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3:4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

第一篇: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

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

张睿涵

前不久美国德克萨斯州州长公开叫板奥巴马,他在推特上贴出大炮图案,扬言奥巴马有胆来拿,到德州亲自收缴枪支。

就美国德克萨斯州州长为什么敢公开叫板奥巴马,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美国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制的美国,其实是一个非常紧密的多国合体。所以,所谓德州,应该翻译成“德国”,再准确一点,就是“德克萨斯国”。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美国的国家组织是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这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当初在起草宪法时因恐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某一部门将危害人民的自由,因而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政府的权力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宪法起草人根据政府必须接近百姓才不致剥夺人民自由的原则,将有关各州自治权保留给州政府,各州政府本身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诸权限,联邦政府的权力系以一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者为限。

总统和副总统领导的行政分支设有15个部和多个专门机构,它们构成日常所说的“政府部门”。美国联邦行政部门,是美国联邦行政机关内最古老成立的主要团体。每一位联邦政府行政部门首长,均是受政治任命的美国内阁部长。

一个州的行政长官是“州长”,由州内公民普选产生。各州的“宪法”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和联邦宪法是一致的,包括民权宣言、组织政府的计划等。在商业、银行、公共设施和慈善机构经营等领域内,“州宪法”通常要比联邦宪法更加细致明确,不过规定最终权力属于人民,也会将一些特定的准则和原则定为建立政府的基础。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所以在很多问题上,德州州长可以无视奥巴马的指挥。更重要的是,德州州长的晋升,与奥巴马也无直接关系。无论是想当联邦议员还是美国总统,都要依靠自己的综合实力来场扎扎实实的竞选。

因此,对德州州长来说,听总统的,不如听德州民意,毕竟,他如果想继续在德州任职,就必须要跟选民搞好关系。

第二篇:美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浅析

美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浅析

刘建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在构建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育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研究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问题。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其办学体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美国的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其实施机构主要为综合高中、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和企业办培训中心或学校(如摩托罗拉大学)等。其中,以社区学院为主进行的高中后和高等职业教育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那么,这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机构又是如何组织、运转的呢?政府在其中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美国实施12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本由公立学校实施。独立的职业高中不多,中学都开设职业课程。1993年,设有职业课程的学校(职业高中、综合中学、少数普通高中)达1.6万所。总体上说,60%以上的中学毕业生还将进入高中后教育机构,继续接受教育。这样,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美国未能构成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办学体制也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地方)办学和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管理。

美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为高中后教育,实施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社区学院。其他还有:地区职教中心、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工会和行业(包括公司)提供的培训、企业办的培训中心、联邦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等。这些机构的归属、经费来源和管理均不相同,如从体系角度细分,可达57种。从宏观角度看,在这一系统中,举办职业教育的不外乎社会和个人。进一步的分析则显示,代表社会的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当局、工商行会组织、工会、公司(企业)、其他社会团体等;代表个人的有直接办学者和间接助学者等。所有这些举办者在职业教育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获得利益的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共同造就了美国独特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从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社区学院看,其办学是以政府为主的。1994年,美国有社区学院1471所,其中公立的963所,私立的508所。通常,公立学校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方面都优于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经费的来源渠道可归纳为五种:地方税收、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资助、学生所缴学费和其他收入。私立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同时也可得到政府小额的补贴或从有关公司和私人得到一些资助。由于美国各地区差异很大,不同州的不同学校从各渠道得到的经费也就极为不同。以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威斯康辛州为例:自1984年以来,该州职业教育(社区学院)的经费约45%来自地方税收,约20%为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的资助约占10%,学生学费约占10%,还有来自企业、私人的赞助和学校有关产业的收入。

上述这种投入格局直接决定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即中央(联邦政府)引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重心在地方的管理制度和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按1990年职业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向各州提供16亿美元的职业教育专项

补助经费,以提高美国经济和技术的竞争能力。联邦经费的意义主要是引导职教的发展、改革方向和促进教育与培训机会均等目标的实现,以激发各州重视职业教育。联邦政府虽然没有直接管理职教的职能,但自《2000年目标法案》(1994年)后,联邦政府成立了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旨在将行业的技术标准变成国家经济和教育政策的组成部分,以通过行业来影响和规范职业教育管理。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职教经费的主要提供者,直接进行其管理工作。如威斯康辛州早在1965年就建立了州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属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全州的职业教育。这个委员会共有13名成员,其中雇主和雇员代表各1人、农民代表1人、固定代表(中小学教育总监、州大学委员会主任和州负责工业、劳工和人事事务的秘书)3名、学生代表1名和社会代表6名。该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确定本州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分配和管理联邦及州的职教经费,评估审议课程设置、培训项目和学校设备更新计划,审计各学区财务执行情况,确定学生的学费额度和审议学生资助情况,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争取联邦和州政府各方面对职教提供支持等。

