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9.6)芗城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漳州市党建重点课题调研文稿
芗城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芗城区委党建办
近年来,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随之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0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0.8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6%。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在家庭养老、照顾功能日益削弱的趋势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对此,我们积极推广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探析解决。
一、基本做法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社会服务力量为依靠,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它是介于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年人照顾方式;由专职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 常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我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6项:(1)安全保障服务:落实专人、定期看望,告知看护人和被看护人的电话号码和有关信息,以便老人有突发情况可以互相联系。同时服务站采用结对子形式,组织志愿者不定期走访。(2)生活照料服务:社区发挥志愿者作用,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为老年家庭提供配餐送餐、理发、打扫卫生、修理电器、水电维修等“保姆”式服务,使老人倍感社会的关怀和温暖。(3)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居家服务站先后与南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诊所等签订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并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4)文化娱乐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老年学校阵地,社区经常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一些社区有老年人自行组建的老年国语歌唱队、老年人健身操队和民乐队,完全由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这些队伍经常活跃在辖区里,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⑸精神慰藉服务:社区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医生挂钩免费为老年提供心理咨询;还有经常联系漳州师院心理系学生来社区为老人们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并为老人们缓解情绪、压力和孤独等方面的疑惑。⑹老年维权服务:有的社区干部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有的充分利用与辖区内律师事务所挂钩联系等社会资源,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我区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构建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使社区居家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敬老院式的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009年,我区西桥街道延安社区首次被确定为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试点。2010年和2011年,市里分别分配给我区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任务是13个和14个,并列入当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区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截止今年6月,全区27个(占全区行政村居的34%)社区(村)全部按照“五个有”要求,挂牌建立了与活动室兼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有多功能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室内外健身路径、休息室等供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并逐步开展五个项目以上的服务活动。目前,全区共有助老管理员116人,助老服务员500人,志愿者(义工)队伍899人,老年餐厅送配餐员24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数达1.5万人(其中:享受有偿服务老年人4037人,享受无偿服务老年人5066人,采用月发放补助金、定点服务店定期结账等形式享受政府购买服务247人),建成老年活动室50个、总面积7118㎡,老年学校2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日间照料室16个,设立老年人应急服务热线电话27部,购买办公电脑27台、彩色电视机27台,整合为 3 老服务资源88个,老年托管站1个,形成了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健康保健、文化娱乐、以及法律维权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我区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基本的如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得到曾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及家属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但是,由于此项工作刚刚起步,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居家养老服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城市中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增多,己不仅仅是简单的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他们更需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天解闷。但是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缺乏,一些社区不能提供专门的场地以满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之需,并且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规模小、档次低,医疗网点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水平低,医疗技术不适应救助服务的需求,造成目前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看似提供很多的服务,真正能做到的却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要。
2、服务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缺乏统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运行管理办法,管理主要依赖民政部门,其他部门与民政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和协调沟通,推广普及力度小、难度大,短时间内没办法在各个社区都很好的实施开展起来。基层社区作为自治组织,也是近4 几年来才逐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承担着过多的行政职能,机制还不够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只是其工作之一,社区工作人员实际上无法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老年群体的管理问题,更难以独立自主地按照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制定详细周全的服务计划和提供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也成为限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资金来源有限,后续服务受到制约。从目前的情况看,社区服务缺乏筹资渠道,虽然依靠上级部门的投入,启动了居家养老工作,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是因资金有限,社区又没有经济来源为居家养老服务站继续注入资金,使得一些后续服务受到制约。政府部门为高龄、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困难,但若要提供较为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4、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力量比较薄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专职服务人员主要面向小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招聘,这些人员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但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社区建有多支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因缺乏经验,在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能充分、长效发挥助老作用;一些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积极开展和鼓励相关企业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市 5 场化运作中来,难以有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三、完善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我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完善服务内容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围绕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三大类,且偏重于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也就是说主要关注物质生活的帮困需求,精神思想服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更趋向于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绝不能搞“一刀切”。社区除了提供家庭钟点工、老年应急服务、职业介绍、陪伴服务、家庭病床、心理咨询、托老所等服务供老人选择外,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针对老人提出的不同需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的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积极开展保健康复、常见病预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知识讲座,等等,切实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人性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
