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

时间:2019-05-15 15:0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

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

天河区华成小学郭海英

论文摘要:语文是一门多元、开放的课程,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语文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根本。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要走三步:前提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构建平等、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第二步就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步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注重求异、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

关键词:语文学习激活思维三步曲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激活思维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小学课程中,语文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不是因为语文课时多,老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多,而是因为语文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良好载体,是实现教育最终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要注意三步。

(一)第一步:转变教学交往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

美国心理学家罗曼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一种交往。所谓交往,就是师生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师生间的基本存在方式。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

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体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激活学生思维,首先就要承认学生是自身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交往关系中与教师是平等、互动、互惠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让他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尽量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研究‛、‚请你帮我……‛等话语;甚至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有秩序地插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可随时发问,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应该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有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拔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坐下。师生平等的关系是保证智力与非智力都处于最活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

(二)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质疑问难,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语文学习更应重视探究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1.注重点拔。

教师点拔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还能帮助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享受到思考的乐趣与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

在教《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老师要求学生用‚十分‛这个词进行说话练习,很多同学都说‚我十分喜欢……‛;这时教师适时点拨‚除了十分喜欢,还可以十分怎样?‛学生一听提示,马上说出了‚十分热爱……‛‚十分高兴……‛等句式,思维完全活了。又如教《小壁虎借尾巴》,学完课文中三种动物的尾巴功能后,教师出示了一个说话训练‚……用尾巴……‛,共有四句。学生讲前面三句基本根据课文内容来讲,于是教师适时启发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谁会说第四句?‛就这么一句引导,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维十分活跃。

2.引导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体验快乐、增强自信,不断激发学生发现的冲动。在教《识字四》时,学完课文要求掌握的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后,教师又问大家:‚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字?‛同学们平时已认识很多字,一听这个问题,踊跃发言,又整理出‚虾、蝉、虹、蚊、蛇、蜈蚣……‛。老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他们很快就发现:和虫有关的字一般都带有‚虫‛字旁。教师的引导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新发现‛中激发学生继续发现的动力。

3.提倡争辩。

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是自然的,有差异就有争辩;有争辩,就能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利于激活思维。教《司马光》一课,教师问学生‚听到小朋友掉进缸里,你心里觉得怎样?‛很多小朋友都说会很紧张,但有一人说:‚我觉得很高兴!‛大家都吃了一惊。原来这位同学认为:‚小朋友掉进缸里,水有浮力会托着他;如果不是掉进缸里,而是掉在地上,从假山上这么高掉下来肯定会摔死!‛其他同学马上反驳:‚要是那个小朋友不会游泳,掉进水里不也会淹死吗?‛经过讨论,大家知道在生活中解决

困难有很多办法,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争辩,为学生提供了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争辩中点燃。

4.及时反馈。

发现、讨论、争辩、质疑,都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注意及时反馈,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质量。刚开始,大多数学生只会从字、词方面去质疑,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问难。同时,加强活动的组织,不断提高学生发现、讨论、争辩的效率与质量。如在教学《一个‚F‛分的故事》时,教师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多泛泛而谈,教师及时让学生停下来,指导学生不能离开文本,应先仔细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学习和讨论。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很快就能抓住了核心问题,让学生的讨论、争辩更有效果,真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感悟出故事的道理。

(三)第三步:重视求异与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想象

1.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在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互动。教师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这些意见对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新旧信息与其他各种信息融合,便会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教学《猫》这一课时,学生读‚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他们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这一句时,多数学生读得很重,表示作者对猫的称赞。这时教师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读?‛学生思考后轻声地将这一句读出来。再追问:‚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称赞,还表达了作者对满月小猫的怜爱和无限回忆。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课堂上应该经常地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让

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生生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发展新思想的胆识。

