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第一篇: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几年来,发展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其主题多集中在以下五大方面:(1)母亲就业对其幼年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2)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究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一点也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全世界人类的社会中,都是一样的。

在此简要讨论母亲就职与电视暴力节目,是否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不良影响的问题。电视暴力节目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母乳与瓶乳的育婴效果何者为优;(5)父母管教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显然,以上五方面的研按一般常识或一般假设去推论,母亲就业对儿童有不良影响,但就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看,都未发现母亲就业者明显对子女发展不利。甚至有亲就业反而对子女心理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性格比较独立,学校成绩较优,这现象尤以对女儿为然。,原因是母亲做了女儿的楷模。不过,此在推论解释上必须小心,因为其中关系到母亲的教育程度、就业类别、母亲就业者对子女生活的安排(送托儿中心还是亲友照顾)以及子女当时的如不分别考虑,单就少数个案研究结果,难免导aa推论错误。就一般而言,就业妇女受过较多教育,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环境,甚至在与孩子相内,特别爱护他们,使他们获得补偿。因此,对此一问题,我们向就业的母亲提供三点建议:(1)了解婴儿在周岁前是人性发展的关键期,为母(3)认识母子亲情是孩子一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家时间尽量与孩子相处,爱他,教他,以补偿孩子母爱的缺失。

学到以攻击行为代替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其二,暴力节目虽未必导致儿童养成攻击性行为,但将影响其对成人社会恐惧与悲观。

摘自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一)承认遗传是先天的东西,但并不是神秘的东西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

研究遗传素质的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叫做遗传学,这是在19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

伟大的进化论者达尔文对于遗传的本质和规律还是很少了解的。第一个发现遗传物质的是奥地利的孟德尔(G.J.Mendel),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单位”的概念,并且总结出遗传定律。以后,德国的魏斯曼(A.Weismann)和丹麦的约翰逊(W.L.Johannsen),分别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染色体一基因”的概念,认为:性细胞的染色体内含有一定数目的、占有一定位置的、按直线排列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下一代的不同遗传性状,就叫做“基因”。再以后,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已经弄清楚各种生物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例如,人的染色体的数目是23对,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同时,由于生物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遗传信息”(或“遗传密码”)的概念,认为基因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化学物质,它是贮存一定遗传信息或密码的单位,它通过一定的过程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和人类千差万别的性状。现在的遗传工程就是在这种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

(二)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

一方面,应当承认,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渴的内脏感觉等。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成为画家。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儿童自出生的时候起,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表现出天然的差别;在产房中可以观察到那些出生几天的孩子,有的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手脚乱动,大哭大喊。当然这些天然的神经类型在后天的生活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在人们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却不能不考虑到这些特点。又如,儿童生理发展的情况和特征(像青少年时期的性成熟和由此引起的两性差异),虽然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却是儿童教育上必须注意的一些起作用的条件。aa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一条染色体,这种儿童一生下来就有躯体和智力上的缺陷,也叫做“先天愚”(大约占产儿中的1/650)。又如,有一种“苯丙酮尿症”,由于在遗传过程中,血液中缺乏一种分解苯丙酣酸的酶,以致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儿童严重的智力低下。如果在6岁以前,通过饮食治疗(通过饮食降低苯丙酮酸),也可以使智力恢复正常。

另一方面,也决不夸大遗传这个条件。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谁都知道:一个言语器官生来很健全的儿童,如果出生以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所谓“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20年10月9日,在印写写帮文秘助手德那波尔地区的狼洞里,发现了两个“狼孩”。救回来以后,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完全和狼一样,白天睡觉,夜晚嚎叫,爬着走路,用手抓食。过了四年(约七八岁),才开始能讲一点话,智力约相当于正常婴儿的水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尽管一个儿童生来听觉器官是健全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环境或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如果没有适当的外语环境或外语教育,就不可能学会外语。因此,父母和教师在教导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轻率地诿罪于儿童的遗传素质,那是很不正确的。在家,悉心尽力养育婴儿。(2)如第一点无法做到,则必须选择最适当的人,以代替母职;选择托婴或托儿中心照顾者,应注意其人员之训练及其次谈到电视暴力节目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问题。一般心理学家,对此一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电视节目中过多的打杀暴力镜头,会引起

总之,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否认这一点是不对的。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儿童心理向什么方向发展,并不决定于遗传,而是决定于环境和教育。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决定作用《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条件起主导作用。

(一)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以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例如,儿童虽然同样地生来就有健全的头脑和眼睛,但有的孩子可能读书识字,有的孩子可能目不识丁。如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子女失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又如,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同是属于所谓“不可遏制塑”的孩子,其中一个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就可能比“强而平衡型”的孩子更守纪律些,而另一个由于受到的是比较差的教育,就可能使这个神经类型的一些弱点(如暴躁、放纵等等)得到发展。对动物进行的所谓“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两组同样的老鼠:一组从小饲养在形色丰富的环境里,一组饲养在视觉刺激缺乏的环境里。结果,在智力表现上,在脑细胞形态结构的发展上,后者都比前者差。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根据反射论的观点,一致地指出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人的心理发展上起的决定作用。谢切诺夫指出:人的心理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是由人的生活条件决定的。巴甫洛夫也指出:人的行为,不仅受神经系统的生来特性所制约,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个体存在的时间内已经受到的或正在受到的那些影响,也就是决定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

