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时间:2019-05-15 00: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第一篇: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内容摘要:通过导语、标题、诵读、多媒体、文眼、讨论、比较、联想与想象等多种方法途径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关键词:阅读

思维

激活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具有自由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行考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比值加大(如上海市高考只考阅读和写作两部分),无不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形成钱梦龙老师的“教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艺术。”(钱梦龙《导语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下面一些方法途径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通过导语激活

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漂亮的开头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如一池春水,良好的开头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

教学《黄鹂》,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描写黄鹂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何处经年绝好音,暖风吹出啭乔林。„„晓来枝上千般语,应供桃花说旧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这些诗句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黄鹂通常都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老师趁机提问:孙犁写于60年代的散文《黄鹂》叙述了些什么,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再细读课文,勾画并概括出描写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状态的有关内容:炮火连天的抗战时期,黄鹂发出“尖利的富有召唤性的启发性的鸣叫”,但美丽一闪而过;青岛疗养时所见的黄鹂是生活于枪口之下的惊弓之鸟;鸟市的黄鹂如同囚徒,被羁绊着,被玩弄着,那病态令人不忍多看一眼;而春季的江南,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因此黄鹂伴随着春雨、宿露啼叫,伴着朝霞、彩虹飞翔,展示着它们全部的美丽。由此明白,良好的环境,是黄鹂展示美的必要条件。而作者写黄鹂,显然是托物言志,大有深意,富有哲理。于是启发学生阅读文章的说理部分,教师再相机点出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写作背景,学生便不难领悟——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事物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文艺乃至一切事业、一切人,要发挥到极致,都需要最佳的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思索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除用诗歌导入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实物导入、设疑导入、猜读导人、反常导人等等。阅读课中,只要我们因文而异——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的特长等情况巧妙施导,就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通过标题激活

一般地说,文章的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可以把文章的标题作为激活点。第一步,抓住标题中的“游”字,引起学生对游踪,以及与游踪紧密关联的描写点、描写重点的思考。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本文之所以不落窠臼,独具风格,就在于写的是“雨中”登泰山。一个“雨”字引出一篇佳作,全文紧扣“雨”字,或明写,或暗点,不仅借“雨”写景,缘“雨”抒情,而且借“雨”组织材料,推进文章。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标题中的“雨中”二字激活。最后,抓住题目中的“泰山”二字,引导学生归纳雨中泰山的特点,并总结全文。

三、通过诵读激活

诵读激活,是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

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有一句:“虾米皮熬白菜,嘿!”结合全文,反复揣摩,便知作者意在用“嘿!”凸现北京人易于满足和满足后自我陶醉的心理,因此应该读出一种由然而生的幸福,一种通体顺畅的舒坦。而《荷塘月色》运用叠音词,意在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表达作者对荷塘四周景色的喜爱之情,给人以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诵读时,语调宜悠长、舒缓,读出淡淡的喜悦,读出朦胧的诗意,读出协调的韵律,并在头脑中再现语句描写的物象。如“

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薄薄”的清雾等等。

诵读时,“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5页)。通过重音、停顿、语调和节奏处理等听觉艺术,能把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和观点主张酣畅地表现出来。

四、通过多媒体激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化提供了实现的物质保证。用《人间四月天》的乐曲伴读《再别康桥》;展示湘江秋景,吟诵《沁园春·雪》;播放科教片,分析《中国石拱桥》独特的造型结构;观看同名电影《祝福》,加深对祥林嫂悲剧性格的理解等等,都是简单而又能开启智慧仓库的有效手段。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一面启发学生思考,若给断臂维纳斯续上手臂,可以有那些姿态?一面将学生的设想投影在屏幕上,学生们的思维便会迅速活跃起来,老师再给以关键的一“激”:为什么长期以来都没有给维纳斯续上手臂?学生们将续上断臂前后的维纳斯一比较,便会明白:缺陷的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接着顺势向外拓展,欣赏罗丹的雕塑、齐白石的名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举出诸多艺术作品的例子加以分析,使之对虚实相生的审美原理加深理解。

