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愿法师简介
通愿法师简介:
通愿法师(1913-1991),中国当代名尼。俗姓翟,名尧臣,祖籍山东。祖父辈迁黑龙江双城县。自幼读书,1937年念至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1940年(27岁)从慈舟老法师出家,法名通愿,号妙体。1941-1955年北京通教寺参学,依止开慧比丘尼,开始弘法生涯。1956-1969年随师及母居五台山。“文革”中遭受折磨。1972-1985年住五台山南山寺,弘传戒律,培养僧才。此间,曾在成都、大同两次为出家女众传二部僧戒。后又居繁峙圭峰寺、陕西终南山大愿寺弘戒,并建弘戒道场“吉祥精舍”。曾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一生简朴,清高淡雅,志坚行苦,爱国
爱教,广为僧俗称颂。通愿法师的一生,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她深感末法僧团涣散,非提倡戒律无法治理。法师积极投入创设北平“比丘尼八敬学院”,健全尼众二部僧中受戒的佛制。晚岁仍扶病在华北、东北和赴成都与隆莲法师合力圆满完成二部僧戒。经常有来自十多个省市的尼僧,依止法师听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不顾年老衰病,为弘传戒律竭尽心力。自27岁出家以来,悲深愿大,心坚行苦,无私无我,弘法利生。通愿法师的生活是清苦的。衣食极其简朴,常常将别人对她的供养移作佛事经费,生活粗茶淡饭,唯三衣一钵。身资日用,仅有几个纸箱,她清苦淡泊,身无长物。通愿法师的生活是寂寞的。她一生奉行“三不”主义。其一:不收徒弟。因为要维护一个道场,弘扬佛法,必须海众和合,而收徒就有可能起纷争。其二:不可为其写传,法师常随弟子如瑞法师解释说:“原因是古人有传,是有修有证,为令后学见贤思齐,促使奋发图强,步前人后尘而得成就。法师自谓空消信施几十年,尚不知如何酬信施于万一,所谓三心未了,滴水难消。每思及此,惶恐万分、惭愧忏悔尚来不及,何敢再作戏论。”(《通愿法师事略》)其三:自己不著书立说。认为古往今来,祖师法语,佛经注疏,汗牛充栋,只要精研,依教奉行,足够应用,不需要自己的旁枝见解。通愿法师自有不同人处,她超越自我,超越时代,走得好远好远,以至显得茕茕孑立,孤单寂寞。通愿法师是慈悲的。她勤苦自处,慈悯待人,悲心似海,欲报四恩于万一。她随依止师开慧尼和母亲一同来到五台山,常思师恩、母恩浩荡。母亲年迈,且是北方人,开慧师是南方人,口味有异,常常一锅饭做三样菜。她早夕跟随师侧,执侍巾瓶,无有倦怠。她悲深愿大,乐善好施,常常接济附近村民。笔者在五台山集福寺(尼姑庵)采访时,正遇几位村民,言谈间念念不忘法师的种种好处,让人骤然有“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的意念从心头掠过。法师是个有心人,“我虽出家未忘世”,她关心世事,爱国爱教,多次放弃出国的机会,专心致力于培养僧才的教育事业。为新一代僧尼树立了良好的楷模。1981年后,先后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通愿法师一生行持,高风亮节。在学佛的旅途上,其人格闪现灼灼光华,似一通无字丰碑为学人作默默的接引。她一生不收徒弟,却有那么多尼众钦服其教化,追随左右。纵观法师一生,在她自己决不求名利恭敬,而于实际上能令一切信众皆受莫大之利益。法师平居时,如春风满庭,易亲易与,至其说教,则严于冰霜,厉于雷霆,无少假借。其常随弟子都说,法师似慈母,又象严父。
通愿法师威仪端庄,焕发着天然的尊严,令人一见之下肃然起敬。其人格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感召。常随弟子如瑞法师在谈到中国当代两大名尼隆莲和通愿法师的弘法风格时说:她们一个象太阳,一个象月亮,可谓濡沫相深之见。
是的,通愿法师的感召力象月色溶溶撒向大地。在这里,没有狂风暴雨,没有断岩绝壁,一切都和谐而平静。原野空旷,一条路从沉沉的大地上伸向远方„„。一钩弯月隐于薄雾之中,月色朦胧,你无法看清其真实面目,却分明承受着这穿透力极强的阴柔之光。这就是通愿法师。语默动静,无非示教;行住坐卧,尽演圆音。在在处处都洋溢着慈悲救世、度生不倦的情怀。于极平凡处见其精神,看似默默无语,内心却有悲天悯人的如火情肠。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就是通愿法师的人格境界。
通愿法师不贪图名闻利养,依教奉行,海内善信同仁,共仰风范。1981年底,法师扶病南下四川传戒,与一代尼师隆莲法师合作,于1982年1月圆满完成了二部僧戒。这是自“文革”以来中国第一次传二部僧戒,揭开比丘尼修持传戒的新纪元。
1982年夏安居,是通愿法师于成都为尼和尚圆满二部僧戒后赶回五台山布置的,课堂就设在法师的寝室,学员来自辽宁、浙江、福建三省,有老者,也有后学,开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法师开始实施她宏大的培养僧才的计划。1983年夏安居,学员20余人,仍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1984年,法师由原在通教寺教过的学生永证等请去辽宁开原普觉寺安居。自此后彼等随法师到山西大同华严寺,与比丘合作,又一次圆满传了二部僧戒。
