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系统在家具制造企业(论文)

时间:2019-05-14 23:1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产管理系统在家具制造企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产管理系统在家具制造企业(论文)》。

第一篇:生产管理系统在家具制造企业(论文)

6S生产管理方法在家具制造企业的应用

摘要:随着家居企业的发展,为应对市场需求,需要各种生产管理方法的引入,如MRP2、6s、清洁生产、ISO9001、ISO9004。以适应家具企业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可持续的发展。

引言:家具制造企业是一类特殊的制造企业,产品品种繁多,工艺复杂多变,物料与信息流不规则,手工生产与机械作业并存,管理的难度比较大。我国许多家具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其生产管理基本上是一种经验管理。而有的大型企业,虽然规模和市场比较大,但是管理水平也基本上延续手工作坊的管理手段,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与工具,管理水平仍然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

1.清洁生产

1.1清洁生产的概念

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在总结了各国污染预防、废物最少量化、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清洁工艺等经验后,首次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我国政府1994年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对清洁生产作了更为确切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清洁生产共包含四个层面:一是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二是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三是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排污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的措施;四是清洁生产的终级目的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简言之,清洁生产是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清洁工艺及无污染、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生产清洁的产品。

二、开展清洁生产对于企业的意义

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导入清洁生产,制造绿色产品,是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清洁生产贯穿于工业生产全过程,是涉及各部门的系统工程。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关系到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清洁生产追求废物量最小化,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清洁生产有利于改善生产环境和操作环境,减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推行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2家具业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内容: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辅料;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晚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完善的管理等。

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要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并提出预防污染目标,制定并论证可行性方案之再行后实施。

家具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

■推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

■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劳动保护

■对污染源进行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保护达标排放。

■改进产品设计,加强废品回收利用。

1.3家具清洁生产中的主要污染、治理技术及设备

木制家具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污染源为:工业噪声、木尘、有机废气。

1.3.1工业噪声

来源:家具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排风机、粉碎机、锯机、刨床、钻床、砂磨机等各种机械设备。治理措施: 消震:在机件的联接部件和防护罩的接头等处加固、锁紧,必要时使用弹簧垫圈和橡皮垫圈,以减少震动。某些大型鼓风机底座装置弹簧减震器,管道采用软接头等

隔音:大型的吸尘机可装在车间外面独立的砖房内。机床改装成封闭型,进料口和出料口可装上橡皮软帘。生产工人戴上特别护耳或耳塞等亦可减轻噪声伤害。

吸音:柔软和多孔的非金属材料能消耗声波能量,并避免声波直接产生反射,因而能达到吸音的目的。

1.3.2木尘

木尘分大、中、细三种类型。各种刨床、铣床切削所产生的木花、木片、木丝等,属大型木尘;各种锯床、钻床切削所产生的木屑属中型木尘;各种砂磨机切削所产生的木粉,属细型木尘。治理措施: A、吸尘系统的完备性 良好的收尘设备仅仅是一个方面,工作环境的彻底改善主要依赖于吸尘系统的合理设计、日常运行管理。在作业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可对砂磨机切削等场所采用密闭。B、节能防爆 吸尘装置的电动机功率大,电气设备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防爆、节能因素。C、劳动保护 在产生大型木尘的机床上操作的工人,应戴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在产生中型木尘的机床上操作的工人,应戴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以保护眼睛和呼吸器官。在产生细型木尘的机床上操作的工人,应戴大型口罩,以保护呼吸器官不受侵害。1.3.3有害气体

污染源:家具厂产生有害气体车间有油漆车间、木工车间,但主要在油漆车间。

治理措施:

1、对于漆雾等颗粒污染物,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喷淋、水膜、冲击等处理办法,但效率低。

2、有机废气常用的净化方法有冷凝法、燃烧法、吸附法和吸收法等。冷凝法、燃烧法、吸附法具有净化效率高,处理彻底等优点。1.3.4清洁生产对企业的意义

清洁生产是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清洁工艺及无污染、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生产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导入清洁生产,制造绿色产品,是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MRP2

2.1概念机核心

MRP2以为中文是“制造企业资源计划”,集成了物流和资金流,将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MRPII的核心思想是以工业工程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工业工程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工业工程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工业工程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体现物流与资金体现物流与资金体现物流与资金体现物流与资金流流流流信息集成得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集成,采用模拟法支持决策; 2.2 在家具生产中的应用

MRP2是目前国内外制造企业广泛应用的制造资源计划软件,是以物料需求计划MRP为核心的先进生产管理系统。虽然 MRP2已经很成熟地应用于其他制 造企业,但是把它应用到家具企业中很少见。为此,针对家具企业生产的特点开发了家具企业生产管理系统GJ— MRP2,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辅助工具。

家具制造产品基本上分两大类型,即定型产品与异型产品。因此其生产方式是一种混合生产,即 MTS生产方式与MTO生产方式混合。考虑到家具产品的品种繁多,零部 件复杂,手工生产与机械加工并存的特点,我们开发 的家具生产管理系统GJ—MRPⅡ的主要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综合排产与主进度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与能力计划;

——作业计划与生产调度;

——采购管理;

——配送库存管理; ——销售管理;

——成本管理; ——基础数 3.ISO 9000族

ISO 9000族标准是用来提供一个通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核心,适用于广泛的工业行业和经济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受该组织的目标、产品和具体实践的影响,因而各组织的质量体系是不同的。我国家具行业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和行业特点,各个企业的技术、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也有不同。因此,必须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在质量体系要素中,找出重点和难点,才能建立一个切合本企业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质量体系。

ISO 9001质量体系有20个要素,因篇幅所限,本文仅涉及含家具行业技术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的7个要素。

(1)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供方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内容包括企业的目标和顾客的期望要求;质量方针体现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是企业质量行为准则,要求语言通俗,使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执行;质量方针牵动全局,必须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制订和签发。

确定家具企业目标的难点是如何将顾客的期望要求转化为产品特性。顾客对家具的期望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可归纳为实用性、舒适性、艺术性、经济性四个方面,但顾客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朦胧的,需要量化为技术、质量指标,并使之与本企业的能力相适应,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2)设计控制:设计控制是从设计策划到设计确认的全过程中对设计质量进行的控制和验证,是产品质量形成中的重要环节。理解这个要素,首先要澄清以往家具行业习惯将家具设计理解为单纯的造型设计,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要明确造型设计仅仅是设计的一个方面,而设计控制则规定了更为全面的内容。

A.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家具企业中需要设计的产品有客户订货、老产品改造和自行开发的新产品三类。这三类产品都涉及到质量改进和或产品形态的创新,均需立项编制计划,列出应开展的活动,规定实施职责,委派人员和配备资源,并随设计过程的进展适时修改计划。4.6S 6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科学合理的工作场所,保障持续高效的生产流程,并最终提升人的素质,为企业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优秀群体。6S管理因其简单、实用、效果显著,在日本企业中被广泛推行,并被许多国家引进,6S管理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与“人”,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6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人的素质,如果没有员工品质的相应提高,6S管理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6S概述

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六个项目,这六个词在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S”,所以简称6S。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公司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节约(Save)及安全(Safety)这两个要素,形成了“6S”、“7S”;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及坚持(Shikoku),形成了“10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谓7S、10S都里5S的衍生物。

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扫、清洁、修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

对于中国家具企业,尤其是办公家具企业,5S一点都不陌生。至少十年前的车间里都有了关于5S的标语,相应的培训,很多企业也参加了,不少管理者,也能流利地回答出5S、6S,甚至是7S的内容,但到底他们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即使清楚,将5S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却寥寥无几,多半的企业都是蜻蜓点水地搞过运动,但很快如风般过去了。这样反映出中国的一种文化就是追求形式,而不重视行动。说的多,做得少。日本和德国,说的少,做得多。因此,他们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因此,要切实实施6S,并能让6S发挥出其神奇的力量,就必须摒弃这种形式主义,把6S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细节,并一样样实施,并不断提高它的目标。做到这些的前提是,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6S对于企业存亡,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6S的定义、目的与原则