(二)社会生产方式是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儿童的环境条件或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即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巨大作用。生产力发展不但影响国民经济生活,而且影响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在生产关系方面,也很明显。众所周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里,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就是少数能受教育的儿童,也广泛地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意识的侵蚀,思想品质得不到健康的发展。1949年以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我国广大儿童有了进学校学习的机会,而且儿童的道德品质正在迅速形成,儿童的心理面貌起着根本性的变化。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儿童和青少年受“读书无用论”“打砸抢”的毒害,很多人智能得不到正常发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新的学习风气、优良道德品质正在恢复和发展,这也就为儿童心理健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社会生活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来实现的。

(三)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受社会性质的制约,它本身也是人的一种社会生活条件,从这一意义说来,教育和社会生活条件一样,也是一种环境影响。

但是教育又跟一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环境影响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它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组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包括教材、设备等),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儿童心理施行的有系统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我们国家里,托儿所、幼儿园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学教育在很多地方已经普及,因此,大多数儿童都在受着社会集体的教育。党和国家对儿童的希望和要求,主要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实现的。新一代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提高,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培养,以及从事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是由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决定的。因此,我们说,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反对把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作机械的、简单化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和机械论根本不同,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总是通过个体或主体的活动,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谁都知道,我们不能强迫幼儿园的孩子去学习系统的数学,更不能学高等数学,因为这时儿童仅有关于简单数量的表象和概念,而不能掌握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样,我们用讲抽象理论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一定不会有多少效果,因为它们还没有掌握那些高深的道德概念,当然无法理解抽象的道德理论。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状况,一味地强调教育的决定作用,而在所谓“教育的决定作用”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去虚心地考虑问题,反而急躁、埋怨,强调儿童不好,其结果必然会由于违背客观规律,而给儿童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父母和教师为要使教育工作真正能对儿童心理发展起良好的作用,在教育方向确定以后,还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内部矛盾以及教育跟这个内部原因、内部矛盾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是先天的东西,环境和教育是后天的东西。先天的遗传是在生命出现以后才有的现象,它是物质运动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前面说过,先天的遗传对一个儿童来说,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而不能决定发展的现实性,决定发展现实性的则是先天的环境和教育,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从人发展的总体上可以说: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在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上,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同时,绝不能不分主次地加以并列、折中、调和,否则必然会陷入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依恋是指乳儿和照看者(主要是母亲)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依恋是儿童社会化反应的开端,起始于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微笑、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依恋行为是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的,它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哈罗(H.F.Harlow)的婴猴对人造“母猴”的实验最有力地支持这一观点。用两个假的“母亲”:一个是用金属做的,但能提供食物(乳汁),一个是用柔软的布做的,但不能提供食物。实验中发现,如果强迫婴猴做一种选择,它们宁愿同一个温暖的、柔软的、毛巾质料的“母亲”接触,尽管这个“母亲”不能提供食物;而不喜欢同一个冰冷的、硬的、金属质料的“母亲”接触,虽然这个“母亲”能提供食物,但它不可以拥抱,哈罗也发现,被剥夺了肉体接触的婴猴,虽然其它方面给予很好的照看,但它们极端胆小和畏缩,无能力和同伴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生病和死亡率也较高。

婴儿在早期形成的依恋,对他们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鲍尔贝(J.Bowlby,1951)报告了一些过早离开父母,因而没有在早期形成依恋关系的婴儿的状况: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索;常常感到不安,缺乏基本的信任感。鲍尔贝据此得出结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

(一)依恋形成发展的阶段 1.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2.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 7—12个月)3.依恋关系明确期(7—12个月至24个月)4.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

(二)依恋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作者: 鱼缸

--发布时间: 2006/10/18 08:37am 1.依恋关系明确期(7-12个月至24个月)

在此阶段,婴儿对于特殊人的偏爱变得强烈些。宝宝可以主动接近亲近的人和主动探索环境,同时把母亲或者看护的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底”,当安全需要时,他会返回到看护人身边,然后再探索。他们以反抗、紧握、恐惧等对待亲人的分离。

2.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24个月以上

宝宝能够较好的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依恋的分型

A(占20%)回避型。此类型的宝宝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刚离开母亲的时候,有点焦虑,不过容易从陌生人处获得安慰,当再见到母亲时,采取回避的态度。

B(占70%)安全型。当宝宝有母亲在场时,他能和陌生人玩,并关注母亲,当母亲不在时,寻找母亲,当母亲再次出现时,跟母亲更亲热。当再次留给陌生人时,责容易被陌生人安慰 C(占10%)反抗型。对母亲的分离,感到强烈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对母亲又亲又“恨”对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宝宝属于那种依恋类型,与母亲的教育方式和宝宝本身的气质特点决定。

依恋是物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生物根源。他们指出依恋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基因所保留下来的人类和生存方式的信息,或者说是人类在面对可能的威胁和意识到的危险时所采取的必然、本能的反应方式。

(二)、习性学家把儿童依恋的产生与发展分为几个阶段:(1)、前依恋期(0~2个月)

婴儿在生物机能的驱使下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反应,即哭泣、微笑、咿呀语等信号行为与依附、要求拥抱等趋近行为,以此来得到看护者的亲近。在此阶段,儿童还未实现对人际关系客体的分化,对任何人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反应,可以接受陌生人的关注与爱护。

(2)、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

这一时期儿童出现了对熟悉人的再认,熟人比陌生人更容易因此强烈的依恋反应,但仍然无法区别地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关注。(3)、依恋关系明确期(7~24月)

儿童对特定个体的依恋真正确立。这一时期儿童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出现了对熟人的持久的依恋情感,并能与之进行由目的的人际交往,从而形成对待个体的一致的依恋反应系统。

(4)、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24月以后)

