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千课万人活动
杭州千课万人活动
很荣幸于2014年11月6-9日参加了杭州浙江大学举办了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为期四天三晚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共开设了29节观摩示范课,24节专题报告,邀请到了来自海峡两岸74位著名的专家、名师、就课堂理念、角色定位、教学预设、教学程序、学习方向、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几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累并快乐着。累是因为四天三晚的行程被安排的满满的。每天从早晨八点一直到晚上十点,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两次专题报告,中途还要穿插着其他名师的评点讲座,让你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一、蹬下身来和学生交流
二、蹬下身来和学生交流,1、教师眼中要有学生,要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方程》一课的导入时说道“大人的事一直让你们等着,对不起,说着、聊着一会儿就熟悉了,从你们明亮亮的眼光可以看出大家的状态很好”等
2、要学会做小孩子,要能顺着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如张齐华老师《认识百分数》一课,课前询问学生关于百分数你都有哪些认识?百分数会读吗?会写吗?知道什么是百分数吗?当学生说会读、会写、知道百分数的意义。老师幽默的说下课。并指出本节课还没有学习同学们都会了,还要学干什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维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化。最终学生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在写、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就是
3、课堂上不要怕学生出错,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要容错、融错、荣错。课上不错,课下错;作业不错、练习错;练习不错,试卷错,试卷一错你就会错错错!福建省的李培芳老师《字母表示数》中,孩子在回答用字母表示三个连续的数的时,总是a、b、c;e、d、f的表示,浙江省的袁小平老师在课前找出了孩子容易出错的题型,二、要聚焦问题的本质
吴正先 方程的本质是什么?形式的定义到本质的内涵,俞郑强《平均数》尊重儿童的真实体验,凸显了数学的概念本质。
三、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数与计数》——排队、《数学关系》 四、一节好课是磨出来的 以知识学习为主线知识清不清
以学法指导为辅线方法有没有方法有没有 以教师引导为暗线,思路清不清 五、一节好课的标准
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个性共杨
知识清了、孩子超越了自己
孩子喜欢了你
有趣、有用、提的问题应在孩子的浅水区和深水区之间 夯实了基础
整体决定成败,但细节成就精彩,做加法是一种态度,做减法需要勇气和智慧。听课评课:要以点带面。
第二篇:杭州“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模版]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
------《千课万人》听课之感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017年11月22日我和我的同事们有幸来到这样一个令人们所向往的美丽城市——杭州;在杭州西湖体育馆参加了我已期待已久的“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理想课堂”研讨观摩活动,在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更让我享受的是名师课堂,享受“千课万人”的魅力。
在短短的四天观摩学习中,我们走进名师,走进名师的课堂。一堂堂激情四射、精彩无比的示范课;一场场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都让我深有感触,大开眼界,让我的心灵一次次震撼,让我这样的年轻教师美美地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名师印象
在为期四天的观摩学习中,总共听了26节示范课,其中包括刘德武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练习》,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比》,杭州名师唐彩斌的《三角形面积拓展练习》,朱乐平老师的《高》,俞正强老师的《负数的认识》,江萍老师的《认识面积》,江苏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的《数据影响决策》,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小数的意义》,刘伟男老师的《用数对表示位置》,来自天津的快板老师徐长青的《数与形》„„等等。这些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每堂课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一位在舞台上执教的老师,都是那么敬业、那么认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教学风采以及他们对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
吴正宪老师,时时处处以人为本,交流、对话、反思,丰富灵动的“聊着聊着就会了”教学策略令观众折服;唐彩斌老师,理性、深刻、丰富,关注数学思维,几何画板的应用更是令课堂增光添彩;袁晓萍老师,清新、1 真实、自然,素材新颖敢于创新;朱乐平老师,充满睿气,激情四溢,整堂课高潮迭起、引人入胜;黄爱华老师,不疾不徐,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罗鸣亮老师,语言清晰,层层深入,注重让学生说理;胡允社老师,教学形式多样,资源丰富,轻松流畅;华应龙老师,博学多才,独具慧眼,思维敏锐,教学生学会思考、拥有力量;刘伟男老师,设计精妙,传递智慧;陈玉华老师,思路清晰,有条有理,与学生真诚互动;张齐华老师,拥有幽默的语言能力,教学设计匠心独具,引导学生掌握策略;朱国荣老师,开朗幽默,调控课堂能力超群,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徐长青老师,聪明睿智,关注学生,课堂内容简约但细致而深入;王洋老师,温柔漂亮充满魅力,浑身充满张力,教学设计精巧、层层剥开、关注细节„„
二、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数学课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例如:朱乐平老师的四年级的《高》这一课:他巧妙地设计课堂,通过比“高”,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冲破难关,到达胜利的彼岸。
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罗明亮老师在展示《长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数学思维的方法。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谈话中,我又学上了一招,今天又“涨知识”了:张老师不走偶像路线,讲究“内涵”,从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立竿见影。这样的课堂,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喜欢的。正如一位老师感言:张老师亲切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在不断激励中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生的本质,让我们看到别样的课堂。
