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反思

时间:2019-05-14 23: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反思》。

第一篇: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反思

重庆市綦江区营盘山小学 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反思

营盘山小学2007年建校以来,在课改之路上已经整整走过七个年头,七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课改的突破口和重点,不断深化,扎实推进,卓有成效。现就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梳理整理如下:

一 教学内容改革

做法及成果:

(一)积极探索学科教材的校本化、班本化工作。几年来,学校坚持固定时间、地点、固定中心发言人开展集体备课,学年初分年级分学科确定学科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集体备课工作,学期初,分单元确定重点备课人,轮流重点发言,通过讨论、修改形成集体教学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更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在此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再进行二次备课,并将备课情况书写在学校下发的二次备课卡上,让教材班本化。

实践证明,坚持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减轻了教师负担,避免了教师抄教案的现象,大面积较好实现了教师从“教教材”到“利用教材,完成教学目标”的转变。

(二)大胆尝试学科内教学内容的整合。语文学科中高年级部分教师尝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陈其秀老师每学期坚持用三分之二时间上完教材,三分一时间在班上每周坚持1-2次群文阅读活动,学生阅

读量大,积累多,培养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教学效果好。部分教师特别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吝啬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数学学科教师主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大胆尝试调整教材单元或例题的先后教学顺序,或添减例题、练习题等,使之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部分教师的大胆实践,带动了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科教材处理意识和能力,不再把教材当“圣旨”,彻底改变大多数教师一字一句地教材的陈旧做法。

(三)课程资源利用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地处城区,周边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丰富,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积极支持学校工作。每学年将一半综合实践课集中,定期轮流组织学生到升平实践基地参加活动,组织学生到重庆参观科技馆、三峡博物馆等区外参观体验。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学科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到区博物馆、营盘山、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地参观实践。

綦江农民版画蜚声海内外,学校充分利用美术教师团队优势,积极开展少儿版画教学,定期邀请农民版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校授课,美术教师自编了校本教材,将版画教学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成为“重庆市少儿美术实验学校”,重庆市安监局“安全文化教育版画创作基地”,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綦江农民版画传承基地”。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和优势,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学习课本外的知识,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能力。

(四)努力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打造学校课程特色项目。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家长、社会热心人士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场地等资源,学校出经费,有计划地丰富学校课程内容,积极打造学校课程特色项目。

如今,版画教学融入课堂,成绩斐然;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在体育学科在课堂中普及足球、少儿门球、篮球和乒乓球教学,篮球成为区传统项目学校,是区体育局重点扶助参加市下届市运会项目,足球成为“重庆市少儿足球基地学校”、两届区冠军,今年参加重庆市少儿足球联赛,在27只参赛队中荣获第七名的好成绩;少儿门球多次参加区、市级比赛;学校还开设了太极拳课,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太极拳活动;科技活动课程学生参与面广,已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7年坚持鼓号队训练,多次参加演出和比赛,受到广泛好评;音乐课全面普及了乐器进课堂的工作,效果很好。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课程内容了逐渐丰富起来,满足了不同学生的的爱好,并初现学校课程特色。

反思:

1、教学内容改革强力推进不够,一些内容还处于依靠热心教师自发性实践,提炼推广还有待于加强。

2、班额大、场地小,功能室基本没有,亟待改善办学条件。

3、教学内容丰富性方面,一些内容普及性不够,没有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二 教学方式改革

做法及成果:

(一)、大面积转变了教师角色。学校多数教师是从县内各镇考调来的年轻教师,他们热情高基本功好,但学习和锻炼机会较少,教学观念不新,方法陈旧单一。学校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学校首先抓好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外出参观学习,2007年9月以来,学校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市内外新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课改的最新信息,回校后,学校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开设教师大讲堂,让他们及时向全体教师传达汇报,有效地拓宽了教师视野,增长了见识。我们还大规模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级的学科培训,通过听课、交流,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改革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二是请进来,为教师指点迷津。积极聘请专家来校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学校多次聘请市里的教育专家来校就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等专题进行讲座。每学期邀请县教研员来校指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了既不耽误课又能让更多老师得到学习机会,学校主动承办了区里的许多教科研、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如今,学校90%以上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彻底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表现出课改带来的常态:

1、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教师采用直观、创设情景等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其动脑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动手。教师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多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鼓励学生动口,畅所欲言,改“一

