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

时间:2019-05-15 00:5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

第一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杨子坤

(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要求学生认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总结。它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的分析和概括,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

录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录相《开国大典》。(幻灯片、图片也可以。)

教学要点(板书)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2)会议的主要内容

二、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2.世界意义

3.基本经验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上半年(也就是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取得的胜利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军事上:(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下达进军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作战。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接着,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人民。在政治上:(1)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全面展开,翻身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2)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总之,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讲授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提出之后,立刻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热烈的响应和拥护,并准备派代表同中国共产党共商国家大事。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华侨代表,分别从全国各地及海外陆续进入解放区。当时接待民主人士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一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同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与已经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对于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及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获得了共同的协议。明确指出:这次新政协与旧政协最根本的区别是“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必须排除,不许参加。”由于人民解放军迅速地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949年上半年解放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太原等全国的中心大城市,国民党政权基本上已被推翻,剩下的只是消灭其残余势力的问题;同时,全国解放后如何用最大力量来恢复与发展人民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及巩固国防的问题,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于是,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更为加速进行。七届二中全会以后(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迁到了北平,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代表也相继到达北平。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和赞成这个主张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共计23个单位,134人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新政协筹备会于6月15日在北平宣告正式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筹备会决定设立6个小组,分别进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准备工作。经过三个月的积极筹备,各方面都已基本就绪。新政协筹备会于1949年9月17日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看录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片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其中包括各单位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从代表的广泛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因此会议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行使国家权力。就是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还将对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的作用,并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各党派的不同要求和矛盾起调节作用。

(2)会议的主要内容

(以上简表用小黑板或投影向学生展示。)

①大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它是一部根本大法,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规定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的总原则。

《共同纲领》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体现,是建国初期的施政方针。

②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56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可根据《教参》简介李济深、张澜、高岗的情况。)

③大会还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这些决议都是经过筹备会和大会充分讨论、并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才确定的。

④大会一通过决议,在天安门前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9月30日,在大会闭幕的那一天晚6点,举行了奠基典礼。

二、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委员会推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礼。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让学生朗读课文)

(看录相片《开国大典》或有关幻灯片、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的无比辉煌的胜利。这个胜利,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广大劳动群众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个胜利,必将使过去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这个日子,作为一个伟大、光辉的节日而载入人类史册,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强大的人民新中国已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1)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2.世界意义

(1)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因(即基本经验)

(1)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3)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

(4)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本课小结

这节课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新中国的诞生,是100多年以来的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辉煌成果。从此,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便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布置作业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2.《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第二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导入:

讲授新课前,先引导学生回忆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府所做的各项工作。然后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由此导人新课。讲解新课: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概念。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所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过渡时期即告结束。在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情况好转的前提下,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总任务、总路线问题就急切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了。提问学生总路线的内容,学生概括:“一化三改相当长”。实际包括两个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分析“一化”和“三改”之间的关系?学生谈到工业化为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提供产品,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教师进一步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任务。

提问学生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关系?学生指出,一五计划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学生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总结“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了使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尽一切努力首先使重工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关于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不要涉及。教材的小字部分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补充,可组织学生阅读。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明确时间、地点、内容。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1人。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结合课文思考题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为什么?”。这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最基本的特点:一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二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举国一致的欢迎和拥护。教师小结时着重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历史意义由学生进行总结。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首先向学生明确指出:三大改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学生阅读分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必要性: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由学生归纳。从临时的互助组发展到初级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经历大致的过程。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本目是难点,主要由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应首先指出,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其必要性在于: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其中,赎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三大改造完成,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由学生归纳总结。

结合小字部分及教材图画、图表,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个方面。教师指出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一五计划成就表 项目

主要成就

工业

东北

沿海地区

华北和西北

农业

交通运输业

铁路

桥梁

公路

人民生活水平

小结全课:

突出我国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完成画地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在班内进行交流和评比。

第三篇: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具体如下:

一、1953~1957

二、1958~196

2三、1966~1970

四、1971~1975

五、1976~1980

六、1981~1985

七、1986~1990

八、1991~1995

九、1996~2000

十、2001~2005

十一、2006~2010

十二、2011~2015

第四篇:第一个五年计划简介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介

作者:发布时间:2009/07/28来源:国史网

字体:(大 中 关闭窗小)口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经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计划规定:在五年内全国经济、文教建设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属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为427.4亿元;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3%;到1957年,私营工业的产值将有一半转变为公私合营,三分之一左右农户参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五年内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三分之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由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在陈云同志主持下,从我国实际出发,对各项比例关系作了深入探讨,强调既要避免冒险主义,又要防止保守主义,并把建设项目能否如期完成、工业增长速度、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度和市场能否保持稳定,列为检查计划的四项主要内容。1956年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步子太急的情况,周恩来、陈云等同志及时地提出了正确的措施,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执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绝大部分指标都超额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就已基本完成。在建设方面,五年内经济、文教部门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1亿元,超过计划14.9%。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矿山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5. 3%,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平均每年增长4.5%。五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

第五篇: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七五”。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七五”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会议上说,做好“十五”规划工作,要把握好六个重要原则和四个思想方法。

下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 1956年9月16日,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的部分内容,收入《周恩来选......

    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li

    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李舰涛 时间的脚步总是那么轻盈,轻的让我总是惊叹它是何时消逝的。回想大一时信誓旦旦的带着一身信心和幼嫩来到大学时,数数也有快满三年......

    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举世瞩目的成就 远超英美的速度 余扬斌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以下简称“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三年......

    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举世瞩目的成就 远超英美的速度 余扬斌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以下简称“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三年......

    韩国将实行五年计划解决人口老化问题

    韩国将实行五年计划解决人口老化问题 据外媒近日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将宣布一项五年计划,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问题。韩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因为人口老......

    智力工程玩转科学工作室“第一个五年计划”[5篇模版]

    智力工程玩转科学工作室“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付三毛根据10月1日的会议讨论,要将自身的能力逐渐提高;将一些原来的计划,事务进一步的加以落实清楚。本人结合当天的计划安排,主......

    五年计划

    “十一五”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是从2006~2010年。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

    五年计划

    知道想要什么,清楚正在干什么 —— 郑州大学化学系 转眼间大学四年时光已接近尾声,不过还能很清楚地记得刚进入大学时的一点一滴,还清楚地记得报到时的场景,记得第一次年级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