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15)2012年凉州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安排
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12年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安排
为了进一步改善全区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并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凉州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凉州区2012年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在全区农村重点区域和路段确定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通过重点建设和管理,使示范乡镇、示范村达到环卫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环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保洁范围全面覆盖,积存垃圾彻底清理,主要道路沿线、集镇区街面干净整洁,各种垃圾实现定点堆放,专人收集,日产日清,集中处理,基本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组收集、村运转、乡(镇)填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使农村整体环境卫生明显改观。根据工作实施情况,逐年增加示范乡镇、示范村数量,争取三到五年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在各公路沿线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
二、实施范围
农村各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纳入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范围的所有村。2012年实施范围重点为凉古公路等公路沿线乡镇政府驻地、行政村。主要有:高坝镇:五里村、碌碡 1
村、马儿村、刘畦村;清水乡:菖蒲村、王盛村、蚂蝗村、张清村、苏邓村;清源镇:周府庄村、蔡寨村、中沙村、王庄村、发展村、清泉村、新地村;长城乡:红水村、西湖村、前营村、大湾村;吴家井乡:吴家井村、新建村、七星村、四方墩村;金羊镇:寨子村、新鲜村、三盘磨村、海上村、海藏村、五一村、松涛村;羊下坝镇:上二沟村、下二沟村、四沟村、三沟村、五沟村、六沟村、七沟村;和平镇:南园村、枣园村、牌楼村、大众村,共42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
三、完善环卫设施
(一)设置垃圾池(箱)。
1.公路沿线每个村民小组修建一处垃圾池,规格为长3米,宽2米,高1米,砖混结构,上有窗,侧有门。
2.每个行政村修建一处垃圾中转站,规格为长10米,宽5米,高1.5米,四周砖混结构围墙。村保洁员将村民小组垃圾池内和村庄所有垃圾清扫运送到村垃圾中转站,再由乡镇环卫人员从中转站统一转运到乡镇垃圾填埋场。
3.乡镇集镇区、集贸市场、行政村主要街道两侧、人流密集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固定式垃圾箱。
(二)购置运输车辆。
1.行政村购置垃圾收集车辆。各村委会应配备人力三轮车,村保洁员每人配备一辆,主要用于收集村委会周围及本村管辖区域各村民小组的垃圾。
2.乡镇购置转运车辆。每个乡镇根据乡镇规模购置1-2 2
辆垃圾清运车,负责收集乡镇所在地和各行政村垃圾中转站垃圾的清运工作。乡镇垃圾转运车辆由乡镇环卫所统一管理和使用。
(三)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按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乡镇建设1个简易垃圾填埋场;城郊乡镇和人口较多的乡镇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居住区、居民饮用水源区及主要道路沿线。
四、建立环卫机构和环卫队伍
(一)行政村设立环卫站。站长由村委会主任兼任,成员由各村民小组组长组成,具体负责本行政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行政村环卫保洁人员按行政村人口与环卫保洁人员500:1的比例确定。
(二)乡镇设立环卫所。所长由分管副乡(镇)长兼任,成员从乡镇干部中抽调5-7人组成,具体负责本乡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乡镇环卫保洁人员人数按乡镇总人口的0.5-1‰配备。
五、保障环卫经费
(一)经费来源。
1.区财政每年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不少于200万元,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专项经费,并随着财政的好转逐年增加,确保专项经费的3/4用于全区确定的示范乡镇、示范村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1/4用于其它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经费。
2.各乡镇沿街铺面、商户按每年每平方米2元标准收取 3
卫生费,驻乡镇单位按单位性质和人员多少每年收取300-500元的卫生费。
3.各乡镇按“一事一议”的办法向农村居民人均以5-10元的标准收取环境卫生费,并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的环境卫生配套经费。
(二)经费管理。筹集的环境卫生整治经费,主要用于环卫人员工资、清运车辆的购买、环卫设施购置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区财政环境卫生专项经费按照检查评比结果,采取奖励或扣减的方式,每季度拨付一次,各乡镇按项目管理的要求管理使用,专款专用;各乡镇收取的环境卫生费,要全部用于本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得挪作它用。
(三)环卫人员工资支付标准。村保洁员的劳务报酬为:基本报酬300元/月,绩效报酬0-200元/月。村保洁员劳务报酬由区财政拨付各乡镇,由各乡镇统一考核后发放。乡镇环卫人员劳务报酬由各乡镇从乡镇收取的环境卫生经费中支付,各乡镇根据实际确定工资标准,由乡镇统一考核和发放。
六、明确工作责任
区爱卫会办公室负责协调爱卫会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指导工作。
区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区农村村容镇貌、环境卫生的监督、指导工作。整顿治理农村违法违章建筑,协助乡镇做好对店外经营、乱设摊点、乱贴乱画和“四堆”等现象的清理 4
整治。
区财政局负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经费的落实和监管。
区审计局负责检查审计各乡镇环境卫生经费使用情况。区卫生局负责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农村改厕、病媒生物防制、卫生创建工作。
区文体局、旅游局负责搞好旅游景点的卫生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卫生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区教育局负责对学生的卫生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道德风尚;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和健康教育宣传。
区交通局负责清理公路控制红线范围内的各种垃圾、杂物、柴草,对占道经营、乱摆摊点的要依法治理,整治路面坑洼不平,确保乡村道路整洁畅通。
区广电局负责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报道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情况;电视台要设立城乡环境卫生监督台,举办卫生健康栏目,搞好舆论宣传。
区农牧局负责各乡镇秸秆青(黄)贮工作,指导农民捡拾废旧地膜到指定地点收购。
区商务局、工商局负责对农村集贸市场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市场主管单位及时清扫集贸市场内外垃圾,落实和完善集贸市场环境卫生监管的措施和制度。
区水务局负责做好农村河道垃圾清理工作,整修排水渠道和设施,按国家饮用水标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监管。
