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讲解
关于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政法机关切实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必须加强政法文化建设。“人要精神”,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有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理论、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特色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三个至上”为核心的忠诚文化。关键词:理性,协作,红线,为民,完美人格,保险闸,拼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政法机关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自身政法文化建设,增强政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建设者、有力保障者。构筑政法事业、政法队伍、政法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文化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它通过长期积习而形成的观念,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人的精神需求,调节人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政法工作来说,文,既是政法工作的外在形象,也是政法工作的内涵;既是政法工作的推动力,也是政法工作的后续动力。社会学家邓伟志在“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的基础上新提出“无文不高”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政法工作。要从建设政法事业、政法队伍、政法人才高地的角度,充分认识政法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政法机关切实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必须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当前政法机关所处的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面对的执法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政法机关不仅要圆满完成各项政法维稳工作任务,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而且要更加注重理顺社会情绪,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更加注重人性化执法,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加注重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的方法,最大地化解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政法机关必须坚持正确的大局观、稳定观及群众观,具备荣辱与共的“忠诚”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戮力同心的“协作”精神、开明平和的“理性”精神,才能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这些理念及精神,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不强化政法文化建设,不抓住人这一根本从文化层面去提高,各项政法工作就难以达到新的境界和水平,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打造职业化的政法队伍,必须加强政法文化建设。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同样,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的政法队伍,肯定有坚强战斗力。要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战斗力的政法队伍,一定高度重视政法文化的建设。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提出“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充分揭示了职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政法队伍职业化建设最形象的刻画。“人要精神”,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有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理论、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特色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物要整洁”,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持的行为要求,要加强管理,严字当头,注重行为养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说话要和气”,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有的工作作风,要把群众放在心里,以心换心以真心换真情。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把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案,都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地办好。“办事要公道”,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有的行为准则,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坚决做到严格公正规范执法。这四句话的要求蕴涵着深厚的政法文化底蕴,同样,落实这四句话要求,必须要有政法文化作支撑。政法干警抵制诱惑健康成长,必须加强政法文化建设。政法干警防范打击的对象是社会各种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违法犯罪行为,接触的是社会阴暗面,金钱、美色、赌博、吸毒等一些奢靡的社会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会对人造成潜在的、负面的牵扯和影响。排除这些侵袭和抵制这些诱惑,一方面要靠制度、靠惩治、靠教育,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从政法干警自身修养抓起,这个修养就是要靠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提高素质,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身处各种诱惑之中而能以淡泊处之,从而远离低级趣味。具体地说,就是以文化的力量帮助政法干警做好“加减乘除”。“加”是加强自身行为科学建设,明白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明确哪些行为准则是必须遵守的。“减”是减少庸俗、恶劣形象的侵染,特别是江湖气、匪气、霸气、痞气的侵染,树立起文明执法、温文尔雅的形象。“乘”是发挥健康心态的乘数效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火,带动全身心地投入为人民执法、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除”就是消除各种“病毒”的诱惑。文化修养提高了,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就提高,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祛邪扶正。忠诚、和谐、公正、创新、廉洁为特质的文化体系政法文化建设,既有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共性,又有政法系统自身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特性。共性是基本规律,必须遵守;特性是政法系统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必须突出。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应该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本篇文章共3页,此页为首页 下一页
第二篇:关于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政法机关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自身政法文化建设,增强政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建设者、有力保障者。
构筑政法事业、政法队伍、政法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