(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组织机构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并不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还更需要其他各部门的紧密配合。财政部门要给予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卫生部门要在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老人看病提供方便,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文化部门要重视老年人的 6 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建立老年人协会把老年人组织在一起,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社区作为居家养老的直接提供者,对居家养老服务和老年群体的管理负有直接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结构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要不断完善评估工作机制,通过采取服务监任员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开展评估工作的方法,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三)着力拓宽资金渠道,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费来源不能单靠基层财务补贴,而应扩大政府财政投入,把居家养老项目列入财政预算盘子。要根据目前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引导企业关注日益庞大的“夕阳红”这个经济产业,多渠道拓展老年人服务领域,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各类服务需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还要鼓励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自购较高层次的服务,既减轻财政负担,又满足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四)建立专职服务队伍,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要加强对专职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成立一支专业、敬业的为老服务队伍,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形式的需求服务。要在继续鼓励下岗职工加入 7 的同时,鼓励一部分农民工和年轻富有活力的大学生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又可以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更好发展提供充实的人才储备。要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中来,完善对志愿者的意愿及服务特长与其希望提供的服务等相关信息的登记,以方便对志愿者进行分类,拓展邻里互助式志愿者服务,使志愿者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专长,提高服务效率。要通过建立专业人员和志愿者服务人员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从不同的侧重点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力争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方式专业化,为社区老年人实现“六个老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课 题指 导:沈永智
课题组成员:赖建河 韩海宗
二0一0年九月六日
第二篇: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信息化
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中山一点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转” http://www.xiexiebang.com
陈
薇
——以96596超市进入X社区为例
摘要:“社区服务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抑或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本身更是中国城市社区在资源来源多样化背景下进行空间生产的过程。本文把空间理论放置在“社区服务信息化”领域,以96596超市进入某社区为例,检视各个主体如何在“想象的”、“真实的”、“生活的”的空间中实践,塑造出新的表征性空间。
关键词:社区服务信息化 空间理论 空间实践 空间的表征 表征性空间
一、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实现:一种空间视角的认识
信息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国家统一规划和推动下,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邵雪荣,2005)。社区服务信息化即在此背景下产生。
所谓社区服务信息化,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立连接市、区、街、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以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1从2001年起,中央政府就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以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2近年来,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服务网络系统,例如北京市96156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广州96909社区服务网,宁波市海曙区81890中国服务网,上海88547社区服务网以及武汉市96596社区在线。赵泽洪.论城市社区的现代功能:社区服务信息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卷第1期,118。洪黎明.探索服务新模式,推进社区信息化[N].人民邮电报,2006年10月12日。
上述种种实践中的创新激发了学界对“社区服务信息化”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极大热情。目前,国内学界多从社区建设理论、信息化理论或城市管理学理论入手,将“社区服务信息化”视为一个相对静态的社会事实,研究其担负的各种社会功能及功能实现的路径。笔者认为,这种结构主义的视野有将“社区服务信息化”静态化、并将之误解为“信息化的社区服务”之嫌。实际上,倘若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社区服务信息化”就是中国城市社区进行空间生产的过程。各个主体的实践活动塑造出的这一表征的空间——亦即日常生活中感知的空间——既是这一过程本身,也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选择“空间”作为本文的切入点。空间理论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指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它具有三个面向。
——空间实践(space praxis),即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亦可被认为是对空间的习惯性的使用。
——空间的表征(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即是与符号系统相连接的、概念化的空间,是科学家、规划者、城市学家、分门别类的政要以及技术专家的空间。亦可被认为是人们对空间的普遍性的认识。
——
表征的空间 / 表征性空间(the space of representation/ representational space),是居住者和使用者的空间,亦可被认为是实践与认知互动的空间。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自身的空间(Lefebvre,1991:31)。改革之后
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最根本的变化乃是社会系统在其行为的过程中不再仅仅依赖于某一个环境系统,而是同时依赖多个环境系统。既然政府已经不再是获取资源的唯一渠道,很自然,它也就失去了在空间中的支配性的地位。作为这一社会关系变化的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必然也要发生变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变化着的新的空间不仅仅有新的权力生成,而且实践主体的自我认知和行动方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关于新的空间的知识(即空间表征)的反映,本身又构成了这一表征的一个部分。
诚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我国目前的社区信息化项目“特点就是政府主导,即:政府牵头、政府出资、政府建设、政府管理、居民使用„„几乎是目前政府行政管理窗口和街道办事处职能的延伸。”3然而居民不断增长的社区服务要求和政府提供的有限信息资源之间势必出现矛盾。在这种状况下,政府提供的既有的空间框架必然会与居民的空间实践产生矛盾。而正是这种认知与实践的矛盾为96596超市进入社区、生产出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空间提供了条件。朱静华.一种基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方案[J].现代情报,2007年第7期,44。以上文字根据《武汉市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情况》、《用信息化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武汉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工作介绍》以及《武汉市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项目(PSM)需求规格说明书》(2006/09)整理而来。
二、96596系统:政府的空间表征
在此,笔者首先要就96596超市栖身的平台——武汉市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简称PSM,代码96596,谐音救助我救助)做个简要的介绍。