工会、共青团、妇联负责组织职工、团员、青年、妇女积极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搞好文明创建,加强卫生公德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所辖区域环境卫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内环境卫生工作负全面责任。制定本区域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建立机构,组织队伍,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抓好辖区内的垃圾收集、清运等保洁机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行,确保道路沿线、集镇区、村庄巷道等区域干净整洁;负责对辖区内各行政村(环卫站)、村民小组的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等;负责对乡镇环卫所环卫队伍的管理、监督、考评、奖惩等工作。
各行政村负责做好本行政村辖区内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督管理和保洁工作,特别是要配足配好保洁设施和保洁员,并建立对村保洁员工作的考核机制,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七、强化监督考核
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监督考核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全面考核和年底总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区爱卫会组织相关单位人员每月定期开展一次检查督导;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年底进行考核总评。经季度检查评比,结 6
合日常检查等综合评分,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按照考核等次,确定奖励或扣减数额,每季度下拨一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经费。年底考核与季度检查评比、日常检查结果相结合,按照权责统一,奖罚分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的,进行行政责任问责追究。
附件:2012年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经费预算
第二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模式初探
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模式初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经过“创卫”工作的洗礼,城市环境卫生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个干净卫生整洁文明的城市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占我国总人口约55 %的农村居民大多数仍生存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由于部分农村居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变,加之农村基础设施简陋,村内外垃圾乱堆乱倒,禽畜放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直接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阻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整治工作势在必行。笔者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直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只能治标,只有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机制才能标本兼治。纵观农村环卫工作,目前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整治不全面、不彻底现象依然存在。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活动的开展,整体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观,但仍存在不少卫生死角,甚至有些区域仍出现反弹现象。有些村干部、群众对整治工作认识不到位,把整治工作搞成形象工程“驴粪蛋蛋外面光”。部分村缺乏长效管理,搞一阵风,应付检查,整治期间符合标准,活动过后,江山依旧.群众思想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通过宣传、培训、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广大村民在饮食卫生方面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所改善,但对环境卫生,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具体表现为:收获季节,农民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病死的小动物抛入废井、河道中;一些中小企业、养殖场、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严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重经济,轻环境卫生的思想,缺乏环境卫生管理意识;流动人口集聚地环境卫生脏乱差,虽为生活习惯所致,但关键仍是思想上的问题。
相关设施比较简陋,保洁体系建设薄弱。目前,集镇和农村配置了环境卫生有关设施,修建了一些垃圾台、公厕,在整治环境卫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拉运车辆少,缺乏统一管理,各村自设垃圾场,形成二次污染。保洁体系虽己建立,但办公经费、保洁人员工资、车辆费用等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缺乏长远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仅仅只局限于一年搞几次活动促进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往往是搭了拆、拆了又建。尽管示范村已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但行动迟缓,实施难度大,农村人畜混居、垃圾乱堆的现象仍然存在,群众的一些陈规陋习,短期内很难根除,要予以转变,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建议
农村环境卫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高,卫生意识差,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考虑不够。因此,建立长效机制是破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召开各种会议,增强街、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利用村务公开栏、板报、广播、标语、设立宣传站等形式大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舆论和声势;三是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赴外地参观学习;四是举办各类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带动村民养成自觉搞好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五是组织群众开展“建设新农村,我该怎么办”的主题大讨论活动,让群众作主建设自己美好家园;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宣传;七是发挥保洁体系作用,进行全民培训。
