”;C项,“滥摊子”应为“烂摊子”,“卷帙”中的“帙”应读zhì;D项,“信笔涂鸭”应为“信笔涂鸦”,“湮没无闻”中的“湮”应读yün。
7.(2013安徽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旋律天籁协奏曲休止符余音缭绕不绝如缕
B.文采脚本座右铭俱乐部鸿篇巨制异曲同功
C.履职禀报亲合力传帮带弊绝风清惠民工程
D.机率调剂孺子牛气垫船顾名思义一如既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项,“功”应为“工”。“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工:细致,巧妙。C项,“合”应为“和”。“亲和力”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D项,“机”应为“几”。“几率”是表示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
8.(2013湖南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B.辐员魁梧天花乱坠彪炳千古
C.联袂眈误沧海一粟插科打诨D.寒暄遴选克勤克俭针锋相对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关怀倍至”应为“关怀备至”;B项,“辐员”应为“幅员”;C项,“眈误”应为“耽误”。
9.(2013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C)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胜地”应为“圣地”;B项,“故有”应为“固有”;D项,“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10.(201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重点在对音同造成的错别字的考查上。A项,“唇枪舌箭”应为“唇枪舌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B项,“陷井”应为“陷阱”。D项,“登陆”应为“登录”。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A.粳米(jÿng)剿袭(jiǎo)股肱之臣糜不有初鲜克有终
B.踯躅(zhú)鬓角(juã)踌躇满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C.迤逦(yǐlǐ)戏谑(xuâ)游刃有余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震憾(hàn)联袂(mâi)呱呱而泣文质斌斌然后君子
(A.剿chüo,糜—靡;B.角jiǎo;C.憾—撼,斌斌—彬彬)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C)
A.堤沙/提防罗绮/畸形凝噎/疑神疑鬼B.应该/应届倩影/猜测感谢/亭榭楼台
C.寻觅/静谧仲夏/中肯料峭/金蝉脱壳D.寒蝉/婵娟吟赏/岑寂萧瑟/惩前毖后
(A dÿ/dÿqǐ/jÿníng/yíB yÿng/yÿngqiàn/cüixiâ/xiâC mì/mì zhîng/zhîngqiào/qiàoDchán/chányín/cãnsâ/bì)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D)
A.参差/差强人意考卷/风卷残云天堑/吃一堑,长一智
B.拜谒/和蔼可亲凝噎/因噎废食元宵/宵衣旰食
C.樯橹/妃嫔媵嫱公瑾/谨小慎微腈纶/羽扇纶巾
D.吟啸/偃仰啸歌蓑笠/一蓑烟雨陡峭/春寒料峭
(A cÿ/chüjuàn/juünqiàn/qiànB yâ/ǎiyâ/yâxiüo/xiüoCqiáng/qiángjǐn/jǐnlún/guünD xiüo/xiüosuō/suōqiào/qiào)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脑髓(suǐ)鉴别(jiàn)承载(zài)国粹(cuì)B.冠冕(miǎn)孱弱(càn)辜负(ɡū)狩猎(shǒu)
C.自诩(xǔ)专横(hãnɡ)楔子(qì)推衍(yǎn)D.玄虚(xián)栖息(xÿ)磨坊(fánɡ)罪孽(niâ)
(B项,“孱”应读“chán”,“狩”应读“shîu”。C项,“横”应读“hânɡ”,“楔”应读“xiý”。D项,“玄”应读“xuán”,“栖”应读“qÿ”。)
5.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C)
A.下载(zài)巷道(xiàng)前倨后恭(jù)擢发难数(zhuï)
B.嵯峨(cuï)草茎(jìng)戛然而止(jiá)假模假样(mo)
C.侘傺(chà)歆羡(xÿn)强颜欢笑(qiǎng)呱呱而泣(gū)
D.踉跄(liàng)应届(yÿng)徇私枉法(xún)方兴未艾(ài)