1985年,因原先居处无法容纳日渐增多的学员,通愿法师移居圭峰寺,这是法师在五台山的最后一年,也是学员最多的一年,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仍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应要求录了音。
1986年,因特殊原因,圭峰寺无法居住。原先南山寺的住处又因窄小而不能招收学员。此时正好法师在陕西终南山大愿寺的二个学生请师前往。通愿法师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自己行止三十年的五台山圣她,告别依止师和母亲往生于此的台山寺院。芒鞋藜杖,一钵三衣,踏上前往陕西的路程。
通愿法师来到陕西,初居大愿寺,本欲设建学戒道场,继续弘传戒学,但大愿寺已为子孙庙,无法在此举办道场。遂在陕西乾县,以个人积蓄买下杨汉乡村五间废弃的旧房,略作修整,建起“吉祥精舍”,成就一个弘戒道场。1988年有40余人参加研究班;1989年夏天有50人,冬天有20人;1990年亦有50余人。法师鞠躬尽瘁,给予悉心辅导。因法师处众谦和,持身有则,常随弟子及研究班学员都能自觉遵守丛林仪轨,奉行佛制。常随弟子妙音师回忆说,法师常教诲她们要防止所谓狮子身中虫自啖狮子肉的现象,应以戒为师,勤苦自修,做真正的佛弟子。为僧界现状,要誓志创立风范,令人恭敬三宝(佛、法、僧),令人生信心。未信的令信,已信的令增长。法师自行化他,德望远扬。吉祥精合出现了教观齐重,讲修并进,清规整肃,海众乐道的新风。吉祥精舍为福建、浙江培养的佛学院教师,把法师的精神推广至浙、闽一带,影响所及,风行草偃。远近四众多来吉祥精舍参学,其中亦有新加坡、香港等地信众。吉祥精舍,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房屋窄小,无法接纳更多学人,这就给弘教者与参学者带来不便。为了方便信众的参学,扩大学戒道场的影响,同时为更好地保存精舍里的几套大藏经,通愿法师决定重返五台山。经与五台山有关部门协商,通愿法师从参加峨嵋山金顶开光典礼后便由陕西回到山西太原,准备重返五台山。
l991年2月14日夜,除夕的爆竹礼花,映红整个太原城,通愿法师参加了居士迎春联欢会;15日(初一)与前来拜年的几位外地比丘尼谈话,受感染而感冒;18日(初四)后病渐加重,法师不愿去医院;3月3日(十七),请中医望诊; 4日(十八)住入264医院,进行治疗。6日(二十)法师自知尘缘将尽,出家人生归丛林死归塔,决意要回崇善寺(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到崇善寺后,法师头西脚东,闭目正卧,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夜里,常随弟子齐集师前念佛,为师助念,法师亦嘴唇微动,默念佛号。21时40分,在弟子念佛声中,通愿法师安详辞世。法师病重及住院期间,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有关领导同志曾前往探视。法师辞世消息传出,省城信众列队前往哀悼。各地佛教组织、名山大寺及僧俗人士纷纷致电来函表示哀悼。通愿法师的法侣、一代尼师隆莲法师于3月9日从成都发来唁电:
电悉通愿法师示寂,莫名哀悼,无缘趋奠,短章当哭,烦陈灵右:
南山日月,清凉冰雪,鸿泥几度留遗迹。古调重弹,律意谁传,流水高山生暮寒。悲君不起,留君无计,青囊总是埋愁地。长记相从,丽日晴空,影落峨嵋第一峰。
3月4日早晨,一行灵车从太原出发,向五台山徐徐驶去。通愿法师要回五台山。下午4时左右,灵龛送至化身窑。通愿法师的遗体,如法荼毗,获舍利7000余颗。遵师遗嘱,骨灰分作三份:一份撒在五台山大白塔周围,以法师慈悲愿力,护持佛法;一份撒在四方朝台路上,令僧俗人等悉踏而上,以消弭尘世罪愆;一份送苏州灵岩山寺供养。
通愿法师走完了她78年的尘世之路,圆满了她51年青灯黄卷、古刹钟声的苦修生涯。早在佛教百废待兴的1981年,通愿法师便向弟子提出:“不要着急修大庙,而先来修修自身的小庙;如果想要佛法振兴,就要号召全体尼众起来建十方道场。佛法以后最缺的是僧才。”
1991年,常随通愿法师左右的如瑞、妙音二位法师,秉承老法师的遗愿,发心修建和合道场,以供十方尼众,使有场可聚,有戒可修,当时怀揣着一百零五块现金,前往政府指批的一座“古破庙”(文革期间已毁坏成医院),建造十方尼众共同修学的道场。这就是闻名遐尔的普寿寺的由来。通愿法师生前希望在这座道场不要分国籍,不要分任何差别,到道场都同一师学,------都跟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如水乳之合,大家共同修学佛法、住持正法。老法师并给后学立下了修学三步骤:第一步是学威仪,不辱僧象,改毛病,早证菩提;第二步是发心读完大觉书,立愿行尽佛子事;第三步是学有所成,自利利他,修有所证,自度度人。两位师父以老法师的教诲为宗,同样奉行“三不主义”,自1991年起建至今,已为佛教、社会培养输出二千四百三十六人,历届学员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同时也培养了台湾、香港学员一百五十人。愿老法语
——广修福慧,清净三业。严持佛戒,不染世缘。——行住坐卧护威仪,六和同修学无为。——善护众念就是去自私的心。
——多念佛,少管事,快备资料,要紧要紧!但念无常,慎放逸!