2.引导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要只满足一个答案,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判断,探求多向目标,寻求多种结果,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教师以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为切入点,设问:‚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的?‛学生从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中知道了小红军四次拒绝了陈赓的帮助;然后,再引导学生联上带下、立体思考:‚小红军真的不需要陈赓的帮助吗?请你结合上下文关于小红军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马上联系到第一段中小红军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艰难处境和第三段小红军昏倒在草地的绝境,发现小红军言与行的前后矛盾,体会到小红军虽身处绝境但仍拒绝陈赓的帮助,他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学到这里小红军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又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深入学习:结合《丰碑》等课内外学过的有关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文章纵串横联,深入谈论对红军精神的认识。学生通过立体思考、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判断,从纵横的比较中深刻领会到红军生死与共、爱党爱国的共性,以及不同故事中红军无私忘我、大无畏等个性。发散思维,引领学生懂得了事物方方面面存在着内在联系,并从事物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经过分析判断形成知识体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3.乐于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学《麻雀》,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蓬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教师及时启发学生去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

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这只可恶的猎狗,你总是仗势欺人,今天我不能再看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自己的同类如此弱小,将葬身到猎狗之腹,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于是尖叫:‘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引导学生去创造性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麻雀的伟大母爱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被传播、颂扬。

在语文学习中,尊重学生,构建平等、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求异、发散思维的培养,将会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第二篇: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三部曲

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三部曲

内容摘要: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他还指出:“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本文结合阅读教学中的实例,从“和谐氛围”、“有效提问”、“创设情境”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激活思维、和谐氛围、有效提问、创设情境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教师是领导者”,“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明智的领导者”。他认为最能使教师展现出领导才能的地方当属教师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教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领路人。同时,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他还指出:“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和谐氛围,激活思维。

学习氛围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的状态。陶行知认为民主与自由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感到自由、愉快、宽松、坦然,没有任何压抑或强制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与探究。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思维“动”起来,必须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而不要觉得学生回答正确是理所当然的;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理想时,要善于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当所提问题学生不会回答时,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切忌不耐烦,态度粗暴,甚至讽刺挖苦。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有团结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二、有效提问,激活思维。

要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如果所提的问题没有一定的开放性,是封闭的,那也就是无效的,也就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案例:

关于《刘胡兰》的“问”

教师在教授《刘胡兰》这篇文章。老师一开始就问:“这篇课文是写谁的?” 学生举手说:“是写刘胡兰的。” 老师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题目就是刘胡兰。” 老师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学生答:“1947年1月4日。” 老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课文第一句就这么写的。” 老师问:“这个云周西村在什么地方?” 学生有的回答说:“在陕北。”有的说:“在延安。”„„但都说不清楚。老师也说不清楚。老师最后说:“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 课文里,敌人跟刘胡兰说:“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块钱。” 老师就问:“谁知道那时发什么钱?”

学生有的说发银元,有的说发铜板,也有的说:“那时候的钱中间有窟窿的。” 老师说:“反正那时候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 本案例中教师所提的6个问题都是信手拈来、随口说出。其中4个问题的答案在文中已交待得很清楚,学生还用通过思考再来回答吗?而另外两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也不能解答。老师所提问的这6个问题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没有“动”不起来。可见,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

教师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太简单,学生不用经过多少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难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也就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太难,学生会感到很茫然,无从回答。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度,所提问题要让学生达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目的。这样的问题,学生才会去积极思考,乐于回答。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一篇课文,总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点,如重点的词句、主要的人物形象等。教师如能抓住这一“点”,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抓住小说的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设计问题。

师:作者在这儿用了“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那么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稍停一下)请同学们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发言了。)

生一:我认为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他生计无法维持。从文中可知:当时物价上涨厉害,原来花四文钱买一碗酒,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原先他能花九文钱买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后来他只能买一碗酒,欠着的十九文钱已无力偿还。还有他好喝懒做,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生二: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孔乙己经常遭受毒打,他的脸上经常添上新伤疤。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偷到丁举人家里,被打断了腿。毒打使他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只能用手支撑地面走来。

生三:孔乙己除肉体受毒打外,精神也受到摧残。他每次到酒店,都受到人们的嘲笑和挖苦。笑他偷东西被打,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他无力争辩,不敢回击,精神上所蒙受的痛苦是十分巨大的。

生四:孔乙己体质虚弱。他脸色青白,很不健康;腿被打断后,脸上又黑又瘦,不成样子。小伙计整天靠着火,已须穿上棉袄,而体质虚弱的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无法御寒。