2.1 6S的定义和目的

1S—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现场除了要用的东西,一切都不放置,目的是将“空间”腾出来,成为创造价值的空间。

2S—整顿:要的东西依规定定位、摆放整齐,明确标识。目的是不浪费“时间”找东西。

3S—清扫:清除工作现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目的是消除“脏污”,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明亮。

4S—清洁:将上述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目的是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5S—素养: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6S—安全:人身不受伤害,环境没有危险;目的是创造对人、企业财产没有威胁的环境,避免安全事故苗头,减少工业灾害。

2.2 6S实施的原则与理念

6S实施的原则:自己动手原则;持之以恒的原则;规范和高效原则。实施的理念是:创新的希望要大,改善的事情要小;小改善积少成多,现场就会发生大变化;能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一个打磨的模具设计,一个工作台的改善;一个涂胶方法的改善;一个安装的工装设计;压刨除尘罩的设计;一个操作者的座椅改善;出台拖板管理的方法;钻头刀具的工具箱分类与标示;封边带的架子设计与封边带的整理整顿等,都能让某一个个在企业天天重复的浪费被消灭掉,一个污染源被解除,工人的舒适度增加,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千万不要忽视那些不以为然的地方,正是那些被我们麻木的眼睛过滤掉的小地方,小事情,小缺陷,造成了家具企业无数个大浪费,大缺陷,大问题。积少成多,企业利润在企业内部就被吞噬了大部分。

例如,举一个家具厂根本不会有人在乎的例子,人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从站立姿势蹲下去再起来,大概是4秒钟,每个人每天多10次这样的动作,就是40秒;200人的企业,一天就是8000秒,折合2.2小时,每小时按照8元的人工价格计算,就是17.6元;一个月就是493元人民币(按照每月28天计算),那么一年就是5913元。但是,在家具企业,这样的浪费比比皆是,更加巨大的浪费也是不计其数。因此,做好6S,挖掘企业利润的空间是可观的,无限的,巨大的。

6S的作用

6S是支撑精益生产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它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企业看起来窗明几净,井然有序,更重要的是,6S是成本的节约家;安全的守护神;标准化的推动者;产品的最佳推销者;满意现场的造就者。其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3.1 提高品质

通过推行“6S”,给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不断净化工作环境,避免人为失误,提高品质,使每一个员工都有品质意识,不让不良品流向下一道工序。

3.2 提高效率

通过推行“6S”,工作能标准化和规范化,物品摆放有条理,减少查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施6S后,企业效率提升的空间至少有50%,有的甚至能达到100%,300%。

3.3 提升员工素质

通过推行“6S”,员工素质得到提高,养成自律的工作习惯,培养“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对员工进行“6S”教育,使员工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精神,不要以小事而不为、大事又不能为。

3.4 提高顾客满意度

通过推行“6S”改善各个环节的不良陋习,企业内、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3.5 降低成本

通过推行“6S”,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减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6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推行“6S”,工作场所和环境得到改观,员工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6S管理的操作方法与具体内容

4.1整理的具体内容

家具企业的整理工作就是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区分“要物”与“不要物”,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应坚决清理出现场,同时每天自我检查现场清理状况。

“整理”中“要物”与“不要物”的区分具体内容如下:

1)“要物”包括:正常的设备、机器或电气装置;附属设备(路轨、工作台、料架、地拖板等);正常使用中的工具;正常的工作椅、工作台;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有利用价值的边料;垫板、防尘用品;使用中的垃圾桶、垃圾袋;使用中的样品、模具、色板;办公用品、文具;使用中的清洁用品;使用中的活动海报、看板;有用的书稿、杂志、报表;其他(私人用品)。

2)“不要物”包括:(1)地面上的:废纸、灰尘、烟蒂等杂物;油污、错误划线;不使用的设备、工件夹具、模具;不使用的办公用品、垃圾筒;破垫板、纸箱、抹布、破纸箱;呆料或过期样品;(2)桌子或椅子上:破旧的书籍、报纸;破椅垫;陈旧无用的报表、账本;损耗的工具、余料、样品;(3)墙壁上的:蜘蛛网;过期海报、看板;无用的挂架、废弃钉子、电线;过时的标识、标语;(4)吊着的:工作台上过期的作业指导书;已经不使用的电线、电灯;不使用的样板、模板;更改前的部门牌等。

4.2 整顿的具体内容

整顿有“三定原则”,即定点、定容、定量。定点:放在哪里合适;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定量:放置合适的数量。因此,整顿就是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量,进行有效的标识。其目的就是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让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创造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限制过量的物品堆积,创造一个有约束及自我提升作用的工作环境。

在家具企业里,“整顿”的具体操作规定如下:

1)堆高标准一般为1.2M;2)危险品应放置到特定的位置;3)无法按规定位置放置的物品,应挂暂放标示牌;4)区域划分线应用油漆进行划线标识;5)成品、半成品、在制品零件等的存放位置、品名、编号、数量、累计数应予以标识;6)设备名称及使用说明书予以标识;7)危险处标识“危险”字样:8)模具、模板应标识清楚名称;9)工具按用途予以区分,工具箱、工具车按单位予以划线:10)不良品的区域应标识;11)文件柜:文件柜内物品应编号、标识品名;文件柜内置放物品应配置一览表予以明示。

4.3 清扫的具体内容

通过开展公司全面的大清扫和彻底调查清理污染源等清扫工作,使工作场所干净,并要保持每天每时都是整洁干净的。整理、整顿是让需要的物品随取随到,清扫是保证取出的物品可以正常使用。

实施“清扫”的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划分各责任区与责任人;各责任区应细化各自的定位;2)规定例行扫除的内容,每日、每周的清扫时间和内容;3)清扫过程中发现不良之处应加以改善:墙壁、天花板脱落;死角擦拭不到的地方;地面破损、走线无盖的地方;4)清扫后应不容许污秽继续存在和再次出现:电线、灯具的清扫;机器设备周围的清扫;转角处的清扫;日光灯内壁和灯罩的清擦;洗手间、茶水间地面的清擦;工作台、桌椅底部的清扫;文件柜上下部位的清扫;5)清扫用品、工具本身应保持干净并归位;6)保持通知、文件等书面文稿整洁:定期整理个人及公共档案资料(保留经常使用和必要的资料;保留机密档案和公司标准书档案;保留必须移交的档案资料;废弃过时和没有必要的档案);丢弃不用的档案资料(机密档案销毁必须严格按公司程序执行;一般废弃的文件背面可以再利用;无法利用的集中起来进行处理。)7)文件档案资料清扫类别如下:过时的报告书、检验书;无用的名片、卡片;修正完毕的原稿;过期的报纸、杂志;过期的变更通知书、联络单等;无保留价值的传真、会议通知、资料等。

4.4 清洁的具体内容

通过看板管理、6S实施办法、考核制度等方案的制定来落实以上3S工作,通过巡查和改善提案奖罚制度的实施来保障6S工作彻底、深入的开展。

“清洁”原则:1)认真执行以上3S工作;2)认真领会公司相关文件的精神并积极实施;3)每天自我检查6S工作落实情况。

4.5 素养的具体内容

素养就是使大家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公司制订科学的日常行为规范、礼仪规则、教育训练、员工守则等规章制度等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并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转化为员工内在的素养。

内在的素养体现在日常行动的一点一滴当中,“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实施以上4S工作并逐渐形成习惯;2)遵循企业里已经设计并使用的具有岗位区分并且美观的着装标准。3)严守标准,强调团队精神。