——无论你欲生到哪位佛的国土,都要修相应法,才能去得成。如果你要生极乐世界,就不要说一句与极乐世界不相应的话,不做一件与极乐世界不相应的事。
第二篇:慧净法师:《第十八愿讲话》4
第一节 三心、目标、方法
总释三心
接下来解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至心、信乐、欲生”也叫“三心”。这“三心” 跟《观无量寿经》所讲的“三心”是一样的意思。《观无量寿经》所讲的“三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宗祖善导大师对这“三心”解释为:“真实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和这里第十八愿的“三心”意思是一样的。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是“真心、信心、愿心”——目标、方法。
“至心”就是真心,“信乐”就是信心,“欲生” 就是愿生极乐世界的心。目标、方法
“我国”就是极乐世界,是我们的目标,亦即“愿生弥陀净土”。我们人生的目标在哪里?极乐世界!我们学佛的目标在哪里?极乐世界!
我们念佛的目的、目标在哪里?也是极乐世界。
“乃至十念”就是方法,也就是念佛,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第二节 至心之义
一、真心
“至心”就是“真心”。真心是贯串下面所讲的“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也就是说:信,要真心地信;愿生极乐,要真心地愿;乃至十念的念佛,也要真心地念佛。
“信受弥陀救度,信有极乐世界的归宿”,口中这么讲,可是内心却有怀疑,那就不是真的信了。必须是心口如一,内心真的相信:“大宇宙之中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这样的信就是真信。
愿生极乐世界,不是跟随人家念一念发愿文而已,而是真的发自内心念发愿文。
念佛,也是真心地在念佛,不管一天念多少,所念的佛,都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求现生的福报,或是来生能够再度为人,能够一闻千悟,能够做祖师、广度众生。不是!都是为了真的愿生极乐而来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个至心,也就是真心。
二、诚心
“至心”也可以说是“诚心”。《中庸》说: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从一开始到最后,始终本末,都必须“诚”。如果不诚的话,就没有这件东西的存在,是故君子以诚为贵。人跟人的交往,都必须具备真诚,如果没有真心诚意,只是虚情假意,就没有真正交往的意义存在;做一件事,没有真心诚意地去做,也没有做这件事的意义存在。《大学》说:
诚于中,形于外。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内心是什么,自自然然就会呈现什么。有这个心,自然流露于语言、形诸于举动。所谓“言为心声”,听他讲这句话,就了解他的动机、目的,因为他所讲的话,所显现的,一定从内心自自然然流露出来。
三、凡事要真 我们的净土宗宗风提到“凡事真心”,也就是,不管事情大小、人我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真心。如果没有真心,很显然就是虚假了,我们尽量不要做虚假的人。
连世间的事都要真心,何况往生极乐世界这么重大的事情,岂能不真心?所以,阿弥陀佛一开始就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把“至心”摆在最前面,也就是说,“你信要真,你欲生我国要真,你念佛也要真”。人坐船喻
这个“至心”,可以就佛和就众生两方面来讲,也就是说:佛救度众生是毫不虚假的,如同金刚,永不改变;众生的愿生极乐世界也是不虚假的。救度的人,以及被救的人,都要有真心。好像我们人坐在船上,这艘船是真的要让人坐而到达彼岸,而这个人也真心诚意地依靠船、不离开船。这样的话,船跟人、救跟被救,就一体不离,同时能够到达。
四、世间难真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这个时代是“末法时代”,是“五浊恶世”。
末法时代是所谓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修行有心无力。而五浊恶世充满恶凡夫,自己恶,别人也恶。所以,处在五浊恶世的人,都是具足贪瞋痴的凡夫。这样的话,怎么能够凡事都真心呢?
不可能的。所以《无量寿经》说:心口各异,言念无实。我们众生往往都“心口各异”,也就是口中所讲的,并不是心中所想的;所谓“言念无实”,人生处在这个世界、这个环境当中,总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应该不打妄语,可是往往不得不说一些客套话,如果把真心所想的讲出来,恐怕会破坏气氛、破坏关系,所以,人总有无奈在。也因为这样,学佛的人反省检讨,对自己有所要求的话,就会有一种惭愧的心、忏悔的心。宗祖善导大师说:念念称名常忏悔。
我们凡夫处在这个五浊恶世,面对五浊恶人,不能彼此坦诚,所以只好念佛,念念之中,就具足惭愧、忏悔、灭罪的功能。
五、愿生必真
既然我们的心往往是多虚少实——多份虚假、少份真实,那怎么能往生?照样往生!这叫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处在娑婆世界,不能真心诚意地面对自己、面对别人,才让我们更感觉娑婆世界是污浊的,彼此造罪造业,彼此无穷尽地轮转,所以才要欣求极乐。
尽管我们对人对事有时候难以真心实意,可是对往生极乐世界,却可以真心实意,可以至诚恳切。所以,这里的“至心”,也可以说是对往生极乐世界的至诚恳切的心。对于世间的人、事、物,未必能够完全做到真心诚意,但是对于往生极乐世界却必须是真心诚意的、至诚恳切的。
第三节 信乐之义
一、信与乐
信乐——信者不疑。罪机得救,称名必生,信而有乐。接下来,解释“信乐”。
所谓“信”,就是不怀疑,不怀疑就是信。有了信,自然就会有好乐、喜乐。这个“乐”,有“好乐le” 的意思,也有“喜乐yue”的意思。在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解释为“信心欢喜”,如果就欢喜来讲,这个字就读作喜乐的“乐”。为什么会有乐?因为我们这种造罪造业的人,居然由于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名号,就能够往生弥陀净土,不但离开六道轮回,而且能够往生成佛,自然就有喜乐之心,所以叫“信乐”。
二、信之功德 “信”对学佛来讲,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圣道门,还是净土门。《华严经》有一首偈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两句话是释迦牟尼佛赞叹“信”的功德。
“信为道源”:信是入道的根源。“功德母”:信能出生功德。“长养一切诸善根”:所有的善法也必须靠信来长养。初入门到成菩提都要信,成始成终。
意思是说,一切的功德跟善法,都是由信所生、由信所长,也由信所滋养。一开始归依佛门,信佛、学佛也好,或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累积六度万行,积聚福德跟智慧,都必须要有“信”。所以,信是从最初入门,到最后成就菩提的一种成始成终的要件。
三、信之定义