加强基础管理,着力提高综合服务功能。针对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开展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疏通渠道,清理农民房前屋后遗留垃圾,确保公共部位有专人保洁,并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加强卫生村与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从源头上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地水质保护和管理,提高自来水入户率。禽畜实行圈养与住房分离;建立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壮大养殖业;各户厕所统一改为双瓮式、沼气式、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水厕等;
加强排污管理及废弃物污染防治,严格控制企业排污,加强禽畜养殖污染控制,调整养殖业布局,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养殖场进行关闭,推行农场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粪便还田和综合利用,是治理禽畜污染的重要出路,必须常抓不懈。③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可根据当地情况因地置宜,建立污水处理站,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中水使用。
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远规划,实施健康教育,确保健康教育正常进行。开设卫生讲座,定期对卫生人员、信息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讲座,提高村民自我防护意识,环保意识。每季度两次进行对村民卫生评比,并在全办公布结果,奖优罚差,通过开展“三下乡”及各种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对村民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使讲究卫生变成村民的自觉行为。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保洁队伍,健全保洁体系网络。各村由村民代表会议选出人员组成村环境卫生督导队,对环境卫生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和督导。(2)适当收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制定农村企业、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缴纳垃圾清扫清运费的制度。
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分析情况。建立奖惩机制和曝光机制,建立日常保洁检查评比和考评奖惩制度。保洁队实行目标责任制,做好村道的日常保洁、垃圾清运和定期开展除“四害”活动,在全村开展卫生小组和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将其纳入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的主要条件。
第三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推荐)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
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保障。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现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镇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的开展,农村环境已出现了很大的改观,我镇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力量。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包村干部和15个村委主任任组员,下设办公室,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上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大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我们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和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宣传,以增强干部、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使大家都来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3、精心组织安排,开展集中整治。围绕环境卫生整治这一重点,近年来,我镇多次开展集中整治或专项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
4、加强长效管理,完善相关制度。立足长远,用制度来加以保障,为此,我镇出台了《xx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及要求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加大对各村长效管理的考核力度,确保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卫生脏乱差,虽为生活习惯所致,但关键仍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对整治环境卫生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环境卫生。
2、经费不足,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上级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经费投入不足,村级投入不均,富裕村环卫经费投入相对多些,环卫成效好些,穷村则不然,处于自生自灭局面。大量生活垃圾需要进行清运处理,环卫经费压力很大。
3、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缺乏长远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农村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尽管形成新农村规划,但农村人畜混居、乱丢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环卫规划的滞后,制约着环卫事业的发展。
4、统一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当前,农村环境整治是以乡镇为单位,乡镇又以村为单位,实行属地负责管理,虽然明确了责任,但生产生活垃圾的清运和处理体系还不完整,缺乏填埋场等项目的建设。同时,由于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环卫保洁呈时有时无的脱节状态。
三、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应明确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1、正确宣传引导,增强环卫意识。要经常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增强环境卫生意识,使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清洁家园,从我做起”、“村容整洁,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一种热爱村庄、建设村庄、美化家园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宣传,进一步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角色、主体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和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不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条件。将环境卫生整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村级卫生整治实行以奖代补。垃圾箱、垃圾池、填埋场等必需的硬件及时配套,陈旧的及时更换,改善工作条件,确保工作质量。
