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几何《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示例[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0: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旧版几何《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旧版几何《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篇:旧版几何《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示例

旧版几何《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学生齐声答:不是.

师:因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板书]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法说明】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物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不相交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行线的图形.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平面内不相交的情形还有许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窗户相对的棱,桌面的对边,书的对边……

师:我们把它们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直线总也不会相交.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法说明】初中几何必须重视几何概念的直观性,所以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形状,在形成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名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实在性,减少抽象性.

教师出示投影片(课本第74页图2–17).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棱 与 无论怎样延长,它们会不会相交?

学生:不会相交.

师:那么它们是平行线吗?

学生:不是.

师: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定义必须有怎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同一平面内.

师:谁能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前提条件?

学生:因为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的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课本第73页图2–16.

讲解:平行用符号“ ”表示,如图直线 与 是平行线记作“ ”(或)读作“平行于 ”(或平行于)也就是说平行是相互的.

【教法说明】这里教师不必赘述,让学生清楚平行线符号表示、读法和记法就可以了,对于平行线的图形经常会使用变式图形,不要总是横平竖直的,以防形成思维定式.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能有几种情况,试画一画,同桌的可以讨论.

学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掌握平行线定义及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判断(1)、(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通过判断(2)、(4)题和选择题使学生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尤其是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更深层的理解.

师: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下面清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题目(投影显示).

已知直线 和 外一点,过点 画直线,使 .

师:请根据语句,自己画出已知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

师:下面请你们按要求画出直线 .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很快完成,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观察他的画图过程是否正确,然后师生一起订正.

注意:(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尺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三角板,不能徒手画.

【教法说明】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画图中常常会遇到,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画线段,画任意射线,在 上取、、三点,使,连结,用三角板画,分别交 于、,量出、、的长(精确到).

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1)点 是直线 外的一点,直线 经过点,且与直线平行.

(2)直线、是相交直线,点 是直线、外的一点,直线 经过点 与直线平行与直线 相交于 .

(3)过点 画,交 的延长线于 .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画图,并由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第2题的(2)、(3)题,学生画完后教师给出第1题的图形(提前做好的投影片),请学生回答测量的结果,然后共同订正第2题的(2)、(3)题.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重点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理解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能够根据语句画出正确图形,注意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几何语言反映图形,同时真正理解几何语言才能画好图形.

师:我们练习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请同学们回忆,过直线外一点能不能画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能画,而且只能画一条.

师:下面请你试一试,前面我们完成的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以画几条,想一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总结出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师: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行公理,教师板书.

【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学生对垂线的惟一性比较熟悉,通过对惟一性的回顾,学生能够用类比的思想,把自己动手得到的实验结论采用准确的几何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类比的思想,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师:过直线外一点,能画这条直线的惟一平行线,若没有条件“过直线外一点”,问你能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能画多少条?

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能画无数条.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

(出示投影)

已知直线,分别画直线、,使,.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请同学们观察,直线、能不能相交?

学生活动:观察,回答:不相交,也就是说 .

师:为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教法说明】几何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分析能力,也就是说理能力.初一几何课是几何课的起始课,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即加强几何思维不惯的培养,这是个很重要的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的引导.

师:我们观察图形,如果直线 与 相交,设交点为,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因为,于是过点 就有两条直线、都与平行,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与 不能相交,只能平行,由此我们得到平行公理的推论.

[板书]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那么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也是平行的,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形,例如:如图1所示,射线 与 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投影)

填空:∵,(已知),∴________ _______().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巩固平行公理推论的掌握,同时让学生清楚平行公理推论的符号语言,为今后进行推理论证打好基础.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

选择题

下列图形都不相交,哪一个平行()

【教法说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尤其是平行的变式图形.

(四)总结、扩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完成下表:(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内容均由学生口答出来.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完成表格,不仅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体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96页习题2.2A组第3题(1)、(2)题.

(二)思考题

1.能直接利用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2.怎样才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

3.阅读课本第76页,“读一读”的观察与实验,课下同学之间相互演示.

作业答案

3.(2)

九、板书设计

(1)

第二篇:平行线及平行公理初中数学教案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学生齐声答:不是.

师:因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板书]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法说明】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物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不相交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行线的图形.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平面内不相交的情形还有许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窗户相对的棱,桌面的对边,书的对边„„

师:我们把它们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直线总也不会相交.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法说明】初中几何必须重视几何概念的直观性,所以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形状,在形成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名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实在性,减少抽象性.

教师出示投影片(课本第74页图2–17).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棱 与 无论怎样延长,它们会不会相交?

学生:不会相交.

师:那么它们是平行线吗?