4.6 安全的主要内容

培养安全意识,构造安全环境,通过遵循细节的安全行为要求来减低工作中人身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

家具企业“安全”的具体要求如下:

1)上班前的准备工作:上班时一定要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衣扣、衣裤角应系紧;工作服应合身、无油渍;鞋带应系好;口罩或防毒面具应完全戴好。

2)上班前做好“5S”工作。

3)遵循标准作业指导书要求:手不可伸到机器内,对高速运转部位不可用手去触模;未经操作培训、安全教育的人员不能上机操作设备(所有重要工种,如:电工、机修、电氧焊工、铲车司机和从事加工作业的主机手均必须持证上岗);不允许酒后上岗;油污等应及时清理;设备故障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检修;定期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停电时要及时切断电源;有齿轮传动部位要加防护罩;设备检修时要挂检修告示牌。

4)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不要将加工品、材料等超出线外放置;不要把物品用一种不安全的方法放置,堆积时不要超过规定的限高;不要在灭火器、消防栓、配电盒、出入口等放置东西;不要随便将安全装置取出或移动;消防器材箱内不可放置任何杂物。

5)做好消防工作:在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在生产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应事先向安保部书面申报;定期检查电力配线,正确使用保险丝;定期对消防器材检查;发生火灾时及时报告或根据火势情况拨打火警电话119。

6)下班时做好“5S”工作。

6S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作为企业,实行优质管理,创造最大的利润和社会效益是一个永恒的目标。而优质管理在家具企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他们依次是:Q(quality:品质)、C(cost:成本)、D(delivery:交期)、S(service:服务)、T(technology:技术)和M(management:管理)。而一个企业只要通过推进6S活动,就可以有效地将品质、成本、交期、服务、技术、管理等六大要素都达到最佳的状态,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方针与目标。所以说6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和基础。

我们做过6S的同志就会有体会,6S 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基于如何提升效率、减少不增值活动的追求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与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消除浪费一脉相承。6S 既是精益理念现场管理的体现,又是推动精益生产落实的有力工具。因此,6S 既独立贡献于企业,又和其他管理方式(如TPM—全员设备维护,IE-工业工程)相结合,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和深远的影响。

所有的企业,不论性质、行业、规模是什么样的,经世界各地的生产管理及其它研究机构研究,还未发现有任何企业不适合采用 6S的。不论是高科技的生物制药和IT行业,还是传统的机械和纺织,食品和家具,6S 都能为之贡献良多。不管企业的现状是“运行良好”,还是“问题缠身”,6S 都会对其发展有所助益。6S就像我们的健身运动,不论年老年轻,无论健康与否,适度和适量的健身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二篇: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航空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精益生产方式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利用制造资源计划(MRP)、准时制(JIT)和精益生产(LP)等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本文以航空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开展研究。

关键词:精益生产;航空制造;生产管理

为了解决航空制造企业对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问题,企业一直在不断的寻求来改善公司的运营管理以获得制造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大量实践证明,生产作业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四个方面的精益生产可以有效的指导航空制造企业持续不断的提升竞争力。结合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对生产作业控制模式、库存控制模式、质量控制模式及生产成本控制模式进行了设计。

一、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背景

精益生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丰田生产模式,到现在现代企业自动化使用程度大大增加。顾客对产品的各种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持续的采用精益生产指标和工具区去指导生产活动。尤其是航空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改善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对当前航空制造业管理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随着市场和航空企业本身的多元化发展,开展部分精益生产管理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航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而批量不断的减少,需要航空制造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消除各种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着重改善生产柔性和产品质量,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持续改善以完善自身的管理。航空产品的结构也越来越趋复杂、功能日益完善,企业应该创新应用精益改善工具进行生产管理,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2.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是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生产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的发展,提高企业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航空产品的生命周期新产品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航空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势在必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成为航空企业生产制造的主流方式之一,通过建立持续改善体系,系统、长效、创新的进行精益生产改进。

3.在航空制造企业中,提升整体竞争水平势必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工夫。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持续改善理论的精益生产改善策略并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的能力。随着用工成本的过高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已经丧失,因而建立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适应自身发展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杜绝浪费,建立和开发有效的生产管理系统对完善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方法

生产管理是制造企业生产管理重要的职能之一,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提升。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利用精益生产管理的理论成为航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重要问题。挖掘企业内部运营上存在的问题,将企业的各项生产要素经过整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精益生产管理理论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生产管理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并涉及企业多个部门的业务,需要持续改善理论的精益生产改善策略并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

1.随着信息技术在航空制造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借助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制定对策对缩小企业同竞争对手制造竞争力差异有十分现实的指导作用。企业的管理技术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发展新模式,应改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要求企业改变以前的经营管理方法,消灭企业的一切浪费,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生产所占资源。跟随市场变化的快速步伐,减少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

2.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提升生产管理办法就有现实意义。企业对资源的定义已不再限于企业的内部,尤其针对当前航空企业面临的人员流动问题应杜绝生产中的一切不增值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出现,提高现场管理与设备产能。使得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制造技术更加密切,减少人力物力与资源的浪费。发展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根据自身特点总结出的一整套管理方法。

3.生产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观念、环境、组织、流程到经营理念、管理目标制订和研究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精益生产控制体系。全新的企业制造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精益求精,持续改进,永不止步。生产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以及多品种航空市场需求竞争下显的十分重要。

4.产品的质量、性能与产品品种、规格、型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精益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了在不增加生产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难题。充分利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对航空产品方式进行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原则和管理思想。为企业的各项计划、控制、业绩评估和决策提供了系统的控制,通过不断的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利润。

三、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不断的提出各种新的生产管理思想,目的是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改善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重组以及虚拟生产方式,调配可以调配的一切资源的综合体系追求持续不断改进的贡献。

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得到推广与发展。满足新的需求,围绕着最大限度的利用固有的生产能力。以面向对话的形式来处理和控制事件,以达成大幅度的减少停机等待时间。在面向目标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避免包括人力、物力、时间和空间等各种浪费。建立于适合自身企业的生产作业与控制系统,结合自身的特对精益生产进行应用。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了成本的降低。竞争的加剧使得国内更多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精益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广大的应用前景,企业通过推广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受益。

2.国内的学术界与企业界掀起“精益生产热”,是一种以低成本投入、高产出质量而著称的生产系统。在动态分析评价数据基础上把所有的资源同时计划多层次的方案使其改善计划总体成果,作为当前航空工业界最佳的生产组织方式。改善产品的质量各生产柔性,建立了一个实行集中控制的工业管理系统。降低企业的成本,推行的大量生产作业方式。在不改变航空制造业原有的基础设备的前提下,推出机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大批量生产。结合我国国情和各自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精益生产方式,对航空制造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精益生产体系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追求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获得预想的成功,没有在需要的时间,按照需要的量生产需要的产品。对精益生产理解不深急攻近利,过于追求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甚至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产生额外的浪费。在推进过程中的基础管理提升不能持之以恒,无法将外部市场需求与内部管理活动充分统一起来。缺乏对国内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体系、策略、技术以及精益生产如何本土化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充分尊重员工。

四、结语

综合来讲,我国航空制造业对精益生产的研究仍停留在学习国外精益生产理论,需要及时整合上下游资源,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是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精益生产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因搬运造成的不良品隐性浪费成本高。加强精益生产在中国航空制造企业长期深入推广,培养精益生产核心思想。结合我国国情和各自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精益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彭长清.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可行性探讨[J].现代财经,2014,(1):59-64.[2]孙杰.刍议全面精益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财经,2014,(3).[3]汪宏武.精益生产模式的理论渊源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4,(3):234-238.

