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0:0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人力资源成本

2.职务分析

3.招聘

4.职业生涯

二、混合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

号内)

1.下面哪一项不是人力资源的特点?()

A.能动性资源

B.特殊的资本性资源

C.高增值性资源 D.一次性资源

2.对抗性劳资关系和钢性薪酬体系是哪个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A.日本 B.美国

C.韩国 D.中国

3.“好吃懒做、唯利是图”,符合下面哪种思想假设?()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4.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反映了人本管理哪方面的基本内容?()

九人的管理第一

B.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C.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D.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5,推孟教授提出正确计算IQ的公式是()

A.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X100 B.IQ:(实际年龄/心理年龄)X100

C.IQ=(心理年龄X实际年龄)X100 12).IQ‘(实际年龄一心理年龄)X100

6.让秘书起草一份文件这是一种()

A.任务 D.职位

C职务

D.职业

7.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

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D.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8.下面哪种不是反映人力资源成本状况的报表?()

九人力资源投资报表

D.人力资源成本报表

巴人力资源流动报表

n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表

9.通过人员分析,确定人员标准。这是招聘选拔工作的哪一阶段?()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选择阶段

D.检验效度阶段

10.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与精确程度和责任大小来划分等级,根据等级规定工资标

准。这是种什么工资制度?()

A.技术等级工资制 B.职务等级工资制

C.结构工资制

D.多元化工资制度

11.关于人力资源的解释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即:()

A.成年人观

B.在岗人员观

C人员素质观 D.成本观

E.激励观

12.人力资本:()

A.反映的是价值问题

B.反映的是流量与存量问题

C.关注的是收益问题

D.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

E.只反映流量

13.从管理方式和技术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即:()

A.非独立的综合阶段.

B.专业技术管理阶段

C.专业人性化管理阶段

D.档案业务管理阶段

E.指导协调阶段

14.人本管理运作系统工程包括:()

A.人本管理系统工程

B..人本管理机制

C人际(群)关系机制 ·

D.物本管理系统

E,组织系统

15.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人性化设计的特点主要有;界面友好和()

A.人际匹配

B.。操作简便

C.程序流畅

D.一看就懂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5分)

()L人力资源不是再生性资源。

()2.人力资本反映的是流量与存量问题。

()3.从宏观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不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

()4.霍桑关于社会人的观点认为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不是社会和心理需要,而

是经济需要。

()5.会计、工程师是一种职务。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2.人力资源选拔的方法。

3.绩效考核的方法。

4.建立城镇员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五、论述题(本题13分)

试述绩效考核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6分)

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薪酬方案,正准备实施。

首先拟订这套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方案的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

这套方案的特点:

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使各位员工身感公正、合理、科学,积极进取,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

第四,方案制定的方法是:

(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

(2)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

(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此发放。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X公司系数X部门系数X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3分,共12分)

1.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企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2.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指对某特定工作岗位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

3.招聘就是通过各种信息途径寻找和确定工作候选人,以充足的质量和数量来满足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的过程。

4.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受各方面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混合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2分,共30分.不选、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LD 2.B 3.A 4.D 5.A

6.A 7.B 8.D 9.A 10.A

11.ABC 12.BCD 13.ABC 14.AB 15.BCD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5分)

L X

2.√

3.√

4.X

5.X

四、简答题(答对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案要点: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①人的管理第一;

②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④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⑤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2.答案要点:

人力资源选拔的方法主要有五种方法:即(1)心理测验法;(2)面试;(3)知识考试;(4)情景模拟与系统仿真。

3.答案要点: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即:(1)分级法;(2)量表绩效考核法;(3)强制选择法;(4)关键事件法;(5)评语法;(6)立体考核法;(7)情景模拟法。

4.答案要点:

建立城镇员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员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

帐户相结合。

五、论述题(本题13分。理论依据正确,问题分析清楚,论证充分,可给满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试述绩效考核的目的答案要点:

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行政管理性的,如制定调迁、升降、委任、奖惩等人事决策;但其目的也有培训开发性的,如绩效考核结果对被考评者的反馈,以及据此结果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等。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包括:

第一,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但因为它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

可,因此它具有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也是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而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

第二,按照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付酬原则,绩效考核之后便应论功行赏;所以绩效考核结果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薪酬与物质奖励仍是激励员工的重要工具。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

与措施,能使员工普遍感到公平与心服,从而也增强其工作满意感。

第三,绩效考核结果也是员工调迁、升降、淘汰的重要标准,因为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评估员工对现任职位的胜任程度及其发展潜力。

第四,绩效考核对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绩效考核能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对他们的长处应注意保护、发扬,对其不足则需施行辅导与培训。对于培训工作,绩效考核不但可发现和找出培训的需要,据此制定培训措施与计划,还可以检验培训措施与计划的效果。

第五,在绩效考核中,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经过上级的考察与测评,可通过访谈或其他渠道,将结果向被评员工反馈,并听取其反应、说明和申诉。因此,绩效考核具有促进上、下级间的沟通,了解彼此对对方期望的作用。

第六,绩效考核的结果可提供给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其他职能部门,供制定有关决策时作为参考依据。

六、案例分析题(基本观点正确,所用理论恰当,案例分析清楚者,可给16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答案要点:

这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从而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2)中小企业在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应主要关注并导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3P模式。即:首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T)职责;其次,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

(PERPORMANCE)考核方案和工具;最后,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实际上,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第二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多选题答案

1:在制定了培训需求调查计划以后,在调查中要关注()等问题。

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确定受训员工期望

4.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5.注意培训的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为:1 2 3 4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1.人口总量

2.再生产状况

3.人口的年龄构成4.人口迁移

答案为:1 2 3 4

3:绩效目标应该是

1.可量化的2.可测量的 3.过程描述性的4.长期与短期并存

5.由主管制定的答案为:1 2 4

4: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1.投资增值原理

2.互补合力原理

3.激励强化原理

4.个体差异原理

5.动态适应原理

答案为:1 2 3 4 5

5:战略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

1.处于人力资源活动的中心

2.宽范围的,注重变化的3.处于人力资源活动的边缘

4.注重程序的答案为:1 2

6:人力资源外部招募的方法是

1.广告

2.调用

3.提升

4.重新聘用

答案为:1

7:人力资源

1.既是一种天然资源

2.又是一种再生资源

3.既是一种物质资源

4.又是一种非物质资源

答案为:1 2 3 4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

1.约束

2.强制

3.规范

4.劝告

答案为:1 2

9:职业路径”是企业为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其作用体现在1.帮助员工了解自己

2.掌握员工职业需要

3.帮助员工满足需要

4.满足企业需要

5.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

答案为:1 2 3 4

10:职位分类的标准是

1.职系说明书

2.职级规范

3.职等标准

4.官、职相对分离

答案为:1 2 3

1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对公务员实行奖励的种类和方式主要有

1.精神奖励

2.物质奖励

3.晋升奖励

4.通令嘉奖

答案为:1 2 3

12:收集工作信息的主要方法是

1.资料法

2.观察法

3.问卷调查法

4.随机抽样法

答案为:1 2 3

13:人的劳动能力包含哪两个方面

1.体能

2.智能

3.人格能

4.机械能

5.动能

答案为:1 2

14: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1.公开与开放原则

2.反馈与修改原则

3.定期化与制度化原则

4.可靠性与正确性原则

5.可行性与实用性原则

答案为:1 2 3 4 5

15:企业实行人员外部征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刊登广告

2.就业服务机构

3.猎头公司

4.大中专院校

5.推荐和自荐

答案为:1 2 3 4 5

16:工作评价的方法有

1.排序法

2.分等法

3.评分法

4.因素比较法

答案为:1 2 3 4

17:我国的工资包括以下两种

1.基本工资

2.津贴

3.资金

4.绩效工资

答案为:1 4

18: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招待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 5.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答案为:1 2 3 4 5

19: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1.对内具有竞争力

2.对外具有竞争力

3.对内具有公正性

4.对外具有公正性

5.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答案为:2 3 5

20: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政治作用

2.行政作用

3.经济作用

4.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5.满足员工的个体价值需求

答案为:1 2 3 4 5

21:企业薪酬调查时应选择

1.其他行业中有相似岗位或工作的企业

2.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3.属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

4.本地区在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

5.各种行业或者不同规模的任何企业

答案为:1 2 3 4

22: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1.公开原则

2.反馈原则

3.制度化原则

4.正确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

答案为:1 2 3 4 5

23:在培训实施计划控制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

1.收集培训相关资料

2.比较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3.分析实现目标的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计划检验工具

4.对培训计划进行检讨,发现偏差

5.公布培训计划,跟进培训计划落实

答案为:1 2 3 4 5

24:影响员工职业生涯选择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1.个人心理特质

2.个人生理特征

3.学历经历

4.家庭背景

5.组织特色

答案为:1 2 3 4

25:三重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的三种需要是

1.生存需要

2.成就需要

3.权利需要

4.合群需要

答案为:2 3 4

1:组织协助个人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方法有

1.建立职业发展的信息与预测系统

2.提供职业咨询

3.向员工开放工作岗位

4.确定培训计划

5.设计职业路径

答案为:1 2 3 4 5

2:绩效的特点

1.多因性

2.多维性

3.动态性

4.固定性

答案为:1 2 3

3: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1.人口总量

2.再生产状况

3.人口的年龄构成4.人口迁移

答案为:1 2 3 4

4:人力资源规划的种类有

1.总体规划

2.业务

3.人员规划

4.教育规划

答案为:1 2

5:企业薪酬调查时应选择

1.其他行业中有相似岗位或工作的企业

2.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3.属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

4.本地区在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

5.各种行业或者不同规模的任何企业

答案为:1 2 3 4

6:职位分类的特点是

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2.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3.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强调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5.官、职相对分离

答案为:1 3

7:面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独面试

2.小组面试

3.集体面试

4.压力面试

5.情景面试

答案为:1 2 3 4

8: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应具备的特性包括

1.可行性

2.适时性

3.适应性

4.持续性

5.变动性

答案为:1 2 3 4

9: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招待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