(A项,巷hàng。B项,茎jÿng。D项,徇xùn。)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踱步(dù)纤细(xiün)峭楞楞(lãng)蓊蓊郁郁(wþng)
B.嘶叫(sÿ)夹袄(ǎo)潭柘寺(zhâ)揠苗助长(yàn)
C.涸辙(zhã)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急不暇择(xiá)
D.漪澜(yÿ)深邃(suì)黝黑(yǒu)参差斑驳(cÿ)
(A项,踱duï。B项,揠yà。C项,辙hã。)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明眸(mïu)宁静(níng)霎时(chà)脉脉(mî)
B.落蕊(ruǐ)譬如(pì)细腻(nì)萧索(xiüo)
C.婆娑(suō)栅栏(zhà)俯瞰(kàn)短暂(zhàn)
D.徜徉(cháng)独处(chù)澄清(chãng)黑魆魆(xū)
(A项,霎时shà;C项,短暂zàn;D项,独处chǔ)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
A.亵渎攻读赎罪穷兵黩武初生牛犊B.罢黜狡黠黝黑黔驴技穷墨守成规
C.帷幕描摹羡慕漠不关心顶礼膜拜D.富饶妖娆骁勇不屈不挠家喻户晓
(B项,加点的字分别读chù/xiá/yǒu/qián/mî。A项,加点的字除“赎”读shú外,其余都读dú;C项,加点的字分别读mù/mï/mù/mî/mï;D项,加点的字分别读ráo/ráo/xiüo/náo/xiǎo。)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C)
A.龋齿/踽踽独行坡度/披星戴月培植/恕不奉陪B.迥别/炯炯有神菱角/棱角分明缘分/不容置喙
C.遏制/东临碣石联袂/生死抉择提防/金榜题名D.否决/否极泰来洗濯/擢发难数边陲/唾手可得
(C项,加点的字分别读â/jiã,mâi/juã,dÿ/tí。A项,加点的字分别读qǔ/jǔ,pō/pÿ,pãi;B项,加点的字分别读jiǒng,líng/lãng,yuán/huì;D项,加点的字分别读fǒu/pǐ,zhuï,chuí/tuî。)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B)
A.跻身侪辈剂量光风霁月B.诅咒趔趄狙击神情沮丧
C.漂白剽窃膘情虚无缥缈D.颠沛嗔怪缜密瞋目而视
(A项,加点的字分别读jÿ/chái/jì/jì。B项,加点的字分别读zǔ/qie/jū/jǔ。C项,加点的字分别读
piǎo/piüo/biüo/piüo。D项,加点的字分别读diün/chýn/zhþn/chýn。)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
A.自刭陷阱脖颈杀一儆百美好憧憬B.椒兰跌跤暗礁一代天骄骁勇善战
C.缔造孝悌谛听瓜熟蒂落递交申请D.梦魇俨然衍变奄奄一息偃旗息鼓
(A项,“颈”读“ɡþnɡ”,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ǐnɡ”;B项,“骁”读“xiüo”,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iüo”;C项,“悌”读 “tì”,其他加点的字都读“dì”;D项,加点的字都读“yǎn”。)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C)
A.白皙悉心哂笑另辟蹊径熙熙攘攘B.诡谲攻讦崛起大放厥词精神矍铄
C.皈依龟缩闺女规行矩步瑰丽多姿D.湮没殷红哽咽恹恹欲睡姹紫嫣红
(A项,“皙”“悉”“蹊”“熙”都读xÿ,“哂”读shþn;B项,“谲”“崛”“厥”“矍”都读juã,“讦”读jiã;C项,都读guÿ;D项,“湮”“殷”“恹”“嫣”都读yün,“咽”读yâ。)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C)
A.胚(pýi)胎棕榈(lǘ)闷(mân)热撩(liüo)水
B.彷(pánɡ)徨隐匿(nì)耄耋(diã)恶劣(lûâ)
C.糟粕(bî)虐(nuâ)待勒(lüi)紧潋(jiàn)滟
D.奴仆(bú)驽(nú)马静谧(bì)酩(mǐnɡ)酊
(A项,“闷”读mýn。B项,“劣”读liâ; C项,“粕”读pî,“虐”读nûâ,“勒”读lýi,“潋”读liàn;D项,“仆”读pú,“谧”读mì。)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C)
A.塑料(sù)上溯(sù)朔方(shuî)横槊而立(shuî)
B.秦桧(huì)市侩(kuài)刽子手(guì)脍炙人口(kuài)
C.收讫(qì)迄今(qì)偎依(wýi)猥琐(wâi)
D.篡夺(cuàn)编纂(zuǎn)内讧(hîng)豇豆(jiüng)
(这是一组形近字。C项中“猥琐”的“猥”应读wþi。其他的加点字没有错误。要注意这些字在字形上的区别。)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
