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术校本课程[大全]
武术教学感悟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民族文化特色最浓郁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长期练习武术,可以达到提高素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目的,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大众化的运动形式。我校小学部自开办校本课程武术班以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响应号召“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针与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武术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坚持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例如: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同时根据武术难学易忘、技术性强、易于疲劳的个性与特点,选用了“顺序教学法”、“塔式(金字塔)教学法”和“可逆教学法”,以求更好地完成武术教学任务。
所谓顺序教学法,就是按动作结构顺序进行教学。即在武术套路教学时,从预备姿势开始,逐个动作按顺序教至收势而结束。这样教学,不破坏套路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的套路概念,并能认识各动作之间的联系。教学进度比较快,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所谓塔式教学法,它不是像顺序教学法那样按顺序从头教到尾,而是宝塔式的重复教学,如1,1、2,1、2、3,1、2、3、4,„„即学会第一个动作后,再学第二个动作。在学第三个动作之前,必须重复第一和第二个动作。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进度慢,但根据我们实践,证明其进度是快的。
所谓可逆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动作、套路的结构需要,不按套路动作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采用可逆教学法的优点还在于学习复杂的套路和难度较大的动作容易学会和掌握。
除了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与改善,我同时也对学生的武术品德进行了专项训练,效果十分显著。例如:在礼仪方面,在上武术课前学生见到老师和下课都要行抱拳礼,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教会了同学之间互相谦让,不仅增加了友谊,而且使得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为了达到武术陶冶情操的目的,我还经常给同学们讲一些从古至今的英雄故事,例如岳飞精忠报国和现当代武术明星的感人事迹,期望学生从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习武”的过程中,感受武术的内涵与要义,感受人生哲理,体悟价值与快乐。
通过武术的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灵敏性和协调性方面。由于武术动作变化快、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动作记忆能力和注意持久能力的提高,效果特别明显。许多协调性很差的学生,在练习了武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家长解决了身体训练的后顾之忧。每当周六放假的时候,很多家长总是笑着对我说“我的小孩很听你的话”、“小孩很喜欢上你的武术课”、“你们学校开办的武术课真好”等等,家长的认可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肯定,同时也是一种压力,激励我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我的一个新课题。
在武术竞赛方面,我校武术代表队在省、市级武术比赛中,获得了六金一银的好成绩,体现与发扬了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一面,为我校取得了突出荣誉与广泛影响,对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是一个集中的体现与展示。“百年英杰,志在立人”,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的素质教育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二篇: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学校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杨琳 佐伟艺
(三)、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节课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赛,观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
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我校拥有1000多学生,由于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也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决定开发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研究。我校体育教师4名,其中有一位教师是武术专业,结合这一师资特点,决定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和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运动兴趣和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初步了解武术的含义,初步了解武术的精神文化,初步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以及武术的健身和健心的功能。
(二)了解学习武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武术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和爱家的情怀,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
(三)初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学会一套简单的武术操,了解并学会一些武术的练习方法,了解武术的一些常用术语。
(四)通过学习武术发展身体的柔韧、灵敏、协调、力量和平衡等素质;促进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培养勇敢、顽强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习武术的自信心。
(五)通过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六)在掌握基本功、基本动作和武术操的过程中,以自练、集体和小组的练习方式,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七)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初步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的方法;学会在学习中与同伴团结协作,共同发展进步。
四、课程内容
(一)理论知识 1.武术的概述。2.武术的发展过程。3.武术动作的分类。
4.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型、动作名称。
(二)基本技术 1.基本动作
(1)武术基本步法(并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等)。(2)武术基本手型(拳、掌、勾手等)。
(3)武术基本手法(冲拳、穿掌、挑掌、撩掌、推掌等)。(4)五步拳基本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收式)。
(5)少年拳基本动作(并步抱拳、垫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虚步架打、震脚架打、蹬踢架打、跳步推掌、撩掌收抱等)。
2.身体素质:
(1)一般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协调性等。
(2)专项素质:腰腹、腿部、脚踝及拳掌力量、节奏感、动作表现力等。
3.套路练习(1)五步拳。(2)少年一、二路拳。(3)长拳。
五、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1、学科渗透法