5.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答案为:1 2 3 4 5

10:导致培训重要的因素有

1.技术进步

2.学习型组织

3.团队工作

4.组织重组

5.参与管理 答案为:1 2 3 4 5

11:津贴是对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所给予的1.附加工资

2.资金

3.补贴

4.其他薪酬

答案为:1

12:绩效评估的方法包括

1.考试法

2.民主评议法

3.评价量表法

4.访谈法

答案为:1 2 3

13:企业实行人员外部征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刊登广告

2.就业服务机构

3.猎头公司

4.大中专院校

5.推荐和自荐

答案为:1 2 3 4 5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

1.约束

2.强制

3.规范

4.劝告

答案为:1 2

15:人力资源外部招募的方法是

1.广告

2.调用

3.提升

4.重新聘用

答案为:1

16:()是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本原则。

1.双向选择

2.平等竞争

3.因事择人

4.任人唯贤 答案为:1

17: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1.对内具有竞争力

2.对外具有竞争力

3.对内具有公正性

4.对外具有公正性

5.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答案为:2 3 5

18:工作评价的方法有

1.排序法

2.分等法

3.评分法

4.因素比较法

答案为:1 2 3 4

19: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招待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

5.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答案为:1 2 3 4 5

20: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1.公开原则

2.反馈原则

3.制度化原则

4.正确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

答案为:1 2 3 4 5

21: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政治作用

2.行政作用

3.经济作用

4.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5.满足员工的个体价值需求

答案为:1 2 3 4 5

22:能力倾向测验一般可分为

1.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2.特殊职业能力测验 3.心理运动机能能力测验

4.智力测验

答案为:1 2 3

23:我国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

1.公共管理知识

2.综合性的知识

3.专门性的知识

4.特殊性的知识

答案为:2 3 4

24: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目的是

1.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2.吸引人才

3.激励员工

4.获取更大效益

5.留住人才

答案为:1 2 3 5

25:影响员工职业生涯选择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1.个人心理特质

2.个人生理特征

3.学历经历

4.家庭背景

5.组织特色

答案为:1 2 3 4

1:培训与开发的目标是

1.培养员工明辨是非的能力

2.培养员工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变革组织文化

4.调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事和谐

答案为:1 2

2:三重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的三种需要是

1.生存需要

2.成就需要

3.权利需要

4.合群需要

答案为:2 3 4

3:我国的工资包括以下两种

1.基本工资

2.津贴

3.资金 4.绩效工资

答案为:1 4

4: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招待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

5.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答案为:1 2 3 4 5

5:在培训实施计划控制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

1.收集培训相关资料

2.比较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3.分析实现目标的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计划检验工具

4.对培训计划进行检讨,发现偏差

5.公布培训计划,跟进培训计划落实

答案为:1 2 3 4 5

6:津贴是对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所给予的1.附加工资

2.资金

3.补贴

4.其他薪酬

答案为:1

7: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应具备的特性包括

1.可行性

2.适时性

3.适应性

4.持续性

5.变动性

答案为:1 2 3 4

8: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政治作用

2.行政作用

3.经济作用

4.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5.满足员工的个体价值需求

答案为:1 2 3 4 5

9:面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独面试

2.小组面试

3.集体面试

4.压力面试

5.情景面试

答案为:1 2 3 4

10: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1.投资增值原理

2.互补合力原理

3.激励强化原理

4.个体差异原理

5.动态适应原理

答案为:1 2 3 4 5

11: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目的是

1.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2.吸引人才

3.激励员工

4.获取更大效益

5.留住人才

答案为:1 2 3 5

12:在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中,其中有

1.能力结构

2.绩效结构

3.人员结构

4.品德结构

答案为:1 2 4

13:()是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本原则。1.双向选择

2.平等竞争

3.因事择人

4.任人唯贤

答案为:1

14:绩效的特点

1.多因性

2.多维性

3.动态性

4.固定性

答案为:1 2 3

15:工作分析是指对各种工作岗位或职位的()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加以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1.性质

2.任务

3.责任

4.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

答案为:1 2 3 4

16:人力资源规划的种类有

1.总体规划

2.业务

3.人员规划

4.教育规划

答案为:1 2

17:工作分析是指对各种工作岗位或职位的()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加以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1.性质

2.任务

3.责任

4.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

答案为:1 2 3 4

18:人力资源外部招募的方法是

1.广告

2.调用

3.提升

4.重新聘用

答案为:1

19:我国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

1.公共管理知识

2.综合性的知识

3.专门性的知识

4.特殊性的知识

答案为:2 3 4

20:人力资源外部招募的方法是

1.广告

2.调用

3.提升

4.重新聘用

答案为:1

21:职位分类的特点是 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2.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3.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强调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5.官、职相对分离

答案为:1 3

22:面试的主要内容含有

1.学术成就

2.工作经历

3.个人素质

4.人际关系能力

5.求职意向

答案为:1 2 3 4 5

23: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1.公开与开放原则

2.反馈与修改原则

3.定期化与制度化原则

4.可靠性与正确性原则

5.可行性与实用性原则

答案为:1 2 3 4 5

24: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招待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

5.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答案为:1 2 3 4 5

2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1.人口总量

2.再生产状况

3.人口的年龄构成4.人口迁移

答案为:1 2 3 4

1:企业薪酬调查时应选择

1.其他行业中有相似岗位或工作的企业

2.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3.属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

4.本地区在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

5.各种行业或者不同规模的任何企业

答案为:1 2 3 4

2:津贴是对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所给予的1.附加工资

2.资金

3.补贴

4.其他薪酬

答案为:1

3:自然减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中的主要现象,下面的各种现象中,那些属于自然减员

1.退休

2.退职

3.离休

4.辞职

5.解聘

答案为:1 2 3 4

4: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应具备的特性包括

1.可行性

2.适时性

3.适应性

4.持续性

5.变动性

答案为:1 2 3 4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的方法有()。

1.目标分解法

2.目标汇总法

3.动态管理法

4.评估法

答案为:1 2

6:我国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

1.公共管理知识

2.综合性的知识

3.专门性的知识

4.特殊性的知识

答案为:2 3 4

7:职业路径”是企业为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其作用体现在1.帮助员工了解自己

2.掌握员工职业需要

3.帮助员工满足需要

4.满足企业需要 5.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

答案为:1 2 3 4

8:工作分析是指对各种工作岗位或职位的()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加以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1.性质

2.任务

3.责任

4.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

答案为:1 2 3 4

9: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1.公开与开放原则

2.反馈与修改原则

3.定期化与制度化原则

4.可靠性与正确性原则

5.可行性与实用性原则

答案为:1 2 3 4 5

10:组织协助个人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方法有

1.建立职业发展的信息与预测系统

2.提供职业咨询

3.向员工开放工作岗位

4.确定培训计划

5.设计职业路径

答案为:1 2 3 4 5

11:人力资源

1.既是一种天然资源

2.又是一种再生资源

3.既是一种物质资源

4.又是一种非物质资源

答案为:1 2 3 4

12:绩效的特点

1.多因性

2.多维性

3.动态性

4.固定性

答案为:1 2 3

13:我国的工资包括以下两种

1.基本工资

2.津贴 3.资金

4.绩效工资

答案为:1 4

14:()是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本原则。

1.双向选择

2.平等竞争

3.因事择人

4.任人唯贤

答案为:1

15:津贴是对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所给予的1.附加工资

2.资金

3.补贴

4.其他薪酬

答案为:1

16:三重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的三种需要是

1.生存需要

2.成就需要

3.权利需要

4.合群需要

答案为:2 3 4

17:影响员工职业生涯选择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1.个人心理特质

2.个人生理特征

3.学历经历

4.家庭背景

5.组织特色

答案为:1 2 3 4

18: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1.对内具有竞争力

2.对外具有竞争力

3.对内具有公正性

4.对外具有公正性

5.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答案为:2 3 5

19: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1.人口总量

2.再生产状况 3.人口的年龄构成4.人口迁移

答案为:1 2 3 4

20:在制定了培训需求调查计划以后,在调查中要关注()等问题。

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确定受训员工期望

4.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5.注意培训的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为:1 2 3 4

21:在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中,其中有

1.能力结构

2.绩效结构

3.人员结构

4.品德结构

答案为:1 2 4

22:面试的主要内容含有

1.学术成就

2.工作经历

3.个人素质

4.人际关系能力

5.求职意向

答案为:1 2 3 4 5

23: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招待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

5.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答案为:1 2 3 4 5

24:能力倾向测验一般可分为

1.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2.特殊职业能力测验

3.心理运动机能能力测验

4.智力测验

答案为:1 2 3

25:面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独面试

2.小组面试

3.集体面试

4.压力面试

5.情景面试

答案为:1 2 3 4

1:津贴是对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所给予的1.附加工资

2.资金

3.补贴

4.其他薪酬

答案为:1

2:()是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本原则。

1.双向选择

2.平等竞争

3.因事择人

4.任人唯贤

答案为:1

3:在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中,其中有

1.能力结构

2.绩效结构

3.人员结构

4.品德结构

答案为:1 2 4

4:收集工作信息的主要方法是

1.资料法

2.观察法

3.问卷调查法

4.随机抽样法

答案为:1 2 3

5:面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独面试

2.小组面试

3.集体面试

4.压力面试

5.情景面试

答案为:1 2 3 4

6:企业实行人员外部征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刊登广告

2.就业服务机构

3.猎头公司

4.大中专院校

5.推荐和自荐

答案为:1 2 3 4 5

7:战略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

1.处于人力资源活动的中心

2.宽范围的,注重变化的3.处于人力资源活动的边缘

4.注重程序的答案为:1 2

8: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

1.人口总量

2.再生产状况

3.人口的年龄构成4.人口迁移

答案为:1 2 3 4

9:人的劳动能力包含哪两个方面

1.体能

2.智能

3.人格能

4.机械能

5.动能

答案为:1 2

10:人力资源外部招募的方法是

1.广告

2.调用

3.提升

4.重新聘用

答案为:1

11:企业薪酬调查时应选择

1.其他行业中有相似岗位或工作的企业

2.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3.属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

4.本地区在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

5.各种行业或者不同规模的任何企业

答案为:1 2 3 4

12:组织协助个人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方法有

1.建立职业发展的信息与预测系统 2.提供职业咨询

3.向员工开放工作岗位

4.确定培训计划

5.设计职业路径

答案为:1 2 3 4 5

13:绩效评估的方法包括

1.考试法

2.民主评议法

3.评价量表法

4.访谈法

答案为:1 2 3

14:在制定了培训需求调查计划以后,在调查中要关注()等问题。

1.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确定受训员工期望

4.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5.注意培训的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为:1 2 3 4