96596系统是市政府投资支持,由市民政局组建的一个旨在提高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帮助市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由96596呼叫中心、与市、区、社区网站互通的96596社区在线网站、社区工作系统组成。96596呼叫系统和96596网站主要提供全方位的便民利民管理服务,社区管理工作体系则以社区为主体、市、区、社区联动,方便社区群干管理工作需要而开发建设的。
此系统2002年启动,2003年建成运行,随后,配置建立了社区管理工作系统。2005年,我市以江汉区为试点完成了“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试图切实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因信息不畅造成管理被动、因政府职能交叉分割造成管理缺位等问题。2006年,为了满足我市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档次升级的要求,满足将城市网格化系统延伸到社区的需求,市信息产业局邀请了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在区级召开了网格化系统建设规划研讨会。会上,专家们以“四到社区”为指导方针,以李宪生市长提出的“空间的网格化”、“平台的标准化”、“资源的集约化”、“管理的标准化”为工作方向,以国办第1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武汉市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深化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为理论依据,提出将社区公共服务系统与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建设思路,并将项目名称确定为“区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系统”。升级改版后的系统以社区人口基础数据库为支撑,由网格化管理系统、社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和社区档案系统组成。通过96596呼叫中心、市、区社区在线、社区网群满足社区居民各项便民利民服务需求。4 鄂发 [2001]9 号文件里明确指出,“社区建设要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社区组织,明确社区组织的责权利,改革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做到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可见地方政府对于社区“应然”状况构想乃是:各个主体都能有唯一的、明确的关于空间象征秩序的认识,且这种关于空间的知
识能够井井有条的呈现,并经由主体的实践生产出来的一个秩序井然的空间。96596 系统则是这一构想在空间中的表征。如同大多数在社区领域得到制度认可的表征一样,这一系统的空间呈现依托的主要是权威性资源;至于配置性资源则属于极度缺乏的状况。
然而仅仅只有权威性资源是不足以支撑权力和秩序的空间生产的。城市社区里充满了“过去的和现在的”、“想象的和真实的”的空间;不但不同的主体各有其对空间表征以及表征性空间的认知,甚至连同一主体也面对着多个象征结构秩序。这些运行逻辑各异、以不同的手段支配着数量不等的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的空间叠加在单一地点,即社区上,造成了社区的“异位”,也形成了一个与地方政府的构想并不经常保持一致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相形之下,96596系统的入场简直变成了一种仪式:透过专家设计的理想型社区的井井有条来掩盖和化解“真实的”社区中主体感受到的矛盾。这一仪式是一种新的现象,亦是对历史的空间规划(全能政府、由政府包办一切的构想等等)的改写。有学者通过对移民的研究指出“改写历史的空间规划,只是一种官方的空间呈现,并不能渗进„„日常生活和记忆”5。非常不幸,缺乏配置性资源的96596系统亦没有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例外6。林蔼云.漂泊的家:晋江-香港移民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147-148。武汉市的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则可以视为一个成功的典范。2002年年底,武汉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市实施社区建设的“883行动计划”,以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服务等“四到社区”为主要内容,对全市的883个社区进行全面建设。这次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笔者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街道、社区干部以及社区居民都特别提到了此计划中对背街小巷的治理,皆认为这些地方的环境改善是最让社区居民满意的。甚至有居民专门编写了居民谣以示对此计划的满意(参加李伟梁.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以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为背景的社会学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可见,对于生活在具体场所中的主体而言,有关空间的认知必须经由具体可见的实践展示出来,否则新的空间无从生产亦无从认知。从这一点看来,也许该系统甚至也缺乏权威性资源。这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笔者于2007年年底在武昌区政府收集资料时,第一次看到了有关PMS的资料(内部传阅资料)。截止2008年1月,在武汉市社区服务中心有关PMS的文件也不过五、六分而已。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1991。转引自[美]Edward W.Soja(著).陆扬等(译).包亚明(主编).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5。[美]Edward W.Soja(著).陆扬等(译).包亚明(主编).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5。必须承认,96596超市进入社区的确借助了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但是它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的确是近乎完全市场化的。因此,笔者还是将其定位于“纯粹的经济组织”。
2002年(PMS)平台就起来了,(但是并不成功)。坦白说来,社区服务中心从刚刚建立起来那天就是高高在上的,和社区居民完全没有互动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没有人知道这个号码,包括服务商、包括居民,很多人都不知道7。(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笔者对社区居民的访谈以及文献搜索的结果亦证实了该工作人员所言非虚。可见,空间的表征虽然是“一切社会(或生产方式)中的主要空间”
8、“认识论的力量源泉”以及“权力和意识形态、控制和监督的再现”9,但这些认识必须通过具体、可见的实践才能展示出来,从而改变“真实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96596系统又是活生生的社区中的一个被隐藏起来的空间。一个试图将社区中各种不同的象征结构秩序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构想本身亦兼具空间的表征与表征的空间双重面向,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然而,恰恰又是这种尴尬的处境为96596超市的出场留下了足够的运作余地:正是在意识到“专家的”(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政府的”)构想并不能生产出理想的社区空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默许了该超市的创新,即由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10接管了社区内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并允许其以市场方式自行运作。
三、96596超市:空间表征的转变1、96596超市的入场:从表征政府力量到表征经济力量
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11是由武汉市社区信息中心主管,武汉百家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的社区化服务平台。平台作为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平台体系覆盖全市,以电话受理、网络受理、现场受理为主要受理渠道,通过联合、联盟、联动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水电及通讯等代收费、房产及劳务中介、家政家教、票务、日常小百货配送、家电维修、私家车服务、个人理财等综合服务。(资料出处:《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X社区服务超市八十天运营报告》)这一组织的名称几经变更。笔者最初从武昌区政府、街道以及社区干部处听说此组织,其皆被称为96596超市。在对X社区该组织负责人CWS访谈的过程中,他提及,在超市进入社区后,将其名称先后改为社区e家以及百家信。由于此处的资料出自《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X社区服务超市八十天运营报告》,故使用了“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的名称。它与96596超市指涉 的乃是同一组织。
根据上述资料来看,96596超市似乎与96596系统中的呼叫中心以及社区网站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赖以生根的是同一个平台,服务的是相同的对象,提供的服务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在细节上稍有区别——两者面对的直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然而,匆忙做出这样的判断未免太不谨慎。从96596系统的子集到96596超市并非仅仅是一个名词的区别:它呈现出来的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空间象征秩序。如果说前者乃是地方政府对于理想社区的构想,那么后者则几乎完全是市场力量在空间中的展现。在被问及为什么会想到借助96596平台进入社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时候,X社区96596超市的负责人CWS直言不讳的回答道:
当然是为了赚钱。之前的96596,坦白说,是被浪费了。你听说过这个号码麽?没有吧。我们老总就是做社区信息中心的软件开发。(这层关系使他得到了利用这个平台的机会。)他希望能把这部分政府资源、已经完成好的东西能做好民用,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发挥社会价值的同时能够带来市场效应。我们就相当是社区内的一个普通的超市。不过是借助政府的公信力来让老百姓相信社区服务平台,让我们都能享受社区服务带来的(利益)。(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对于地方政府在96596超市进入社区的时候提供的帮助,CWS并不回避。