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的刺激,能够点燃他们思想的柴火,使之燃烧起来,燃旺起来,形成探究的燎原之势。

五、通过文眼激活

关于文眼,清人刘熙载《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说明白点,文眼即文章构思的凝聚点,是作品中脉络层次的关键之语,它往往能“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脉络”。因此,抓住“文眼”,常常能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以颇具特色的语言,介绍和描绘了威尼斯颇具特色的风貌。第一句“威尼斯是个别致的地方”中的“别致”二字就是全文的文眼。按刘熙载的观点,文眼“在篇首,则后必顾之”。那么“别致”在哪儿呢?两个特点——“水上的城‘和“文化艺术的城”。文章两部分的过渡处,作者写到“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这是另一处文眼。只是比起前一处来,低了一个层次而已。“明媚”回头概括了“水上城市”这一特色,是第一部分的文眼;“华妙庄严”概括了下文描述的“文化艺术城市”这一特色,是第二部分的文眼。巧借这三处文眼,就能一动万随,纲举目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六、通过讨论激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讨论能使学生享有独创成功的快感;作比量长短的思索;预习的时候集中追求解决问题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对于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确实如此,在讨论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有融合,有交锋,甚至有争执不下的驳难,但正是如此,才更易激起学生仔细探究阅读材料,寻章切点释疑的兴趣。

教学韩东的诗歌《山民》,可以先将《教参》上的两段话展示给学生——

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建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

《山民》在诗中消失了他原有的含义成了一种符号,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激情。

然后要求学生就上面两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该诗的主旨。讨论中,学生认为,以上两段话是矛盾的。既然“山民”有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又怎么会成为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呢?学生认为,诚如《教参》所说,“山民”确实有走出大山,见到大海(即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在1982年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已属难能可贵了,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阻碍他走向大海的,是其生活的环境——重重大山。既然如此,作为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物,就应该是“山”而不是“”山民”了。据此,学生认为,该诗旨在呼唤“山民”有更先进的改革意识,给“山民”以更广阔的开放空间,使以后的“山民”不“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七、通过示范激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和挖掘的示范作用,能引导学生深入地揣摩、领会、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实现语文学习的迁移。教学《拿来主义》,教师可以对1——7段的论证思路作示范性的分析、讲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其论证思路归纳如下: 论题:要实行“拿来主义” 论证:或实行“闭关主义”,或实行“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主张“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行不通;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必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主张“拿来主义”。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做法,依葫芦画瓢,分析归纳课文后半部分的论证思路,教师则相机点拨。其思路归纳如下:

论题:对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即“占有,挑选”)

论证:或采取逃避主义,或采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地继承。逃避主义者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八、通过比较激活

爱因斯坦说:“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展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吴霓主编:《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76——77页。)进行比较阅读,能激发探索的兴趣,开拓思维的空间,启发思辨的新思路,从而获得独特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于激活思维的比较点是很多的,如选材、结构、章法、技法、用语等写作技巧以及写作风格的比较等等。

品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便可运用比较法,领悟诗人融合意象的炼字技巧:用“击”而不用“飞”,是因为“击”能表现雄鹰在辽阔高空上下搏击,箭也似地矫健飞行的形象,见气势,见力度;用“翔”而不用“游”,是因为“翔”能描绘出游鱼在“碧透”的江水里自由自在,轻快游动的形象;而“击”“翔”二字又相对成文,自然而然归于“万类霜天竞自由”。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与高适的《别董大》相比较,以领会两首诗的主旨和情调。两诗虽然均为送别诗,都是七绝,都是先景后情,由景而情,但两诗切入、运笔和落点不同:王诗不写依依不舍,没有细语叮咛,不言日后相思,而写秋雨连江,楚山孤寂,突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的情调悲哀怅惘,借送别以明心志;而高诗写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荒寒黯淡,重在以景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情,无哀怨之语,情绪激昂,胸襟开阔,借送别以劝友。通过这样的精细研读,能得到比较的实效,使思维迅速扩展,突破原有的认知模式,形成“叶叶相交通”的思维网络,获得创造性的认识。