生五:从时间上也可以证实他死去了。从头一年初冬,到第二年端午中秋,再到年关,孔乙己始终没有露面。

师:刚才有五位同学都认为孔乙己的确死了,并且各自说出理由来证明。那么,致孔乙己 2

于死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六:联系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看出,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制度的迫害。师:既然孔乙己的确死了,那作者为什么又用上“大约”一词呢?(学生讨论后,又有学生站起来回答了。)

生七:用上“大约”是因为文中的“我”没有看见孔乙己死,也没有听到他死的消息。生八:还有孔乙己的死活根本没人关心,文中说“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见用上“大约”,不是不能确定他的死,而是说他死的很寂寞。

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也抓住了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来进行提问。他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同时用了“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是否矛盾,为什么?学生在答出“不矛盾”后,课堂上一片沉默。原因何在?这位教师的问题问得太宽、太广,学生无从下嘴。相比之下,第一位教师的提问就比较具有艺术性。他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比较容易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一句中不矛盾。并且,第一位教师所提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又不是唯一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文中找到原因后,还需要自己动脑去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 “动”起来。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

三、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谓想象,就是人脑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引发学生想象的思维情境,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菲利普在船长那儿证实那个卖牡蛎的就是自己的亲弟弟后神色狼狈,嘟哝着:“出大乱子了!”克拉丽丝暴怒起来并大骂他是“贼”“流氓”,一改以前的“盼”于勒、“赞”于勒,于是小说在“躲”于勒中结束。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事情真像于勒第二封信所说的那样,于勒发了财回到了哈佛尔,那故事的情节又将如何发展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即刻被调动了起来,投入到想象写作之中。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起来发言。

生甲:于勒跟随“特快号”返回祖国。船在哲尔赛岛稍作停留,继续向哈佛尔进发。午饭后于勒到甲板上散步,一抬头,望见了菲利普。于勒大声喊道:“喂,菲利普!哥哥!”顺着喊声,菲利普定眼一看:“天呢,这是于勒吗?这么年轻,这么气派,这么华贵!这就是我们全家日夜盼望的于勒吗?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喊我哥哥,就是他走到我跟前,我也不敢相认啊!你看他上身穿光滑的皮衣,下身着笔挺的西裤,脚上是锃亮的皮鞋,手提一个皮包,这表明于勒在外头肯定是混发了!上帝保佑,我们一家可有依靠了。”菲利普还在发愣时,于勒已来到他面前。菲利普张开口,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半天说了一句:“弟弟,你当真发财了?”于勒说:“那还用说,你瞧瞧我的穿着吧。”菲利普满脸笑容,忙说:“那是,那是,我们一家可把你盼来了,我们一家今后全靠你了„„”

生乙:话说于勒发了财回到了哈佛尔,经过打听终于找到了兄嫂的住处。这一天,他敲开了菲利普家的大门。为他开门的是菲利普的二女儿,这位二女儿看到这么一位穿着考究的男子立在她家门口,立刻惊住了。她结结巴巴地说:“先生,您找谁呀?”于勒说:“这是菲利普夫妇的家吗?我是他的弟弟于勒。”二女儿高兴地跳起来:“您就是我的叔叔于勒?”没等于勒回答,她又往屋里喊:“妈,我的亲叔叔回来了!”菲利普夫妇闻声出来,一看是这样一位气派的男子,高兴地说:“弟弟,你可想死我们了!我们终于把你盼来了!快屋里坐。”边说边把于勒手中的皮箱接了过来。他们进屋后,可忙坏了克拉丽丝。只见她先将家里最好的椅子擦了又擦 3

后请于勒坐下,吩咐道:“快,孩子们,快来拜见你们日夜盼望的亲叔叔。”拜见后,她又忙说:“孩子,你们快上街去买些上等的好鱼、好肉、好酒,我们来为叔叔接风洗尘。菲利普呢,你就赔弟弟说说话,我呢,要亲自为弟弟沏上一杯好茶。”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想一读为快。可以看出,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写作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起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使他们享受到这种快乐!