武术特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武术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要求,造就身心和谐发展,志向高远,品行高尚,性格优良,知识
丰富,举止文明,体魄健美的人。
2、实践活动法
把武术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学校各项活动中,要求学生具有琴、棋、书、画、唱、舞等武术才能,促进学生的五育和谐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各种富有武术特色的活动,3、可控性与开放性结合法
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专长发展,提高学生武术素养的最优化条件,既要利用好学校内部的可控性教育条件,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外部条件,使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武术素养全面提高,个性充分发展的最佳教育效果。
4、常规体现法
武术教育既需普及,又要提高,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优良的专业师资队伍,抓好常规教学。
六、课程评价建议:
(一)技评:
内容:以各学期所学的武术套路。方法:5人为一组进行考试。要求:
(1)以各学期所学的武术套路中的基本步型、基本手型。(2)动作舒展到位,形神兼备。
(二)评分标准:
90—100分:
套路熟练,动作标准连贯,身体姿态协调,动作幅度大,有节奏、有力度,好具有较强表现力。
80—89分 :
套路熟练,身体姿态一般,动作较标准连贯,动作幅度较大,有节奏、有力度,具有一定表现力。
70—79分 :
动作较标准,动作幅度一般,动作不太连贯,有个别小错误,表现力一般。
60—69分 :
动作不太标准,能连贯完成,有个别明显错误。60以下:
套路有所遗忘,错误动作较多,连接有错误。
(3)平时成绩:根据平时测验、课堂表现、出勤等评分。
第三篇: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
张家港市后塍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直是我 们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沉淀,对社会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传播武术、弘扬 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然而,众多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武术的教 学指导思想,导致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江苏省是我国率先基本达到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省份,而苏南地区又是江苏 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教育设施齐全,各方面投资一直处在全国的前列,这就 为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武术开课率不够理想,课外武术活 动的开展现状更不容乐观,影响学校武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领导重视及支持、教 学内容、场地设施与器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教学方法等,因此,为了继承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以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研究怎样更科学、有效地 普及武术教育。
武术,作为后塍小学的特色项目,几经打磨,现已植根于后小这块土地之上, 它集传承与发扬为一体,学校把它作为传统特色项目来抓,列入学校规划和工作 计划。我校将在此方面进一步进行探讨,开展的武术教学研究,更强调系统性、阶段性、融合性,让少年儿童在动作、思维、创新中培养良好个性、强健体魄,使他们成为充满自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形成我校体育教育的特色,为弘扬民 族体育文化作出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 与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综观新课标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基本是保健、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体操、游 戏。然而,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相对短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材的全面实 施,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致使学生运动领域狭小。为此,我们农村学 校,要善于看到自身实际问题,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创生、开发校 本课程,适应新课标要求。因此,我们将传统武术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是发掘乡 土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是顺应 体育课程内涵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 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 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 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3.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升华办学特色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 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创新之源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和 办学个性的彰显。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要看它有没有明确办学目标应该说国家 对于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规定是基本的普遍的 不可能照顾到各类学校所以也不能形成特色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形 成学校特色的一种具体的可行性保障。我们后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武术校本课程 的开发与研究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以武养德以德立教”的学校特色已浸润每 位后小教师的心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武术特色更加鲜明。
4.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提升民族素养。
以武育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 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 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懂得武德学到武德。武术教 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如民 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 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成龙、李连杰等中 华武术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武术寓于深刻 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 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从而不断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概念的界定
1.课程: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借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 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
2.武术校本课程:国家在课程计划中预留10%-25%的余地让学校自主地进 行新的课程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武 术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3.农村小学:地处苏南乡镇的社区小学。
