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5篇

时间:2019-05-15 00: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

第一篇: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强化工科教师的工程背景与国际化视野,缩小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教师工程实践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所有在编在岗及非事业编制专兼职教师。第三条 教师继续教育分为以下几类:

(一)校内工程教育培训;

(二)校外课程进修学习;

(三)企事业与工程现场挂职锻炼;

(四)国际学术交流与访问。

第四条

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45岁及以下专职教师五年内须依据第三条所列教育类别分期分批逐一达标;对于新进教师,此项考核内容将作为教师上岗的基本前提条件;鼓励兼职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加继续教育。

第五条

学校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计划、任务,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按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第六条 学校成立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人事处,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门为成员。各成员部门按业务归属是继续教育的业务主管部门。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专兼职教师指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

第二章 继续教育类别

第八条 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培训。主要为在岗培训和新教师上岗培训。新教师除了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外,还须参加校内新教师工程教育上岗培训。

工程实践培训的主要内容:针对不同教师的背景,通过报告与课深堂教学的方式,聘请校内外工程经验的专家对其进行工程与实践培训,为以后工程现场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九条 校外课程进修。主要到境内外著名高校脱产或半脱产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或参加国家教育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短期课程培训。对年龄在45岁及以下人员、卓越工程师任课教师、新办专业(含新硕士点)、新开课程、精品课程、基础课程教师等适当倾斜。除短期课程培训外,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

第十条 企事业与工程现场挂职锻炼。主要到与我校签定协议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事业单位、工程现场脱产或半脱产挂职。培训对象主要为45岁及以下专兼职教师。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

第十一条 学术交流与访问。主要为国内外访问学者、学术休假、学术考察等形式。

(一)国内外访问学者。分学校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和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派出两类。

(二)学术休假。任学校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满两年及以上,中期考核合格。任期内可享受一次学术休假。时间为1-5个月。

(三)学术考察。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的外出专题调研及考察。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

第十二条

加强外语能力、包含一些小语种的培训。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分期组织公共外语、专业外语及部分小语种、口语等外语培训班,中青年骨干教师、双语课程教师等原则上须参加相应外语类别的培训。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十三条 学院计划。各学院要制定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措施,并制订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学年度计划于每年5月底以前报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学年度计划中校外课程进修学习和企事业与工程现场挂职与锻炼的计划人数不少于计划总数的50%。

第十四条 个人申请。申请人向学院提交《西南交通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申请表》。学院根据学校批准的学年度计划签署意见,然后到业务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学校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计划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按文件要求操作。此类培训计入相关学院继续教育计划。

第十六条 涉及境外培训的,相关职能部门会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审核,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协助办理境外培训相关事宜。

第十七条 原则上一人不能同一时间参加所列全部培训类别。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学校对第三条所列培训项目划拨专项经费,统称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培训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由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人员所需经费由学校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培训费支出。第二十条 参加校外继续教育培训的费用原则上五年内每人最多报销一次。

第二十一条 学校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计划、任务所需费用,若上级文件有相应规定的,按上级文件执行。

第二十二条 费用报销。参加培训学习人员完成培训学习任务,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持相关材料,经学院、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并完善签批手续后,报销培训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住宿费的报销金额控制在学校规定的标准以内。参加市外培训的,按学校规定的标准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

第五章 业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 校内工程教育培训由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职能部门进行业务管理。本人提交申请,相关职能部门审核,报校主管部门备案。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培训项目。

第二十四条 校外课程进修学习、企事业与工程现场挂职锻炼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业务管理。申请人填写《西南交通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申请表》,学院签署意见,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审批,报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国内外访问学者由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进行业务管理。学校主管部门下达的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由人事处负责业务管理,并按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办理。学校组织的教学方面的访问学者计划由教务处负责业务管理;科研方面的访问学者计划由科研处负责业务管理。申请人填写《西南交通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申请表》,学院签署意见,教务处或科研处审批,报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学术休假由研究生院进行业务管理。申请人填写《西南交通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申请表》,学院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批,报校主管部门备案。研究生院认真组织和落实计划,建立培训工作档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完成学术休假时,必须完成申请休假时预定的科研任务,同时提交学术报告,并在相关学科至少举办一次学术交流或讲座。

