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带答案)

时间:2019-05-14 23:5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带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带答案)》。

第一篇: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带答案)

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

B、宗法观念的淡化

C、神权政治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加强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

5、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D、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7、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

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8、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

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 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9、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A、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 C、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D、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

10、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1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1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3、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14、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这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B.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C.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

D.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

15、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

C、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

16、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B、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C、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17、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这反映了古罗马法()A、乘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

B、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C、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D、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1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19、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20、虽然詹姆斯二世在威廉率军登陆后逃离了英国,并未与其正面交战,但英国民众主动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斯二世的反叛浪潮,在英格兰开始爆发并迅速波及到英伦三岛,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可避免而且相当持久.由此可以看出()

A、民众斗争推动英国革命胜利

B、光荣革命是一场宫廷政变 C、民众成为英国革命的领导者

D、政治变革离不开武装斗争

21、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B、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C、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22、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3、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2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实质上反映了宪法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

B、共和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C、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与妥协产物

D、民主共和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

二、材料题(共52分)

25、(25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皇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诛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诛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一一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 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妥协,就是以折衷的方法(即冲突双方都放弃自己部分要求的办法),解决争端和避免冲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宪政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连,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进行变革,减少由于激进革命而造成的文化断裂、社会物质的流失。在英国……妥协是一种寻求平衡,“光荣革命”的意义是因为不必通过流血革命而实现了宪政的目的。——摘编自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宪政道路的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美国宪法是一部“活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法国模式”在1870年后转变的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妥协”的主要政治成果。(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妥协机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分)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答案

1—5 DABDC 6—10 CCACC 11—15 ABCBC 16—20 ACBCA 21—24ACDC

25、(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4分)

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4分)(2)制度:三生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4分)

(3)趋势:由全面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宰相与政府;制度发展逐渐严密;监察制、谏官制。(5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在整顿吏治、打击敌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8分)

26、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示例1: 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3分。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9分)

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等多角度论述,至少3个方面,每个层面2分。(6分)

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3分)示例2:

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派义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

顶峰。(9分)

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纵向发展角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必拘泥于全部答出所列出的几个朝代,能够任意答出三个时期(其中必须包含隋唐时期)即可,但是答出的三个时期要能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分)

论证充分,每一个时期的论述应能说明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非单纯的罗列史实。(3分)示例3:

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3分。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

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9分)

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上、思想上等,说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危害。(6分)

史论结合,不同的方面都能举出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论点。(3分)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27、(1)特点:具有保守性;渐进式变革。(4分)

(2)原因:宪法创立了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随着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用宪政机制进行谈判妥协;谈判和妥协不断形成新的宪法原则适应时代需要。(2分)举例:联邦制,体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妥协与平衡 三权分立制,体现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参议员和众议员名额分配方式不同,体现大州与小州的妥协与平衡 黑奴按五分之三人口计算,体现南方和北方的妥协与平衡(4分)(3)因素: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成果: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1分)

(4)作用:避免革命造成文化断裂、破坏社会生产;实现利益平衡,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体制自我更新,推动政府决策更加合理科学。(2分)

第二篇: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 期末模拟

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 期末模拟

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2、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A: 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 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 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3、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这说明()。

A: 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 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 C: 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

D: 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4.宋代以前,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标准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宋代以后监察官多是进士出身,这一标准得到宋以后历代朝廷的一再强调。这说明监察官选任()A.逐渐趋于民主科学

B.由注重门第到注重科举 C.不再受到皇权干扰

D.由侧重德行到侧重学识

5、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次三次极少数短暂的反派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

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

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6.古代雅典公民大会要求发言者不欠国家债务,出身清白,按命令参加了所有征战,并且在战役中从未有弃盾不战。这说明当时雅典()

A.重视城邦公共利益 B.以道德水平作为公民资格条件 C.频繁发动对外战争 D.民主制度运转具有明显的缺陷

7.古罗马《法学阶梯》引述塞维尔皇帝和安多宁皇帝的批复写道:“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

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在其序言中还宣称:“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说明在当时的罗马()

A.皇权高于一切

B.崇尚法治精神 C.社会矛盾尖锐

D.维护公平正义

8、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B.促使行政权力不断膨胀 C.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D.得益于1832年议会改革 9、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欲任命保守色彩极为浓重的罗伯特?博克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此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58比42票否决了该提名。根据美国宪法,里根总统应该()

A.另择合适法官人选

B.强行任命该名法官 C.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D.调解两派之间矛盾

10、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

B、工业革命保障德国政治发展 C、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

D、启蒙运动促进德国政治变革

11.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12.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

A.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1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B.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C.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14.太平天国领袖杨秀清、萧朝贵常以“天父、天兄下凡,附体上身”来发布命令;义和团宣称“神灵附体,刀枪不入”,“驱逐羊口,截杀教民”,这说明两者()A.体现中外宗教冲突 B.盲目排斥西方文明 C.缺乏科学思想武器 D.没有统一组织领导

15、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

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

16、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材料中的“这场革命”()

A.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B.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 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结果是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7、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18.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期间,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开放党禁

B.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官僚资本受到抑制

D.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

19.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0、1954年宪法草案经过了三次大规模讨论:第一次是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计千余人 进行讨论;第二次讨论,全国约有1亿5000万余人参加,提出了1180420条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第三次是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草案最后修改稿进行了讨论。这说明当时()

