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3:2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进程、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

3、把握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6、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提出的新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点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一个初步的划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将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然后进入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再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对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作出说明,他们认为他们不可能提出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让别人照着去做。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上,列宁初步探索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将要经过的阶段和途径。列宁新的贡献有: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也要经历若干阶段才能到达共产主义。在列宁的论著中,曾经使用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等概念,这表明列宁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分阶段的思想,但是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并把他的思想付诸于社会主义的实践。其失误主要表现为忽略了列宁所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要经过多个发展阶段的思想,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短暂的时期,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其实践的结果脱离了国情,形成了过分集中的、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给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带来消极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曾经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些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把初级阶段同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相联系,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上展开分析初级阶段奠定了基础。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对这一阶段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但是这三次提出问题都还没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认识,都还没有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没有明确指出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直到十三大才把这个问题作为全局性问题提出和展开进行分析,初步形成系统的理论。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以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方面是因为有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是为实施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这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明确地肯定了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本事实,具 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因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阶段,而不是别的什么社会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是从发展程度来说,着重强调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它表明,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成熟、不完美、不发达阶段,因而它是初级阶段,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成熟的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确实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之处并不能掩盖和取消它们在社会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属于马克思所讲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它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的门槛,而是在中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已经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二者的区别,首先和最根本的在于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到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它们在社会性质上的明显不同。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三大曾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九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4、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最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提供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之所以如此,原因是: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社会,而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起点低,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中国的人口,比现今所有的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中国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财力和物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即使考虑到现代化的后发展因素,中国现代化的难度也比这些国家都要大,所需时间也比较长,没有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奋斗是难以完成的。

同时,现代化的内容和标准也不是凝固不动的,它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我们不仅要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业化,而且我们对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的信息化也必须迎头赶上。我们是一身而二任,任重而道远。要完成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任务,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上,要澄清两种因为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应有的水平而产生的观点:

一种是怀疑我们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

另一种是认为我们不应当搞社会主义。

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过去,我们曾经把阶级斗争看作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逐步深化。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规范的表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79年,邓小平明确提出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根本目的的思想,又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进行了表述。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至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全形成。随后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最可宝贵的经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社会政治局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从毛泽东的“两步走”到邓小平的“三步走”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1953年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开始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实的任务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年又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

1963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把交通运输业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并把他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79年到1987年经过八年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根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定位,不断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87年 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三步走”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1)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实;(2)以人们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3)既突出重点,又注重统筹协调。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它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按照预定目标,我国在20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从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来看,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人均收入还不高,只有800—1000美元,所谓不全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另一层是指人们所享受的小康生活不全面。现在总的情况是,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了,但住、行还不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差距更大,人民对治安状况、对民主进程等问题还不满意。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总体上说,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比重小;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显然,我们现在所达到的总体小康与小康社会是有较大差距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十分明确地把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时期,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并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思考题:参考教材159—160页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D)

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B、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B)

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C、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A)

A、一百年 B、一百五十年 C、二百年 D、三百年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C)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防子法制 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6.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

A、非对抗性 B、仍然是对抗性的

C、有时是非对抗性的,有时是对抗性的,但以非对抗性为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领导 D、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蓬勃的活力就在于它(A)

A、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1.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B)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C)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B 改革开放实践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 1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A、基本路线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基本纲领

15.200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从21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B、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发展阶段 C、加快发展,解决温饱,达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 D、全面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富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16.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D)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17.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8.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现小康目标的时间是(B)

A、1990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20年

19.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改变“两高、两低”的状况,“两高”是指高投入、高消耗,两低则是指(D)

A、低效益、低支出 B、低储蓄、低通胀 C、低工资、低物价 D、低效益、低产出 20.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是(C)

A、战略目标 B、战略方针 C、战略重点 D、战略步骤

21.关于区域经济发展,邓小平强调,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时候,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D)

A、沿海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B、沿海要停下来帮助内地发展起来 C、沿海要继续发展,内地要加快发展 D、沿海发达地区要大力支持内地不发达地区

22.邓小平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D)

A、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1985年《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C、1986年《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 D、1988年会见捷克斯洛伐克胡萨克时的谈话

23.我国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C)

A、邓小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国务院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D、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2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C)

A、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 B、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D、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25.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D)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道路 C、党的领导

D、党的基本路线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A)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27.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C)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B)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29.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A) A、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B、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C、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C) A、四个现代化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小康社会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B、实现祖国统一

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32.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B)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番一番 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33.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党的基本路线的是(A)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是(ABCDE)