文化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它通过长期积习而形成的观念,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人的精神需求,调节人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政法工作来说,文,既是政法工作的外在形象,也是政法工作的内涵;既是政法工作的推动力,也是政法工作的后续动力。社会学家邓伟志在“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的基础上新提出“无文不高”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政法工作。要从建设政法事业、政法队伍、政法人才高地的角度,充分认识政法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政法机关切实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必须加强政法文化建设。当前政法机关所处的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面对的执法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政法机关不仅要圆满完成各项政法维稳工作任务,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而且要更加注重理顺社会情绪,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更加注重人性化执法,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加注重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的方法,最大地化解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政法机关必须坚持正确的大局观、稳定观及群众观,具备荣辱与共的“忠诚”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戮力同心的“协作”精神、开明平和的“理性”精神,才能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这些理念及精神,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不强化政法文化建设,不抓住人这一根本从文化层面去提高,各项政法工作就难以达到新的境界和水平,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打造职业化的政法队伍,必须加强政法文化建设。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同样,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的政法队伍,肯定有坚强战斗力。要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战斗力的政法队伍,一定高度重视政法文化的建设。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提出“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充分揭示了职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政法队伍职业化建设最形象的刻画。“人要精神”,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有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理论、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特色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物要整洁”,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持的行为要求,要加强管理,严字当头,注重行为养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说话要和气”,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有的工作作风,要把群众放在心里,以心换心以真心换真情。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把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案,都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地办好。“办事要公道”,是政法工作人员应有的行为准则,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坚决做到严格公正规范执法。这四句话的要求蕴涵着深厚的政法文化底蕴,同样,落实这四句话要求,必须要有政法文化作支撑。
政法干警抵制诱惑健康成长,必须加强政法文化建设。政法干警防范打击的对象是社会各种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违法犯罪行为,接触的是社会阴暗面,金钱、美色、赌博、吸毒等一些奢靡的社会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会对人造成潜在的、负面的牵扯和影响。排除这些侵袭和抵制这些诱惑,一方面要靠制度、靠惩治、靠教育,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从政法干警自身修养抓起,这个修养就是要靠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提高素质,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身处各种诱惑之中而能以淡泊处之,从而远离低级趣味。具体地说,就是以文化的力量帮助政法干警做好“加减乘除”。“加”是加强自身行为科学建设,明白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明确哪些行为准则是必须遵守的。“减”是减少庸俗、恶劣形象的侵染,特别是江湖气、匪气、霸气、痞气的侵染,树立起文明执法、温文尔雅的形象。“乘”是发挥健康心态的乘数效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火,带动全身心地投入为人民执法、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除”就是消除各种“病毒”的诱惑。文化修养提高了,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就提高,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祛邪扶正。
第三篇:关于加强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讲解
关于加强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设国税队伍先进文化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加强国税队伍作风建设的需要。本文拟就加强国税队伍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内涵实质、切入点选择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国税系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和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可以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先进文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进行升华和创新的过程。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新的综合与新的发现,同时也都是对实现这种发展的已有的立论基础的科学扬弃与重新构建。这种不断的扬弃与构建,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科学的性质和闪烁出科学的光彩,也越来越
使其更加符合实践的律动与发展的需求。科学发展观指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其实质内涵对于指导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必然成为国税工作的指导方针,对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此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
(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国税工作的必然要求
国税文化是长期的国税工作实践的总结、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涵,积极适应国税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的需要,是推动和深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保障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需要,是提高国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树立良好国税形象的需要。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税工作内在驱动力,进一步擦亮规范化管理这块“品牌”,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把握和深化规范化管理,使规范化管理由制约型向自觉型转变;有利于形成自我追求、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管理氛围;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言行规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税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广大国税干部更加自觉地加强学习,严格自律,自我升华,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文化水平和文明素养,把国税干部队伍建设成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战斗集体,从而有力地保障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保证“带好队、收好税”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树立国税机良好的部门形象。
(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改进国税队伍作风的必然要求
