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赛《求实比创新重要》实用攻辩问题详解
企业发展中求实比创新重要攻辩问题详解
1、任何企业都有发展的内在需求,请问对方辩友创新是否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中呢?
A(回答:是)
既然每个企业都在创新,为什么会有倒闭的企业呢? B(回答:不是)
既然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可有可无,也就是说对方已自己否定了创新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谢谢对方辩友承认我方观点已胜出的求真务实的态度。C(回答:有多中原因)
诚然企业倒闭是有诸多原因,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却难以摆脱倒闭的厄运,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缺乏求实的精神,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去发展,这一点不正说明了求实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吗? D(反问求实)
我方立论中已明确阐述了求实的定义,求实是企业实现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我方认为企业之所以倒闭其主要原因是正是因为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去发展,迷失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倒闭。对方辩友对我方提出的问题避而不不答,而是反问了一个我方已明确阐述了的观点,明显缺乏求实的精神。
2、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总量的1/4,而据世界银行
统计,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平均只有15%,专利转化率只有25%,大量专利科技成果被尘封。请问对方辩友,作为创新成果的专利为什么被尘封,尘封的创新又是如何促进企业发展的呢? A、(回答: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创新同样是一个过程,发明专利现在没有被应用不证明将来不会被应用,现在没有推进企业的发展,不代表将来不会推进企业的发展。过程不代表结果。)
我们今天的辩论是以当今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为基础,脱离现实去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没有任何意义,面对现实,求真务实,才是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B、(回答:宣传沟通不够,缺少一个促进转化的有效机制,以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尽快促进转化率的提高,从而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缺少资金,没有被重视。)
发明专利无论因何种原因被尘封,(缺少机制、思路、方法、创新也罢),我们都要面对被尘封的现实,不具备条件不是理由,更不是借口,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创新成为被尘封的一纸空文,创新的意义何在?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何在?难道企业发展也要等到创新具备条件的时候再去发展吗?面对现实,求真务实,才是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C、(回答:不具备客观条件,不切合实际)(缺少机制、思路、方法、创新也罢),总之是不具备条件、不符合实际,这不是理由,更不是借口,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事实决定了创新的结果,事实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事实胜于雄辩,求实胜于创新。
3、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出局,我们不否认成功的创新会推动企业的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创新存在的风险同样会让企业走向倒闭,面对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企业应该如何去创新发展?
A(回答:创新有风险,但同样会有回报)
企业不是试验场,企业发展更不是赌博,不讲求实际、没有基础的创新只会加速企业的倒闭。而求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需求企业的最佳发展方式,既能有效规避风险,又能保证企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求实比创新更重要。
B(回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其坐以待毙,不如创新求生)
求实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固步自封。求实是讲求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浓缩,它以满足事物发展的内在需求为目标,主动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企业实现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对方辩友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求实当然会得出坐以待毙的谬论。企业不是试验场,企业发展更不是赌博,破釜沉舟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冒险蛮干、将企业的生死存亡当成赌注的创新却不可取。只有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企业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企业才会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
C(回答: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失去了动力就意味着放弃发展)
发展是企业的内在需求,创新只是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内在需求不会因外在手段或方式的存在与否而改变。吃饭是人生存的内在需求,人饿了需要吃饭,但并不等于说没有馒头就一定要饿死。只要能填饱肚子,讲求实际的满足生存的内在需求,吃馒头一样能生存,这不正说明了求实的重要性吗?
4、将肮脏的地沟油提炼成食用油的技术可谓是一个创新,但是这样的创新非但没有带来企业的发展,相反导致企业倒闭的同时,还要接受来自社会的唾弃和法律的严惩。请问对方辩友,在这里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A(我们今天讨论的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建立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的前提之上的,如果以违法乱纪损害人民利益为目的,今天的辩论将毫无意义。)
地沟油事件是众所周知实际存在的事情,不是如果,而是现实,面对现实,更要清楚企业发展何为本,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一个企业连“求实”都做不到,那么面临它的,终将是灭亡!B(片面性,局限性,创新重要)
诚然,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请不要忘记何为本,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一个企业连“求实”都做不到,那么面临它的,终将是灭亡!
5、黄金加铱是是一项创新,但是今年315晚会曝光的:周大生千足金首饰不足量事件,却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影响了企业产品的正常销售,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品牌价值,给企业正常发展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请问对方辩友这样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又是如何体现的? A(不是周大生掺假,是供应商掺假)谁掺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掺假的技术是一项创新,而创新的结果不是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而是将发展引向了畸形和违法的事实,尊重事实,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企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B(同上题A)
C(同上题B)
6、请问对方辩友,创新的方向从何而来?