九、通过联想、想象激活

爱因斯坦认为,联想和想象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力。阅读中,教师借助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联想出或再造出与语音符号相应的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文本的内容,获得对文章的切实理解和真实体味。

教学《荷塘月色》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对众多精彩的比喻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加以描述。例如,由“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学生可能就会联想到月光般朦胧柔和的灯光,山泉般叮咚跳跃的音乐,舞池中轻轻旋转的女郎,以及女郎雪白修长的双腿,飞扬舒展的翠绿的裙子,甚至荷花般娇嫩红润的面庞。这样,既丰富了比喻的内涵,又有助于深入领会其精妙之处。

又如,针对《项链》中“她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辱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的描写,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构想出了如下的对话情节:“老板,这牛肉„„“

“去去去„„,问了又不买,问什么问?”老板斜着眼睛,看了看她那胡乱地挽着的头发,歪斜地系着的裙子,神色更加鄙夷。“这„„苹果呢?”

“别动!瞧你那粗糙的手,别把它的皮刺破了!” “这堆白菜总该便宜点吧?” “两个铜子你拿去。”

“两个?如果再搭点„„”她赶紧打住了,因为她瞥见了剜过来的眼神。

针对《项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的结尾,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续写。同学们设想出了这样一些续写方案:

A、玛蒂尔德悔恨不已,慨叹年华已逝,从此一蹶不振; B、玛蒂尔德百感交集,从此喜怒无常,精神彻底崩溃;

C、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又开始了对 经梦寐以求的生活的追求;

D、后来无意中发现,玛蒂尔德赔偿给好朋友的项链也是假货,双方哭笑不得。在此基础上,进行辐合思维(又称聚合思维)训练。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依据,比较上述续写方案的优劣,选出相对合理、新颖的设想,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情节内容、主题思想,甚至铺垫等写作技巧的多方面思考和探究。

以上所论仅是举例性质,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途径很多;在阅教学中的使用也往往不是单一的,多种方法途径综合使用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活起来,实现阅读的功能。

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活动,它需要阅读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智慧操作,只有如此,才能将文字符号负载的内容信息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新”字上出彩,“巧”字上下功夫,“激”字上做文章,使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经常性地“扔些石头”“播些火种”,在激活学生思维前先激活自己的教学思维,那你的学生就会思维敏捷,你的教学就会真正走出一条费力少而又能达到较高教学效果的捷径。参考文献:

1、谢贤扬主编《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文兰森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的曙光——导读发展新论》(重庆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教师读本》(教育部语文文字报刊社)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5、桑建中主编《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

第二篇: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诸城市龙都中心校邱家庄子小学

于桂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高密度的知识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像小学阶段近几年在原来的课程不减的情况下,新增加了《英语》、《信息技术》、《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学会更多的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能力。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达到上述目的,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思考,活跃地去完成每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呢?我觉着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革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1、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我们应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摆正“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

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很挖学生的闪光点,极力表扬鼓励,把学生善良上进的一面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学生他想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时间一长,后进学生也就转化为好学生了。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问”,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开始到学生回答质疑、解决问题为终结。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充分备课,将自己的课堂创设为富有情趣的,有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学起来爱学,做起来爱做。像在教“分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五只小猴子争吃一个桃子,小猴子们都怕自己吃得少。要想每只小猴子吃得同样多,不打架,应该怎样分?谁会分?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收过来了。

4、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

学生的插嘴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启不知,这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达尔文曾被称为“没出息的学生”,爱因斯坦曾被老师叫作“笨蛋”,数学大师华罗庚因语文成绩不佳而备受歧视,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数学成绩也考过全班倒

数第一。有的孩子思维活跃,却看来贪玩、不听话、违背常规逻辑,甚至“迟钝木讷”。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

我们应该意识到,知识既可以掌握在教师手里,也可以掌握在学生手里,教师不是知识的“独裁者”。我们应该给自己重新定位。我们不可以否认,教学中许多精彩的片段、灵感曾来自于学生;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见地的活生生的个体,应该让他们有机会站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他们应该受到他们的老师尊重的权利,它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是为学服务,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要以爱赢得爱