4.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与优势发挥学校 课程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教材、文化架构、整体校园环境进行构建。从开发、途径、原则、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的探索。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民族体育活动的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实践 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武术兴趣丰富武术知识促进学生武术 技能的发展。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五、理论支撑
1.新课程理论
高嵘、张建华、毛振明在《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一文中认为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和《课程标准解读》
中的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并不是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合科”而 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蔡金 明、许双陆在《现代武术运动的社会价值探析》一文中指出不论活泼奔放的武 术套路还是快速激烈、斗智较力的武术搏斗运动其对力量、速度、灵敏、柔 韧、耐力等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和锻炼作用。
2.多元智能理论 1983 年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 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至少存 在着八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 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等。这一理论提出了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德力观等等使现代教育有 可能成为 “ 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重新对我 园的武术课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在教育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时代又对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未来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又 给教师一个发展革新教学方法的机会。
3.武术实践研究理论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教授认为“现在全球一 体化的趋势下每一个民族的个性如何体现民族精神很重要。体育课中增加武 术内容不仅将武术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应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要按 照时代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来推动武术的发展。”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说“我们要坚实推进武术进学校工作武术的普及只有通过进学校这一条途径这将是
武术研究院的一大任务武术管理中心要联合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共同推进 这件事”。
4.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提示,行为是需要引发的,行为的积极程度与需要的强度有关。要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必须使学生明确自己对体育的需要。武术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手段上都是以传授锻炼 方法,提高综合身体素质,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武术本 身所具有的健身、防身、教育的功能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武术教学作为学 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还可以增长知识,调节心理发展水平,提高体育文化素 养,培养优良意志品质,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可见,通过 武术教学可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武术兴趣丰富武术知识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发展内化武 德休养。
(1)结合本校实际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小学体育教育大纲》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武术校本教材《武韵》自编 一套武术操制定统一的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考核标准逐步形 成本校一整套武术项目教学的教学体系。
(2)学校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武术基本动作让学生切身体会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 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学生从生活、社区中收集到的武术名家的故事感受名家的 崇高武德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中全校师生一起做一套武术操每天下午3 30~500尖子队员在训练馆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训练。
(3)分层次进行武术教学训练。一是利用校本教材通过学校体育老师对 全体学生授课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技巧二是由学校专任武术 老师训练组建武术表演团队三是聘请专业教练坚持常年训练的校武术队参 加各级比赛。
(4)充分挖掘武德教育中的优秀人文素材
历代武林豪杰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一直教 育和激励习武者。我校在武术教学中将注意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 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为习武者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学习热情和动 力。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1)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使教师清楚认识到教育科研就产生在我们的实际工作
中产生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从事的教学工作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 如教与学、讲与练、学知识与做人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索、发现、研究、总结所以我们教师应是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为此我们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科研 培训。
(2)从移植经验入手开阔教师的视野。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让他们有规可循我校会为教师征订了各种刊 物以满足教师深入开展科研需要。同时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借鉴 先进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学校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组织教师收看优秀课 录像资料然后进行研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改信息与教育教学经验在此基础 上进行创新实验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取得科研成果。