第二十七条 学术考察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参加学术考察人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初步名单,提交主管部门审批。考察活动完成后,考察人应向相关职能部门提交考察报告。

第二十八条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学习期间应主动与本人所在学院和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加强联系,汇报学习情况。参加校外培训学习结束后,应及时向所在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提交培训学习情况的总结报告(含思想表现、培养学习情况与收获、培训单位鉴定、继续教育成绩等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按规定归入培训人员业务档案或人事档案。

第二十九条 所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在培训前须与所在学院签订培训协议。校外培训三个月及以上的,还须与学校签订培训协议。

第三十条 凡因培训人员违反各项规定被取消培训资格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所产生的费用由培训人员自行承担。因学院管理失误造成培训人员被取消培训资格的,所产生的费用由培训人员所在学院承担。

第三十一条 校主管部门每学年末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总结,并制定第二年工作计划。

第六章 待 遇

第三十二条 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人员,完成相应的培训学习任务并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享受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规定的工资、岗位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与学校、学院签有培训协议的按协议执行。

第三十三条 学校每年对各学院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情况作为教师考核、晋升职称等的条件之一。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学校具有二级独立法人资格或实行独立财务核算的单位、实行后勤社会化的经济实体等所属部门教职工的学习、培训不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由本单位参照本办法自行管理,培训学习结果需报校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归档。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以前批准参加培训的,仍按原办法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安全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研究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是对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期间安全管理的规范。

第二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与基地建设联合单位共同负责。由研究生院、学生处代表学校负责管理该项工作;各学院与基地建设联合单位负责具体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学校职责

1、研究生院负责制定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安全管理办法。

2、学生处负责学生校外专业实践过程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

3、研究生院、学生处共同负责督促、检查学生校外专业实践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

第四条学院职责

1、各学院在与校外单位建立联合实践基地前应先对实践基地的安全情况(住宿、饮食)进行实地考察,优先考虑与有专门宿舍和食堂的单位建立联合关系。

2、建立联合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中须对学生人身安全方面进行约定。

(1)实践单位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或其他意外保险。

(2)学生在专业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实践单位应负责保险以外的其他一切费用。

(3)学生在基地期间因基地方管理不善导致学生出现意外基地方负全部责任。

3、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之前,各学院应要求学生本人或联合单位必须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或其他意外保险,否则不能同意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4、各学院应与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及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定期与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交流,实时掌握研究生的状况。

第五条实践基地单位职责

1、实践基地单位须做好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

2、实践基地单位须做好学生饮食安全管理工作。

3、实践基地单位须做好学生实践期间外出的安全管理工作,学生有事外出必须向基地方负责人请假,否则不允许其外出。

4、实践基地单位须实时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对生病的学生应及时停止其实践活动并劝其进行治疗。

5、实践基地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6、学生在基地期间因基地方管理不善导致学生出现意外,基地方负全部责任。

第六条学生个人安全纪律要求

1、学生进入专业实践基地前必须由个人或者单位购买人身保险或其他意外保险,否则将不能被允许进入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2、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期间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学生自己负责。

3、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期间必须遵守实践基地的管理规定,因违反实践基地管理规定而出现意外的,由本人负责。

4、专业实践期间,学生不得私自出外游玩。学生因违纪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学生自己负责。

5、学生在实践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应以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请假,获得实践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同意后才能外出。

6、实践期间,学生应保持与学院的联系,定期向所在学院汇报个人情况,7、参加校外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学生必须与学院签订《专业实践安全责任书》,各学院有权拒绝未签订《专业实践安全责任书》的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践。

第七条本办法解释权在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第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参加专业实践

安 全 责 任 书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使专业实践达到预期目的,保证专业实践能够顺利的进行,针对目前的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情况,学校和学生在安全责任方面达成下列共识,并签订以下安全责任书:

1.此次安全责任的主体是学生本人。

2. 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要服从实践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严格遵守《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3.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不做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若发生打架斗殴等事件,将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4.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严禁下江、河、湖泊、水塘等游泳,严禁带火种上山,严禁酗酒,严禁乘坐无保险的私人营运车辆。

5.专业实践期间,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实践单位从事任何与专业实践无关的活动。

6.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要定期向实践指导教师汇报专业实践情况,发生特殊问题应随时报告,不得拖延;自己联系实践单位的学生,应定期向学院汇报专业实践情况。