参考书目:《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李长娟著)

苏教版八、九年级语文教材(洪宗礼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篇:小学低段有效识字三步曲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三步曲

城区小学校

张从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而今由于学生启蒙教育程度的不同,“识字难”这个拦路虎便出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面前。在识字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识字量大,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教学中要依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汉字的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字效果。

为了让不同识字水平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轻松识字,自主识字,达到新课程“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识字教学要求,我采用识字教学“三步曲”,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识字效果。

一、快乐激趣是重要的前奏曲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是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的第一句话。中国汉字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文化洗礼与积淀,每一个汉字都富有生命力,或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或像一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有识字的愿望,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看到汉字的生命力,对汉字产生深厚的感情,要结合汉字的音、形、义,把生字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一见到生字就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笑字的竹字头原来是眉毛;演变中的误写——晒字右边的西,甲骨文里是鹿,不是太阳从西边落下。

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我昨晚临时将下面部分改成了故事的形式——

故事一:《看美女》

启示:要激发起孩子的兴趣,首先,老师自身必须是有趣的。教育的艺术是处理教材与善待学生的艺术,我认为课堂不用太严肃太严谨,老师(尤其是低段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亲和力,幽默是为了学生与我平等。要真正把每一天、每堂课当成全新的,而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在课堂上老师是活泼的、有趣的,学生自然会跟着“活”起来,自然会带给老师一个个惊喜,这些惊喜让我们有成就感,会给我们充电,让我们觉得工作是有趣的。说实话:参加工作26年了,虽然时常感觉到累啊、忙啊,但真没产生过人们所说的“职业倦怠”。所以说,小学老师应该有感性的思维,儿童的视角,不泯的童心,以亦师亦友的姿态,蹲下身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是永恒的真理。

故事二:《胖子!》故事三:《后爸的故事》

启示:多反思,艺术性地处理孩子或与孩子的每一件事,简单粗暴只会让学生、家长瞧不起。

故事四:《越来越漂亮》

去年我在镇小教一年级数学,有一次,我在办公室改作业,几个女生来到我面前,一个个仰着天真的小脸蛋问我:“张老师,您怎么越来越漂亮了呢?”“张老师,您明年还教我们吗?”我既惊又喜,大家可以看看我这副尊容,这脸上的斑„„常有美女说“下辈子不做女人”,而我常对朋友说“下辈子我要做美女”。一年级的小朋友用词也如此准确,“越来越”明显是说以前并不觉得漂亮,而是慢慢地感觉一天比一天漂亮。当时我表面笑而不答,心里却陶醉了大半天,我知道学生夸我漂亮,是他们对我的爱让我漂亮。我觉得这一份漂亮比天生的丽质更珍贵,也更动人,因为它来自于纯真的心灵对自己的肯定!我一直也不断提醒自己:要努力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今年在区 2 小教一年级语文,也常有学生来夸我“漂亮”,我当然不会因此而盲目地臭美,但是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因为我的工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本来不美的脸让学生觉得看着挺舒服养眼,这也是一种成就感吧。学生喜欢你了,你的工作不说事半功倍但至少不会事倍功半。所以说,快乐激趣是重要的前奏曲,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自主识记是关键的主旋律

中国的汉字难学、难记,仅有识字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科学的识字方法。在创设快乐识字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字,引导学生归纳出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自主识字。

1、看图识字

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编排。如“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要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

如第二册《称象》一课教学“象”这个字时,先用课件出示象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形象记忆,结合眼前的图来介绍大象。再在象图旁并列出示“象”字,让学生说说“象”字的每个笔画像象身体的什么部位。学生有的说“象”上的角字头像大象的耳朵;有的说“象”中间的“口”像大象的头;有的说“象”第6笔撇是象的长鼻子,第7笔弯钩是象的身子,第8.9两笔撇分别是象的前后腿;有的说最后两笔是象的尾巴„„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同时,“象”字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你们看,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一些象形、指事、会意类的字可以运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 3 的联系,把字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归类识字

