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鹏2018年秋季《社会保障制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而给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各类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帕累托最优: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当资源的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
3.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本企业的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4.储蓄医疗保险:是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地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医疗储蓄基金并逐步积累,用以支付日后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
5.部分性失业:也称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作,但工作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1/3。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答:1.现收现付式
2.完全积累式 3.部分积累式
2.简述失业的类型。
答:
1、按照就业意愿的不同,失业可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2、按照失业的程度,失业可分为完全性失业和部分性失业(不充分就业)
3、按照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可分为显性失业(公开失业)和隐性失业(潜在失业或在职失业)
4、.按照不同的失业原因,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如大学毕业生获得第一个工作岗位,往往存在时间的滞差,工人转移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一般是由于劳动者缺乏就业信息,而延长了寻找工作的时间。
(2)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的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3)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的机器设各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主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局部生产劳动力过剩而形成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波动、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而形成的失业。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
答:1.增强劳动者抵御风险的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增强社会凝聚力。3.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发展。4.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4.简述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内容。答: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1)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资金来源一般为国家、单位、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以及私人和社会团体捐助等。
(2)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即对享受者支付养老保险金、医疗补助、工伤保险金、失业期间社会保险补助、各种救济金和困难补助金等。
(3)管理、运用社会保障资金,即妥善地保管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可靠地运用这笔资金,使其保值并增值。
三、综合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我国促进就业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措施。2.论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第二篇:2016年秋季《社会保障制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工伤保险
答: 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而给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各类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帕累托最优
答: 帕累托最优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当资源的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
3.企业年金
答: 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本企业的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4.储蓄医疗保险
答: 储蓄医疗保险是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地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医疗储蓄基金并逐步积累,用以支付日后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
5.部分性失业
答: 部分性失业:也称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作,但工作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 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1/3。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答: 1).现收现付式 2).完全积累式 3).部分积累式 2.简述失业的类型。
答:(1)按照就业意愿的不同, 失业可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2)按照失业的程度, 失业可分为完全性失业和部分性失业(不充分就业)(3)按照失业的表现形式, 失业可分为显性失业(公开失业)和隐性失业(潜在失业或在职失业)(4)按照不同的失业原因, 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1)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如大学毕业生获得第一个工作岗位, 往往存在时间的滞差, 工人转移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一般是由于劳动者缺乏就业信息, 而延长了寻找工作的时间。(2)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的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 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3)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的机器设各和材料, 采用新的生产主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 导致社会局部生产劳动力过剩而形成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 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波动、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而形成的失业。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
答: 1)增强劳动者抵御风险的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增强社会凝聚力。3)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发展。4)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4.简述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内容。
