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离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离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修改稿
离退休老干部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老干部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威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恰逢我国建立离退休干部制度建立30周年。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指导、老干部工作部门具体落实、各方积极参与配合的老干部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老干部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老干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和丰富实践。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老干部队伍自身人员结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还是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老干部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好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结合我局老干部工作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在为老干部工作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深刻挑战。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已经站在了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起点上,这样一种大好形势,给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离退休干部在人员结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特点,从而对我们做好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具体表现为:一是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存在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甚至“空巢”、“独居”现象的离休干部数量在不断增多,从而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加显现出来。二是人员结构日趋多样化。具体到我局来讲,近年来,离休干部数量日益减少,退休干部占到离退休干部的绝大多数。由于历史体制的原因,未来几年内,我局还将迎来大批量的干部退休,他们有的来自于部队转业干部、有的来自于企业转制分流干部、有的是与xx一同成长几十年的老干部,这部分人员从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方面相较于离休干部更好一些,相应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也较往前有较大变化,需要我们再制定政策、改进服务、加强管理等方面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三是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日趋多元,离退休干部的思想 2 状况也日趋活跃和复杂,利益诉求也同样不再仅仅停留于生活保障和物质待遇层面,而是对政治参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进一步突出和提高。目前,xx正面临着核编转制的关键时期,体制的改革难免会出现政策的调整,其中无法避免会涉及到部分离退休干部政策和待遇的改变和调整,我们要充分做好迎接和面对复杂问题、严峻考验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加强研究、提前研判,科学探寻对策,细致做好工作。四是离退休干部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单位、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参与、相互结合的老干部服务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二、我局在老干部工作方面的一些实践和尝试
为加强新形势下加强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我局着重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项工作进行了有益实践与尝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努力方向。近年来,我局老干部工作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局党组的有力支持下,坚持学乐结合,使离休干部在“乐于学习、学中有乐、乐中有为”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促进了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新台阶。
1、让老干部“老有所学”,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局党政、局党工部高度重视离休干部思想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工作。一是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班、报告会为载体,组织离休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用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帮助离休干部认清国内外形 3 势,根据国内外热点问题,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为离休干部作形势报告。二是定期邀请局班子成员为离休干部通报局情,让离休干部及时了解xx工作情况。三是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参加各类理论学习,让支部书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从而推动了离休干部的理论学习。四是对身体不便参加集体学习的离休干部,委派专人上门传达文件、通报情况,使每位离休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
2、让老干部“老有所乐”,积极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离休干部为国家、为社会、为xx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理应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晚年,他们的身心健康应当受到单位、家庭和全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离退休干部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在生活形式上,以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医疗保健等益智延年活动为主;在活动方式上,以比赛、竞赛、展览、展示为主,既可竞技、又可休闲消遣;在活动内容上,麻将、棋类、球类、健身类、文艺类等尽情展示。充分挖掘个人爱好,施展个人才艺,只要是健康的、科学的、益智的、陶冶情操的、愉悦心情的、强身健体的,我们都积极引导并鼓励其偿试。我局老干部工作坚持“软件建设”和“狠抓硬件”两手抓,为老干部开展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创造了舒适的活动环境。一是在老干部活动室场地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为老干部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年初在局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安排专门预算,对老干部活动室进行了整体改造和功能完善,大大改善了老干部活动娱乐设施和条件。二是积极组织开展 4 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安排离休干部参加市老干部局、建交委老干部处组织的各类娱乐活动。每逢“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团员青年与离休干部联谊活动,通过两代人的交流,一方面让年轻一代了解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让离休干部在和青年人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活力。每逢春秋两季,组织离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让离休干部在增长见识,愉悦身心的同时,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三是对于老干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经费给予充分保障,尤其鼓励老干部参与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的学习,使老干部的离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四是根据离休干部的兴趣爱好,建立书法、声乐、舞蹈、棋牌等兴趣小组,以满足离休干部个性化需求。此外,还经常组织一些小型比赛,丰富离休干部业余生活。
