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
浅淡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
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经常听到同事抱怨,每节课都是面对一群昏昏欲睡的学生,真是没法教,上课是自己讲给自己听。是啊,我也深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学生的成绩一般,他们对文化课没有兴趣,行为习惯不好。认为来职业学校是学技能的,文化课并不重要,这让他们自身就忽略了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面对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其实学生也在抱怨,来职校读书学的应该是专业技术,居然还要学习语文,烦死人了,早知这样就不上这学校了,的确如此,来职校学习的学生本来就是厌恶语文课的,看着那长长的课文就唉声叹气。
看着学生那一张张无可奈何的脸,听着学生那一句句埋怨的话,我不禁沉入深深的思索之中。现在来中职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是逆反心理强的学生,他们正是厌恶语文课的学习才到中职学校学习技术的,以为来到职校,就可以轻松了,没想到还是离不开这讨厌的之乎者也,还有那令人头疼、烦人的写作„„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着学生的困惑,对知识的厌恶,再针对他们对学习语文没用的这种错误思想,我们只能在语文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下将具体阐述我的看法
一、摆正目标职业教育不是以升学为主,而是以学生更好地就业为目标。语文教学不能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更不能采用“填鸭式”教育。应该实践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课本中选入的文言文《论语》,思想意义很大,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应把这种精神跟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对学生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在职业语文教学中,应以进行素质教育、思维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什么虚词句式上。
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必须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篇目,可以对现有的篇目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中职学生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也是设计语文内容时要考虑的。我认为在语文课的内容选择中,可以考虑不同专业的性质和需要,比如旅游专业可以选择历史故事;幼师专业可以选择儿歌、三字经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专业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可以将它变为朗读比赛加讨论鉴赏课。课文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主题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自发报名,在上课前让学生练习准备并由老师发下比赛有关的各项通知。参加的学生可以自主朗读、可以选择两人合作或两人以上合作朗读。教师提倡合作朗读。评委是语文老师和所有听读的学生。教师还特别强调不主动报名的学生老师要在课堂上任意挑选。比赛奖惩分明。这样就避免了一些惰性严重的学生拒绝参与。通过第一课时的朗读比赛,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感知和领会。因为“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最好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赏析。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
还有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比如在上《鸿门宴》这一课时,我先让大家背诵初中学过的《大风歌》,再给学生介绍《垓下歌》,然后提问,大家知道作者分别是谁吗?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让学生进行对比,最后引出鸿门宴的故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课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三、学生扮演角色,亲身体验
电影、电视剧为什么会给广大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来源于演员 高超的演技,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角色理解透彻,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他们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当了一回导演,由学生扮演角色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如教《雷雨》这样的戏剧片断时,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建成自己的一个演出小组,利用课间、课后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变成了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剧本,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的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最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担心表演的同学有遗漏的地方,还翻开书本,认真对照,看看表演的同学台词是否正确,动作神态是否逼真,整堂课做到了人人参与。通过表演,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了刺激,使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更易于把握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是最令学生头痛的。在讲这类文章时我通过设置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招聘情境,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一定会显得十分活跃,为了张扬自己,一显手,纷纷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会主动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学会了知识的运用。教师课堂上完全可以扮演一个节目主持人。比如在讲应聘信时,我请学生和我一起在网上搜索了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然后把这些情景重现,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请教师、同学帮助修改,同学间试演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样,通过对课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的直接模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技能,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看着台上学生认真地表演角色,看着台下学生认真观看的神态,这节课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学习形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
以上只是我们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点小小的体会,并不成熟和完善。常言道,教无定法,要想使现在的中职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这对教师的要求实在是太高。教师既是这一节课的编剧,又是导演,又是演员。要具备这些素质,确实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不懂的地方会向同行们请教,和他们探讨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中职生们对语文课产生更大的兴趣,能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第二篇: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由于职业中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要让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语文知识点,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就必须对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利用教材培养语文基础能力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应用文、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而教材编写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传统的课堂向实践课堂转变。教材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示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其范本的作用,并结合教材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安排好训练时间,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将三十分钟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听、读、说。听课文的朗读、时政要闻、带情景的诗词、节目的介绍、名人名言等范文。读前一环节的内容。对所听和所读的内容进行复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主题,如季节、节日等。像圣诞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素材和资料,让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历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充实自身,有效地避免反复的练习与分析。学生不能被动地成为教材的灌输对象,而要成为教材的探索者。也就是说,语文课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拥有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师是语文课堂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以及合作者。教师就如同导演,戏还是要演员出演。学生就像演员,在导演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协助,绝对不可本末倒置。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开展演讲、表演、诗朗诵等活动或比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如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变成一场朗诵比赛或是鉴赏课。再如讲授《雷雨》时,可以将课堂变成一堂话剧表演课。学生通过对剧本的深入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为学生创造课后实践机会
