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医院实施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各级医院实施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zhzhdy 医疗质量是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和医德医风建设的综合反映,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医疗质量问题也是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创造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末期受到我国卫生界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医院管理。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现代管理原则,它是对医疗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对医疗服务的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把影响质量的问题控制在最低允许限度,力争取得最好的医疗效果和最高的公众满意度。
近几年来医院发展迅速,但管理工作跟进工作相对缓慢,虽没有出现明显的医疗质量下滑现象,但通过日常的医疗行为监管仍然能发现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医疗服务全过程涉及到医院的各个工作岗位。从我接到的各类投诉案例看,投诉几乎涉及各个科室,从挂号到取药,从医生到护士,从医院环境到饮食,从一线临床科室、后勤科室到管理部门,因此要想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以往的医护人员一直是被管理者、被检查者,而现代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充分体现“自己管理 自己”,每一位员工,无论是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管理人员对所做的工作首先都要进行自我质量检查,大家的工作都处于受控状态,管理均有据可查,奖惩有章可依,杜绝不负责任的现象,应该说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质量持续改进的人力基础。要想做到“全员参与”,除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外,关键的是制定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使每一位员工清楚工作质量要求,做到“自我”实时质量控制。例如,《投诉管理办法》、、、、、第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医疗质量的维系和改进,不仅仅要靠每一位员工负责任的辛勤工作,科室、全院的质量要靠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回顾我国医疗机构几年来的质量管理工作,我认为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作用力度不够:
1、缺乏院、科两级的质量管理计划及考核标准,对临床科室的工作考核中缺乏对其质量指标的考核;
2、虽然成立了医疗管理委员会,但实际上没有专门的科室负责具体内容的实施。而且,配备院级质控人员比例过少、质控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管理水平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医院质控工作的监督、落实;
3、在科主任工作中尚未把质控工作做为常规工作,科内工作制度不完善,对人员的工作质量缺乏讲评和奖惩,做“老好人”现象严重。例如《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第三、不断的质量检查,考核指标的完成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质控方法。按照医院评审考核标准应常规性的对重点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寻找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使得医疗质量不断提高。质控可采用环节管理和终末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议质 量考核应与员工、科主任、科室的评优、聘任相关,加强质控的奖惩力度保障质控工作的效果。例如《医疗安全报告制度》、、、、第四、开展经常性的质量培训和质量管理培训工作。目前许多工作人员不清楚与自已工作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制度和管理办法;医生甚至不清楚12项医疗核心制度,年轻医生不熟悉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和有创操作规范;部分科室领导不清楚自已应该做哪些质量管理工作,也不关注质量管理,造成科室人员涣散、医疗缺乏规范、技术水平下降,医疗纠纷投诉经常不断。进行经常性的质量培训如工作制度、操作规程、诊疗常规、护理常规和“三基、三严” 的培训,提高人员对制度、规范内容的知晓度来控制其医疗行为,避免工作失误。进行经常性的质量管理培训如相关法规、各项管理制度、考核指标及标准及现代管理方法的培训,提高各级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能仅仅只对医院中层干部进行培训,更应该重视做好、做细对临床各级医师、护士长、医技班组长、管理职能部门普通工作人员的培训,因为他们是环节医疗质量的直接控制者,是监督制度落实、考核分析质量的操作者,他们的管理水平与医院医疗质量提高的速度和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以上是我对医院质量管理的几点不成熟建议,希望能给院领导的决策提供帮助。
第二篇:201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201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医疗卫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以较低廉的费用为病人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几年来,我院和其它市级综合性医院一样,成为了我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形成了独有的妇幼医疗卫生工作体系,在为全区妇女儿童提供质优价廉的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继承发展医药学术和培养医药人才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在2004年,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收费、降低医疗费用为落脚点,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近些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1 加强质控管理。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8%。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 2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 3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明年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复查复评工作做准备。