这时儿童已经能够理解父母的需要,并与之建立起双边的人际关系。他们学会了为达到特定目的而有意识地行动,并注意考虑他人的情感与目标。如哭泣不再是机体内部状态的自动化反应,而是被婴儿用作召唤母亲的手段。

(三)、习性学家认为儿童依恋的发展又以认知发展的特定水平为基础,而其发展又与儿童从第二年开始逐步形成的“内部加工模型”紧密相连。儿童这些关于自我、重要他人及人际关系的心理表征为参照处理各种社会刺激,决定自身的反应与对待方式,筑建起未来的人际关系。

(四)、儿童的依恋起初是指向某些特定个体的,习性学家认为影响儿童依恋客体选择的因素是本能或生物因素,如认为是儿童的本能,或是母亲的母性生物特征等因素导致了依恋的特定指向。

(五)习性学家认为:儿童依恋的另一面即怯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机制,可以使儿童避免可能的伤害,维护自身生存

先天因素是依恋发展的基础。经验决定着他依恋的对象、性质和强度等特点。

依恋的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依恋作为最早的爱的情感的表现,为婴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全岛”;另一方面,由于依恋关系的存在,儿童乐于接受依恋对象的帮助、指导和要求,并主动模仿和认同于依恋对象。因此,依恋关系是儿童顺利社会化的一个保障,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篇: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安阳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发展心理

学》论文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

响的研究

作 者 赵文慧

系(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教育学 年 级 11 级 学 号 110704004 日 期 2012,12,15

711

安阳师范学院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赵文慧

(安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摘要】 :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存在着与正常家庭儿童生活处境与生活信息之间的巨大反差,这引起了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的困惑。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缺乏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缺乏倾诉和求助对象,导致单亲家庭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纪律性不高、社会认知有误、早恋倾向等问题。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 】: 单亲家庭;社会问题;单亲儿童;早恋倾向;心理健康

儿童教育是最微妙、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教育阶段,儿童教育必以爱心为本。让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但在教育实践中,爱心教育最容易被忽视,批评教育最容易登场,这是值得每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深思和亟待纠正的。爱的大部分来源是出自于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同伴。当然,父母的爱是占据大部分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单亲家庭的数量的日益增加,孩子们得到的爱减少了一半甚至是全部的。这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创伤。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单亲家庭呈现上升趋势

据妇女权益部门不完全统计,建国50 多年来,中国曾出现过三次离婚高潮,其中20 世纪50 年代的离婚高潮中,全国出现了110 多万对离婚者;“文革”中出现了第二次离婚高潮,离婚人数高达180 多万对;第三次离婚高潮是在90 年代初。从此以后离婚率一直处于盘升势头。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以50 万到60 万的数量递增。据对全国27 个省市自治区900 名父母离异的儿童和800 名完整儿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离异儿童在智力发展,情感情绪,社会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行为明显较多,犯罪率更是高达40%。逐渐增多的单亲家庭及离异子女,已成为社会又一特殊弱势群体。

(一)单亲家庭儿童普遍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的年轻父母普遍没有接受过怎样教育子女的学习训练,缺少

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如再遇到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在家庭中扮演两个角色,因此,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是不平衡、不正常的。单亲家庭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与父母离婚前恶劣的家庭气氛、父母冲突造成的紧张人际关系,以及父母离婚后对一方家长产生的分离焦虑、悲伤,对既往家庭幸福的回忆等有关。此外,也与进入单亲家庭核心家庭的不适应,在亲朋好友面前感到羞辱、自卑、无助等情况相关。其表现如下:

722

安阳师范学院

1.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不断争吵直至离异,给心灵蒙上阴影,精神失去寄托,或陷于哀伤痛苦,或沉迷于幻想美好生活,或放纵于吃喝玩乐,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前进动力。某同学今年十八岁,十四岁那年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家庭经济情况差,父亲常年下岗在家,喜欢赌博。他在学校成绩很差,经常留级。“爸妈离婚前我们一家三口住在很小的地方,爸爸总是打麻将打到很晚,他们两个就吵架,我从睡梦中常被他们吵醒。我对他们说明天要上课,但他们还是不停地吵„„爸爸只关心输赢,从来不问我的学习,我成绩下降,他就打我骂我,说我给他丢脸„„我好想妈妈,可是爸爸不许妈妈来看我,同学们也都笑话我,我真的不想再上学了„„可见,父母离婚最苦的是孩子。为了孩子,一定要慎重行事。2. 不良情绪和性格

一位记者在某精神病院采访时正赶上家长探视,小波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正由她姥姥和妈妈领着,走进病房。据大夫说他曾因害怕受同学欺负而在家休学两年,可是这个在外面有的胆小鬼在家却霸道得不得了,屡次拿针去扎姥姥的手。他这种变态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小波的爸爸是某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小对儿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可孩子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其父大失所望,一次竟用枕头捂住孩子的脸压在沙发上„„这之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小,父母也因其教育问题屡次争吵直至离婚。他干脆不去上学,反而在家里找碴撒气,姥姥基于对他的疼爱和怜悯,一直包容忍让,最终成为他霸道行为的出气筒。期望值过高导致小波父亲的暴力教育,而随之而来的夫妻离异,又在小波就旧伤未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因为年纪小,小波的宣泄指向还仅停留在“向内”的话,有朝一日,随着他年龄增长和体力能力的增加,他的种种不满,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家庭走向社会,那时候后果才是更可怕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3. 不良习惯