汉字中占较大多数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在教学中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认识一个形旁,便可联带认识一长串汉字。如在教学《操场上》一课时,先把学生领到操场上,接着有意识地带着学生一起玩,让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中体验,然后让学生猜猜“拍球”的“拍”和“跳绳”的“跳”分别是什么旁。当学生脱口而出提手旁和足字旁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打、拔、拍”和“跳、跑、踢”,并通过这两个偏旁顺带认识了“扔、抓、捡、捉、指”及“蹦、跨、蹬”。学生轻松地学握了字音、字形,对字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识字中便可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3、巧编故事

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幻想,对于难记的汉字,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小小的生字的每一个笔画当作人,当作物来看待,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走进自己编的小故事中,例如:

生字“声”:一个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弄成了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巴”上面,他看着这个“尾巴”,再也不让他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

生字“迎”:一个“单耳刀”来到“走之”家串门,“走之”敞开大门欢迎它。“走之”的大门可真奇怪,是一个“撇”连着“竖提”形的。有的同学爱把这个大门右边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门给关上了吗?关上门还怎么欢迎人家呀!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巧编故事是为了让孩子有自主识记汉字的意识,轻松地,怎么好记就怎么记,目的很简单:记住这个字的字形; 4 而不是让学生了解这个汉字的演变,那是针对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在演变过程中形旁和字义的联系变化太大的汉字,不一定都要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间与老师探讨,当然更多的可以鼓励孩子课后上网查找。

4、趣味辨字

学生在大量的识字之后,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而且有些错别字,无论老师讲多少遍(集体订正了,然后再个别指导等),都无济于事。我认为归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在辨析错别字时,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没有发掘学生自主辨字的巨大潜能。这样会导致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无心地机械地记。即使错别字当时订正了,过后又会再犯。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多样的辨字方法,以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字形。

区分“近”和“进”:我们想知道井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总是需要进到里面去,亲自看一看,后来,人们就用一个“井”字和一个“走之旁”和起来,专门指“进”到什么地方去的“进”;我们用秤来测量东西到底有几斤时,眼睛总是要离秤杆近一些,仔(zǐ)细看才能不出差错。后来人们就用一个“斤”字和一个“走之旁”来表示哪儿和哪儿离的很近的近。

区分“园”、“圆”、“原”:有个人的二儿子最喜欢在花园、果园之类的园子里玩,而且这些园子必须是周围封闭的,他在里面玩得可高兴了;一个头顶上长着一个口的宝贝,起名就叫“口贝”。“口贝”喜欢把自己用东西圈起来,然后,他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东西就变成圆形的;工厂里那个白小子在草原上尽情的玩耍,美丽的大草原可不是封闭的,有的大草原真是一望无际呢!

区分“处”和“外”: “又又”戴着一顶 “大歪帽”,拿着个大萝卜,到处走走、看看,每一个好玩的地方它都没放过。当夕阳来到时,它走累了,把自己的腿收回来,(也就是处的捺变成一小点)不 5 再出去,只把大萝卜放在外边守候着。

区分 “做”与“作” :

处方:由于什么工作都有名字,所以这个“作”常用在各种名字中,比如“作文,作家,作业”等。古代的人最反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新出现的文化常常持(chí)反对的态度(dù),他们最喜欢用手工做一些东西,因为那时还没有各种各样的机器(qì),我们可以把做东西的“做”简(jiǎn)称(chēng)“人古反文”,后来用这个“做”专(zhuān)指(zhǐ)做什么事或做什么东西的做。

区分“玩”和“完”:国王的二儿子最喜欢玩了,他玩的时候从来不戴(dai)帽(mào)子。因为神(shén)仙(xiān)曾(céng)经告诉过他,只要他戴上了帽子尤(yóu)其(qí)是宝盖(gài)帽,他就完了,他就要独(dù)立生活,就不再(zài)是国王的儿子了。后来,人们根(gēn)据(jù)这个故事,把“玩”叫做玩耍(shuǎ)的玩,把“完”叫做“完了、完成”的完。