15:工作分析是指对各种工作岗位或职位的()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加以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1.性质

2.任务

3.责任

4.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

答案为:1 2 3 4

1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的方法有()。

1.目标分解法

2.目标汇总法

3.动态管理法

4.评估法

答案为:1 2

17: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招待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保守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

5.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答案为:1 2 3 4 5

18:职位分类的标准是

1.职系说明书

2.职级规范

3.职等标准

4.官、职相对分离

答案为:1 2 3

19:自然减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中的主要现象,下面的各种现象中,那些属于自然减员

1.退休

2.退职

3.离休

4.辞职

5.解聘

答案为:1 2 3 4

20: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目的是

1.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2.吸引人才

3.激励员工

4.获取更大效益

5.留住人才

答案为:1 2 3 5

2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对公务员实行奖励的种类和方式主要有

1.精神奖励

2.物质奖励

3.晋升奖励

4.通令嘉奖

答案为:1 2 3

22:人力资源

1.既是一种天然资源

2.又是一种再生资源

3.既是一种物质资源

4.又是一种非物质资源

答案为:1 2 3 4

23: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应具备的特性包括

1.可行性

2.适时性

3.适应性

4.持续性

5.变动性 答案为:1 2 3 4

24:影响员工职业生涯选择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1.个人心理特质

2.个人生理特征

3.学历经历

4.家庭背景

5.组织特色

答案为:1 2 3 4

25:绩效的特点

1.多因性

2.多维性

3.动态性

4.固定性

答案为:1 2 3

第三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卷答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卷(2015.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卷

一、名词解释(30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在宏观意义上讲,它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在微观意义上则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

2.自觉管理

自觉管理是指由工作人员自身保证生产条件,保证“社会生活”的秩序,主动对方方面面做出妥善安排,自觉管理成为管理客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其实现取决于社会的成熟程度,取决于社会的规律性和趋势为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能提供多大的可能性。

3.人群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4.赫兹伯格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说明了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5.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V.H.弗鲁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期望理论公式:M=F(E·V)[M表示激励水平,E表示期望概率,V表示效价] 在这个公式中,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6.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公共权力为基础,以服务于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务为目的,隶属于国家的部门。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包括政府部门以及隶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这些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我国推动我国政府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组织是指组织中人们基于情感和交往所形成的非正式的结构形态。非正式组织是指同一正式组织中的某些成员基于特定的动因而形成的非工作的结合形式。工作部门中的成员具有一定的共生性,如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和共同兴趣,此种共生性使人们走到一起形成自然人际关系的结合体,经常交流,相互影响,并对正式组织的运作过程产生某种影响。

8.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是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提出了他认为理想的组织模式和他理性管理思想。他推崇集权式的科层系统,认为这种模式最为有效,适用于一切复杂的组织。他的管理思想被归为“科层模型学派”

9.激励

激励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去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或使人处于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从而保持一种兴奋状态的过程。

10.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规划。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

二、简答题(30%)

1.简述人力资源质量的内容。P4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人力资源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力资源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道德状况,既包括人力资源的个体素质状况,也包括相应计量单位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状况。对人力资源质量的测量,是对人力资源的相应单位进行鉴别的关键因素。

2.简述法约尔的人力资源理论和意义。

法约尔提出了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14项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 2.权责一致 3.强调记录 4.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5.公平报酬 6.适度集权 7.社会秩序 8.人员稳定 9.人员团结 10.首创精神 11.领导者率先示范 12.人员素质 13.人员培养 14.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

意义:法约尔的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更科学的框架,开创了管理理论的先河。法约尔十分重视计划职能, 尤其强调制定长期计划。法约尔对组织的任务和组织的结构形式与成员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力图阐述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性。管理思想上与泰勒相似,强调领导人的素质是进行协调和激发工作人员热情的关键因素等,这些方面涉及对人力资源的心理管理,触及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3.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意义。

3.1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J.S.亚当斯于1956年所提出的,主要探讨奖酬分配的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又被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3.2 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3.3 理论得出的结论:

3.3.1.工作人员的公平感和不公平感是通过社会比较而产生的

3.3.2.一个人对自己工作报酬是否满意,不仅仅取决于报酬的绝对值,还受到报酬的相对值影响

3.3.3.工作人员只有通过比较产生公平感的时候,才可能调动起工作积极性。3.4 意义:

3.4.1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给公平理论的研究至少提供了两点借鉴之处。首先,基于不同个体特征的社会比较研究,如核心自我评价、自我概念的清晰性、高(低)人一等的自我认识,可以弥补公平理论关于个体特征研究的不足。其次,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研究了内部和外部两种类型的社会比较对象,特别是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下,人们如何进行社会比较?以内部比较为主,还是以外部比较为主,亦或是以时间比较为主,值得深入探讨。

3.4.2 公平理论实践意义:公平理论对加强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对于提高领导者、管理者的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有一种保持分配上的公平的需要,这种公平5 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领导者是否认真考虑这种社会心理因素,是衡量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3.4.3 公平理论不足之处:忽视了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差异,如自尊、核心自我评价、自我概念的清晰性,会对公平的感知上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对管理实践的应用价值如何?这些将是有价值的研究。

4.简述人力资源的特征。P4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有的国民经济资源,有以下特征: 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2.人力资源具有动态性 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4.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5.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6.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5.简述泰勒的“大饼原理”及其意义。

泰勒认为“双方在科学管理中所发生的精神方面的伟大革命是双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当作头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转到增加盈余量上来,直到盈余大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不必为如何分配而 6 争吵”。(双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不再把盈余分配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使盈余增加到使如何分配应与争论成为不必要。)当劳资双方共同合作把“饼”做大,使“饼”大到没必要争论如何分配的时候,劳方的报酬足够的多,资方的利润也足够的多,劳资双方的关系就会出现新局面。即所谓的“大饼原理”.。“大饼原理”的意义: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相信雇主和工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双方得到共赢。正是由于科学管理通过工作分析与工作执行的分离,才能够以科学的知识代替过去的经验,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代替分歧,最大的产出代替有限制的产出,才能够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管理职能、管理阶层的产生就是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的。其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在企业中成功运用,推动了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因此称其为是“科学管理之父”,为现代管理科学的开创者。

6.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V.H.弗鲁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期望理论公式:M=F(E·V)[M表示激励水平,E表示期望概率,V表示效价]

在这个公式中,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理论 7 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6.1 期望理论的实践意义:

期望理论对于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为期望理论是在目标尚未实现的情况下研究目标对人的动机影响。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当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使期望大于现实,在什么情况下使期望等于现实,以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充分地研究目标的设置、效价和期望概率对激发力量的影响。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个目标,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调动起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6.2 期望理论的应用价值: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实际价值如下:

①管理者应该同时注意提高期望概率和效价。仅仅重视激励是片面的,应该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提高他们对自身的期望概率去提高激励水平,创造较高的绩效目标。

②管理者应该提高对绩效与报酬关联性的认识,将绩效与报酬紧密结合起来。绩效与报酬的联系越紧密,拟实现的目标能够满足受激励者需要的程度相对提高,目标对受激励者的吸引力也就相对加大,激励的水平也就相对提高。

③管理者应该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期望理论表明,目标的吸引力与个人的需要有关。价值观的差异会产生需要 8 的差异。因此,管理者应该了解自己的管理对象,在可能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元化的奖励形式,使组织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人员的愿望相吻合。

三、论述题(40%)

1.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理论联系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大类:

一、生理需要.它是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不、住所等.例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人,首先需要的是食物,为此,生活的目的被看成填饱肚子.当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生理需要就不再是推动人们工作的最强烈的动力,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需要.二、安全需要.安是指保护自己的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这种安全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是多方面的,如生命安全、劳动安全、良好的社会.反映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希望能避免危险事故,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失业等.三、友爱和归属需要.它是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进行的,经常会与他人接触,因此人们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爱,在组织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信任.四、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工作努力不甘落后,有充分的自信心,获得成就后的自豪感.受人尊重是指自己的工作成绩、社会地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一需要可概括为自尊心、自信心、威望、地位等方面的需要.五、求知的需要:指人们追求知识,探求新的领域,以求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的欲望。

六、求美的需要:指人们寻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愿望。

七、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1.2 意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丌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

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戒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戒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丌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丌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丌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 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 足,便丌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 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 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人类的各种基本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他认为只有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能

出现高一级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都相继满足之后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已经得到满足的 需要就丌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量。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应遵循怎样的价值取向?联系你的工作部门和工作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一、着眼公共利益,树立服务理念

1、为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服务。生产力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与成效的最根本标准。通过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其人力资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技能、创造技能和公共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是坚持为先进生产力服务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要求。

2、为维护和保住政治稳定提供服务。坚持为社会政治稳定服务的价值取向,最主要的就是维护基本政治格局和政治秩序稳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因此,公共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坚持党的领导地位,贯彻“党管干部” 的原则,忠诚地执行 11 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样就能维护基本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秩序,保持政治的连续性,从而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3、为实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服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人民所授予的公共权利的执行者,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的实现者,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价值取向。广大民众通过选举人大代表来表达个人意愿,并使这种意识表达在国家意志中得到体现,任何机关个人都要认识到这种意志的神圣性,正确理解国家意志的意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决不允许以权谋私。

二、引入竞争机制,兼顾效率与效益

1、实现效率的最好手段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原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发达的信息技术使普通百姓也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使人们对市场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这都要求公共部门给与人民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公共部门必须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高效提供各种服务。只有构建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做到优胜劣汰,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更加和谐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实现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的高效管理。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率不仅要求工作人员个人高效,还要求实现部门与部门合作高效。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各环节从属于全局效率之中,服从和服务于全局效率。而全局工作的落实又要通过各环节(局部)的具体实施才能完成,可以说宏观人力资源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微观人力资源效率的提高。公共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把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要突破传统的“人事”定位,着眼全局,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执行任务。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体现是管理目标的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本与所获得的综合社会效益成正比的关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所进行的投入及所消耗的资源都来源于社会,所以社会投入的资源于所获得的综合效益之间的比率必然是衡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是高效服务性活动,必然体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始终应该坚持效率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实现战略性、长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

