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人社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1号)

时间:2019-05-14 23:4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区人社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区人社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1号)》。

第一篇:广西区人社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1号)

广西区人社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1号)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桂人社发〔2017〕11号

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区直及中央驻桂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8号)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5〕53号)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21号)和《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6〕38号)等文件规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机关事业单位中各类人员参保问题

(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工勤人员参保问题

机关及行政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编制内按实名制管理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后勤服务人员(工勤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劳动合同制工人、后勤服务人员(工勤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关于事业单位非实名人员参保问题

事业单位中,使用“非实名编制”的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关于实施“定编定岗不定人”人事制度改革单位人员参保问题

实施“定编定岗不定人”人事制度改革的单位,属于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按用编人员管理的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其他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四)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参保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编外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关于桂政发〔2015〕53号文件规定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中工资增长率问题

根据人社厅发〔2016〕38号文件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年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的工资增长率(Gn-1),由国家统一公布,按国家统一公布的标准执行。

三、关于改革后达到符合退休条件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足15年工作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问题

从2014年10月1日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足15年的,可由单位和个人按其退休时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一次性缴费(含职业年金)至满15年后,按规定计发养老保险待遇。

四、关于从事特殊工种等工作人员缴费年限计算问题 按桂政发〔2015〕53号文件用老办法计发“中人”待遇标准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4年9月30日前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可按国家规定折算工龄后予以计算;用新办法计算“中人”待遇标准时,折算工龄不视同缴费年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4年10月1日后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不再折算工龄。今后国家进行基本养老金调整时,折算工龄不作为调整依据。

五、关于退休待遇核定时点问题

按照干部退休有关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费至本人达到退休年龄(含经批准适当延迟退休的人员)的当月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核定其养老保险待遇,并从单位办理申领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待遇核定时点与发放养老金时点之间的工资(待遇)仍由原单位自行发放。

六、本通知从2014年10月1日起执行。今后国家和自治区有新规定的,从其新规定。

七、本通知未涉及的事业单位使用控制数(由机构编制部门按标准核定)人员的参保问题,另行研究确定。

障厅

治区财政厅

月10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广西壮族自

2017年4

信息有效性:有效)

第二篇: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苏人社发〔2016〕93号)

索引号:550232674/2016-00068 发布机构: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

发文日期:2016-03-31 文

号: 苏人社发〔2016〕93号

主题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驻苏中央国家机关(单位)所属机关事业单位:

现将《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

2016年3月31日

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省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8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7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参保范围和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单位及其编制内人员应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省级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省属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二)驻苏中央国家机关(单位)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三)驻宁部队原已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事业单位和人员(原不属于纳入民政部门安置的人员),暂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待国家政策明确后,再按政策执行。

二、经办和管理

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省级经办机构”)具体承担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经办管理工作。

省级经办机构负责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缴费基数核定、养老保险费征收、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待遇核定和支付、稽核、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社会化管理服务和职业年金的经办管理等工作。

各参保单位要明确负责本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内设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单位养老保险经办人员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到省级经办机构变更相关信息,并做好本单位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交接。

三、参保登记

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单位和人员,办理首次参保时,应先进行参保登记。

(一)单位参保登记:参保单位通过全省统一的网上参保登记系统,录入单位相关信息,打印《社会保险登记表》,携带规定的相关文件材料,到省级经办机构办理单位参保登记手续。

宁外省属机关事业单位和驻苏中央国家机关(单位)所属机关事业单位还需提交本单位执行工资标准的相关文件。

(二)人员参保登记:参保单位通过全省统一的网上参保登记系统,录入人员相关信息,生成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核定表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表,并按照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员核定的有关规定,对首次参保人员进行核定后,再携带相关材料,到省级经办机构办理人员参保登记。

(三)改革启动后新成立单位和新参保人员的参保登记,按照《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规程(暂行)》(苏人社发〔2015〕328号)办理。

四、缴费基数申报

(一)每年年初参保单位应向省级经办机构申报本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在一个缴费内,缴费单位初次申报后,其余月份只申报人员增减、缴费基数变更等事项;无变动的可不申报。新设立的单位及新进工作人员的单位,应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申报人员变更的同时,一并申报新参加工作人员起薪当月的缴费工资总额。

(二)参保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费基数的,省级经办机构暂按上核定缴费基数的110%核定,参保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重新核定并结算差额。