3、让老干部“老有所为”,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再做贡献 离休干部群体具有党性强、作风好、经验丰富的独特优势,是一个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库。在老干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党和xx事业发展的需要,尊重老干部的愿望,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一是紧密结合离休干部政治素养高、热心公益事业的特点,安排声望、威望的离休干部担任心扉畅谈聊天室引导员,为维护一方稳定、构建一方和谐贡献余热。二是为把离休干部学到的艺术知识、技能充分挥出来,把富有特色的“项目”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根据其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安排他们担任兴趣小组组长,给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吸引有共同爱好的老干部切磋交流。三是离休干部经历过战争年代 5 的磨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是教育后人最好的教课书。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通过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协助创造有利条件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离休干部做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如有的老干部撰写了10万字的回忆录,为我局团圆青年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发挥离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积极组织离休干部为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党课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现有离休老干部xx人,占离退休总人数的xx%,平均年纪xx岁,其中80岁以上xx人,70岁以上xx人。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高发病期,老干部面临诸多具体实际问题,离退休干部队伍实际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休老干部年龄大,患病多,参加党组织学习的频率、学习效果和质量较以往有较大幅度下降。数据显示,我局离休干部中党员占总数的100%,平均年龄84.6%,80岁以上的离休干部占总数的82.36%。大部分离休干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老年慢性病。因长年有病、行动不便或经常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老党员在逐年增加,有时影响了党内组织活动的开展,因而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
2、组织集中活动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老干部高龄期、高病发期的到来,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大都存在生理机能下降,6 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的情况。相当一部分老干部还患有多种疾病,丧偶、卧床不起、老年痴呆老干部逐日增多,加之出行不便以及路途遥远等原因,造成离休干部参加活动人数逐年减少数据显示,参加单位组织的大型活动人数从2011年的86.3%下降至今年的77.7%(有些离休干部在家属的陪同下参加大型活动),同比下降了8.6%。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人数从2011年的50%下降至今年的38.8%,同比下降了11.2%。活动人数呈直线下降趋势。
3、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力度不够。离休老干部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智慧,充分挖掘这个“人才库”的潜力,对于实施“科技强局”战略,全面推进xx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看,我们在支持、鼓励、引导离休干部充分发挥作用的力度还不够、措施还不多。当然,存在客观方面的原因,数据显示,有64.7%的离休干部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导致老干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发挥作用。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离休干部感到自己接受传统教育较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而面对当今知识爆炸、信息发展时代,他们总感觉自己观念陈旧、知识贫乏,发挥作用力不从心。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离休干部在对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突出,值得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去关注。
4、支部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离休干部已不存在“后继队伍”问题,因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支部班子成员的选择面将会越来越窄。这样,对加强党支部班子的建设,存 7 在一定困难,因而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离休干部支部书记已82岁,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欠佳,支部工作力不从心。有2/3的离休干部对目前的学习、活动方式和效果给予肯定,但有1/3的离休干部认为学习、活动和发挥作用方面较为传统,缺乏针对性,希望根据离休干部高龄的实际情况,拓宽学习、活动、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提高效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思考,进一步改进支部工作的方式方法。
四、思考与对策
针对在学习、活动、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为目标,积极探索做好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推进高龄条件下的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面努力:
1、完善离休干部学习机制。
针对离休干部足不出户增多的情况,创新离休干部党支部学习方式,探索建立“网上学习”、“学习QQ群”等学习新模式,开展在线学习和交流,进一步转变离休干部学习观念,激发离休干部学习热情;发挥我局在沪基层党组织作用,拓宽送学上门新途径,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结对活动,定期为离休干部理论学习、指导上网浏览等提供送学上门服务,提高离休干部学习兴趣和效果;加强与我局离休干部所在社区党支部的联系与沟通,依托社区平台,努力为离休干部就近学习、活动提供更多方便。
2、完善离休干部娱乐活动机制。
数据表明,离休干部活动意愿很强烈,但其中有部分离休干部受年龄、身体等情况的限制无法参加活动,这给组织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做到活动全覆盖、活动更丰富,我们必须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以满足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以老干部活动室为主阵地,每月安排一家在沪基层单位与离休干部开展联谊活动,把活动的娱乐性、健康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有机结合,增强活动吸引力;二是围绕重要节日和重大事件,加大与建交委系统成员单位、虹口区域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横向交流活动,扩大活动面;三是针对离休干部年高体弱、足不出户的实际情况,发挥我局团委或青年志愿者的作用,采取结对等形式,定期与离休干部,特别是足不出户的离休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以满足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3、完善离休干部作用发挥机制。