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要正视人的各种需要和追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获得个人满足感。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具有各种欲望和要求的普通人。在管理中不能单纯地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管、控制和约束进而要求履行其责任与义务,而是用伟大的事业凝聚公务员,用崇高的精神激励公务员,用真挚的感情关 t5公务员,用适当的待遇吸引公务员。充分尊重公务人员,把他们看成有理想、有道德、最求自我实现的人。因此,维护和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基本权利,按照权责对应的原则,实现权利和责任的有机统一,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

2、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分权式改革的推行以及公众民主参与愈加高涨的呼声,促使公务员在获得很大自由选择权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选择结果承担更多责任。在这个信息繁多、瞬息变化时代,公务员面对比以往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相应也要承担多元责任。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公职人员为公众负责的责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将责任范围扩展,使公职人员明确: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甚至还有伦理道德 13 责任等。公职人员应鼓励强化公民的责任感,支持群体和个人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公民逐步认识到,政府是开放并可以接近的,政府是有回应力的,政府存在的目的在于满足公众的需要,能够为公民服务并且为公民权利实现创造机会。

四、关注弱势群体,助推社会公平正义

要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其基本要求就是力求公正,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法上保证公正。要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公正,必须要基于法律的公正,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公正地限定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法律应针对他们不同的地位和角色分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程序上保证公正。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必要前提和保证,结果公正则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不能简单地以结果公正或程序公正来判断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行为是否符合公正的要求,应注重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相统一的角度进行全面考察。第三,任职机会上保证公正。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选拔任用制度,做到公共职位向社会公开,保证公民都享有担任公职的均等机会,主要包括人们谋求公职的机会均等和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均等两个方面。第四,保证公民对公正的认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使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不仅要做到实际上的公正,而且还要通过必要的形式与途径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同。

3.联系实际分析论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意义,并举例说明。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说明了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修正了传统的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赫兹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民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成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许多不满,但是具备时并不一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具备激励因素时会引起强烈的积极性和满足,但缺乏时并不引起很大的不满。

双因素理论意义:双因素理论最大的贡献就是以工作划分激励边界。赫茨伯格则把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种因素归纳为没有连续关系的不同区域,认为两种因素时共同作用。这种区分对现实管理的实际运用有更直接的意义。双因素理论虽然在理论上有逻辑缺陷,但在实际运用上比较有效。

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人类有一种倾向,对成功的事情往往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对失败的事情则往往推诿于环境;对与激励相关的因素,人们往往记住了其积极方面,而对与保健相关的因素,则往往只记住了其消极方面。例如,当一个人说“我对我的工作很感兴趣,但老板给的工资和我做的工作不相符”时,他可能掩饰了自己工作中不愿承担责任的消极面,夸大了工资低下的负面影响。人们很难判定,表面上看起来很客观的调查资料,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被调查者主观偏好的支配?又例如:激励手段要合理选择,贴近员工需求 :员工 15 不仅仅需要工资、奖金等方面的激励还需要工作本身、成就、责任、晋升、认可等方面的激励。(老板:我给你加薪 员工:老板,我想升职)

第四篇: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A英国

B法国)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C 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

3.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4.【C】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5.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6.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A物质激励C精神激励)。7.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呈现出(B注重法律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C监督与约束的主体独立性强

D约束与监督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的特征。8.【D】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9.【F】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 道德C 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10.【G】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1.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

12.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3.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A智力

B 技能C 知识D体力)。

14.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A

排序法

B分类法)。

15.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A排序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D点数法)。

16.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B工作内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17.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18.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A经济高

B测评面宽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的特点。

19.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D我们做得如何)这些基本问题。

2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

功能是(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

遵循的原则是(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

是(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A

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B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 C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D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

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

生的原因,可以分为(B 制度性损耗 C 管理损耗D后续投资损耗)。2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

包括(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27.【H】和笔试相比,面试具有(A

测评的素质更全面

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C主观性强D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

E测评手段的灵活性与针对性)的特点。

28.绩效评估系统主要由(A工作数量 B工作质量

C工作适应能力)构成。

29.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

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A 人格素质D心理功能素质),它是人

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3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A 韦伯

B 泰勒

C 法约尔)。

31.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A笔试

B

心理测验 C面试 D评价中心技术)。

32.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A人

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33.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

有的(A 知识和技能的水平B 智力C 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D体质)。34.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A调

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35.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 B分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36.【W】外附激励方式包括(A赞许

与奖赏 B竞赛C考试D评定职称)。37.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可以

表现为(A 人力政策法规环境 B 人力管理环境C 人力市场环境 D人力战略环境)。

38.薪酬,就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

织或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各种福利保健收入)。39.【Y】一般而言,适用于对公共部门

人员比较严重的违纪行为和考绩“较劣”者的惩戒是(A减薪

B停薪C停升)。

40.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

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B地域原则 C面广原则 D及时原则)。4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劳动力的参与率)。

42.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

法有(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43.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

“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 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 C产权的强外部性 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44.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

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A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B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C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的特征。

45.员工的(A培训 B教育)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46.【Z】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A清楚

B准确

C专门化)的准则。

47.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

彻(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

B适

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的原则。

4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得以(A市场机制C契约机制和D保障机制)为基础。

49.快、花费少,缺点在于其评估结果主要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因此只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18、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

19、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

制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 公平C 正义)

50.转任的主要特点是(A是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等)。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动力机制来推动,而价值就是这种动力机制的内核。(√)

3、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4、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是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核心部分。(√)

5、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6、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式。(×)

8、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向上可以追溯到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创始之前。(√)

9、人力资本思想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那里得到萌芽式的阐述,他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

1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但提高人口质量是关键。(√)

1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12、调配功能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

13、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组织管理的基础。(√)

14、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15、访谈法不能单独使用,只适合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16、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估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工作分析是展开工作评估的前提和基础,而工作评估则可被看作是工作分析活动的进一步延伸。(√)

17、排序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速度

20、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

21、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

22、在我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可以适当领取兼职报酬。(×)

24、古代的孔子对赏罚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是最具特色的,他从人性善出发,得出结论:“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25、用人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住”“管死”人。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26、公务员降职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国家公务员,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作用,为行政机关的各个职位选择配备适宜的人才。降低公务员的职务,一般一次只降低一级。(√)

27、传统的激励办法是以各种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为手段,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提升机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表扬、认可和荣誉等。这些激励都与工作本身并不直接相关,只是作为对于员工付出劳动的补偿,因而称为外在激励。(√)

28、《公务员法》要求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工作胜任能力。(×)

29、薪酬主要由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直接薪酬是薪酬的核心部分。(√)

30、我国行政机关有权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监督体系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全面的监督。(×)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

5、品秩是指官制中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的多样性问题。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9、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的是公共部门依据组织发展前景、组织能力及岗位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估计未来某个时期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既取决于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与技术环境,又与本组织的发展战略、管理水平、现有员工素质密切相关。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15、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

16、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

17、挂职锻炼是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18、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组织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以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明确的规定的过程。

19、品位分类指的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

20、职位分类指的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以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21、人才测评指的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综合选才方法体系,它通过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评价,为人事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22、评价中心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员素质测评的新方法,它是应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能力、个性和情境测试对人员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个性、动机和能力等较为准确的把握,做到人职匹配,确保人员达到最佳工作绩效。

23、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4-8名应试人员分为一组,不指定小组负责人,考官不直接参加面试,要求应试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提出一个小组意见。

24、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25、管理游戏亦称商业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6、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

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指以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为工具,通过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等程序,从组织内外获取合适的人员填补职位空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促进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和训练。

29、选任制指的是以选举的方式任用公职人员,即由法定选举人投票,经多数通过,决定公务员职务的任免。

30、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31、降职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它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

32、人力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欲望,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33、绩效是指某一组织或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效率、工作数量与质量、工作效益。

34、公共部门中的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35、360度绩效评估又称为全方位评估,它是指从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事甚至客户等各个角度来了解员工个人的绩效,包括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

36、薪酬指的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织或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福利保健收入。

3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指的是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等方式满足本单位、本部门员工某些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消费需求,并且以低费或免费形式提供。

3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机制是指依

据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规范对公共部

门以及公职人员从事公职管理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监察和纠正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的总称,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他律”行为。

3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主要是指公共部门组织与个人的“自律”行为,约束就是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乡村民约等社会规范对行为进行管制,既包括行为人的自我管制,也包括外部的行为管制。

40、约束机制是指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约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监督等。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人事环境对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制度的作用。

1、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都是适应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2、环境不仅决定了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还规定了其内在的目标、规模、结构、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

3、人事行政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都要从环境中输入,没有环境所提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就不能形成,人事行政制度也就不可能建立;

4、公共人事行政的价值与制度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哪些不同?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人本身看作资源,强调其再生性和高增值性;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不断进行拓展,不仅包含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重视和增强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独特性是什么?

1、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而这样一个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意味着组织必须目标统一、领导指挥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因此,合理划分职责与权力是政府管理体制必然的要求。原则上,用人与治事应当统一,事权与人权应尽量接近工作点,划分人事行政管理权限,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是完整统一原则的实施,是公共部门人力管理有效管理的基础。以此建立起与公共组织体例契合的纵横交错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在上级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承担着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由此可见,任何其他形态的组织,其人事权的划分与人事管理部门的构造,都无法与公共组织人事行政机构的复杂性相比拟。

2、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

3、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中,体现出了自身的性质。如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与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强化了其德才的测评、考核与培训的方法和技术;而针对公共部门产出的非量化性特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必然发展出适用于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

4、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1、政府所有行政组织系统与公务人员管理形态都以韦伯的“理想型官僚体制”为典范,管理法规齐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功能完善;

2、管理的人力资源以专业性人才为主,重视启用专业人才;

3、具有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便公务人员的职业稳定;

4、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的制度,保证了行政工作的连续性;

5、实行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选录制度,公务人员的录用与甄选以注重才能为标准;

6、公务人员体制以有效的政策规划与严密的法治管理为支撑。

5、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人事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做官重于任事。权位取向明显,公务人员热衷于争取权势地位,却未必勇于任事;

2、人情恩惠重于人事法制。重视在行政体制内编织“关系网”,亲情、朋友意识浓厚,在人事任免上注重于亲情、裙带关系,因而往往因人而异;

3、身份观念重于职位观念。看重身份与品位等级,而且身份与品位与工作能力和绩效在取向上不一致;

4、公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各级行政组织中多缺乏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

5、政治因素影响浓厚。政党政治、政治特权、政治活动等因素对公共人事制度的介入和干预程度较高。

6、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1、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2、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各国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别只在于其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的位置不同而已;

3、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专业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尤其是对科技专才的需求,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4、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7、简述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超越与发展。在基本内容上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较,《公务员法》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四个机制:

1、新陈代谢机制。《公务员法》从公务员队伍的“进口”到“出口”都作出了规定。“进口”严格,“出口”畅通,做到能进能出;

2、竞争择优机制。《公务员法》规定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职务晋升有严格程序;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实行竞争上岗,部分职务可以在社会上公开选拔;对考核不称职的要降职;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个人、集体进行奖励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宗旨;

3、权益保障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8项权利以及申诉控告制度、聘用制公务员的人事争议制度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明确了不得辞退公务员的4种情形,显现了公务员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4、监督约束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9项义务、16条不得违反的纪律,规定了考核制度、惩戒制度、辞退制度、领导人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等,作为对公务员严格监督的制度保障。

8、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1、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

2、人力资源政策体制建设环境还不完善;

3、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滞后;

4、劳动力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9、人力资本具有哪些特点?