经过这样一次观摩学习终于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有更深一层地理解了:那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课,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黄陵小学 王瑛瑛
2017年12月
第三篇:杭州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于聆听中收获 于笑声中前行
—杭州“千课万人”听课有感
阳春三月,桃花明艳,新柳如烟。14日下午,我们赶赴于水波潋滟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仁一起,坐在逸夫体育馆里聆听全国各地语文名师及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为期两天的活动,名师云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众多全国特级教师,他们用激情演绎课堂,他们的课堂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诗意洒脱,或朴实无华,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带给我们一场场语文教学的精神盛宴,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智慧。宏大的听课场面,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丰富的互动全方位展示了低段语文课堂的魅力与精髓。对于一名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此行收获颇丰,下面就向在座的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此行的收获。
这次学习听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低段的语文教学,谈到低段语文,就不得不提及识字教学。因为自己现阶段也是在教一年级,在识字教学中也经常会面临种种困惑,所以这次对于识字教学方面的感触也最为深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是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方法,从读字音,到认清笔顺,学生书空,到观察字形结构,教师范写,描红,组词,这系列的步骤走下来,一步也不敢漏,力求把每一环节做实,但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困惑,每次学习生字时学生面对的都是这样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时间长了未免乏味,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就明显感觉到孩子学习生字时远远低于学习课文的热情度,学习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原来汉字教学也可以这么妙趣横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也可以这么丰富多彩。在这次千课万人活动中的侯春燕老师,在短短45分钟的一节课里,就给我们展示了四五种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都特别生动有趣。更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各位老师教学汉字的重点并不仅仅局限于教会孩子写好这个字,而是通过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带领孩子细读每一个汉字,通过字音、字形、字义、字源等微观解读,去触摸每一个汉字不同的个性之美,把原本生硬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精彩不断,妙趣横生。
茹茉莉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作为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在汉字教学中引领学生细读字形,发掘汉字形态中那些隐藏的规律,触摸汉字的形态美。比如说她在教学“拔萝卜”的“拔”这个汉字时,并没有像我们平时教学那样让孩子逐一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是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其中的关键笔画,长撇,并且告诉孩子,左右结构的字讲究笔画的穿插和谦让,所以撇应该穿插到提下面的位置,并且同时出示了同类的汉字“功劳的功,帮助的助,取长补短的取,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在学会书写拔的同时也学会怎样写好一大批同类的汉字。再比如说教学喜欢的喜和重复的重这两个汉字时,引导学生一起发现这一类字展示形态之美的规律:1.横多距离等,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时,排列的距离应该大致相等。2.短横一样斜,长横要平衡。3.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我想,如果我们以后能在学生书写前做好充分的预先估计,发现这些隐藏的规律,并把他们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学习还有一点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地方在于,各位老师在汉字教学特别强调引领探求汉字的根源,这就有点类似我们以前教孩子学习象形文字的形式,通过文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孩子记忆字形和理解字义。比如许嫣娜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时,通过简单的简笔图画,告诉孩子们,在家这个字中,宝盖头就是人们住的屋子,下面的豕字就是猪的意思。古时候的人往往会在房舍边养牲口,所以过去人们只要看到有房子,有猪的地方就知道这里一定住着人家。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家这个字的写法,而且印象深刻。再比如说侯春艳老师教学一寸两寸的寸这个字时,通过课件展示,用直观的图像和象形文字告诉孩子们一横加一竖钩其实是一只手的形状,中间的一点是医生在诊脉的地方做的标记,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当时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一个个伸出小手去感觉自己脉搏上一寸的位置。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我就感觉这种溯本求源的汉字教学方式渗透在每节课中,几乎每个老师都特别注重带着孩子去探求每个汉字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带着学生触摸汉字悠久的历史文化之美,同时也能在汉字教学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除此以外,老师们还很注重运用字理解析课文中一些难于理解的词语,先是通过探求字源的方式引出对字义的理解,进而再把汉字放到词语当中进一步解释,形象生动,化难为易。比如侯春燕老师教学受益的益这个字时,先带着孩子探源,通过象形文字的展示告诉孩子下面的皿字底是一种古代的容器,上面部分其实是把象形文字“水”横过来写,所以益这个字的本义是,水从容器里满出来了,既然是满出来了,所以就不能更多了,不能再增加了,所以益就有了更加的意思,在相得益彰这个词语中用到的就是更加的意思。