爱是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源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还要知道怎样去爱学生,更要知道怎样去赢得学生的爱。我们都知道: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不健全的学生。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那么怎样去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主要在“尊重、关怀和理解”六个字上。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无微

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2、树立平等的教学观

平等是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表现在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以身作则、善于制怒、一视同仁等方面。课堂上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实现师生良好合作,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要主动地、活泼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3、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教学艺术.使自

己的课堂吸引学生,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树立平等的教学观,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重视课堂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重视课堂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昆山市第二中学

凌敏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过程及方法,重视课堂提问首先要了解提问的要求,其次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掌握一些提问的策略和技

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激活学生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并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设计的问题要科学,结构要合理,设问要巧妙,问题要衔接,逻辑要严密,重点要突出,解决问题要彻底。

一、提问的要求:

1、提问要事先做好精心的准备。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因此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安排优秀的学生来回答,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安排困难学生回答。对于比较害羞或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事先通知他们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或者适当延长他们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要只让少数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回答所有问题。

2、避免机械的提问方式。如按照座位顺序,学号顺序逐一进行提问。那样,学生会很快熟悉这种提问顺序,很可能只有在轮到自己回答问题时才集中注意力。

3、不要一次性提出多个问题。问题过多会使学生应接不暇,也无法使学生认真思考所有问题的答案。同时,提出问题以后,应该给予学生恰当的准备时间,因为准备的时间长短可能直接影响到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在学生给出错误的答案或不能给出答案时,教师应该给予某种提示或者变换提问的方式。一旦答案正确,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并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5、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或者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这将进一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使更多的学生从消极地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提问的技巧:

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1.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人们希望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到其趣味性,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教学《幼时记趣》时,因课文是学生上初中后遇到的第一篇难度较大的文言文,学生感到非常难学,特别是一些学生不爱听也难记就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我就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童年时,发生过什么趣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后深入课文,展开讨论学习,最终体会作者的童心、童趣,也掌握一些文言虚词、实词。可见,激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问”。

2.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即抓住学生的心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同时还要抓住课文内容的逻辑关系,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启发学生思考,一步一步地深入,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切忌提问过大过空的问题,因为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肯定不知从何下手,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例如教学《变色龙》时,先提问:“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回答:“善变。”)再提问:“他‘善变’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变得快”、“反复无常”、“变得多”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呢?”(有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学生很快悟出答案是:“见风使舵的本性。”)最后,教师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逐层设问,先易后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也更好地把握了本文的重难点,正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木。”

3.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还要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提问的深度,并且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问,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的同时,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又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黑暗社会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后,教师继续提问引导,“如果当时社会上都是陶渊明这样的人,社会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很多学生经此一问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思想中消极的一面。接着再问:“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他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议论起来,争着说出自己合理而大胆的想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讨论及教师的点拨,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4.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语文老师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其关键在于设疑的时机,提问要随机而设,灵活应变。只要抓住时机,找出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就能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引领学生理解课文。一般教师应该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提出问题:

(1)牵涉全文的线索处,抓住“文眼”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背影》教学中,“背影”二字既是文章的题目,也是全文的“文眼”。因此,教师的提问,就应该抓住文眼,如:“文中几次出现背影?各是什么情况?”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理清思路,从而把握主旨。

(2)蕴含较为丰富、深刻的主题处。在这些关键的地方,设问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推敲、发掘,使学生的思考达到较高的层次。例如《白杨礼赞》教学中,最后的一组排比句气势磅礴,蕴含深刻,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义,教师提问就应加以体现,“反问句式能否改为陈述句,为什么?四个难道之间有什么关系?”以此让学生理解了反问句所起到的强调作用,领悟了文章主旨。

(3)引起不同意见处。如郦道元的《三峡》在写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着四季的顺序来写呢?以此提问加深对三峡地貌的理解,水借山险、山借水威而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观。

(4)课内外知识衔接处。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哪些人也具有“莲”的精神品质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

总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当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是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1)孟献华《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视角分析》《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7期

(2)陈运永《语文课堂提问的三个原则》《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年第5期)