答: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1)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资金来源一般为国家、单位、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以及私人和社会团体捐助等。(2)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即对享受者支付养老保险金、医疗补助、工伤保险金、失业期间社会保险补助、各种救济金和困难补助金等。(3)管理、运用社会保障资金,即妥善地保管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可靠地运用这笔资金,使其保值并增值。5.简述养老保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国家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国家责任原则。
1、立法责任。
2、财政责任。
3、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构中的责任。由于中国的国情和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格局,农民的养老保险始终处于中国社会的边缘。基于宪法人权和社会保障权的规定与精神,国家必须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和运营中起主导作用。
(二)公平原则。我们现行的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性,而这种不公平性又具有明显的制度和政策因素,集中表现为覆盖面不高和相当严重的身份色彩。从覆盖面来看,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此外,97%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障。城乡的养老保险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严重滞后,覆盖面窄、保障面低。
(三)效率原则。养老保险的效率原则是指以最经济的方法将有限的养老保险基金分配到最需要的群体,同时又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综合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我国促进就业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措施。
答:(一)扩大覆盖面, 实现所有从业人员都有失业保障 由于失业本身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 让所有非自愿而处于失业状态的人都能够享受一定的失业保障并获得就业的机会, 使失业保障进一步社会化, 做到应保尽保。而目前失业保险覆盖人群与失业人员是如此不匹配, 以及越是易失业人群, 越是被排除在失业保险这扇保障大门之外。因此, 要尽快将刚毕业暂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被精简下来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农民合同工、农村潜在的失业者等纳人失业保险的范围。扩面的重点从那些最容易失业的人群抓起,近期应在在岗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劳动者, 以及农民合同制工人等的参保上下工夫。通过重点突出和灵活政策, 加快失业保险的覆盖步伐, 最终目标应是使所有 从业人员, 都能被纳入失业保险的有效保障之中。
(二)改革现有失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目标。我国可以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 以保证有是够的支撑力来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当然, 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会涉及很多方面。首先要考虑失业保险水平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一旦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超过了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 那就会出现西方福利国家的“失业陷阱”。再有,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提高还要考虑企业的缴费能力, 因为给付标准的提高也意味着保险费率的提高, 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市场竞争力减 弱。因此, 给付标准的确立需特别慎重, 在现阶段应是适当地、逐步地提高, 使我国的失业保险既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失业者, 又能确保水平的适度性。在考虑待遇水平上, 改变现在待遇“一刀切” 的状况, 仅考虑了失业人员缴费年限和年龄两个要素的状况, 要将待遇逐步与缴费年限、年龄、失业前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 特别是家庭中子女抚养和残病状况等综 合考虑, 从而更好地利于失业人员及其家庭的 基本生活维持, 保持社会的公平,促进效率。此外, 鉴于现在失业保险的更大作用应该是最大限度促进和稳定就业,因此可以借鉴国际的失业保险差别待遇来促进就业, 可以将领取矢业保险金的期限进行分段, 然后将待遇逐段递减, 从而拉大了保险待遇差距, 造成失业时问越长, 保险待遇越低, 目的是使失业人员能尽快寻找工作, 而回到劳动岗位上去。当然在此设计中, 还要充分考虑失业保险给付的上限和下限, 不能无限地递减。此外, 为了增加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动力, 可以加大再就业后退出的奖励力度, 即再就业越早, 所获就业补贴的鼓励也就越多, 这样也可以起到鼓励就业的作用。(三)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用途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主要是围绕二大功能展开, 如何通过有效调配各项支出, 从雨形 成合理的基金支出结构, 就需要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用途。在现阶段可以对基金的支出作以下调整:
1、在失业保险的支出结构方面, 加大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就业保障型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可以考虑灵活发放失业保险金, 对于有可行创业计划的失业者考虑一次性发放多月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其创业的资金。经验告诉我们, 职业培训是打开就业之门和稳定就业的最主要手段。为此, 我们必须要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培训的作用, 并且更充分利用失业保险的现有基金力量,强力推动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不仅重视失业人员的培训, 还关心在职人员的培训, 不仅负担失业人员的所有培训费用(必要时可提供所需交通费和书籍费等), 也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培训(包括转岗等)资助。对于矢业人员来说, 强推培训仍要以鼓励支持为工作主线, 只有这样培训工作才能持续展开, 培训促就业的效果才能更加显现。为了 进一步推动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 我们建议对按规定自始至终完成培训, 并取得相关证书的失业人员, 分别给予不同额度或依照证书等级增加失业保险给付的奖励。