以上条款学生应全面遵照执行,学生所在学院负责检查、落实。学生违反上述规定,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此安全责任书需经学生本人签字确认,交各学院保留备查。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第三篇: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

一、发达国家继续工程教育的概况简介及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

继续工程教育,又称“工程师的教育”,在国际上一般是指对大学毕业后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所进行的一种专业教育,其目的是保持其知识的先进性,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发挥积极创新的作用。近年来,继续工程教育在许多国家已发展成为相当有组织的、广泛的、必需的教育方式,成为对传统教育的延续和发展部分,对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历史传统不同,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性,继续教育的概念和含义也不尽相同。从大部分国家的情况来看,继续教育通常是指大学或职业学校毕业后,正在工作的教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等,为了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更新知识和完善自己在校所学知识的培训或进修。按照专业门类可以分为继续师范教育、继续工程教育和其它专业的继续教育。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经受过一定教育,但力求使自己的专业与技术能得到更新的成年人所经常正式参加的学习活动。美国继续教育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等院校设立继续教育部门,在这些学校,继续教育与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美国高校中有46%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第二类是企业及有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第三类是各行业协会组织的面向本行业的继续教育。比如,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国的工程硕士起源于1993年,冷战结束,美国政府为军工企业职员而设立的转岗培训项目,至今仍受到美国社会的欢迎。美国的大部分企业很重视员工的继续工程教育,比如,企业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通常会主动承担一部分继续教育培训经费,这样大大提高了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法国的继续教育一般是指继续工程教育,而将一般意义上的继续教育称为“经常教育”或“连续教育”,又称“再教育”。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第一次立法是1971年颁布了《继续教育组织法》,后来在1978年和1984年先后做了两次修改和补充。据了解,法国规定,所有企业均需要将相当于其工资总量的12.5%的费用交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管理,作为教育培训基金,或提供给学校用于其员工的继续教育(这些均可抵税)。显然,这是强制性的,是专款专用,且不由企业自行管理。这些国家政策不仅保证了企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费,而且企业提交的教育培训经费抵税能很好地调动企业提供和利用此项经费的积极性,受益者不仅是个人、企业,还有国家,即国家的竞争力增强了。

德国的继续教育概念含义较为广泛,将校外教育统称为继续教育,包括为获得学校毕业证书的学校补充教育,为获得职业上各种资格的职业教育、改行专业教育,以及企业、工会对工人进行的各种教育。德国为了发展继续教育,建立了带薪教育休假制,如规定一年给工人20天的学习假期。德国的工程师教育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直实行传统的工程师学位(Diploma)教育。

上述发达国家在重视和大力发展本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一方面向国外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高薪,吸引国外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到本国从事工程技术类的工作,另一方面,向国外输出国际认可的资质认证,比如项目管理的认证(PMP)、物流师的认证、软件工程师的认证等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继续工程教育起步较晚,总体上来讲,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只有约1.67%,其中工程师的比例更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5―6%,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因此,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大力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同时加强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

二、我国继续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力、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加强继续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建立由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体系”。国与国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的情况下,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

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面对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保证。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继续工程教育,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有效的国际交流活动,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促进了以知识更新为主要目标的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发展为特征的新知识经济时代,共特征是市场全球化、资源一体化、运作信息化,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三化”的含义,深入理解它对继续工程教育提出的需求,即虽然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中国的继续工程教育一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加速培养具有国际化特征、并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创新发展的需要

继续工程教育是当代新知识传输的重要桥梁和创新科技的摇篮。世界文明史表明:正是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的不断创新引导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继续工程教育国际化的任务也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同时,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义懂国际惯例和相关法律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性人才。因此,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继续工程教育成果,融合我国的国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这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

三、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活动案例及分析

2002年底,清华大学受全国工程硕土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委托,承办有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宜,并于2003年和2004年,以“请进来,走出去”为主导思想,相继开展并实施了多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请进来”――邀请国外企业界和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进行短期讲学

2003年-2004年,相继邀请了来自英国、南非、美国、德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的教授及专家来中国授课,课程名称分别为“物流管理”、“工业工程”、“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分析”、“带钢镀锌技术”、“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等。参加对象有中国高等院校的年青教师,也有中国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2003年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150余人,2004年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150余人。

(二)“走出去”