我们一旦进入就是街道下派下来,(街道)会说“我们的社区服务平台进入超市,你们要多配合”。(街道这一块和我们联系的)主要是街道主管民政、社区服务的副主任。主任一般不参与具体的事儿(笑)。对项目帮助最大的就是他们。因为社区建设和民政系统这一块每年的政绩考核就是算这一块的,他们给的帮助比较多。在宣传方面,我们在街道打好招呼,可以挂横幅、广告、做些门栋广告(不然是不允许横幅啊广告啊做到门栋里的)。(这样就在)政策上制度上给予了合法化的身份。场地是居委会提供的。(说好了超市)开办的时候免一年的租金。(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但很显然,即便在进入社区的过程中从地方政府处得到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源(包括平台的搭建、场所以及合法性身份的提供等等),超市却并未将自己视为“准行政机构”。恰恰相反,在超市的运营者看来,地方政府更像是一个以公信力入股的合伙人——一个由契约关系建立联系的、对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期待亦应该得到回报的合作对象。
市场给我们提供经费,社区给我们提供场所,我们给社区提供平台。(和社区合作是因为)社区方便我们对地域进行划分。基于社区的话,我们可以更容易找到合作者。我们还希望能通过和社区合作带来一些社会化服务。包括行政服务的一些项目。比如低保照相。这是我们可以完成的事情。
我们和社区签了合同,利润的20%交给社区。我们觉得必须在每一块都要拉上一个参与者才能玩的更好。这个资金交付了就是居委会自己的,我们对处理完全不加干涉。(在我们进驻之前)之前居委会做了很多。他们和门栋长打招呼,比如说,你们可以去超市交电费了。为我们创了口碑。
万勇过来调研考察之后把我们这个超市以政府提案的方式上报的,说这是社区服务的创新。社区建设和民政系统这一块每年的政绩考核也要把我们这一块算进去的。(以上内容皆出自与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可见,这一主体的出场完全可以被视为经济力量试图改变“过去的和现在的”以及“真实的和想象的”空间规划的努力。而且,由于拥有了足够的配置性资源(目前为止,该超市已经有了3个级别共计16家合作伙伴12)和权威性资源(武汉市政府、武汉市民政局等职能部门的认可),这些努力顺利的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实践表征到了空间中:在社区入口、门栋以及公告栏上的广告和横幅,色彩明亮的传单,醒目的标有超市LOGO的标示牌,新建的酷似电信营业厅的服务点,以及超市举办的周末社区活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的的确确生产出了新的空间并改变了社区居民对自己以及超市的空间位置的感知,也即是改变了社区文化习惯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多的居民改变了事无巨细找单位或者居委会的习惯,而开始主动转向超市要求社会化服务。它们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武汉数字电视、长江证券、21世纪、武汉市商业银行、竹叶山汽车、顺驰不动产、兰翔票务、华师家教、武汉家电办、蚂蚁搬家、乐百氏纯净水、中联净水、湖北人力资源。CWS将服务商分为三级:联合、联盟和联动。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中国移动三个最大的服务商与超市建立的联合关系。中联净水、乐百氏纯净水、华师家教等是联盟关系(即拿出服务项目,找服务商合作)。剩下的企业与超市则是联动关系。为了顺应96596超市名称的变化以及统一称呼,从此处以降皆直接使用“超市”或者“社区超市”以指涉。参见刘晓春.深层的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参见http://www.frchina.net/data/detail.php?id=10125
现在居民有什么生活上的问题都会去找超市。水管子坏了啊,空调坏了啊,都找他们处理。他们处理的蛮好,收费也还合适。这也减轻了我们居委会的负担啊。以前连水沟堵了都来找我们,我们哪里管的过来啊。(X社区居委会主任QMD访谈)
营业以来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就像要出门买菜一样(居民)每天要从这里经过麽,跟我们都熟悉了。春节前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服务的要求。特别是家政这一块的。还有对学生家教的需求也很多。不止是这个社区,三医院的和武大的老师也有专门过来的,说在网上看到我们超市,想要我们提供服务。(X社区96596超市工作人员HDZ访谈)
2、从96596超市到百家信:政府力量隐入表征的空间
在实地调查中超市的标识引起了笔者很大的兴趣。首先,这一标识历经了三次变化。最初是“96596社区服务中心”;随后改成了“社区e家服务站”;最后定为“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中心”13。
改名字是因为发展的趋势。新的名字容易引发认同,听起来耳熟嘛。也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的需要。(X社区96596超市工作人员HDZ访谈)
其次,很难判断超市的运营者是否有意为之:超市的服务场点设计以及LOGO有非常浓厚的商业气息,与其附近的社区居委会宣传栏乃至其栖身的综合服务楼的其他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在研究巴厘岛的斗鸡时指出,斗鸡乃是地位关系的戏剧化呈现14。类似的,标识的变化以及上述强烈的对比本身也许就暗示着一种身份的展现:它首先区分了社区基层管理组织和超市这一经济组织,然后是区分两种不同的空间象征秩序(面向政府的以及面向市场与社会的)。这种以标识和景观来界定身份的做法在社区实践中并非创举——在“883行动计划”开展期间,武汉市政府对社区办公设施提出了硬性要求(办公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亦是试图通过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来表征社区内权力秩序——但它的确非常有力且恰当的传译了超市对于自身的明确认知:作为与地方政府经由契约关系联系起来的受托人/合作者,它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取向的行动主体,所承担的职能是提供有偿/低偿的社会化服务。
超市对于自身定位的构想不但呈现于社区空间、得到了居民的认同,甚至也呈现于地方政府、得到了后者的认可。
2007年10月17日,在超市试运营的第二天,长江日报头版刊登了社区服务超市的相关介绍,并附刊评论员文章《让群众生活更便捷》。2007年10月28日武昌区区长吴志振、副区长朱向梅参加了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超市的大体验活动,并希望社区服务平台以后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2007年10月30日,市长助理万勇率领市、区相关领导对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超市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并称百家信发展规划有多大,政府支持就有多大。(资料来源:社区e家2008发展纲要)
这个服务超市的成立影响巨大。在挂牌的时候,武汉市市长助理万勇亲临现场指导参观,对其印象非常好。武昌区几大家的领导到了现场,(之后H街/X社区)还在全区的十三个街道的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武汉市其他区以及北京市、山东省以及青岛市的民政部门的领导还组织了有关人员在西厂口社区参观。(H街党政办WHX主任访谈)
这一认可亦符合了空间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空间的构想。“使用空间的人,才能使世界改变。”(列斐伏尔,2003)来自基层的消费者,也即是社区居民,他们的选择对已经不能适应局部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亦可理解为社会空间)的宏观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将影响一般性的生产,并使之朝向空间与这个基层的社会需求。”(列斐伏尔,2003)空间中的各个主体的行动,而非“专家”(包括政府),将决定这些社会需求。由此,社会空间的管理将有基层来控制。(列斐伏尔,2003)
无论是自觉的改变让渡权力改变角色,或是迫于基层的压力而不得不为之,无论如何,在社区超市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逐渐退入了表征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变成了一个隐藏起来的空间或是被否定的空间——它仍然可以通过仪式性行为(symbolic logic)来处理日常生活空间中所感受到的矛盾和张力(林蔼云,2006)。
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资源。有这个平台(指96596系统),居民对我们都放心些,觉得我们“正宗”。我们也很乐意为返利给政府。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平台的档次,可以开发其他的服务,对我们也有好处,双方互利。
我们做的是市场探索,是用商业模式来承担社会服务。步子是大一点,和社会各界的联系都广一点。但是要做大、在整个武汉市开花,才能让老百姓啊我们自己啊都收益。这个就需要政府的扶持了。就像883计划,铺开了,不像原来只在几个社区里试点了,才能有那么大的成就。(X社
区96596超市工作人员HDZ访谈)
简言之,通过在空间中展开具体的实践,96596超市有力的改变了局部的地方知识,也即是改变了行为主体的生存累积和性情倾向(disposition)以及社会构成的本能(socially constituted instinct),从而使得自身有关社区的构想呈现于空间之中。与此同时,这一构想也有力的影响到地方政府关于社区的知识,使之遵循了就地取材的功能逻辑(usable)也即是实践逻辑,从而改变了地方政府空间实践的策略。笔者认为,这正是社区服务实现信息化的合理的路径。
参考文献:
Henri·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Donald Nicholson-Smith,Blackwell,Oxford UK& Cambridge USA,1991.[美]爱德华·苏贾(著),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文军、赵勇(译),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美]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著),曾茂娟、任远(译),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美]Edward W. Soja(著),陆扬等(译),包亚明(主编),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美]Edward W. Soja(著),李钧等(译),包亚明(主编),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西]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黄慧琦等(译),千年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侯健平,我国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发展研究——以5181890长春市朝阳区社区服务网络中心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07。
潘泽泉,社会、主体性与秩序:农民工研究的空间转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邵雪荣,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5。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A],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6。
林蔼云,漂泊的家:晋江—香港移民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赵泽洪,论城市社区的现代功能:社区服务信息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卷第1期。