五、缴费基数口径

(一)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国家和省规定的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本人上12月份的基本工资)。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国家和省规定的绩效工资(含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其余项目暂不纳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三)单位的缴费工资基数为本单位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四)未执行规范津补贴和未实施绩效工资的单位,其工作人员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暂按上本人工资收入计算。

(五)个人工资收入超过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六、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和支付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结算为自然(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般按申报,养老保险费按月度缴纳。每月20日前为养老保险业务受理期,参保单位人员发生变化时,应在养老保险业务受理期内办理相关人员增减手续。每月20日至月底为结算期,结算期期间省级经办机构停止受理在职人员变动等业务。

(三)基本养老保险费采取委托银行收款的方式征收,参保单位应签订《江苏省集中代收付业务付款授权协议》,个人缴纳部分由参保单位代扣代缴。参保单位账户余额不足,导致基本养老保险费银行无法托收的,即为欠缴。参保单位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按照《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人社部第20号令)的有关规定清缴欠费。宁外参保单位若无法实现银行托收,需确保通过适当方式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四)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的参保单位可将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作为养老保险费托收账户。参保单位在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时,要按照政策规定足额安排需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五)省级经办机构征收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省级经办机构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户,按月将收入户中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划入省级财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管理。

(六)积极探索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在有关条件成熟前,省级财政部门根据省级经办机构每月生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申请,及时将资金划拨到省级经办机构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委托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

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项目

(一)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已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项目为:基本退休(退职)费、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补贴(生活补贴)、历年调整的基本养老金。

(二)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项目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历年调整的基本养老金。

(三)国家和省规定纳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其他项目。

八、职业年金

(一)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2014年10月1日起,缴纳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缴费基数、缴费方式与基本养老保险费相同。单位缴纳职业年金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

(二)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征收,征收的职业年金全部进入省级经办机构开设的省级职业年金归集户,按月将省级职业年金归集户中的职业年金全部归集到全省职业年金归集户,按照职业年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投资运营。

(三)参保人员在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可选择一次性将职业年金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有继承权;也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并享有继承权,发完为止。本人一旦选择一种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

(四)新老办法比对的十年“过渡期”内,单位或个人未足额缴纳职业年金的,参保人员达到国家和省规定退休年龄时,需一次性补齐欠费后,再计发养老保险待遇。

九、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

(一)在宁省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执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视同缴费指数。

(二)非在宁省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

1.执行所在地规范后津贴补贴标准和退休(生活)补贴标准的,使用所在地同条件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

2.执行省直和所在地规范后津贴补贴标准和退休(生活)补贴标准平均数的,使用省和所在地同条件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十、待遇申领和核定

(一)各单位要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龄和缴费年限认定的有关规定,及时为到达国家和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对符合领取基本养老待遇条件的,所在单位应在参保人员退休当月的21日至次月5日到省级经办机构核定待遇,省级经办机构从单位办理申领养老保险待遇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二)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干部管理权限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人员,应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由单位到省级经办机构办理继续缴费手续,逾期未办理的,省级经办机构将其作暂停处理。

(三)参保人员退休时,选择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参保人员在提交购买相关商业保险产品合同后,省级经办机构按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规定办理。

十一、基金管理

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统筹,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时,由省财政给予补贴。

省级财政和人社部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十二、地方改革试点期间个人缴费的处理

(一)纳入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范围的人员,改革前曾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地方试点的在职在编人员,试点期间个人缴费经单位和主管部门根据缴费手册的记载进行初审后,由单位集中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历年1月1日城乡居民一年期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计息后,采取记账的方式划转至改革后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本人退休时,试点期间的个人缴费本息记实,不计入新老办法标准比对范围,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二)跨统筹地区转入的人员(包括首次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参加单位所在地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地方试点期间的个人缴费,由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将本息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三)跨统筹地区或跨制度转出的人员,在其办理转移手续时,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将其参加原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期间的个人缴费本息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十三、原在企业工作年限处理

曾在企业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企业工作期间应缴未缴养老保险费的,应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关规定补缴后,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未按规定补缴的,应缴未缴的工作年限作为中断缴费年限处理。

十四、稽核工作

省级经办机构按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及有关规定,对参保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缴纳及待遇享受的情况进行稽核。社会保险稽核分为书面稽核和实地稽核,省级经办机构也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参保单位进行专项稽核,参保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十五、社会化管理服务

按照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的特点,充分利用机关事业单位现有资源,依托现代化技术和原单位协助的方式实行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退休人员丧失养老保险领取待遇资格时,单位应及时到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若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将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六、附则