数据表明,离休干部要求继续发挥作用的愿望很高,但随着离休干部精力和体力等原因,发挥作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离休干部在轻松的环境下继续发挥余热。借助网络平台,探索远程为团员青年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教育活动,继续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变下基层“传、帮、带”为安排人员上门取经,继续发挥老专家、老教授作用。为撰写党史、革命史等回忆录的离休干部安排团员青年担当助手,本人口述,团员青年帮助整理,减轻离休干部工作量。在自觉自愿、9 量力而行的原则下,鼓励和支持离休干部继续为社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4、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保障机制。
要使老干部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各项制度作保障。为此,我们要把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上升至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制度加以巩固下来,如纵向方面,建立基层单位与离休干部联谊活动、制度等,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等环节,把联谊活动制度纳入到管理之中,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考核之中,并作为评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横向方面,与建交委系统内成员单位、虹口区域联合体成员单位、社区党支部以及社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席,达到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相互支持,促进工作。总之,要通过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各项制度,来保障各项学习、活动和发挥作用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推进我局老干部工作的不断发展。
第二篇:离休干部双高期管理服务调研思考
离休干部双高期管理服务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离休干部双高期管理服务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5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离休干部双高期管理服务调研思考离休干部双高期管理服务调研思考(2)“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进一步做好广大离休干部、特别是“双高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当务之急。按照省局下发的离休干部“双高期”调研课题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专题调查组,利用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通过听取工作汇报、走访老干部、召开老干部座谈会,深入到各企业调查及下发调查表等方式,开展了调查情况、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提
合理性建议等项工作,对如何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一、我市离休干部管理服务的现状
(一)我市离休干部的基本情况 **市现有离休干部5908人,其中,中省直1667人,市直4241人;市直4241名老干部中,市区2450人,县(市)1791人,企业离休干部1860人;1860名企业离休干部中,市直企业1323人,县(市)537 人,平均年龄78岁。目前我市离休干部普遍进入了”高龄期、高发病期”,多数离休干部都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对于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老干工作。我市各级党政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敬老。市主要领导每年都带头深入基层指导、督办老干工作,定期或不定
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解决老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年都在全市重要会议上,把老干部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把老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市追赶型跨跃式发展的目标中;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我市各级党政领导都能做到对老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凡是老干部的重大问题优先解决,工作经费优先保证,重大节日带头走访慰问,为老干部祝贺生日,送敬意,送温暖。据统计,全市每年走访慰问老干部达75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品)270万元。针对改制企业的老干部管理服务问题,市委主管领导多次强调:无论企业怎么改,老干部的事都要有人管理、有人办,老干部的待遇必须落实。绝不能因为我们重视不够,工作不力,造成不应有的影响和后果。哪个地方在老干部工作上出现问题,就要追究那里的领导责任。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再相互推诿,按照市委文件要求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一是按政策规定,把老干部的各项待遇落实好,二是领导要以身作则,与老干部同甘苦,这样才能把老干部思想工作做通,把老干部工作做好。
二是老干待遇落实到位。⑴政治待遇落实到位。市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每年都在老年节和春节期间向全市老干部通报情况,让其了解全市的经济形势;在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党政领导都能坚持做到及时向老干部传达文件、走访慰问、通报情况等。每逢出台重大决策之前都事先向老干部们征求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市直属企业、有主管局企业及房产、建工等系统管理企业的老干部办仍能组织老干部开展正常的政治理论学习,这部分老干部占企业老干部总数的56%。近几年,我市组织部每年都从党费中拨出4-5万元的专款,专门用于为特困企业老干部征订政治学习资料,满足老干部政治学习需求,让老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
想永存。⑵生活待遇落实到位。我市在”三个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础上,针对老干部高发病率的特点,对确实有困难,没到规定的时间而垫付不了医药费的,经调查核实后,协调医保部门给予垫付,使各类群体的老干部都能达到有病应治必治。我们每年还组织厅级以上老领导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使他们有病及时发现,尽早治疗,保证他们身体健康,为我市追赶型跨跃式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作用,做出贡献。(3)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牡办发[2004]19号文件精神,我市老干部党员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转入社区管理。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都能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党建要求,把建好支部班子、配好支部书记,作为抓好离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有主管部门的老干部党支部班子能做到按期换届,正常活动;各单位离休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完全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报党委备案;为了解决关停破企业党员老干部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的问
题,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委组织部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专门成立了”企业老干部党员活动站”,每月活动一次,保证这部分企业老干部党员在组织、常联系、起作用,并充分利用这块阵地,抓好企业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做好企业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对此企业老干部们都非常满意。
三是老干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关工委、老区促进会、老年大学等涉老部门积极发挥全市离退休干部在重大项目决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知识推广、关心下一代、培养四化新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收到了较好较果。