州以下职业教育由学区管理。威斯康辛州的学区也都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雇主、雇员代表各2人,社会代表3人,学区管理人员代表1人,政府官员代表1人。该委员会作为权力机构,其委员由学区所在地政府任命(没有报酬)。其职责主要是:聘任本学区职业技术院校的校长、教师,确定当地税收的征收和安排,确定课程的设置和培训计划的实施,研究制定学校设备的购置和更新计划,制定学区的财政预算,向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就业指导,制定学区的管理政策和规章,争取联邦、州政府和有关机构的资助,协调学校和工商(企业)界的联系等。

在州和地方,这种管理形式使社会各方面都能参与职业教育,这既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体现,也是其办学体制的根本要求。州和地方的经费主要来自于税收,因此经费的使用必须反映纳税人(自然人和法人)的要求和利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由纳税人的代表来行使经费的管理权并加以监督。对于公立职业学校,企业虽也有直接资助,但主要还是通过税收发生联系的,所以它就要在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要以学费的方式对办学进行投入,因此也要参加管理。对私立学校来说,学校是由董事会管理的,其成员由投资人组成,董事会决定学校的预算、校长和教师的聘任、教职工的工资、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的发展等。由于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因此社会对私立学校同样有着严格的管理。如加利福尼亚州就设有“私立高校和职业教育委员会”,对私立学校的建立和运作进行审批和管理。因为私立学校(主要指社区学院)的收费较高(每生8000~12000美元/年),因此政府不仅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学费标准、董事会组成、专业设置、学校章程等有要求,同时每年还要对学校的财务进行审计。

这种办学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决定了美国的职业教育院校必须面对市场自主办学。可以这么说,市场不仅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课程、学制、专业设置等,而且还带来了学校功能的多样化,推动学校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所典型的社区学院既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又面向全体有教育和培训需求的成人;既提供职业技术文凭课程,又提供面向本科大学的升学课程,还提供地区性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如为雇主进行培训、参加有关企业组织的培训项目等。因此,美国人自己认为“便利、灵活、实际、高效是对社区学院最准确的描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工商与企业界在对25岁以下的青年人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即学校体系内的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工商企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直接贡献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即“购买”做出的。在每年440亿美元的“购买费”中,用于就业后培训(指送员工到职业院校培训)的部分多达400亿美元。

第三篇:美国的政治制度及体制

美国的政治制度及体制

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Federal constitutional republic),同时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将行政、立法、司法下放给总统、议会、联邦法院。

1、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

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

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

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2、美国宪法

美国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并经立法机构批准产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统官员也通过多数制选举产生。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

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

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

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

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3、美国法律

美国法律继承了英国的判例法传统,美国法院承袭“遵循先例”原则,属于英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以前,早期的美国案件仍然经常引用当时的英国案例来应用,此后随着美国逐步发展起自己的法律制度,到如今美国的绝大多数司法引用自国内案例。

美国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来源,所有其他法律都源于宪法并低于宪法的效力,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基于宪法的最高性,如果国会通过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判定该法违宪,任何一个美国法院都可以根据宪法来审理案件。美国最高法院于马伯利诉麦迪逊案(1803年)中确立了法院的这项权力,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

4、美国法院

美国法院机构的基本框架分为联邦法院和各州地方法院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联邦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即94个联邦地区法院分成11个巡回审判区及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联邦巡回审判区,每区设有一个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及联邦特别法院(即破产法院、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赔偿法院等)组成。

联邦最高法院由美国宪法设立,是联邦上诉法院的终审法院和美国司法系统的最高一级法院。

美国法官实行不可更换制、专职制、高薪制、退休制。

美国没有统一的行政法院;行政纠纷案件除由普通法院审理外,各独立机构也有权受理和裁决。

美国法院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标准模式具有多样性,法院具有统一模式是法院组织与管理的传统目标,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美国法院组织与管理模式中的统一模式受到争议,后来出现了新的理想目标模式:分权、协商以及应急式。