朱静华,一种基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方案[J],现代情报,2007年7月。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第三篇: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现状及对策思考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现状及对策思考
作者:梁其英
摘 要 居家养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开展并完善社区服务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对绍兴市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目前在服务项目、人员、资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 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老龄人口人数在逐渐增多。根据“三普”、“四普”资料提供的统计数据从老年系数的提高和年龄中位数的上升两个方面证实,绍兴市于1982年已站在老龄社会的门槛前。①近些年来,绍兴市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绍兴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43万人,占15.3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81万人,占9.94%。另外有资料显示,预计到2015年,绍兴市老年人口将达到98万左右。到2039年,绍兴老龄化将达到高峰,老年人口比重达到40.2%,每5人中就有2个是老年人。面临着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和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带来的多样化需求,给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越来越为政府和老年人所接受。居家养老的界定及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众多的养老模式中,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为主,而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弥补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逐渐得到政府的大力提倡和老年人及家庭的喜爱。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我国老年人喜爱的一种养老方式,但是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大,核心家庭的增多,家庭功能日益弱化,给家庭养老带来严峻的挑战。而机构养老相对来说养老成本较大,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熟悉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爱,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同时,养老机构拥有的床位数量有限,绍兴市“十二五”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不低于老年人总数的3%,虽然这个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的数量、护理型床位的数量等仍旧与老年人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政府提出了“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也被称之为“没有院墙的养老院”。②居家养老的核心是以居家为主、社区为辅的一种服务体系,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一种平衡,既实现了老年人在家养老,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养老的诉求,也解决了家庭功能弱化带来诸多问题,同时可以依托社区、整合社区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绍兴市2007年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不断探索和改进,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完善。2010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12年,全市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2012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目前,绍兴市越城区全区已建成8个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48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93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本次调查主要以绍兴市越城区已经在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选取和调查对象,在看到居家养老中心开办的有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发现在现实的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绍兴市开展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居家养老开展过程中,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除家庭之外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在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活动场所设施以及专业化的服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区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老年人为对象开展的各项社区服务是开展居家养老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程度关系着居家养老工作开展的质量。目前,绍兴市越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各个社区相继成立,本次调查走访了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些社区多属于老旧小区,虽然在开展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基本上能够了解目前绍兴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开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为居家养老者提供的社区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养老包括居住方式、经济供养、日常照顾和精神慰藉四个方面,一般而言,四方面不可或缺,共同构成一种养老方式。③居家养老方式选择居住在家,在经济保障方面,通过调研发现75%的老年人依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但是因社区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小区是单位职工比较多或者是离退休工作人员比较多,那么这种性质的小区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相对来说就好很多。在日常照顾、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提供,也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发现,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项目比较单一。
(1)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主要提供一些简单的家政服务,比如洗衣、打扫等,而更高级的服务,比如送餐、维修等很多居家养老中心则提供得较少。绍兴市西小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开展的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大多数的居家养老中心还未提供此类贴心服务。有社区工作者表示,社区给老人提供了一些便民服务,但是前来享受这些服务的老人人数有限。
(2)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进行。目前,在受访的居家老人中,有56%的老年人有病史,并且长期服药。老年人对健康的保障需求还是很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能承担日常的健康服务工作,比如日常的健康检查、常见病的预防、健康讲座等等,但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老年人的康复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社区医疗服务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欠缺。
(3)在精神慰藉方面,不少老人表示有孤独感,需求较多但实际上寻求服务的老人却很少。有中心设立了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服务,但是很少有老人来进行咨询,就连简单的读书读报、上门陪聊等服务项目,也很少有老人提出服务要求。有工作人员表示,有些老年人虽然希望有人能够和他说说话,内心渴望有人关心他,但是对陌生人又有抵触情绪,所以这些项目基本上无人问津。
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社区服务中心基本上都设立了棋牌室、电教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供老人娱乐,在实际中棋牌室和舞蹈室等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也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娱乐的场所。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经常在这些场所安排小的棋牌比赛等,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老年人多多走出家门,参与活动中来。但是也存在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有些老年人活动中心就沦为了为部分老人提供棋牌娱乐活动的场所,阅览室等服务设施实际使用率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2.2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所占比例较小,补贴标准有待提高,服务项目有待优化
