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12341415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23: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概论12341415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概论12341415练习题》。

第一篇:概论12341415练习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二、三、四、十四、十五习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2 是在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6.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1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4.“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

5.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6.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三、论述

1.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C 2C 3C 4B 5A 6B 7B 8C 9C 10D 11D 12D 13A 14B 15C 16D 17C 18D

二、简答题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大理论成果。他们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三、论述

1.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A.邓小平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2.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是在 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5.()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立党为公 B.与时俱进 C.理论创新 D.解放思想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三、论述题

1、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2.如何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二章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B 2D 3B 4A 5D

二、问答题

1、(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2)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3、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观点。(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2)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 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走自己的路,(1)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3)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上三方面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意味着开拓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三、论述题

1、提示: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1)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3)要做到 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4)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2.首先必须把握与时俱进的重要性:①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次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这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方法不同 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p74)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三民主义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民主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二、问答题

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联系。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在这个问题上党内出现过哪些错误倾向?

2、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 “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似乎并无恶意,也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迷惑于所谓‘举政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纯粹主观的想头;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根据材料:(1)阐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

(2)回答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A 2D 3A 4C 5D

二、问答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 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3、(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是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即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三、论述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象不同、任务不同、目的不同。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民主自由;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二者的区别表明,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阶段,只有完成前一阶段的革命,才可能进行后一阶段的革命,绝不能混淆二者之间的界限。

二者的联系在于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为中国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胜利以后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就为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作 了必要准备。因此,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不是革命的终结,革命还要继续向前发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衔结起来,中间不允许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又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在中国革命阶段问题上,党内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二次革命论”,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绝对割裂开来,只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提出“一次革命论”,主张把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企图把两种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实质是取消革命。“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2、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1)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2)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3)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1)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其中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必要准备,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趋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前途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终极前途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22 国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一化三改”的“一化” A.机械化 B.工业化 C.信息化 D.现代化

二、问答题

谈谈你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理解。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C 2A 3D 4D 5B

二、问答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它包括的内容是:“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 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没有“一化”,则“三改”没有基础,没有“三改”则“一化”没有保证,所以总路线是“一化三改”同时并举、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脱离群众 B.教条主义 C.官僚主义 D.贪污腐败

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全国人民 D.爱国者同盟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为人民服务 D.群众路线

4.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密切联系群众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p371)A.群众路线 B.工农联盟 C.实事求是 D.发展路线

6.()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实事求是

7.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 A.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国家领导人 D.党的基层干部

二、问答题

1.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参考答案

一、1A 2A 3C 4A 5A 6C 7B

第二篇:新闻学概论练习题

什么是软新闻

什么是新闻价值

什么是客观报道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协同自律

简述对新闻自由限制的途径

简述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的新闻自由所包含的内容 什么是受众心理

什么是选择性理解

什么是守门人

什么是精确新闻学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政治素养

简述受众需要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受众从接收到接受新闻信息的所经历的阶段 简述新闻编辑的宏观任务

简述报纸的特点

试述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性。

试述广告与新闻的区别

简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简述新闻事业的性质

简述新闻传播的主要模式

简述目前世界存在的几种新闻法

试述“守门人”理论的发展过程

试述解释性报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什么是舆论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持续性新闻

什么新闻的新鲜性

简述新闻自由受到限制的几种主要情况

简述新闻事业的舆论功能

简述人类传播活动的主要发展阶段

简述广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制约

简述新闻真实所包含的内容

简述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试述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

试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什么是新闻事业

什么是传播自由

什么是新闻编辑策划

什么是新闻政策

简述新闻事业功能变化的几种情况

简述舆论的特点

简述我们党的“正面宣传”的含义

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简述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简述故意失真新闻的原因

试述新闻价值实现的途径

试述如何正确看待新闻自由

你们是新闻职业道德

什么是公共关系

什么是新闻纪录片

什么是新闻专访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受众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素养

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区别

简述新闻价值的含义

简述非故意失真失实新闻的原因

简述新闻倾向性的几种表现

试述新闻真实性所要包含的内容

试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什么是有偿新闻

什么是新闻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什么是客观报道

新闻编辑方针

什么是新闻法规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社会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业务素养包含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条件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