A、毛泽东曾经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十一届三中全会划清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过渡时期的界限,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 D、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E、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ABC)

A、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确立 B、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不发达阶段 C、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 E、社会主义等于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ABCE)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小康

E、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ABCDE)

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一个中心” B、“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E、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集中概括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ABCDE)

A、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基础 B、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C、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E、反对了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离开社会主义的“左”右倾错误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E)

A、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 B、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 C、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D、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E、抵制“左”的和右的错误观念的思想武器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三大历史转变是(ADE)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战争与革命”转到“和平与发展” C、从“两个凡是”转到思想解放 D、从墨守成规转向社会主义改革 E、从封闭半封闭转到对外开放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AC)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还都不完全、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BCE)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C、这是由于我国社会注意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D、这说明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

E、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1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E)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11.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有(ABCDE)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E、坚持独立资助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ABCD)

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13.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有(ACD)

A、生产力比较落后 B、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 D、上层建筑不成熟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们党先后提出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包括(BCD)

A、“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基本路线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5.“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是(ABD)

A、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 B、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1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为(ABD)

A、这条基本路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正确的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长期过程 C、这条基本路线的适用期限是一百年

D、这条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线 1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ABC)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排除“左”、右倾的干扰 D、反对各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18.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ABD)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BCD)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D、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工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 2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有(ABCD)

A、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 B、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和归宿 C、体现了中国人民雄心壮志同实事求是精神的有机统一 D、其实现过程是一个台阶式的发展过程

22.“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直接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包括(BCD)

A、基本实现现代化 B、解决温饱 C、实现小康 D、达到比较富裕 23.邓小平强调,经济发展没有速度不行,但在讲速度的同时必须(BC)

A、讲投入 B、讲质量 C、讲效益 D、讲数量 24.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两个大局是(AC)

A、沿海要先发展起来

B、内地要加快速度与沿海同时发展

C、沿海发展起来后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 D、国家要对沿海与内地一视同仁

25.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是(ABCD)

A、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E、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6.党的十七对新世纪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做了新的总结的发展,正确的是(ABCD)

 A、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 C、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27.关于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两者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过程中 B、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 C、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D、对遥远的未来做具体的设想和描绘,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导致实践的挫折

第三篇: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A)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D)A.人口多,耕地少 B.自然资源贫乏

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B)A.五十年 B.一百年 C.二百年 D.三百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D)

A.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C.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 7.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是(D)

A 前资本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8.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C)A 准备阶段 B 建成阶段 C 初级阶段 D 高级阶段 9.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的是在(B)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C)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现现代化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C)

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C)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 B 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14.四项基本原则是(B)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组织保证 D.政治需要 15.改革开放是(A)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组织保证 D.权宜之计 16.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A)

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 C.思想保证 D.发展动力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D)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B.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8.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1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C)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企业占有之间的矛盾 D.人们的需求愿望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B)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E.共会主义高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ACD)

A 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 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 C 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 D 既积极发展,又防止急躁情绪

E 可以先离开社会主义,发展一段资本主义

3.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ABCDE)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E.是防“左”防右的有力武器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D)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C.资本主义补课阶段 D.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E.一个短期的历史进程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ABCE)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小康 E.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有(ABCDE)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有(ACD)

A.生产力比较落后 B.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 D.上层建筑不完善 E.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存的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有(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 E.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

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ABCDE)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着“一个中心” B “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 “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E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集中概括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中为心,坚持项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四、论述题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1)内容: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意义:

第一,这个基本纲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这个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第三,这个基本纲领对于在现阶段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实现这个基本纲领,与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展阶段,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有清醒的思想准备。

(3)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我们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4)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了一下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第四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10-06-25 10:25:03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645次 评论:0条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总体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认识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从而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授课对象:本科生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2学时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法

导语:观看“大跃进”的相关视频,思考出现大跃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认清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认清了当时我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国情,才正确把握了社会和革命的规律,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需要搞清楚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会发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这样的严重错误和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清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在当时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导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清社会的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多么重要。下面,我们将重点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问题,使大家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认清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中国国情处于不清晰状态;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这是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详讲)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但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其中将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创始人并没有判断。

2.列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已经成为实践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并未能对这一思想作进一步的阐发。

主要回答的是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

3.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二战结束后,经过经济重建,1952年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4.毛泽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明确肯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尚未完成。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

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详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1.1979年9月,叶剑英庆祝建国30周年讲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2.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3.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对这一阶段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分析。

