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历史卷(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23: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历史卷(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历史卷(最终版)》。

第一篇:2017-2018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历史卷(最终版)

„„„线„„„„○„„„„ „„„„内„„„„○„„„„装„„„„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度高三四月月考卷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6.“同心同德,制度不同无妨碍;不亢不卑,全民一心争主权。”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7.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如此安排的主要原因是 ①军机处官员能更好地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

②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③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④受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_○_○_„__„„__„_„_„__„„:„„号„考„订__○_„_„__„„__„_„_„_„:线级„○班„_„„__„__○„__„„__„__„„:„装名订姓„„__„„__„__„„__○„__„_:„○校„„学„装„„„„„„„外○„„„„„„„内„„„○„„„○„„„„„„„

8.元世祖忽必烈称:“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此其重台之旨。”材料中“御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想要说明的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没能体现AB,C不符合史实,这表明在国际关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想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2.C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它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联系所学知识,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欧洲经济得以恢复,稳定了政治局势,故选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指的是辛亥革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但其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农村等偏远地区影响较小,即材料所讲“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材料;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4.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准确识记。依据材料文字“„„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故选A。5.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文字“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的特权的双重斗争”反映的是这场“双重斗争”的性质和任务。其取得的实际效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故选C。

6.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制度不同无妨碍”可以看出这是一国两制时期,从材料“全民一心争主权”可以看出这是迎接香港回归。故选D。AB项时期并无一国两制的方针;C项体现不出争主权的内容。考点:香港回归

点评:香港回归,有时称为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常称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指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将治权交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在祖国最终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7.B

答案第1页,总6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②③两项正确;此外,这样位置较近的设置也有提高办事效率的考虑,故④项正确;军机处并不是负责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因此①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的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不负责皇帝的起居,排除①;从而得出正确答案。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元代政治制度——监察。由材料关键信息“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两手”,即中书省与枢密院。从材料对御史台的描述,不难看出其职权是监察,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材料关于御史台职权的描述,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政治制度 9.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都实行贵族政治;周代实行分封制,古代希腊城邦林立,故选A。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不是君主专制,不选B。小国寡民与周朝不符,不选C。分封诸侯只符合周代,城邦国家只符合古代希腊,不选D。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比较与迁移能力,理清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串联与对比,并注意一些细节知识的掌握。10.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说明秦朝之前由于分封制的存在,导致诸侯割据混战;因此,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本题选B。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理清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大意义,注意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迁移。11.D 【解析】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从材料“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可以看出宗法制具有教化功能,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首先进行的是平反冤假错案,所以答案选B。A、C、D都是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平反冤假错案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巴黎公社”,它强调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因此排除D项;A项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因此排除A项;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并联系所学知识,明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不是

答案第2页,总6页

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因此排除C项,选B项。考点: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巴黎公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理清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引导学生注意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一一对应。14.B 【解析】

试题分析:法国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而德国的权力中心在皇帝,故A正确;法国的元首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而德国的皇帝由世袭产生,故B符合题意;两国的议会都行使立法权力,两国的政体也都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故CD正确。【名师点睛】法德两国代议制政体的异同点:相同点有: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可以统率部队;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立法权都受到限制。不同点有:(1)国家元首方面: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2)行政和立法机构关系方面:法国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皇帝任命帝国政府的宰相,宰相不由选举产生,所以不对议会只对皇帝负责,帝国议会虽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案都需经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3)官员和代表产生方式:法国总统和参议院议员由选民间接选出,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15.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基本信息,洗衣人因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而“承担责任”,关键是“依照承揽之诉”,说明罗马法体现了契约至上的原则,因此本题选C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紧扣材料中的“依照承揽之诉”,从而一一对应,理清罗马法的具体原则。16.D 【解析】

试题分析:紧扣题干关键信息“就世界大势论”,明确这是强调了鸦片战争的国际背景,从而联系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即工业文明迅速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鸦片战争也就不可避免。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鸦片战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引导学生认清当时中西方的差距,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17.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太和殿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象征;白金汉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唐宁街10号是传统上是英国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故其主题是中外建筑政治文化。故选D。

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的关系·中外建筑政治文化 18.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争取重返联合国是1949年新中国成答案第3页,总6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立后的一项重要外交任务,与题干中提及的中美、中苏矛盾的大小无关,A项排除。依据材料文字“1969年”和“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双方关系的共同要求,基于该认识,中国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题意,B项正确。将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C项排除。中国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共同反霸,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19.D 【解析】

试题分析: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的演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D。A项是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的;B项是在十月革命中的文件;C项是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因此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四月提纲》

点评:《四月提纲》是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有理想转变为现实。《四月提纲》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需要掌握。2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任何人非经审判”,材料主旨能够体现出《十二铜表法》强调公平、正义与必要的司法程序,D项符合题意。A项“保护了”说法不准确,不符合史实;BC两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