国税物质文化是凝聚、体现、寄托着国税人的生存方式、状态、思想感情的物质过程和物质产品,包括工作环境、制度、仪表等;相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内涵主要指国税队伍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服务精神和宗旨,主要表现在“为谁服务”上,具体体现在“怎样服务”上,集中展现在“外在形象”上。作为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国税人的精神文化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具体地说,国税精神文化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规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形等功效。精神文化与队伍作风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精神文化是里,队伍作风是表;精神文化决定作风,队伍作风体现精神文化;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队伍作风。长期以来,国税队伍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讳言,当前国税先进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队伍作风方面的先进性。一是先进文化建设氛围浓而不厚。近年来,国税“三个满意度”逐年上升,国税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国税队伍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国税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部分人员仍习惯于满足低层次工作要求,心理上表现为爱岗不敬业,敬业不精业,工作上表现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的硬,原因之一就是当前有的国税部门精神文化建设调子喊的高,实际建设少,整体国税队伍缺少厚重的人文精神追求。二是先进文化建设基础稳而不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提升为整体国税队伍软实力的位置,人们对此有统一的认识。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同志往往更重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而忽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且在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中也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含量的提高,而是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从实质上看,精神文化才是国税文化的真正体现,只有精神文化才能作为旗帜成为国税的精神支柱。因为,任何具体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包括规章制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而失去作用,而只有体现在其中的精神文化才会以新的形式流传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先进文化建
设特点同而不特。行业不同,理应特色鲜明。国税精神文化建设趋同性有余而特色略显不足。先进国税精神文化产生、实践、服务于国税,与税收征管同生同息,这决定国税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国税”做好文章,精心打造“国税品牌”。行为是精神文化的表现,也是精神文化引导的结果。构建国税特色精神文化,意在以良好的精神文化鼓舞、影响、启迪、激励、带动、陶冶、凝聚人。必须把焦点放在“创新”特色上,把重点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放在过程和实践中,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上体现良好国税作风。
二、国税系统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一组织制度建设
1、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人事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干部学习教育制度,使干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项培训、专题教育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监督、检查、考核等各项制度的落实,调动干部积极性;健全人员管理制度,使在职干部管理、老干部管理服务、临时人员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科学规范;健全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保证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健全系统内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规范竞争上岗实施程度,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晋升机制。
2、健全人员岗责体系,规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根据征管改革的进程,当前工作实际,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职责,使各
类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做到人必有职,职必有责,失责必究。
3、健全税务管理制度,规范税收征管行为。针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各项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规范、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具体的考核方法、具体的奖惩规定。
4、健全办税流程制度,规范税收服务工作。对每项与纳税人接触的办税服务性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投诉处理依据等,使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相互制约。
5、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物管理。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制度,行政经费开支制度,工资福利发放制度,现在存款管理制度等,保证依法管理。建立健全房屋、车辆、计算机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管理制度,规范高价值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报废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6、健全廉政监督制度,规范国税干部从政行为。在认真落实党纪政纪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结合国税税收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纳税评估、办理税务行政许可、办理减免退税等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具体工作中的廉政制度,全方位约束税务人员行为,保证做到依法用权、公正用权、为税清廉。
(二个人规范建设
要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白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随意性。通过干部职工严明文明的具体行为,体现国税文化的价值取向。要用国税工作新的使命、新的远景、新的目标,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激励先进群体和个人,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健康向上、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干部职工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要及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对干部职工工作的肯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前途,给他们以成就感。同时,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也是对干部职工形成正确引导的重要手段。
1、规范着装,维护国税干部良好的仪态。严格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穿着税务制服制度,使国税服务窗口人员形象统一,与服务厅整体协调;坚持系统内大型会议统一着装制度,体现系统内统一行动、令行禁止作风;坚持集体参加地方活动着装制度,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国税系统良好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装整齐朴素,不穿奇装异服,不留奇异发须,不浓妆艳抹,不配戴奇异首饰。
2、规范姿态,使国税干部养成良好的举止。加强国税人员的姿态训练,注重日常工作生活中姿态的养成,逐步形成“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良好个人姿态;搞好国税干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行为姿态的养成,按文明市民的要求做好个人行
为,符合文明市民行为规范;加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礼仪训练和养成,做到会见面问好行礼,待客会敬茶让座,来客介绍领路。