A(创新的思维)思维是一种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正是基于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和判断才会产生创新意识,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和判断正是求实的体现,归根结底是求实决定着创新的方向。
(求实这个基础打不好创新的方向就会偏离企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在需求方向,所以说企业发展中求实比创新更重要。)
B(基于对现实的研究判断)
对现实的研究判断不正是求实的具体体现吗?没有求实这个基础,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所以说企业发展中求实比创新更重要。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要想赢得发展的先机,同样需要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请问对方边辩友,忧患意识从何而来?
A(忧患意识是意识创新)
忧患意识首先是一种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正是基于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和判断才会产生忧患意识,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和判断就是求实的具体体现,归根结底是求实产生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忧患意识,因此企业发展中求实比创新更重要。
对方例证反驳:
1、对方辩友难道认为**企业的创新是突发奇想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求实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创新的高度和方向。企业之所以能准确的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基于对市场实际的充分调查和研究,没有调查研究的创新不会带来企业的发展,只会加速企业的倒闭。
将调查研究也定义为创新的过程,局部与整体,包含关系:
请大家注意,对方辩友正在将求实与创新混为一体,试问对方辩友,当求实与创新都成为你方的论点时,你方的辩论到底是在论证求实重要还是创新重要,难道要以己之茅攻己之盾吗? 结果比过程重要,刚才对方辩友将创新说成包含求实的一个过程,现在又将过程与结果比较,那到创新到底是过程呢还是结果呢?总不能你想说成过程就是过程,想说成结果就是结果吧?
回避问题反驳:
请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正面论证,才是今天辩论赛取胜的关键所在。
名言反驳:
胡锦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巴普洛夫: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无论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决不能使鸟体上升。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就永远不能飞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心机。
定义反驳: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观点反驳:
改变是创新:举例归谬(早晨吃油条,中午吃馒头也是创新?)变化是创新:(小树长成大树、水变成冰)
借鉴是创新:
如果拿来主义是创新,那么我们已经不需要创新了,只要
创新包含求实
对方辩友正在将求实与创新混为一体,试问对方辩友,当求实与创新都成为你方的论点时,你方的辩论到底是在论证求实重要还是创新重要,难道要以己之茅攻己之盾吗?
第二篇:山寨不是创新辩论赛攻辩小结
谢谢主席,就刚才对方辩友的发言中,他们认为山寨是创新的理由可概括为以下。
1、山寨为创新提供了条件,其最后会必然走向创新。既然这样,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问鸡蛋为鸡崽创造了条件,鸡蛋是鸡吗?蝌蚪为青蛙创造了条件,蝌蚪是青蛙吗?老鼠为羊肉创造了条件,老鼠是羊吗?对方辩友认为山寨必然会走向创新。我想告诉对反辩友的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既然山寨者愿意山寨,或者其没有实力,或者其没有精力和财力,但创新是需要耗费大量心血,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物质的,既然山寨者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其必然会在走向理想的道路上夭折。
2.对方辩友认为山寨是一种模仿后的创新。那么,我建议对方辩友去仔细看看百度百科关于山寨的定义。其中很明确地指出,山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显然,这三个词跟创新根本不沾边。而且模仿后的创新不是山寨。李小龙的截道拳师从叶问的咏春拳,您能说李小龙是山寨吗?
3.对方辩友认为山寨是一种创新不过是认为山寨是平民文化的一种创造。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平民文化的创造能等同于山寨吗?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您是平民吗?如果不是,那么不好意思今天我们的立场不对等。如果不是,那么您是山寨的吗?
基于以上对方辩友的不合理之处与我方前面环节的陈述,我方坚决认为山寨不是创新。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新比落实更重要攻辩小结