言堂”为“群言堂”。

4、鼓励学生创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注重开放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动力手实践。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3、探究学习。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施新课改以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

4、合作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机会多了,交流的机率多了,互动的次数多了,对话的机会多了。

(三)课堂评价从单一的“判别式”走向多元的“鼓励式”。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立足课堂,培训提高,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十六字工作方针,把“三层六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如今的课堂,教师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

度、行为的变化,通过评价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肋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全面发展。同时评价的目的也是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有关人员。学校采用口头表扬、活动报告、成长记录并结合书面考试等多元化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与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学习结果的单一性评价形成鲜明对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基本完成了从强力推进课堂模式到“去模化”的转变。课改初期,学校鉴于教师课堂上普遍“满堂灌”的现象,从课堂时间分配上制定了“5215”课堂教学模式,强行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通过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全员上课改合格课,年级“同上一节课”等活动,基本解决了课堂“满堂灌”现象,把时间还给学生,已经成为课堂常态。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聘请专家多次诊断,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重点的打造“习养”课堂行动,组织教师学习《营盘山小学“习养”课堂实施纲要》,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继续聘请专家以打造录像课的方式,轮流指导教师进一步深化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反思:

教师之间改革力度不均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认识不足,动力不足。一部分教师的观念转变难,方法改变难,知识更新难,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落实。有的老师虽已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大多停留在摆花架子的层面上。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其学识、教学经历、年龄、环境等因素,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运用于实践中更显得千差万别,课堂教学、备课与反思、校本研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均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语文、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学科课堂改革比较成功,其它学科还是薄弱学科。

三 课堂文化建设

做法及成果: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文化。几年来,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同伴示范等方式,引导全体教师努力挖掘学科内涵,营造适于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文化,用优美的课堂语言,营造高雅的课堂氛围文化,以教师的魅力,带动课堂氛围文化。

(二)、构建智慧灵动的课堂文化。智慧与灵动是课堂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向,有文化品格的课堂,一定充满智慧和灵性,启迪心智、萌发智慧,是任何课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标。要求教师做到三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二是学习方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学过程的创造和生成;三是课堂要充满教学智慧。

(三)、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文化。对话,是指师生、生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前提下,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课堂对话意味着课堂不仅只传授知识,而是一

起分享理解,即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校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师生的课堂交流中,教师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给予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力,给予学生主动发言与参与的机会。二是生生的关系也必须是平等的,课堂上既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奴隶”。不管自然禀赋有多大差异,不管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有何不同,他们都享有平等的权力。

(四)、建设课堂质疑文化。推进课堂文化建设,还要做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构建“质疑文化”。要求教师应敢于接受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为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感到欣慰。同时,教师应乐于鼓励学生向课本提出质疑,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向科学提出质疑,重视贯穿科学精神这条主线,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和创新”,获得成功就要坚持求真和创新。

(五)、建设课堂团队文化。传统课堂的学习目的属于应试型,把考试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提问假设、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交流体会等都变成了摆设。而现在的课堂属于素质教育的课堂,倡导合作学习,因此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建立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构建“团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特别注重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建立了《营盘山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制度》,通过张贴《营盘山小学小组

合作学习评比表》,每月评出先进小组等方式鼓励师生重视课堂团队文化的建设。

(六)、建设严谨有序的课堂机制文化。没有制度的激励,课堂文化难以繁荣和发展。一切好的规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学校努力打造营盘山小学“习养”课堂,积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引导师生建立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制度,以制度落实形成独具特点的课堂机制,期望长期积淀形成一种机制文化,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

(一)、课堂文化建设过重重视形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课堂团队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部分教师用得多用得滥,有效性不够。

(二)、持之以恒抓重点,努力形成特色不到位。课堂文化建设需要做的事很多,对外学习的也很多,看了便想学别人的,因此内容多变化快。但结合本校实际,部分已经做能做好的却被丢掉了。

反思我校在七年走过的课改之路,成绩与困惑,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三层六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积极打造“习养”课堂,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我校课改工作向纵深推进。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 二0一四年六月