3、规范语言,使国税干部在社会上和蔼可亲。加强国税日常工作中的语言训练,在办税服务和外出执行公务过程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人人学会礼貌规范用语,压缩与纳税人之间因语言原因产生和距离;办税务服务严格使用规范用语,消除纳税人办税过程中的误解,提高办税效率。
4、规范社交,使国税干部在社会上令人尊敬。加强对国税干部业余生活中社交范围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国税干部多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多交作风正派的朋友、多交清正廉洁的朋友,提倡在社交生活中“君子之交淡如水”,使社交活动对国税干部思想上有促进,工作上有帮助,家庭里更和谐,廉政上不松动。坚决杜绝泡桑拿、接受导
性服务,泡牌局、参加聚众赌博,迷歌舞、超能力高档消费,瞎调侃、影响社会和谐等情况的发生。
5、崇尚先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加大对系统内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能够与时俱进的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在系统内形象赞赏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征税环境建设
1、搞好办公楼、办税服务厅统一装饰。本着因地制宜、勤
俭节约的原则,搞好市局及各分局办公楼及办税服务厅外部装饰,使其达到形式统一、庄重自然、体现国税特色。市局新建办公楼,要广泛调研,认真听取省、市局意见,使建成的新办公楼简朴实用、美观大方,体现文化内涵。
2、搞好办税服务厅内外布设和统一规范标识。厅内设置分区合理、功能齐全、优美整洁,便于较好地发挥其管理服务功能。按照省局关于办税服务厅统一规范标识的通知精神,搞好办税服务厅的规范标识,做到庄重、严谨、协调、统一的要求,使其达到公示税收政策、组织机构、相关流程、服务承诺、监督渠道、引导办税人员的作用。
3、搞好基层分局“五小”设施的统一配置。积极改善基层分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搞好基层分局小食堂,统一炊具、桌椅、餐具,提高炊事人员烹饪水平,使基层工作人员就餐环境好、口味好、营养好;建好基层分局小浴室,解决值班人员和进行体育运动室和重体力劳动后的洗浴问题;办好基层分局小阅鉴室和娱乐室,活跃业余文化生活,让基层干部忙有所事,闲有所乐;建好小菜园或小花园,让税务干部在工余时间种植蔬菜,培育花木,增强劳动观念,树立环保意识。
4、搞好机关和分局办公室的统一布置。对机关科室和分局办公室的布置进行规范,统一办公桌椅的摆放,规定办公电脑、电话、台历、水杯在办公上放置位置,规范接待座椅、水瓶、茶杯、面盆、毛巾的摆放位置和方法,要求工作人员离开办公
室时做到人走桌清,人离室净。使国税系统的办公环境规范、整洁,令人心情舒畅。
5、搞好系统内办公用品的统一规格、格式。对办公用信笺、公用稿纸、办公室台历、纸质招待水杯、工作标牌、办税服务厅指示牌、窗口指示牌、意见簿(箱、办税指南宣传资料、室内指向牌、公告栏等物件按照省局规定进行标准化统一标识,充分体现国税特色。
(四优质服务建设
1、搞好提高全社会对税法认知水平的税收宣传服务,在税法宣传月开展集中性宣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进行长期性宣传,提高公民、纳税人对相关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认知水平和遵从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核算水平,提高特殊产业、行业纳税人对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运用水平。
2、搞好节约时间类的便捷办税服务,做到“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一户式”管理,“一次式”稽查,进一步提高办税服务的效率。
3、搞好减少损失类的纳税辅导服务,更加注重税前辅导,使纳税人依法核算、依法纳税、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做好税收流失的预防工作,更加注重税中的纳税评估,分析纳税人计税过程的错误和问题,提高税收负担率,提高纳税人应纳税额与实际税负的差距;更加注重税后的稽查建议制度,促进纳税人迅速改正错误,减轻纳税人税收违法风险。
4、搞好增加效益类的优惠政策服务,充分运用好现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搞好提高商誉类的税收信用服务,继续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活动,为高信誉度纳税企业授牌、在互联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布,提高依法纳税的纳税人的信誉程度。
6、努力提高国税工作透明度,达到在干部配备使用和评优评先上公正、公开、公平;在税收征收管理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上公正、公平、公开;在实施税务稽查上公正、公平、公开;在办公用品采购和基建、装修工程招标上公正、公平、公开。
三、以“四风”建设作为国税先进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认识国税先进文化与“四风”的关系是促进“四风”建设的前提。作风是指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从不同方面反映着国税队伍的人生观、价值观、执法理念、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四风”是构成国税队伍的整体形象。思想作风决定干事的方向和工作思路,它在“四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是思想作风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外在体现。建构精神文化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案例剖析警示法、读书熏陶法、教育模拟法等等,建构精神文化的目的是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塑造国税队伍造过硬的作风。下面主要从四个层面侧重分析提升精神文化对促进国税队伍作风建设的功效。
(一弘扬和倡导以宗旨观念为核心的职业文化,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当前国税队伍的思想作风要突出抓好宗旨观念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理念。
一是积极培育以服务群众和纳税人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思想支配的。只有让理想和信念时刻装着“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始终装着群众、纳税人,常思服务之责,善谋解忧之策、善办利民之事。因此,我们要加强宗旨教育,才能让大家做到以人为本,认认真真察实情,诚诚恳恳听意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切实解决纳税人的问题。
二是着力培育以尽职尽责、倾心倾力为标杆的精神文化,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是国税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灵魂,是提高执法水准和服务质量的源泉。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可以激发国税队伍高标准干成事的强烈愿望
和强烈责任。我们要加强事业心、责任感培养,使之产生持久的动力,促使国税人员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三是精心培育以求真务实为品格的精神文化,加强正确的政绩观教育。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是思想作风的固有特征,是每个国税人的政治品格。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在本质上是
一致的。因此,要积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文化,大力倡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求真务实的精神文化支撑下,才会促使国税队伍在工作中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实际解决影响国税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倾情培育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文化,加强荣辱观教育。艰苦奋斗是重要的品质,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民族,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结合国税实际,我们要教育人们从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建设节约型国税等方面出发,大力弘扬、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优良风尚。
(二弘扬和倡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的知行合一文化,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当前国税部门要突出抓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的知行合一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泽东1939年对知行合一作了明确而又通俗的说明:在马克思主义讲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就是知,实践就是行,也就是要知行合一。在知行合一教育中,善于以三维视角,从高、广、深“三度”把握知、行及其辩证关系。
从理论高度把握“知”,倡导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是世界观的基石。有了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知识素养,视野才能开阔,头脑才能充实,精神境界才能不断升华。习近平同志强调,要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有的同志认为,懂一点就差不多,业务繁忙顾不上,岁数大了无所谓,书本知