2、制度设计应考虑失业预防机制, 可运用失业保险来抑制企业的解雇行为。为此, 首先可以试行浮动费率。在我国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 过去仅有工伤保险实行有差别的浮动费率, 即根据事故发生率来确定应缴费率, 结果成效卓著, 有效抑制和减少了工作事故的发生。据此, 为了抑制一些企业恶意解雇, 或在不景气时大批量解雇员工, 在失业 保险领域试行浮动费率是可行的。所谓浮动费率, 即在法定费率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解雇的发生率, 来最终确定该企业的失业保险费率, 解雇多费率就高, 应缴失业保险费就多;反之, 解雇少费率就低, 应缴失业保险费就少, 如果企业在 2~3 年内不发生解雇行为, 则该企业可降低法定费率, 即减少失业倮险费的缴纳以资鼓励。此举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 应该说都是可行的。此外, 还可以根据情况对企业进行就业补贴和培训补贴, 帮助其改善就业环境, 以稳定就业岗位, 来达到企业少解雇甚至不解雇。资助企业的方式可有雇佣补贴、培训补贴、低息贷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求职补贴(针对民营企业)等。资助重点应是那些不景气而被迫缩小生产规模的企业;虽面临困难但不解雇劳动者的企业;留用、吸纳大龄、残疾劳动者的企业;通过转岗培训能实现内部重新就业的企业;期望改善企业就业条件和环境, 以减少离职、跳槽的企业;招用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企业等。我们的意图是明显的, 就是要在前述的制度制约解雇的同时, 通过强化政策鼓励,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克服困难减少解雇, 以达到最终稳定就业岗位之目的。(四)资金筹集的三方负担和提高失业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在国外实行失业保险的 40 多个国家中,由政府、企业和被保险人三方负担基金的有 18 个国家, 占总数的 45%%失业保险基金应按照 “以支定收, 留有适当储各”的原则筹集,政府对失业保险提供补贴, 无论是按国际惯例还是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来说, 都是必要的。而为了更好地承担失业的风险, 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已是大势所趋。从现在世界上实行失业保险的国家来看, 大部分是由国家一级统筹。失业保险具有集中资金、分散风险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这个功能, 同时结合我国在不同地区失业的不平衡, 应当最大限度地提高统筹的层次, 坚持推行以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为主要特征的失业保险管理方式, 尽快补提补缴省级调剂金, 逐步实现省级 统筹, 建立并尽快完善“省级统筹, 中央调剂” 的目标运行模式, 而后再由省级统筹上升到全国性的统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资金的集中程度, 又能减少管理环节。这样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才能增强失业保险基金的调剂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基金的社会保障功能。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实现全省→全国的大统筹是必然的。(五)加强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审查 世界各国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就业期、投保期和非自愿失业是主要的三个条件。国促进再就业最大的缺陷是对失业者积极求助缺乏经济激励作用。所以, 我国目前应当在失业登记的资格条件与程序办法、失业统计的方式和指标等方面, 加强研究, 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 把失业者是否履行求职登记、是否参加求职指导和技能培训、是否积极寻找工作, 作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审查条件。如果消极等待就业 和拒绝介绍工作, 就应通过缩短失业保险金期限等惩罚手段, 来刺激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六)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应加快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通过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来加强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的联系, 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布制度, 为失 业人员提供及时便利的就业服务。优化现有的各项传统就业服务活动, 如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及就业规划等等, 切实提高这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此, 可以由人保部专门建立全国劳动力市场管理局, 各省市地区(县)建立分支机构, 负责管理劳动力市场, 调研劳动力市场行情, 提供就业信息, 制定失业人员再就业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管理和支配由各企业上缴的失业保险基金, 向就业计划提供资金, 向中小企业提供就业贷款;协调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同企业签订劳务合同, 对失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业务能力;协助失业人员寻找临时工作, 或通过与外国公司签订合同, 协助他们在国外就业等。推动社会中介组织为就业服务。解决就业问题不单是政府的职责, 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配合, 政府不能也不可能包办一切。政府要制定就业的政策、法规, 把握就业结构, 扩大就业市场, 尤其在体制转型时期, 更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对一些具体的项目, 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推动社会中介组织来 做。成立这些中介机构, 本身既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 亦可提高社会就业效率, 因此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挟持, 同时还应当规范其自身行为, 做到守法、守信、公正。在解决就业问题时, 还可以将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的作用,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向贫困青年、妇女和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 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而解脱贫困。2.论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答: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2009 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具体来说: 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试点的任务目标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从 2009 年开始试点,到 2020 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是: 1.参保范围 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2.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 100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 5 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 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 50%的补助。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 30 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3.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人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4.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 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 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5.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 15 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 15 年;距领取年龄超过 15 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 15年。新农保制度提出各地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6.待遇调整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具体办法,并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 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按要求选择试点地区,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试点县(市、区、旗)的试点实施方案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7.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 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 差距、改变城乡 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好事办好。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三篇:2018年秋季奥鹏本科《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