佛门所讲的“信”,跟一般世俗所讲的“五常”有所不同。“仁义礼智信”的“信”是一种信用、信实,也就是守信用不虚假。跟人家约定时间几点到,就几点到,譬如晚上七点半开始,就晚上七点半开始,这就是信;跟人家借东西、借钱,说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这也是一种信,所谓“有约必践,信守不二”,这是一般的信。
可是,佛法里面的“信”却不是这个样子。
玄奘大师《唯识论》对佛法的“信”有简洁扼要的说明。《唯识论》说: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
这样大家听起来可能不大了解,不过并不难了解,我稍微解释一下。
“于实德能”:对于真实的、功德的、功能的。
“深忍乐欲”:“深忍”就是深深地肯定,也就是“深信”的意思;“乐欲”就是喜好。对于真实的、有功德的、能够离苦得乐的功能深深地相信,而且喜好它,进一步去追求。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有功德的,什么是离苦得乐的呢? 比如释迦牟尼佛一开始所说的“四谛”法门—— “苦集灭道”:“苦”就是六道轮回,是果报;这种苦的果报,是有原因的,叫做“集”,也就是说,它是由贪瞋痴所聚集的,才会形成苦的果报;“灭”就是苦的熄灭,不再轮回,达到涅槃;要达到离苦得乐的涅槃境界,就必须修“八正道”——“道”。“苦集灭道”是真理,要相信;它能够生出离苦得乐的功德,要相信;它有离苦得乐的功能存在,要相信。
所以,佛法所讲的“信”,是信四谛、十二因缘,是信六度万行,依照这个去做,能够让我们超越轮回、离苦得乐,甚至能够证得菩提,也就是成佛,所以说“于实德能,深忍欲乐”,“深忍”就是深信不疑。
“心净为性”:佛法的信,它有一个本质,就是心净,也就是心向着解脱的方面去喜好、盼望,而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八正道,不是为了五欲的,也不是希望下辈子享受人天果报,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信就有污染了,所以叫“心净为性”。因此,佛法所讲的信,也叫“净信”——清净的信心,所信的对象是真实的,有功德的,能够拔苦与乐,能够离苦得乐,能够成就菩提。这是佛教通途教理对“信”的定义。
四、净土门之信
(一)信受弥陀救度
弥陀唯真,弥陀万德,念佛能生。
我们净土宗对“信”的定义是什么呢?是“信受弥陀救度”。因为弥陀的本身是“实”,是真实;弥陀的本身是“德”,具足万行、万德;弥陀的本身是“能”,能够让我们离开娑婆、往生净土成佛。所谓的真,以圣道门来讲,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到了净土法门,就独有弥陀才是真。也就是说“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净土宗的“苦集灭道”
以“苦集灭道”来讲,我们净土宗说六道轮回是苦,这就是“苦”;我们之所以轮回六道,是因为有无明、有贪瞋痴烦恼,这就是“集”;而极乐世界是无为的涅槃境界,往生极乐则诸苦息灭,所以是“灭”;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专称弥陀佛名”,也就是“道”。因为这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八道船”。龙树菩萨的《易行品》主要在解释“易行道”,而以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作为易行道的本体,说: 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就是说,我们依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八正道”之船,就能够度脱难以度脱的六道生死苦海。
所以,净土宗的信,就是信受弥陀救度。信唯有弥陀是真实的;信唯有弥陀的六字洪名,真的是万德万行的结晶;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就能够往生涅槃的弥陀净土。这句六字洪名,是“依正一如”,依报的极乐世界、正报的阿弥陀佛本身,都不离这六字洪名,只要我们称念,就能够到达涅槃的极乐世界。
(二)信法藏成佛的事实
信——以法藏成佛事实为信之内容。信必依他,非他不信,信已经存在的。
这个“信”,是以法藏成佛的事实,作为我们信心的内容。因为“信”不是我们内心自行产生的,必须要依靠外在,也就是以外在客观的事实,作为我们内在的信心。
譬如说,象山小区有个“净宗书院”,是因为净宗书院是一个已经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自自然然就成为我们的信,我们不必假借任何的方法、任何的造作来产生这个信,我们如实地去领纳、去肯定它,它就成为我们的信。
信心来源——“设我得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如实肯定弥陀的成佛,这就是信,弥陀成佛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发下了“设我得佛”的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成就了,他所成就的,就成为我们的信,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以阿弥陀佛果地成就的功德,作为我们因地的信心。
(三)信称名必生
信何事?即:“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必得往生”。
再来,我们信是信什么呢?也就是底下所讲的“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必生我国”。也就是相信“愿生弥陀净土,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这是我们要信的对象、内涵。
(四)信极乐世界是我的 进一步讲,我们信什么? 《阿弥陀经》讲: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所以,我们是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
不过,这样的信还不够,还不是净土法门的信,应该要进一步信极乐世界是我们的,也就是说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极乐世界完成之后,它的“所有权”是谁的?是十方众生的,而十方众生是谁?是我本人,所以要“信极乐世界是我的”。[要深深相信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是度我的,要这样承认才行,叫直下承当。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为我建的,不是为别人,要这样想,我们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我们跟佛是一家人,我们跟极乐世界是一个家庭,这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可不能想歪了,阿弥陀佛是为别人建的,我没有分,那我们这一生怎么修也修不成功。所以这个信心非常重要。这个心一发就能倾尽,倾尽就是断尽,断尽什么?无始以来的生死。我们在六道生生死死搞轮回,没完没了,苦不堪言。]