第三篇:智能制造系统论文

智能制造概述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与 I M T、I M S的关系, I M S 和C I M S, 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及框架结构, 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 IMC, 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关键词:智能制造,IMS, IMC, IMT。

Abstract: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main contents and objectiv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T, IMS relations, IMS and CIM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gave a briefing on intelligence Machining Center IM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of wood,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esearch results and problematic.Key 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S, IMC, IMT。

一.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 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而言, 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50~ 60年代是单机数控, 70 年代以后则是CNC 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 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时, 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 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 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 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 二是借助计算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 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 利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 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 这便是智能制造技术(In telligen t M anufactu r ingTechno logy, I M T)与智能制造系统(In telligen tM anufactu r ing System , I M S)[1 ]。

年代以后, 世界各国竞相大力发展 I M T 和I M S 的深层次原因有:(1)集成化离不开智能 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其中有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 生产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作用, 必须使用的智能机器(如智能机器人)等。脱离了智能化, 集成化也就不能完美地实现。

(2)机器智能化比较灵活 可以选择系统智能化, 也可以选择单机智能化;单机可发展一种智能,也可发展几种智能;无论在系统中或单机上, 智能化均可工作, 不像集成制造系统, 只有全系统集成才可工作。

(3)智能化的经济效益较高 现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 ter In tegratedM anufactu r ingSystem , C I M S)少则投资数千万元, 多则投资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 很少有企业能承担得起, 而且投入正常运行的很少, 维护费用也高, 还要废弃原有的设备, 难以推广。

(4)白领化使得有丰富经验的机械工人和技术人员日益缺少,产品制造技术越来越复杂, 促使使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技术来解决现代化的加工问题。(5)工厂生产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生产管理和生产自动化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管理相结合, 使得不懂计算机的人也能通过视觉、对话等智能手段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总之,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为传统的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概念。冷战结束以后 ,国际间竞争的重点由单纯的军事实力较量转向以发展经济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综合国力较量 ,随之而来的这种国际间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 ,且其发展形式由最初的仅依托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发展到国际间的大规模合作。近年来由发达国家倡导的面向21世纪的 “智能制造系统”、“信息高速公路” 等国际研究计划 ,无疑是该背景下的产物 ,也是国际间进行高科技研究开发的具体表现和积极占领 21 世纪高科技制高点的象征。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智能制造在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定义。目前比较通行的一种定义是, 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 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活动。因此, 智能制造的研究开发对象是整个机械制造企业, 其主要研究开发目标有二: ①整个制造工作的全面智能化, 它在实际制造系统中首次提出了以机器智能取代人的部脑力劳动作为主要目标, 强调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大范围的自组织能力;②信息和制造智能的集成与共享, 强调智能型的集成自动化。目前, I M T 和 I M S 的研究方向已从最初的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A i M)发展到今天的I M S, 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由最初仅一个企业内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加工、过程控制、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技术型环节的自动化, 发展到今天的面向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 包括制造智能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多级竞争式控制网络、全球通讯与操作网等。

由日本提出的 I M S 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对 I M S的解释可以看出, I M S 的研究包括智能活动、智能机器以及两者的有机融合技术, 其中智能活动是问题的核心。在 I M S 研究的众多基础技术中, 制造智能处理技术是最为关键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因为它负责各环节的制造智能的集成和生成智能机器的智能活动。在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 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譬如, 采用相同的生产设备和系统, 有着类似的生产控制与管理方式,上下游产品之间的联系, 等等。其间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品和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信息自动交换形式与接口以及制造智能共享等。

国际 I M S 计划的基本观点如下: ①I M S 是21世纪的制造系统, 必须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制造技术;②应对这些技术进行组织化和系统化;③加强技术的标准化;④考虑人的因素;⑤保护环境。该计划由已有生产技术的体系化和标准化、21 世纪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两大部分构成。

1992 年4 月在日本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技术委员会, 确定了4 个主题: ①技术课题;②选择原则;③评价程序;④执行准则。由国际 I M S 中心成员提出的首批10 项研究课题是①企业集成;②全球制造;③系统单元技术;④清洁制造技术;⑤人与组织研究;⑥先进的材料加工技术;⑦全球并行工程(评估和实施);⑧自主模块的系统设备与分布控制;⑨快速产品开发;b k知识系统化(设计与制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 SF)已连续数年重点资助了与智能制造有关的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覆盖了智能制造的绝大部分技术领域, 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决策、基于多施主(mu lt i-agent)的智能协作求解、智能并行设计、物流传输的智能自动化、智能加工系统和智能机器等。

日本提出的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合作计划, 以高新计算机为后盾、深受其 “真空世界” 计算机研究计划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强调部分代替人的智能活动, 实现部分人的技能;②使用智能计算机技术来集成设计制造过程, 使之一体化, 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制造, 以多媒体的人机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实现职业教育;③强调全球制造网络的生产制造技术, 通过卫星、In ternet 和数字电话网络实现全球制造;④强调智能化与自律化的智能加工系统以及智能化CNC、智能机器人的研究。⑤重视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强调自律协作代替集中递阶控制。

I M T 与 I M S 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提高国家制造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速度, 以及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生活水准, 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其研究目标是要实现将市场适应性、经济性、人的重要性、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开放性和兼容能力等融合在一起的生产系统: ①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 并具有自组织能力;②I M S 是一个集成许多工厂和多种机器设备的混合系统;③具备满足各种社会需求的柔性;④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⑤易于操作;⑥总效率高;⑦能避免重复投资等。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为了用技术系统来突破人的自然智力的局限性 ,达到对人脑的部分代替、延伸和加强的目的 ,使那些单靠人的天然智能无法进行或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得以完成 ,从而使人类的智慧能集中到那些更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中去。人是制造智能的重要来源 ,在制造业走向智能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在整体智能水平上 ,与人工系统相比 ,人的智力仍然是遥遥领先的。人工智能模拟的蓝本主要是人类的智能 ,但人类的智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而这种变化又是无止境的 ,只有人与机器有机高度结合 ,才能实现制造过程的真正智能化。智能制造被称为新世纪的制造技术 ,目前之所以还不能实现 ,是由于要受到目前科学技术、人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智能与思维智能 ,就是在各种环境和目的的条件下正确制定决策和实现目的的能力。在这里 ,给定的环境和目的是问题的约束条件 ,制定正确的决策是智能的中心环节 ,而有效地实现目的 ,则是智能的评判准则。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讲 ,智能可以看成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整个智能活动中最复杂、最核心的部分 ,主要指处理和再生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处理的过程是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 ,归纳起来 ,大体可分为 3 种基本的类型 ,即:经验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工艺设计过程中 ,这三种类型的思维都存在 ,在不同层次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其具体表现为: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操作、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调度与管理、智能装配、智能测量与诊断等。它强调通过“ 智能设备 ” 和“ 自治控制 ” 来构造新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模式。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律能力、自组织能力、自学习与自我优化能力、自修复能力 ,因而适应性极强 ,而且由于采用 VR技术 ,人机界面更加友好。因此 , I M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降低成本 ,提高制造业市场应变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准 ,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是制造系统柔性自动化和集成自动化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未来智能制造将向智能集成的方向发展 ,未来智能制造的研究将着重于智能传感与检测(如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

三.人工智能与 I M T、I M S 人工智能的研究, 一开始就未能摆脱制造机器生物的思想, 即 “机器智能化”。这种以 “自主” 系统为目标的研究路线, 严重地阻碍了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已意识到这一点, Feigenbaum、N ew ell、钱学森从计算机角度出发, 提出了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智能系统概念。目前国外对多媒体及虚拟技术研究进行大量投资, 以及日本第五代智能