再比如侯老师教学一叶障目这个词语时就重点说到,双耳旁是山坡的山竖过来的象形文字,当双耳旁放在左边时,表示山岭与高地,所以障有挡住的意思,这时候再出示白内障,屏障,障碍等这些词语,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障在这些词语中有挡住的意思,进而,一叶障目的词义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不同于传统识字教学环节,这次活动中的各位老师是通过探求字源,理解字义,词语延伸,发现字形规律等,把每个汉字教学都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引发出孩子们各种遐想。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关于汉字教学方面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此借用下和各位老师共享:“你看,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然而,试问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借此引发孩子无限遐想,催生他们的创造吗?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他们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次学习活动中黄亢美老师在报告会中也提到,学习汉字时应依据构字原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那么所学的汉字就能意义识记,持久不忘。如果老师千篇一律,毫不讲求字理地机械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其结果就是造成生字的回生率高,作文时错别字多的现象。我想,作为我们年轻人,以后会尝试着将字理教学的概念融入到以后的识字教学工作当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除了识字教学以外,这次学习活动中还涉及到了低段的口语交际,绘本教学等等多种不同的课型,让初次带低段语文的一行年轻人收获颇丰。于聆听中收获,于笑声中前行,此番行程,满载而归,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却让我们沉浸其中,使我有如入馨香之室,受益匪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两天学习的美好时光已经结束了,但未来的思考和改变,却刚刚开始„„
第四篇:杭州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外出学习培训总结
——杭州„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
李萍
2015年4月,我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本次活动汇聚了吴正宪、华应龙、张爱华、徐长青等30多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学者。一天8小时的名师观摩课与名家点评,晚上还有3小时的专家报告,可谓“高密度、高强度、高效益”的学习,虽然每天感觉非常的疲惫,但是能近距离感受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能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也就在满满收获中感觉到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
名师们“另类”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无不让我由衷的赞叹与钦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以及人生境界让我仰叹,使我不知不觉的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旋律之中。专家们的报告观点鲜明,视角独特,耐人寻味,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
一、以生为本共同成长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学本课堂”,也就是要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学本课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找次品》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个教学理念。首先华应龙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了比尔盖茨公司招聘的题目:81个球,其中有一个稍重,用天平称,至少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球。并提出如果你去应聘你的答案是多少次呢?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感觉无从下手时,华老师察言观色,随即出示老子的话来进行激励,启发学生选择个数少一些的就容易些,从简单容易的研究易于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一般的课堂,为了早点让孩子们感受到“要分成3份,尽可能平均分”,因而总在乒乓球的数据上做文章,总是先从“3个”入手,然后是5个、9个„„。而华老师的课堂却是反其道行之,从2个开始,而后是对“8个”的讨论,再是“9个”。这样的教学“顺序”,无疑会让路程走“远”一些,但离学生近了,更符合学生的直觉与经验。当学生说出各种从8个乒乓球中找1个特别的都需要3次时,华老师只是问了学生还有想出更少次数的吗?所有学生均认可最少3次后,开始探究从9个乒乓球中找出1个特别的,却研究得出最少2次可以找出来。这时候全班同学都开始质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球多了1个次数却少了1次?这时,学生们如梦方醒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原来8个乒乓球一样可以2次找出特别的那个,体会到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的优越性。也就是想象出天平以外的第三个盘子,这时华老师又及时地给予肯定:第三个盘子虽然看不见,但总是存在的。同时用第三个盘子,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在找学生回答问题时,华老师在黑板的右边写下了“如果······那么······”,“接下来······找”用这样的关键词语来引领学生表达清楚明白,培养学生思维缜密。课堂总结时华老师问:比尔盖茨为什么选这道题来招聘他的职员呢?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提升的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以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想,搭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桥梁 数学学习并不是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学习数学思想,数学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教数学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听徐老师的课像听相声一样有趣,深深地吸引每个学生和老师,太有意思了”,这是印在资料册上某一学员的评价,也是大家的共识。徐长青老师在活动中演绎的《解决问题策略——“退”中的数学》就让我领略到了徐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幽默风趣的气息,教学追求、师生对话更是彰显其睿智深远的专业内涵。