(五)信弥陀是我的救主
再进一步是信阿弥陀佛的存在,并不是高高在上、让我们在这里膜拜而已,而是信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救主,他的存在就是要救度我,可以说跟我们有绝对的关系,就如“你跟我,我跟你”——缺少了我,你不能存在;缺少了你,我也不能活着。这才是真正的“你跟我”。阿弥陀佛和我们的关系就是真正的“ 你跟我”。所以,进一步相信,阿弥陀佛的存在就是为了救度我,而且主动地、平等地、积极地救度我。
(六)信之得与疑之失
不信弥陀救度,是所有恶中之恶; 信受弥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
恶,有大恶,有小恶,可以说罪恶无边。可是在所有罪恶当中,不相信弥陀的救度是最大的恶。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信了弥陀的救度,就能够离开轮回、往生成佛,将来广度众生。由于不信弥陀救度,就继续六道轮回,一旦轮回六道,不但自己将来堕落三恶道受苦,即使离开三恶道,到了人间,也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无恶不作,无作不恶。那岂不是说,众生之所以继续轮回、造恶无边,是因为不信弥陀的救度。
信受弥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六度万行之善,都不如信受弥陀救度之善,因为我们修六度万行,由于根机不堪,所修的其实都是有为有漏的,所以,不能算为真正纯净的善;而信受弥陀救度,却能够往生成佛。佛本身是福德智慧两相具足的,所谓“两足尊”,往生成佛的话,不但自己不会去造罪业、危害众生,反而能够广泛救度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不信弥陀救度,是所有恶中之恶;信受弥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
五逆十恶固然极恶,但信弥陀者终必得救;五戒十善固然大善,但疑弥陀者难免堕落。
五逆十恶可以说是恶中之恶,可是他最后能够信受弥陀救度的话,他当下也能被救,不至于继续堕落轮回。
五戒十善固然是大善,可是怀疑弥陀救度的话,照样会堕落轮回。所以说“五逆十恶固然极恶,但信弥陀则得救;五戒十善固然大善,但疑弥陀则堕落”。善莫大焉,恶不能障 无善能胜弥陀救度之善,无罪能碍弥陀救度之罪。
我们再怎么样地行善积德,其实都是少善根少福德,跟阿弥陀佛的功德相比,犹如沧海之一滴,一点都不能比。所以,我们所修的善,没有能够胜过弥陀救度的善。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甚至生生世世以来,都造了杀生的罪、偷盗的罪、邪淫的罪、妄语的罪,这些罪业,就像《华严经》所讲的,如果有形体的话,尽虚空不能容纳。尽管有尽虚空不能容纳的这些罪业,但也不能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从这几点可以知道,阿弥陀佛救度的这个法门,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多么的殊胜稀有。万行妙体、功德结晶
六字万德洪名,是六度万行之妙体; 称念弥陀名号,是恒沙功德的结晶。我们说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既然是万德的话,就表示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恒沙的功德,通通在这六字名号里面了,所以说“六字万德洪名,是六度万行的妙体”。我们要去实践六度万行,是有心无力、做不到,可是只要我们称念弥陀名号,就拥有了恒沙功德,因为这句弥陀名号就是恒沙功德的结晶。所以说“六字万德洪名,是六度万行之妙体;称念弥陀名号,是恒沙功德的结晶”。信者得救
念佛容易故,念佛殊胜故,顺弥陀佛愿故。
我们只要信受阿弥陀佛,就能够当下被救度,因为念佛很容易,只怕不相信,一相信都可以称念,名号功德就是我们的。如果它很困难,尽管我们怎样相信,可是做不到,那还是得不到利益。同时,它又很殊胜。虽然容易,可是不能离开六道、不能往生成佛,那再怎么容易也没有意义。但念佛本身既容易、又殊胜,为什么?因为背后有弥陀的愿力。所以莲池大师说:
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
一千个人相信,一千个人往生;一万个人相信,一万个人往生。只要你相信,相信就是你的。只怕你不信,不怕你相信。
五、善导大师的解释
(一)机法二种深信
现在以善导大师的一段法语,作为“信乐”的结论。善导大师“机法二种深信”之文: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段文叫做“机法二种深信”之文,是出自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散善义”中。一个信心,圆具舍自与归他
虽言信机、信法,并非信心有两种,是一个深信从机、法两方面来说明。
信机即“舍自”,信法即“归他”。
一个信心之中圆具舍自与归他,此是净土门他力之信相。圣道门高谈生佛一如,而欲自力取证,但难如登天; 净土门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则易如反掌。
机法二种深信,第一种是信机,第二种是信法;虽有一者二者,但并不是说信心有两种,只不过是从机、法两方面来说明。“机”是指我们十方众生,也就是信受弥陀救度的众生,都称为机;“法 ”就是指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
信机,就能够舍掉自力;信法,就能够完全归顺他力。所以,这个信心俨然具足“舍自力,归他力”这两种内涵,这也是净土法门所谓“信”的内容、信的相貌,和圣道门不一样。圣道门所讲的是“生佛一如”,凡夫跟佛,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夫本性都具有佛的内涵,所以他们是想以自己的力量,去证悟自己的佛性而成佛,但难如登天,所谓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
净土法门完全不一样,净土法门晓得众生虽有佛性,但以我们的力量证悟不到,所以完全依靠弥陀救度,则易如反掌,所谓万修万人去。
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 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能救者弥陀,所救者众生; 弥陀是法,众生是机;法者救机,机者信法;深信机无出离之缘,深信法救如此之机;法不离机,机不离法; 机法一体,生佛不离。若无机深信,则无法深信;若无机法深信,则非真实信心,也非真佛弟子。
二种深信归一向专称
显现机法深信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大师说: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心有执著,不能与佛性相应
学佛的人都晓得,南北朝时代有一位梁武帝,梁武帝虽然身为皇帝,但是他的生活,却有如出家人的生活,他发心盖了四百八十座寺庙,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度了很多人出家,甚至自己也曾三次到寺院出家,做佛的奴仆,可说功德是很大的。但是他遇到了达摩祖师,问达摩祖师说:“我发心建寺度僧,而且为佛教做了很多很多的事业,像这样做,得到的功德有多少?”