(3)实践探索锻炼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资源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课程资源选择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校本课程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都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度只有符合学生身心 发展的同时学生感兴趣的校本课程才是好的校本课程。老师可通过访谈、问 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兴趣度。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达成度如何教师 也要进行调查。通过测试、竞赛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掌握的 程度如何。这个过程使教师养成关注学生良好教风。校本课程的成与败、得与失 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3.构建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积极营造武德教育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 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我校开展少儿武术教育时将特别 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如以武术主题进行环境布臵建设“武韵”长廊丰富的 色彩生动的图案富有震憾力的语言、照片点缀学校走廊、墙壁使学生时 刻感到武术就在我们身边通过音乐伴奏来培养学生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 感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用《中国功夫》歌曲和歌词来编排 武术操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奋度促进其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 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
(2)获取多方支持持续特色发展
在实施特色教育的同时为了获得多方支持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二是与幼儿园沟通在幼儿园大班中就选拔苗子这批选拔出的苗子进入小学后就合理安排班级和训练时间把这些队员集中起来集中管理、集中教学三是与市、镇武术协会沟通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四是深层次去思考怎样把武术理念去统整学校的教学不断积淀、挖掘武术文化丰富其内涵,把武术之道迁移到师生的做人之道教学之道学习之道成功之道上五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去搞好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好校本教材的作用六是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让后塍小学的武术更具影响力努力提高后塍小学武术的知名度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 法和经验总结法来研究。
在研究初期我们将用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对武术内容的喜欢 程度在研究中期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结合研究专题和新课程标准制 定具体可行的武术教学培养目标以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为主渠道规范教 师的教学行为把阶段性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段、每节课的各环节。再根据小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探索达成小学武术教育目标的培养策略、方 法。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进行教学实践结合着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 改进操作方法把武术教育落到实处。在研究后期我们将用经验总结法来及时 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 践。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4年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制订课题实施计划进一步落实研究机构、人员、场地、器材资源等。
(2)各年级基本教材研究
(3)进行开题论证
(4)进行前测。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4年12月)(1)小学生武术校本课程学习现状探讨
(2)相关教学评价的初步研究侧重评价综合因素讨论。
(3)阶段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研究目标的修订与完善。
(4)各年级创编教材的修订与完善
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进行后测
(2)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后续性研究
九、研究措施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学校领导将高度重视学校武术训练主要领导亲自关心这项工作同时明确 分管领导每学期初要专题研究武术训练事项从经费落实、外聘教练、招生、训练时间等做出部署。做到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练员队伍专业化 运动员队伍全员参与与专业队伍配套。
2.举办武术特色的主题活动。
让班队活动与武术特色有机结合让武术走进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 生依据自身特点开展别具一格的武术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对武术的了 解不再停留于表面逐步向深层次理解。
3、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后塍小学力求将武术特色活动在普及中提高为了加强武术特色建设开发 低中高三个阶段的武术校本教材——《武韵》并认真实施大胆实践充分落 实到课程计划中。在这基础上创编一套武术操每天全体学生在《男儿当自强》 的乐曲声中弓步冲拳、歇步亮掌虎虎生威给大课间活动增加亮点并举行 全校性的武术大会操比赛。
4、参与社会活动。
学校努力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学校曾获得“项目创新奖”。在全国亿万学生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幕式上进行了长达二十分钟的武术表演学校武术舞蹈《还我 河山》在省音舞节上获二等奖在江苏省沿江体育节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幕式上 特邀我校表演了刀操、拳操在第十届苏州市全民运动会开幕式上获大型武术 团体表演特等奖在苏州市财政系统乒乓球开幕式上同样表演了武术节目在金 港镇全民健身月的开幕式上表演了刀操、拳操获得了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今后将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为学校争得荣誉。
十、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成立教科领导小组课题领导小组。实行校 行政——课题组——课题研究人员的三级管理网络。
2、资源保障
目前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内有大学本科武术专 业教练员一名散打教练员一名外聘专业武术教练3名。学校拥有标准武术训
练馆一个保证了武术队伍的常年训练的场所并配备了可供800人使用的武术器械及服装。校园里板报群、阅报栏形成了武术文化长廊而墙面上那些武术精 英的肖像和格言正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健身强体勤奋成材。
3、制度保障
学校制订《教科研领导小组例会制》、《课题组成员研讨制度》、《课题管理制 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并确保落实以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4、经费保障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确保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学习等 各项支出如期支付。