3、重视网络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组织网络,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治的关键。重视镇、村两级保洁队伍的建设,在乡镇建立专职负责的同时,在各村成立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员队伍,对保洁员实行补贴,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4、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层次,还需部门之间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实行部门挂钩联系镇村工作制度。
5、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环卫责任主体,同时进一步强化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包括统筹机制、督查制度、资金投入制度、保洁员制度等。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
第四篇: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纪实之五
2008年8月,鹰潭率先在全省建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党小组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通过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众的卫生陋习和居住环境,呈现出“三个明显改变和三个明显改善”,即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变,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的卫生习俗明显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到广泛认同;乡、村干部作风明显改变,工作绩效得到群众好评;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融洽了;邻里关系明显改善,相处更好了;城乡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贴近了。这是多年来农村没有过的喜人景象。模式:一次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全新探索
在推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中,我市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根据“原态垃圾”中的各种物质属性进行分类,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处理,将其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使“垃圾”不成为污染物,而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农村垃圾处理“2+5”模式、集镇垃圾处理“三三六”方式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和思路而被提出的。在农村推行“2+5”垃圾处理模式,“2”就是落实农户和保洁员两个操作主体,“5”就是指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的5种方法。在集镇实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就是落实居民、保洁员和垃圾处理工三个操作主体,通过三个处理环节、六种方法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
这两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对农村的有机垃圾、无机垃圾、灰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处理,在操作中做到了“乡镇组织,能承受、做得到;农民主体,能接受、做得好;自然村为单元,好操作、坚持得下”。实践证明,实行“2+5”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可以有效做到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运作一体化、成本节俭化。处理无害化,就是对“原态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日处理,做到不出村庄、就地消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利用资源化,就是对非有机垃圾中的废旧塑料、橡胶等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处理与沤制农家肥和开发沼气池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运作一体化,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或回收利用,或密封储存,或用炉焚烧,相互衔接,过程连贯;成本节俭化,就是缩短了工作链条,减少了处理环节,有效降低了设施建造、工作运行、劳力投入、组织管理的成本。做法:建立体制机制,激活农民主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全市三大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此,我市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挂点督导、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制度。33位市级领导挂点督导乡镇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卫生清洁”工程。
全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形成了协作联动机制。教育部门广泛开展学生“三项活动”和教师“两项活动”;卫生部门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推行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生活垃圾分别纳入自然村、集镇统一处理;交通部门在县乡村道路沿线公共区域进行了垃圾治理试点;公路部门在境内所有国道、省道、县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农业部门着重抓了垃圾处理工场大型沼气池的使用试点示范;供销部门加强垃圾废品回收网络建设;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低保户与保洁员对接对象,每人每月安排低保补助;各级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巾帼行动。
治理农村垃圾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单靠政府号召、政府投入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当作自己的事,自己动手,积极配合,全民参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从根本上为治理农村垃圾提供不竭动力。
为此,我市以自然村为单元,结合农村特有的亲缘、血缘、地缘的实际,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让村民中威望高、能干事、有热情的“核心人物”进入村民事务理事会,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延伸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手臂。成效:实现三个改变,改善三种关系
人能改变环境,环境同样也能改变人。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我市农村干群、村民邻里、机关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农民的观念,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随着“卫生清洁”工程的开展得到重大的改善和转变。鹰潭掀起的这场卫生革命,奏响了一首文明新曲。