目前,在绍兴市范围内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向符合标准的老年人发放服务券,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对象,其补贴资金以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仅限于支付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或组织提供的服务费用。服务对象主要是低保和高龄老人中部分人群。政府发放服务券的对象比较严格,不能惠及大多数老年人,虽然后期扩大了高龄老人的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补贴对象范围和提高了补贴标准,但还是可以有提高的空间。从资料显示的对养老服务券的调查来看,居家养老中心和企业提供的养老服务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在众多养老项目中,大多数老年人把服务券用来就餐,也有很少部分人选择管道疏通、搞卫生等服务,而有些服务项目,比如帮助老人洗澡、读书读报、精神慰藉则无人问津。在资料中显示,老年人希望增加的养老服务项目依次是:白天照料、护理有需要的老人占23.4%,提供老人康复护理设施、指导占20%,做好应急救援占16.7%,老人健身、娱乐项目占13.3%,聊天等精神慰藉占13.3%,开设社区食堂占13.3%。
2.3 为居家养老者提供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首先,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主要是“4050”人员和下岗职工,虽然有民政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切实地与老人接触、为老人服务的还是这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有1~2名专职工作者在开展日常工作,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价值观念、有一定的服务方法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和从事这项工作,但是现实往往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很少,主要为老人服务的工作由“4050”人员和下岗职工担任,他们除了接受少量的培训指导外,主要是凭借自己对待老人的工作经验来开展工作,所以在服务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其次,志愿者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队伍也不稳定。在走访中有工作人员表示,人手不够的时候社区的工作人员会过来帮忙,也有一些好心人、学生、甚至是自己亲朋家的大学生利用假期过来帮忙,但是这些志愿者队伍不是很稳定,再加上人员有限,影响了日常工作有效地开展。
2.4 用于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资金有限,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根据从业人数、服务老人数、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经量化考核后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有受访者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居家养老中心由居委会提供,也有受访者表示场所是好心的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设施比较简陋,装修也是自己花钱装修的,因为自己也要生活,社区每个月补贴工作人员只有五百元钱,所以不可能只提供无偿服务,比如送餐服务就需要对老人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有的对外开放,不仅仅针对老年人,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的生计。所以与受访者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到,居家养老中心在资金方面存在的不足,工作人员也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由于资金渠道比较单一,限制了扩大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提高服务质量。
2.5 为居家养老提供的社区服务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目前各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社区服务情况参差不齐,有项目开展的比较有效的服务中心,也有的服务中心仅仅是挂个牌子,没有开展切实的服务项目。虽然对服务中心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但是对各个服务中心的建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评估等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所以要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引入竞争机制,进而促进居家养老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并不断地向前进步。
完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
(1)为居家养老者提供的社区服务内容多元化和个性化并存,同时服务项目的设置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现在为居家老人提供的社区服务项目主要以便民服务为主,在精神文化生活上面,有一些棋牌室、阅读室之类的活动场所,而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尽管为居家养老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但是很多服务项目都鲜有人问津,也有老人表示不知道有这种服务,这并不是说明这些养老服务项目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由于使用频率较少,比如维修、理发等本身需要次数较少,也可能由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大家用服务券就餐感觉比较合算,而使用服务券或者花钱打扫不符合节俭的性格等,也可能存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在服务项目的设置中,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我们要认识并尊重老年人自我决策、自我选择的能力,通过优势视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角挖掘老年人的资源。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到老年人需要什么,而不是我们想提供什么服务,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服务项目才能得到老年人的青睐,也真正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也更需要考虑这些高龄老人,尤其是护理型老人的需求。
(2)逐步扩大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受惠面,增加无偿和低偿社区服务项目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和服务水平。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主要的对象集中在低保老人和高龄老人身上,还有大多数老人没有享受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同时,也没有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提供的社区服务。那么在调整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同时,考虑社区服务项目的性质,区分为低偿、无偿性质的,以便给更多的老年人提供选择和惠及更多的老年人群体。政府重视老年人服务事业的发展,也应逐渐地分阶段、分层次地提高不同类型老年人的补贴标准,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在日常照料、医疗保障、心理咨询等各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
(3)完善和稳定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培养和鼓励专业人员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首先,要加强现有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包括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居家养老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培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稳定服务人员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档案、积分制度、时间储蓄等激励志愿者方案;第三,要完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居民的自助互助,形成良好的养老氛围;第四,培养和鼓励专业人员介入,比如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服务更加专业化。尤其是社会工作者在发展志愿者力量、发挥老年人资源、服务手段专业性、正规性、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自身专业的优势。
(4)拓展资金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发展起来的,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经费有限。经费的缺乏导致政府购买服务的补贴标准降低或者补贴范围缩小,部分经济困难老人难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从而使得居家养老的福利性严重不足。④资金成为发展的瓶颈,政府要在财政上向居家养老倾斜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非盈利组织投资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项目,政府在税收、场所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与家政、教育、医疗等领域加强合作,完善养老社区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
(5)完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评估机制,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管理。社区居家养老行业要想专业化、制度化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实现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进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要从机构设置、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服务队伍、服务项目、服务有效性等硬件和软件的多个评估指标来对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进行评估,要编制契合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要考虑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让老年人参与评估当中,要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评估指标,在评估的基础上改善不足,优点进行推广,逐渐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完善养老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居家养老的发展情况也不相同,但是要想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高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和改善现有的养老社区服务,可以说,完善的社区服务是实现居家养老的一个重要保证。目前,总体上绍兴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将居家养老工作稳步推进。