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创编儿歌区分形近字。瞧:青青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青青的山,喜欢青青的草,也喜欢可爱的小青蛙。青字家族的字可多了,看,青青唱起了一首儿歌: 目青目青,眼睛的睛;日青日青,天气放晴;清水清水,青加三水;心情心情,竖心伴青;言请言请,礼貌伴你行。这样做克服了机械记忆的弊端,化难为易,减轻了学生负担。

5、以熟带生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只有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信息相互作用时,才能理解、产生新的知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汉字进行生字的识记。

⑴熟字加偏旁(加一加)

这是学生运用已认识的汉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如“直”,可以用这个字加上木字旁识记“植树”的“植”,加上单立人识记“值日”的“值”。

⑵熟字减偏旁(减一减)

这和“加一加”的方法恰恰相反,就是把已认识的字去掉某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识字方法。如用“漂亮”的“漂”和“飘落”的“飘”分别去掉三点水和风字旁,便可识记“火车票”的“票”。

⑶熟字换偏旁(换一换)

这是将一个熟字的某一个偏旁换成另一个偏旁而变成另一个字的识字方法。如:把“奶奶”的“奶”女字旁换成提手旁变成“扔垃圾”的“扔”。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记生字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的。实践证明,在大量的识字中,学生运用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不仅既快又牢地识记汉字,还将新信息(生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轻松识字,更要使学生掌握简便的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是优美的协奏曲

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识字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招牌,超市里品种繁多的商品包装袋上写满了大小不

一、色彩艳丽的汉字。这些汉字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资源。

每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已识记的生词,让学生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以展示的形式,学生自由地用所抄的词说话,并鼓励学生课下把说的话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运用,达到了巩固识字,训练语言的效果。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科书的教学,还要把学生引领到课外广袤的知识读本中。当学生入学学过拼音后,他们就会很高兴地运用拼音能力读书读报了。每天中午尽量让学生看课外书,利用午会课开展课外阅读展示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学到了新字,提高了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处处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主体,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活他们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学习汉字,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成为识字的主人,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方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得很容易,学生的识字有如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识字宝库中必将硕果累累。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1、2班班级博客中的一些日志。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词穷。而三年级的习作训练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中年级习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环节。指导、写作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而处理好指导与讲评的关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仍较浅,如果对具体的作文题作过细的指导,反而会以教师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路,以教师固定的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之作。而作为“后事之师”的习作修改和讲评,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的作文教学采用了“初写→再写→讲评”的程序。

一、前奏——课前布置作文,科学“指导”

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就会陷入困境。

鉴于此,在上作文课前,我根据每一组课文的作文训练的要点,设计题目(范围),布置作文,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布置题目后,向学生作简单提示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并尝试第一次写作——初写。

这里有意淡化了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导,是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打破框框,发挥创造思维,不拘一格地选择恰当的体裁,去反映生活,阐发议论,抒发情感。

有这样一个例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仿照二十课文《我不是废气》,介绍一种最熟悉的东西。很多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爸爸妈妈也打来电话咨询,其实理解了意思自然很简单,由于课前我打了一些比喻,因此很多同学对思维就固定在老师的比方里,只会“我的用途很大,可是我也会闯祸”的套路之作;而有些同学则显得比较有创造力,写出来的东西既通俗易懂,又更有说服力。比如:易午文对水的理解和认识。

二、间奏——课中动笔写作,巧妙“引导”

当然,淡化对具体文题的“指导”,并不是要放弃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盲目的从感性到感性。相反,写作指导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得到加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自己头脑中的形象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这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血肉,语言生动,文章就显得圆润丰满,具有活力。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

1、丰富学生的词汇

词汇是作文中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材料。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小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词汇的缘故。例如,描写人时,男的总是“四方脸,高鼻梁,粗眉毛,大眼睛”,女的则是“苹果脸,羊角辨,水汪汪的眼睛,惹人喜爱的酒窝”。这样,写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他们随时积累优美的词和句。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怎样运用词汇使文章更生动的意识,我在作文前向他们提供可能运用到的优美词句,为他们提供练习运用的机会是有效的办法。例如,针对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只会翻来覆去运用几个词的情况,我把有关描写五官、头发、眼神、笑容、姿势、步态和风度的词语摘录下来,抄写成“人物外貌描写词汇表”,供学生选用。如:步态:身躯挺拔、左摇右摆、步履迅速、脚步沉重、蹦蹦跳跳、令人发笑等等。