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实践能力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课前、课上、课后无论哪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是每个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如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作品。每学期开学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课外阅读目录,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几本阅读。阅读期间,可以每周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语文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也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故事会、辩论会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四、让课前、课上、课后有效衔接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是中职院校教师要不断进行的工作。让课前准备、课上实践、课后巩固形成一条有力的教学战线。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理解吸收教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实践活动。课后,教师要将精力转移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与运用上。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方法有更高的认识,让语文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做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这样,也能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如讲解《故都的秋》一文时,课前,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文,课后学生模仿《故都的秋》写一篇秋的独特的场景或印象特深的景象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家乡秋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尽早步入社会、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学生,由于学生对文化课热情程度较低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中职院校语文教师更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增设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前准备,课上实践和课后巩固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机整体,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中职院校学生发挥作用。
第三篇:浅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习樱莉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技能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图示教学、先总后分、边讲边练法;技能教学采用即堂演示、即堂实验、系统总结、模拟实习等方法。
【关键词】先总后分、边讲边练、即堂演示、即堂实验、系统总结、模拟实习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relates and analyz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theories of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techniques.When teaching accounting theories, the teacher can use the following methods such as Graphic Teaching, Deduction and doing exercises while teaching.As for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techniques, the teacher can use the methods such as Class Demonstration, Class Experiment, Systematic Summary and Simulation Practice.【Key Words】Graphic Teaching, Deduction and doing exercises while teaching Class Demonstration, Class Experiment, Systematic Summary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作者信息:习樱莉,台山市技工学校,会计学讲师,联系电话***
关于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既要讲究教的方法,又要指导学的方法,所以教与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相连。良好的教学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主动地、认真地进行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从事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本专业的教学要求,我粗略地总结了一些关于会计学科适用的教学方法。
一、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法。有人认为,在属于文科类会计理论教学中,图示法似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其实不然,会计学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涉及很多经济内容。而某些经济名词概念的解释却是十分的枯燥及抽象。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专业名词的正确含义,为以后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对于教师来说,采用什么方法去讲授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图示教学法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简明的文字、符号组成的图表来把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及各部分知识间的提纲契领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充分利用图形记忆;(2)以最少的符号建立最广泛的联想,充分利用联想记忆。举例来说,在基础会计中对“经济业务”这个名词必须进行解释。“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从字面上去理解它的含义,对从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技校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的意识中“经济业务”就是与“钱”有关的活动,仅简单理解为买进卖出的活动。当然,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教师在讲解其含义的时候,可用图示法把企业整个的经济活动大概地列示出来。并把衔接各个过程的各类经济业务有条理地、简洁地在图上的适当地方标明,通过分析经济业务为什么会产生,以什么形式产生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业务”的含义。例如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或产品的入库和出库业务”,表面看来,这类业务不涉及货币资金的“出和入”,但是会计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经济活动不是纯粹货币表现形式的资金活动,而是全面反映价值的整个运动过程;价值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也可以是实物等形式。、先总后分法。“总”就是对专题内容的总结介绍。“分”就是指分门别类地详细讲解。会计学中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对各类经济业务如何进行帐务处理。而经济业务的发生又是错综复杂的,一般在教材上都是以实务例子反映,虽然作者对经济业务已作大致分类,但是对学生而言。例子太多而没有规律性,难以掌握和记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在讲解的时候可先确定一个明确的讲解主题,再把有关章节内容筛选做分类介绍。最好以题纲方式先列示出来,让学生搞清楚自己要掌握什么知识,然后按照已列题纲内容把教材上的例子分类归并,再给学生详细分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深入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述有关采购和销售业务的时候涉及的增值税核算问题。增值税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增值税的发生、计算交纳以及退税等内容涉及到购进和销售等各种相关业务,在教材上分散在各章阐述,没有专门给予归纳和介绍。那么在讲课时可以打破常规,以“增值税”为特定的授课主题。
第一、列示主题的要点(1)增值税的概念;(2)增值税的核算过程。第二、按核算过程分类进行帐务处理的详细讲解(1)购货处理(2)销货处理(3)计算应纳税额(4)实际交纳税金(5)特殊情况处理。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内容进行先总后分地讲解,较好地使教与学配合起来,学生就不会对教材内容一筹莫展而找不着学习落脚点。当然,要使先总后分教学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专题课前应布置学生预习有关内容,令学生听课由被动转为主动。