注释
① 俞庆仁.绍兴市人口老龄化研究[J].杭州:浙江社会科学,2000(6).② 王宏娟,高向华.城市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消费导刊,2008(1).③ 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理性选择[J].南宁:广西社会科学,2006(12).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④ 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桂林:社会科学家,2012(4).
第四篇:南京秦淮区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探索
南京秦淮区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探索
2011-4-14 11:19:00 来源:南京民政信息网
进入21世纪,我国将迎来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和谐社会的平安创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本文结合秦淮区实际,就影响社会平安的老龄化问题的解决途径,即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秦淮区养老事业的现状
秦淮区是南京市旅游、文化中心,辖5个街道,47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现有户籍人口约2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1万人,占总人口的20.4%。老年人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秦淮区委、区政府对老年人问题十分重视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老年人受益”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全区养老事业的发展。区多次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先进单位。
1、建立“家庭养老院”,以老年家庭为基础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社区通过对生活在社区里的老人走访,分门别类地帮助老人们联系专门的为老服务,如家务家政、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基本服务和专业服务两种。基本服务包括提供一日三餐饭菜采购、烹饪、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各种日常生活需求;专业服务不仅要满足于让老人吃好、住好,还要满足老人在康复、护理、精神等深层次方面的需求。投入50万元,建成了区老年配餐中心,为全区123名70岁以上的特困独居老人,开展政府送时服务,为全区462名60岁以上困难老人安装了“安康通”。
2、建立“社区养老院”,以社区托老站为依托开展社区养老服务。2002年以来,在全区实施社区建设“五个一”工程,先后在各社区建设了社区服务站、健身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室、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并对各社区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这为社区养老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在全区建立了47个社区托老站,社区充分整合辖区内各种资源为老人们提供各种康复咨询、休闲娱乐、学习等服务,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促进了社区和谐。在人员配备与管理上,以专业服务人员为主、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注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养老不仅有效利用了社区内各种资源,同时推动了社区建设向纵深层面的迈进。
3、建立“社会养老院”,以社会机构为补充开展社会养老服务。局领导对社会养老机构一手抓扶持、一手抓规范。一是对新建的养老机构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种福利性养老机构。二是加大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各种社会资源参与。三是严格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福利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确保老年群众的合法权益。目前,辖区内老年福利机构已达17家(其中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10家),拥有床位1169张,在院老人951人,床位利用率达81.4%,提前完成并超过南京市“十一五”末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22张的目标。
从全区老年人养老方式来看,当前仍采用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为主。家庭养老不仅体现了代际之间经济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供养双方精神上的互相慰藉。无论商品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家庭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仍然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因为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但是,随着家庭户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家庭能够提供的养老资源有所减少。子女数量的减少,核心家庭的增加,子女离巢时间的提早,使子女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好老人。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在增加。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空巢家庭老人的精神慰籍问题变得日益迫切。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需求迅速增长。社会化的养老有两种基本的模式,一种是进入社会养老机构,一种就是居家养老。所谓居家养老,指的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一些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也就是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区别在于,家庭养老的实质是完全由子女来提供养老功能(包括经济的、照料的和精神慰藉的),而居家养老只是一个地点选择问题,一部分养老功能却从家庭逐渐向社会、社区转移,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二、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实践分析
1、从成本效益分析,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方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据测算,建一个具有基本养老保障功能的养老机构,其初期的固定投入最小为5万元/张床;而具有医疗保障设施的中高档养老机构,初期的固定投入最少为1500万元。日常运作如考虑土地成本、固定资产回收、运作成本及收费情况,每月每张床位政府还需补贴保障250—350元,中高档型400—500元。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为一些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上门服务,每人每月仅需支付成本165元。花费低廉的成本,不仅老人每天有人照料,对于老人的生活状态,政府心里也踏实了,也省却了子女的烦恼。在社区建一个带有日托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府利用社区闲置或存量房屋稍加改造,只需投资10万元,就可以同时满足10余位老人的日托需求,并可辐射向其他老人提供服务。这样,一些自理困难的老人可以在不必离开习惯的居住环境条件下解决生活照料问题,而且费用支出也经济得多。
2、从社会效率分析,居家养老方式提供的不仅是物质性的服务,更重要的是精神、情感方面的服务要素。社区搭建的各种服务、活动平台,成了老年人精神慰藉、消除孤独感的场所。同时服务人员积极主动的服务。从过去的单一的物质性服务转变为带着感情服务,对老年人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和沟通。久而久之,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和的关系。老年人也不会把服务员当成家政服务公司的劳动工,什么活都让服务员干,把服务员当成自己的亲人。这些,其意义远非养老问题本身,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
3、从潜在效益分析,居家养老方式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展示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前景。政府购买服务以及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的管理、服务人员等公益性岗位,这是现实的就业岗位。重要的是在政府引导下,刺激了社会养老需求,潜在的就业空间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着诱人的前景。据对100户老年人家庭的抽样调查,近七成老人有自觉购买服务意识。在费用承受程度上,老人表示每月能承受50—100元的占34%,100—150元以内的占26%,150元以上的占40%。一些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子女开始向社区要求,愿意自掏腰包购买类似于政府提供的这种低成本的服务。在这里,政府为特定老人对象提供的服务产品成了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三、构筑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建立和完善一种以社区为地域、以社区文化为归属感、由社区提供社会养老的服务网络势在必行。由社区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是对传统养老方式的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养老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提高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1、政府、民间组织、社区和服务机构要正确定位,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中介组织运作、服务机构实施的工作机制。