四是老干部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市对老干工作队伍建设突出”三抓”:一抓作风建设。把警示
第三篇:离休干部双高期管理服务调研思考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进一步做好广大离休干部、特别是“双高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当务之急。按照省局下发的离休干部“双高期”调研课题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专题调查组,利用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通过听取工作汇报、走访老干部、召开老干部座谈会,深入到各企业调查及下发调查表等
方式,开展了调查情况、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提合理性建议等项工作,对如何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一、我市离休干部管理服务的现状
(一)我市离休干部的基本情况
**市现有离休干部5908人,其中,中省直1667人,市直4241人;市直4241名老干部中,市区2450人,县(市)1791人,企业离休干部1860人;1860名企业离休干部中,市直企业1323人,县(市)537 人,平均年龄78岁。目前我市离休干部普遍进入了“高龄期、高发病期”,多数离休干部都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对于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老干工作。我市各级党政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敬老。市主要领导每年都带头深入基层指导、督办老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解决老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年都在全市重要会议上,把老干部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把老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市追赶型跨跃式发展的目标中;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我市各级党政领导都能做到对老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凡是老干部的重大问题优先解决,工作经费优先保证,重大节日带头走访慰问,为老干部祝贺生日,送敬意,送温暖。据统计,全市每年走访慰问老干部达75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品)270万元。针对改制企业的老干部管理服务问题,市委主管领导多次强调:无论企业怎么改,老干部的事都要有人管理、有人办,老干部的待遇必须落实。绝不能因为我们重视不够,工作不力,造成不应有的影响和后果。哪个地方在老干部工作上出现问题,就要追究那里的领导责任。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再相互推诿,按照市委文件要求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一是按政策规定,把老干部的各项待遇落实好,二是领导要以身作则,与老干部同甘苦,这样才能把老干部思想工作做通,把老干部工作做好。
二是老干待遇落实到位。⑴政治待遇落实到位。市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每年都在老年节和春节期间向全市老干部通报情况,让其了解全市的经济形势;在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党政领导都能坚持做到及时向老干部传达文件、走访慰问、通报情况等。每逢出台重大决策之前都事先向老干部们征求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市直属企业、有主管局企业及房产、建工等系统管理企业的老干部办仍能组织老干部开展正常的政治理论学习,这部分老干部占企业老干部总数的56%。近几年,我市组织部每年都从党费中拨出4-5万元的专款,专门用于为特困企业老干部征订政治学习资料,满足老干部政治学习需求,让老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⑵生活待遇落实到位。我市在“三个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础上,针对老干部高发病率的特点,对确实有困难,没到规定的时间而垫付不了医药费的,经调查核实后,协调医保部门给予垫付,使各类群体的老干部都能达到有病应治必治。我们每年还组织厅级以上老领导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使他们有病及时发现,尽早治疗,保证他们身体健康,为我市追赶型跨跃式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作用,做出贡献。(3)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牡办发[2004]19号文件精神,我市老干部党员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转入社区管理。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都能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党建要求,把建好支部班子、配好支部书记,作为抓好离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有主管部门的老干部党支部班子能做到按期换届,正常活动;各单位离休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完全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报党委备案;为了解决关停破企业党员老干部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的问题,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委组织部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专门成立了“企业老干部党员活动站”,每月活动一次,保证这部分企业老干部党员在组织、常联系、起作用,并充分利用这块阵地,抓好企业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做好企业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对此企业老干部们都非常满意。
三是老干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关工委、老区促进会、老年大学等涉老部门积极发挥全市离退休干部在重大项目决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知识推广、关心下一代、培养四化新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收到了较好较果。
四是老干部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市对老干工作队伍建设突出“三抓”:一抓作风建设。把警示
教育与老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抓业务学习。把学习、运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策运用与实践能力。三抓评比表彰。把评选、表彰与岗位目标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三抓,培养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素质强的老干工作队伍。
五是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建成以活动中心为首的各
级活动中心,活动站201个,总面积45819平方米。其中市活动中心功能较齐全,还专门建设了老年门球场。我们在每的全市工作检查中,对各单位的活动室也进行评比,看看哪一家建的好,哪一家组织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的建成为我市老年人安享晚年创造了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我市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单位的老干部工作者对老干工作认识不够。认为老干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没有硬指标,抓与不抓无碍大局。表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老干工作很重视,而在少数基层单位却存在认识不够的问题,即上“热”下“冷”问题。少数单位从不向老同志通报工作情况,重大决策也不征求老同志意见,老年节和春节等重要节日不走访也不开座谈会,没有给老同志思想上、情感上一种亲切和温暖感,老同志感到寒心。极少数单位按政策规定的福利性补助变着花样发,就是不发给老同志,使老同志思想上空虚,经济上“吃亏”。