加拿大学者曾就单亲家庭孩子身心健康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单亲儿童在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有21%嗜毒,70%以上不同程度的酗酒,而且有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由于父亲或母亲过分的溺爱或者不闻不问,再加上儿童本身自制力尚弱、情绪的影响波动以及外界的巨大诱惑,单亲子女易被网络游戏、抽烟、酗酒、赌博等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缠身而难以自拔。4. 品行障碍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精神扯皮”的过程中,承担了一个聆听者、目睹者和他们宣泄彼此间仇恨的暴力承受者的角色,那么这些孩子对社会的仇恨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会在父母的行为中,习得“以暴制暴”,因为他们成长的家庭就是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师协作网协作律师时茂福前不久对河北某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作了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该市近三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由2002年121人上升到2005年221人。且暴力性犯罪如杀人、重伤害等严重犯罪较为突出。在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而不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率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25%以上。单亲家庭儿童或是由于缺乏家庭温暖,许多孩子厌学、逃学、辍学而不能接受正常学校教育,有的甚至被家长教唆犯罪;或是由于心理、精神受到伤害产生仇视、厌世情绪,这在少年犯中占三分之一左右;再如父母离异生活困难,升学乃至生活有沉重的经济负担,过早走向社会„„思想的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低使他们更733

安阳师范学院

容易从小偷小摸,打架滋事到走上诈骗、抢劫、乃至杀人的犯罪道路。5.不能适应社会

大部分单亲家庭儿童由于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不满,想要很好的保护自己,在学校中沉默寡言,孤僻自闭,不能与他人正常相处,亦不参加组织活动。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潜在的和深刻的不良因素,往往会导致以后各种心理适应不良。进入社会便更难立足,稍有挫败或不如意就会造成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以上表现在单亲家庭子女中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其中突出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不良情绪和性格、品行障碍。6.出现早恋倾向

大部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在爷爷奶奶那里又得不到真正自己想要的爱,在伙伴那里由于面子问题心理也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会在异性同学那里产生一些类似于爱情的东西,通过和异性同学的诉说,吐露自己内心长久的压抑,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与寂寞。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多结交自己认为很好的朋友。但这早恋是不被大家所认可的,早恋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学业荒废、思想道德滑坡、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为此,单亲儿童内心缺少的爱是只有父母能够给与的,是不能被任何东西来替代的。

(二)、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需求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姆斯基说过:“任何方法如果以儿童需要

为基础,那么便会成功,反之,则不会达到目的”。为提出更好的对策,研究儿童心理需要十分必要。单亲家庭儿童比正常儿童有着更强烈的心理需要: 1. 经济和安全

孩子需要父母给予稳定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只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忍饥挨饿,不会因为缺吃少穿而去偷去抢;只有父母宽大而有力的翅膀,才能给他们安定,不必提心吊胆,不必担惊受怕。其中,经济是基础,身心安全是保障。2. 爱与情感

单亲家庭儿童更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爱。由于他们家庭的特殊性,他们有的只得到了父爱,有的只得到了母爱;有的父母为了争孩子的抚养权展开拉锯战,使孩子夹在中间无所适从;有的父母都撒手不管,把孩子丢给年迈的老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老师的爱成了孩子强烈的企盼与渴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同学,朋友的关爱与友谊。班里有的学生受世俗、家长的影响不愿意与单亲家庭子女交往,单亲孩子表面虽然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很渴望融入集体中去的,只是他们自尊心过强,怕同学嫌弃,没有勇气主动接近人家。同时,家庭的残缺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多创伤,他们有很多苦闷要向人倾诉,也需要别人给予更多的安慰。3.尊重与承认

曾经有一个实例就是,小海的母亲和其父离婚后再组家庭,小海的父亲是个赌鬼,每逢深夜输钱回家就将气撒在孩子身上,骂他是“讨债鬼”,小海思念妈妈,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更觉得抬不起头来,小小年纪跳楼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父母的“离婚战”中,儿童常感到自己是多余的,心灵和精神的创伤难以弥补,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情绪,因此更希望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可,从而树立信心。

744

安阳师范学院

每个做父母的都应十分清楚,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小的量变积累到大的质变的飞跃, 孩子学好变坏也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万里长城, 起于垒土;千里之堤, 溃之蚁穴。越是在优越的条件下,做父母的越是应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千万不要冲动行事,悔恨终生。

儿童心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做父母的懂得如何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些父母偏偏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以身作则。要知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性质是至关重要的。对未涉世的孩童来说,家庭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尤为重要。父母的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就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无声的启示。因此, 父母爱孩子, 首先应自尊、自爱、自强,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孩子塑造一个好的形象模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当今时代,一般父母都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神童、少年大学生这些耀眼的光环,使无数年轻的父母们为之倾倒。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不但是无可非议的,而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美好前程。美好前程是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再加上自己的不仅如此,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所有的父母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品德优良。但是,不少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有的方法简单粗暴,轻则口训,重则棒打;有的放任自流, 相信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就好了,如此等等。父母如果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就会既不苛刻求成,又不放任自流,而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孩子,以自身的优良品质无声润物哺育健康的心灵,以促进孩子身心顺利健康地发展。

总之,儿童身心的发展与父母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做父母的懂点儿童心理学,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掌握一些教育培养儿童的正确方法与途径,一切从实际出发,会大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才能使父母良好的愿望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儿童发展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J]2011年

755

安阳师范学院

赵文慧 110704004 11级教育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766

安阳师范学院

作 777 业

姓名:赵文慧 专业:教育学 学号: 110704004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三篇: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可是,现如今的学生之中“近视眼”、“小胖墩”、“病秧子”日益增多,学生体质差、爱生病、体育测试不达标„„一系列不良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是个多元的因素,在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一、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因素

1、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越来越薄弱,还有部分学生,仗着祖父辈及父母的宠爱,缺乏了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期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娇气的性格,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在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

