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
第二篇: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的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是整个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一部分。上堂课学习“民族乐派”知道了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这节课继续秉承这一精神,开拓学生的欣赏视野。因为作品都是器乐曲相对比较抽象,整体盲目去听会使学生摸不清头脑,所以我打算用情境创设法来让学生描述画面与音乐结合分段欣赏作品。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荒山之夜》分段欣赏,并根据音乐内容创设情境画面,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难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俄罗斯民歌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二、新课
简介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5、《荒山之夜》欣赏:
⑴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 以下五段分别配以情境画面,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⑶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升华作品含义。表达了对沙皇黑暗统治的不满,和相信光明一定会来临的希冀。
三、总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扎根于民族音乐的作品会日久弥香。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有世界影响力的俄罗斯作品《野蜂飞舞》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和活动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有活力。这节课有两个特点:教学中巧妙的将欣赏俄罗斯民间音乐—探索俄罗斯民间音乐—表现俄罗斯民间音乐融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整个过程连贯自然。第二个特点是教学创造,通过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作品创设情境画面,使作品更加形象丰富,最终的升华也体现了感性上升的理性认识的深度层次。
俄罗斯民族风情
高二音乐
郑瑾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的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是整个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一部分。上堂课学习“民族乐派”知道了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这节课继续秉承这一精神,开拓学生的欣赏视野。因为作品都是器乐曲相对比较抽象,整体盲目去听会使学生摸不清头脑,所以我打算用情境创设法来让学生描述画面与音乐结合分段欣赏作品。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荒山之夜》分段欣赏,并根据音乐内容创设情境画面,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难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俄罗斯民歌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二、新课
1、简介俄罗斯概况。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作者介绍: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格林卡的生平介绍。
3、《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品欣赏。
⑴ 作品风格特征简介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创设情境)
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个主题。
作品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4、“强力集团”成员简介。
5、《荒山之夜》欣赏:
⑴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先大体理解这个作品
分成五段分别配以情境画面,让学生编写一个神话故事预设情境。
⑵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加深音乐感受。
⑶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升华作品含义。
表达了对沙皇黑暗统治的不满,和相信光明一定会来临的希冀。
三、总结
第三篇: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蒋素娟
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课型:音乐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45分钟)授课班级:高一(3)班
教学设备:电视、电脑、音响、钢琴、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
自备教具:俄罗斯歌曲CD、教学光盘、教学VCD、俄罗斯国旗(烟盒)、地图、俄罗斯画册、书籍、作曲家画像、普希金挂盘、饰品(三角琴)、小提琴、长笛、口哨、俄罗斯文化衫、水兵帽、列宁像章、照片多幅等
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卡》的音乐主题;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作品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此曲于1848年在华沙写成。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为主题。两个主题不论体裁或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悠长、抒情、缓慢而略带哀伤感;另一个欢乐、活跃而快速。这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典型特征。《卡》曲是用两重变奏曲式写成,即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引子,简短饱满而有力,取材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三个变奏
第一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婚礼歌。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生活中的深沉和悲痛方面
主题一 1 = F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中速 3/4(曲谱略)
第一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变奏加进弦乐器;第三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形成整个乐队的合奏(好象合唱加入)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13个变奏。主题二 1 = D 《卡玛林斯卡亚》 快板 2/4(曲谱略)
第二主题取材于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变奏手法除了衬腔复调之外,还广泛运用了民间器乐曲中常用的围绕主题装饰加花的变奏手法。
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有三个,宣告喜宴开始,速度、节拍、调性、情绪发生显著变化,展示宴饮欢舞场面。
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有18个,形成全曲高潮。和声背景屡经转换,法国号、小号、不时发出不协和长音,产生幽默效果。上述变奏中配器变化很突出,如婚礼歌曲用木管变奏,借以模仿民间芦笛音响,舞蹈歌曲中用弦乐器拨弦模仿三角琴(巴拉莱卡)的演奏。
最后,像一般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乐器背景,好象更多人参加到舞蹈中来。当情绪最热烈时,乐队突然静息,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一击结束。
教学重点:《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唱熟、背出、领会两个主题。
教学难点:第一主题的32分音符(1/8拍)第二主题前松后紧的节奏,加速度和突然终止,两种节奏、速度的强烈对比,两个主题的两种情绪,两种性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俄罗斯歌曲音乐)铺垫 ——上课 ——导入(提问前一课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斯美塔钠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过渡本课:欧洲最早最有影响的民族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 ——题目(板书)“俄罗斯民主风情”
由柴柴可夫斯基引入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及强力集团5人作曲家小组
光盘介绍:格林卡及强力集团。格林卡年轻时的画像(列宾画),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俄罗斯交响乐奠基人(普希金瓷盘,俄文学始于普,音乐始于格)。
——鉴赏曲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重点)(板书)
格林卡最有名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俄交响乐奠基之作,被柴誉为“孕育所有俄交响乐”。
——曲式:双重变奏曲式(光盘:曲式结构图)
主题1、2:先了解两个主题,再完整欣赏。
听唱主题1,两次,视唱两次(难点:弱起32分音符、装饰音、三拍子)
听唱主题2,两次,视唱两次(难点:前松后紧节奏、4分音符、装饰音、二拍子强起)
——完整欣赏:带三个问题:
1、第一主题三个变奏有何变化?