识不管用,不愿下功夫学理论。实际上,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国税队伍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基本理论是做好国税工作的金钥匙。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学习各有侧重,这就需要每个国税人员结合实际学理论,学技能。
把握知行合一的辩证关系是做好一切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定政策,作决策,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弘扬和倡导以价值观教育为关键的廉政文化,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国税队伍少数人中存在的不良工作作风,不管是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还是利用职权为税不廉,最关键的原因是工作作风中的价值追求扭曲、价值取向偏斜。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廉政教育,促使国税队伍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
加强国税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的要求。一要建好“避雷针”,始终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对国税事业充满激情的坚定心,依靠上级的领导、支持,敢于与不良工作作风作斗争;二要建好“防火墙”,始终抱着对群众保持真心的凛然正气,依靠群众与不
良工作作风作斗争;三要练好“金钟罩”,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自重自律。以先进的精神文化打造国税队伍优良的工作作风。先进的精神文化,本质是真、善、美的精神文化,在真、善、美的土壤中必然孕育出强烈的责任感、珍贵的荣辱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团结和谐的人气、奋发有为的士气、争先创优的风气、昂扬向上的锐气。
以廉政文化养成廉洁的工作作风。随着时代发展,国税人员从事着不同的税收岗位,价值追求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增加廉政建设的文化含量,最根本的是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廉政文化熏陶、引导、渗透、影响的力量,感化、优化从政行为;教育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廉洁生活。
(四弘扬和倡导以人生观教育为主线的道德文化,切实加强生活作风建设 当前国税队伍少数人中存在奢靡浪费、贪图安逸、精神空虚、意志消沉等现象,原因是人生观出现偏差。在道德文化体系中,人生观处于道德文化体系整个体系的核心,我们要加强紧紧围绕以人生观为主线的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正确认识生活作风问题。生活作风是人生观的综合体现,生活作风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还关系到国税队伍的整体威信和社会形象,因而绝不是小事。
第二,修德砺行,培育良好生活作风。加强以人生观为主 线的道德教育,要积极引导国税干部过好“三关”。一是过好 情趣关。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是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的前提,也是保持高尚道德水准的基础。国税队伍的生活情趣是高尚的、文明的,还是低劣的、粗俗的,这是衡量国税队伍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的试金石。因此,要注重培养国税队伍讲操守、重品 行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二是过好利益关。过好 利益关,关键是正确处理个人小利与国家、纳税人、职工大利 的关系。面对物质利益诱惑,要牢记“两个务必”,要心存平淡、知足戒贪。只有把物质、地位、功名看得淡了,领导干部 才能志向更远大,心态更积极,成长更顺利。三是过好交友关。交友也面临形形色色的风险,国税人员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注意净化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要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择 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他们身处基层底层,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税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做到耳聪目明;多同 先进模范交朋友,他们是国税时代精神的楷模、国税事业的先 锋、道德力量的化身,可以帮助我们激励自己,追求进步;多 同知识丰富者交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 本领。16
第四篇:关于我院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我院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周凯
一、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今的企业管理已经逐渐由靠人的管理向靠制度管理、靠文化管理进行转变,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最能代表一个企业的东西,是一个企业发展、团队建设、创新学习的基石,是企业的灵魂。有了企业文化,企业上下就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而一旦有了这种价值观,他就会慢慢地变成整个企业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一直习惯于通过人的管理和制度、规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却能让员工在没有监督、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简单的说:企业文化就是弘扬一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活化为员工的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大体上要做三件事:倡导一种精神;让员工认可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变为员工的行为和习惯。企业文化建设 就是要反反复复做这件事。
(一)倡导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行为准则和企业的形象氛围。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内评价人和事的一种标准,一种尺度,是对企业的战略观念的表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企业的宗旨(即企业为什么而存在),愿景(即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梦想和希望是什么)和核心价值观(即企业最看重什么)等。
企业的行为准则包括企业道德和职工的职业道德。如公平、公道、优质、诚信、义利并举等。
企业的形象氛围是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对具体企业的印象和评价,是当人们想起一个企业时,首先想到的能代表企业特点的东西,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企业的形象包括有形的物质外观(产品、服务的特色和质量)和无形的精神风貌。
(二)让员工认可这种精神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要想让员工认可企业精神,企业首先就要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让员工共同认同,建立共识。其次要为企业制定一个清晰的、能催人奋进的企业价值观,让企业每个成员都为企业的远景目标而兴奋。再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逐步建立起共识。再次,要让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耳濡目染,牢牢记住,记不住就做不到。所以企业文化就是要反复去做,反复去说。既要通过正式的渠道去要求,还要通过非正式的沟通,用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
(三)把这种精神化为员工的行为和习惯
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育员工良好的职业态度;注重对员工行为养成的培养,通过制定简明扼要、量化可考、具有顾客导向和岗位特点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再通过长年累月、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培训,使这些标准和程序深入人心,内化为员工的职业习惯和行为规范。
三、我院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院是一个具有50多年建院历史的甲级资质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全院现有职工总人数为1068人,其中在职职工457人,离退休人员611人。全院现有在册签订聘用合同人员446人,按照岗位管理分为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工勤技能岗三类,其中专业技术岗270人,管理岗83人,工勤技能岗93人,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岗位。我们还通过人才代理方式聘用部分人员。