【名师点睛】注意把握古代罗马法的分类。A.从形式上分:习惯法和成文法(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B.从整体结构上分: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要特别注意区分自然法。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只是一种法律理念。但自然法高于一切具体法律,被称为“大写的法律”。2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及其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准确判断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最终选择的政治制度包括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政体、两党制等,据此排除BCD三项。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了由“邦联”到“联邦”,强调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A项错误。故选A。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名师点睛】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在联邦中央官制上,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具体实践,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个领域。把握到“制衡”(即制约与平衡,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内涵及深远影响。第二,在平衡和协调利益方面,涉及到解决三对矛盾:A.中央与地方;B.南方与北方;C.大州与小州。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一个世界”到后来的“三个世界”、再到“六个以上的世界”,说明世界政治力量中心不断增多,故指的是世界格局逐渐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所以选C项。

【名师点睛】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

答案第4页,总6页

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指的是趋势,而不是指多极格局。之所以出现多极化趋势,根本上是因为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所导致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3.B

【解析】试题解析:材料中“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生活困苦,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初衷,也是最大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依据材料文字“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的应该是《天朝田亩制度》,故选B。24.C 【解析】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法令限制王权,但是材料中英国的行为体现出其试图取得权力的事实,这反映出英国近代王权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就总的趋势而言,是朝着衰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渐进性,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王权的反弹,国王的尝试并没有改变英国王权逐渐被削弱的事实。B选项理解过于片面,材料没有体现“肆意”二字,国王只是在自己行政权的框架内尝试争取更多权力。D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点睛:本题容易对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产生误解。国王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在他能力范围内的一种尝试,也就是说他的努力是在利用其行政权的范围内,并不是跨越职权。这说明总体上君主的权力是被削弱的,不存在反弹的问题。25.D 【解析】 试题分析:出席万隆会议的时间是1955年,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时间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时间是1972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间是1954年。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成就 26.(1)名称: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地位:图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答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类似表述。)

努力: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主旋律:反侵略求民主。(或救亡图存,或反帝反封建。)【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本问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作为切入点,实际上比较简单,考查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四幅图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是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的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2)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分别指出”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幅图片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即1840年的鸦片战争。进一步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就开启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第二幅图片,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直接判断作答,即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审题和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根本原因”要求,避免笼统地作答。关于根本原因,联系所学知识,要上升到“近代中国

答案第5页,总6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的社会性质”高度来认识。即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家主权不独立。(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作为切入点,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则材料信息,得出核心、总结性的认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其政治主旋律就是围绕“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而展开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概况;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名师点睛】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要注意把握到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要注意结合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以及革命史观来认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带来的影响。关于带来的影响,具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以及外交(对外关系)等领域。27.(1)内容: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2)克利斯提尼。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行使监督权,促使政府依法公平执政,好像增加了监察部门一样。(4)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借鉴吸收政治文明成果。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雅典民主政治、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等多个知识点。第(1)问,依据材料文字“(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可知,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第(2)问,第一小问,是谁,据材料三“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和“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可知制定者为克利斯提尼。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三“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可知特点为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分析。首先从美国政府的构成角度可知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据材料四“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和“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可知“新闻媒体”是“政府第四部门”,它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第(4)问,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国情,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应做到: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借鉴吸收政治文明成果。

答案第6页,总6页

第二篇:历史卷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后二位校验码 号码考生注意: 1.本考试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中国 2.下面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A.犹太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3.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4.右图反映的情景是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6.唐代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保留版权历史2014第1页(共6页)

7.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齐

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9.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B.《农政全书》C.《农书》D.《梦溪笔谈》

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11.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4.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

15.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

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16.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

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

C.《法国民法典》D.《钦定宪法大纲》

17.“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

者是

A.林肯B.明治天皇C.威廉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

1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政府论》B.《共产党宣言》C.《乌托邦》D.《共同纲领》

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宁波B.广州C.上海D.福州

20.“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

正值

A.开元盛世B.戊戌变法C.康乾盛世D.清末新政

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

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A.列宁B.拿破仑C.彼得一世D.斯大林

2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

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时务报》B.《国闻报》C.《申报》D.《民报》

23.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后期

24.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

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25.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③他在就任首

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6.“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

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D.《凡尔赛和约》

27.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

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国民政府B.中华苏堆埃政府

C.北洋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

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

2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杜会主义”

30.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

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B.中国加入了

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加入了

世界贸易组织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

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34.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当时的议会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如何?(6分)

(2)上述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7.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14分)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

(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2分)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4分)

(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4分)

38.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13分)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6分)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4分)

(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3分)

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

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40.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25分)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分)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8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15分)

第三篇:历史月考试题

历史部分(100分)

一、细心选(40分)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起源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3“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应处于()A.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B.母系氏族社会原始人群父系氏族社会C.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原始人群D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原始人群

4、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是()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巴比伦

5、能说明古代埃及文明象征的是()①金字塔②星期制度③神庙建筑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6、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 罗④刹帝利。你能从高到低地排出它的顺序吗?()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7、假如一个古代雅典人,去斯巴达经商,他可以发现斯巴达与雅典在下列哪些方面最相似()