1、研究生工程教育国际交流项目

项目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以及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其目的是通过交流深入地了解国外著名大学的工程教育特色及共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国外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和管理经验,同时介绍我们国家的工程教育特色。2003年,全国20多所院校的70余名负责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教师参加了这个项目,分别访问和考察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巴黎矿院、法国国家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麦考瑞大学和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和奥克兰科技大学等。

2、工程领域相关专业教育实践的国际交流项目

主要面向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及各类研究单位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科技管理人员,项目目的在于与国外大学、研究所和相关企业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参观和座谈等方式交流双方共同关心的工程领域的研究生教学和实践活动,共同探讨教育理念、教学方案、科技应用、管理机制等经验。2004年开展“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工业设计”这几个领域的教育实践国际交流活动。

3、组织在职工程硕士生和企业骨干人员赴国外著名企业和大学的国际培训项目

组织在职工程硕土生和企业骨干人员走出国门,到国外著名的大专院校及跨国公司进行培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骨干人员的国际经验,开阔视野,亲身体验国外的继续工程教育环境和氛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004年有来自企业的70余名骨干人员参加该项目的培训。

(三)探索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层次的工程管理类人才的可行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下,面对我国对优质教育资源和高层次工程管理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很有必要了解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施方案,引进发达国家的优秀教师、优质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国外教育人员近距离交流,探讨和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层次的工程管理类人才的可行性。目前,我们正在这方面努力实践。

四、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分析与思考

(一)国际交流工作的开展应该是全方位的我们认为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元素,比如我们上述的国际交流活动,从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人员层次来看,有从事工程教育的管理者,有从事工程教育的培训者,也有接受工程教育的受教育者,从交流的形式来看,有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来华进行短期讲学的项目,也有组织学员到国外高校及企业交流、培训的项目,从交流培训的内容来看,既涉及了多领域的先进工程技术知识,又有先进的工程管理知识,同时有很多国际案例的教学。这样就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立体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国际交流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开展每一项国际交流活动必须要做好调研和策划工作

对于每一项国际交流项目,在开展项目的前期,我们都必须在对国内外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策划和安排;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力求精心操作,以保证项目的高质量。目前,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不管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项目,对于参加者来讲所需费用是比较高的。我们必须努力使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个人、企业或学校均能有所获。这是国际交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三)国外交流项目应注意双向性,使国内外双方均有收获

我校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与国外的二十多所著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联系,并邀请了近10名国际著名学者来华进行短期讲学。在与国外同行的交往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交流的双向性,使他们从原先不甚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不了解中国的继续工程教育状况,到对中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并普遍对我们的上述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接待我们派出的学员,有的主动表示想来中国讲学的意向,有的去年被我们邀请来之后,今年又主动与我们联系,还想来中国讲学,并提议到中国联合办学等等。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国外仍然还有很多学者专家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为数不多的交流项目已起到了介绍中国的作用。显然,我们应该努力加快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第四篇: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该学科包含桥梁工程和隧道与地下工程两部分。

桥梁工程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建有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铁道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具有大型工业风洞、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千吨级压力机和结构静、动力分析试验系统,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在毕业生中有茅以升、林同炎等一批(2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建筑勘测设计大师。

本学科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既有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大跨新型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桥梁结构风工程、车桥耦合动力学、空间结构受力行为、大型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均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学科在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南京第二、第三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西堠门大桥等大跨度新型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年科研经费逾千万元。获奖成果主要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 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计算理论”、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中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铁路连续梁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跨72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跨72米铁路预应力混凝土平弯连续刚构桥建造技术”、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虎门大桥建设成套技术”、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跨度全焊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斜拉索锚头与钢箱梁的联结和安全可靠性研究”等。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桥梁结构动力响应

主要研究桥梁结构动力响应行为,在高速移动运输工具作用下,运输工具-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和系统动力响应,近10余年来,结合我国准高速铁路的建设及高速铁路的技术准备工作,开展了大量车-桥耦合动力学的研究。

2.既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估理论

主要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的损伤状态、承载能力、使用性能等,随着桥梁结构服役期限的增长以及交通量的增加,既有桥梁的评定、加固、改造问题日益突出,该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展了承载能力评定、耐久性评估等,近年来,在损伤识别理论与方法方面正在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3.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该方向主要研究现代大跨度桥梁与结构的空间分析理论、结构稳定理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行为、桥梁结构非线性行为等。