(二)管理服务方法缺乏创新。随着老干部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到来,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大都存在生理机能下降,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的情况。相当一部分老干部还患有多种疾病,组织集中学习、活动的难度越来越大。丧偶、卧床不起、老年痴呆老干部逐日增多,他们对组织的依赖越来越强。单身家庭、空巢老人强力要求组织给予他们亲情般的呵护。从客观上讲,创新管理服务势在必行。而我市对老干部的管理服务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仍然把离休干部统到一家“吃大锅饭”。在学习活动中,常常出现有些老干部因身体原因“吃不消”,而年龄小身体好的离休干部却“不尽兴”。
(三)管理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牡市和县(市)区老干活动中心、活动室等服务设施比较齐全,但部分企业活动室还存在内部设备设施相对滞后和老化的情况,如有的活动室象棋室、扑克室、阅览室都挤在一起,冷暖设备差,室内就几张桌椅,屋子里只有一台风扇,没有空调,冷天没暖气,热天老干部“洗桑拿”,老干部参加活动室活动的人数相对来说越来越少。还有少数企业连房子都没有,老干部根本就没有娱乐活动的场地。
(四)两项经费落实得不够到位。据初步统计市直企业约有50%的老干部两项经费不能够落实。没有两项经费的保障,影响到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全面落实,“两刊”订阅不能保证,各项组织活动开展不起来。致使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出现进展不平衡的问题。部分经济条件好、企业领导认识高的单位,老干部的公用经费、特需经费落实得就好,老干部的管理服务作做得就好,如恒丰集团等。企业困难,小两费就难于落实,刊物的征订和年节的走访都要由市里帮助解决,如华龙集团、桦林集团、林机厂等。
三、加强“双高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
(一)深化认识,用心营造服务氛围。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老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老干工作的领导,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干部职工中反复强调: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爱今天的老同志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要把老干部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抓。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中央关于尊重、爱护老干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把握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政策精神,努力增强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经常关心、过问老干部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与老干部的沟通、交流,准确把握老干部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把工作做细、做实。要整合资源,利用好财政、民政、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与老干部工作有关的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把涉及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组织部门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帮助协调解决老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关心从事老干部工作者的成长与进步。在全市上下形成为老干部服务的浓厚氛围。
(二)与时俱进,用心创新服务方式。一是创新学习教育方法。老干部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后,行动困难,不便于集中学习。为适应老干部的这些变化,必须改进学习教育的方法。在时间安排上宜短不宜长,坚持开短会,搞小活动,充分考虑老干部身体的承受能力。在学习内容上量要少,在次数上要多,使老干部要“吃得进”,消化得了。在组织方法上要“活”,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对身体较好的采取集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对年高体弱、活动不便的,安排在家自学为主,对卧床不起的,以上门辅导为主,变“请进来”为“送上门”的方法,切实加强老干部的学习教育。二是创新联系方法。各级党政领导,在每年老人节、春节来临之际,要定期走访慰问老干部,特别是对年迈体弱老干部要倍加关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定期接待来信来访。每个月与所在单位的老干部联系一次。每年定期召开2-3次老干部座谈会,为老干部解决所思、所盼、所急的问题。三是创新医疗保障工作。我市98%的老干部不同程度地患有高血压、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目前,老干部普遍反映住院、看病、报销医药费手续繁琐,医疗门诊费偏低等问题。医疗卫生部门要在设立老干部门诊的基础上,保证做到坚持老干部优先看病、住院原则。医保部门要建立老干部就医应急机制,对特殊病人要灵活掌握住院申办手续,设立咨询电话,指定专人接待,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报销医药费要主动上门服务。财政部门要适当提高老干部的医疗门诊费,继续坚持医疗门诊费节约奖励制度。
(三)加强引导,用心搭建好服务平台。一是搭建好老有所乐平台。根据老同志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在保障老同志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每季科学合理地组织老干部开展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尽可能地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搭建好老有所为平台,以关工委、老区促进会、老年大学为依托,加强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老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市中的推动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参谋作用,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中的示范作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四)加大投入,用心优化好服务环境。服务环境决定服务质量。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质量改善服务环境是基础。我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争取领导重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一是要高标准、高规格地建设好老年体育运动场地。二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老年教育的配套设施。三是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老干活动中心以及老年活动室的配套设施建设、娱乐用具及健身设备的添置。四是要不断美化、亮化和改善老干部门的办公环境及现代化办公条件。
(五)加强管理,用心提高服务水平。在如何提高为“双高期”老干部服务上下功夫。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在强化服务细节上下功夫:老干部看病就医,办理离休费补贴手续及家中有大事小情的时候,各部门和单位及老干部工作者都要以方便老干部为原则。既要强化管理,又要体现出对老干部的人文关怀。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更应主动上门服务,让老干部做到足不出户便能解决一切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老干部平均年龄已经78岁了,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双高期”老干部落实各项政策待遇,要特事特办,不能坐等上面的政策出台,老干部工作者更要为老干部积极呼吁,协调有关部门尽早尽快落实。三要认真抓好老干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队伍素质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要不断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及服务意识,着力提高服务本领,做坚持信念,一心一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典范,做熟悉老干工作政策、精通老干工作业务的典范,切实帮助老干工作者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为老干工作者的成长创造条件,造就一支优秀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为老干部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四篇: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秦云昆(云南电力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51)