本办法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州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答(二)(穗人社发〔2014〕2号)

广州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答

(二)(穗人社发〔2014〕2号)

1.关于重新明确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问题。

答:为切实解决我市岗位设置管理中出现的人员聘用问题,对于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今后可参考以下原则:

聘用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四级岗位3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四级岗位的,须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五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七级岗位6年以上或已聘专业技术六级岗位3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六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七级岗位3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的,须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八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十级岗位4年以上或专业技术九级岗位2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九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十级岗位2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十级岗位的,须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聘用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的,须已聘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1年以上,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且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可以直接聘用到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聘用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的,须取得助理级或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且符合其他聘用条件。聘用专业技术十三级岗位的,须取得员级专业技术资格及符合其他聘用条件。

对在现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或者其它有关专业技术工作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主研人员),其基本任职年限可以适当放宽(专业技术一、二级岗位除外)。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可以放宽2年;获得省(部)级奖励的,可以放宽1年。获得国家和省、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的人员,可根据其获得的专业技术资格按最高等级聘用(正高级岗位除外)。上述奖励是指由各级政府或行政职能部门授予、且与其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奖励。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根据岗位职责自行制定聘用条件,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聘用条件应着重体现专业技术水平能力、突出业绩,适当考虑任职年限。

对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受聘时还应提供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要求等方面证明材料。

2.来穗前已取得省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人员,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流动或政策性安置进入我市事业单位后,应如何办理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 答:对于取得省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且尚未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应按《关于做好省外来穗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确认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发〔2011〕335号)的规定,申请省外专业技术资格的确认,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后,方可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前,如确需进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可按其取得的省外专业技术资格的低一级层次来暂定岗位。

省外专业技术资格通过确认后,其中属于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或部队专业技术干部的,其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年限(包括进入我市事业单位后办理省外专业技术资格申请确认的时间)可合并计算为任职资格年限并按规定予以聘用。

3.未评聘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如何进行首次岗位聘用?

答:未评聘专业技术资格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首次岗位聘用时,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暂定为专业技术10级岗位;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暂定为专业技术11级岗位;有本科学历的暂定为专业技术12级岗位;有大专学历或中专毕业的暂定为专业技术13级岗位。其暂定岗位的时间不计算为相应的任职年限,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后,需重新办理聘用岗位手续。

4.未转评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如何进行岗位聘用?

答:事业单位“双肩挑”领导干部在不同事业单位进行交流或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发生变更,如变更前后的专业技术岗位属于不同专业技术资格系列,应按规定办理转评手续。事业单位“双肩挑”领导干部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后方可进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未转评前,可按其取得的原专业技术资格的低一级层次来暂定岗位,待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后方可进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对于高职或中职院校的“双师型”人才,可按其所取得的职称资格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双肩挑”人员在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时只占一个岗位。

5.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能否聘用到低一级职称层次的岗位? 答:在相关专业技术岗位有空缺的前提下可以。

6.事业单位岗位上一级岗位有空缺的,能否采取“高岗低用”办法进行聘用?

答:同一类别的岗位有空缺数额的,在充分考虑领导岗位的任命及引进人才的前提下,可以用于聘用该类别岗位的最低等级岗位。

对于上一级管理岗位(不包括六级及以上职员岗位)有空缺的,可采取“高岗低用”办法进行聘用。

对于同一职称层次的高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有空缺的,可用于同一职称层次低等级的岗位的聘用;高级、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空缺数可用于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但高级、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之间暂不允许跨职称层次的“高岗低用”。

对于上一级工勤技能岗位有空缺的,可采取“高岗低用”办法进行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空缺数可用于普通工岗位。7.新招聘人员的试用期是否计算为任职年限?

答:新招聘人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试用期的聘用时间合并计算为任职年限(未评聘专业技术资格暂定岗位的人员除外)。

8.新进入我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任职年限应如何计算?

答:新进入我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任职年限应按照单位受聘时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其中属于原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在原单位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为新单位的任职年限,并按照新单位的岗位任职条件重新确定岗位等级。原属于公务员的,其相应的任职年限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原属军队转业干部的,按有关政策执行。

9.公开招聘的人员应如何办理转正定岗手续?