5、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个人最多只能任两届(由于二战的原因,获得长达12年任期的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总统例外),虽然总统和副总统选举是由全民普选方式举行,不过产生方式是由选举人票(选举人由民选产生)所决定——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两个州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全国选举人票为538张,候选人至少获得270票才能当选。

当选的选举人在选举人团投票时必须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总统候选人,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

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所拥有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美国历史上曾数次发生这种情形,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选民票少于对手,却因得到足够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小布什总统谋求连任时。

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总统须年满35岁,居住美国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通常被解释为是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官职中唯正副总统两职具“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的任职要件。

政府由内阁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

关键词: 唐赛儿 老子 李清云 石勒 北宋

本文地址:http://

第四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思路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滨城区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济南城市群的叠加地带,东与东营市接壤,南与博兴县、淄博市毗邻。西与惠民县、阳信县相连,北与沾化区交界,是滨州市委、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环五海”规划区的核心区,鲁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全区版图面积696.99平方公里,辖1乡2镇7个街道,总人口49万。滨城区区位优越,水利资源充足,黄河横贯境内38.5公里,徒骇河穿境而过。石油、天然气等矿藏储量甚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重要产区之一。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著名的家纺基地,拥有家纺服装、机械电子等六大主导产业。文化底蕴丰厚,秦皇台遗址历经2000多年风霜依然矗立,明清望族“一门十二进士”、“父子五翰林”的滨城杜家享誉天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抢抓“两区一圈”机遇,加快建设生态和谐富裕现代化新滨城。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72元。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省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示范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和“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而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治 理模式创新的基本单元和主要场所,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作用关键。为此,我们把社区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府外部推力,激活社会内生动力,努力营造政府转职能、群众得实惠、基层创和谐的多赢局面,全力打造“美丽社区、幸福家园”。2014年,滨城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市西街道彩虹湖、北镇街道化工等4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一、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实现由管理到服务

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社会治理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理念,真正把为民服务抓在手上。制定了《滨城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公共服务为主体,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为两翼”“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完善。

(一)抓好公共服务。瞄准全省、全国一流标准,配套建立了一系列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活动阵地。自去年以来,精心打造了建筑面积均在3000平米以上,化工、为民、彩虹湖、文汇、政通精品社区5处。在此基础上,实行人力、财力、物力、事务“四个下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公共服务进社区,各社区普遍设立了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一站式”为民公共服务窗口,实现公共服务项目的全覆盖。同时,找准社区公共服务的切入点,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行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配餐服务、健康保健等服务。目前,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彭李街道黄河社区、为民社区、大河社区,北镇街道春晓社区、市东街道政通社区相继成立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今年初,总建筑面积 14330平方米、占地100亩,总投资近1亿元的市级重点工程—滨州殡仪馆正式投入使用,新馆按照国家民政部一级馆标准建设,倡导“绿色殡葬”,打造“生命最美的送行者”服务品牌,提高了殡葬服务水平。

(二)发展便民服务。重点打造具有滨城特点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在社区开展餐饮、家政、医疗等10大类便民服务,设立便民服务网点,通过分发便民服务手册、便民联系卡等措施,较好地实现了社区服务网点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各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着力点,搭建社区服务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品牌社区”创建活动,逐步探索拓宽社区服务新途径。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打造了“彩虹民生一号”服务品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包含众多子品牌服务项目;政和社区创建了“3351”便民服务模式,成功吸引加盟商户150家,惠及居民2740户;化工社区打造“五园一湾”服务品牌,成立了“7110”便民服务队,收到良好效果;利民社区以校园学知识、社区学实践为宗旨,通过社区、学校联合为学生形成“社校同心圆”,以打造“社校同心圆”品牌开展了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构建社区、学校一体化“大教育”模式;为民社区的“4L”服务模式和政通社区的“手护工程”等服务模式也都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目前,全区城市社区共创建各类品牌33个,“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培育志愿队伍。我们做好社会关注、群众急需、志愿者专长三个方面的“结合”文章,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帮助困难群众为内容的“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关爱老人、情暖社区”志愿者集中服务月活动,以及志愿者爱心时间银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志 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培育锻炼队伍,丰富工作内涵,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高品质服务,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社区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二、激发活力,社会治理主体逐步多元化