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一)今年我院严格执行药品、大型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招 4 标政策和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总的医疗费用,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要实现“降低病人费用”这一目标,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改善医德医风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广大患者利益为前提,切实把医护工作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处理好医院、个人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在医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中心领导和医疗管理小组的带领下,经过质量管理小组全体成员,各临床科室及各位职工的共同努力,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科室各医务人员均能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工作上基本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迹。
二、各人才素质均有明显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医德医风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医疗管理方面成绩显著
1、病案质量较往年明显提高,住院病历书写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合格率初步统计为100%。
2、诊断和治疗质量: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及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均达到预定目标。门诊和住院转诊率接近控制在预定目标,未发生过无菌切口感染情况,处方合格率也基本接近预定目标。妇产科住院产妇死亡率为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
四、护理质量管理方面
1、服务态度较好,基本能穿戴工作服,持证上岗。
2、物品管理使用维修较好,尤其是抢救药品物品管理方面,基本能班班清点,保证桥就工作顺利进行。
3、病房管理工作较往年有所改善。情节卫生工作做得较好,病房物品放置有序。
4、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达100%,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执行率100%。
5、能认真描绘三测单,书写护理记录,及时执行医嘱,技术操作规范,准确。护理五种表格书写,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预定目标要求,未出现合理差错事故。
五、医技方面
1、能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2、能认真配合各科室做好检查项目的分析,诊断报告及时,结论准确,内容完善清楚。
3、能合理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器械、试剂并能严格管理和维修好。
4、能及时认真做好各种资料的统计工作。
六、药房管理方面
1、能认真执行有关质控制度、措施。
2、能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管理方法。
3、购药渠道正规。
4、调配处方出错率为0。
七、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1、服务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3、情节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4、无菌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5、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有待进一步加强。
6、各科室感染工作记录、数据有待进一步完善。
7、坚持定期召开各小组会议,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棋盘井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12月6日
第四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2020年上半年,医院将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病案质量,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院内新技术新业务与各项临床应用技术的规范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不良事件管理,医疗争议与纠纷的及时处理、临床路径管理等方面,现将本医疗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一、病案质量
2020年上半年,通过病案质控,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了解各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及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重点对病历完成时限,医患沟通与有效告知记录,会诊制度落实及会诊记录的及时书写,门急诊记录及留观病历的规范书写,病案首页的规范填写等几方面内容进行检查督导。通过全年的门诊病历、住院运行与终末病历质控,病案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仍发现许多问题。
(一)门诊病历
门诊病历大部分能够及时、完整书写,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个别科室因门诊量偏高或其他原因,存在部分患者未书写门诊病历或书写内容简单、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书写质量因检查督导的力度与频次呈现一定波动。本规范了急诊留观病历的书写,(二)住院病历
质控工作中发现住院病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首页填写不规范,过敏史与首程、入院记录等不符合,首页诊断遗漏等。
2.病程记录、三级查房不规范,记录内容过于简单、空泛,缺乏必要的指导性内容,记录时限亦把握不严,记录内容如同流水账,对异常检验检查结果照搬照抄,缺少必要的分析、判断,对病情变化和处置方案记录不及时。
3.诊断依据不充分,鉴别诊断单一、不规范、模式化,辅助检查分析不全、缺乏描述病情的转归,以及对诊疗方案调整的说明等。
4.手术科室的术前讨论记录三级医师的发言内容无内涵,有的术前讨论记录内容不全,缺乏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措施补救的记录。
5.病程记录中仍存在相互拷贝,内容雷同或前后内容矛盾的现象,此现象较为普遍。
6.抢救、疑难等各种讨论记录,缺少上级医师对于病情的分析指导意见,上级医师审核把关不严。
7.部分临床科室上级医师未审阅大病历或只签名不审阅,上级缺签名现象时有发生。如《手术安全核查表》缺少主刀医师签名,医嘱中有院内会诊一次,但是病历中缺少会诊记录,以及医疗告知缺签名或填写不完整等。
8.小结记录不完整,转科记录、阶段小结和死亡讨论记录等内容简单,不能反映治疗情况、目前状况和下一步治疗措施;
9.知情同意不确认,特殊检查、治疗和手术方式改变,无家属签字确认,给日后留下纠纷隐患;
10.知情告知不规范,缺少疾病相关内容的告知,如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病情变化等内容告知欠缺。