A.手工业发达B.广泛使用奴隶 C.尚武善战D.公民均有机会参与政治

8、最初释迦牟尼是一个部落的王子,他属于种姓制度的()A.吠舍B.婆罗门C.首陀罗D.刹帝利

9、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位犹太人,说一说犹太人的祖先是()A.苏美尔人B.阿卡德人C.腓尼基人D.西伯来人

10、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是在()

A.李傲尼达时代B.伯利克里时代C.腓力二世时代D.亚历山大时代

11、如果一个犹太教徒、一个基督教徒和一个伊斯兰教徒结伴朝觐,应去被奉为圣地的西亚名城是()A.麦地那B.君士坦丁堡C.巴格达D耶路撒冷

12、在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下,引发日本历史上

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是()A.大和兴起B.大和统一C.幕府统治建立D.大化改新

13、西欧封建制度确立比中国晚了()A.约1000年B.约500年C.约100年D.约200年

14、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15、西欧西欧社会结束的标志是()A.罗马帝国分裂B.东罗马帝国灭亡C.西罗马帝国灭亡D.法兰克王国分裂

16、关于拜占廷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拜占廷帝国既东罗马帝国,因首都原名拜占廷而得名 ②拜占廷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③帝国于6世纪开始修建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非常有名的建筑④帝国文化发达,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这里很好地保存下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8、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A.关天培B.邓廷桢C.林则徐D.戚继光

19、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A.“八七”会议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D.遵义会议20、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发现于()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二、诊断题(10分)

21、汉谟拉比的贡献:统一了两河流域,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法典。()

22、古代印度国王比掌握神权的祭祀贵族地位高。()

23、日本大化改新时,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吸收了中国隋唐的许多经验。()

24、穆罕默德只是宗教领袖,不是政治领袖。()

25、建立穆罕默德的是日尔曼人。()

三、列举(10分)

26、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7、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主要文献。

四、连线(8分)

1487年哥伦布经非洲沿岸到达印度洋

1492年迪亚士到达了美洲

1497年麦哲伦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

1520—1522年达·伽马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五、材料解析题(1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也将被砍掉。

材料二: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请回答:

①材料一所指的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性质?

②材料二中,等级制度所指是什么?据此判断印度城市平民属于第几等级?有什么义务?为什么要制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六、简答题(18分)

29、比较亚非文明起源与欧洲文明起源有何不同?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30、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1、亚历山大东征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第四篇:历史月考总结

初二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反思

一、考试内容

鸦片战争:了解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经过、中国失败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列强侵华的罪行、火烧圆明园。3.太平天国运动。4.洋务运动。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6.戊戌变法。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洗劫北京,《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8.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的创建。新课改后内容增多,需要讲的知识太多,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讲课中注意把握重点知识重点讲,细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尽量给学生理清楚课本知识的条理与脉络,帮助学生背诵。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学生失分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时间记忆不对:下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事变 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④颁布《资政新篇》。(2)审题不清:例如问: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南京条约)(3)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 下列关于1901年我国一普通家庭四兄弟生活情况的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D、老四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4)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5)过于拘泥于课本知识,缺乏灵活性:.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对鸦片输入危害叙述正确的选项是()①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②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 ③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

④损害身心健康

(二)材料分析

生失分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历史事件任务的记忆不全面、背诵不扎实:材料一中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这一条约中被迫割让的土地是什么?(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读图的能力有待提高: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开放题回答过于简单。(4)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需加强:材料二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5)书写杂乱,字迹模糊不清。

三、整改办法:对于历史人物,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认识,特别是关于描述历史人物的古诗认识和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主动记忆的意识,区分相近和相识历史事件、条约的区别。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有针对性的加强解题的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可以在平日里听写时,适当加入材料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平时的练习、答题方面要强调学生的书写。

第五篇:历史答题卷

号室试 密 号 座 封 线 内 名 姓 不 要 答 号 考 题 级班 惠州一中2012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科答题卷

17.(共26分)(1)(14分)

第1问(4分):

第2问(10分):(2)(6分)

(3)(6分)18.(共26分)(1)(16分)

第一问(12分): 第2问(4分):

(2)(4分)

(3)(6分)

下载2017-2018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历史卷(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历史卷(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月考A卷题

    初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思想品德A 卷 班级考号 一、辨题别正误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10分) 1.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 2.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

    12班月考数学卷

    2013~2014第二学期12班月考数学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将300°角化成弧度为 A2 3435376BCD 2、一个扇形的弧长为2,半径为1,则扇形的圆心角为 A1弧度B 2弧度C3弧度D4弧......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美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在( ) A.美国内战后 B.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

    2012八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八年级2011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1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

    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耳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中国&世界古代史 一、 单选题 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

    15届历史第一次月考

    神木职教中心基础部15届职高 2013-2014-2《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时间 :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卷 选择题(25*3=75分) 1.“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

    初三历史月考总结

    初三历史月考总结 杨春锦 一、 成绩分析 本次月考参考人数106人,优生9人,及格50人,均分28.68。 二、 试卷及问题分析 本次试卷有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分值比例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