达摩祖师跟他讲:“毫无功德!”
就像《金刚经》所讲的:“所谓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由于他只是以凡夫的分别观念来说功德,如果还执著这种观念,就不合乎无为的本性,所以只要执著功德,就不是真正的功德。但是,众生在贪瞋痴还没有断除、降伏的情况之下,永远都是有执著的。心若有执著,要和没有执著的佛性相应,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以自己的力量要达到成佛,那真的是比登天还难。但如果有外力——也就是佛的力量,让我们作为阶梯,那我们成佛就非常容易。
机法二种深信,正是这个说明。
(二)信机 “一者决定深信”:这个“决定”就是决定性,不是不定性或或然性。
“决定深信”:毫无怀疑地相信。
相信什么?不是相信自己是善人、会修行,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力量来脱离轮回、来成佛,不是!而是相信自己根本没有力量脱离轮回,自己只有造罪造业的力量,没有解脱的力量。如善导大师所说: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善导大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众生,同时也要我们体悟到,其实每个人都是跟他一样的。
“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这是指现在世而言。“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这是指过去世而言。“无有出离之缘”:这是指未来世而言。
世间法不能解脱,出世间法我们修不来,所以我们永在轮回,常没常流转,永无出期。
所以,这三句话是指现在、过去、未来,都是罪恶生死凡夫,都一直在轮回,永无出离的因缘。无明烦恼未断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的罪恶是什么?我们都有无明,都有贪瞋痴。在无明、贪瞋痴没有降伏之下,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从贪瞋痴所延伸出来的。既然这样的话,再怎么行善积德,都还是有无明、有贪瞋痴掺杂在里面。
尤其是我们这些出生在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贪瞋痴三毒很强盛,烦恼业障很深重,善心微微,而造恶却如狂风暴雨那么强烈。
学佛的人,首先要去恶行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它的标准是:能够行五戒、行十善就是善;而犯五戒、犯十恶就是恶。以五戒十善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身口意时,就会发现:我们都是在犯五戒,都是在犯十恶业。从形象上来看,我们是学佛人,所说的都是一些佛法的言语,所做的也是佛门中事,可是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所谓“五蕴”很炽盛,在那里翻滚,有意无意之中,都会爆发出贪欲心、瞋恨心,无明、计较、嫉妒之心。所以,《地藏经》说: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净度菩萨经》上也说:
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念念之所为,无非三涂业。用法镜观照自己
其实佛法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在镜子面前才知道自己容貌的美丑。如果到了镜子面前,没有发现自己的美丑,就等于没有照到镜子。同样的,我们通过学习佛法,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学佛而不了解自己原来是罪恶生死凡夫,那就是没有以佛法印心,没有用佛法这面镜子来观照自己。无有出离之缘的悲痛
“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我们不只今生今世才是罪恶生死凡夫,在漫长的旷劫时间当中,我们也都是常没常流转的。“劫”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长的时间。“旷”作为劫的形容词,就更加显示“劫”的漫长。若将六道轮回譬喻为大海的话,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出生在天道、阿修罗道、人道这三善道,就是“出”,好像在大海里短暂地探出头来;轮回到地狱、饿鬼、畜生则叫“没”,沉溺下去了。善导大师说“常没”,就是说我们旷劫以来,常常在三恶道里面轮回,而不是在六道轮回。因为六道轮回就有可能是在人道、在天道,但是生于人道、天道都很难。释迦牟尼佛说“人身难得”,得人身就好像“盲龟浮木”,既然如此,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三恶道轮回。最可悲的是“无有出离之缘”,如果过去没有机会,现在也没有机会,可是未来有机会的话,那还有一线希望;但如果都没有出离之缘,岂不是永恒地、尽未来际、从始到终都要在三恶道轮转了!