我院的企业文化建设是2007年开始起步的。因为我院的事业单位性质,考虑到有的同志的感受,最初没有直接叫“企业文化”,而是叫“组织文化”。并把2007年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起步年,在起步年要做好十项具体工作。
按照这十项工作的要求,我们通过认真总结我院五十多年建 设和发展中那些闪光点,深入挖掘员工心里的那些积极因素并加以升华和提炼,确定了我院的宗旨、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即:
设计院的宗旨——设计一流产品,服务公众社会。设计院的愿景——成为行业内最受信赖的工程勘察设计单
位。
设计院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单位创造效
益,为职工创造机会
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征集企业标识活动,确定了我院标识,并规范了标识在勘察设计产品中的使用。
我们形成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院《工作人员手册》,手册中进一步明确了我院工作人员的权力、义务和责任,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我们按照《工作人员手册》的要求,对新员工开展了培训;按照《工作人员手册》中关于不准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定,在办公楼内设置了专门的吸烟区;我们将原来闲置的礼堂更换了彩钢屋面板,铺设了塑胶地面,配置了球台、球网等设施,建成了职工活动室;我们改造了职工食堂,增加了就餐面积,改变了就餐和管理模式;在现有情况下,修建了自行车棚,改善了停车场……通过这些举措,全院职工的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职工们为院里发生的改变而欣喜,为能在这样的组织中工作而骄傲,大家在自身感受中看到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好处,从心理上更加认同企业的理念,更加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虽然如此,我院的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确定的企业精神,还没有变成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和习惯;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的还不够深透;我们的一些制度、措施还不能完全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设计院的文化理念也没有完全融入到生产经营工作中,成为广大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培训还只限于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企业文化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
四、我院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一)在全院大力倡导并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我院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员工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很满意、很认可,也很支持。但对于企业价值观如何体现,目标如何实现,员工自己在这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应发挥什么作用,该做哪些事则不很清楚。员工还没有积极主动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的热情和积极性。
管理学上讲:思想支配一个人的行为,人们的行为一定是按照自己相信的思想去做的。孙子云:“上下同欲者胜”,企业员工只有把自己的命运、未来与企业的命运、未来联系起来,才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所以我们首要的就是要把我院的价值观细化,让员工从中找到与自身价值观(思想)一致的地方,从而进一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我院的核心价值观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单位创造效益,为职工创造机会”,就是说:对国家,设计院将通过创建一流的甲 级勘测设计院,为国家的水利建设提供卓越的设计产品,促进社会的持续进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业主、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门,设计院要以不断创新为基础,提供比竞争对手质量更高、价格更优的勘察设计产品和优质高效服务;对员工,设计院要把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职工的成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
这个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让员工受尊重、工作有价值、有发展、有机会、收入满意等,与员工的需求是一致的,但也需要我们反复不断地去倡导和宣传,并落实在各项政策措施中,才会深入人心。
(二)用所倡导的价值观来审视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
对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我院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分析,看哪些地方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哪些地方没有体现。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在制度的设定上,要有利于文化氛围的形成。要把核心价值观进行细化、解码成工作细节,并把这些细节融入到制度和标准中,把文化理念内化于制度中,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最终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理念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审视《院工作人员手册》、《院分配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质量荣辱观》、《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职工制度》、《日常走访慰问困难和患病职工制度》,《职工听证制度》等各项制度,真正把企业理念和价值观贯穿于制度建设和我院发展的全过程,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打造有良好职业态度的员工队伍
对于员工来讲,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但良好的职业态度更为重要。
良好的职业态度需要不断的培养,而员工有没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取决于他有没有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各个部门的领导要善于经常对员工给以成功的、积极的体验,使之产生向上的动力,从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管理上讲,“强化员工自信和出人头地的心理,是生产率提高的一大关键”,“爱你的员工,它会加倍爱你的企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院有些部门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每个部门的员工都会有能力、水平、觉悟等方面的差异,部门领导要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培训。最基本的,要培养员工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不做不该做的事;对于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员工,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做好应该做的事;那些具有自我激励能力的员工,他们不仅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为团队做出贡献,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的培训,使他们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并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员工。但无论员工是处于哪个层面,一定要让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希望。
(四)营造有助于员工行为养成的氛围
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我们要在大力倡导理解人、尊重人的同时,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设计院大家庭的温暖,切实感受到在这里工作的快乐。
要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快乐的工作场所,使员工体味到工作的快乐;利用院报、橱窗、广播和网站,大力宣传在各项工作中及企业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倡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技术成果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品质;对员工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关心职工的生活,努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反反复复做这些事!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石花一中 徐飞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里度过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班级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色班级创建是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班级集体,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效载体。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见,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幸福乐园。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