简述新闻编辑人员的具体工作包含的内容

试述传统媒介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过程。

试述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新闻自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第三篇:建筑学概论练习题

建筑学概论练习题

1.采用防水砂浆做建筑物水平防潮层不适于

A.地基潮气大的建筑B.地基会产生变形的建筑

C.地基埋深过大的建筑D.地基埋深小的建筑

2.屋面泛水是指屋顶上所有防水层的铺设沿突出屋面部分的A.沿口B.女儿墙C.变形缝D.垂直面

3.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医院、办公楼、中小学B.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C.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D. 医院、展览馆、图书馆

4.当门窗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其过梁可选用。

A.平拱砖过梁B.弧拱砖过梁C.钢筋砖过梁D.钢筋混凝土过梁

5.倒铺屋面,其保温材料为

A.珍珠岩B.蛭石C.膨胀珍珠岩D.聚氨脂发泡材料

6.低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mm.A.900B.1000C.1050D.1100

7.对有保温要求的墙体,需提高其构件的。

A.热阻B.厚度C.密实性D.材料导热系数

8.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

A. 使用功能B.物质技术C.经济条件D.空间艺术效果

9.刚性屋面的浮筑层可用的材料为。

A.水泥砂浆B.石灰砂浆C.细石混凝土D.防水砂浆

10.建筑物屋面泛水高度,至少为。

A.150mmB.200mmC.250mmD.300mm

11.勒脚的做法可在勒脚部位。

(1)贴天然石材(2)抹混合砂浆(3)抹水泥砂浆(4)抹石灰砂浆

A.(1)(2)B.(2)(4)C.(1)(3)D.(3)(4)

12.铝合金门窗中的90系列是指。

A.20世纪90年代标准B.框宽(厚)90mm

C.洞口尺寸900mmD.型材薄壁厚9mm

13.某楼一层地面标高为±0.00米,支撑二层楼地板的梁底标高为2.83米,梁高600毫米;二层预制楼板板厚125毫米,二层楼地面面层厚45毫米,该楼一层层高为。

A.3.0mB. 3.6mC.3.555mD.2.83m

14.内墙面抹灰类装修,一般包括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及。

A.纸筋灰B.水刷石C.花岗岩D.干粘石

15.圈梁遇洞口中断,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满足

A.2h且  1000mmB. 4h且 1500mm

C. 2h且 1000mmD. 4h且 1500mm

16.水磨石地面设置分格条的作用是。

Ⅰ.坚固耐久Ⅱ.便于维修Ⅲ.防止产生裂缝Ⅳ.防水

A.ⅠⅡB.ⅠⅢC.ⅡⅢD.ⅢⅣ

17.贴脸板的主要作用是

A.掩盖门框和墙面抹灰之间的裂缝B.加强门框与墙之间的连接

C.防火D.防水

18.通常确定楼梯段宽度的因素是通过该楼的。

A.使用要求B.家具尺寸C.人流数D.楼层高度

19.为了减少木窗框料靠墙一面因受潮而变形,常在木框背后开。

A.回风槽B. 积水槽C.裁口D.背槽

20.温度缝又称伸缩缝,是将建筑物断开。

Ⅰ.地基基础Ⅱ.墙体Ⅲ.楼板Ⅳ.楼梯Ⅴ.屋顶

A.ⅠⅡⅢB.ⅠⅢⅤC.ⅡⅢⅣD.ⅡⅢⅤ

21、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压实法B、换土法C、桩基D、筏形基础

22、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建筑设计一般采用()设计阶段。

A、1个B、2个C、3个D4个

23、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是()。

A、使墙角挺直B、加快施工速度C、增强建筑物的刚度D、可按框架结构考虑

24、根据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有深基础、浅基础和不埋基础之分。当基础埋置深度大于多少时称为深基础()。

A.0.5mB.2.0mC.4.0mD.5.0m25、基本模数的数值为()。

A.600mmB.300mmC.100mmD.50mm26、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A.建筑功能B.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C.建筑形象D.建筑的经济性