1、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不能够直接转让和买卖,只能被出租,或转让使用权;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都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受其个人偏好的影响;

3、一个人可能拥有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但其总量是相当有限的,同时一个人所具有的非互补的人力资本也不能同时使用;

4、人力资本的形成一般是在消费领域,当然有时也在生产领域;

5、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还是一种涵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

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

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

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1、维持政治稳定;

2、促进行政发展;

3、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

4、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科学化;

5、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

12、在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挑选的专家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2、在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应取得参加者的支持,确保他们能认真地进行每一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向组织高层说明预测的意义和作用,取得决策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

3、问题表设计应该措辞准确,不能引起歧义,征询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不要问那些与预测目的无关的问题,列入征询的问题不应相互包含;所提的问题应是所有专家都能答复的问题,而且应尽可能保证所有专家都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

4、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专家的权威性应给予不同权数而不是一概而论;

5、提供给专家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断;

6、只要求专家作出粗略的数字估计,而不要求十分精确。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1)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2)社会关系的需求;(3)发展的需求;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外在要求:(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公共部门改革的要求;(3)法律法规的要求。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什么?

1、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

3、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4、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还有利于解决公职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如长期两地分居、上班路途遥远等,体现组织对公职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具有稳定公职人员队伍的作用。

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用人所长的原则

2、人事相宜的原则;

3、依法流动的原则;

4、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6、人力资源市场对人力资源流动具有哪些作用?

1、人力资源市场构成人力资源流动基本渠道;

2、人力资源市场改变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

3、人力资源市场扩大人力资源流动的范围;

4、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流动的效益。

17、人力资源市场具有哪些功能?

1、调配功能;

2、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3、教育培训功能;

4、管理功能。

1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的意义是什么?

1、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组织人才输入和引进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源获取工作有助于塑造和推广组织形象;

3、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有效性影响组织人员的流动率;

4、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影响到人事管理费用。

19、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不同等级的公务员一起考核;

2、重视考核,忽视平时考核;

3、考核过程中出现论资排辈评优秀的现象;

4、按比例分配名额。

20、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管理者成为业绩考核的中坚推动力量;

2、目标管理与行为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好业绩评估的监督职能与引导职能;

3、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4、要注意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5、要注意评估标准的合理性;

6、要注意评估过程的完整性。

21、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系统有什么特点?

1、在我国,公职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作,“党管干部”是我国对公职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所以,共产党对公职人员的监控与约束是实施党的领导的手段和必然要求;

2、在西方各国,工会在监督政府人事管理活动、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公职人员不是特殊的利益集团,不存在工会对人事的监控;

3、根据我国宪法中人民主权的原则,我国的群众监控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监控形式,通过各种人民团体对政府的监督来实现,而西方不存在独立的群众监控;

4、我国的行政监察部门隶属于政府,属于行政系统内监督。而在西方国家,大多采用的是系统外监控方式,且其监督公务员的机构都是与政府相对独立的。

22、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具有哪些特征?

1、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2、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

3、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23、简述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

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

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金;

5、管理者要要注意正确运用表扬激励。

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应遵循哪些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学用一致的原则;

3、按需施教的原则;

4、讲求实效的原则。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作用是什么?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怔。公职人员在进人公共部门之前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进人公共部门后,还需通过实际工作和进一步的培训去发展和提高。尽管在进人公共部门之前,工作人员已具备一定的学识并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但他们还需掌握和熟悉处理某项工作的特殊技能。基于此,对部门新录用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职人员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和处理方法也处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之中。一些新的理论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公共管理中,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日益为管理部门所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也广泛地应用于公共部门。这些变迁给公职人员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快速的学习,运用新的方法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以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公职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人的品德、智力、知识、技能和体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掘的潜力,培训便是发掘人的潜能和塑造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开发的结果。对公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有助于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工作情趣,激励其进取精神,提高其领导、计划与协调能力,从而为公职人员职务的晋升和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公共部门管理职能调整和转变的要求。21世纪以未,各国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政府的活动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和加强,政府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政府管理的主体。政府的公职人员承担着繁重的管理职责。为此,及时对公职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认清形势,做到称职合格,便势在必行。

26、我国公共部门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1、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制度老化;

2、福利待遇差距大,标准悬殊;

3、福利形式过于社会化;

4、福利资金提取和使用混乱,“小金库”盛行,滥发补贴和实物的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监督。

27、简述职位分类的优缺点。

1、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1)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2)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使组织机构经常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

2、职位分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2)实施职位分类的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参予,否则难以达到科学和准确地步;(3)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强调“职位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积极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4)职位分类在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使人感到繁琐、死板、不易推行。

28、简述品位分类的优缺点。

1、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1)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人事机构调整公务员的职务,所采用的级别随人走,免除了因职务变动和另有任命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2)它是建立在公务员应该是具有多面的知识的通才,而不需要很专门的知识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3)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的意图行事,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工作任务特别是临时性的任务指派也容易。

2、品位分类制度的缺点是:(1)不注重对工作人员现有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调查分析,因人设岗,容易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局面;(2)在人事管理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3)过分重视学历、资历、身份等静态因素,不利于学历低、资历强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近年来英国对品位制度作了较大改进,表现了向专业分工和职业分类方向发展的趋势。英国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是在品位分类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职位分类的精神建立起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

29、简述目标设置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1、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具有可应用性。

2、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3、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1)使所有下属人员了解组织目标,并参与目标设置过程;(2)支持和鼓励下属认同目标,相信下属人员的能力及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3)对目标的实现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定,以强化和调动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4、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信息反馈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运用目标理论,通过设置、核查目标,使员工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目标的实现进程不断予以反馈,实施反馈控制。30、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确立新的监控理念。首先,要树立公开监督的理念;其次,要树立分权监控的理念;再次,要树立利益监控的理念;最后,要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对公职人员实行“软性监督”:当前加强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第二,匡邪扶正;第三,建立国家公职人员个人信誉制度;

2、完善加固监控制度。首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构建已有制度体系的核心环节,下力气做好薄弱环节的修补和加固工作,使这些制度全方位发挥作用;其次,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1)应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法律地位,使其树立应有的权威性;(2)改革现行的行政监察领导体制,增强监察机关的抗干扰性;(3)扩大能监察机关的职权。第一,扩大监察机关的处分权限。赋予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处分的职权;二是赋予监察机关一定的经济处罚权;三是监察机关应有责令申报权和没收权,对一些重大经济嫌疑分子,监察机关有权以财产来源不明予以没收,收归国库;(4)建立监察官身份保障制度。立法部门有必要尽快制定和颁布监察官法,在监察官法中明确规定,监察人员非经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免职和撤职,不被无故调离岗位,当监察人员履行职务时其身份受到非法侵害,有请求法律予以保护的权力。最后,应建立与健全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3、健全规范监控约束机制。首先,规范分权监控机制;其次,健全源头监控机制;最后,建立维权监控机制。在政府行政机关内部建立维权监控机制,其主要途径有:(1)建立公共部门和内设机关的维权监督机制。(2)建立逐级行政单位的维权监督机制。(3)完善公务员申诉控告监督机制。除此之外,在公共部门系统外,要鼓励人民群众对公共部门进行广泛监督,真正把人民群众对公共部门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制度化,经常化。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导致了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既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导致政府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随着公共组织目的取向色彩日益浓厚,绩效将深入种种目标当中,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

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

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

2、试述21世纪人力资源的特征。

1、稀缺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则是由能与它配合的其它资源的相对丰富而引出的人力资源的相对有限性。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它需要通过人这一载体来体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发挥其创造财富的功能。掌握并善于运用知识资源来创造财富的那些人被称为人才资源。由于人们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存发展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使社会人口中仅有少数人有幸成为人才资源。在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知识来发展事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时代,人才资源总量与社会各方面对它的巨大需求相比,显得尤为稀缺和宝贵。

2、层次性。人力资源作为一个整体一般是指社会人口中那些掌握并能运用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群体,但由于在这一群体中人们所掌握和运用的科学技术知识在质和量上存在差异,人力资源因此又可分成若干层次。据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资源的实际情况将人力资源分成一般人力资源和高级人才资源等等。

3、知识性。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拥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经验性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编码化知识来创造财富是人才资源的显著特征之一。

4、创造性。人力资源作为知识资源的载体,它是以知识为资本,以智力为依托,以创新为使命的一种活的资源,只要具备适当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才能,为人力资源的拥有者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特殊功能,体现出其创造性功能。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对知识本身加以创新。

5、流动性。人一旦发现他们目前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无助于实现其预期目标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流动倾向,除非有强硬的制度约束,否则他们一旦采取行动,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使他们很容易成功流动。人力资源的这种流动性特征表明人力资源不象物质资源那样,可以成为占有者最终使用或消费的对象。

6、可再生性。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实际上是对知识资源的消费,知识资源的消费不是一次性消费,可被反复利用;第二,人力资源具有主动补充和更新知识资源的天性,懂得不断增加自身人力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意味着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并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特殊资源。

7、收益递增性。在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收入总是大于其边际支出,且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人力资源的这种特性是由其稀缺性、知识性、创造性、可再生性等特征所决定的。