(3)王孟就《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略》之研究方案

第四篇:论文 激活思维

论文: 激活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王陆芝

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缘故。因此,教师要善于牵线搭桥,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一、鼓励写自由日记,让学生易于动笔 作为练笔手段,日记有其它练笔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自由度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恐惧症”。根据的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只有身心能进入一个完全自由的状态,才有可能触发联想,由瞬间的顿悟而产生奇思妙想。我要求学生写日记,但不当成一项硬性任务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以免压抑孩子的天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无趣。对学生日记的内容以及字数都不能加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慢慢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二、指导留心观察,激活想象力

小学生认知事物以形象、直观为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领域,在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捕捉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信息,然后“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课标》)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写日记就是记述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必绞尽脑汁去编造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乏味的东西。我在每天交上来的日记中找出一些写身边人或事的日记,挑其中较有新意的拿出来讲评,并加以肯定。这使其他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老师读的日记中写的事我也经历过,原来这么小的事也可以写出来,那我会写呀。

1.提供画面,拓展思维空间 修订后的“九义”教材很重视看图作文,图画中形象性的符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驰骋想象的平台。看图作文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展示个性化的思考。如《积累运用1》的口语交际中要求介绍一枚自己最喜欢的邮票或画片,说后写下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在《练习册》中要求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和课文提示,把小女孩的外貌写出来„„习作给了学生表达更大的自由度。他们的想象力可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去帮助自己建立新的认知系统,激起创新思维的火花,产生奇妙想法,突破常规思维模式。2.利用突发事件,调动情感体念 突发事件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日记中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如对于一连几天在早读课时有人进校园乞讨的问题,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讨得出奇”,有的认为“他真可怜”。特别反常的天气也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如:今年清明节那天下午,天气喜怒无常,很多同学都在日记中描写了。但因为那天有的在扫墓,有的在家里,所以各自的感受也就不同了,这就是个性化思考的充分展示。

3.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丰富积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语言。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口语交际„„帮助学生打开一个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窗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达到了生活的积累,材料的积累。

三、运用激励机制,更新评价方式 我每天对学生的日记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发现日记中自己认为好的方面,特别其中有真情实感的、精彩的语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通过种种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天地,以调动他们的写作的积极性。

1.张贴在“作文园地”中

将文章抄出来,贴在班上的“作文园地”中供同学间交流、欣赏,形成人人都是“小作家”的意识。

2.自编作文集

把自已较为满意的文章,按一定的顺序编成作文集,在班上交流。

教学总结

王陆芝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以学定教, 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总结反思提高。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是新的教材,教学方式和辅导方法都是全新的,学生基础差,课时多,对我来讲,这学期是挑战,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为完成本期教学任务,这学期我首先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五年级教材特点为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期初工作计划顺利开展。

三、具体做法:

1、四个坚持;

一、日记本。

二、练字本。

三、读书笔记本。

四、听写本。日记的练习对于作文是很重要的,练字很重要,读书笔记近三四年是重点,听写本对学生的词语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只是最后这一个月,没怎么写。这两个星期也要写写这些基础词语。对于准早自习的安排以读课文为主,有时利用视频朗读。

一、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二、纠正多音字也是很有好处的。

2、按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情况备好课。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

4、积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能积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根据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一心理,我在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5、积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我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总结、反思。

6、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过关,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各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7、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自办班级图书。1搜寻优秀文段。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古诗文、三字经、论语的背诵。在不断的背诵过程中,学生对古训了解了不少,学生也从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8、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取得成绩: 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活动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今后我将继续深化课堂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存在问题:

1、有少部分个学生的日记字迹潦草,只有三四行;作业有学生也有没按时按量的完成。这也是让我遗憾的地方。原因也可能是我只让组长检查日记本,自己也是没有时间。看来教师的监督很重要的。

2、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3、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留住今天的太阳》教学反思