11.质量评定不严格,科室病历质控员对病历等级评定把关不严,所有出院病历均评定为甲级病案,我院要求终末病历必须达到甲级病案,但通过对终末病历的质控发现,仍存在单项否决项目的终末病历。
12.终末病历返修率较高,已经在病案室上架的终末病历常因错误需要申请修改。
(三)原因分析
无论是门诊病历还是住院病历,都应及时、完整、规范书写,一旦发生医疗争议,医疗文书是证明医生诊疗行为是否规范的有力证据。通过分析,认为导致缺陷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部分医师(各级都有)缺乏自律。譬如主治医生忙于应对患者,无暇顾及病历书写,而由下级医师(主要是住院医师)完成病历书写,因未履行对下级医师的指导,且对病历的环节质量疏于把关,科室质控员未认真开展病历质控工作,致使病历书写质量不过关。
2.年轻医师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基本功不扎实,在查房过程中对上级医师的指导和意见没有认真记录,致病程记录不能如实反映病情,造成病历书写细节上显得空洞,缺乏真实性;
3.部分人员对患者的日常检查不到位,或只是听取患者的口述,没有将各项辅助检查和临床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而是以粘贴复制的方法,形成雷同的病程记录及病历。因此,客观上部分病历仅仅只是程度不同的复制,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病历书写。
4.我院医务人员紧缺,人才引进较多,流动性较大。每年新引进人员病历书写经质控督导规范后,下一新进人员仍需规范,加之科室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临床带教与指导工作开展不畅,病历质量问题呈现周期性与反复性。
5.针对职能部门检查出的存在问题,少数科室未认真整改,导致一些相同的问题重复发生,无法根除。
二、核心制度执行
日常质控工作中,对十五项核心制度重点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科室,制定整改措施,质控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为:
(一)首诊负责制
表现在首诊医师不能认真负责的进行诊治: 对患者所提问题解答简单,不耐心;不能处理的问题不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意见;不是本专科的疾病不能认真、及时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专科不能处理的问题不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及时转科治疗等;由于门诊排班原因,部分科室上午与下午不是同一医师出诊,下午出诊医师对上午患者的检查结果不予解释及处置,甚至推诿患者,引起患者不满。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对于常见病种,科室三级医师查房有时流于形式,内容简单。对住院病人的病史、病情、治疗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反映不出上级医师的水平,缺少实质内涵,且有的内容雷同。上级医师对查房记录的审签不及时、不规范;个别病历缺少或反应不出三级医师查房。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个人方面: 经治医生没有坚持每日至少2 次的查房;上级医生存在只听下级医生的口头报告,既不对病人进行检诊,也不检查医生的病历记录;科室方面: 普遍存在对三级查房重视不够的现象,其中手术科室往往只注重本专业情况,缺乏对病人全面、系统的体检和分析,普遍鉴别诊断单一、不规范、模式化,从而造成漏诊误诊等。
(三)术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与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
普遍存在实际讨论例数不够或有遗漏,讨论记录只为应付检查,未开展实际讨论,讨论无实质内容,讨论记录不规范等。
具体表现在术前病例讨论有遗漏,降低手术级别,回避术前讨论,术前讨论记录内容不全,缺乏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措施补救的记录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走过场,甚至以没有疑难危重病例为理由不进行讨论,不进行只有科主任、上级医师和管床医师参加,其余相关人员不参加,有的即使参加也不发言;死亡讨论有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讨论质量不高,材料准备不充分,病情介绍没重点,重要的检查检验结果无分析,不能深入分析死亡原因。
(四)会诊制度
表现在会诊医师资历达不到要求,包括安排主治医师以下人员承担院内会诊,特别是让刚刚单独值班的住院医师参加急诊会诊,使得会诊质量不高,耽误病人诊疗;会诊不下达会诊医嘱,会诊记录不规范,无实质性内容等。
(五)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个别科室对交接班制度主观不重视,交接班记录书写简单甚至一句话概括,记录不完整、漏记现象时有发生。值班人员没有把交接班记录做为值班时观察、处置患者的依据。
(六)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输血指征的把握已趋于严格。现存主要问题是:输血治疗同意书检验结果描述不规范,输血申请单填写有缺陷;临床用血申请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质量管理办法》要求用血申请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字申请,现已下发通知要求科室按要求执行;缺少输血评估表或填写不及时。
(七)手术、麻醉分级管理制度
各级手术医师手术、麻醉范围分级管理更新不及时,没有对各级手术、麻醉医师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再授权。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职能部门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宣教力度不够,科室对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不了解,职称与手术能力有变化时相关医师未及时提出手术级别变更申请,职能部门也未按照职称与能力的变化主动要求期变更手术级别,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工作存在一定脱节。
(八)新技术准入制度与临床应用技术管理
部分科室对临床应用技术管理不重视,对新开展的技术与业务,存在先开展后备案或开展不备案的现象,致使职能部门无法对此项技术或业务进行有效评估。另外,医院准许开展的临床应用技术,部分科室对应用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与合并症、随访情况等总结分析与上报不及时。
三、人员培训与考核
科室每月至少两次业务学习,包括三基三严、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技术规范;同时,每季度组织三基三严考试,每月120急救中心与急诊科考试,不定期进行基本操作技术培训与技能考核,积极参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组织的病例讨论与视频讲座等。
科室业务学习与全院培训考核也是提升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考核,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分析解决复杂疑难病例的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对各学科人员掌握本专业新技术、新进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部分科室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业务学习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没有真正将科室业务学习认真开展,学习氛围不浓;同时,参与全院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科室人员紧张、工学矛盾所致,另一方面,存在一定主观学习不主动的因素;定期进行专项考核时,个别医生态度不端正,没有认真学习,导致成绩不合格。