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多元利益诉求的表达和满足需要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工作中,我们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力量,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共治,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一是简化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直接在区民政局依法注册登记;暂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由乡镇政府(街道)民政所备案管理。二是推进社会组织进社区参与社会化服务。去年6月份,在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开展了“美丽社区、幸福家园”系列活动——社会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先后引进百世儿童医院、海燕家政、“好大姐”家政、朝阳计算机培训学校等100家社会组织进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开展服务活动。在养老服务方面,抓好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会组织运作”模式,打造了“滨城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滨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一批特色养老示范工程,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今年3月25日,我区在彩虹湖社区举行了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暨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成立仪式,标致着我区居家养老工作全面启动。三是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发掘和引导各社区具有公益福利、文化娱乐等性质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其初创、成长到成熟不同阶段,通过资金 扶持、政策倾斜、专业培训、分类指导等方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区化工、彩虹湖等5个社区的孵化基地正在建设之中。

(二)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开展“校地共建”活动。依托辖区丰富的教育资源,采取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与滨州学院社工专业的高校合作,采取“社区书记进大学课堂”、设立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社区大讲堂”、“专家讲坛”等形式,引导大学教授、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去年在彩虹湖社区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滨州学院社会学专业的50多名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为民社区、大河社区还与滨州技术学院签订共建协议,邀请学院教授为居民授课。二是大力培育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在技术、资金、场所等方面提供帮助。目前,已注册成立了众智社工服务中心和海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在春晓、为民、北海等社区开展系列社会服务活动。

(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一是在全区登记社区志愿者1.2万余人,组建志愿者队伍160多支,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帮助困难群众为内容的“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二是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等品牌化服务活动。现已有9000多名城区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来,1800多名党员报名参加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党员服务岗位170多种,受益群众达15000多人次。三是积极开展“四社联动”,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服务,丰富工作内涵,提升服务水平。特别是采取 以“一中心多站点”的模式,引导社工服务向居民延伸,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精细化的服务。

三、群策群力,群众协同参与和自治互律作用得到发挥 社会治理,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立足滨城相对底子薄、基础弱,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任务重,社会治理压力大的实际,探索具有滨城特色的工作方法,努力培育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协商议事能力及社区归属感、认同感。

(一)实行社区网格化治理。我们以居住小区、生活情况或社会功能相似的区域为单位,将社区管理与服务区域划分为大、中、小三级单元网格。在网格上同步成立总支,小区成立支部,楼院设小组,构建三级组织网络体系。以此为基础,30-50户成立居民小组推动居民自治,每100户居民配备一名为民服务员。在居民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成立工青妇等各类群团组织,组建由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队,在孤老帮扶等方面奉献爱心,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探索居民小区自我治理模式。在城市居民居住小区,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为执行层,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层的“一心三层”自治体系,实行三元化管理,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同时,在社区建立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三会制度”,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社区自治意识,使居民最大限度地参与社区生活,共同建设和谐社区。如,去年以来的城乡“阳光低保”整治工作中,在全区推行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三级“阳光公示”,特别是村居群众借助每月5 日的“民主议政日”活动对村居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集中讨论、公开,与日常监督、公开相结合,群众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全区共清查并取消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655户683人,取得明显效果。

(三)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全区开展“一居一队、一院一队”活动,各社区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普及全体居民的秧歌队、腰鼓队、广场舞队等文体队伍,呈现出“小区天天有活动,群众人人可参与”的喜人局面。各社区通过组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成立各类社会组织,让居民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四、整合资源,社会治理效能质量不断提升

我们在社区建设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打破部门、地域等界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整合了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种资源,逐步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驻区单位为依托,以社会各级组织为补充,“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工作区域化新格局。一是以机制建设促区域化建设。成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小组,与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共建活动,提高了驻区单位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以党员带动促区域化建设。社区对驻区党员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并开展“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品牌化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到社区认岗,参与、带动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党员服务群体,成为滨城区社区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三是以共享共建促区域化建设。动员社会力量、驻区单位提供财力、人力、场地等支持,采取引进有能力的企业投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兴办社区服务项目等方式解决社区服务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实现了社区建设的共驻共建、共建共享、互惠互利。2013年,5月8日,全省防灾减灾社区应急综合演练在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举行,驻区的多个单位参与了综合演练,国家减灾委、省及17市减灾委的领导进行了观摩。山东省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给予了报道。彩虹湖社区也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五、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主动作为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群众关心的重点,也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以社会矛盾事前预防和群众诉求表达有序畅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一)强防范,抓平安建设。推进人防专业化,实行“一区一警”,在城市社区普遍设立了警务室,推进保安服务进社区工作,加大防范力度。成立以社区党员、楼长和志愿者为主体的治安巡逻队伍,并与辖区单位共同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等系列活动,“社区你我他,平安靠大家”的安防意识逐步增强。