学生:不是.

师: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定义必须有怎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同一平面内.

师:谁能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前提条件?

学生:因为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的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课本第73页图2–16.

讲解:平行用符号“ ”表示,如图直线 与 是平行线记作“ ”(或)读作“平行于 ”(或平行于)也就是说平行是相互的.

【教法说明】这里教师不必赘述,让学生清楚平行线符号表示、读法和记法就可以了,对于平行线的图形经常会使用变式图形,不要总是横平竖直的,以防形成思维定式.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能有几种情况,试画一画,同桌的可以讨论.

学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掌握平行线定义及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判断(1)、(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通过判断(2)、(4)题和选择题使学生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尤其是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更深层的理解.

师: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平行线及平行公理.doc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用心 爱心 专心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学生齐声答:不是.师:因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板书]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法说明】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物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不相交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行线的图形.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平面内不相交的情形还有许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窗户相对的棱,桌面的对边,书的对边„„

师:我们把它们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直线总也不会相交.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法说明】初中几何必须重视几何概念的直观性,所以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形状,在形成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名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实在性,减少抽象性.教师出示投影片(课本第74页图2–17).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棱 与 无论怎样延长,它们会不会相交?

学生:不会相交.师:那么它们是平行线吗?

学生:不是.师: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定义必须有怎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同一平面内.师:谁能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前提条件?

学生:因为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平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线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的重要性.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课本第73页图2–16.讲解:平行用符号“ ”表示,如图直线 与 是平行线记作“ ”(或)读作“平行于 ”(或平行于)也就是说平行是相互的.【教法说明】这里教师不必赘述,让学生清楚平行线符号表示、读法和记法就可以了,对于平行线的图形经常会使用变式图形,不要总是横平竖直的,以防形成思维定式.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能有几种情况,试画一画,同桌的可以讨论.学生:两种.相交和平行.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教法说明】这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掌握平行线定义及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判断(1)、(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通过判断(2)、(4)题和选择题使学生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尤其是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更深层的理解.师: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下面清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题目(投影显示).已知直线 和 外一点 ,过点 画直线 ,使.师:请根据语句,自己画出已知图形.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师:下面请你们按要求画出直线.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很快完成,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观察他的画图过程是否正确,然后师生一起订正.注意:(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尺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三角板,不能徒手画.【教法说明】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画图中常常会遇到,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画线段 ,画任意射线 ,在 上取、、三点,使 ,连结 ,用三角板画 , ,分别交 于、,量出、、的长(精确到).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1)点 是直线 外的一点,直线 经过点 ,且与直线平行.(2)直线、是相交直线,点 是直线、外的一点,直线 经过点 与直线平行与直线 相交于.用心 爱心 专心

(3)过点 画 ,交 的延长线于.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画图,并由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第2题的(2)、(3)题,学生画完后教师给出第1题的图形(提前做好的投影片),请学生回答测量的结果,然后共同订正第2题的(2)、(3)题.【教法说明】这组练习重点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理解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能够根据语句画出正确图形,注意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几何语言反映图形,同时真正理解几何语言才能画好图形.师:我们练习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请同学们回忆,过直线外一点能不能画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能画,而且只能画一条.师:下面请你试一试,前面我们完成的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以画几条,想一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总结出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师: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行公理,教师板书.【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教法说明】学生对垂线的惟一性比较熟悉,通过对惟一性的回顾,学生能够用类比的思想,把自己动手得到的实验结论采用准确的几何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类比的思想,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师:过直线外一点,能画这条直线的惟一平行线,若没有条件“过直线外一点”,问你能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能画多少条?

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能画无数条.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出示投影)

已知直线 ,分别画直线、,使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师:请同学们观察,直线、能不能相交?

学生活动:观察,回答:不相交,也就是说.师:为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教法说明】几何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分析能力,也就是说理能力.初一几何课是几何课的起始课,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即加强几何思维不惯的培养,这是个很重要的内容.学生活动: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的引导.师:我们观察图形,如果直线 与 相交,设交点为 ,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师:同学们想得很好,因为 , ,于是过点 就有两条直线、都与平行,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 与 不能相交,只能平行,由此我们得到平行公理的推论.[板书]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那么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也是平行的,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形,例如:如图1所示,射线 与 就不相交,也不平行.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尝试反馈,巩固练习(投影)

填空:∵ ,(已知),∴________ _______().学生活动:口答.【教法说明】巩固平行公理推论的掌握,同时让学生清楚平行公理推论的符号语言,为今后进行推理论证打好基础.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

选择题

下列图形都不相交,哪一个平行()