2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对比B.均衡C. 统一D.韵律

28、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属于建筑物。

A.住宅、堤坝等B. 学校、电塔等C.工厂、水塔D.工厂、展览馆等

29、.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为二级时其耐久年限为()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A.50~100B.80~150C.25~50D.15~2530、我国建筑业全面贯彻的主要方针是()。

A.百年大计、质量第一B.建筑工业化C.工程建筑监理D.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二、填空题

1、窗框的安装方法有._____和._____两种。

2、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____________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_____________。

3、倒铺式保温屋面的保温材料是________.4、底层地面一般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5、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和_____。

6、楼梯的净高在平台处不应小于________,在梯段处不应小于________。

7、楼梯的坡度应控制在_________度至_______度之间。

8、楼梯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9、民用建筑按耐火性能分为_________个等级。

10、民用建筑中常采用的平面组合形式有____、套间式____、____和混合式等。

11、抹灰装修层一般由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组成,各层抹灰不宜过厚

12、平屋顶的排水找坡可由_______与________两种方法形成。

13、墙面装修按材料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裱糊类和铺钉类。

14、墙体按所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_____ _____、__________称为纵墙

15、散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坡度为_______,宽度为________,并要求比无组织排水屋顶檐口宽出________mm左右。

16、为了使砖墙牢固,砖的排列方式应遵循内外搭接、________的原则。

17、在建筑物的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常设置_________以保护墙身。为防止雨水侵蚀需设置________或_________。在墙体门窗洞口上部设置的传力构件为_________。在窗洞下部靠室外设置的泻水构件为_________。

18、遮阳板的基本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遮阳和___________四种。

19、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位的_____________构件,随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_____________。

20、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筑和_____________建筑。

21、变形缝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2、标准砖尺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凡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_____________。

24、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装配整体式楼板三种。

25、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_____________m者为高层;高度超过_____________m时,为超高层建筑。

26、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_____________、建筑_____________、建筑_____________。

27、构造尺寸+缝隙=_____________。

28、基础的埋置深度除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冻线等因素有关,还需考虑周围环境与具体工程特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刚性基础?常见的刚性基础哪几种?

2、简述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哪几点。

4试分析水灰比对普通混凝土的重要性?

5混凝土在受力状态下破坏时的裂缝扩展机理是什么?

6简述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是什么?

7石油沥青的牌号怎样划分?牌号大小与沥青主要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如何?

8试述粉煤灰在混凝土中产生的三种效应。

五、绘图题:

1.请绘出柔性保温屋面的构造层次,并注明材料。

2.为防止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墙身勒脚处需设防潮层。请画出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及做法。

防潮层的做法。

①油毡防潮层在防潮层部位先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干铺油毡一层或用沥青粘贴一毡二油。

②防水砂浆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抹一层20mm或30mm厚1:2水泥砂浆掺5%的防水剂配制成的防水砂浆;也可以用防水砂浆砌筑4~6皮砖。

③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铺设60mm厚C15或C20细石混凝土,内配3φ6或3φ8钢筋以抗裂。

3、绘图说明地坪层的做法(注明所有材料做法和必要尺寸)。

4.绘图说明散水的做法。注明材料层次和必要尺寸(散水宽度及坡度)。

5.试绘制水磨石地面的构造层次图。

二、设计题

设计条件:某教学楼的办公部分为三层,层高为3.3米,开间3.6米,进深5.7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条件,写出设计步骤、验算步骤。并根据设计得出的数据绘制首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和剖面图。(绘出轮廓图,并标出尺寸即可)

七、计算题

1、某混凝土工程,所用的配合比为C:S:G=1:1.98:3.90,W/C=0.64,已知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为2400kg/m3,试计算1/m3混凝土各材料的用量;若采用42.5号普通水泥,试估计该混凝土28d强度(已知A=0.48,B=0.61,Kc=1.13)。

2、某工地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C′):砂(S′):石(G′):水(W′)=308:700:1260:128

此时砂的含水率(a)为4.2%,碎石的含水率(b)为1.6%,求实验室配合比?若使用52.5号普通水泥,其实测强度为54Mpa,问能否达到C20要求?