第二篇:綦江区营盘山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

科 技 教 育 工 作 总 结

两年来,我校在科普教育在区教委、区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下,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辅导教师、有兴趣小组、有活动基地、有实验器材、有成果展评,从各方面确保了学校科技活动稳定有序的正常开展。学校科普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采并卓有成效。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地处县城开发区,生源比较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特长,坚持“求真、向善、博学、创新”的办学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成立了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研教改,全面实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电化教育自然科技领导小组,下设一个科技活动中心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10名有特长的教师任组员。从检查评比到汇报表演,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头,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同时又制定了各类人员职责、短期规划、长远目标和《一节好课标准》。又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和平时爱好,每班都成立了科技活动小组,学校组建了航模、科幻画、科技发明创造、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等科技小组,各活动小组有学期计划、有检查过程、有活动记录、有总结评比,使全校的科技活动有序进行。辅导员除本校教师外,还在社会上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校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每年“六一”节和“科技”节前后向家长和社会公开举行少儿科技成果“展示汇报表演”,使此项活动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1 凡从营盘山小学毕业的学生,社会上普遍反映,基础扎实,素质高,后劲足。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学校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一方面尽量压缩其它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积极向区电教站申请改建项目,确保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几年来,学校筹措资金20余万元,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一是投资2万余元,对图书室进行改造更新,藏书量近2万册,其中科技含量的书籍达21%以上;二是投资1万余元建起了一个可容纳60人就座的阅览室,阅览室里学校每年订有10多种科普杂志和有关报纸;三是投资2万余元建起了自然科技展室,目前,共展出学生自己采集的动植物标本达60余盒300余件,自制的手工艺品达100余件,剪纸、手编工艺达200余件,自制的教具、学具达60余件;四是投资2万余元建起了舞蹈室,铺设了木地板,安装了壁镜,为学生练习舞蹈提供了场所;五是投资2万余元建起了科技实验室和手工制作室。这不仅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了较丰富的科技活动素材,还保证了科技活动及其它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培训,健全队伍

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一批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批素质高、热爱科学的辅导员队伍,它是开展好科技活动的前提保证。;因此,我们在抓队伍建设上舍得花力气、花代价。首先健全了三个辅导员队伍:即校外辅导员队伍;少先队辅导员和各科任教师组成的辅导员队伍;以专业教师为主的辅导员队伍。我们结合辅导员队伍特点,首先成立了约20人参加的科技艺术活动展示组,从各方面展示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校园精神风貌,从三笔字、简笔画、艺术类、普通话、电教器材操作、电脑使用等方面全面培训。同 2 时,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每天一篇钢笔字、一篇毛笔字、一周一幅简笔画活动,每人至少要掌握一门器乐的演奏技巧,每学期至少要两次对全体教师进行艺术类和电教器材操作的培训。目前,100%的教师已获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微机操作合格证、普通话测试合格证。形成了以蔡长利老师为主的绘画、以古洪老师为主的书法、以罗玉老师为主的音乐、以廖桂梅老师为主的舞蹈、以胡丹老师为主的体育、以蒋荣彬老师为主的科技自然、以邓小波老师为主的电脑网络辅导队伍,构建了“整体布局、分层管理、有人主抓、有人实施、任务到组、责任到头、有条不紊”的科技活动新格局,保证了各项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拓宽渠道,加强宣传

学校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利用班会、校会、黑板报等进行科普教育。为营造强烈的科技教育氛围,扩大科技教育的阵地,我校利用长达50米的玻璃橱窗,构建“科技长廊”,并在“科技长廊”上有计划、有目的,分类别地宣传科技知识,几年来,宣传的内容有:航天知识、智能机器人、生活小常识及保健、禁毒知识、人类起源、生物知识、发明与创造等,也有综合性的宣传,如: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的五大前沿),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目标等综合性的宣传。“科技长廊”的内容定期更换(每学期更换三次)。并且,每学期各班都要办一期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利用校园电视台等展开宣传,使学生生活在讲科学、爱科学的浓厚气氛中。学生征订《我们爱科学》杂志的人数,每年递增,目前征订达四百多册。学校建立了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100人以上的科普宣传队,定时和不定时走上社会和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科普宣传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知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我校部分学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活动。如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调查饭店经营状况、环境卫生等,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给政府提建议书。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的了解和热爱。此外,我校还进行了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演练、食品安全知识的测试等活动,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