摘要:企业离退休职工是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和谐与稳定,对建设和谐企业乃至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以人为本、历史发展的观点和全局战略的高度思考,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企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离退休管理服务 工作
离退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及企业的宝贵财富,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也是改革成果分享者,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着重要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工作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分割的内容。
1.构建和谐的离退休人员队伍的意义
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是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它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的人心向背,是党和政府、企业关怀的具体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快趋势的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社会和谐,要求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和谐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对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企业,涉及到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如企业内部上下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外,这些都是构建企业和谐的根本。
企业离退休群体的和谐稳定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在老龄化社会步伐日趋加快的今天,研究院退休人员在全员中占的比例已达到或接近40%左右,做好企业的离
退休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工作,已成为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2.离退休干部人群中存在的困难
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快趋势的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只有了解和把握离退休职工人群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找准切入点,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日常工作当中离退休职工主要面临以下几种困难:
2.1生活自理困难
一部分离退休职工年龄较大,身体不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便,外出困难,甚至难以上下楼梯等,无法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部分老人连卫生或饮食作息等基本自我照顾也感到困难。即使一些身体情况较好的老人,应付居家的一些事务也不易。
2.2高并发症带来治疗的难度
老年人患病常伴随着并发症,加上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以及生理反应性减弱,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衰老、多种疾病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加大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的难度以及用药的矛盾。
2.3空巢老人问题
老人家庭“空巢化”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企业以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
3.1充分认识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正确认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前提。树立广大的离退休职工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企业的建设事业奋斗和奉献了一生,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殊群体,应当采取特殊政策给予照顾的观念。树立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是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应尽的政治责任的观念。尊重离退休人员就是尊重党的历史,关心离退休人员就是关心党的事业。离退休人员工作关系到党的建设,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2政治上关心,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
从离退休职工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从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观点尊重、理解、关爱离退休职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经常开展适合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乐观向上的情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点,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企业和谐与稳定。
政治上关心,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职工是社会主义创业的前辈,是企业的功臣。没有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工作成就,尊重和理解他们就是尊重历史和过去。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及时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离退休职工队伍的核心,创造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活动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3.3生活上关怀,主动帮助离退休人员
努力解决离退休职工保健、就医的问题。“两高”期的到来,继续坚持对疾病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工作方针,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教育。在坚持现有的宣传教育制度和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健知识宣传力度,增强老同志的自救能力和自我保健水平。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保健宣传工作,为离退休职工订阅保健读物,引导他们正确
看待大医院与中小医院之间的利弊关系,建议大家选择离家较近的中小型医院作为就近医院。提倡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使大家共同享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小型医院往往具有相对宽松的住院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院难”的状况。各类急诊病例可按规定进入合同医院、就近医院或各类专科医院诊治。为切实解决好老同志住院难的实际困难,企业尽力地与医院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4做好突发病的抢救工作
根据离退休职工各自的不同病情,提醒他们常备好急救药品自救。为离退休老同志制作“急救卡”,引导老同志正确使用“急救卡”和“120”呼叫系统,有突发病情及时报警,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关注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家庭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的老同志,在认真执行现行医疗报销规定的前提下,对有特殊困难的给与适当补助。特事特办,及时解困,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3.2重视空巢老人问题,确保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切实对离退休职工中的空巢老人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提供健康医疗支持,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与他们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并给予保健指导。为住在院外年龄在80岁以上且本市无子女,报销药费有困难的提供代报药费的服务。