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而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文化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班级文化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情意的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它包括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班魂”,是由班主任组织建立起来的(就像电影《亮剑》里李云龙在他的独立团建立起来的“军魂”一样)。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展示学生书画才能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
所谓“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班规公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我们经常说“环境育人”,其实“环境”就是一种文化。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物质环境,更指人文环境。物质环境是硬文化,人文环境就是软文化。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冯恩洪曾说过: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就觉得愧对老师、愧对自己、愧对家长。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
可见,软文化比硬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难建设,但其层次更高,更有教育的持续性。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构建
(1)、美化教育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做主,而是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我们仅给同学提一些建议。布置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的剪,画的画,贴的贴。在大家一起努力下,“我最棒”、“学海泛舟”、“心愿心语”、“图书角”、“荣誉栏”都一一美化,成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充满情趣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培育班级文化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文化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为重要的则是确立班级文化的精神价值,班级风气、班级的共同理想、班级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班级积极向上的舆论压力,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关键,离开了这一点班级文化则无从谈起,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文化精神的培养要从教育细节做起,以科学的价值观为导向,以班级规章制度为保证,以培养学生诚实做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为主要内容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必须要有适合本班的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基于此,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结合学校制定让每位孩子参与班级目标的确定、管理和评价。集思广义,积极采用学生、家长的建议,首先确定班集体的口号——“乐学、自信、团结、创新”,打造“活而不乱”的班级特色。
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要突出“童心”、“童趣”,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级管理“以人为本”,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性惩罚。班规涉及多方面内容,有些成文,有些不成文,但大家达成共识,而且条款不多,主要分“勤学”、“做操”、“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五个方面,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对以上规范进行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能发言就可加星等要求,一个星期评定一次。早读时由值日班长评价,早读认真的及时加星,不认真的通过批评教育,扣除相应的星。总之制度严慈相济,严的合理、适度,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决不搞假、大、空。
2、从己做起,落实班规。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每天早上我们一走进校门就会检查班级包干区干净吗?走进教室都会进行一番巡视,窗户有没有打开,垃圾有没有及时倒掉。如果学生忘记完成了,我就会帮他们把这些事做好,然后找这些没有尽到职责的同学谈话,提醒他们下次别忘。其次是要一视同仁,怀着同样的感情去严格要求他们,用广阔无私的胸怀去爱所有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班级整体进步中得到发展。无论是学习好的同学,还是学习不够好的同学,只要有谁违反了班规,我们都会进行教育批评。
3、分层要求,留有余地。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纪律松散,性格任性,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守纪的学生相提并论,对这部分学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引导他们逐步遵守班规。给他们留出缓冲的余地,直到他们能够与班级合拍。
(3)、让和谐人际文化伴随学生成长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1、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爱能驱除阴霾,爱是雨后绚丽的阳光。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忱、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孩子,把学生因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学生的无声楷模。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学生之间的友爱。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改善人际关系中,我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我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在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优劣之分,这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我们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相互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课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4)、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班级特色文化是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需求,符合新课改精神,根据每一个班集体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发展成长,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强化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
通过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世界中,让教育不仅限于课堂、学校,而且延伸到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不仅只限以书本为中心的知识教育,而且拓展到人生更为本质的道德与人格教育。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把教育作为生活本身。
通过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管理能力,使师生善于营造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从而在班内形成爱学、乐学的氛围,使师生既是这种氛围的主体者、建设者,又是这种氛围的受益者,提高教学的效益。