4.桥梁抗风与抗震

主要研究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抗震性能、振动控制及相关基础理论问题,已在桥梁风致振动、斜拉索雨振等研究领域取得良好成果,获奖成果的有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汕头海湾大桥抗风试验”等。

三、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工程管理等工作。

四、主要相关学科

工程力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学、市政工程等。

隧道及地下工程

一、学科概况

“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专业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工程优势专业与学科,为全国第一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有我国高校最早开设的隧道与地下铁道本科专业(现为地下工程专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支撑。为我国培养了包括王梦恕院士、施仲衡院士、史玉新设计大师在内的大量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国以来一直是我国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工隧道等各类重大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与决策的主要咨询者和参加者,是我国最早参与地下铁道规划、修建技术科研工作的高校专业及学科点,主持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科技攻关项目,近10年来共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完成科研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并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界也有重要影响力,国际隧道协会(ITA)第16届年会即选择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为国内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教学与研究领域最具实力的高校学科专业之一。

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专业目前在任师资力量强大,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6名、教授11名,骨干教师均有博士学位或有博士后研究经历。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年均在研科研项目20余项。

具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高师硕士招生资格,是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成员,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硕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有:隧道力学、地下结构可靠度与耐久性、地下工程抗减震设计、隧道力学数值方法、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隧道与地下工程防灾原理、隧道与地下工程规划、地下空间利用、隧道与地下工程试验与现场测试等。

博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有:地下工程力学原理、地下结构数值方法、盾构隧道设计理论、耦合分析与结构非线性力学、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地下结构动力学与抗减抗震分析、地下工程信息化方法、既有隧道安全性评价等。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隧道与地下工程理论和设计方法

此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的传统与优势方向。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在岩体分级和隧道设计理论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隧道规范按可靠度理论改革,解决了关键性理论问题。结合秦岭特长隧道问题,研究并形成了高地应力与渗流场,藕合分析理论问题与方法,解决了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现代盾构法隧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过程控制研究,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北京、南京、杭州、广州、武汉、南京、深圳、成都等我国各主要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和几乎国内全部重大越江(海)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的多项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在大断面隧道、连拱隧道、小净距隧道、重叠隧道等特殊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力学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解决了大量国内铁路、公路、市政地下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

多项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浅埋、偏压、大跨隧道修建新技术》获得1996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标准参数断面优化》获得了1996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高等级公路大断面低扁平率长隧道修建新技术研究》获2002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地铁五号线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获2003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地铁车站暗挖技术研究》获2004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南京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5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为:特殊复杂隧道和地下结构与周围岩土体的相互藕合情况下的结构物稳定、计算与施工控制技术的基本力学行为,城市地铁及大型越江(海、湖)盾构隧道结构理论与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预测理论及控制技术研究,考虑隧道与地下结构环境的热固、液固多场藕合问题分析,长大、深埋隧道的围岩分级问题,结构物可靠性设计理论,寿命评估与耐久性设计问题及大断面地下结构的施工力学、流变力学等基本问题,高寒地区隧道抗防冻技术问题等。

2.隧道与地下工程防灾控制理论与技术

此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的在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以高速铁路为主要背景,同时兼顾公路、市政、水电、人防等行业。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大批代表性研究成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模拟发射实验系统,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越江隧道振动安全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隧道火灾自反应灭火系统以及灾后评估与加固方面完成了铁道部的重点科研项目,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地下工程电腐蚀问题研

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长隧道纵向通风理论与实践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公路长隧道纵向通风研究》获得1997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为:主要结合秦岭隧道、南京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终南山隧道、鹧鸪山隧道等重大建设工程,解决建设中提出的诸如高地应力、高地下水压条件下的结构与围岩稳定问题,高速铁路隧道中的空气动力效应带来的瞬变压力的减缓,高地震烈度区隧道的抗震减震设计与施工方法,大变形的预测预防等重大工程问题,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及防灾救灾研究。

3.其他研究方向

1)博士生

①高速铁路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

②盾构隧道结构理论与施工控制。

③隧道与地下工程信息化理论与方法。

2)硕士生

①地下铁道与轻轨工程结构理论。

②铁路隧道与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

③水工隧洞与特种隧道技术。

三、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高校、科研院所、大型设计、建设管理施工等单位。

四、主要相关学科

岩土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结构工程、矿业工程、水工结构、交通规划、工程地质等专业及专业方向为相关学科专业,这些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均可以报考本学科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