3、试述新世纪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最近几年,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势必破除将人视为“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陈规陋习,造成市场调节需求,需求引导人才流动的大环境。因此在管理人力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做到正确引导,合理流动。既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又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人力资源的流动。同时,要避免人才的外流,并注意引进国外的人才。

2、要注意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性。人才流动必然带来竞争,竞争可以导致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盲目的竞争却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做出正确的引导,避免无谓的竞争所导致的不合理的人力流动。

3、要注意区分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区别就是一般劳动者与人才的区别。两者的区别是由每个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的,从一般作用上讲人力资源都是普通的劳动力。但是,一旦具备了某种技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通常我们把素质较高的,具备某种技能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叫做人才。人才是在广大的劳动者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科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劳动者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创造和发明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才集德、识、才、学、体于一体,特别是高级人才,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方面比一般劳动者的贡献更大得多。把这部分人力资源从一般的人力资源中区分出来,进行特殊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4、应该确立大的人才战略。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国家人力资源的精华部分,人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人才管理战略的基础。国家必须有连续递进的十几年、几十年的正规的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规划与措施,同时,随时以短期培训作为补充。要从全世界发展、进步与竞争的角度认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我们要争取较高的人才占有率,要保持人才拥有量大于培养量,还要保持较高的人才合理使用率。其次,要树立宏观的人才使用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核心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4、试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

1、价值取向差异使管理目标不同。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财政来源是税收,这决定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对公共利益负责,而企业只需对领导者利益、企业自身利益负责就够了。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注意其透明化程度、公众的接受程度,必然面向社会,承受社会的压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听命于领导者,领导者完全可以决定员工的任命与使用,对员工的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工作分析获得,并通过职位说明书及培训计划等充分展现出来,录用和解雇员工时较少考虑外部压力,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相对缺失。企业的管理活动服从于其决策层的意志,无须对社会公众公开,其操作过程也是经常隐蔽不公开的。

2、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作为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能从根本上保障政府运作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须遵守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组织成员要受更多规章制度的限制,强调严格遵守规则,势必使成员或多或少地变得墨守成规和强求一致,组织成员的工作具有更多“非人性化”的特征,行政人员多半带有官的味道,人们的着眼点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而不是其什么行为能给组织带来最大的贡献。在以工作成果或工作目标导向的私人组织中帕金森定律是不会发生作用的,私人企业部门以“效率”为首要追求目标,对利益追求的永恒性,使得私营部门成为最具创新精神的部门。

3、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这一区别是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当前公共部门政府公务员招考信息对应聘人员任职资格中公务员对宪法及法律以及对党和国家所具备的忠诚,公务员的道德素质被排在前面,能力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行政职业能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于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实际上并不是政府的第一目标,尽管口头上很多政府都将之称作第一目标。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对于下属的道德素质要求相对要淡化一些,雇主们还希望员工更具有创造力,这意味着雇员可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财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私人部门完全忽视员工的道德素养。

4、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

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招募录用是较为重视的,有时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雇用要受制于外部压力,同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困难,导致公共部门比较忽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和绩效评估环节。私人部门基于绩效的考虑,则更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功能,员工的培训、教育与发展方案设计和绩效评估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5、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是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企业在个人利益保障方面,企业适用《劳动法》界定劳动关系,《国家公务员法》是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规范。

5、试述当代西方发达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1、传统公共行政中公务人员政治中立的原则出现变通。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个理论基础就是“政治—行政”二分,为此,公务人员必须保持政治上的中立。政治是由那些政务官来负责政策的制定,而公务人员只负责行政即执行,且不受任何党派的左右。然而在现实的操作中,公共人事制度日趋政治化的问题突出。一方面,公务人员确实参与政策的制定,在通常情况下,实施由公务人员参与制定的政策,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治理效果。另一方面,传统模式中,管理者和政治雇员之间的关系是范围狭小的和技术性的,是发号施令者和执行命令者之间的关系。在管理主义模式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灵活和紧密。公务人员与政治官员共存于管理的互动过程之中。

2、公共人事制度中职业的永久性和稳定性传统被打破,传统的公共行政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官僚制,公共人事制度要在组织形式和运作上确保这种体制的高效运转。但是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这种永久性会造成公共组织的功能失调,并看到公共组织内部的不协调已经带来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改革通过公共服务中的可选择替代性组织形式或机制,降低公共组织的作用,减少公共组织雇员的数量。增加雇佣关系的灵活性,组织多样化的雇佣模式。这使公务人员的管理多样化和非职业化,而不是目前传统模式的刚性。这在本质上有助于让更多的组织和人员参与问题的解决。

3、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兼容并蓄和工资制度的改革。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人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人员本人。以英国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国家实行的是品位分类制度。它是一种以文官的个人条件,如学历、资历等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管理方法。这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的。近年来,职位分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不少国家更加重视“人对职位的影响”,实行“级随人走”,此外,职位分类的体系结构也趋于简化。近年来英国对品位制度作了较大改进,表现了向专业分工和职业分类方向发展的趋势。实行的“功绩工资制”和“功绩奖励制”将公务人员工作绩效和工资待遇结合。

4、简化法规和制度规定,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美国政府大幅度削减陈旧规制,减轻对公务人员过分的规则,简化职位分类规则,简化公务人员辞退制度,废除1万余页的联邦人事手册。分权给下级行政组织和部门主管人员,让其有聘雇人员、核定薪资的权力。联邦政府进行改革试点和例外,在于改变照章办事的传统,去除繁文缛节,清除政府管理实质以外的其它附着物,让政府最大限度地释放潜在能量和创造力,以新的创造性工作改进社会的整体利益。美国政府放松的只是那些在社会经济领域和行政组织自我管理方面过细过滥的规则,而不是所有的规则。对那些在宏观调控职能和社会政治统治方面的规则不是放松了,而是有所加强,这也是西方行政改革的共同点。并且,美国政府在放松那些过时、陈旧的规则的同时,还在不断制定新的规则。为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人事管理权力的下放使得一线管理者拥有更大的实际权力,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5、新的改革使公务员制度朝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公共人事制度的改革摒弃了公务员管理中的传统旧模式,特别提出要对政府雇员提供必要的培训,要录用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政府部门工作,改善政府的工作环境,从而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整个公务人员队伍的素质。公务人员的培训日益注重专才和通才的结合,强调培养和提高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及培养公务人员的参与意识。人才选拔由封闭到开放,由限于民族国家到面向全球,政府人事职能由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到对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在以加强市场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为特征的结构调整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或放弃了“终身制”。实行聘任制已成为世界公共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有些国家高级公务人员职位向本国私营企业家和教育学术界专家开放,部分中低级公务人员职位向外国公民开放,其最终目的都是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

6、改革从根本上触及了整个官僚体制,使行政管理朝着后官僚制的方向发展。公共部门传统结构的突出弊端是

过分依赖庞大的、垄断的、缺乏外部监督制约的官僚机构。这种机构最看重规章制度和权力对公共组织行为的指导,几乎完全忽略市场信息和公务人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之这种机构服务的无形性、迟效性、综合性使得公众和民意机关在质与量上无法对其效率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监督。发源于美国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改革设想,主张下放决策和执行权力,把大的公共部门分解成若干小的像企业那样可以相互竞争的运作部门,将大量的服务职能下放给低层机构、私营部门或半私营部门来承担,迫使公共部门无法进行垄断性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服务费用、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等目的。与传统公共组织力图通过金字塔式的多层级结构实施管理和保证决策的连续性不同,改革强调积极进取的公共组织行为和个人责任,促使公共部门致力于建立层级尽可能少的网络式平板结构,保证各公共部门的低投入高收益。政府雇员要树立顾客意识,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为官僚服务,要通过建立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让顾客进行挑选,利用市场机制来给政府管理以刺激。公共组织要像私营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与产出,提高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公共组织的行为方式,抓住机会重塑公共组织,使公共组织从过去的官僚体制朝着后官僚制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借鉴发达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发展中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把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就有可能在推行人事行政服务社会化和公共化等方面,开发人类所具有的无限潜力,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

6、试述优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策。

1、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得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素质人力供给量过剩,而地区欠发达的地方则供给量不足,只有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才能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地区经济发展好了,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和协作,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均衡流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也是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改善育人环境,着重培养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人力进行教育培训。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因此,我国旧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变革。首先就是要拓宽培训渠道。在进一步强化党校和行政学院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求拓展、国内挖潜力、国

外建基地”的思路,拓宽培训渠道。在客观上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同时,要加大培训的投入,保证人才培训经费,是改善育人环境的物质基础。此外,国家在高层次人才的流向上要进行宏观指引,避免人才流动的盲目聚集效应,从而最终导致人才的浪费。

3、优化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环境,引进适用人才。在长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实践中,我们党非常重视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使之上升为政策法规,先后研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人才政策的开放度不断扩大,与国际惯例接轨开始成为人才工作决策者的主动选择,人才政策的发展层次从部门和地区的政策体系向国家政策体系升华,并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引进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式,其有效手段就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比如,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人才柔性流动,或变户籍管理为身份证管理,变人员引进为智力引进等等,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自由流动政策,创造一流的人力软环境,规范政府管理,为外来人才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在引进人才方面,还要注意它的适用性,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及发展现状,有选择地引进人才,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被动跟进。

4、创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选拔优秀人才。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具体表现在:以政府所属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人力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机制基本建立;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建设和规范管理受到重视,法制化管理初见成效;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和公共人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但是我国还需进一步规范人力市场,扶持民营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使人才市场中介的投资与经营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出现企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很多中介机构,已经打通了中外合作渠道,可以促进我国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目前,我国人力市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要加强人力市场的功能扩展。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上要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式。交流配置、综合服务、人事代理、信息疏导、社会保险、咨询指导、远程交流等服务功能都要逐步建立起来,特别是要加快在信息网络化基础上的无形人力市场的发展步伐。同时,要加强全国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的接轨。以经济区划为重心,打破行政区划的跨省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断促进专业性人力市场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沿海开放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5、提高人力资源安全环境,防止人才流失。在社会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本主要以无形的知识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增加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也大都转化成人头脑中的知识或能力。随着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剧,当事主体的资本、财富流失的风险也大幅度增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因特网为载体的新科技革命,使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人才流动与交流越来越方便,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也使人才流失的风险大幅度上升。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缺乏安全保密意识,将使国家、企业等利益主体遭受重大损失。在这一背景下,人才流失已经危及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国防等各方面的安全。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7、试述公共部门工作分析的作用。