当我们深深地触到“无有出离之缘”的悲和痛,那超越了世间任何的痛苦,即使匍匐在地上哀号,都没法显露那种无有出离之缘的悲痛,那种悲痛是无法形容的,是达到顶点的。
一个学佛者,如果无法体会到本身没有出离之缘、没有解脱希望的话,那么他很难依靠弥陀救度的法门。舍自力、归佛力
无有出离之缘的众生,才是弥陀发愿所要救度的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让无有出离之缘的众生有了出离的增上缘、救度的增上缘。善导大师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没有出离之缘的众生,只有信受弥陀的救度。所以,首先要深信自己是毫无力量脱离三界六道,甚至毫无力量出生为人,只能永远在三恶道轮回的这种卑劣的、卑贱的、可怜悯的众生,从而舍掉自己妄自以为可以行善积德、精进修行,将来大概有机会得道证果,要完全舍掉这种观念,也就是完全舍掉自力观念,而彻底信受弥陀救度,这就是第二种深信。
(三)信法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阿弥陀佛发下的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是为了摄受众生。“摄受”,用白话来讲就是救度,每一愿每一愿都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建立的。所以,阿弥陀佛是救度众生的佛。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成佛的话,就表示他的愿已经完成;愿完成了——就是有力量满足他的愿,也就是满足救度众生的愿。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愿是金刚不变的,所以我们无疑无虑,随顺佛所说,不加怀疑;心中没有怀疑,当然也就没有种种“可能或不可能”的忧虑、顾虑,所谓“无疑无虑,乘彼愿力”,依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那就“定得往生”。这是决定性的,不是或然率或不定性的,而是百分之百的。只要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十个人十个往生,百个人百个往生,不管出家众、在家众,善人、恶人,都能够往生。
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就是四十八愿当中第十八愿的力量,显现在哪里?在“乃至十念”的念佛。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已经取正觉,所以,只要是“乃至十念”的念佛众生,就必定往生,因为他随顺了弥陀第十八愿的力量。
(四)信“专称弥陀佛名”
“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念”的念佛,因此,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至心信乐”四个字,不作任何复杂玄奥的种种解释,只直截了当地解释为“称我名号”四个字,并断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因为“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大师这种解释非常巧妙,直截根源,斩钉截铁,简明扼要,断尽凡夫所有疑议。又对净土宗乃至释尊一代教法,下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总结论说:“虽说定散两门(一代教法)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乃至十念’的念佛)。”因此,“专称弥陀佛名”即是整个净土宗的旗帜,以“专称弥陀佛名” 来“信受弥陀救度”而“往生弥陀净土”;也以此显示净土宗信愿行的内容,及净土宗为易行道的原因。“至心信乐”这个“信”,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这两种深信,以这两种深信导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至心
前面曾经提到,所谓的“至心”,就是真心,也就是诚心。世上凡事,若无真诚,这事就是虚假的,何况往生极乐世界这么重要的事!若不真心信受弥陀救度、若不真心愿生弥陀净土、若不真心专称弥陀佛名,那怎么能往生?所以“至心”摆在第一位。而“至心”的内涵是什么?就是真正地信受弥陀救度,真正地愿生弥陀净土,真正地专称弥陀佛名,所以说“至心信乐”。
第三篇:社区通简介
2006年10月14日,铁路街道所辖的八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召开了第六次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共产生出社区居委会主任8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8人,并同时选举产生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24人。街道新一届社区居委会工作全面开始了,现就街道第六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人选进社区居民委员会,促进街道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创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铁路街道以“民主、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履行法律程序,对第六次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街道一是及时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及日常工作的指导;
二是建立了办事处领导包片制度、日汇报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片抓的领导格局;三是成立了又街道干部组成的选举指导队,及时督促检查、指导社区开展工作,并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换届选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街道利用社区宣传栏、条幅、传单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居民广泛宣传换届选举,保证了辖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五是强化培训,办事处先后三次组织街居干部学习换届选举相关知识,并根据不同社区进行分类指导,量体裁衣,从社区客观实际出发,落实选举办法。细致的培训工作保证了参与社区换届选举的工作人员,人人通法律、个个知过程,既能掌握全局过程,又能逐步落实工作,保证了街道社区选举的绝对合法性。
二、具体实施
一是推选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铁路街道各个社区上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主持召集了社区居民小组会议,推选并产生选举委员会,推选主任8人,成员32人。选举委员会产生后,选举委员会主持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二是认真搞好选民登记。对年满18周岁以上的选民以户籍所在社区为准,做到不错、不漏、不重,共登记选民23507人,按时张榜公布,并以社区为单位统一颁发选民证;三是推选居民代表,提名候选人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居民小组会议,共推选出居民小组长238人,各社区还推选出居民代表563人,并进行了张榜公布。候选人的提名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提名、居民代表10人联名提出和组织提名等方式,共产生出主任候选人16名,副主任后选人16名,委员24名,并10月2日张榜公布。四是依法进行民主选举。铁路街道八个社区居委会选举采取居民直接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结合的方式。投票选举时,各社区设立中心会场,召开选举大会,设立秘密写票处,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计票。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确定选举有效后,当场公布选举结果。
三、突出亮点
铁路街道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举原则,为了让社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真真正正的参与到基层政权建设中来,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为了让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人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街道一是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主任、副主任、社区工作者,在通辽日报、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和社区各个明显地段公开发布了招聘信息,动员社会上优秀人才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为社区工作奉献力量;二是街道通过考试、考核公开招录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社区工作者。邀请区委督查室、区委办领导出题、并全程参与,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做评委与监考,规范、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了笔试、面试,还在现场公布了分数,确保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三是街道成立了实绩考核领导小组,对社区干部进行定期全面考核,充分调动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能力,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圆满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铁路街道八个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了,各个社区的主任、副主任、委员选举工作也已经圆满完成了,这次选举过程中,街道保证了每个居民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当家人,充分尊重了广大居民的民主政治权利,赋予了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竞争的权利,使广大居民群众社区自治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信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会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通必达简介
通必达简介
太原通必达科技有限公司遵循德力西企业“德报人类,力创未来”的理念,始终坚持“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原则,多年来专业经营德力西电气元件,电线电缆、墙壁开关、变频器、软起动、电缆附件、谐波治理设备、高低压开关柜等电气设备的批发与售后服务工作,先后与多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客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司设有五个部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仓储部、财务部、战略及市场部。部门之间权责明确,分工合理,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在山西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一级集散、二级批发、三级零售的电器销售网络,销售额逐年提升,2009年公司的销售额为三千万,2009年—2013年,公司的销售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截至到2013年底,公司销售额突破3亿大关,被德力西总部授予“可持续增长奖”,和“金牌驻外企业”。
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公司内部争做“文明通必达人”,我们深深地明白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变革和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学习和创新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我们的使命是:让所有人享用安全、可靠的电气产品!