第五篇:中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中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开放,需要教育的国际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厦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为厦外)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办中外合作班(校),面向大学阶段计划到国外学习的国内中学生。开设二类课程,一类是全面引入国际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毕业拿国际文凭;另一类是同时开设中外核心课程,毕业时可以拿国内和国际文凭。二是签约项目与组织交流,师生通过合作项目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培训、学习等活动,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友谊,推动学校办学国际化。

近十年来,厦外在这两种模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二、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

厦外自1981年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英语特色和国际化办学,英语教学重视口语训练、引进英国的原版教材、实行英语小班化教学(每班不到25人)。厦外以“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国际性复合型人才。2008年厦外成立国际部,积极引进国外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拓展厦外的国际化素质教育,逐步提升厦外国际化办学水平。

1.搭建十个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

一是国家华文国际推广教学平台(厦外是对外汉语基地校);二是海外20所友好学校互访交流平台;三是世界名中学联盟(WLSA)培训平台;四是国际组织科学考察平台;五是多国教师“同课异构”平台;六是国际中学生项目、活动、竞赛展示平台;七是国内外知名高校“保送”、“直通车”升学平台;八是海外校友会平台;九是依托我校管弦乐团展开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厦外管弦乐团近几年到过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十是依托AFS、YFU和CPH等组织展开的国际交换生平台。

每年都有很多外国教育团体到厦外参观交流,每年厦外学生和国外学生都借助国际交流项目进行短期或一段时间的互访交流活动。交流推动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外注重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成为厦外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交流扩大了厦外师生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对跨文化的理解,为师生了解世界提供窗口和平台;交流增进了学生与外国学生的友谊。厦外与其友好学校交流项目大都由双方组织学生志愿者接收交流生到自己家里,交流生每天与志愿者同吃、同住,同上一堂课。朝夕相处和深度交流不仅为学生伙伴搭建了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扩大视野、了解世界的契机。每年也有十多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直通车”项目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鲁昂工程师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科学校、日本立命馆大学及日本立命馆太平洋大学录取。

厦外正像媒体报导那样:“对厦外师生而言,与国际友人打交道已不是新鲜事,在国际交流团来访高峰期,校园几乎像个‘小联合国’,中外学生一起上课、生活,感受不同文化。”“操场上,美国学生玩“绑腿跑”不亦乐乎;体育馆里,法国学生太极打得有模有样;教室里,菲律宾学生正挥毫泼墨练中国画„„短短一个星期,厦门外国语学校校园里多了不少‘洋学生’,来自美国、法国、菲律宾的交流团相继来访。此前,尼日利亚教育代表团、马来西亚校长访问团、美国哈佛西湖中学总校长刚刚结束访问。”

2.引进中外合作项目,为出国深造学生提供服务

为加强中美基础教育交流,引进美国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国际性复合型人才,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厦外于2009年秋季与美国林登高中合作创办中美高中实验课程班(每年招收90名学生),引入美国AP(Advanced Placement)、Honors、PLTW(Project Lead The Way)等课程。并提供英文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世界历史(World History)、美国历史(US History)、经济学(Economics)、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课程让学生选学。AP课程涵盖自然科学、数学、英语、外语、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侧重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严谨研究习惯,是美国大学入学申请中最重要的评估项目;Honors课程强调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不同学术观点的创造性运用,是美国高中为优等生开设的课程;PLTW课程是美国高中和大学在工程技术、工程数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衔接课程,为未来的工程技术、工程数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大学教育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提前获得美国大学学分。中美班同时开设中美课程,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学制3年,学生修满高中学分,成绩合格,颁发厦门外国语学校或林登高中毕业证书。学生可申请入读美国大学,也可参加高考进入国内大学。自2009年开展这一项目以来,厦外已经有四届毕业生。无论是高考还是海外升学的学生都表现优异。海外升学的学生100%获得录取,平均每人拿到三份以上录取通知书,近80%学生进入伯克利大学等美国前50强名校或世界百强大学。