(二)早预防,保和谐稳定。为加强信访稳定和人民调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我们注重加强社区普法、民调、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工作,在全区各村居推行法律顾问全覆盖,强化村居干部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在化工社区建立全市首个社区巡回法庭,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激活力,奏时代强音。我们着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本土优势、公众认同的社区文化,营造广大居民守望相助的人际氛围与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社区广场以及辖区单位的各类文化设施,开展“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民社区建立的“太极拳协会”、彩虹湖社区组建的“红歌协会”、文汇社区建立的“老年人艺术团”等队伍积极参加了多项全国性的竞赛并取得好成绩;黄河社区的中海合唱团、清怡社区的秧歌队等文体队伍都进一步加强居民邻里之间的沟通和团结,提升社区文化品位。通过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走出家门,热情参与到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生活中来,打造了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体会: 一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为前提。在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必须从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服务,体现在由把自己当主人到把群众当主人、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只有实现这种职能、作风的转变,才能更加注重联系、服务群众,形成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二是解决群众诉求和社会治理问题必须靠完善的制度建设和有力的制度落实作保证。三是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主动发现、主动作为。社会治理中存在侧重于事后处置,不善解决小事的问题,在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上缺乏有效措施,必然会出现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问题。为此,要强化主动意识,提高社会服务治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协同性。四是解决复杂社会治理问题必须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基层社会涉及面广,事情具体、复杂,单靠一两个部门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齐抓共管,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 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格局,形成共治共管的强大合力。

各位领导,我区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也存在政府管理职能多,有时有“越位”、“错位”现象发生,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偏重等问题。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的整体工作思路,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为民的感情,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力打造“美丽社区、幸福家园”品牌,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为建设生态和谐富裕现代化新滨城贡献力量!

第五篇:美国警察巡逻体制

美国警察的巡逻体制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城市的居民人口占据了美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城市的市区往往是治安状况最复杂的区域。警察局下设巡逻处、侦查处等部门,但是巡逻处是规模最大的部门。治安巡逻是美国城市警察警务工作的核心。美国警察机关首先必须设置巡逻部,巡警能够胜任的基础警务,就不必另设其他部门;只有巡警的技术、时间或能力不能有效地执行某些警务时,才有必要设置专业部门辅助。美国有些小城镇警察局甚至只设若干巡逻队负责所有警务。这种警察巡逻体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有效提高公众社会安全感。公众安全感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并非源自当地警察的犯罪破案数或破案率,而取决于警察能否时刻出现或存在于公众的身边。在群众危急时刻第一时间提供救助,能够增进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积极评价,增强公众对社会的安全感。二是有力预防震慑违法犯罪。警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巡逻活动,不仅能对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及时制止,获得证据,而且能够对那些准备犯罪的违法者起到有效的阻却、威慑作用。三是有助于提高警察综合能力。由于巡警在日常勤务工作中能够全面接触社会,每位巡警的法律及警务知识、技巧、技能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基于这种认识,美国的大多数城市警察局都作出规定:凡是从社会上录用的高中毕业生,经过警校短期培训的新警察,都必须先从巡警干起,通过巡逻勤务工作来获得实践经验。

巡警管辖的内容很广,很多的基础工作也都由他们承担,接受居民报案、犯罪现场勘查、收集证据、纵火案调查、与绑架人质者谈判、发生坠机事件后的管理和调查、提取指纹或照相、罪犯分析、处理群体性事件以及完成诸多其它的调查、管理和警务程序事项等等,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精力分散,影响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尽管如此,美国的警察局坚持把警力最大限度地布置到街头和社区巡逻,以提高重点部位和场所的见警率;各个城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调度和摆布巡逻格局,以增强巡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下载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电视节目供应体制1

    扫描美国电视节目供应体制 郭镇之 在美国,广播电视实行的是不同于中国的节目制作和供给体制,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大量地是通过市场和契约方式交换。 美国电视节目供应......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义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义 开栏语: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本身的缺陷

    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始于20世纪30年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美国开始采取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之后。美国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多边......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

    试析中国特色国家民主治理 陈石 摘要:国家民主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民主依托,立足具体国情,体现求理担责,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相融,符合当代民主演进趋势,是国家整体治理的主导构成......

    国家治理能力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17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终版)

    论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有哪些举措 答: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

    社会治理体制拓展政府治理新格局[模版]

    社会治理体制拓展政府治理新格局 社会治理体制拓展政府治理新格局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2013年12月13日09: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作者:詹国彬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