A.数列数说数九寒天数典忘祖B.和亲平和曲高和寡和衷共济
C.漂浮漂泊漂沦憔悴漂洋过海D.与其参与与日俱增与虎谋皮
(这是多音字题型。A项“数列”中的“数”读shù,其他读shǔ;B项“曲高和寡”中的“和”读hâ,其他读hã;D项“参与”中的“与”读yù,其他读yǔ。)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A.畏葸(xǐ)渲(xuàn)染矫(jiüo)揉造作B.订(dÿng)正 倩(qiàn)影忐忑(tâ)不安
C.沮(jǔ)丧涎(xián)水引吭(háng)高歌D.体恤(xù)桎梏(gù)罄(xìng)竹难书
(这是一组形声字。加点的十二个字的声旁都已不能正确表音了。A项中“矫”应读jiǎo;B项中“订”应读dìng;D项“罄”应读qìng。)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弱不经风从谏如流循环往复陈词滥调B.俯首帖耳推心至腹粗犷豪放白璧无瑕
C.拭目以待人情世故炙手可热纵横捭阖D.自圆其说道貌岸然趋之若鹜食不裹腹
(A项,弱不经风—弱不禁风;B项,推心至腹—推心置腹;D项,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举步为艰飞扬跋扈川流不息名存实亡B.瓜田李下足不出户视若无睹虎落平川
C.真才实学曲指可数游刃有余所向披靡D.斤斤计较指桑骂槐惊涛骇浪既往不究
(A项,举步为艰—举步维艰;C项,曲指可数—屈指可数;D项,既往不究—既往不咎。)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偏袒金榜提名轻歌曼舞八竿子打不着B.防犯拈轻怕重坐享其成不见棺材不落泪
C.急燥洗耳恭听断线风筝多行不义必自毙 D.讥诮诲人不倦泾渭分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项,“提”应为“题”,属音同形近而误写;B项,“犯”应为“范”,属音同形近而误写;C项,“燥”应为“躁”,属音同形近而误写。)
2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般配掉书袋好高鹜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寒喧俯卧撑既往不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厮杀故纸堆炙手可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安详连锁店殉私舞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A项,“好高鹜远”中的“鹜”应为“骛”;B项,“寒喧”中的“喧”应为“暄”;D项,“殉私舞弊”中的“殉”应为“徇”。)
2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抱负模仿秀曲突徙薪趋之若鹜B.挤身笔杆子条分缕析衣衫褴缕
C.缜密爆冷门巨笔如掾不容置喙D.急躁戴高帽满腹经纶语无轮次
(B项,“挤”应为“跻”,“褴缕”的“缕”应为“褛”;C项,“掾”应为“椽”;D项,“轮”应为“伦”。)
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瑕疵编篡馏馒头沧海一栗B.暮蔼蹊跷势利眼为虎作怅
C.俯瞰倾泻擦边球磬竹难书D.辩驳桀骜座右铭名列前茅
(A项,篡—纂,栗—粟;B项,蔼—霭,怅—伥;C项,磬—罄。)
2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雀跃鸠占鹊巢门可罗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掩体淹留他乡相互掩映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C.复姓覆盆之冤重蹈复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D.家具一应俱全具体而微万事具备,只欠东风(B项,水来土淹—水来土掩;C项,重蹈复辙—重蹈覆辙;D项,万事具备—万事俱备。)
2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
A.不加思索张慌失措自暴自弃英雄倍出B.苍海桑田如法炮制改弦更章脍炙人口
C.方枘圆凿通宵达旦蟾宫折桂积腋成裘D.食不果腹物富民丰走头无路融会贯通
(A项,“加”应为“假”,“慌”应为“皇”,“倍”应为“辈”;B项,“苍”应为“沧”,“章”应为“张”;C项,“积”应为“集”;D项,“富”应为“阜”,“头”应为“投”。)
2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C)
A.苍茫振撼座右铭荒诞不经B.慰籍纯粹一窝蜂唉声叹气
C.渲染部署护身符铩羽而归D.赡养笑靥顶梁柱相题并论
(A项,振—震;B项,籍—藉;D项,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