答: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语言生成
答:即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3、自我效能感
答: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的推测与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4、错觉
答: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① 联想主义的观点 传统联想主义者认为,一个刺激引起一个反应就是一个心理事件。一个个心理事件联结起来就是联想,思想是沿着联想的线索形成的。心理事件以接近、相似和对比的性质联系起来就是思维。条件联系和操作条件作用学说是从生理心理学方面解释联想主义的;桑代克(1898)的“试误说”是从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来解释思维的。因此,这一学派认为,联想,尝试一错误是思维的机制。
② 格式塔的观点 格式塔理论主要建立在对知觉的研究上,柯勒对猿猴的研究涉及思维。柯勒认为,猿猴在取得香蕉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是通过改变某些情境中的条件得到的:柯勒把情境(食物、工具)看成是在一定紧张状态下的“场”,当情境被动物正确地知觉时,这个“场”就是动态的和能够重新组织的。动物面对情境徘徊、默想,一旦情境整体----这个“场”被动物所知觉,产生了 顿悟,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柯勒认为这就是思维。
③ 纽威尔和西蒙(Newell & Simon,1972)的“模拟人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主动的信息加工者,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此来检验与发展问题解决的心理学理论。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编写计算机程序,模拟人解决问题的内部过程在电脑中执行,如果达到类似人解决问题的结果,就证实该理论,否则就否定原理论,进一步发展心理学理论。20 世纪后半叶,心理学家普遍接受“人类认知过程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的观点,由此人类思维研究进入新阶段,引入大量计算机概念:命题、产生式、表征、网络、系统、问题空间、算法、启发法。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答:
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1、比内量表。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表。
2、韦氏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有三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其前身是1939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以后于1955年修订成目前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于1949年编制;三是韦氏学前及幼儿智力量表,1963年编制,1967年最后完成。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WISC适用于6.5-16岁的儿童;WPPSI适用于3岁10个月至6岁10个月的幼儿。三套量表相互衔接,可以对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进行智力测量。
二、团体智力测验工具
1、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2、瑞文渐进测验
3、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
第四篇:2017奥鹏期末作业考核《现代教育技术》
期末作业考核
《现代教育技术》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上述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2.教学媒体
答:教学媒体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媒体,它是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承载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文件传送协议FTP 答:文件传送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FTP是Internet传统的服务之一,它也是Internet的一种标准协议。这一协议使用户能在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使用FTP几乎可以传送任何类型的正文文件、二进制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数据压缩文件等,因此FTP文件传输已成为Internet上传递文件的最主要方法。目前FTP软件很多,常用的有Leapftp,Cuteftp等。4.网络教室
答:教室网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通常又称网络教室。5.电子邮件
答:它是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是Internet最重要、最基本的应用。6.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但可以在研究型课程中运用,也可以在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中运用;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单指研究型课程,指“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
答:.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2.简述电视教材的开发过程? 答:(1)环境、需求分析(2)教学设计(3)脚本设计(4)编程、制作(5)评价与修改 3.学习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答:一般认为,学习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学习效果作出描述和评定的活动,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它是学习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教学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学习评价的功能如下:
(1)诊断功能,通过学期、学年和教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测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能力达到的水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反馈功能,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测评,会给学生以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这就是教学评价的反馈功能。
(3)定向功能,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力量上的分配,常常受评价标准和测验内容的引导。
(4)鉴定功能,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正是对学生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或学习水平的一种鉴定。这种鉴定可以作为学生升级、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用人机构录取工作人员的基本依据。(5)教育功能,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复巩固、归纳和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电视的制式是如何划分的?我国采用什么制式?