利用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多次与镇文化站联系,先后将《远离毒品》、《普法知识》、《预防爱滋病》及《交通违章及后果》等图片展请进校园。将专家请进校园作专题讲座,就心理科学、家庭教育等专题对师生或家长进行科普教育。

五、组织活动,展示成果

我校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队伍的基础上,定时开展活动,各科技活动小组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和节假日,广泛开展小发明、小论文、小创造活动,特别是寒暑假,假前德育处统一部署,由各班主任组织落实,假期结束后,学校进行总结验收,筛选精品,举办“科技小发明”展览会。

每年都要借助“六一”和“科技节”两个节日面向社会和全体家长举行一次大型科技艺术活动汇报表演。今年“六一”节和 “科技节”我校举办了大型科技艺术成果展示会,两次展示会共展出各种手工制作品达200余件,向全体与会人员共展示各类节目达40余个,与会人员达8000多人。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电影,参观海洋生物标本展等,每年学校自然科技组均要组织学生参加科普知识大赛。

六、培养素质,彰显成效

我们在各类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参与,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2011年12月进行的綦江区科技模型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团体第一名,其中8名学生获得一等奖,6名教师获得县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骆靖允同学的科技制作《木质桥梁承重桥》在綦江区2011年“李四光少儿科技奖”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我校学生在重庆市模型运动协会举办的航模、海模、车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7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4个,三名教师获得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在2011年8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模型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在今年举办的重庆市“科幻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在重庆市“科幻作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在重庆市第22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中,三名同学分别制作的“巴渝新居”建筑模型也取得优异成绩。

在今后的科普教育活动中,我们将更进一步加强管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软、硬件建设,真正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开发智力的氛围和场所,为争创一流“科普基地”而努力工作。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 2012年2月

第三篇:綦江区营盘山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自查报告

营盘山小学 素质教育督导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重庆市綦江区教委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督导的通知》(綦教[2014]18号)和《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自查申报工的通知》(綦府督[2014]3号)文件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校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学习,并对督导指标体系逐条自查,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营盘山小学是2007年投入使用的一所城区小学,占地面积26亩,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2583人,教师124人,其中小中高3人,小学高级教师41人,区级名师1人,学区首席教师4人。有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室、录播室各一间,其余功能室尚缺。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强化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深化课改,努力打造学校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内容与措施(一)领导与管理

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几年来,一直坚持抓好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制定了学生习惯手册,申请了习惯教育的市级课题,在学生中开展了建立学生银行,评选“习

养”宝贝的系列德育活动;在深化课改工作中,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法为重点的“习养”课堂为深化点,制定了《营盘山小学“习养”课堂实施纲要》,做到教师全员参与,正积极践行着。学校办学理念清晰,初步成为了学校师生、家长的共识,培养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工作能围绕理念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并通过教代会制定了比较符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彰显学校特色的发展规划和章程,在制定学年学校的工作计划及各板块计划时,能充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制定。

学校注重制度建设,力求做到制定管人原则,通过几年的不断运行,学校各项制定不断完善,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校机构完善,设置比较合理,职责明确,在工作中既能各负其责又能团结协作。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和谐,相互支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能较好的把握管理与服务、严格执行制度与以人为本的度,在教师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得到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做到教书育人,积极投身到课改之中,学校制定了各类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积极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几年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同伴互助等方式,积极转变教师思想,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依靠广大教师共同管理学校,坚持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为导向的自主管理。师生员工通过多种平台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渠道畅通,民主管理与监督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定期召开学校、年级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全体家长会,吸纳意见或建议,改进学校工作;不定期举行社区代表

和社会人士座谈会、咨询会,主动邀请社区代表和社会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校风监督员。利用公示栏、网络等载体,及时向校内外公布学校的决定、规定和重要事务;对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整改,对社会公众的咨询和意见及时答复或反馈。

(二)课程与教学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了各类课程,并严格进行过程监督和总结,特别加强了如“2+X”活动、心理健康、环保教育、综合实践等学校相对薄弱学科的检查和指导;大课间活动纳入课表,设计的内容比较丰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我们深深感到,需要一种符合我校实际、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教材。我们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和实际发展的需要,通过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已开发编印校本教材《营盘山小学版画教材》、《黄脚丫》《营盘山小学学生习惯手册》。

学校为了进一步深化课改,正积极打造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重点的“习养”课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基础,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努力营