目前,厦外准备将中外教育合作项目提升为中外教育合作学校。在海沧台胞投资区、厦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厦外拟与英国卡的夫大学合作创办厦门第一所独立办学的中外合作学校,合作校面向国内外招收学生,开设国际课程,高中毕业后直接申请国外大学。

3.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中教育要“多样化有特色发展”。2006年福建省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我校便确立了学生的“八大学习领域”: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学校开足开齐所有学科课程,每门课程归纳为“基础课程、外语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特选课程”五大课程类别之一。在学好基础课程和外语课程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潜质和国际化人才要求,自愿选择学习“以国内高考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外语类保送选拔考试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国内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申请海外大学留学必需科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高中对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中学孔子课堂课程体系”等六大课程体系之一。此外,厦外还在高、初中六个年段开设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四个小语种班。形式多样的课程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4.借助多元文化的社团活动,提升师生各国文化的理解力

厦外除国际教育交流外,还借助全校性活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体会、体味中感受各国文化,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国际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全校性活动每年举办两次,一是外语十佳歌手赛;二是为期近一个月的外语节活动。厦外学生会管理下的学生社团有五十多个,不少社团活动是在外语情景下开展,如模拟联合国协会和模拟商业竞争比赛。厦外已连续主办七届福建省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模联协会和商赛学生常年参加国内北大、复旦、外交、深圳等模联和商赛活动,模联协会联合世界顶尖大学举办“2013厦门外国语学校―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冬令营(SLP)”。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厦外组织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协会主办的全美高中生数学建模联赛(HiMCM)、由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比赛CTB(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大赛)。

5.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逐步推进学校办学国际化

推进学校学办国际化重要指标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在当下公办校人事制度未改变情况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资队伍国际化是有困难的。厦外通过三个渠道努力打造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一是本土教师通过外派交流培训提升国际视野;二是招聘具有海外求学背景的教师到厦外任教;三是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经过多年努力,厦外已初步形成一支具有多元文化和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

2001年至今,厦外有近100位教师通过海外游学夏令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外培训,汉办组织的海外汉语教师选拔,姊妹校交流等渠道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泰国等国家访问,交流,学习,考察,有力地提升了本土教师的国际视野。目前在厦外任教的外籍教师有近30人(含中外合作办学)。

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打破行政班建制,实现走班制,更需要我们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走出有厦外特色办学之路。未来十年,仍然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坚持办学国际化,我校必将保持长久的增长动力,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中。

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困惑

目前,在办学国际化的旅途上我们也有三点困惑。一是如何主动适应信息化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深刻影响。“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可以依托信息化技术网上查询;“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可以借助远程视频和语音翻译等技术来完成。届时,语言交流能力、海外留学背景都不再是国际化人才基本要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和变化。二是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公办校学生高中毕业后想到国外大学深造的需求。要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需求,学校就必须开设相应的国际课程,不少课程是需要聘请校外专家或外国教师的,这部分的费用学校很难承担,向学生收取是违规行为,让学生到社会补习机构培训既不便于学校管理,质量也不一定有保证。三是国际化教育是否应坚持体现在课程里、活动里、校园里。毕竟,完全割裂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于不同校园里、活动里,很难有较客观的国内外课程的比较,而一旦如此,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就成为一句空话。这些困惑都亟待解答。

(责任编辑甘璐)

下载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实习实践管理办法

    教育实习实践管理办法第一条 教育实习实践是我系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必修课,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为了进一......

    商学院与MBA教育国际化研讨会邀请函

    QS–商学院与MBA教育国际化研讨会邀请函QS–商学院与MBA教育国际化研讨会(北京&巴厘岛)2012年9月1日北京2012年11月13日巴厘岛主办机构:QS支持机构: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各商......

    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共五则范文)

    西南交通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

    科学与工程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浅谈作者:数理学院 陈银川 20091326018指导教师 : 赵立龙[摘要]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根据暨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对“材料科学基......

    教育与教师

    教育与教师 作者:马自懿 教育,是人们传承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人之优劣,国之盛衰,全在于教育。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鼻祖,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宗旨,即全面教育的概念。但,时至今日......

    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荆楚理工学院 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暂行)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培养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工科类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规范教师赴企业......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国务......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一、目的要求 1.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结合具体专业,明确下厂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专业课教师一般在暑假期间到企业实践。 2.专业课教师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