(σ=5Mpa,A=0.46,B=0.52)

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BDD6—10 BAABC11—15 CBBAC16—20 CACDD21—25 BCCDC

26—30 AADAD

二、填空题

1、立中、塞口

2、水平防潮层、垂直防潮层

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基层、面层

5、吊筋、龙骨、面层6、2米、2.2米7、20、458、梯段、平台、扶手9、410、走廊式、大厅式、单元式

11、底层、中间层、面层

12、结构找坡,材料找坡

13、抹灰类,粘贴类,涂料类

14、内墙、外墙、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

15、外墙四周作成的倾斜坡面。3%—5%、600—1000mm、200mm16、上下错缝

17、勒脚、明沟、散水、过梁、窗台

18、水平遮阳、垂直庶阳、挡板式遮面

19、承重、地基20、民用,工业,农业

21、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22、53mm×115mm×240mm23、天然地基

2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装配式25、24、10026、功能、技术、形象

27、基础低面至室外设计地坪的距离、水文条件、冰冻线

28、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四、简答题

1、答:基础埋深是指自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荷载等。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冻胀层深度

(4)相邻建筑物的埋深

(5)其他

2、答:基础埋深是指自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荷载等。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冻胀层深度

(4)相邻建筑物的埋深

(5)其他

3、答:(1)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冷热寒暖、太阳辐射、大气腐蚀等都时时作用于建筑物,对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

(2)外力的影响:外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风力、地震力、构配件的自重力、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产生的内应力、正常使用中人群、家具设备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各种力等等。

(3)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伴随着产生一些不利于环境的负效应,诸如噪声、机械振动、化学腐蚀、烟尘,有时还有可能产生火灾等,对这些因素设计时要认真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技术经济条件的影响

所有建筑构造措施的具体实施,必将受到材料、设备、施工方法、经济效益等条件的制约

4、答:①水灰比W/C与强度的关系为:R=ARC(C/W-B)。

②水灰比W/C与和易性的关系为:W/C增大,则拌合物流动性增大,黏聚性和保水性降低。

5、答: ①水泥石在刚性骨料之间干缩形成收缩裂缝。

②裂缝受力引发:σ<0.3σmax

③随裂缝增加产生稳定裂缝扩展0.3σmax《σ《0.7σmax

④不稳定的裂缝扩展σ》0.7σmax

即使荷载不变,裂缝可自行扩展直至破坏。

6、答:水结冰时体积膨胀9%,混凝土内存在某一冻结温度下结冰的水和过冷的水,结冰的水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均产生压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

7、答:石油沥青按针入度指标来划分牌号,牌号数字约为针入度的平均值。常用的建筑石油沥青和道路石油沥青的牌号与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是:牌号愈高,其黏性愈小(针入度越大),塑性愈大(即延度越大),温度稳定性愈低(即软化点愈低)。

8、答:(1)粉煤灰的活性效应和胶凝作用:

粉煤灰中存在大量的活性SiO2和Al2O3,这些活性成分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可以下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胶凝体,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由于火山灰反应是“二次水化反应”,是在水泥浆体的孔隙中进行的,因而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水泥石的孔隙率,改善了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2)形态效应和减少作用:

所谓形态效应,泛指应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质粉料,由其颗粒的外观形貌,内部结构、表面性质、颗粒级配等物理性状所产生的效应。由于粉煤灰中的多数颗粒为表面光滑、致密的玻璃微珠,一般认为在新拌混凝土中,粉煤灰玻璃微珠能起到滚珠轴承般的作用,因而可以减少拌合物的内磨擦力,起到增大流动度和减水的作用。

(3)微集料效应:

粉煤灰的微集料效应是指粉煤灰细微颗粒均匀分布于水泥浆体之中,就像微细的集料(骨料)一样,这些细微颗粒会成为大量水化物沉积的核心。随着水化龄期的进展,这些细微颗粒及其水化反应产物可以不断填充水泥石孔隙。这样的硬化浆体,也可看作“微混凝土”。

五、绘图题:

1—5题答案见教材。

六、设计(略)