十一、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调查报告。对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学生身心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形 成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
2.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3.研究论文集和案例集。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和研究案例汇编成集以 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
4.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武术教材。
5.特色主题活动集锦。围绕“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开展一系列有 特色的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
第四篇:18-19学年武术校本课程计划
2018-2019学年武术校本课程实施
计划
拟定人:辛士强
2018年9月
一、指导思想
翰林小学属于寄宿制学校,部分学生对武术有浓厚的兴趣,愿意掌握一技之长,强身健体。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比较困难。开展武术项目,投入少,能够减轻学生负担。从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开展此项目活动,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崇武尚德,强身健体”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强健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文武兼备人才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目标。通过开展武术训练活动,培养学生锻炼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掌握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武术不仅是一种极具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目前在国内外也逐渐发展成了一项竞技运动,武术作为我国的国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说明了了无数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的程度,然而对于武术而言光喜欢不行,还要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及相应的训练条件。翰林小学现有84个教学班,一年级36个班、二年级18个班、三年级12个班、四年级11个班、五年级4个班、六年级3个班,给武术校本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选材资源,但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少之又少,身体素质偏差,一般很少有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或从事某一项体育项目。选择武术的学生对武术接触与了解不多,但是他们都对武术具有浓厚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1.整个学期以身体素质为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2.保质保量教会武术校本学生初级长拳第三路和基本动作 3.了解武术的发源及历史
4.预防运动损伤,学习运动损伤的知识
四、教学措施
1.制定合理的计划,符合现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2.分层次,分组练习,因能力而异 3.及时纠正错误,避免伤病的出现
五、课程计划
第二大周:选拔成专业队,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第三大周:巩固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柔韧练习第四大周:基本功练习,跳跃练习,五步拳的学习第五大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学习第一段;基本功练习第六大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学习第二段;基本功练习第七大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学习第三段;;基本功练习第八大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学习第四段;基本功练习第九大周:复习初级长拳第三路 第十大周;期末测试
第五篇: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林海芹
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育华小学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育华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于2002年5月正式确立“武术教育”为体育特色项目,同时开发为学校校本课程。通过武术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一、开发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长沙市芙蓉区育华小学始建于1957年,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师8835部队子弟学校,1964年移交东区人民政府(现芙蓉区人民政府),现学校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目前有学生近500人,教师34人。
2、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学校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以“励志、守恒、勤学、乐群”为校训,以武术教学为办学特色,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创新。
二、情境分析与评估
1、学生需求、社区需求评估
(1)育华学校地处复兴街居民区深巷中,受附近育才、育英两所名校的冲击,学校生源流失率较高。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学校优势,办出特色,鼓励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兴趣和能力,对保证学生生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校学生中父母下岗的多,贫困生多,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投资少,普及率高,不增加学生家长的负担,得到家长与学生的认同,更有力于校本课程的实施。
(3)学校基础设施差,校舍布局不合理,校园环境不佳,学生活动器械少,学校活动项目缺少生气,而武术校本课程的开设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校园充满欢声笑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学校附近社区网吧多,武术活动能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占领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阵地。同时学校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校、爱社区的激情。
(5)我校设计了1套校本课程武术教育问题调查表,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校本课程武术看法的信息。结果发现,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爱好武术。
2、社区与学校课程资源评估
(1)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切需要人力资源。学校根据武术教育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专门聘请了市体校武术教练进行技术指导。
(2)学校在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于2001年9月调入一名武术专业特长的老师进行授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武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立了有利的保证。
(3)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一大批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教师群体支持校本课程的开设,这将更加有利于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