4.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了初级阶段的某些主要经济特征。

以上提出阶段性概念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庆祝建国30周年讲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二大报告以及十二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社会主义的阶段性问题,都还没有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问题加以把握,因而也还没有从理论上作为制定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加以展开和发挥。

5.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此前邓小平对十三大的定调:“ 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以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视频播放:邓小平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谈初级阶段)

6.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将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7.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8.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9.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略讲)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两层含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详讲)

1.党的十三大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为5各方面:

一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四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五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2.党的十五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概括为九个方面: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基本特点)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历史任务)九条特征关系分析:

第一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九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3)党的十七大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三)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略讲)

1.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2.实践意义: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视频播放: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段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邓小平:“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不够格—>物质技术基础上面不够格;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和不完善

(二)初级阶段长期性的依据(略讲)

1.历史依据: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反对:机械论和空想论

2.应有基础: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3.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4.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马克思:机器大工业列宁:全国电气化

现在:工业化、信息化、新的科技革命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第3-4学时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

导语: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认清社会所处的阶段的重要性。认清社会所处的阶段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通过认清社会所处的阶段,目的是要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如何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们该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呢?这将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矛盾的提出(略讲)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强调指出重视并解决这些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问题。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内容

★人民: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

★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主要矛盾的长期性

这个主要矛盾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回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提出过哪些基本路线?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在过渡时期的基本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帝国主义、修正主义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1987年,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略讲)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随后,针对当时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及时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是GDP。第二是通货膨胀率。第三是失业率。第四是国际收支状况。所以GDP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体现在国家管理、国家调控、制定国家大的政策方面,GDP统计方法

GDP=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因此,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而言,人均GDP就等于人均支出就等于人均产出就等于人均收入。

支出法的GDP大概最为人所知: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中国统计GDP的最主要方法其实是产出法(这应该是苏联体系的自然延伸):GDP=第一产业产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支出必然等于产出看起来有点诡异,这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存货投资的东西,任何缺口都被定义成存货(投资),因此支出在会计意义上总是等于产出。

支出和产出必然等于收入则比较容易理解:一个人的支出必然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或者一个国家的产出,也就是新创造的财富,必然是这个国家的收入(当然,这里国家的意义是地理意义上的,而不是国籍意义上的。国籍意义上的要进行一些调整,但这种调整的量通常不是特别大,除了对像爱尔兰这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银行几乎全是外国人拥有的,而银行又是这个国家很主要的产业)。

收入当然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细化。总收入=家庭收入+公司收入+政府收入,或者总收入=劳动收入+资本收入+税收等调整。中国这些年的收入特点是家庭和劳动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下降,公司收入在上升,政府收入也在上升。这可能是不少人觉得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概念不一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钱确实没有落入工薪阶层的口袋,但这些钱还是在那里的:进了公司和政府的口袋,因此那也是一部人的收入。你可以认为人均收入无法真实反映收入分配的状况,但均值在任何时候是都无法反映分配的。

人均GDP或者人均收入或者人均产出或者人均支出,不仅不能反映分配,也不能反映福利水平。一个国家的GDP如果全都在生产军火,这个国家的GDP可以很高,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可以很低,前苏联就是一个例子吧。

第五篇: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只有极其原则的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并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关于共产主义的发展问题,不应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

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并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定名为“共产主义社会”。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十分强调要研究革命发展的阶段问题,但当时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解决需要经过哪些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问题,而来不及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有哪些发展阶段。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没有深入分析本国的具体国情,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开始之时,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他去世以后,苏共领导人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是一个短暂阶段的观念。相反,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时期”,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进一步宣布,“二十年内我们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超越阶段的冒进,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我国,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也产生错误的估计,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大刮“共产风”,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超阶段的冒进遭到严重挫折后,才逐渐认识到需要对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字》教课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 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些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后来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同“过渡时期”相混淆,并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始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实行无产阶级下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堵塞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道路。

2、社会主义发展近阶段再认识的科学成果

确认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深刻反思,不断探索而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建国三十周年经验时候强调,“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以后,逐步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理论概括。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的阶段”这一概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系统阐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再一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意义,并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过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第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2002年的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只有从这个最大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的战略措施。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两层含义,即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必须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首先,我国已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基本方面。其次,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始终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把握的。这样才能同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概括为九个方面: 第一,从现代化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

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专多数,包含现代

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从经济运行方面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

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

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

史阶段。

第五,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

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从地区差别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从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

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本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阶段。

总之,这九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也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历史更长的时期。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

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第二,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第三,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下载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第六章 单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中国人口多、底子......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A )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试题: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13版)(优秀范文5篇)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底子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

    (毛概习题)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