2、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

小学是萌芽阶段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段,父母们为了孩子大量的购买一些食物给孩子,快餐、饮料、膨化食品等,虽然味道好,但是对孩子的身体却无益 这种过度饮食导致了肥胖现象的增多,也直接降低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另一方面学生的挑食、偏食等也造成了学生营养不平衡,身心发育迟缓,影响体育锻炼质量。

3、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重

学生作业量过大、无暇运动。绝大部分的学生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但老师布置,学生家长也布置,还要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导致学生无法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甚至个别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体育课也不能下来,根本无法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4、家长体育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通常地把学生文化课成绩优劣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致使学生认为智育是第一位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忽视了日常的体育锻炼。许多家长甚至还认为体育课只是玩玩,是放松大脑。孩子能吃能睡、营养到位、没病没灾,身体就是健康,只要能把学习搞好,根本没必要让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

5、体育伤害事故禁锢了学生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偏爱,一旦孩子在体育课上出现擦破皮肤的“事故”,维权意识过浓的家长就兴师动众,找学校、找上级主管部门,而最终“事故”处理的结果多是追究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时间长了,对于那些能锻炼孩子身体和意志但有危险的体育项目、体育器材,老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于是高难度、易出事故的运动开展的次数越来越少。

6、场地、器材设施匮乏

体育活动场地、体育活动设施少,无法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不平整的操场、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开展。

7、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习惯了以运动技术为主的体育教学,因而平时不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法等方面的书籍,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二、改进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体育设施、器材资源的开发。

体育器材、体育设施是达成体育运动必要手段,开展体育活动离不开体育器材和设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器材和设施的开发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量做到一材多用,如用手榴弹和实心球组合成简易的保龄球游戏;体操棒和小皮球可以当作垒球来打„„这样使体育课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3、合理选择练习项目

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育活动改革的力度,在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上,除了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外,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要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4、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教育。

学校应努力制造条件,通过专题讲座、墙报、黑板报、广播、多媒体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营养知识指导,提倡合理营养,注意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膳食平衡,防止肥胖和营养不良。

5、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第四篇: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篇一:教学设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形题专项训练》

教学设计

富县高级中学 左 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归纳、表达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制影响光合作用单一因素的坐标图,理解各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②通过读题、识图、析图,获得解决坐标题的解题经验,培养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问题的解答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合作用坐标曲线图相关信息分析和应用。

三、教法:讨论归纳法。

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为b级即理解水平,高考考纲中则标定为二级即要求达到掌握水平。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知识,这一知识点在简答题中较多的以曲线坐标题形式出现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要求。

通过平常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总结说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至于图表题则是在教师讲的时候觉得很清楚,一但自己做的时候又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学以致用;结合学生对坐标图的已有了解,单一坐标变量图形

分析,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坐标图表示各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掌握坐标图的特点;通过习题延伸、能力强化训练绘图、析图和计算能力,获得解题经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五会”:“会看”、“会析”、“会用”、“会换”、“会画”。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co2 + h22o)+o2 或 6co26h12o6 +6o2 +6h2o

1、内部因素:

①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光合速率不同; ②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光合速率不同;

③同一叶片的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光合速率也不同。

2、(外因)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及应用: ①光照强度;②co2浓度; ③温度。

3、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篇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案例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案例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深刻理解植物叶片代谢的切入点。通过理解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学生可以把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教材仅简单提及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而且在新课中,教学目标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构建数学模型。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光合作用强度概念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2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理解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理解和运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转变及相互关系。

⑵能力目标:实践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有关的情境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3 教学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⑵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4 教学设计思路

光合作用强度是《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中重要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构建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是需要以学生已掌握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概念等内容为前提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纯思维方式的探究,自己构建光合作用强度概念的模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能力。5 课型:第一轮复习课 6 教学环节 6.1 谈话导入,明确教学目标

师: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一节的内容在我省《考试说明》中是属于二类要求的知识内容,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节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大家认真理解和记忆,其一: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和测定,其二:各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情况及其应用。

课件展示:《考试说明》对两个知识点要求的层次 6.2 学习光合作用强度概念和测定

师:首先大家一起来回顾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请大家打开课本p104,看概念。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量,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是一种量化的指标。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的哪些原料或产物表示光合强度的大小呢?请大家通过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课件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生:可用光合作用消耗的h2o、产生的o2、固定的co2、制造的(ch2o)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师总结:都可以吗?在植物细胞中涉及o2、co2、(ch2o)只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而涉及水的反应实在太多了很难区分开。因此一般可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固定的co2量或者制造的(ch2o)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相应的仪器直接测定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固定的co2量或者制造的(ch2o)量吗?

生讨论:不行,有光照时,植物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产生的o2从叶绿体出来后,会被有氧呼吸消耗一部分,„因此,要测定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利用的co2量或者制造的(ch2o)量就必须把和呼吸有关的部分量考虑在内。课件展示:有氧呼吸反应方程式

于呼吸强度时两者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

课件展示代谢情况:按照o2、co2、(ch2o)顺序

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①=实测 o2释放量②+有氧呼吸耗o2 量③;

光合作用co2利用量⑴=实测co2吸收量⑵+有氧呼吸产co2量⑶;

光合作用糖类制造量ⅰ=实测糖类积累量ⅱ+有氧呼吸糖类消耗量ⅲ;

师:由上述公式可知,①或⑴或ⅰ都可代表光合强度,③或⑶或ⅲ则可代表呼吸速率,而实测的②或⑵或ⅱ则代表净光合速率。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总结上述结论。

生:光合强度(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师:由上图分析可知,我们只能直接测得②或⑵或ⅱ代表某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而我们想要知道光合强度大小,是不是只要再测定呼吸速率就可以最终知道光合强度的大小了,那么,此时叶片的呼吸速率怎么测?