三、拟开发育华校本课程以统整学校办学多样化或特色化,反映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武术教本课程的研究将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发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改变目前学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如身体素质差,集中表现为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达不到的要求,意志品质薄弱,表现为缺乏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勇往直前的挑战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表现为在活动和游戏中缺乏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意识和品质的问题,通过武术课程激发对武术和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带动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随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推广,建设以武术为特色的研究将更加有效的协调和带动学校其他课程的改革,更有利于创建特色学校,武术是体育课程的内容之一,它能激发人对美的追求,这无疑会促进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的改革;武术课程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它将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武术课程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发育,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的改革。
四、课程设计
1、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集体审议,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定位,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武德教育目标
传统武德:仁、义、礼、智、信、勇。新时期武德: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2)武术礼仪教育目标
武术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使尚礼仪之风向家庭、社会延伸,从而达到加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目的。
(3)武术教育目标
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武术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拟定校本课程标准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了学校校本课程标准(简要如下所示): 一年级:少年武术操 二年级:五步拳
三年级:初级长拳一、二路 四年级:初级长拳二、三路 五年级:初级三段剑术 六年级:初级三段棍术
武术教育教学内容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各年级全期安排20节课时,3课时为理论学习,17课时为实践操练。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通过礼仪武德、意志品质、武术技术等级评价来表现。
3、组织实施计划(1)教师培训(2)申报与审议(3)撰写《课程纲要》
五、试验过程与成果
通过三年时间武术课程的教育和教学,通过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
1、试验过程
(1)2002年10月举行了全校的家长会,校长汇报了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各班主任认真做了各家长的意见反馈记录表,达到了切实可行的效果。
(2)2003年6月举行了全校的武术操比赛活动及武术授牌仪式。这次展示活动将校本课程改革与家长学校教育成果融为了一体,展示了我校学生“习武重德,强身健体”的精神面貌。活动中有市体育局副局长江哲民、主任欧震为学校授牌,有学校武术舞蹈表演,学校共十四个班表演了武术操,邀请了全校家长观看比赛,活动赢得了体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活动非常好,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非常高。局领导和教研中心的负责人也一致赞扬:武术课程才开发一年的时间,就能看到如此的成绩,成功举办这么大的展示活动,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家长也交口称赞,武术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真是大有益处。当晚,湖南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栏目作了专题报道,长沙晚报、湖南日报也相继作了文字和图片报道。湖南卫视知道我校把武术作为校本课程后,主动要求做一次专题报道,报道成功后,得到了很大的正面反响。
(3)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童雅婷老师就着手于为申报武术市级传统项目学校准备各种资料,2005年2月学校由长沙市教委、长沙市体委正式授牌为长沙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
(4)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武术课程教学的实施将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改变学生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如身体素质差,集中表现为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达不到要求;意志品质薄弱,表现为缺乏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勇往直前的挑战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表现为在活动和游戏中缺乏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意识和品质等问题。我校通过两年多时间武术课程的教育和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武术和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以此带动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例如:五一班的曾宪文同学从小就喜欢驼背,走路没有气质,通过三年的武术训练,现在背也直了,气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四一班的谢频、周莹琰同学以前体质差、厌食,通过参加武术队的训练后,身体强健了,饭也吃得多了。
三一班学生李月波,由于有武术特长,参加了湖南经视台少儿节目的才艺比赛活动,获 得了比赛中“勇敢小柯南”的奖项。
2、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
(1)2002年学校武术课进入了芙蓉区教育年会课展示。
(2)2002年由童雅婷老师撰写的《浅谈武术教学中的攻防含义》、《浅谈武术中的眼神》获得区一等奖。
(3)2003年下半年,武术课由区教研中心推荐,在区开放课中承担武术教学课的任务,这节课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同时,武术《边腿》一课由区、市、省电教中心联合举行新课程标准的录像课赛课获省首届“新课程教学教法录像课”一等奖。
(4)2003年下半年由区校改实验课题组推荐在“芙蓉国今朝晖”中承担了校本课程教学课任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所上的武术课充分的体现了校本课程的要求,课堂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5)2004年上半年由童雅婷老师撰写的《浅谈诱导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获得区一等奖,市二等奖。
(6)2004年下半年由童雅婷老师编排的自编操《少儿武术操》,在区比赛中获一等奖。
育华小学武术课程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困惑,我们相信:有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出一条“打造武术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