七、计算题

1、答:(1)设水泥用量为C,则砂、石、水的用量分别为1.98C,3.90C,0.64C,因此有:

C+1.98C+3.90C+0.64C=2400

C=319kgS=632kgG=1244kgW=204kg

(2)f28=Afc(C/W-B)=

0.48×1.13×42.5×(1/0.64-0.61)=22.0MPa2、答:(1)求实验室配合比

S=S′/(1+a)=700/1.042=672kg G=G′/(1+b)=1260/1.016=1240kg W=W′+As+bG=176kg

C=C′=308kg

实验室配合比为

C:S:G:W=308:672:1240:176= 1:2.18:4.02:0.57

(2)校核能否达到C20

达到C20时配置强度为fcu,t=fcu,k+1.645σ=20+8.2=28.2MPa 用52.5号普通水泥能达到强度为 f28=Afc(C/W-B)=0.46×54(308/176-0.52)=30.3MPa f28>fcu,t达到了C20要求。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下列哪个报告中?(A)

P2 A.《论新阶段》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井冈山的斗争》

2.以下哪一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

P2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3.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党的会议是?(B)

P2 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遵义会议

D.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是?(D)P7 A.共产主义理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实事求是思想

D.马克思列宁主义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B)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P5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为人民服务

6.下面哪一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A)P10 A.新民主主义理论

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政策和策略理论

D.党的建设理论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B)

P15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原则是什么?(D)P13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独创性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其中不包括哪一个方面?(B)P13 A.实事求是

B.党的领导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0.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当中指出(B)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组织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P11 A.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 B.政策和策略

C.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 D.党的建设

11.党的哪一次会议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P17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12.以下哪一次会议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C)P17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3.以下哪次会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C)P17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14.什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D)

P19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实事求是

15.什么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D)P22 A.共同的地域

B.共同的语言文字 C.共同的信仰

D.共同的思想基础

16.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我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实际是什么?(D)P28 A.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B.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我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影响力真正不断地增强。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实事求是思想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A)P29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解放思想

18.毛泽东在哪一篇文章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B)P24 A.《实践论》

B.《反对本本主义》

C.《矛盾论》

D.《论十大关系》

19.1978年,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什么重要讲话,提出要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A)P26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 20.习近平指出,(D)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P31 A.为人民服务

B.群众路线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其具体体现为?(ABD)P4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C.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毛泽东思想是在哪几个阶段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BCD)P8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和政治**,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赢得世界的赞誉和尊重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ABC)P23 A.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 D.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鼓舞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是什么?(ABD)P23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经过哪几次运动或会议,实事求是思想在我们党得到了确立?(AB)P25 A.延安整风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真理标准大讨论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743页

材料2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请回答:

结合材料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选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各种矛盾之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P34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D.封建主义和封建主义

2.哪一次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D)P35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五四运动

D.十月革命

3.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事件是?(C)P35 A.甲午中日战争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4.党的哪一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C)P36 A.党的二大

B.党的三大

C.党的四大

D.八七会议

5.在哪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P36 A.党的三大

B.八七会议

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 6.1948年,毛泽东在哪一篇文章中完整的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B)P38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新民主主义论》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A)P38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B)P39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9.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D)P40 A.农民阶级,尤其是贫农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0.中国革命的这些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B)P41 A.如何紧密团结和联系群众问题 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C.土地所有权问题 D.革命的同盟军问题

11.1931年,毛泽东在哪篇文章中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C)P47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持久战》

1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创建了以下哪个革命根据地?(C)P47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

13.1938年,毛泽东的以下哪一篇文章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D)P47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战争和战略问题》

14.什么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D)P51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坚持武装斗争 C.坚持群众路线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5.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B)P50 A.党的绝对领导 B.独立自主

C.立场分明,分清敌我 D.以斗争求团结

二、多选题

1.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哪些方面进行了阐述,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ABCD)P37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C.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D.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哪些?(ABCD)P39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BD)P49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群众路线 D.党的建设

三、材料分析题

P34、49 材料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材料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不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要后退一步。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材料3,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胡锦涛2006年7月12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34页

(2)结合材料2、3分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今天依然要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P49页