计算机研制计划的搁浅等事例, 就是智能系统研究目标有所改变的明证。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规划、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材料处理、设备维护等诸方面。结果是开发出了种类繁多的面向特定领域的独立的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或智能辅助系统, 形成一系列的 “智能化孤岛”。随着研究与应用的深入, 人们逐渐认识到, 未来的制造自动化应是高度集成化与智能化的

人—机系统的有机融合, 制造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要依赖于整个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如何提高这些 “孤岛” 的应用范围和在实际制造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在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 一种通过集成制造自动化、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工程—— I M T 和新——代制造系统—— I M S 便脱颖而出。

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与 I M T 和I M S 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 I M S 和 I M T 首次以部分取代制造中人的脑力劳动为研究目标, 而不再仅起 “辅助和支持” 作用, 在一定范围还需要能独立地适应周围环境, 开展工作。

四.I M S 和C I M S C I M S 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C I M S 的发展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能是刚开始时就对C I M S 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也可能是C I M S 本身就存在某种与生俱来的缺陷, 今天的C I M S 在国际上已不像几年前那样受到极大的关注与广泛地研究。从C I M S 的发展来看, 众多研究者把重点放在计算机集成上, 从科学技术的现状看, 要完成这样一个集成系统是很困难的。

C I M S 作为一种连接生产线中的单个自动化子系统的策略, 是一种提高制造效率的技术。它的技术基础具有集中式结构的递阶信息网络。尽管在这个递阶体系中有多个执行层次, 但主要控制设施仍然是中心计算机。C I M S 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用于异种环境必须互连时的复杂性。在C I M S 概念下, 手工操作要与高度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集成起来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在C I M S 深入发展和推广应用的今天,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 要想让C I M S 真正发挥效益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 ①人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②在不作很大投资对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的情况下亦能应用C I M S。现有的C I M S概念是解决不了这两个难题的。今天, 人力和自动化是一对技术矛盾, 不能集成在一起, 所能做的选择, 或是昂贵的全自动化生产线, 或是手工操作, 而缺乏的是人力和制造设备之间的相容性,人机工程只是一个方面的考虑, 更重要的相容性考虑要体现在竞争、技能和决策能力上。人在制造中的作用需要被重新定义和加以重视。

事实上, 在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 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人的因素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英国出版公司(IFS)于 1984 年就首次发起了第一届“制造中人的因素” 研讨会, 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制造环境中人的因素及其所起作用的认识。事实证明, 人是 I M S 中制造智能的重要来源。值得指出的是, C I M S 和 I M S 都是面向制造过程自动化的系统, 两者密切相关但又有区别。

C I M S 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物料流的集成和信息流的集成;而 I M S 强调的则是更大范围内的整个制造过程的自组织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后者难度更大, 但比C I M S 更实用、更实际。C I M S 中的众多研究内容是 I M S 的发展基础, 而 I M S 也将对C I M S 提出更高的要求。集成是智能的基础, 而智能也将反过来推动更高水平的集成。I M T 和 I M S 的研究成果将不只是面向21 世纪的制造业, 不只是促进C I M S 达到高度集成, 而且对于FM S、M S、CNC 以至一般的工业过程自动化或精密生产环境而言, 均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识之士对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和C I M S 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他们在认识机器智能化的局限性的基础上, 特别强调人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如何发挥人在系统中的作用, 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机的协同关系, 从而产生高效、高性能的生产系统, 这是当前众多学者都会提出的问题, 也正是C I M S 所忽视的关键因素, 这一因素导致了C I M S 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者特别强调 “人件(Humanw are)” 在系统中的重要性, 提出C I M S 的开放结构体系思想。最引人注目的是欧共体的ESPR IT 计划中单独列出的一个研究子项, 即 “以人为中心的C I M S”。甚至有人索性称以人为中心的 C I M S 为 H I M S(HumanIn tegrated M anufactu r ing System), 指出集成制造系统首先是 “人的集成”。耐人寻味的是, 目前研究的 “精良生产” 与 “敏捷制造” 等新型制造系统的主要出发点也是强调 “人” 的作用, 即 “以人为中心”。

五.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1.智能制造系统的物质基础主要有:

(1)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 美国于 1952 年研制成功第一台数控铣床 ,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一次技术革命。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是柔性制造的核心单元技术。(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改变了传统用手工绘图、依靠图纸组织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木管理模式。

(3)工业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业的结合 — — — 机器人开创了工业生产的新局面 ,使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使制造过程更富于柔性扩展了人类工作范围。

(4)制造系统为智能化开发了面向制造过程

中特定环节、特定问题的 “智能化孤岛”,如专家系统、基干知识的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等。

(5)智能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用

计算机一体化控制生产系统 ,使生产从概念、设计到制造联成一体 ,做到直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 ,可以从事大小规模并举的多样化的生产;近年来 ,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数控机床、自动物料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机器人等在工业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了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自动化(FA)”、“多目标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M1CAD)”、“模块化制造与工厂(MXMF)、并行工程(CE)”、“智能控制系统(ICS)” 以及 “智能制造(IM)”、“智能制造技术(IMT)” 和 “智能制造系统(IMS)” 等等新术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艺和系统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再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提出的问题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现代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人工智能(AI)就为解决复杂的工业问题提出了一套最适宜的工具。2.智能制造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技术是采用一种全新的制造概念和实现模式。其核心特征强调整个制造系统的整体“智能化” 或 “自组织能力” 与个体的 “自主性”。“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J IRPIMS” 明确提出: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穿智能活动 ,并将这种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 ,将整个制造过程从订货、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柔性方式集成起来的能发挥最大生产力的先进生产系统”。基于这个观点,在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研究中 ,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及其环境的一种实现模式 ,这种模式给制造过程及系统的描述、建模和仿真研究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和内容 ,涉及制造过程和系统的计划、管理、组织及运行各个环节 ,体现在制造系统中制造智能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系统的智能调度等 ,亦即对制造系统内的物质流、信息流、功能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智能制造技术基础 ,各种人工智能工具 ,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成果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而智能制造系统中 ,智能调度、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机器的有机融合而构成的复杂智能系统 ,主要体现在以智能加工中心为核心的智能加工系统的智能单元上。作为智能单元的神经中枢——智能数控系统 ,不仅需要对系统内部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噪声测量、传动间隙、摩擦、外界干扰、系统内各种模型的非线性及非预见性事件实施智能控制 ,而且要对制造系统的各种命令请求做出智能反应。这种功能已远非传统的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所能胜任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对此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很多 ,其中包括智能制造机理、智能制造信息、制造智能和制造中的计算几何等。总之 ,制造技术发展到今天 ,已经由一种技术发展成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心的、贯穿在整个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的一门新型的工程学科 ,即制造科学。制造系统集成与调度的关键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从信息与控制的观点来看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等部分组成。输入有物质(原料、设备、资金、人 员)、能量与信息;输出有产品与服务;处理包括物料的处理与信息处理;反馈有产品品质回馈与顾客反馈。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资源的采集、输入、加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而最终形成的产品可视为信息的物质表现形式。

六.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及框架结构

1.为了提出有我国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 ,首先要搞清智能系统应具有什么特征。当前对智能系统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意见 ,即认为只有具备下列特征的系统才能称为智能系统:一个系统既具有人类智能(或部分地),又具有与人类实现其智能相似的过程与途径。另一种是从工程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意见 ,即认为一个系统只要具有(或部分具有)人类智能就称为智能系统 ,而不管实现其智能的过程与途径。我们这里所讨论的问题是关于智能制造系统的问题 ,也就是从工程角度来讨论智能系统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工程上 ,智能系统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系统 ,从工程角度看 ,就可称为智能系统:(1)多信息感知与融合;(2)知识表达、获取、存储和处理(主要是识别、设计、计算、优化、推理与决策);(3)联想记忆与智能控制;(4)自治性 自相似、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自维护;(5)机器智能的演绎(分解)与归纳(集成);(6)容错。