政府负责制定扶持居家养老服务法规政策和发展规划;民间组织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中间机构,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估工作;社区是居家养老的中坚力量,负责整合社区老年服务资源,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沟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实施必要的监督;服务机构是居家养老的实施主体,负责提供直接的具体服务,做好人员的选派、管理、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各方合理定位,各行其职,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各级政府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社区资源,盘活闲置资源,使在社区层面形成为老服务合力。具体可协调对辖区内现有空置房产设施资源进行改造利用,通过改造举办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项目和机会,从而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方面的政策,鼓励企事业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或赠予社区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3、增强社区实力,做大做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政府要为社区创造条件,增加投入,配备人员,解决内部经费,改善社区工作者待遇,帮助和支持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只有社区实力增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平台才能做大做强。
4、建立并实行区分对象、分类施补的政府补贴制度。按照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的不同状况,对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对象和费用的收取方面可分为无偿服务(政府购买)、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有偿服务(自费购买)三大类。凡被确定为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对象的老人均由所在社区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打造专职服务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居家养老服务个性化专业化较强。民政老龄办、劳动等应着手开设居家养老服务培训课目,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机制,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普遍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培训的经费政府应给予保证。同时,有计划地从大专院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吸纳专业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中,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义工)组织和人员,鼓励支持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员工在业余时间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体能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6、建立并实施质量监督评估体系,规范服务运作。要建立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促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范化运作。评估包括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资格评估和服务质量的评估,要有统一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和工作流程,保证需要的政府补贴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政府帮助的老人身上并确保其服务质量。同时要做好对服务实体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规范各服务实体合法经营,诚信运作,避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事件发生。
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这种低成本广覆盖的养老模式,不仅在经济上适合秦淮区现在发展的水平、生活方式,从习俗文化而言,也易为老人和子女所接受。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拓展和深化。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完全有条件利用自身的优势,把社会养老问题解决得比发达国家更好。(来源:南京民政信息网 作者:南京秦淮区民政局 缪祖银)
第五篇: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立足于我国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现代的社会养老模式,它既满足了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有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社会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弥补机构养老的不足和家庭养老的缺失。社区居家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具有投资成本少,成本低,收费低,覆盖广,见效快的特点。二是服务及时便捷优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为老年人提高日托、就餐、康复、娱乐等多种服务。三是创造大量的就业也机会,有利于促进就业和社区和谐。开展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失业人员就业难题。
一、传统家庭养老面临危机
目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的变化,家庭人口规模进一步缩小,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老年人群体日益庞大,照料老年人的问题将越来越多,不再是家庭内部问题,逐步外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家庭功能、养老资源、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冲击,其养老功能正在削弱。
二、现阶段我国居家式养老主要存在的问题
1、观念认识不到位
面对我故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居家式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同时。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的职业流动。
2、资金保障不足
资金不足是制约居家式社区养老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居家式社区养老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目前经费来源渠道桑尚不固定,服务补贴标准明显偏低,社区工作人员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资金的筹集,而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社区养老的工作,使得居家式养老难有大的发展。
3、无相关法律保障,经济来源不固定。
4、基础设施差,硬件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器械落后,服务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三、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职责及定位
首先,政府应把居家养老服务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从事养老服务;其次,政府有责任监督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分项规划,加强协调,通力配合,从不同的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应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评估体系,为保证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必须制定实施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实施规范服务、规范管理。
2、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居家养老服务涉及每一个家庭,惠及亿万老年人,要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克服投入的随意性、人为性、临时性。对于社区老年设施和服务,应当采取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方法。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性的老年项目的建设,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和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社区养老的建设,走多元化道路。
3、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制度设计
出台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来,促进投资多元化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4、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只有城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覆盖面不断加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支撑
5、服务机构社会化
国家应该建立相应制度鼓励居家式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对社会独立机构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及通过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个人和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将原来有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转交给民间非盈利组织去运作和管理。政府花钱向非营利组织买服务,通过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和指导,实现社会服务社会化,变政府直接管理为宏观的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