一般来说,方法策略的教学相比知识技能而言更显复杂,而徐老师却能让孩子快乐轻松地体会到“以退为进”,用朗朗上口的简单形式让孩子理解。徐老师首先用有趣的魔术表演导入新课,引发想象。他拿出一张白纸,在隐蔽处撕成若干片,让学生猜变成几片?让学生逐一回答,教师追问,引导学生回答并表演,配上“刺啦、刺啦”的撕纸声,教师给予肯定,从而形成认知矛盾。这时教师拿出纸片,明确答案。接着徐老师提出规则:每片纸都可以并且只能变成4片,问:照这样变下去,能变出2008、2009、2010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答案。然后师生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办法:撕一撕。要撕成2008片太难了。当学生思维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徐老师请出了华罗庚爷爷的“秘诀”——知难而退。幽默地提出“知难而退”策略:并讨论“退”到何处“”进“到几时,讨论后师生通过撕纸,从1张变成4张、7张、10张,教师及时刹车:还要再撕吗? 讨论怎样找规律讨论规律的表达,并用规律去判断能否变为2009张、2010张等。结合“猜想——验证——结论”的经历,引导学生提炼出“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初步感受到“退”的魅力。最后徐老师解释策略,引发反思,让学生用动作模仿文字,用肢体记忆策略,结合生活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利用“退”的策略来解决。
徐老师的课,让我震惊,原来数学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他那幽默有趣的语言,时时吸引学生,也时时吸引着我;他那精彩的魔术表演,轻松地将我们带入了奇妙而快乐的数学王国。整堂数学课我们时常能听到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老师上得很投入,学生玩得很投入,我们也听得很投入。徐老师通过一堂课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策略形成的过程。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却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有了深一层地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的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第五篇:杭州千课万人学习有感
杭州学习有感
张虹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有幸走入杭州“千课万人”的大课堂,接受知识的洗礼,收获求知的喜悦。三天的活动,共计20节精彩课例,8位专家的经典点评,可谓异彩纷呈。
在此次学习中,我近距离的聆听课例、欣赏各位名师的经典点评。让我印象颇深的是黄慧老师所执教的译林版课程《Signs》,黄老师基于教材搭建支架,基于学情提供语言材料。在课前确定了一个明确而科学的目标;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为完成目标而树立信心,培养责任心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整堂课学生们经历了由“能学”到“想学”到“会学”到“坚持学”的过程。黄老师在其支架式的教学过程中犹如放风筝的人,在不断拓宽学生思路的同事,紧牵主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拓宽视野。
黄老师短暂的40分钟展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我们,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有人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演员。那么,作为“演员”就应该能够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能够扮演符合要求、观众喜欢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因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共性,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即研究者。应该由教书匠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教师通过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剖析与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二、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善与其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实现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到师生学习共同体关系的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方式上,而且还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师应该是一个未来合格的社会人的启迪者。
三、教师也是管理者。教师是构成学校的主要部分,也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有对学生管理的职责,它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教师管理的主要范围是校园、是班级,但也不排除对学生离校之后的管理。这里的管理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管理,而是一种科学、民主、切合实际的管理,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教师也应该调整管理行为和角色。
四、教师还是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正如《学记》所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教学角度看,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辅导者;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是伦理道德的教化者;从教养的角度看,教师也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因此,教师的多种职业角色既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重托,也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对等,使得教师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两种不同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正是由这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如在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权被教师控制着,呈现的方式是教师是语言的“警察”而不是语言的“导游”。
聪明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独立思考后的个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让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善于创造性的发挥、富有发现美的眼睛,英语课堂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