好的,谢谢主席,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论赛场可谓是唇枪舌剑,慷慨激昂,智慧的光芒与人格的魅力在这里交相辉映,在刚才的的辩论之中,对方辩友充分举证了落实的重要性,大到社会进步,小到日常生活,知识运用之丰富,你方辩论之精彩,不恰恰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吗?对方辩友,在实际工作中,创新与落实都很关键,勿庸质疑。但创新和落实的最大区别在于,落实可以传递、复制和模仿,而创新在本质上则代表着发展、进步和在竞争中取胜。
在落实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创新的举措,就未必会达到预期效果。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人在路边,一个挖坑一个跟在后面填坑,旁人觉得奇怪,就询问起来,那个挖坑的人回答道:“我们是在绿化道路。根据规定,我负责挖坑,第二个人负责种树,第三个人负责填土。不过,今天第二个人请假没来。”这是一个幽默的故事。这个幽默的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机械地落实,其后果不亚于不落实。换句话讲,落实,贵在创新。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产生。”同样,今天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能否成功登顶,不在于思考什么,而在于怎样思考。有着172年历史的美国宝洁公司,能够拥有23个10亿美元的超级品牌,能够利于不败之地,依靠的是什么?是其百年不变的企业核心组织原则——创新
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社会是发展的,时代是变化的,竞争是激烈的,我们要不为社会所淘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创新。
第四篇:辩论赛攻辩技巧
辩论赛攻辩技巧
首先,一辩在陈词方面,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在陈词结束后给对方一辩留下问题,但必须是经典的,尽量多几个,使对方一辩措手不及,打乱他的思绪。
在攻辩环节上 应注意对方的节奏,在对方节奏过快的时候,我方可以用慢节奏把反方的节奏降下来,让对方觉得用快的节奏不能带动我方,对方提问题时,如果是比较棘手的,可以用技巧,就是请求对方在陈诉一遍问题,为我方赢得思考的时间,但不可多用,最多是一到二次,否则会被评委看出破绽,降低分数的评定,在对方提问时,问是与不是的时候,不要不回答,大胆回答,然后用另外的观点去回答这个问题;当对方一直在说,使我方没机会发言,可以向主持或评委团提出辩论的初衷;在自由攻辩环节,如果发现对方几号辩手较弱,提问时就针对这个辩手,这样使其他的辩手即使有问题也没有机会发言,也能使我方获得优势。
在找材料时,要找深一点的,不要太过通俗,结合专业知识,表现出大学生的个性与风采,同时也能体现你知识内涵。还有要大胆运用假材料,也就是那个材料可能并不是这样,但又没有人知道这个材料的准确度。
总结方面,发现对方在辩论环节的错误与不足,但我方的观点必须要超过百分之五十,力求做到我方的明确度要超过对方。
在辩论赛上最主要还是要灵活机变,临场发挥,也要看平时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有技巧赢得评委的分数,这样获胜的机会就会大多了。
一、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二、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
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 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 ②既是A,又是B。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第五篇:辩论赛攻辩技巧
除了大一的新生辩论赛以外,大学中所打的比赛我都坐在了二辩的位置,应该说这和我不标准的普通话有关。但也正因为在二辩的位置上坐久了,所以能接触到不同比赛规则下的攻辩形式。本人所接触的攻辩类型主要有三种:驳论、盘问和对辩,个人对攻辩技巧的理解和心得可做如下总结:
一、驳论
1.准备充分,针对性强。驳论顾名思义就是驳对方立论,所以对方立论说了什么,你就反驳什么,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驳论往往在对方立论完毕后马上进行,这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对方的立论要有充分的预测和准备。当然,这里所说的准备充分并不是说照着稿子照背照念,而是作为驳论手要有将对方立论点几乎穷尽的能力。其实这点并不难,因为对手的观点肯定逃不出赛前队内的模拟赛中陪练队员模拟的观点,所以驳论队员平时必须善于总结并且在赛前积极和陪练队员交流,将对手可能出现的立论点穷尽,然后有针对性做出准备。将对手立论点穷尽后还要进行整合,因为根据个人经验,一般一个辩题对方可能出现的立论点不会超过10点,一些怪异的、生僻的论点对手也不会冒险去运用。比如在以前参加的“中国是否应当废除死刑”的比赛中,本人打驳论辩位,赛前总结出对手可能的立论点有19点,并且总结成文,但最后经过筛选和排除就可以得出自己的9点驳论体系。而到了比赛场上必须强调驳论的针对性,赛场上的驳论一定要根据对方的立论做出,如果和立论针对性不强,即便有出彩的语言和发挥很可能也是徒劳。在比赛中因为驳论针对性不强我有过惨痛的教训,在武汉市知识产权辩论赛首轮比赛中,我们打反方,根据规则,我的驳论是在对方驳论完毕后进行,当时在场上听完对方的驳论,感觉有重大漏洞和可以反驳的东西,结果头脑一热,现场来了篇“驳驳论”,针对对方刚刚做出的驳论进行了反驳,尽管场面上感觉效果还可以,但赛后才得知,因为针对性不强的失误,我的驳论环节几乎被判了0分。