造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关注个体差异,制定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特长生培养计划,并做好培养记录。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管理规范,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成为常态,利用率高。

坚持学科教学有育德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将思想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有稳定的品德课教师,严格按课程设置进行德育课教学,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并经常开展专题讲座,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指导德育课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班队机构健全,管理运行高效,班队工作计划、总结完整,班队干部培养目标明确,材料齐全,班队活动开展正常,主题班队会都能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进行。班级良好班风基本形成,学生干部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

开设丰富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特长,陶冶审美情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乡村实践,体会綦江新变化,组织学校广播站小记者到广阔的田野去采访,体会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特色的拓展训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过程与效果有完整的记载。

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交流育人情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积极动员、争取

社会教育机构及人士参与学校教育;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基本形成。

(三)发展与成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校的办学出发点。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学生的德育合格率达100%。学生都能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多数同学都能自觉维护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尊重和理解他人。学生初步养成了诚实、正直、谦让的品质,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学生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责任感。学生参与学校及校外各项活动的热情、比率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能正确地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几年来,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上升,99%以上的学生文化课学业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具有观察、思维、表达、动手操作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掌握综合实践课程规定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他人交流合作;学生与家长、教师、学校领导的沟通顺畅。

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具有了爱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事物美有初步的欣赏能力。多数学生自身都能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有80%以上的学生每人有一项艺术兴趣或特长。

教师教育观念有了进一步转变,教学手段、方法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比较好的起到主导作用,绝大多数教师彻底转变了自己的角色,能做到平等、公平对待学生,注重学生考试分数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习惯、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教研、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现有区级名师1人,学区首席教师4人,学区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8人,区级教师培训培训师7人,几年来,教师送课到其他学校或上学区、区级示范课、研讨课400余节;区级以上科研课题结题11个。

几年来,学校的素质教育取得突出成绩,教育质量考核名列前茅,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科技制作、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绘画等活动中成绩优异。先后荣获了《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青少年足球布局学校》、《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学校》、《綦江区环保教育示范学校》、《綦江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綦江区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等30多项荣誉,教师、学生各级各类获奖众多。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个性和办学风格。在少儿版画、少儿足球、篮球、乒乓球、少儿门球、青少年科技等方面初显特色;在习惯养成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突破。

三、困难与打算

在全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成为“短板”,有待切实解决。

(一)、是硬件设施的严重不足。生均占地面积、生均运动场地严重不足,除有一间计算机室和一间科技活动室外,没有其它功能室,实验器材严重缺乏。

(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打造。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整体规划,绿化美化比较凌乱,随意性强。

(三)、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较全,但在坚持过程检查、及时总结、兑现奖惩等方面做得不够。

(四)、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彻底转变,由此也导致学生学习方式未得到转变,缺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师生关系仍然缺少民主平等的氛围。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够。校本课程设置数量少,校本教材数量少,质量不高。

(六)、教师、学生评价体系不健全。对教师评价最后的显性结果占比例过重,对过程性考核比例过低;在学生方面,重语数,轻其他学科评价,重分数,轻能力、轻品德评价。

今后,我校将在问题中寻找办法,在创新中谋求发展。要向上争取支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争取教育主

管部门支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强校本教研,向科研要质量,为实施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更新管理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内涵发展,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建好人民满意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 2014年3月24日

第四篇:綦江区营盘山小学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工作规划

綦江县营盘山小学 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工作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实力綦江、和谐綦江”建设步伐,加强学校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按照《綦江县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创建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围绕经济中心,服务稳定大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整个创建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综合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文明新风,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五个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打造綦江窗口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目标

通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积极投身课改,政治可靠、道德高尚、业务精湛、工作一流的教职工队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社会信誉的一流的学校,力争在两年时间内成功创建县级文明单位。为创建綦江文明城市和綦江教育作出我们的贡献。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效原则。把创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创建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坚持目标管理,职责到人原则。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单位党、政目标管理,使之与中心工作一同研究,一同规划,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奖惩。

(三)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原则。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从员工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着眼于全面提高单位员工综合素质和提升单位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为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四、工作任务

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师生素养

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营造创建文明单位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綦江县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切实提高师生整体素质及学校文明程度。