1、工作分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在动态环境中人员需求与供给的变化情况,采用必要的政策与手段确保组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岗位上获取合适数量的员工。工作分析则明确规定了工作的目的、职责和任务,界定了符合岗位要求的任职资格条件,从而使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工作和人员条件信息基础上,能及时反映内外环境变化,确保了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人员甄选与录用提供了客观标准。人员甄选与录用的过程是为组织选择符合组织发展和工作要求的高素质人员的过程。而工作分析对从事具体岗位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价值观、品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制定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录用标准,有利于组织客观、公正地衡量和评价求职人员,从而使人员甄选和录用工作科学化、正规化,避免了经验主义,减少录用中的盲目性。

3、工作分析对公共部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员工培训与开发主要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员工目前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无法满足现有岗位要求,与既定的工作资格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就有可能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其绩效水平;二是现有员工的知识、技能等素质条件无法满足组织战略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也需要借助于培训和开发手段来实

现人才储备。工作分析信息全面反映了组织内各层次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经验、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通过将这些信息与现有岗位人员的素质进行比较,就能够帮助判断从业人员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员工目前的综合能力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将培训人员分类,并采取科学的培训方法来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从而不仅为组织的培训和开发工作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而且还保证了员工培训效益和效果。因此,工作分析对于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员工个人绩效是实现整个组织绩效的基础,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员工的绩效水平会影响到部门绩效,进而作用到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工作分析信息提供了一项工作的目的、职责、任务等具体内容,根据这些具体内容,我们就能制定出符合组织要求的绩效评估内容和具体的绩效标准,进而根据这些标准对员工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

5、工作分析有助于薪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从业人员因其付出劳动而获取的薪酬不是组织随意制定的,而是根据其从事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复杂程度、技能难易程度、职责轻重、劳动条件等因素而确定的。而工作分析过程正是通过全面收集有关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技能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并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从而科学的确定各项工作对于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明确岗位间的相对价值。

6、工作分析有利于公共部门员工的动态调配与安置。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安置是保证组织中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步骤。一旦组织将员工与工作的关系固态化,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其才能大于岗位要求或者其才能低于岗位要求的情形,这样,员工或者会因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而流失,或者因不能胜任工作而使组织的竞争力下降,进而使组织因此遭受损失。而工作分析信息对组织内各层次工作的内容、职责及其对知识、技能、个性特点等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能够从组织和员工个人角度判断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匹配,就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工作选择机会,提高员工对工作的适应性,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7、工作分析有助于劳动安全。工作分析为组织提供各类工作的劳动环境、职业危险等信息。通过工作分析,可全面了解不同工作的危险程度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从而采取劳动安全保护措施来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此外,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工作分析的信息也能够作为危机处理的原始档案分析,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紧急危险,使工作迅速转移到正规的工作流程上来。

8、工作分析有助于公共部门的工作设计工作。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等有关方面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工作分析则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工作目的、内容和职责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时、动态反映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促使各类工作在组织内的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组织内配置和使用的科学化、合理化,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水平。

8、试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能岗匹配原则。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能岗匹配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这个人能完全达到。指人的能力与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完全匹配。二者的对应使人的能力发挥得最好,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完成得最好。在实际运作中,能岗不匹配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当能级大于岗位的要求时,优质人才无法在岗位上充分施展才华,人才留不住,人员流动快,这种情况对组织相当不利;当能级小于岗位的要求时,组织运作效率下降,尤其是当其处于领导岗位时,不仅自身难以胜任领导工作,自信心受挫,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公共部门的竞争力,导致人心涣散,这种情况对个人和组织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匹配的,最匹配的才是最优选择。

2、因事择人原则。因事择人原则要求以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根据职位的空缺状况和工作说明书进行招募、甄选和录用工作。只有以岗位为出发点,按照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拔人才,才能很好地实现人的能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良好匹配,从而避免多招人或招错人的情况出现,真正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使人与事科学结合起来。否则,势必会给公共部门带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负面影响,并不利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形成。

3、德才兼备原则。德才兼备原则就是要求全面考察公共部门求职者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各方面,以确保符合“德才兼备”的标准。公职人员的“德”决定了其才能的发挥方向和目的,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公职人员的“才”是德的基础,使德具有现实意义,得到具体体现,其核心是能力的问题。对公共部门而言,如果只看求职者的“才”而忽略其“德”,其履行公共职能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离,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又破坏公共部门的社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只看“德”而不看其“才”,则会降低公共部门公共职能履行的质量和组织的运作效率,尤其是当其处于领导岗位时,甚至可能因工作失误而给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选拔和录用公职人员必须坚持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反对任何将两者相割裂的错误倾向。

4、公平竞争原则。公平指性别、身份、地位和标准的相等、平均或一致,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的程序、规则、测评手段和方法对所有的求职者应一视同仁,运用同一的客观尺度去衡量所有的求职者,不能人为地在性别、民族、身份等方面设置各种不平等的限制。在实际运作中,公平竞争原则重在强调应运用科学、客观的测评手段和方法,通过竞争的方式来测评和选拔人才。

5、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在招募和录用公职人员的过程中,所有与招募、甄选、录用活动相关的信息都应向全部的求职者公布和公开,这是确保公职人员选拔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公共部门要遵循信息公开原则,必须做到:首先,必须确保公共部门的所有空缺职位向社会公开,使得所有符合条件的求职者都有权利通过合法途径谋求空缺职位。其次,必须确保招考政策公开、招考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再次,必须确保复核和申诉程序的公开。

6、合法原则。在人力资源获取活动中,一切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行为都是无效的,都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合法原则要求公共部门的招募与选录工作必须规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9、试述公共部门人力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1、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是用人之道的核心。用其所长,就是使用人才要扬长避短,兼收并蓄;用其所愿,就是根据使用对象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意愿来使用人才。用其所愿,有利于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相统一;用当其时,就是使用人才要抓住最佳的时机。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适时委以重任,达到用人的良好效果。用其所愿、用当其时,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用其所长,它是对个体不足之处的最佳弥补,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整体效能的同时,也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2、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人尽其才。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鼓励竞争,优胜劣汰。鼓励竞争,不仅能促进公共部门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的形成,而且在存优汰劣、升优汰劣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平庸者的成长与发展。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在竞争中,个人为了展示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长处,就会极力克制、避免、改变自己的短处。时间一长,个人某一短处可能将不复存在。这在某种程度

上,又会刺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从而使群体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这种良性循环,对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3、以人为本、以能为本。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因此在公共部门管理中,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用人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知人善任。尊重人,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学的用人机制,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所长,让其各尽所能;关心人,就是要关心员工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能使员工产生亲情感和温暖感并转化为对组织的忠诚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信任能使人的自尊感得到满足。当然,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绝不是不要制度,不要纪律,不要管理,放任自流。以能为本,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强调以能力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以能为本,能把员工的注意力引向对能力的重视上,把“能”作为判断人才和用人的标准,既有利于人才的发现、人才的任用、人才的稳定,又能使能者居其位,谋其政。以能为本体现出向上的活力,形成重能力、讲贡献、论业绩的用人氛围。在此氛围里,员工就会把想方设法把提高自己的能力变成自觉的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又刺激了员工的竞争。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以能为本,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获得新知识、产生新思维,使公共部门不断具备创新意识。以能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提升,是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的根本所在。

4、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是我们党选拔使用人才一贯坚持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就是在选拔使用人才时,既要考察人才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品质,又要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领导才能。首先,在选拔人才时,应将德与才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可偏废。其次,德和才相比较,德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的事业服务。当然,重德绝非以德代才,选拔使用人才,应以德为前提,选其中有才能者。工作人员的德和才,往往体现在他的工作实绩上,通过实绩来衡量工作人员的德和才。当然,坚持这一原则,要避免简单地把使用当成论功行赏,把实绩作为使用的唯一标准。

5、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合理配置,重要的是要做到人岗匹配。首先要对岗位目标、职责、任务性质等具体要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次,对拟用人的知识、能力、经验、性格等多维度进行具体调研、分析和测评;然后,将拟用人的测评结果与岗位

所需条件作比较,对与岗位要求一致或相近的,予以任职上岗使用。对人力的使用,要做到人与事的最佳配置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晋升机制和流动机制。送出人才的同时,吸纳新的“血液”充实自身部门,既有利于增强部门工作活力,也有利于调动已有工作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追求上进的积极性。人岗匹配,主要是从个体的人与事的配置角度来衡量的。事实上,公共部门的工作需要许多岗位上的众多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配合程度,也是人力使用优化配置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用人上,要根据岗位分工及各岗位任职要求在知识、能力、性格、年龄、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到人岗匹配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人与人之间予以互补,组合成最优配置的工作团队。只有人与人之间配置合理,才能产生凝聚力,公共部门的管理才能取得规模和综合效应。

10、试述公共部门人力激励的特殊性。

1、公务人员身份保障。公务人员由于有任用身份上的保障,一直被称为“铁饭碗”打不破,因而只要“大错不犯,小错可以不断”,这种情形使得人力激励的手段——赏罚分明制度——打了许多的折扣,无法重罚,也无法即赏即罚。

2、层级节制。官僚组织的层级节制,使得公务人员在升迁、沟通、公文的传达上皆比一般企业缓慢、无效率许多,也因此产生了“天高皇帝远”或“公门好修行”的心态,使得公务人员存在与组织、他人或自己疏离的情况,继而妨碍了激励手段的运用。

3、法规限制。公务体系由于受到太多的法律规章限制,造成公务人员过度消极、僵化,甚至不推不动、阳奉阴违的形式主义,以及把遵守法规当成第一要务的“目标替代”情况。而且,法规的修订旷日废时,导致公务人员的服务永远赶不上人民的期待,不但引起民怨,公务人员自己本身也无奈,因而产生反激励效果。另外,譬如“图利他人”的罪刑,也让许多公务人员生怕动辄触犯法律,而采取明哲保身,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4、预算限制。官僚组织预算有限,而且必须要受到立法机关的严格审核,因此无法做到即时有效的奖赏作用,同时也无法编列足够的预算在公务人员的教育训练上。