2、两主题之间有何变化?
3、高潮何处、特点? ——学生回答:有讨论,可不同意见。
——对比鉴赏:除前面同学说的两个主题,节奏节拍、速度、歌曲舞曲的不同、还有何深层对比?
——学生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课堂播放(影象)——进一步探讨:为何柴说它孕育了所有俄的交响乐?
两首歌曲、舞曲反映了俄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代表了俄民族最典型的两种性格。
——老师唱(学生伴奏):格林卡“远方的星”婚礼歌曲一段,学生体验其中的忧伤情感 忧伤是一种民族性格,是一种宗教情怀,是一种历史的忧患,是一种文化传统艺术气质(不是心灵脆弱,不是萎靡不振,是明亮的忧美)——学生再唱:第一主题(体验抒情而略带忧伤)
俄民族除忧伤性格外,还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陶醉于忧伤之中,但不会在压力下一蹶不振,谁都不可能像他们一样,从心灵备感痛苦和折磨忧伤中迅速转为狂喜!精神分裂?)
——学生体验第二主题:拍手,脚踏节奏(由慢转快)(口哨、欢叫、长笛、小提琴模仿民间乐器)
——拓展讨论:从已知的俄音乐中,也能反映两种强烈对比情绪,性格的作品(学生发言: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卡林卡、悲怆„„)——学生自学:俄“强力集团”音乐知识
老师强调:“强力五人作曲小组”中,仅有一位是专业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其余四位中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居伊是陆军工程兵大将,穆索尔斯基作过御前近卫军交通部职员,里姆斯基,科沙可夫作过海军军官。此四人的身份说明了俄军人的艺术素质非常深厚。美国人总结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人类第一棵5人造卫星的创举就是因为俄国人的文化艺术素养高超从而开始加强美国的艺术素质教育,而俄国人从小就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浏览欣赏:穆索尔斯基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VCD)
——探究问题:柴可夫斯基与格林卡,强力集团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为何不属于民族乐派?有特点?
——小结:恰逢中俄两国去年的“俄罗斯文化年”和今年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两国的总理还在11月6日观看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闭幕式演出。我们今天学习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等于在更广的范围促进了两国文化交流,我们不仅了解了格林卡等人的名作,还了解了俄罗斯人的忧伤中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值得学习的是俄罗斯人重视艺术素质教育的优良文化传统,使我们对学校的艺术素质学习更加重视,从而增强我们的创新思维和推进人才培养。——下课!
第四篇: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
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5、《荒山之夜》
⑴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⑶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四、总结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下课!
第五篇:《俄罗斯民族风情》音乐教学反思
《俄罗斯民族风情》音乐教学反思
《俄罗斯民族风情》音乐教学反思
2015年4月,我参加了阴江市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我的《俄罗斯民族风情》一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荣获高中音乐学科一等奖。欣喜之余,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总结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我找到自我提升的空间。
一、教学设计思路
《俄罗斯民族风情》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10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的一节课。课本选取了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考虑到这两首乐曲篇幅都比较长,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调整为欣赏穆索尔斯基最具代表性 的歌曲《跳蚤之歌》和格林卡最着名的一首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通过欣赏,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及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通过聆听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幽默、欢快的音乐情绪,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深刻寓义,对“强力集团”有初步认识。重点欣赏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熟悉乐曲两个性格鲜明的音乐主题,通过聆听及体验活动,理解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民间音乐;并能用抒情、悠扬的声音演唱主题一,能伴着主题二的旋律感受简单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动作。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突破难点。
整节课通过主题对比聆听、学唱主题及感受舞蹈动作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层层推进。
二、教学片段实录
欣赏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简介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这是格林卡最着名的一首管弦乐曲,是俄国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乐作品。
2、主题对比聆听
(1)主题一:旋律来自俄罗斯一首民间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①欣赏并思考这一主题的节拍、速度、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出示这一主题的乐谱)
②学生回答:节拍:3/4拍;速度:缓慢;音乐情绪:悠长、抒情、歌唱性
③唱一唱主题旋律,注意强音记号和跳音记号
师范唱→学生跟钢琴学唱,解决难点→分角色演唱:第一遍老师独唱,第二遍加入女生一起唱,第三遍加入男生一起唱→师点评,提示注意情绪,跟音
乐分角色演唱,师指挥
④聆听第一主题第一变奏:说说与主题一有何异同?采用了什么手法?