【教法说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尤其是平行的变式图形.(四)总结、扩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完成下表:(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内容均由学生口答出来.【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完成表格,不仅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体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96页习题2.2A组第3题(1)、(2)题.(二)思考题

1.能直接利用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2.怎样才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

3.阅读课本第76页,“读一读”的观察与实验,课下同学之间相互演示.作业答案

3.(1)

(2)

九、板书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2.4《绝对值》教学设计

§2.4绝对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分析和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绝对值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

对绝对值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若一辆汽车站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耗油量与行程有关吗?与行驶的方向有关吗?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若汽车在行驶中的耗油量0.3升/千米,汽车向东行驶5千米用去汽油______升, 汽车向西行驶5千米用去汽油______升。

引入课题:绝对值(板书)记作:a

2、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在数轴上表示5和-5,并观察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5_______

5=__________(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经历绝对值的形成过程,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3、课堂练习

/ 4

(利用几何意义求绝对值)(1)2_____,(2)0_______,(3)3______,0.2______,8.2_____ ___ _

4、由特殊到到一般归纳结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让学生完成23页的试一试,学生对当a<0时,aa和a为有理数时,a0难于理解,注意举例说明.)

5、例题讲解———(代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例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7.5,+1,-4.75,10.5 101 8.2______ ______,_ _ _5(使学生学会运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数的绝对值,从而准确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三)回顾反思 例

2、化简

11(1);

(2)1

32让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绝对值”和上一节课学习的“相反数”及关于括号的化简准确无误地 分别开来。

反馈练习:

课本第24页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2、让学生举例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的理解。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 4

(五)拓展训练:

1.A、B两辆汽车从连江出发,A车向北行驶30千米,B车向北行驶-30千米.(1)两辆车行驶的路程分别是多少?(2)若每千米的耗油量都是0.6升,两辆车的耗油量分别是多少? 2.某日,我国北京、西安、上海、广州4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1℃、-2℃、3℃和11℃.(1)请在温度计上表示这4个温度;(2)指出相应的刻度与0刻度的距离;(3)将这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4)-11与-3两数的绝对值谁大?-11为什么要小于-3? 3.由绝对值的意义,可以知道:(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例如|5| = ____;(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例如|-5| = ____;(3)0的绝对值是_____,记为_______.4.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5.求出下列各负数的绝对值,在把各绝对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1, -2, -3, -4, -5.6.(1)+3的绝对值是多少?-3的绝对值又是多少?(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这个数是多少? 7.如果说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对吗?如果说是它的相反数呢? 8.用铅笔画一条数轴,再用蓝笔画出所有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小于3 的点,最后再用红笔画出表示绝对值小于3的所有整数的点.9.(1)若a是正数,则|a|等于它本身.对吗?(2)反过来,若|a|等于它本身,则a是正数.为什么不对?(3)若|b| = -b,求b的取值范围.10.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有理数,对吗?没有绝对值等于-a的有理数,对吗? 11.你会解方程|x|=-x吗? 12.(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

/ 4

(2)绝对值不大于100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____.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对值大的数较大.(B)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C)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D)相等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4 / 4

第五篇:“平行垂直”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平行、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垂直于平行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空间感知,增强空间观念。

3.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关系,初步认识垂线与平行线。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长方体、小棒,卡片七张、白纸一张(画图用)、水彩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变魔术,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根小棒,这两根小棒,经过老师的魔法能够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呢?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老师摆出了一个图形,画在卡片上. 老师已经已经用小棒变出了一个图形,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同学看用你们的小棒能够变出什么图形来,然后画在你们卡片上,看谁画得最快!

3.选择部分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比较分类,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分类。

(请学生思考:按什么来分类的?)2.汇报分类结果。

引导学生把所有情况分成两类。是否相交?

3.整理小结:看来,在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相交,还有一种是不相交。

三、理解特征,构建新知

1.认识平行线。

(1)初识平行线。

①引导学生想象,延长会相交吗?

②引导学生证明延长会确实不会相交。

③(课件)小结:像这样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我们把它们叫做平行线。

(2)阅读教材的平行线的概念:

①阅读课本,比较说法异同。发现问题。

②利用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

③说说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的例子。(3)归纳小结: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时,“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第一位朋友:平行

2.认识垂线。

以上直线除了平行关系,还有相交关系。(1)观察相交后形成的图形。(角、交点,引导学生说说交成了锐角、钝角、直角等)(2)关注“直角”,测量判断。

(3)小结: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或都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第二位朋友:垂直

教师展示自制图形卡片让学生分出那些是平行、垂直!(4)学生打开书本64页从第一幅图中找出那些是平行、垂直!