王陆芝

在教学实践中,朗读这一训练活动,要坚持主体化的训练原则,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训练方式要艺术化,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朗读的训练,如范读,范读时注重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诉音弦,做到声情并茂,学生就会有如痴如醉的感觉,感情就会很快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教师有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够较为主动地进行阅读,渐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喜欢读,让他们在小范围内进行朗读,容易放得开,而且总希望自己读的要比别人好,所以效果较好。读的好的同学站起来读时,为了给小组争光,也为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因此充满自信地读。不知不觉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如果经常有步骤地尝试一下,对学生提高朗读水平非常有益的。最后进行了理解性的个别读,教师有机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以求更好的朗读。

当然,一节课的朗读指导收效甚微,还需教师在每节课中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而且朗读训练目标应体现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活动与环节中,与训练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朗读训练目标,一方面是操作性的要求,又是积累词句段和语感等内在的语言习惯要求。操作性的具体要求,应凭借具体的课文内容,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悟等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是态度与习惯之类的要求,如认真朗读,响亮地朗读,注意听别人读等,这些贯穿在训练的每个环节中。

《留住今天的太阳》教案

王陆芝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我国的珍惜时间的格言以及我国历史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要求:先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3、检查。

(1)词语:伫立山坳笑吟吟旭日东升焦躁悲戚禁不住慈祥眨巴微不足道

(2)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我是怎样留住太阳的?

2、每次我想“留住今天的太阳”时,外婆是怎样说的?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理清脉络,从外婆的话中感受如何珍惜时间。)

三、合作学习,并交流。

1、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

2、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为什么这样说?

4、集体交流。

5、总结。

四、进一步理解重点句子。

1、“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2、从最后两句“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3、交流、朗读。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交流,然后导出如何珍惜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六、拓展、延伸

1、说说你自己或者别人“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故事。

2、珍惜时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习惯。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故事等。)

第五篇:《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读后感

《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读后感

黄各庄小学裴欣鑫

最近,我认真读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各种方法,也同时意识到这些方法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学生、释放潜能;教学的本质就是激活思维、提升人格;课堂的本质就是发现与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是支撑高效课堂的平台。课堂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预习”、“互动”、“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外显形式,这三个环节以“课堂”为主,向“两头”(课前、课后)延伸。“预习”向课前延伸;“训练”向课后延伸,也向课前延伸;“互动”贯穿全过程。“质疑探究”则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内容,是灵魂,贯穿于“预习”、“互动”、“训练”整个教学过程。

一、关注预习,奠定质疑互动的基础

预习是学生了解将学知识,并由此生发出疑问的基础,亦是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基础。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上提出的部分问题是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自行消化解决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同伴交流”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就发现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

二、关注互动,界定师生职责的途径

生生互动要保证学生有看书时间,保证学生有思考时间,保证学生有讨论时间。

师生互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

教师:少讲、精讲,只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只做点拨性的引导。具体而言就是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议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主动探索,寻找规律,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力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三、关注训练,把握因人而异的原则

迁移训练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选练题目要适度、适量。适度就是难易适中,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选练题目要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四、关注质疑,倡导意外生成的课堂

我们倡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提出问题再灌输给他们,要好得多。”因而,我们向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却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而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的适时点拨,最终由学生自己发现、归纳并掌握所学知识的课堂。针对让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学生从被动做题到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具有亲切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

下载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三部曲

    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三部曲 内容摘要: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

    旭东数学力荐激活学生的思维

    旭东数学力荐激活学生的思维.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

    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

    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 天河区华成小学郭海英论文摘要:语文是一门多元、开放的课程,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语文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根本。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要走三步:前提......

    转变评讲方式激活学生思维(五篇范例)

    转变评讲方式 激活学生思维 密封线 [摘 要] 新课标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提高学习兴趣。考试是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检......

    激活课堂方法之我见

    激活课堂方法之我见 江苏省江都市第一中学于秀梅 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

    浅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几种途径[★]

    运用解题变化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我国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

    唤醒思维 激活潜能(范文大全)

    唤醒思维 激活潜能 杜郎口中学校长 崔其升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西北部即聊城市茌平县,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到目前(2008年5月20日)前来参观、听课的人次已达26万。一、理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 杨柳青第四中学 史文敏 内容提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多种创新手法。 一、兴趣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千方百计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