5、升迁。公务人员能否升迁除了受到法令的限制外,也时常传出有因意识形态、政党、小团体的差异或裙带关系或不够会吹会捧等原因,而有升迁不公的情况。更惨的情况是:表现良好的公务人员由于受到极度的“欣赏”与“重用”,主管反而舍不得他升迁,而要把他留在身边,上述情况皆是对公务人员士气和激励上的伤害。

6、人事制度的缺失。官僚组织除了以上五种问题,其他譬如现行考试制度、考试方法及任用制度是否能找到最适当的人,并把他(她)放在最适当的职位上,恐怕仍有许多的疑问。其次,公务人员考绩制度也有同样的问题,常无法明辨优劣。一方面是因公务绩效难以衡量,先天限制,更因制度未彻底落实或长官主观、人情、徇私之弊;而且在考绩方面,也无法给予公务人员有效、即时的赏罚。

7、政治挂帅。公务体系如果太政治化,可能导致反激励的三种情形:(1)绩效放两边,政治摆中问:不论是非、不论表现,只要加对政党、跟对人,每日汲汲营营搞政治,就可官运亨通;(2)政治横行,专业弃守:如果公务人员以其专业拟定出来的政策,轻易地即被政党、长官以意识形态或政治的理由,或民意代表所扭曲,对公务人员之士气势必造成相当的伤害;(3)成群结党,破坏关系:组织里面分成好几派,或把别人归为哪一派,都造成彼此间失去信任,而导致人际(沟通)关系和组织气氛不良,甚或相互诋毁、攻击。

11、试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约束体系存在的问题。

1、监控约束的法制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制监督的弹性空间很大,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没有突出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工作的具体特点,有的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全体干部的规范上,其内容过于笼统、划一,很难准确把握。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就会使法律很难在实际中得到贯彻落实,这就给人治提供了法律的空隙。

2、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不平衡,缺乏独立性。在监督与约束实践中,只有共产党的纪委监督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政协监督)由于受到现有的宪政体制的制约,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力支持,在监督上的作用难以彰显。由于隶属关系、平行关系、利益关系等多种没有厘清的关系,往往存在着无权监督、无法监督、无力监督、不愿监督的情况。

3、侧重事后监控。我国目前对公务员的监控侧重于事后监控。即在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后,才调查取证,依法惩处,致使只能起到“事发查处”的作用,而事前防范、事中督察的功能被弱化。

4、缺乏双向监控。我国对公务员的监控注重上级领导者对下级的监控,公务员中的领导者可利用职责对下属公务员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的检查督促。而下级对上级的监控却难以落到实处。公务员的维权观念淡泊。

5、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不匹配。从我国公务员目前的工资水平来看,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地区、行业收入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容易造成公务员的心理失衡,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和谋取私利。此外,我国现有的公务员行为失范后的惩罚措施同公务员本身的利益相关性小、力度不够,往往因缺乏威慑力而使监督流于形式。

6、缺乏透明度。由于长期以来受“官本位”、“上智下愚”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由此造成了中国的行政监控基本是“封闭”活动,对公务员的监控缺乏公开性。

第五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 【答】: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 【答】: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 【答】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5、品秩: 【答】:品秩是指官制中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的多样性问题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9、人力资本运营: 【答】: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的是公共部门依据组织发展前景、组织能力及岗位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估计未来某个时期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既取决于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与技术环境,又与本组织的发展战略、管理水平、现有员工素质密切相关。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

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15、调任: 【答】: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

16、转任: 【答】: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

17、挂职锻炼: 【答】:挂职锻炼是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18、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 【答】: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组织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以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明确的规定的过程。

19、品位分类: 【答】:品位分类指的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 20、职位分类: 【答】:职位分类指的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以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21、人才测评: 【答】:人才测评指的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综合选才方法体系,它通过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评价,为人事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22、评价中心: 【答】:评价中心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员素质测评的新方法,它是应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能力、个性和情境测试对人员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个性、动机和能力等较为准确的把握,做到人职匹配,确保人员达到最佳工作绩效。

23、无领导小组讨论: 【答】: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4-8名应试人员分为一组,不指定小组负责人,考官不直接参加面试,要求应试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提出一个小组意见。

24、文件筐作业: 【答】: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提供一定数 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25、管理游戏: 【答】:管理游戏亦称商业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6、角色扮演: 【答】: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

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指以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为工具,通过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等程序,从组织内外获取合适的人员填补职位空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促进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和训练。

29、选任制: 【答】:选任制指的是以选举的方式任用公职人员,即由法定选举人投票,经多数通过,决定公务员职务的任免。30、委任制: 【答】: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31、降职: 【答】:降职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

四、简答题 简答题

一、公共行政人事环境对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制度的作用有哪些是什么?

1、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都是适应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2、环境不仅决定了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还规定了其内在的目标、规模、结构、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

3、人事行政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都要从环境中输入,没有环境所提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就不能形成,人事行政制度也就不可能建立;

4、公共人事行政的价值与制度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功能是什么?

1、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在政府官员之间划分与分配工作任务(工作分析、职位分类和工作评估)、决定工作的价值(工资或薪酬)。公共部门人事管理者应承担技术人员、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及斡旋者的角色。预算过程表现了政治回应性和效率的价值,科学的工作分类与分析,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利于对社会公正和个人权利更多地加以关注。工资与福利制度不仅有利于改善雇员的经济生活,而且还有助于提供评判雇员个人价值的相对客观的经济尺度,同时还能够体现个人权利的价值。

2、人力资源获取的主要目标是招募、选录和甄补政府雇员。公平就业机会、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和劳动力多样化计划对人事管理的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计划均建立在社会公平和个人权利的价值,以及用于实现这些价值的弱势群体保护行动的法律和程序的基础上。由于公共职位是稀缺资源,因而在其分配过程中存在着影响人力资源获取功能实现的价值冲突,这些价值是分配公共职位的基础,主要包括回应性、效率、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等。

3、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提高其知识、技能与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追求工作质量要求雇主在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公共服务提供的系统和适应顾客的需求。公共服务系统中的效率价值,为政府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了基础。绩效评估体现了个人责任、社会公平、效率和回应性等价值。职业安全与健康则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价值观念——对民选官员的回应、行政效率以及雇员权利的保护之间的难以避免的冲突。

4、纪律与惩戒的主要目标是确立、保证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期望、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建立惩戒途径与雇员申诉程序;健康、安全以及雇员宪法权力等。纪律与惩戒是人事管理四个核心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其过程体现了行政效率、个人权利与有关组织正义的合理作用的冲突。

总的来看,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四项功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并且与外部环境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其中,人力资源规划是基础,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蓝图和基石;人力资源获取是手段,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砖石;人力资源开发是核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心脏;纪律与惩戒是保障,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安全阀。上述四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三、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也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人力资源的含义一般包括以下三层内涵:

其一:指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

其二:人力资源是指劳动力资源,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其三: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人力资源总量表现为人力资源数量与平均质量的乘积,即:人力资源总量=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平均质量

四、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征?

1、人力资源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

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3、人力资源具有发展性;

4、人力资源具有稀缺性;

5、人力资源具有创新性。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的不同有哪些?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人本身看作资源,强调其再生性和高增值性;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不断进行拓展,不仅包含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重视和增强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独特性是什么?

1、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而这样一个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意味着组织必须目标统一、领导指挥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因此,合理划分职责与权力是政府管理体制必然的要求。原则上,用人与治事应当统一,事权与人权应尽量接近工作点,划分人事行政管理权限,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是完整统一原则的实施,是公共部门人力管理有效管理的基础。以此建立起与公共组织体例契合的纵横交错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在上级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承担着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由此可见,任何其他形态的组织,其人事权的划分与人事管理部门的构造,都无法与公共组织人事行政机构的复杂性相比拟。

2、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

3、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中,体现出了自身的性质。如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与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强化了其德才的测评、考核与培训的方法和技术;而针对公共部门产出的非量化性特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必然发展出适用于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

七、产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的原因有哪些?

1、制度性损耗:制度性损耗是指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和不合理而导致的人才未尽其用的损耗现象,这种损耗是一种隐形损耗;

2、人事管理的损耗:管理的损耗就是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导致没有充分调动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其聪明才干;

3、后续投资的损耗:由于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从而适应不了新技术环境下公共部门工作要求所造成的损耗,这在一定程度是由于公共部门与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对再教育再学习的投资不够而引起的。

八、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1、政府所有行政组织系统与公务人员管理形态都以韦伯的“理想型官僚体制”为典范,管理法规齐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功能完善;

2、管理的人力资源以专业性人才为主,重视启用专业人才;

3、具有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便公务人员的职业稳定;

4、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的制度,保证了行政工作的连续性;

5、实行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选录制度,公务人员的录用与甄选以注重才能为标准;

6、公务人员体制以有效的政策规划与严密的法治管理为支撑。

九、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人事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做官重于任事。权位取向明显,公务人员热衷于争取权势地位,却未必勇于任事;

2、人情恩惠重于人事法制。重视在行政体制内编织“关系网”,亲情、朋友意识浓厚,在人事任免上注重于亲情、裙带关系,因而往往因人而异;

3、身份观念重于职位观念。看重身份与品位等级,而且身份与品位与工作能力和绩效在取向上不一致;

4、公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各级行政组织中多缺乏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

5、政治因素影响浓厚。政党政治、政治特权、政治活动等因素对公共人事制度的介入和干预程度较高。给予投资,劳动

下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 一、单选题 1.(3分)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 )     A. 长期利益 B. 眼前利益 C. 经济实惠 D. 精神满足 2.(3分)美国著名职业......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答案指南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是由环境、价值、制度三个不同层面的因素构建起来的。价值是构架的核心、环境是外制度产生的生变量、制度是共同知识的秩序,是公共人事行政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及答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道德C意识形......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11、郭某被辞退的真正原因是跟科室关系处理不协调.外科主任动员全科室医生使用某种抗生素药,每用一支推销员给8元钱。郭某因涉及数万元金额,他担......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判断题 。

    复习——判断题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1、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动力机制来推动,而价值就......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名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各个组织对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配置、评估、培训、薪酬、维护等的价值理念、政策规定与实践管理的统称。......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基于模糊数学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姓名:加师米学号:1301307042院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目录一、选题依据1(一)题目来源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三)选题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方式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