协同社区建立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离退休管理部门应与离退休空巢老人所在的社区取得联系,请社区给予必要的关照。让老人融入社区,社区关爱老人,使老人幸福安度晚年。
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做好空巢老人的离退休金、医疗保障、老年文化活动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同时本着自愿的原则,空巢老人还可选择社会养老的方式,去社会养老院生活。
总之,深化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离退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原则,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李鹏.老年知识分子精神慰藉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12
[2] 陈 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2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调研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对此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省**县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情况进行了比较祥尽地调查。
一、县域基本情况
**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现为全国产棉大县、粮食生产
基地县、十大重点渔业经济联系县、林业工作先进县和全省蔬菜、速生林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0 个乡镇,444个行政村场,14.5万个农户,59万农业人口,102万亩耕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已初具雏型。
(一)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规模扩大。全县已形成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油菜、特色蔬菜和高效速生林、特种水产养殖、**土鸡养殖、草食动物养殖等8个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产业。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3%,稳定地超过了种植业;农产品优质品种、特色品种的比重达到了85%以上。种植业方面,水稻复种面积达到117万亩,常年产稻谷51.5万吨。棉花种植稳定在35万亩,常年产籽棉210万担,棉花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第一。油菜常年种植40万亩,年产油菜籽5万吨。蔬菜生产方面,常年复种30万亩,总产蔬菜80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特别是芥菜成片种植面积10万亩,是全国集中生产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有11万亩7种蔬菜的22种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畜牧生产方面,我县已成为全国牲猪、家禽生产基地县和全省草食动物发展基地县。常年发展生猪120万头、家禽1600万羽、肉牛和肉羊12万头。水产生产方面,有养殖水面25万亩,年出水水产品11.6万吨,产量居全省首位,2004年纳入了全国虾蟹优势产业带。尤其是近几年特种养殖发展迅猛,珍珠蚌吊养达到了3.5万亩、3500万只,黄鳝、才鱼等养殖网箱达到30万口,河蟹放养达9.2万亩、1800万只,大口鲶等名优鱼专养、套养达5万亩。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逐年增加,水平提升。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100多家,其中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形成了棉花、蔬菜、粮食、板材四大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在棉花加工方面,已发展轧花厂48家、纺织企业40家、纱锭41.7万锭,年可加工籽棉200万担,年产各类纱线4.7万吨、巾被1万吨,生产能力全省第一。在蔬菜加工方面,已形成以插旗菜业、华凯、康田、田丰、雄风等规模企业为龙头,以40多家中小型加工企业为依托,精加工和粗加工相互配套的加工体系,年加工量60万吨,占全县蔬菜产量的70%以上。在粮食加工方面,已形成95家小型企业和银波米业、兴华啤酒、华泰米业等一批规模企业,年可加工稻谷10万吨。板材加工方面,华信人造板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5亿元,年加工量达20万方。
(三)农业品牌初步形成,市场活跃。目前,“湘妃”毛巾、“漂亮宝贝”巾被、“雄峰”藠头、“同兴”和“万理石”花岗石等产品畅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兴华”啤酒已成为湘鄂边啤酒市场的主导产品,2006年成为了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插旗芥菜、护城黄白菜苔、**豆角、潘家大辣椒、洞庭雪藕、马涧西瓜、“芙蓉”鱼块、“蝴蝶”鱼排、东湖源水产品、洞庭黄鳝、洞庭岛王鸽、洞庭银波精米等畅销省内外。有30多种农产品在国家、省、市有关评比中获奖,“华凯”牌鱼制品等3个农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湘妃毛巾等2个农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芦苇笋等3个农产品被评为有机食品,洞庭银波米被评为绿色食品。农产品品牌凸现,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活跃。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县城农产品专业市场为龙头,中心集镇集贸市场为主体,乡村墟场和众多的路边市场为依托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市场建成总面积已达45万平方米,触角延伸到了武汉、长沙、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在营销主体培育上,我县近年已组建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运销协会220多个,全县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人员已达12000多人。与此同时,农产品经纪交易、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全县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物流企业已达17家,信息咨询企业14家。去年,全县农产品集散和交易量达到80万吨。
(四)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加,条件改善。一是政策性资金投入增加。近5年来,国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整扶贫、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途径,已向我县投资 2亿多元,极大地支持了我县农业生产。二是信贷资金投入增加。我县农村信用社自2002年以来的小额农贷资金累放已达到10亿元,年均近2亿元,在全县农业生产直接投入中的比重已达到45%以上。三是民间资金投入增加。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县有500多名下岗职工和机关干部投身农业开发,为农业生产已累计聚集资金8000多
万元。四是工商资金投入增加。近几年先后引进了农业招商项目110多个,引资总额达7亿元。因为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有效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近几年来共投入12亿元,对长江、藕池河、**河和洞庭湖进行了重点治理,堤垸防洪保安和农田抗灾保收能力大大增强。改造了78个村的中低产田15.9万亩,并通过衬砌渠道、新建机埠、修砂石路、渠系配套、添
置农业机械等多种方式,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还加大了扶贫开发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有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二、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近三年来,全县农村信用社累放各类贷款7.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累放49570万元,占贷款投放总额的71.1%,较好地支持了县域“三农”经济的发展。连续四年被县政府授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信贷投放贡献奖”,特别是去年,我们通过调整投放方向,重点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支持了季节性农业生产。去年,累计发放农户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800多户,金额达23431万元,有力支持了季节性农业生产,在保证辖内农户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子女就学方面的资金困难。