2.打磨语言,力争出彩。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口头辩论也好,书面上的探讨也罢,驳论往往比立论更容易做得要精彩。这很大程度上是驳论一种后发制人的优势,立论作为一个队伍的开篇陈词,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全面严谨,因为它给后面的辩论立起了一个攻击的靶子。而驳论则不同,它是一个队伍吹起的进攻号角,是向对方发起的第一轮攻击,所以它必须要有攻击性。攻击性除了体现在上文提到的针对性强以外,还应当力争出彩。出彩的方式有很多,但通常而言就是通过语言的打磨用“段子”“包袱”等将对方的观点归谬、夸谬进而去攻击对方的逻辑和体系。说到语言的打磨和准备段子,千万不能为抛段子而抛段子,必须建立在合适、切题、恰当的基础上,因为在驳论中如果类比不当或者生套硬抛,效果适得其反。个人认为在驳论中运用类比归谬是不错的选择,尽管任何类比都是蹩脚的,都是双刃剑,不可能有完全恰当的类比,但是就驳论环节而言,运用类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这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对方并不能及时对你提出的类比进行反驳,而且类比得当,一方面可以出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许多辩论场上陈词滥调的运用。
二、盘问
1、寻找软肋,强势出击。盘问通常是一方问,一方答,而且在时间上通常也是问的一方少,答的一方多,从这个角度而言提问一方往往是劣势。所以在问题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寻找软肋进行攻击,由于辩题是将一个中立的命题强硬划分而成,所以每一方都有其局限性,也就是自己的软肋,作为盘问手就是要将这对手局限的一面通过问题的形式向观众和评委展现。请注意,仅仅是展现,想通过盘问的方式将对方击溃是不可能的,因为答问一方有充足的时间去解释和阐述。盘问环节在自己问完以后一般还要回答对方的问题,自己变成答问方
后一定要把握自己所持有的优势,那就是在回答提问的时候巩固己方立场,上文提到了辩手在盘问的时候都会抓软肋问,那么面对自己的辩题的局限就要努力去弥补,可以通过逻辑推演、例子证明等等方式。参加了这么多比赛,在盘问环节当中感觉有一个例子总是不断出现,每个队伍运用都是换汤不换药,而这个例子也是盘问攻辩的典型,特别在“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谁更重要”、“自律他律哪个更关键”等辩题中。这个例子一般分三步问:①有个人在中国经常随地吐痰,你知道为什么吗?②有个人在新加坡从不随地吐痰,你知道为什么吗?③其实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你说为什么他在中国吐,在新加坡不吐?这通常是抽到“制度建设更重要”或者“他律更关键”一方的提问,看起来相当有攻击力。作为回答方,仔细分析其实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找了个例设问,说到底就是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出了不同的行为,回答方其实完全可以把例子中的条件稍微调换,也就是同样的人在不同环境中做出同样的行为,就可以做出很好回应。个人认为不妨这样回答:“对方提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国家做出了不同的行为,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国家做出的还是相同的行为,因为更多的人在中国不随地吐痰,到了新加坡也还是不会随地吐痰,您说又是为什么呢?”
2、做好小结,锦上添花。盘问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盘问过后通常还有一个攻辩小结,让队伍来整理和归纳刚才的问和答。这个小结个人认为不可忽视,因为做好了它可以在给了对方狠狠一拳以后在踹上致命一脚。在盘问中,通常辩手被问到尖锐的问题后会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回避或者转移话题,这时候需要在小结的时候点明和指出,在对方刚被刺出的伤疤上撒上点盐。同时由于己方提问时间有限,己方要达到什么目的,显示什么意图,这也需要攻辩小结进一步阐明。大家通常认为攻辩小结都是由小结的同学负责,但个人认为攻辩小结必须由负责提问的同学和负责小结的同学共同完成,因为负责提问攻辩的同学最了解自己的思路,最清楚问题的意图,所以必须要将自己的东西做出归纳和总结后交给担任小结的同学。
三、对辩
1、有问有答,把握平衡。对辩不同于盘问,一方只能提问或者只能回答,对辩的规则通常都是“我有话说,有话你说”,就像两个人在进行自由辩论。两个人的对辩往往交锋是非常激烈的,因为在对辩中没有缓和思考的时间,没有队友的配合,靠辩手的个人能力和对方进行辩论。在对辩当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方只顾问,一方只顾答,出现了“有来而无往”的情况,而对辩的时间通常是平等的,这样打下来,估计会出现长时间的缺席审判,比赛也不会精彩。所以在对辩环节当中必须要注意问与答平衡的把握,一般情况下,对对手的问题要做出回应,同时要抛出自己的问题,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场上注意问与答的转换,不要为了抛问题而抛问题。这就要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注意问题逻辑长短的把握,在对辩当中尽量少用长逻辑的问题,也就是那种要经过三四次提问才能推导出自己结论的问题。因为在对辩当中一方面你要提问,另一方面你还要回答,如果己方问题的逻辑链过长,对手会不会紧跟着回答不得而知,场下的评委和观众也难以得知问题意图,这等于在耗费时间。
2、打深打广,防止纠缠。在对辩中,由于只是两个人的交锋,所以有时难免在有的问题上一再纠缠,占了便宜的一方不断追击,而落了下风的一方急于解释。其实这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必要,因为对于评委和观众而言,如果提问一方抛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在两三轮内对方没能做出比较漂亮的回应,那么这已经证明在此问题上提问一方占据了主动;同样,回答一方针对提问的问题,给予了精彩的回应,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现场效果,在同一类问题上,回答方占据了主动。而评委和观众在听辩论的时候也喜欢听到更全面更新鲜的东西,所以这要求在对辩的时候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深度和广度,寻找不同的攻击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把握住场上的形势而不至于陷入纠缠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