欣赏后学生回答,出示:
相同处:主旋律基本不变 不同处:演奏乐器出现变化
A1:木管 A2:加入弦乐 A3:加入铜管
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
(2)主题二:旋律来自俄罗斯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①欣赏并思考这一主题的节拍、速度、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出示这一主题的乐谱)
②学生回答:节拍:2/4拍;速度:快速;音乐情绪:欢快、热烈,舞蹈性)
③欣赏影片《作曲家格林卡》片段,了解乐曲创作过程,了解其创作素材来自俄罗斯民间歌舞音乐。
④跳一跳:伴着舞蹈性主题旋律跟师模仿俄罗斯舞蹈动作
4、完整欣赏:思考:乐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联想到俄罗斯农村的生活场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人们聚在一起为她唱歌、跳舞,无比欢乐,想到人们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三、教学反思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成功课堂教学之重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为达成教学目标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接到比赛课题后,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课本选取的是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这两首乐曲篇幅都比较长,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在有限的一节课中完成两首大作品的欣赏存在一定的
难度,且都是管弦乐曲,在形式上也比较单一,所以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我将迪斯尼动画版本的《荒山之夜》作为课间欣赏曲目,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新课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考虑到穆索尔斯基的创作以歌剧和歌曲为主,我在教材曲目之外,增添了他的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歌曲《跳蚤之歌》。这个歌曲集中体现了穆索尔斯基的创作风格,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音乐欢快、诙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保留课本曲目——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因为这首乐曲是格林卡最着名的一首管弦乐曲,是俄罗斯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作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这样的调整,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俄罗斯民族乐派及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而且丰富了作品的体裁,由易入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成功课堂教
学之关键
设计好了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后,我认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这节课的结构,我认为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关键。
这节课,由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构成。新课讲授又分为了解“强力集团”、欣赏歌曲《跳蚤之歌》;了解格林卡、欣赏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各部分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很有讲究,教学重点的突出,首先反映在完成教学重点环节的教学时间上。根据这次比赛一节课40分钟来计算,我用列表的方法来呈现这节课的结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小计
新课导入 图片欣赏 分钟
3分钟
简介俄罗斯音乐及民族乐派,引出课题
2分钟
新课讲授
简介“强力集团”、欣赏歌曲《跳蚤之歌》
10分钟
32分钟
了解格林卡、欣赏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22分钟
课堂小结
归纳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5分钟
5分钟
从表中清晰看出,整节课的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以此为基础,再来设计课的各个环节就显得更加科学、有效。
3.准确选择教学方法,成功课堂教学之保障
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在
上《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灵活选择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为是借班上课,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新课导入时,我以一组精美的俄罗斯民间风情图片,作为送给学生的见面礼。精美的图片,加上悠扬、经典的旋律,学生被带入到俄罗斯民间风情中,很好地引出了新课课题。在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我用对比聆听和填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两个主题不同的节拍、速度及音乐情绪,并分别用学唱主题一旋律和伴着主题二的旋律音乐模仿俄罗斯舞蹈动作的方法,引导学习感受、理解这两个主题。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到“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品以人民生活为题材,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风格特征。在归纳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时,我采用了讨论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这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更轻松,师生间的互动更自然,学生的体验、感受活动更积极。
4.恰当增添教学资料,成功课堂教学之精彩
好的教学资料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之前,我在网上搜集到电影——《作曲家格林卡》,其中有一段描写格林卡在民间采风时,看到村民和着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聚在一起跳着俄罗斯民族舞。我剪切了这个片段,添加到教学中。在聆听了主题二后,请学生欣赏这段视频,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很直观地理解了这一主题是以俄罗斯民间舞曲作为创作素材的。有了这样的铺垫,课的最后,学生讨论、归纳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就变得容易了。
精彩、生动的教学资料为我的课堂
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教学资料要巧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在这节课中,有些视频资料的设计,我把握得不是很好。
有一段介绍穆索尔斯基生平的视频资料,全长5分6秒,介绍了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成长经历、参加“强力集团”的情况、音乐作品创作、写作风格、代表作品、晚年生活。备课时我只觉得这么丰富的视频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课后仔细想想,对这段视频的处理实在太草率。从结构上讲,穆索尔斯基的介绍不是本课重点,只需简单讲。从内容上说,视频中的内容太多,有的与前面所讲内容重复,如“强力集团”的介绍;有的不需要讲,如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潦倒,终日以酒和麻醉剂为伴…;有的需要精简,如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成长经历和作品创作。
课后,我重新剪辑了这段视频,调整为:师简单介绍穆索尔斯基艺术成长
经历,学生阅读书本文字了解其代表作品。视频了解其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由原来的5分多钟精简为2分多钟,教学方法更多样化,课的结构更完善,主次也更分明了。可见,教学资料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拿来主义”不可取。
比赛已告一段落,但课堂教学仍在继续。比赛中总结的心得将成为我教学道路中前进的引航灯,激励我向成功的彼岸努力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