四、巩固延伸,做一做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

2.研究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引导学生利用小棒摆同平行于第三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再想象同垂直于第三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再摆。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垂直和平行,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够观察垂直和平行的图形,想想垂直和平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练习十一

第一题

板书:

平行与垂直

相交: 不相交:(平行线)

垂直:

“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垂直与平行》。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新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垂直与平行”就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它是学生在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正确认识平行、垂直等概念是学生今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同时,它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点。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基于以上理念:在本节课的教法选择上,我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①引导学生采取“观察、想象、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②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动手实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课时的学法指导上,我将让学生在感知想象、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进而使他们在交流中充分体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深刻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准备:

①教具:小黑板、长方体、三角板、小棒、卡片、水彩笔等。②学具:练习纸、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教学我将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①创设情意,感知想象;②自主探索,构建新知;③巩固拓展,加深认识;④课堂总结,学会评价。我先来谈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想象。

我准备这样开始讲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变魔术:用两根小棒来摆出一个图形来,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把这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画成这样的两条直线:“”。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两根小棒,还能摆成怎样子的呢?

[这一环节,我从“两根小棒”入手,向学生解释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两根小棒,还能摆成怎样子”的问题,调动起了学生的经验储备,进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建构新知(这是教学的重点,我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第一步:展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

我准备这样引导:两根小棒,还能摆成怎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画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展示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他小组相互补充。(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这一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展示到黑板上,其他小组互相补充,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的逐层递进的过程,同时为学生自主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第二步:自主分类 我准备这样引导: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两支铅笔掉在地上画成直线会有这么多的情况,那你们能把这些情况分分类吗?于是进入学生的自主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法:)第一种:分为两类: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即①④⑥/②③⑤。

第二种:分为三类: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即①④⑥/②③/⑤。第三种:分为四类: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相交成直角的一类,即①④/②③/⑤/⑥。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上各种分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针对第二种分法,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的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有了第二种分法的分析,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法,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很快就会明白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这一步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弄清类似②、③这两种看似不相交,实际上是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我准备这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闭眼想象②、③两组直线通过延长、延长、在延长是否会相交;再指名一两位学生上黑板动手画一画,即把这两组直线延长,结果会怎样;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即通过延长②、③两组直线,结果两组直线都相交的动态过程。从而让学生达成共识,类似②、③这两种看似不相交,实际上是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样也就达成分类的共识,即相交的一类①②③④⑥,不相交的一类⑤。(板书:相交,不相交)

[这一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达分类的共识,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辨析、求证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发现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第二层次: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第一步:揭示平行的概念:

我准备这样展开: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两条直线,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会发现这两条直线不相交)然后课件演示两条直线不管怎样延长,永远都不会相交的动态过程,接着课件揭示平行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并让学生齐读。第二步:揭示垂直的概念

先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相交的各种情况,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会发现③、⑥两组直线很特别,即相交成角。接着让学生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验证这两组直线是否真得相交成直角。然后,课件示垂直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同时让学生认识垂线和垂足。[板书:垂线、垂足]

第三步: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完善概念。

①我准备这样展开,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平行与垂直,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吗?指名学生说。

②自学课本P65,说说自己有什么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重点让学生理解“同 一平面”的含义)。

③课件出示以下长方体:找找长方体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的现象。(重点让学生理解直线a是平面1的直线,直线b是平面2的直线,虽然它们不相交,但也不能说它们互相平行)

[这一步: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想象、验证、自学提问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平行与垂直的特征,深刻理解了同一平面的含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自学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察。]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加深认识。

1、判断下面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出示卡片

[这个练习是基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加深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特征。]

2、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先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的现象,接着教师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铁轨、双杠、单杠、门梁、脚手架、围旗旗盘等,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第四环节:全课总结,学会评价

我准备这样结束这堂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垂直和平行,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够观察垂直和平行的图形,想想垂直和平行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次评价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评、互评初步学会评价,实现了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说板书设计:平行与垂直

相交: 不相交:(平行线)

垂直:

下载旧版几何《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示例[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旧版几何《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示例[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几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王几何》教学设计 齐云梅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 1.概......

    平行线教学设计[5篇]

    《平行线》教学设计单位:建三江分局前哨农场中学 作者: 孟 祥 辉 时间:二00六年十一月 电话:5704146 《平行线》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全日制培智数学第八册91页例1,完成92页“练一练”中的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让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数学活动中,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能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绘画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用合适的方......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四年级(1)学生 学科:数学 课时:第一课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方格纸。 教学课题:认识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同一平面......

    平行线教学设计(大全)

    平行线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知道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辨认出平行的两条直线;......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96页的内容;课本第98页练习十八的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平行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