2.智能制造系统模式的框架结构

整个系统是一个多智能体分布式网络结构 ,分成四个部分:中心层、管理层、计划层和生产层。每个层由具有自治性的多智能体组成 ,这种多智能体具有相似的结构 ,但根据任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自维护功能。智能系统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可以在不完整的信息或偶然误差出现时正常地工作。系统与因特网兼容 ,可以进行企业动态联盟、招标、投标及电子商务 ,还可形成虚拟制造的支持环境。

七. 智能加工中心 IMC 1.智能加工中心是智能制造系统中一种典型的智能加工机器。作为以 IMC 为主的智能加工单元 ,其任务为感知、决策、加工、控制与学习。智能加工中心既是智能制造过程和系统的实验和应用对象 ,也是智能制造技术的缩影和实现通道。它与普通的加工中心(MC)有着本质的区别 ,除了完成数控代码规定的加工任务外 ,能够根据信息的综合进行自主决策 ,实时调整自身行为 ,适应环境和自身的不确定性变化 ,即应具有 “自主性” 和 “自组织” 能力 ,实现对 IMC的数控系统进行实时干预与智能控制。数控加工中心的实时智能控制 ,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远程控制 ,通过通信线路对加工现场进行控制 ,对加工中心的加工操作和加工状态进行监视;第二是故障识别与处理 ,如刀具磨损识别与自动更换备用刀具、自激振动识别与自动抑制或消除等;第三是自适应控制 ,根据检测到的过程控制信息自适应地改变加工参数。而智能加工中心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表现在对加工环境和加工状态的自主响应能力 ,其中对刀具状态的监测是评判加工状态的重要依据。加工中心刀具状态实时在线智能监测系统 ,及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识别模式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刀具磨、破损监测

系统的成功开发 ,为智能制造信息的自动获取 ,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智能加工中心的主要功能

在智能加工中心中 ,智能数控系统是 IMC 的神经中枢 ,其智能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整个智能制造系统的智能水平。智能数控系统具有高级的自主控制功能 ,能将任务请求、作业规划、轨迹控制、过程监视与控制、错误自修复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制造系统 ,它是任务驱动的柔性规划学习系统 ,而面对复杂的物流加工环境 ,它又是 “刺激一反应” 型的再励系统 ,能对来自内部和外界环境的多种刺激做出理智的决策 ,从而以最优策略完成目标任务。通过对智能制造环境下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加工中心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有:(1)感知功能 ,根据多种传感器信号的收集、特征提取和信息融合 ,实现加工对象感知和系统状态感知。

(2)决策功能 ,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决策 ,明确其在整个制造系统中的作用、与其它智能机器的关系 ,并确定自身的行为方式。

(3)控制功能 ,智能加工中心根据决策结果进行处理 ,采用最优化的方式完成加工任务 ,并保证加工过程得到可靠的监视和维护。

(4)通信功能 ,包括与 CAD/ CAM 系统的智能通信 ,实现数据与知识的交流 ,支持并行工程策略;与其它智能加工机器的智能通信 ,交流状态信息 ,协调加工负荷;与人类专家和操作人员的智能通信 ,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 ,为智能机器提供知识单元 ,做出相应决策。

(5)学习功能 ,依据决策、控制和加工指令 ,以及由此引起的状态变化和最终加工任务 ,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 ,改进决策和控制策略。此外 ,还包括从人类专家和其它智能机器直接获取知识。

八.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是从 8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 ,最旱的几本有关智能制造及系统方面的专著是在 1988年由 Wrightfg MilaciC 等人编写的 ,随后、Kusiak和 Pain也相继出版了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这些专著所描述的 IMS仍基于设计与制造技术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工具与方法。在许多工业化国家、人工智能已被当作求解现代工业提出的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因此 ,这些专著仅着力于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中提出的问题的求解、使用基于知识的系统(如级联结构系统)和优化方法来解决自动化制造环境中零件、产品、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以及自动制造系统的规划与调度(管理)问题。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在研究 FMS、CIMS、FA 及AI筹的基础上 ,为了进行国际间制造业的共同协作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物流、信息流、经营管理乃至制造过程的集成化与智能化等而提出来的智能制造系统 ,也是为了解决各发达国家面临的企业活动全球化、重复投资增大、现场熟练技术工人不足和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变化等因素而倡导的国际制造业的合作。在迸行智能制造及其相关技术与系统的研究方面、首推日本在 1990 年提议和倡导的日、美、欧之间建立的国际运营委员会、国际技术委员会和附属机构 IMS中。大有主宰未来制造技术的趋势。1991~ 1993 年 Barschdor 汀和 Monostori 等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S)到智能制造中进行加工过程的建模、监测、诊断、自适应控制;通过神经网络的知识表示和学习能力 ,缩短 CIMS的反应时间 ,提高产品的质量 ,使系统更可靠。而 Furukawa则对智能机器的设计程序及它在自动导引车中的应用作了介绍。被称为是二十一世纪的制造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 ,目前国内外已相继开展了国际联合研究计划。智能制造系统与当前任何制造系统相比 ,在体系结构上有着根本意义上的不同 ,具体体现在:一是采用开放式系统设计策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共享制造数据和制造知识 ,以保证系统质量。这是将计算机界先进的设计和开发思想融入到制造系统的结果 ,因而使制造系统向拟人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二是采用分布式多自主体智能系统设计策略 ,其基本思想是:赋予制造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或子系统一定的自主权 ,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的具有完整功能的自主体 ,这些自主体以网络智能结点的形式联接在通讯网络上 ,各个智能结点在物理上是分散的 ,在逻辑上是平等的。通过各结点的协同处理与合作 ,共同完成制造系统任务 ,实现人与人的知识在制造中的核心地位。此外 ,生物制造与仿生机械的科学与技术、生物自生长成形制造、绿色制造的科学与技术包括产品与人类和自然的协调理论 ,产品绿色工艺(如Near2Zero Waste)等也极大地丰富了智能制造的范畴 ,促进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目前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在进行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 ,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朱剑英教授成立的智能制造科研组 ,一方面跟踪国际智能制造的最新研究动态 ,另一方面从事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的预研工作 ,为地区及我国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遗憾的是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大公司、厂家并无迹象表明对智能制造已引起足够的重视 ,至今也未得到我国机械学科的普遍关注。相信随着人们对智能制造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入 ,智能制造系统必将得以迅猛发展 ,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发展水平。

九.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目前对分布式制造系统的研究虽然还处于初期阶段 ,但已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上取得了大量令人振奋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 ,如制造 Agent的个体目标机制(如奖惩机制、市场机制、目标函数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MAS在制造控制中应用的基础。但是 ,由于制造 Agent 在信息、知识和控制上的完全分布 ,每个 Agent 对环境、对整个问题求解活动及其他Agent 的意图只有部分的、不完全的知识 ,并且拥有的知识可能互相不一致 ,各个 Agent只能根据不完备的知识与不完整、不同步的信息做出局部决策。又由于整个系统缺乏类似中央控制的机制 ,因而整个系统的控制和决策往往不能达到最优效果 ,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难以解决的决策冲突(C onflict)和死锁(Deadlock)。因此 ,对分布式自治制造系统中异构 Agent 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全局协调机制的研究 ,是分布式自治制造系统最重要 ,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更是其走向实用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协调是指一组 Agent 完成一些集体活动时相互作用的性质。在分布式制造系统中 ,全局协调和优化是一个在多目标动态约束下 ,各类活动和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排序的动态求取过程 ,它可以描述为两个子问题 ,即局部调度决策和全局资源协调。由于 “组合爆炸” 现象的存在 ,当前采用的普遍方法是谈判和投标(Neg otiation and Bidding)。谈判被定义为:在开放的、动态的制造控制环境下 ,拥有任务订单的 Agent(协调者),及欲参与任务执行的 Agent(投标者)之间传递各自的资源、愿望和能力信息 ,反复进行协商 ,直到其中一个Agent 或一组Agent 被选出组成执行该任务的队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死锁或者由协调者来解决 ,或者由冲突中的 Agent 自行解决。为了加快谈判过程 ,许多研究工作致力于改进谈判策略和开发支持协商的协议和语言 ,目前已提出了诸如一步谈判、多步谈判、合同网等多种谈判策略和协议。分析这种谈判过程 ,可以看出:

(1)在当前所采用的模型中 ,谈判是基于对谈判者的知识与能力、讨价还价过程、收益计算 ,以及子系统的影响(或能力)的平衡的显式表达 ,以可计算的迭代模型模拟社会或生物界的组织形式和进化过程的协调和协作方法;

(2)各个Agent 总是将其他Agent 的局部调度作为其预测信息 ,以计算其自己的局部调度决策。依次地 ,又将决策结果传递给其他 Agent。宏观上看 ,这是一个串行过程。当一个Agent 产生的结果不可接受时 ,又需要进行反复通信和迭代。因而 ,各个 Agent 的内部可以看作是一个局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而冲突则是其外部扰动;

(3)全局协调的目标是要完全消解冲突 ,因而各 Agent 总是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来处理冲突。因此 ,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外部合作机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开放环境中的 Agent 协调和协作的组合优化问题 ,但是该方法的一个固有缺陷是它只是对社会市场或生物界的组织形式和进化过程的直觉模仿[1 ],尚缺乏对其基本原理、机制和限制条件的深刻认识和理论上的证明 ,例如 ,在什么条件下谈判的过程是收敛的、稳定的。如何得到期望的结构或功能等。尤其当系统规模较大 ,而且 Agent 处于信息连续变化的高度紊乱的环境中(如由于市场的快速变化 ,经常会有一些短期的、紧急的订单需要及时处理)时 ,有可能引起冲突的传播(即任何两个实体间冲突的解决会触发其他冲突的出现)。这种特性类似于自催化过程 ,各个制造Agent 间正向先进制造技术的源泉.科学通报,1998 , 43-33727.[4 ] 史忠植.高级人工智能.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5]杨文通 ,王曹 刘志峰 ,等 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 [6]王英林 ,刘敏 ,张申生 ,基于Agent的敏捷供应链及相关技术 中国机械工程 , [7]张军 ,赵江洪 网络协同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系统中的知识获取与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 ,

第四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1

摘要: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经过改制后形成的一个公司。改制后,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跟进、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就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情况,谈了些具体对策,以满足公司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中的需要。

关键词:人本管理;企业生产;教育引导;职工教育

一、概述

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开滦机电总厂),是煤炭工业二级企业,原煤炭部质量标准化特级厂。厂区面积77.4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设备1640台(套),员工146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6人。2002年1月10日,经开滦集团公司批准,成立了以机电总厂为核心企业的开滦机电制造集团。2006年2月28日改制为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面对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体制改革的阔步前进,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跟进、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作为基层一线的员工,就目前企业如何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粗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企业生产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具体来讲,“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的生命财产为保全的对象之一,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它要以职工的存在为前提。假设一个企业连自己员工的生命财产都保证不了,这个企业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同时我们试想一下,作为企业员工连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无法保全,他自己还有什么心情去关心自己所在企业的生产情况,关心自己企业的发展。这些年来,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可以知道,人本管理与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人本管理”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有效遏止事故的发生,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形成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监督体系。但同时,“人本管理”必须以提高煤炭工业生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前提,没有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现,就无法真正做到“人本管理”。

2.企业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2.1把握青年职工心理特征,有效进行教育引导。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由于青年职工在项目乃至企业所处的位置上,再加上个人的理解能力、文化水平、性格心理和工作职责的差异,让他们对于不同的事或同样的事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企业工作的认识也会出现多样化的心理特征。在这个阶段,大力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就要剖析他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所得,就拿危及安全、易诱发事故的心理特征来说,它有大致以下几种:情绪波动的人有思想包袱,情绪低落;敷衍了事的人主人翁意识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新上岗有新鲜感的人不熟悉规章制度,还好奇又好动;疲劳过度的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对于青年职工的这些状态,一旦出现,我们就要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有情绪的要化解情绪,暂时让其离岗;对敷衍了事的要及时教育,加强监督;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做到人人在状态,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2.2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在笔者看来,也是企业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一个根本前提,它能使职工自身的潜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企业生产情况的知情权和生产制度制定的参与权等等。企业职工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首先就要让企业职工经过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将必要的生产管理知识、安全防范措施,传给每一位职工,保证其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关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等。第二方面,企业生产决策权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要最大范围听取青年职工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参与决策。企业生产制度制定要采取集百家之长的态度,让每位青年职工都参与讨论,提出完善意见。

2.3企业要务本求实,注重日常说服教育。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常及时不断进行,这就需要注重日常情况的掌握,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宣传引导和教育,把重点放在日常。并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日常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同时,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不同时期都有其重点和侧重,这就要求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务实性,不能空谈,脱离工作实际。笔者建议,有必要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变换,不断创新。更要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认真、负责、主动地去做好工作,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又好又快良性发展。

2.4企业要建立青年职工激励机制。经过几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知道,有效地在企业进行人本管理,需要创建激励机制,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体将外部刺激变为实现目标的自觉行为的过程。企业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把人才能够获得预期收益与贡献相符的保证。同时,也唤起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目标和任务。

2.5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超越自我。在笔者看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最重要方面就是让青年职工不断地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并不一定是发明,而是企业内部职工在应付环境变化时,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交流,所找到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新举措。

实际上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就要不断超越自我。据笔者所知,有些著名的企业家曾经是一时的风云人物,然后就销声匿迹了,原因就在于未能超越自我。作为一个组织来说,学习是这个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过程。多个自主决策、独立经营的企业在市场中无序地运动,但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政策的影响,就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使经济在宏观上向一定的方向发展。自学习,就是一个组织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挫折后,会从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易成启.人本管理:企业成功的关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谭超.对人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的有效办法.作者:张哈思,期刊石油工业技术监督TECHNOLOGY.SUPERVISIONIN-PETROLEUMINDUSTRY.2008年.第03期

[4][美]丹尼尔oAo雷恩;孔令济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2

摘要: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族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组成,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安全条件相对较差,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这也导致小微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事故发生频繁,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已越来越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管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分布较广,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这也使其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再加之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风险管理十全薄弱。部分家族作坊式的企业更是缺陷有效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一时发生事故,则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确保小微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1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小微企业普及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人员不足、安全意识差的问题,这已成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目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部分小微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只落实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工作中,在安全生产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不仅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而且在安全投入上较少,部分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即使设置了,通常也是兼职或是由自己家人兼任,对于安全堆积、安全制度及安全常识缺乏了解,一旦发生风险,往往无所事从。

1.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小微企业由于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初期,生产设备往往购买大型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而且很少进行技术设备更新,部分小微企业还采用“土法”进行生产,这都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之小微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等方面存在着盲区。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小微企业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

1.3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化

一些小微企业存在于街道和村乡镇,但这些地方往往安全监管人员人数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乡镇来讲,安全监管存在着点多、面广、任务重的特点,同时还要应付各类检查,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监管人员往往无力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执行力较差。由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中往往更集中于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小微企业基本上属于安全监管的盲区,因此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长期处于安全监控之处,安全生产状况堪忧。