答:目前世界上有NTSC、PAL、SECAM三种彩色电视制式同时使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采用NTSC制;前苏联、法国和东欧一些国家采用SECAM制;我国(包括香港)和德国、英国及非洲一些国家采用PAL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简要论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答: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的学习论体系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学习结果分类论、学习层次论、学习过程论及学习条件论。其中,在学习结果的分类上,他从人类习得的性能中区分了五种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的结果也称为五种习得的性能。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一种我们能够“陈述”的知识,它是“知道什么”或“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由于在数量和组织上有所不同,可分为三种学习情境:学习名称、学习事实和学习有组织的信息。掌握言语信息的外部条件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同时,信息的重复听和读对学习也是必要的。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也就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例如,低年级的读、写、算的学习,就是智慧技能的早期形式。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它是一种“怎么样”的知识,一般说来,被称为“程序性知识”。个体在学校中所习得的智慧技能是非常多的,但可以根据其心理过程的不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辨别是能区分不同的刺激,对不同的刺激进行不同的反应。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是具体概念,反映对象各种属性及关系的概念是定义性概念。规则揭示了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则指能够运用规则进行操作,作出正确的反应。高级规则是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规则,是更复杂的规则。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特性,即都有不同的外在行为表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可以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高级规则来进行问题解决。
3、认知策略:如果说,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那么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是一种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动的技能。它可以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认知策略的把握对于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是一种特别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者可以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
4、态度技能:加涅将人类在“情感领域”习得的性能称为态度,它是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既然是内部状态,所以,它不是行为本身,而是从对个体行为的观察中推论出来的。由此,可根据个体的行为选择来测量态度。同时,在态度学习和改变中,仅凭言语说教是不起作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呈现榜样。
5、动作技能:在加涅看来,技能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智慧技能,即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 力;另一类是认知策略,即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第三类为动作技能,即身体和肌肉协调的能力。动作技能可分解为构成整个操作的“部分技能”,学会将已习得的部分技能综合起来,对整体动作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完成。
以上所述,就是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在对学习结果分类详述的同时,加涅还对五类学习的条进行了阐述。这些构成了加涅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对于教学设计也有着重要影响。2.论述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答:(1)能满足多媒体授课、综合演示研讨、现场教学等各方面的需求。可进行实物教学、图文现场教学,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充实了授课内容;
(2)由投影仪、电动幕组成的大型显示器,确保了课堂显示效果、媒体应用,并备有笔记本电脑、局域网接入口;
(3)使学生在声形并茂的环境中学习,加深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4)方便灵活的控制系统,使教师能从容的调整教学设备,思路清晰。
第五篇:2017奥鹏期末作业考核《教师专业发展》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入职教育
答:入职教育就是新教师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期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这是新教师过渡、体验、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快进入学校文化系统扮演职业角色的重要环节。2.教师文化
答:教师文化——根据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的论述,对教师文化概念的理解,应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教师社群之间,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假设和处事方式等;所谓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具有典型意义的相互关系的类型和联系的方式。3.实践性知识
答: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等。4.批判性思维
答:批判性思维——泛指个人对某一现象和事物之长短利弊的评断,它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当代西方对教师角色是如何定位的?