通过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优化师生新型的和谐关系。我们把网络技术的工具性、交互性、主体性与班级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把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互动性与班级文化的自主性、现实性、实践性相结合,将学生带入了更广阔的班级文化时空。在网络环境中,班主任把E—mail地址告诉学生,开放班主任信箱。“网络悄悄话”热线,开通了无声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进一步营造了班级健康心理文化氛围。把班级特色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网络,拓展班级特色文化空间。在班级网页上开设了“青少年作品小屋”“青少年精品榜”“感悟日记选登”“自求小论坛”,学生们纷纷上网访问参与,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特色文化作品的长期保存,而且拓宽了班级特色文化的平台,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底蕴,增强了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实效性。
三、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班级文化要具备的特点
1、渗透性
班级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于正面灌输,它创造一个无形的陶冶学生心灵的外在压力,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其实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压力的体现,即群体成员必然受到成文或不成文的群体规范的制约,以修正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统一。
2、规范性 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规范着每个班级成员的观念和行为。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对每一个同学的巨大影响,即使是一个过去比较随便、纪律比较涣散的学生,如果进入一个班风良好、学风严谨的班级集体,他也会不自觉地向表现好的同学看齐,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不愿被伙伴看作异类而遭冷落、排斥。
3、凝聚性
人是合群的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必然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形成一致的合力,进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得到鞭策和鼓励,促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健康成长。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荣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以“个性”为特色,重构班级文化;以“兴趣”为主线,优化班级活动;以“爱”为纽带,温馨班级阵地。
班级文化建设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我们作为班主任,只有用思考去预约教育的美丽,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在教育改革中找准方向,才能给孩子们多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功能。【案例示范】
七(2)班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目标
班 魂 : 优、雅、勤
班 训:习惯决定命运,细节成就人生 班级特色: 快乐 自信 阳光 卓越 班级形象 :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班级名字 : 阳光七(2)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班级公约 :
学风严谨
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
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班级理念 :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寄语:
习惯决定命运,细节成就人生。孩子们,让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成就自己幸福的人生。相信大家一定会记住老师告诉大家的:
习惯整洁 保持卫生习惯安静 讲究秩序习惯谦让 不忘竞争习惯助人 学会宽容习惯倾听 友爱坦诚
【案例示范】
(二)班级文化建设-----创建书香班级
一、创建思路
捧起一本好书,就是捧起一个伟大的思想;翻动书页,就是翻动一个海洋。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大量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沉浸童年。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享受生活!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努力打造书香班级。
二、创建目标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三、创建宗旨
宗旨:让书籍流动起来,让知识丰富起来,让思想运动起来,让文化灿烂起来。
四、创建口号 我读书,我快乐!
五、创建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充溢着浓烈的书香。此外,还可从学生读书的心情出发,力求温馨、舒适、甜蜜,可适当运用鲜花、音乐、书签等。
2、让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和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3、征集读书名言。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把这些优美的名言制成漂亮的书签贴在教室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营造班级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4、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自由,保证学生每天早读、午读至少有30分钟的统一读书时间,教师适时、适度地规范和指导学生阅读。
5、利用语文课课前五分钟开展“快乐五分钟”活动,让学生讲书中的故事,形式不限,可以只讲其中的一个精彩人物,或一个好玩的情节,也可以背一首新学的古诗或诗歌,还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新书,交流彼此在读书活动中的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6、充分利用教室内黑板报、墙壁等阵地宣传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7、每两周举行一次好书的推荐、欣赏、交流、品评活动,让学生把所看的书内化后,在课堂上能得到展示.(二)构建丰富的阅读资源
1、建立个人小书库:
召开题为“我是这样建立小书库的”班队会,大家集思广益,谈论如何买书、存书、读书。每个学生建立起个人小书库和家庭书架。
2、建立好书交换站:
在班里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鼓励学生多带点书到学校,发现好的书可以马上推荐,鼓励学生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可以加深同学间的友谊。
3、指导并充分利用好学生征订的各种书籍、报刊、杂志。
4、倡导家长为孩子买书,建议孩子经常到图书馆、书城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读10本书以上,并精读其中5篇文章。
2、定期举办“读书会”,以“名人名言”、“读写手册”、“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积极参加在读书节中开展各类竞赛,如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现场作文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做好读书手册的填写工作: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5、各班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书香小队”,并进行宣传、奖励活动。
6、倡导家庭读书乐,开展“亲子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并做到坚持不懈,以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班里极力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好读书、乐读书、勤读书、会读书,旨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好书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好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应努力做一粒书香的种子,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让他们的一生从此充满阳光;也应做那点灯的人,为孩子们点燃一盏盏阅读的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进的路程。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和孩子们一起带着书香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