第五篇:通安中英文简介
通安中餐厅
Tong An Chinese Restaurant
简介
Introduction
通安中餐厅附属于大型度假酒店通安客栈。共有餐位500余个,大小包厢13个,最大的包厢可容纳16人就餐。餐厅临街面湖,环境优雅,包厢装修雅致,布置温馨。通安中餐厅主要供应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以水乡河鲜及家常菜为主,选料新鲜,烹饪精致,可承接大型团队用餐,公司个性化定制宴请,高规格自助餐等多种形式,因十足江南风味而受到食客青睐。
Tong An Chinese Restaurant has a capacity of about 500 people and 13 private rooms,among them,the biggest one with a capacity of 16 people.The restaurant lies by river,so it has fine scenery.It mostly provides delicious local food such as fresh river fish and self-grown vegetables.The material is fresh and cooking is delicate.It offers service for big group,bouquet and high standard buffet.Since its grand opening,the restaurant is quite popular because of its creative dishes and real flavor of south of Yangtze River.特色美食
Recommendation Food
稻扎酥羊肉,通安老鸭煲,千层葵花卷,农家蒸三样,川味扒泥鳅
Steoed Lamb,Duck en Casserole,Steamed Vegetables
营业时间
Business Hour
07:30-10:0011:00-13:3017:00-20:00
水阁餐厅
Water Market Restaurant
简介
Introduction
水阁餐厅位于乌镇西栅大街景行桥东堍,与水上集市隔河相望,总面积约140平方米,设餐位90个。茶餐厅主营乌镇风味菜肴,并在节假日不定期推出特色小吃,极具地方风情,方便,快捷,卫生。水阁餐厅环境优美,两侧临水,位置极佳,就餐时可观赏西栅市河风景,闲看小桥流水,夜幕降临时又能聆听附近水上戏台所传来的声声地方戏曲。
The Water Market Restaurant lies at east of Scenic Bridge and by the water market.It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140square meters oith a capacity of 90 people.It mainly provides Wuzhen flavor dishes.What’s more,there are sppecial snacks at listen to local opera at night while taste the delicious food there.特色美食
Recommendation Food
秘制小龙虾,荷香蒸仔排,莲子荷香鸡,荷包河鲫鱼,碧绿野菜卷,米酒小羊羔
Special Made Crayfish,Steamed Lamp,Steamed Chicken with Lotus Seeds,Braised Crucian with Brown Sauce,Spring Rolls,Braised Lamp with Rice Wine and Brown Sauce.营业时间
Business hour
09:30-00:00
老石炉面包房
Stone Oven Bakery
简介
Introduction
老石炉面包房整体建筑以原木装修,古朴自然,明亮洁净。面包房特聘高级西点师,精选当地优质麦粉为主料,辅料纯正,引进顶尖烘焙设备火山石炉烘烤。可供应面包,蛋糕,小西点,干点四大类近百余个品种的烘焙糕饼点心,成品香浓味纯,并可为西栅景区内会务团队提供高规格茶歇的制作服务。
Decorated with old wood,the bakery ia natural and bright.It invites senior pastry cook.The main material is local fine wheat flour and it also imported top level oven.It provides tasty bread,cake,pastry and so on.It also provides high standard coffee break for conference group.特色美食
Recommendation Food
各类面包,点心,蛋糕
Bread,pastry,cake
营业时间
Business hour
5:00-22:00
景行枯咖啡馆
Scenic cafe
简介
Introduction
景行枯咖啡馆由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张官房二进老厅改建而成。毫不张扬的装修,却处处发散着闲情逸致,犹如一个个心灵的港湾。屋顶是百年的木桁薄砖,脚下的地板缝中,却漏下了缕缕灯光。不经意触动了门帘似的金属挂链,叮咚几声。纯正的意式咖啡,精致的茶点,让每位游客留连忘返。若是你更喜欢室外的氛围,咖啡馆外的老树旁,水阁的油布伞下,都有你品味悠闲的座位。如若有一片落叶不经意的飘至了你面前的茶几上,也许你会蓦然领悟了这句话: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This cafe was rebuilt from an old building in Qing Dynasty.The natural decoration shows people its leisurely and carefree mood,like a bay for a wondering heart.The roof is decorated oith old wood,and the floor is paved by black bricks.Visitors will be attracted by Italian coffee and delicate dessert.If you prefer the open-air feeling,you can sit under old trees,enjoying sunshine,soft wind and the life.开放时间
Business hour
09:30-23:00
通安露天游泳池
Tong An Outdoor Swimming Pool
简介
Introduction
通安露天游泳池位于通安客栈西侧,景行枯咖啡馆后院。历史留下一面墙,文化铸就一道景。一池碧水被古建筑所怀抱,泳池面积为300平方米,深水区1.6米。砖雕门楼前,白墙黑瓦下,湛蓝的池里清波涟涟,夏日可在这里与江南的碧水亲密接触,或在池边躺椅上享受精致辞饮料茶点,感受古镇古朴宁静中的现代气息。
Tong An outdoor swimming pool is located at the west side of Tong An Hotel.Swimming pool is surrounded by ancient buildings,with an area of 300 square meters,and depth of 1.6 meters.In front of brick door and white wall,under black tiles,beside blue water,you will enjoy the modern life style in an ancient town.特色
Feature
古建筑怀抱中的碧水
Water surrounded by ancient buildings
开放时间
Business hour
14: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