二是保证了镇村两级财政正常运转。去年,我们以各种方式对镇村两级财政投放资金近600万元,确保了镇村两级财政正常运转。
三是支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全县信用社累计为新南棉业有限公司、田丰菜业、铭泰米业等4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投放支持贷款3700多万元,占总投放的13.2%。
四是支持了银企洽谈会的签约项目。去年,我们在岳阳市银企洽谈会上共签约企业8家,签约金额2160万元。年内,共向8家企业发放贷款1740万元,履约率达80.6%。
五是配合政府发展经济。去年11月至12月,针对收购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先后为10家轧花厂贷款2000万元,成功启动粮、棉收购市场,有效缓解了棉花收购与销售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08年为执行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结合省市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精神和市联社调控季度信贷计划的要求,我联社2008年的信贷计划确定为净投放2亿元,做到重点优先发放小额农贷和中小企业贷款。截至4月底,我县信用社已发放贷款19697万元,其中“二小”贷款12212万元,占 62%。
三、当前支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农村信用社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但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㈠支农资金组织难。由于竞争激烈,对在农信社存款歧视性政策从心理上未完全消除,农信社组织存款难,对公存款占比低,整个存款市场份额不高。截止 2008年4月底,我县农信社存款90190万元,不到全县存款总量的 %,这与农信社支农贷款占全县90%以上严重不对称。说明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支农资金补给不足。2008年我县联社的信贷计划只有2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大大突破了季度控制计划,还有很多需要支持的客户,没有办法完全解决,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㈡不良资产盘活难。盘活不良资产,对于农信社增强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状况,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村组集体及其他贷户拖欠农信社贷款,逃债现象严重,一部分农民依法借贷,依约还贷的信用意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极个别农村经济组织的贷款,村委换届后,“本届不理上届事”,依约还贷就成了空话,农信社不良资产盘活困难重重。
㈢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难。农业目前仍然是弱质产业,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没有担保,也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风险由农信社承担,使农信社在涉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几项措施
要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农信社应积极开辟路径,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发展规模型、加工型、科技型、品牌型、生态型和外向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值效益、质量效益、市场效益和综合效益。
(一)拓宽思路,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延伸工作。其核心就是:延伸贷款对象,也就是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的对象由过去的种、养农户延伸到从事或服务于第一、二、三产业的所有农户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使更多的农民受益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让更多的农信社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做大;扩大授信额度,也就是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从过去的3万元扩大到5万元,对种、养、加等特色大户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其最高贷款额度甚至可以提高到30-50万元,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信用农户的大额资金需求;延长使用期限,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经营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允许贷款跨使用。
(二)突出重点,做好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一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研究确定支持其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大胆创新贴近于本地产业化经营的信贷产品,满足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支持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突出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四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信贷资金的注入,大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抗灾能力建设,加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病险水库排险加固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支持推进乡村城镇化。通过信贷政策扶持,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在小城镇建房落户。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撑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抓好典型,促进农村经济工作以点带面。通过支持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涉农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和主渠道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农村信用社要坚持做到“三个全面”:即全面调查、全面建档和全面支持。全面调查是指农信社应对辖内所有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企业的现状,包括行业、产业形势,企业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贷款需求及满足情况等。全面建档即对中小企业全面建立经济档案,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申请和有关管理办法进行评级授信。全面支持是指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其在农信社是否有贷款,都应一视同仁,积极支持。
(四)政府扶持,齐心协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市、县、乡各级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加强诚信建设,化解不良资产,增强农信社的资金实力,通过农信社用活本地的存量资金,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在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采取组织农信社与企业洽谈会等形式达到社企双赢。此外还应充分尊重农信社的自主权,不强迫农信社发放风险贷款。通过建立涉农贷款保险制度,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涉农贷款提供保险业务。尤其重要的是,应把农信社当做企业来办。要像关心重点企业、关心骨干企业一样给予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