【答案要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

(2)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因此,在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党的一项长期方针。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选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P56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旧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从新民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D)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P57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化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A)P57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4、(B)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P58 A、1952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9年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指(C)P59 A、社会主义农业化 B、信息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现代化

6、对农业的改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62 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采取快速前进的方针,一蹴而就的步骤

D、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7、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一个阶级特性是(C)P64 A、革命性 B、妥协性 C、软弱性 D、两面性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三步是(D)P65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 C、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9、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B)P63 A、按需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贡献参与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完成(B),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一化三改” 11、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A)P72 A、根本政治制度 B、基本政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A)P69 A、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完成对农业的改造

C、完成对手工业的改造 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4、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C)P71 A、政治建设比较落后 B、生态环境破坏 C、经济文化落后 D、科技水平落后

1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D)P69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多选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ABC)P56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三改”指(ACD)P65 A、对个体农业的改造

B、对制造业的改造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工业中用的方法是(ABC)P65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4、“四马分肥”是指对(ACDE)的分配P65 A、国家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 C、企业公积金 D、工人福利费 E、资方红利

5、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的是(ABCD)。P72 A、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三、材料分析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 点是什么呢?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 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 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使我们的国家由落后 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这是 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第二,在 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不 但有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 民族资产阶级。因此,为了改造旧经 济,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需要采取 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 工商业,也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逐步进行,需要时间。

——《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 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206页。请回答: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 答案要点 :

1、(1)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既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要完成恢复国民经 济工业化的起码的物质基础的任务; 其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 力,以奠定社会主义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任务,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就具有一定革命性,成为无产阶级的 同盟军,与我们党结成了反帝、反封 建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中,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 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 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在强大的人民民 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 导下,我党完全有条件实行对民族资 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而实现这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D)P84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P78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3、以下哪篇文章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B)P75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该按(D)的次序发展国民经济。P82 A、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B、轻工业、农业、重工业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5、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D)P80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和原则中,关于处理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是(C)P80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团结-批评-团结 D、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二、多项选择题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矛盾。那么以下哪些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ABCD)P79 A、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B、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

8、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ABC)P83 A、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D、国有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

9、在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该报告涉及到以下哪些方面。(ABCD)P76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是非关系

D、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0、毛泽东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具体是指(AC)P83 A、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D、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三、论述题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85 答案要点: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此外,在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为开启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四、材料分析题

下列是摘自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材料:

材料1: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材料2: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不是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资产阶级不接受我们的这个政策,那末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的范围。P79(2)分析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性质及相互关系。P79 答案要点:

(1)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反抗。反之,有些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选题:

1、正式初级阶段的是(D)P95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十二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2、(C)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P96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A)P99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B)P99 A、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D、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A)决定的。P100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发展状况 C、我国的国情 D、我国的国际国内形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A)P101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C)P105 A、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是(D)P105 A、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B)P105 A、中国共产党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工农联盟 D、全体公民

10、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D)P109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多选题:

1、下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正确的是(ABD)P96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 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C、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BCDE)P104 A、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第的讲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材料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12日)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 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尽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 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 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 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应有清醒的思想准备。(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重要意义?P98-9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就要在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坚持从这一最大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既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以及各方面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C)P112 A. 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它的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B)P114 A.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D)P113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D)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 D.姓“资”姓“社”的问题 5.邓小平于(D)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P112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后期 C.20世纪70年代后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6.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B)P115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 D.共同富裕 7.(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P119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8.(B)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 P121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P112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0.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A)P123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安康 C.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人民安康

二、多选题

1.之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ABCE)P115 A.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发展生产力,是阶级斗争的需要

E.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E)P114 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E.从根本上破除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E)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E.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4.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ABCD)A.改造落后生产力 B.提升传统生产力 C.发展先进生产力 D.保护落后生产力

E.最终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5.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ABC)P124 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推进改革创新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1: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座谈会上讲话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家伙四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名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材料2:胡锦涛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名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骨偶有人民共享。”——《十七大报告》