边分析边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有光照,植物叶片既有光合作用又有细胞呼吸,要测定呼吸速率会受到光合作用的影响。

生:只能通过测定黑暗时,植物叶片耗氧量、产co2量或者糖类消耗量来衡量有氧呼吸速率。课件展示图解:

师:那在黑暗时和光照时条件不一样,有氧呼吸速率会一样吗? 生:植物叶片进行的有氧呼吸不会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师:在理清这些思路之后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该怎么对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

课件展示:测定光合强度(真正光合速率)时,应该要在黑暗下测定呼吸速率,然后在某种光照强度下测定净光合速率,再把测得的值进行处理可得真正光合速率。

注:通常测定光合速率时,以测co2为指标。如下图 09四川卷30 课件展示例题:(横线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教师总结)

例: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

(1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 ;(2)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 7 mg,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 四 组叶片。

师:

1、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我们知道,这可以用来衡量每小时呼吸消耗量,并且由于温度对呼吸酶活性的影响,呼吸速率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2、光照后的重量变化可以用来衡量光照一小时,叶片的净增重量,即用来衡量净光合速率。如第四组,光照1小时叶片由-4变成+2,叶片净增重6 mg。

3、(2)问的是合成的有机物,说明问的是真正光合速率,那就得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如第四组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净光合速率6=10。是四个组中最多的,因此第四组的氧气产生量也是最多。

6.3 各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情况

师:大家知道,在植物生长的环境中,有诸多的因素能影响到光合作用,如光,温度„我们先来看看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情况,光有光照强度和光质两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光合作用强度。以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情况的结论,大家还记得影响情况是什么样的吗?

生: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强度加强,但超出一定限度(光饱和点),光照增加,光合强度也不再增大。

实验视频: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7分26秒)

师:请大家看这个图,1、找出表示我们前面复习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地方。

2、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1)光

①光照强度

生:光补偿点是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光合强度达到最大值的光照强度。

师:为什么达到饱和点后光合强度不会再增加?

生:受单位叶面积中的叶绿体数量,温度或co2浓度的限制。

师:根据这个原理,在大棚种植作物时,可以给植物提供什么样的光照条件?

生:可根据植物对光的需求情况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让植物处于光饱和点以提高产量。师:下面看一道例题 课件展示:己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下图表示在30 ℃ 时,该植物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 ℃,其他条件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a)a. a 点上移,b 点左移,m 值上升 b. a 点不动,b 点左移,m 值不动 c. a 点上移,b 点右移,m 值下降 d. a 点下移,b 点不移,m 值上升

生:a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a点时,只有呼吸作用,当温度由呼吸最适温度30度降到非呼吸最适温度25度,呼吸速率变小。应上移

2、b点的含义是光补偿点,即此时光和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而温度变化后,呼吸强度变小了,光合作用强度变大了,要继续保持二者相等,光照强度要减弱。

3、c点是光饱和点,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为m,而温度由非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变成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m值会增大。

师:因为四种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课件逐步展示:②光质: 复合光(白光)>红光(蓝紫光)>绿光

应用:建日光温室时,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或薄膜做顶棚,光合作用的效率较高。

课件展示:(2)co2浓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随之而增加.应用:可通过合理密植保证通风、施加农家肥料来确保有足够的co2供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温度

师: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那么,请大家用一个曲线图把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表示出来。

生:

师: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最适温度。大家知道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

吸作用,而温度同样通过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和光合作用的不一样。

课件展示: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利用这个原理来提高作物的产量?

生:可通过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提高一个昼夜的产量。课件展示:(4)矿质营养 n:光合酶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

p: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维持叶绿体正常结构和功能 k: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运输 mg:叶绿素的重要组分

应用:可向土壤增施适量肥料,以使作物有足够的矿质营养来源,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物质基础。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通过纯思维探究来构建概念模型的课,内容抽象,借助课件的辅助手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由于在构建概念模型的环节时间分配较多,导致“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部分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入讨论。

篇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崔敏(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主线,采用视频、课件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讨论分析,不仅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方法,更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强度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1、教学内容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上看,本节课是对“光合作用”认识的最高点,也是历年高考必然涉及的重要主干知识。它在已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深入地剖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从而体会到环境因素对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本堂课重点探究光照强度等三大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初步学会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2、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观看视频、ppt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并同步板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通过课堂实验探究,及时加深巩固本节所学习、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1.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2.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2 技能目标: 1.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2.学会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绘制坐标图); 3.3 情感目标:

1.参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的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 2.体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成功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 4.1 重点:

尝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4.2 难点:

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绘制坐标曲线图);

5、课程类型:高一新授课

6、教学过程的实施

6.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视频播放一段全球粮食危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粮食危机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讨论:及时灌溉、适时施肥、合理密植、一年多熟等。

教师总结: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指的是什么?光合作用强度到底与哪些因素相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6.2 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p.104最后一段文字,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要求思考答出光合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课件展示:⑴概念:光合作用强度指光合作用的强弱,也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⑵表示方法:①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②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③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

6.3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教师引导: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和短暂小议后,提问学生。

教师评价并补充学生的回答: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此外,含水量、矿质元素、叶龄等也影响着光合作用强度。6.3.1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p.105中的“参考案例”,让学生分步思考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自变量是什么?如何设置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如何观测的? 带着疑问观看教学视频,抽问学生,适度评价。