A.充分听取了群众不同意见

B.新中国缺乏立法经验 C.宪法草案存在问题多

D.过分夸大政治运动作用

2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2.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 23、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互不使用武力条约,并与之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这说明()A.联邦德国意图实现外交自主

B.东西欧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 C.美国衰落难以对德施加影响

D.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消除

24、美国西方主流媒体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比作“马歇尔计划的翻版”。由此推断,他们认为“一带一路”计划()

A.有助于中国的扩张

B.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C.是新形势下冷战

D.会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25、材料一

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了《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并指出其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1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10分)

26.(12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为遏制苏联而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北约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战后十余年来,北约对其军事战略以渐进方式进行调整,其目前的大致轮廓是:

对象及目标——由应对特定国家——集团行为体,转向应对被认定(可能)对北约构成威胁的“失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角色与任务——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反恐和防扩散等成为迫切的首要任务,消除“失败国家”引发的安全威胁和危机以及善后处理,保卫和推动“民主”亦是重要任务。范围及手段——由区域内行动转向区域外行动,由运用军事手段转向运用多种手段(对话、合作、防务等)

——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

依据以上材料,从北约转型的角度提炼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27、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德州市高二历史 期末模拟

1---5 CBCDD 6—10 ABCAC 11----15 BBACB 16—20 BADCA 21---24 CDAB

:示例一:信息:不再以苏联和华约为主要的应对对象和目标。(2分)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4分)

示例二:信息:北约的角色任务进一步多元化,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2分)说明:两极格局瓦解后,被冷战掩盖的种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暴露出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4分)示例三:信息:应对危机手段由军事到对话、合作转变,军事行动范围扩展到欧洲以外。(2分)说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及北约东扩等因素的影响等(4分)(学生提炼两条信息加以说明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27【考点】汉武帝年号制改革 【解析】(1)根据“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得出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根据“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得出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根据“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得出方便纪年;根据“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得出长期使用,影响深远;根据“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得出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根据“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结合所学可知以年号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3分)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3分)(2)意义:方便纪年;(2分)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3分)长期使用,影响深远;(2分)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2分)

第三篇:拉孜高级中学2011—2012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拉孜高级中学2011—2012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选修一)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

1-5CCAAC6-10 ABDDD11-15 CBBBA16-20ABCCC

二.简答题(共3题)

1.答:(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2)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3)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应当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2.答:相同点(1)背景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2)性质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3)目的都是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4)结果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最后以失败告终,昙花一现。(5)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只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6)影响都标志着本国近代化的开始。(7)内容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以军事工业为主,同时创办民用工业,创建了海军,兴办学校,派留学生出国留学。不同点 前者有最高统治者推行,后者主要是由地方实力派推动,这就决定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更大改革也更不彻底。

3.答:“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主要内容(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2)经济上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组织上 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进步性:(1)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

1阅读下列材料(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①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②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③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和耕作不便,而且数量也比他原来耕种的土地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2)农奴制改革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名为“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农民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因此俄国推行改革后最终走向了革命。

(3)答: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1)答:废除旧体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取消了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了各籓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废除封建等级取消了大名和公卿的名称,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等四种身份,宣布“四民平等”废除了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特权。以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发展新经济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的唯一货币。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的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按地价百分之三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 税以货币支付。

殖产兴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倡导“文明开化”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许多日本学生被派到欧美国家留学,西方的著作被翻译成日文。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1871年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在生活方面大力推进西化。

建立新军队,1873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改革军事装备;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一支现代军队。日本军队称为“皇军”军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要求必须效忠天皇,它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货币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2)答:①开放主义②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第四篇: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教学内容

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

第五、教学安排

1、假期补课期间完成《中国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

2、下学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学任务。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4、第8-9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后四节教学任务,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5、第10周复习准备月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6、第11-13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7、第14-15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后三节教学任务。

8、第14-15周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的教学,9、第16-18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三章的教学,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10、第19周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第五篇: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文章来 源w.5 Y K J.Com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教学工作计划《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

1、假期补课期间完成《中国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

2、下学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学任务。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4、第8-9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后四节教学任务,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5、第10周复习准备月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6、第11-13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7、第14-15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后三节教学任务。

8、第14-15周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的教学,9、第16-18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三章的教学,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10、第19周复习,准备期末考试。文章来 源w.5 Y K J.Com

下载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带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1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高二三个文科班的科任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

    高二历史(理科)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 高二历史(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2.A3.B4.B5.C6.A7.D8.B9.B10.B11.D12.......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本人担任了高二两个文科班的历史科教学任务。一年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为了能在新......

    高二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范例(最终定稿)

    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理应成为教师从业信念。做一个合格教师,教研水平可高可低,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教学之技便失去立身之本,无教研之好便毁弃发展之基。写写帮文库精心整理了“高......

    高二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下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

    高二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担任高二161、163、167、168这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从上学期期末的成绩来看,这几个班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虽然较学期......

    党建基础知识测试 -带答案

    党建基础知识测试 所在部门: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 2、“三会一课”制度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 、 支部委员会 、 党小组会 ;......

    高二物理开学测试答案

    1-5:D A A AD A 6—10 : C BCD BC C BD 11-13:B A BC 14题答案:(1)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向下的重力、沿绳子方向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电场力,所以小球带负电. (2)小球所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