材料3: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

(1)材料

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

1、材料

2、材料3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答案要点:(1)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紧密关联问题,第一、说明了为什么发展即我们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民发展的问题。第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及发展的落脚点是是人的发展。第三,他说明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新,坚持马克思追的群众观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坚持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的思想前提和工作基础;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2)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第五篇: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所谓传统是指人类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其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

3.西汉统治者之所以采纳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把统一思想视为首要的人 物,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先秦的百家争鸣不利于统一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

4.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义利观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物质 利于与道德谁决定谁,两者相互关系如何,其二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

6.孔子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扩大了教育对象。

7.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是通过描写琐碎的日常生活,以此来反映现实社会风貌和普通人情 感的小说。

9.《隋志》把《史记》和__________________视为纪传体之鼻祖。

10.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著

二、选择题

1.“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

A.《说苑·指武》B.《礼记·中庸》

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

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

A.周公B.孔子C.孟子

3.秦代统一的文字是()。

A.大篆B.金文C.隶书D.小篆

4.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5.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指()。

A,殷商B.西周C.春秋战国D.秦朝

6.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孟子>>是孟问及其门人所作

B.<<论语>>是孔子生前的著述

C.<<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

D.<<左传>>是一部史书

7.<<史记>>创造了中国史学上()的表现形式。

A.编年体B.纪传体C.纪事本末体D.断代史D.董仲舒

8.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的阶段大约在()。

A.隋唐时期B.秦汉时期

C.汉唐时期D.宋明时期

9.“天人合一”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的最先提出者是()。

A.庄子B.董仲舒C.孟子D.张载

10.隋唐两代的佛教学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出现j—一种倾向,即()。

A.着重宣扬“空”的道理B.注重佛性

C.“六经注我”的精神D.注重心性

三、名词解释

1、天人合一

2、义利观

3、方志体

4、政教合一

5、黄老学派

四、简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2、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3、简述孔子创立儒家私学的意义。

4、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征。

5、古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当代价值。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有机系统

2、血缘关系

3、独尊儒术

4、道德理想

5、道德和利益

6、有教无类

7、印刷术

8、世情小说

9、《汉书》 10、《乐记》

二、选择题

1、A2、C3、D4、B5、C6、B7、B8、C9、D10、D

三、名词解释

2、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因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2、义利观:“义”一般指仁义道德,“利”则指物质利益、功利等。义利观实质上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物质利益与道德谁决定谁,两者相互关系如何。其二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

3、方志体:又被称作地方志,它的最初形式就是由地方性的地理著作与地方性的人物传记会合形成。

4、政教合一:指的是政治和教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致性。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过脱离政治、教育独立的思想。

5、黄老学派:即依托皇帝、主要发挥老子思想的一个学派,核心内容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四、简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答案:

1、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2、传统文化的奠基期

3、传统文化的融合期

4、传统文化的繁荣期

5、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2、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

1、重人生

2、重践履

3、重道德

4、重和谐

5、重直觉

3、简述孔子创立儒家私学的意义。

答案:

1、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扩大了教育对象。

2、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孔子为儒家私学编写了“六经”。

4、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4、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征。

答案:

1、直观性

2、实用性

3、整体性

5、古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答案:

1、独特而实用的木质框架体系。

2、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的组群建筑特点。

3、多彩多姿的建筑装饰。

4、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

五、论述题: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当代价值。

答案:

(一)基本精神

1、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

2、以民为本的精神

3、天人合一的精神

4、孝敬亲长、厚德载物的精神

(二)当代价值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概论12341415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概论12341415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推荐]

    本练习册是根据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六版编排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 1、原始时代,人类迁移活动具有(被迫性)、(求生性)特点;2、人类的早期迁......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

    语言学概论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

    大本科《概论》练习题.ppt.Convertor1(精选)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复习思考题一、考核方式 二、综合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说明 全校统一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50% (按100分输入)(平时成绩-旷课扣分)......

    经济法学概论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 消费者保护运动发端于。(A) 美国(B) 日本(C) 德国(D) 英国参考答案: (A) 2. 当前,正在成为东西方经济法的核心。(A) 市场规制法(B) 国家投资经营法(C) 宏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成果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又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练习题_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练习题答案 一、 简述题 1.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