课件展示:(1)实验原理:叶片在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间隙中充满了空气;可采取真空渗入法(排除间隙内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不断产生的氧气在细胞间隙中的积累,致使下沉的叶片又逐渐上浮。

跟踪练习1: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我们来做个练习。

(2003年广东江苏卷)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学生回答:c 教师总结:叶片小块需进行光合作用才会浮起,此过程需要光照、适宜的温度、co2、h2o等条件。

课件分步展示:(2)自变量:光照强度;设置方法:调节台灯与实验装置间的距离或改变灯的瓦数;因变量:光合作用强度;观测指标:观测同一时间段内被抽去空气的小圆叶片上浮数量。

提示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回答:距离越远,小叶片浮起的数量越少,距离越近,小叶片浮起的数量越多。

教师补充:前提条件是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相同时间内观察。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由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增强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强度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

实验进一步探究: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是否完美,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提示学生,白炽灯会产生热量,是否对烧杯内水温产生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在白炽灯和烧杯之间放置一玻璃水柱,吸收热量,防止热量对烧杯内水温的影响。

学生回答:也可以使用冷光源。

教师总结:同学们想的很对,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应积极思考,开拓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光照强弱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横坐标用光照强度表示,纵坐标用co2吸收量和释放量来表示光合速率),启迪学生对曲线图进行分析。

教师点醒: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co2释放量表示此时的呼吸强度。ab段、bc段:随着光照

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b点(光补偿点):光合作

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b点之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c 点(光饱和点):最适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简要介绍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有效而适用的措施。

跟踪训练2:p.106拓展题光合作用双峰曲线问题的讨

论。

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7-10 h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12 h 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14-17 h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

降。重点讲清:7-10 h: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

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c点(午休现象):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

用强度明显减弱。14-17 h: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进一步探究:b、d两点光合作用强度都达到了峰值,但d点相对较低,尝试分析其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d点所在的时刻气温继续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加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增多,因此d点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小于b点。同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略小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3-5℃。(要求学生做好笔记)6.3.2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启迪学生根据上面对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分析思路,尝试完成co2 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绘制,并简要解释。

要求学生重点分析曲线上的ab段、b点和c点。强调“最适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等表述。

跟踪训练3: 为了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o2应控制在下图中哪一点?()a. a点b. b点c. c点 d. d点

学生回答:c 教师点醒:为了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应控制co2浓度

在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最低co2浓度。

简要说明应用:农业生产上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

家肥等措施,可以适当增大植物行间的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

强度。

6.3.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提问学生: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温度靠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鼓励学生自行分析曲线。教师点醒: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在35℃左右,50℃光合作用停止。

教师引导:温室栽培,如何利用温度来提高光合强度呢?

学生回答:白天调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增加有机物积累。晚上适当降低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教师总结:温室栽培,可增大昼夜温差,使有机物多多积累。

跟踪训练4:

我国青藏高原农区的小麦产量高,新疆、甘肃等地产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原因是()a.日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b.风力较强,co2浓度较高 c.日照充足,雨量比较充沛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较少

学生答:a 6.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重点进行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问题研讨,同学们也多次比较成功地尝试了建立有关数学模型(曲线图的绘制和简单分析)的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有个深刻的认识。在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探讨其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7 教学反思

新课程主张教学过程的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就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表演代替老师的“讲”,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代替教师的“灌”,教师只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 “顾问”。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朱红梅,“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中学生物教学[j],2009,(11):9-11。

高跃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复习课的教学案例,中学生物学[j],2011,27(01):37-39。

篇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9教学案

高一 年级 生物 学科学生自主学习材料

篇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案

班级: 姓名:

【温故知新】独立完成下列表格

【合作探究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并标出c、o元素的来源去向

()

1、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合作探究2】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填增加、减少与不变)

1、co2供应不变,停止光照 c3 c5 ;atp[h]。

2、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 c3 c5 ;atp[h]。

()

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加、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加、c5化合物减少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加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

7、绿色植物在暗处不能放出氧气是因为 a.co2的固定受阻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 c.水的分解不能进行 d.五碳化合物的再生困难

()8.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转变成葡萄糖,最起码需要的条件是

①co2 ②叶绿素分子 ③atp ④[h] ⑤多种酶⑥五碳化合物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⑤ d.①③④

()

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全过程都需要光

b.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酶的催化 c.光合作用全过程完成后才有氧气的释放 d.光合作用全过程完成后才有化学能的产生

班级: 姓名:

一、单因子的影响

(一)光照强度

曲线分析:

(1)描述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并

指出a、b、c三点及bc段的生物学含义? a点: b点: c点: ab段: bc段:

(2)如果自然界中某植物,在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b的条件下能否正常生

长?

(3)根据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增加光合产量?

1.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曲线,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少量缺mg时,b点将向

右移动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2.分析下列甲、乙、丙三图,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左移

b.在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表观光合作用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类胡萝卜素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最好选用紫色的塑料大棚

看坐标曲线图的注意事项:

第一看:理解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一般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

是因变量,结合教材,联系相关知识点(即识标)

第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即明点)第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变化的趋势及含义(即析线)。如遇多重变

化曲线,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再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结论,或是教材中的

结论性语句。

(二)co2浓度

曲线分析:

(1)描述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并指出关键点的生理含义?

(2)根据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增加光合产量?

3、下图为夏季晴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曲线ab 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 _______过高 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

用原料之一的 供应大量减少,以致反应阶

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的形

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以致光合作用

反应产生的 减少因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三)温度

曲线分析:

(1)描述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曲线并指出关键点的生理含义?