1.4安全生产基层执行力不足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很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标准存在“高大全”现象,适应性、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存在“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程度。

2做好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针对当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对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微企业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装备及技术水平。这样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的保障小微企业生产的安全。

2.1加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金,免费对企业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立足于从业人员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一些一看就懂的教材;在考核过程中要重点对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考核。

2.2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规范发展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加以引导,可以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和直接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对符合环保、安全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应给予指导与扶持;对小微企业要加大信贷、税收扶持力度,促使企业重视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2.3注重方法,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首先,明确责任。可以充分的结合本地和本行业的实际开发部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制定阶段化目标,并进一步落实好部门及乡镇的安全监管责任。其次,做好分类指导及典型引领工作。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模来分类和分层次的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小微企业,则可以组织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更好的带动该地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最后,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对小微企业责任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宣传的力度,及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发布,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增强全社会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2.4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设,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逐步将所有的小微企业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同时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通过镇街安监站所的力量,利用安全生产示范村(社区)的创建,以企业自查、专项检查、聘请专家检查等形式,加大对小微企业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2.5提高小微企业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应深入考虑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本着服务原则,多到小微企业进行走访,对小微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行实际指导。小微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应避免“一刀切”,通过制定不同行业的操作指南、建立事故隐患共享平台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3结束语

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问题来安排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针对小微企业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及职业健康隐患排查等项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督促小微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有效的防范隐患,确保小微企业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娄玉双,刘素霞.我国高危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9,1.[2]许水章.浅谈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能力提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8.[3]王建民,梁军,时孝功.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J].劳动保护,2015,1,1.

第五篇:浅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尤其在最高法院明确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入罪标准以后,安全生产管理形势愈加严峻。本文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入罪标准;应对建议

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效益。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生产中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通过了《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此类案件的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原则上以死亡一人、重伤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作为入罪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国家法规体系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越来越大,需要更加重视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1)重视口头要求,忽视制度建设。制度是相对固定的长期管理要求和行为准则。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少企业习惯在安全会议上、安全检查中、事故处理后提出口头要求,以要求或批示代替制度,忽视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指示要求和方法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使之成为固定的制度条款。导致形成口头要求和安全制度两条线管理模式,使制度被架空,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遭受损害。(2)重视法律法规引用,忽视与企业实际结合。往往是照搬照抄法律法规条文,大段引用上级文件,复制粘贴网络资料,很少将具体规定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制度理论化、空洞化,无法在基层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1.2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1)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的现象比较常见,且屡禁不止,在工作中过分依赖经验,存在侥幸心理。比如在高空作业中,员工不按照要求来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2)法规观念淡薄。在日常工作中,抱着敷衍的态度来应对安全生产工作。比如在车间、班组工作中,采用照本宣科方式来传达安全会议精神等。(3)缺乏安全活动总结。企业开展安全活动后,大多只有记录,缺乏实质的内容,没有对其进行总结、汲取其中的教训。

1.3责任意识淡薄

(1)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环境恶劣、设备陈旧,安全生产意识缺乏,不注重安全设施的投入,雇佣一些农民工、临时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2)有一些企业常常会将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岗位,特意留给一些临时工或者是一些农民工,让他们去做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还没有做好防护措施。(3)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履行好相应的职责。

1.4安全管理知识缺乏,基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不少企业缺乏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现有安全监督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并不高,且缺乏责任心,不具备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而在基层安全管理队伍中,人员流动性较大,且招聘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较短,缺乏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中,面对问题不能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5安全投入不足

部分企业为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常常通过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安全生产投入,采取生产项目审批制度滞后,没有合理的安全论证和安全评价等做法,埋下安全生产隐患。而在生产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设备,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购买一些劣质的劳保用品,甚至连工伤社会保险都没有参加,使生产人员无法得到安全生产保障。

2.应对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制度建设必不可少。企业要在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论证、分析,从设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识别出风险和危害,从而制定出防范风险和危害的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覆盖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的管理,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不交叉,不重叠的要求。

2.2加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

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其优势在于使员工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员工的活力,用目标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所以企业要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订目标,建立一把手直接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各车间均有专门安全负责人的安全管理网链;重视员工参与,避免由上向下强压;注重实效,不流于过程和行为;重视职工的培训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控制;完善目标评审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考核,加强目标反馈,奖惩并举。把切实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基本要求,建立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2.3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1)加强领导层的培训教育。企业领导自身应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积极整改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要加强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领导层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促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带头作用,最大程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一是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的强化教育和训练。做到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做到手段多样,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实际。二是强化安全专业知识培训。抓好新进员工“三级”教育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培训;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种的难易程度,合理选定安全基础理论知识、与从事工作有关的安全基本常识、从事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等等,使员工学而能用;三是在岗前培训阶段必须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规定,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高安全技能;四是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做到规程执行不走样,抓好事故演练,做到遇到险情处理果断,正确无误。

2.4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1)合理配置注册安全工程师。当前许多企业没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这也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差的原因之一。注册安全工程师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加强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培养,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注重基层安全监督人员的培训。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秉公执法,做好自身的安全监督职责。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促使安全监督人员掌握现代安全管理办法,洞悉不安全因素,熟悉国家的相应法律法规。三是新上岗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确保持证上岗。

2.5建立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在企业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时,大多数由于企业缺乏良好的应急处理措施,导致事故不能在初始阶段得到良好控制,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不断加重,最后出现更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总结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借鉴其他企业的应急预案,综合考虑《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规定,在企业中建立突发事故的处置体系,避免发生事故时不知所措,而是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将事故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2.6抓安全文化建设,推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企业安全工作的对象是人,安全生产人性化就是从满足人的最根本的需要出发,通过安全道德引导,理解、尊重员工安全行为,充分调动人的激情和活力,使每个员工的安全工作能力都得到最佳发挥,从而产生巨大的安全生产凝聚力和创造力。开展人性化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文化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组织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版报吸引广大员工,把枯燥的安全教育变得易于接受。将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真正落实。

3.结束语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保持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应对愈加严峻的安全生产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辉.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观察,2015.[2]霍少然.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5.[3]李建柱.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

[4]高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建议.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5]钟群鹏,张峥,有移亮.我国安全生产(含安全制造)的科学发展若干问题.机械工程学报,2013.

[6]张书坤,张建国.浅谈“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技术开发,2012.

下载生产管理系统在家具制造企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产管理系统在家具制造企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论文2.84万字+c#程序+sql数据库+任务书+翻译+开题报告 下面以生产电脑来模拟执行一次生产过程: 1) 同时执行PROC_作业工艺拷贝, PROC_作业BOM拷贝, P......

    制造企业ERP系统实施经验总结(大全)

    制造企业ERP系统实施经验总结 2013-09-18 09:40:35 来源:CIO时代网万方数据 摘要: ERP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建设策略与优先级上处于紧急重要地位,制造业ERP系统建设需要从......

    论文:浅谈生产管理

    浅谈生产管理 摘要: “时间紧、任务重、品质要求高”成为这一时期生产现场的重要特征,准时、保质、保量和以最小化的成本制造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成为生产管理的目标,但在技能......

    企业生产管理[本站推荐]

    “企业生产管理”课程练习一、单选题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是a.产品或服务的生产b.旅客的需求c.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与远作系统d.生产与运作系统2.生产远作活动的主体......

    信息管理系统在林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推荐五篇]

    摘要:森林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当前林业管理的全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发展进程不足,因而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都十分有限。基于此,在林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定稿)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随着制造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市场不断地发展,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要不断地改进......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随着制造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市场不断地发展,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要不断地改进......

    生产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开展生产管理系统操作手册拟制:日期:日期:日期:日期:文档编号:密级:保密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11引言42通用功能概述42.1系统登录和界面介绍42.2通用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