2、提供模仿的阶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有了丰富的词汇,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因此,模仿成了这些学生写作的阶梯。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明白,教师们不用担心学生模仿作文,而是要指导他们怎样模仿,模仿什么。千万不可放任自流,让他们名为模仿,实为抄袭!只有这样,到高年级时,大部分学生才能真实地有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比如鉴于此,我在学生初写半命题作文“千丝岩”后,挑选在初写中比较优秀的习作在班级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作文引导学生要把其中的一个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点写具体。描写的时候用上比喻句、设问句等使描写事物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50()个学生笔下的千丝岩各不相同,表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这就使模仿有了生命。

三、后缀——课后交流评议,指导“讲评”

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实际上,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每次作文讲评,我都会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出示习作,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

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可穿插选读其它学生的作文片断,让大家欣赏、借鉴,找出自己作文的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次作文讲评之后,我还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修改。再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批改和讲评的消化过程,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对作文中反映出的不足的再认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然后抄清,再交老师复阅。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三步作文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最开始我想让他们自己进行修改,最终没有实行对原因,还是基础不敢大胆放手,因为毕竟只有三年级,有些同学对习惯没有养成,即使你交给他一篇优美对文章,他甚至会在原先正确对句子上更改。

第五篇:小学作文:停课假期三步曲

停课假期三步曲

拿到停课通知书,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爽!自从甲流降临人间,我是盼星星盼月亮地期待着停课,如今终于如我所愿。这个假期,该干些什么呢?嗯,看书,玩电脑,睡懒觉……这样想着,我朝家走去。

“叮铃铃!叮铃铃……”一大早,小闹钟尽心尽职地叫唤着。我揉了揉眼睛,条件反射地跳起来,却又懒洋洋地落回枕头上,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不经意地瞟了瞟窗外,嗯,不阴不阳的,正是睡懒觉的好天气。关掉闹钟,继续睡……

这真是幸福的一天啊!上午,我都泡在电脑前,打打游戏,玩玩PSP,偶尔试试新出的玩意。最最开心的还是那沉醉书香的下午,我半躺在沙发上,耳朵里塞着耳机,嘴里“嘎嘣嘎嘣”嚼着爆米花,不时“呼喝呼喝”吸几口酸奶,手捧一本小说,忘乎所以。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厌烦了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想念同学,想念老师,想念上课时争先恐后的发言,想念从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路过学校时正是下课,校园里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我不由得从心底涌起思念之情。以前在学校,下课时,我喜欢静静地看着同学们玩乐,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撇一笑,细细回顾六年来的一点一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或是独自徘徊走廊,看看天,看看树,看看远方。

而现在,我却只好看着同学享受他们的快乐,不由得叹了口气。

假期的后两天是痛苦的,之前玩得太疯,作业一点没动。无意间瞄瞄作业,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多得……我连续两天开夜车,把自己埋在习题,绕着难题转圈,不停地写写写,算算算……一开学,镜子里的自己酷似熊猫。

下载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步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诸城市龙都中心校邱家庄子小学于桂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高密度的知识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像小学阶段近几年在原来的课程不减的情况下,新增加了《英......

    重视课堂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重视课堂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昆山市第二中学凌敏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过程及方法,重视课堂提问首先要了解提问的要求,其次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掌......

    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摘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 ,还要“自能改文” 。而自改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己改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是学生自......

    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摘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 ,还要“自能改文” 。而自改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己改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是学生自......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素养三步曲

    【摘 要】 阅读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课外名著阅读为例,从培养阅读情趣、制订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自......

    如何在语文课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解读

    如何在语文课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张甲斌 内容摘要: 思维的灵活性是创造力的基础,它是不可缺少的智力品质。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 杨柳青第四中学 史文敏 内容提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多种创新手法。 一、兴趣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千方百计激发......

    《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读后感

    《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读后感 黄各庄小学裴欣鑫 最近,我认真读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各种方法,也同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