(2)如果想要提高产量,如何控制温度? 4.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植物在30℃

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降低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

变), 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降,b点不移,m值上升

(四)水分

水分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缺水时可使光合速率下降。由于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只是植物所

吸收水分的一小部分,因此,水分缺乏主要是间接影响光合作用下降。夏季的正午,由于植

物缺水而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

在生产上的应用:预防干旱;适时适量灌溉。

(五)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

(六)此外光照时间、光质、叶龄、受光面积等均可以影响光合作用

二、多因子的影响

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 所表示的因素,随其因素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到q点时,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影响因素为坐标图中三条曲线所表示的因素;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的其

他因子。

5.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几种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小麦生长的适宜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

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应注意满足植物生活的 条件(请依

据上述三图作答)。预计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

为。

(2)夏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低的主要原因可以用 图来说明,具体

解释为。

(3)在气候寒冷时,即使在全日照下小麦也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生长,可以用 图

来说明,这是因为。

对应训练:

1.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

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 i和 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 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 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2.右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强度的限制

b.甲图可见,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c.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甲图的b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乙图出现cd段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3.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

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增大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4.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

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5、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

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

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于光照.实

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1)在0min ~5min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2)给于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min ~20 min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

小,这是因为

加入少量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

是因为,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 mol的氧气。

第五篇: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间学校。因此,孩子们在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如何,能否像大部分家长所希望的那样成“才”,这跟家庭环境的好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然而,家庭环境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则往往起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作用。第一:家庭环境的氛围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心理共同体,每个家庭都笼罩着一定的心理氛围。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也体现着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它既反映着家庭成员对社会的态度,也反映着家庭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的相互关系。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家庭成员各尽其社会和家庭之职责,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热心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家庭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同享欢乐,共分忧愁,平等互助,彼此信任和尊重,即使偶尔发生矛盾冲突,也能顺利解决。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使孩子能感到“这

是我的家”,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灰心气馁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相反,在空气沉闷、压抑,充满矛盾冲突的不和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双方的矛盾冲突激化,导致离婚所引起的家庭破裂,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孩子,令其受到无所适从的心灵上的创伤。生活在不和谐而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诸如,喜怒无常,闷闷不乐,胆小怕事,固执己见,不听劝说,不能自制,不爱交际,自卑、孤僻、冷漠和撒谎欺骗等等心理障碍或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还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第二:家庭的教育模式

所有父母都在教育子女,但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教育信念等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家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经从事教育和心理研究人员的多方面调研得知,在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如下几种基本模式:(1)保姆—溺爱型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种家庭的父母和长辈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盼着孩子快快长大,希望孩子早日成“龙”,成“凤”。因此,他们对孩子在吃、穿、玩、用上总是一味迁就,一味满足,这真可谓是对孩子充满了柔情蜜意,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他们并无意识到这种娇生惯养性的溺爱却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健康,使孩子渐渐地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放纵蛮横的恶习,而且也逐渐造就了孩子本身的脆弱和无能的人格。当孩子长大成人而面临未来的生活挑战时,则会因从小就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特性而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及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此,不仅子女本身要付出代价,而且整个社会也要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往往又是相当高昂的。(2)专制型模式。专制型家庭的父母表现为对孩子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强制多于慈爱,冷酷多于温情。这一类型的父母所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在家里往往是企图利用对孩子的监护权来建立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权威,不准孩子有自己的不同见解,要求孩子去做其所做不到的事情,做不到则打,“不听话”则骂,甚至于捆绑起来吊打,乃至害了孩子性命的例子,时有发生。“暴君式”的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压抑和人格上的侮辱。这种家庭抚养出来的孩子表面上驯服,内心却充满着对专权者的敌意和怨恨,他们往往是迎逢作假,或转而对他人施暴。在得不到温情,觉得无路可走时,还可能离家出走,可能到不良团伙中去寻找“温暖”,严重时则可能走向轻生。这种专制式的家教,不仅葬送了孩子应有的许多宝贵品质,还塑造了他们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

(3)宽容型模式。这一类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对孩子放任不

管,任其自由发展,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干涉,父母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求,奖惩不明。这类父母对教育子女方面持消极态度,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必自通”的放任观念。处于这种养而不教不管的家庭里的孩子,难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俗话说“不管不教要变坏”。一旦家庭出现危机或孩子本身发生问题,而父母再来行使职权则已悔之晚矣。

第三:从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来看,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体现为经济状况)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在这种家庭中,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儿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2)职业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做为构成家庭智力环境的基本因素,对子女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对子女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3)住房条件 住房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

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住房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为子女学习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那些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的父母,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因此家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以上是从不同的三个方面来分析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形成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自孩子出生起,最先接触的人是父母,最先生活的环境是是家庭,家庭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下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涉及不同年龄的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本章就从年龄角度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此处把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1~3岁,3~6岁 1~3岁儿童......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002040101艾岸 摘要: 寿险是人身保险的组成部分,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可以说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

    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我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的认识,教育行政......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政策,经济,人口,消费者行为,地理,科技,文化,国际形势,热点事件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

    影响网上药店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网上药店发展的因素研究 摘要:通过了解我国网上药店现状,结合网络营销特点,探讨影响网上药店发展的因素研究。认为网上药店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为经营......

    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长发育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而是受一定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如果环境中存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心理方面的有害因子,就必然影响儿......

    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环境因素

    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环境因素 茶叶变质陈华是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氧化、降解、转化的结果,对它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线和湿度,其次是温度、空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口才——影响演讲成功的环境因素

    演讲具有公众性,领导者的演讲更是在对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诸如听众是坐着还是站着,其性格、文化素养如何等因素,常常会对领导者的演讲形成制约和影响。 一般来说,演讲时演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