答: 当代西方是从多个纬度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的: 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教师的职责更为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培育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全球化思维”品质、能包容多种文化和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人;②民族国家中的教师角色——政治家、知识分子、社会公共文化和个人文化之间的传递者、社会上最重要的行动者等;③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是“改革派知识分子”、“改革的行动者”。④学校情境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管理者”和“教师作为决策者”;⑤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教学专家”、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激发者”、“艺术家”和“演员”、“环境工程师”等;⑥教师的自我职业角色—— “自我发展者”、“反思型实践者” 等。
2.教师的反思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美国学者瓦利的划分,教师反思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技术性反思模式(Technical Reflection);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Reflection-in and on-action);缜密性反思模式(Deliberative Reflection);人格性反思模式(Personalistic Reflection);批判性反思模式(Critical Reflection)。
3.创新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答: ①崭新的教育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全面质量观等,特别是要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②独特的个性特征。不满足现成的经验和结论,敢于突破老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怀疑,敢于发表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较高的自我期望值,不怕挫折,善于调节自我心理。③多元的知识结构。④娴熟的教学艺术。⑤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总之,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教育的方法,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追求一流。
4.当代美国教师评价有何特点?
答:①教师评价双重目的的统一。即教师评价既注重教师素质和专业的发展,确保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儿童都有胜任的教师,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达到学术高标准。②建立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适应教师的个别需要和各种选择,美国的许多州和学区都建立了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运用适应个别差异的方法,对不同的教师群体依靠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进行评价和指导。这一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与评价者之间的对话与沟通,鼓励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讨论与研究。③教师评价聚焦于学生学习。近年来,美国不断地采取各种教育改革措施,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相应地,教师评价制度也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建立了以业绩为基础的教师评估体系,以学生的学术成绩为根据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在古诗中,蜡烛即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因此,在今天看来,以蜡烛喻教师也是完全合理的。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蜡烛论”,它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其不合理之处也很明显:“蜡烛论”将教师无限拔高而带有将教师抽象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经济地位。其实,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也应追求自己的生活发展,在为人师表的同时也应该创造条件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生命意义的提升。过分地强调教师的顺从社会期望和无私奉献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期望,也是一种束缚其发展的巨大包袱。因而,“蜡烛论”只不过是对传统教师形象的生动刻画,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是“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地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2.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权威消亡了。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地位和作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教师的权威,而是呼唤新的教师权威观。这种新的教师权威观,概括地说,就是一种理性的权威。在“理性权威”之下,教师在行使职权时,是以促进学生成长的角色出现,以教学法和教学技能方面专家的身份教会学生学习,以博大的胸怀感染学生情操,学生为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责任心所折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靠强迫、压制学生来达到教育目的。一句话,理性权威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双方平等的基础上,两者仅是在某个具体领域里有知识和程度上的不同罢了。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
答: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伧理道德要求。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
(3)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教学设计的能力。(2)教学语言能力。(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5)教育研究能力。(6)创新能力。
(4)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
(5)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6)发展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滋生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2.结合实际,谈一谈初任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难。
答:初任教师由于其教学经验不足,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足。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备教材又是备好课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初任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很好地吃透教材。因而他们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以及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如何对教材进行有效补充等把握不足。这导致了很多初任教师往往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而采用照本宣科的上课方式。此外,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提问、错误、好奇心等都可能是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而初任教师很难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启发。
2.缺乏应对复杂多变教学情景的教育机智。初任教师尽管在走上教师岗位前都进行过教育实习,但是短短一个多月的实习还不足以让他们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让他们自信地走上讲台,自如地应付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初任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通常都会比较紧张,有的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事先准备的内容都忘记了,如果不照着教案念,根本就无法讲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能顺利地应付45分钟就很不容易了,至于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则是他们无法顾及的。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无论课前的教学准备是多么的充分,在课堂上也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偶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如果处理妥当,也会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然而,初任教师由于教育实践经验不足,教育机智不够成熟,很难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
3.学生管理存在困难。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初任教师普遍感到在管理学生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较难把握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控制。初任教师通常会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教学任务上,而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纪律。即使他们意识到了有必要进行课堂管理,但由于松严的度把握不准,管理方式不对,可能会出现或者威信不足,管不住学生;或者太过严厉,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事实上,良好的课堂秩序不是靠强硬的纪律所能达到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学生的自控能力才是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初任教师在任职之初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进行反思而形成的。初任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