通过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治理、宣传教育及周检查、月评比等活动,我市的农村卫生体系实现了三个明显的改变。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彻底清理了沉积多年的陈年垃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垃圾的污染问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农民基本上告别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讲卫生的多了,不讲卫生的少了。“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环境好,身体好”、“比卫生、比健康”、“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等观念正在形成并不断加强,不乱扔乱倒垃圾、合理处理垃圾和维护居室、庭院、村落、田园清洁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拣垃圾、扫庭院、爱干净、勤洗晒蔚然成风;农民以前对垃圾不进行处理的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每家每户自备了装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的两个桶和袋子,对当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自觉及时分类,为保洁员统一进行二次分拣提供了便利。我市开展的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把干部的视线和精力引向了农村。市、县、乡干部深入农村上门宣讲、包村挂点、督查调研,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帮助他们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增进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由于普遍成立了群众信任,由村组干部、党员、优秀中青年、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的理事会,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培养和造就了戴明良等一批有公心、有才干、有威信的土生土长的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再造,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推动了农村“两委”换届、新农村建设、控访维稳、综治计生和村民事务民主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使一批“告状村”、“宗族派姓村”、“治安不稳定村”等所谓的“老大难村”,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如今,鹰潭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它让鹰潭农村大地焕然一新。
第五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奚家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为了巩固上海市整洁村创建成果,优化村域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特制订奚家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的原则。3.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队伍:
(一)设立专管文教卫生专职人员,在村党总支领导下,负责全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保障村域范围内能够有效的负责到位。
(二)建立企业保洁制度、村民小组保洁清扫、河道清洁维护、绿化带保洁等工作队伍,实行划块包干、负责到人。
三、具体要求及标准
(一)村域主干道:
道路保洁制度。(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2)实行每天二次的上门收集,保证各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对于重要、敏感地段要反复清。(3)道路地面要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4)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
(二)村民小组(宅):
根据每位保洁员的分管区域实行清洁管理制度,对于村域内各小组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保证每小组道路无垃圾,整洁干净;道路及无杂草,无乱堆物现象;场地和活动场所整洁无垃圾,活动器械清洁; 村域宅前屋后整洁干净,无乱堆物、积水地、乱搭建、乱摆占、乱张贴涂改等现象。
(三)公共场所:
1、对于公共使用区域的保洁一直是我们需要严格要求的,因为它关系到各村民的利益关系。对于公共绿化、活动器械等做到清洁保障,干净整洁。
2、对于公厕保洁制度。(1)公厕保洁员,要严格按照下列保洁标准,对公厕实行全方位保洁。(2)每天清扫不少于两次,实行8小时动态巡回保洁。(3)用药物开展不定期的灭蚊蝇活动。(4)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四)河道保洁:
1、成立河道保洁专项人员,增加河道保洁人员,对河面、两岸实行全方位保洁。
2、河道保洁做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各类垃圾、无堆积物。
3、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管理,要消灭各类污染源,制止群众乱倒垃圾行为。
4、加强河道两岸绿化的维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5、加强河道水质的管理。
四、工作措施:
(一)包干责任制:
每年年初对于保洁对卫生人员签订岗位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区域到位。保洁人员实行包干责任制,定岗、定点、定任务、定标准,以此来作为年终考核等措施,并且联系到年终奖金。如保洁卫生人员工作不负责、不到位,达不到标准的且整改不利的,则进行解聘。
(二)检查考核制:
每年镇爱卫办就会对于保洁卫生人员制定考核分数标准,我们也认真按照执行。每月对于保洁人员的包干区域进行审核评分,考核分数直接于报酬相挂钩。如果出现村民投诉等现象立即对于该区域保洁员进行责令整改并且扣除分数。
(三)义务劳动制:
1、每月对于村实行五次环境清洁日义务劳动,并且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其中。对于村域范围内存在的卫生“死角”进行义务清扫,并且动员村民适当承担相应的卫生保洁义务,共同实现村庄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优化的目标。
2、对于重要节日如过年、元旦、五
一、国庆等都安排保洁人员进行义务清扫,去除村域内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巩固环境的同时更能让村民能够快快乐乐的过节。
(四)领导责任追究制:
环境卫生管理作为对于关系到村民切身的一项工作,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在每年年初就要制定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以及分管部门的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以及任务,并且对于年终进行考核评分,发现问题的,立即责令分管人员进行整改。如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并且出现不作为、管理不力、措施不实的,在上级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检查考核中出现严重问题的,追求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重者调离岗位。
(五)宣传教育制:
利用黑板报以及村民教育宣传阵地,合理的以科学方法以及文明素质等教育,广泛提高村民的多方面发展,不管是在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让各村民摒弃陋习,加大思想上的提高,更加为和谐村域做好奠定基础。
五、其他要求:
规范做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台账,建立健全的工作资料,及时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