⒉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完善学校教师行为规范要求。认真学习市教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教师中弘扬崇高师德,倡导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象,切实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⒊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以“两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抓手,精心组织实施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旋律,以生命健康教育为支撑的各项德育活动。发挥少先队自主性组织的作用,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训练。

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管理能力

⒈加强领导班子成员自身建设。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以课题引领,强化学习力度;从问题出发,强化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保持学习鲜活性。把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成为一支团结、廉政、高效的领导集体。

⒉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好以“课改”、“大下访”、“结穷亲”、“三进三同”等为主要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⒊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反腐倡廉的教育,落实民主生活会的制度。以诚信为重点,敬业爱岗,规范收费,进一步推进行风建设。

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⒈组织开展教职工读书活动。根据上级有关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教工开展读书活动。做到活动有方案,启动有仪式,阶段有总结。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有感悟,形成营盘山小学教工读书活动长效机制。

⒉组织开展文明年级组、文明教工之家创建活动。学校是有教师和学生个体组成一个个班级和一个个组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个个争创文明,才能推动和谐文明校园的创建。学校开展温馨教室和温馨班组建设,修订班组文明公约,班级文明公约,改善美化学习工作环境,增强创建意识,规范文明行为,争创文明班组和文明班级。

⒊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重点,积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制订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健全教师培养发展的管理机制。做好新一轮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继续抓好班主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校本研修,做好教工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⒋关注差异提高办学绩效。关注学生差异,提供导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规范教学流程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⒌完善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完善学校内部人事制度管理,健全校内各项规章。推行教代会制度,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均有教代会讨论,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

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师生幸福人生

⒈以学校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继续做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做好校园广播、文化走廊等软环境的建设,做好工会组室温馨环境的创设,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和温馨小报的制作,内外兼修,提升文化内涵。

⒉以丰富活动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结合形势教育和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开展歌咏比赛、礼仪教育;结合读书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结合工会活动,开展教工运动会、家属联谊会。丰富教职工的校园群众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指数。

⒊以多彩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学校举办具有校本特色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开展道德实践主题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训练学生文明礼仪,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㈤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校社会良性互动

⒈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学校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和校园开放日活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发挥学校和家长双向育人作用。

⒉师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綦江县和县教委各种创建活动,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奉献爱心,不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⒊学校做好社区共建工作。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学校自身建设。学校资源与社区共享,开放场地为社区服务,提供师资为社区服务。学校定期召开学校社区委员会工作会议,互通信息,加强合作共建,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抓好显性标识建设,营造浓厚创建氛围。重点抓好以下内容:一是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工作班子及工作职责上墙;二是道德规范,文明标识,便民服务措施上墙;三是挂牌服务,持证上岗,给群众办事带来方便;四是结合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办好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橱窗等设施,建好宣传舆论阵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创建氛围。

五、工作措施

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式;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为此,学校创建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文明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组长:王池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职责:总责任人,整体安排,统一协调。

2、副组长:熊颖(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职责:具体负责创建工作。

3、办公室成员:付元贵

彭彬

李中林

杜祥槐

黄玉敏

赵小燕

毛开荣

职责:分别负责各板块工作

4、办公室主任:李中林

职责:具体负责文明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创建自评、申报和迎接检查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创建文明单位目标责任制。严格标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把创建活动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科室,明确到责任人。实行文明创建活动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之中。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跟踪和了解各科室创建情况,督促和考核创建工作。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建立文明创建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学校目标管理结合起来,与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教师考核、绩效工资考核、评先评职等工作结合起来。

(四)建立创建投入保障机制。对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各项要求,逐条梳理,拟定阶段计划,多渠道筹集经费,充分利用好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加大创建工作的投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的硬件条件,确保文明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綦江县营盘山小学

二○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五篇: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评选“区素质教育学校”申请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

评选“区素质教育学校”申请书

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我校根据《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自查申报工的通知》(綦府督[2014]3号)和《重庆市綦江区教委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督导的通知》(綦教[2014]18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了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对文件进行了学习,对评价体系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自评。

学校建校近7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坚持以“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坚持以生为本,坚持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学校特色初显,已基本达到 “区素质教育学校”各项指标标准。

现特向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 “区素质教育学校”。申请评选时间为:2014年。

学校决心在提交评选申请后,按照评价标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认真收集整理材料,做好评选准备工作。

特此申请!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

2014年3月24日— 1 —

下载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