答: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须严格按要求列明招聘岗位的等级,公开招聘的人员须按公告的岗位办理聘用。对没有列明岗位等级的管理岗位,一般应按九级职员及以下岗位进行聘用;对没有列明岗位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一般应依据聘用的相关条件,从最低等级岗位聘起。

10.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岗位之间的任职年限能否合并计算? 答:不能。如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年限不能与管理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但同一类别的岗位在不同时期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11.工勤技能岗位人员转岗聘用到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后,如需在不同单位之间流动,应按工勤技能岗位还是按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办理相关流动手续?

答:应按转岗后所聘的岗位办理相关流动手续。流动后,新单位可直接将其聘用到合适的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按新聘的岗位确定其工资待遇,并继续缴交社会养老保险,原单位聘用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限可合并计算。

12.取得计算机与信息序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如何聘用专业技术岗位?

答:应比照我省工程技术类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相应专业资格所需年限进行聘用。一般情况下,首次聘用十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参加工作满4年,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参加工作满2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参加工作满3个月;首次聘用七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参加工作满7年,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参加工作满4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参加工作满1年。

13.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执业药师资格的人员能否受聘到卫生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答:不能。受聘到卫生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须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批准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14.取得经济师资格的人员如何进行岗位聘用?

答:对于取得经济师资格的人员聘用时应从严掌握,拟聘用的事业单位需确有与其专业技术资格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任务、职责,并能按其岗位进行考核。

15.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过程中,因身体原因(孕妇)无法完成体检的人员如何处理? 答:对于怀孕考生参加体检的,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司《关于对怀孕考生参加体检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公考录函〔2009〕07号)文件规定,在体检时暂不进行妇科和X光等项目的检查,待考生孕期结束后可进行妇科和X光等项目检查,完成体检,作出体检合格结论后方能办理增人和聘用手续。

16.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可否流动至事业单位?

答:2009年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前,机关在编工勤人员,可以流动至事业单位;2009年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后,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进入机关,纳入机关后勤服务人员数额管理的后勤服务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5年后,可以流动至事业单位。

17.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在编工作人员可否调入公益三类事业单位?

答: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省府第139号令)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间经费来源相同的岗位人员可以相互流动。因此,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在编工作人员可以流动至公益三类事业单位。

18.省内市外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可否流动至我市事业单位?

答:符合我市人口准入条件的省内市外事业单位间经费来源(分类)相同的岗位之间和财政核拨(公益一类)经费的岗位向财政核补(公益二类)的岗位,以及非经费自筹(公益一、二类)的岗位向经费自筹(公益三类)的岗位流动的在编工作人员,可以流动至我市事业单位。

19.事业单位性质发生变化后工作人员的身份如何核定?

答:事业单位性质发生变化后工作人员的身份参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相关程序核定。

20.受聘原岗位(职务)累计满5年,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符合订立聘用至退休合同条件的人员,如新聘岗位等级低于原聘用等级,如何保留其工资待遇?

答:可以保留其基本工资待遇,按新聘岗位确定绩效工资,退休后可按原聘岗位等级享受退休待遇。

21.在岗位设置完成前已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兑现工资待遇的人员,是否可以保留原工资待遇? 答:上述人员除考核不合格、因犯错误考核不定等次或受处分等情况外,在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完成以前,可以暂时保留原工资待遇。

22.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退休时,是否还可以执行提高岗位工资等级计发退休费的政策? 答:不能执行。

第四篇:人社部否认开始实施事业单位工资养老保险改革

人社部否认开始实施事业单位工资养老保险改革 2014-07-02 15:37:21 来源: 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有0人参与

分享到

新华社消息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日表示,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条例某些内容的误读、误传,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上。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

由于条例事关全国111万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的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社会上盛传从7月1日起“事业单位实行合同制”“3000余万事业编制人员参加社保”等消息。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是从2003年开始的,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条例只是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这项制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条例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也只是作出了原则规定。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中央部署,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这和条例实施工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条例实施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

(张晓松)

作者:张晓松

第五篇:人社部官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提上日程

中新网7月24日电 24日,“2014中国薪福金融高峰论坛”在西宁召开。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主任马小丽在论坛上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提上日程,将改善、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探索公务员工资增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工资增长机制。

马小丽表示,人社部将继续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重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人工成本与薪酬调查及发布数制度,建立最低工资宏观指导和评估制度。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提上日程,主要是改善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探索公务员工资增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工资增长机制不是说每年都会调高,是会根据企业的效率,根据市场的需求,所以工资才有高有低。”马小丽表示。

下载广西区人社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1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区人社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1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