四、不良事件管理
2020年,我院各科室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例。其中,设备器械使用和医疗处置事件1例,导管操作事件1例,非治疗意外事件1例,沟通不良事件1例,信息传递错误事件1例,患者不满1例,检验病理反射等技术侦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事件1例,基础护理事件1例,跌倒事件1例,针扎事件1例,方法(技术)错误事件1例。
设备器械使用和医疗处置事件占不良事件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导管操作事件、非治疗意外事件、沟通不良等,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问题或操作错误,沟通告知不充分,缺乏工作经验等。
同时,发现部分科室对不良事件上报工作仍不够重视,甚至发生医疗争议或纠纷后仍未将事件上报,发生的医疗纠纷中,仅1例上报了不良事件,其他医疗纠纷均未上报不良事件。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此制度的学习与宣传,继续督促各科室认真执行。
五、临床路径
全院整体临床路径入组率未达到出院患者30%的管理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个别科室主观开展此项工作的积极性较差,依从性较低,寻找客观原因少开展临床路径病种。
(二)回避诊断,避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诊疗方案未按第一诊断的疾病执行。
(三)变异率较高,变异不记录变异原因及分析。
(四)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流程不熟悉,人员操作电子信息系统不熟练,使工作开展受阻。
六、改进措施
2020年下半年,计划重点对以下工作内容进行整改:
(一)要求各科室质控小组严把质量关,每份病历主管医师应认真书写,上级(或质控)医师要切实开展质控工作,科主任重视病历质量管理,真实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医疗质量才能有保证。
(二)加强对核心制度内容的熟练掌握,认真查找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对院部职能管理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应积极响应和落实,重点加强医患沟通与告知、手术分级管理、会诊管理的落实与执行。
(三)强化业务学习,加速人才培训,开展医疗法规、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通过业务学习强化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和浏览医学杂志等方法,全面了解本专业现状和新进展,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四)严格按照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进行诊疗工作,每例病人均按照每个疾病的临床表现、核心症状、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和诊疗方案进行规范书写和治疗。
(四)督促科室进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科室业务学习,使大家熟知各项病历文书的书写,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知晓率达100%。保持病历甲级率≥90%,尽量减少乙级病历,杜绝丙级病历,降低病历返修率;同时,督促科室加强带教工作,认真履行各级医师职责,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诊疗行为与病历书写进行指导与监管。
(五)完善临床路径病种目录,扩大我院临床路径病种范围,最大限度将收治疾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积极组织各临床科室实施,达到路径管理相关指标的要求。
(六)加强临床应用技术监管,追踪各科室开展的各项新技术、新业务,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事件,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第五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医疗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各医疗机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卫生改革不到位、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矛盾逐步凸现,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为了切实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我市从20110年起,把医疗质量管理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卫生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督导,定期检查、考核和调度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了活动顺利实施。
二、明确主题,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丰富
2010年以来,我市以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为指针,以整顿医疗秩序、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内涵建设、杜绝医疗差错事故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为重点;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诊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措施,每年明确主题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引导、带领各医疗机构抓质量、抓管理、抓发展,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步推向深入,努力塑造卫生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怎样写好年终总结结尾部分》《教你怎么写工作总结开头部分》《年终总结开头部分写法》
三、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
医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水平才能得到更新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为此,在每年组织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 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具体做法是:
一是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的学习。我们编印《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文件汇编》、《医院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人手一册,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单位集中学习、医务人员自学、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了院长培训、业务骨干培训、病例书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药品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纠纷防范等培训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明显提高。
三是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卫生事业的思想,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措并举,着力抓好人才培养、科研和特色专科(项目)建设,提高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是规范医疗文书,加强病历质量控制。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规范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提高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从2001年起,每年坚持实行了病历质量逐级控制和评审。在各医疗机构院科两级病历质量评审的基础上,我局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出院病历,抽调专家集中评审,结果全市通报,按规定处理,并与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挂钩,有效地促进了病历质量提高。
五是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比武。近三年来,我们以培养提高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技术、程序、常用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应用为重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每年遴选适宜技术向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推广。方法是:局里组织专家,采取理论讲座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应用;年底,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的掌握应用情况进行理论考试,在此基础上,选3-5常用技术组织竞赛比武。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六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讲座。对省、市两级组织的各种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讲座,积极组织各单位参加学习,使医务人员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
四、依法监管,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了确保各项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我们一直坚持“依法监督为主、行政管理为附、管理和处罚并举”的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机制。首先,坚持依法监管。变事后的被动说教检查为事前的主动依法监督,把医疗质量的综合监督检查与专项重点工作监督检查紧密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依法下达监督文书,严格对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其次,注重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从制度、职责完善到执行,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隐患;第三,健全组织,明确责任。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达到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协调,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组织职能科室,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考核;第四,形成制度落实监控体系。局和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采取专家组质量考评、科主任座谈会、医疗质量警示谈话、医疗质量院长大查房、查房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
五、工作成效和体会
通过以上措施的积极开展和有效实施,使我市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医疗纠纷的发生逐年减少,特别是事故性医疗纠纷一直很少,医患关系明显好转,连续三年保持了滕州市民主评议行风前三名的好成绩,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多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树立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生命线这一理念,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持续增长。
(二)技术创新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不竭动力。技术创新、特色诊疗、科教兴院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三大战略。只有坚持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医院才能在竞争中形成和保持学科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在同行中的优势,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
(三)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根本理念。在深化改革中,转变观念,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医疗服务水平上新台阶、上水平。
(四)行风建设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是解决医德医风好转的有效途径。将行风建设管理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相结合,可以把柔性管理指标转化为刚性管理指标,是解决技术性质量管理和功能性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处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收费管理、行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我市在医疗质量监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在枣庄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推动卫生事业稳步前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From: 两全其美网校城(http://www.lqqm.net)Url:http://www.lqqm.net/article-391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