3、边讲边练法。就讲课次序来说,一贯主张的是课堂先讲课后练习;但针对于某些特殊的情况来讲,这个方法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讲课中可尝试边讲边练法。即在正式讲授新内容时,先把部分有代表性的练习题例示出来,说明练习的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对解题所依据的原理简明扼要进行介绍;同时以板书形式与学生同步解题找出答案。整个练习过程完成后,教师应重新总结练习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讲述可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这类会计学内容,例如《工业会计》中存货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介绍。边讲边练教学法可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掌握从练习的过程中去巩固求新。
二、会计技能的教学方法
人的认识有一个客观的过程:那就是认识 ——实践——再认识,从认识——再认识存在着质的飞跃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如何把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很好地配合起来,直接会影响到学生专业水平,所以教师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懂得怎样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即堂演示法。即是教师把实物演示给学生,并作示范性的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它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应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更要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对特征内容的分析与总结,加深认识,牢固记忆。学生要学会怎样去运用工作工具,首先就要去认识它,研究它的图象特点。例如,在《基础会计》中,要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知道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都是记录经济业务确实发生的书面证明;但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就不甚了了。所以在课堂上可给学生观察原始凭证(如发票、进料单、领料单、产品入库单等)和记帐凭证。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去归纳两种凭证各自的特点及项目。在介绍记帐凭证的时候,更要把通用和专用凭证搜集完全,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工具的多样性,懂得使用各种操作工具的技能要求。
2、即堂实验法。是指教师在讲授理论课过程中即堂指导学生进行相应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方法。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实验应尽可能即堂进行。受课时的限制,所以实验规模宜小而不宜大,教师应随着上课进度而作安排。例如在讲解如何填制会计凭证时,可安排一个三人小实验(1)准备一式四联的增值税发票(复写纸)和一张空白的支票(复写纸),以及一张通用记帐凭证(或专用凭证);(2)挑选学生三名,假设甲为销售单位会计,乙为购货单位采购业务员,丙为购货单位会计,并假定购货方为会计主体;(3)实验过程:由乙填写拟定购货单(包括货物名称、金额)并把购货款传递给甲,甲收到购货款并填写增值税发票和支票,把发票的第二、三联及支票传递给乙,最后乙把发票、支票传给丙,由丙根据业务内容来填制记帐凭证以备记帐。这样一个小实验需时不多,教师可从旁指导,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了解到会计工作环节的连贯性,以及最重要的是知道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填写过程和需注意事项。
3、系统总结法。一般来说,在讲授每一章节内容后,教师都必须给学生总结该章节的重点及难点,以帮助学生明确本章节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如何能把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做好做细,令教学环节更好地衔接,使教学效果更尽人意,我主张采用系统总结法:在总结每章节内容时应附带联系前面章节内容进行。《基础会计》整体内容结构是按照会计工作基本过程来组织的,每章的内容都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在讲授“会计报表”后,应就先前已教过的“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内容来进行总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学习的思路,更有助于使他们了解会计工作具体有哪些步骤,各个步骤是如何组织衔接,以及具体到每个步骤工作应如何去完成。“知新”而后“温故”,学生会将学过的知识在头脑里融汇贯通。
4、模拟实习法。即建立一个会计工作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完成整套会计工作的模拟实习。模拟实习可作为进行生产实习的过渡阶段。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应该注意以下的事项(1)做好准备工作。模拟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必须要给学生准备一套内容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试算表、报表、帐页、凭证封皮)以及一些用具。例如剪刀、大头钉、装订机、公文袋、浆糊等。(2)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工作要细致入微。进行模拟实习是假定学生已经处于实际的工作岗位,对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的错误,发现存在有各种自我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地去观察学生的各项操作作业;发现问题后及时提醒学生改正;解答学生的疑问。对整理凭证,装订凭证等细节工作最好能给学生作示范。做到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3)合理安排模拟实习进度。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而且上一个环节工作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工作质量;而且学生对工作有速战速决的心理,对实习的顺利进行有负面作用。指导教师应合理安排实习进度,使实习分段完成。并且在每一个工作阶段开始前,保证让每个学生清楚该阶段的工作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同时指导老师应监督每个学生的实习工作基本上能同步完成,易于现场管理。实习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专业知识水平的大检阅,教与学的配合成功与否,最终将在这个过程之中体现出来。不但在思想上要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更要面面俱到。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飞跃的提高。
专业教学与普通教学有很多的相同点,亦因教学大纲制而带有各自的特点。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即要掌握理论知识,又需懂得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如何能较好地结合起来,让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反过来提高原有理论水平这个问题始终是专业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也是专业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及归宿点。专业教学的方法就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产生的,采用任何的方法施教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方法是依靠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常言道“教无定法”,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可采用,无论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以上所列方法只是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有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探讨、改进及完善,也望各位教育同行斧正。
第四篇: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索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现代诗歌教学应当把阅读和理解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体会形象,品味情感,领悟个性应当成为唯一的中心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灵和自己的生活参与诗人的创造,让学生在阅读和创造过程中展现自身的本质力量。
关键词:现代诗歌 教学方法 形象 品味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淹没了现代诗歌的澎湃激情
“假如我们对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感到乏味,那是教育没能在我们的内心开拓理智的以及精神的反映,而这些反映是欣赏万变的生活所必须的。”
多年来,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就陷入了这种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乏味的悲惨境地,面对那些千古绝唱,我们力不从心,没办法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没办法让他们欣赏美好的生活,使得诗人的活生生的生命之花在我们苍白生硬的甚至强加于人的讲解之下萎谢凋零。
诗歌是用语言培育的生命,欣赏诗歌要用生命去灌溉每一个灵动的字眼,诗人和读者要有心灵的碰撞。也就是说诗歌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的一段亲情,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的一段血缘关系,任何站在这关系之外的居高临下都是装腔作势。
我们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还远远没有触摸到诗歌的本质。
首先,支离破碎的讲解分析断送了诗歌美好的意境。如果说世界上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那就是艺术,就是诗歌,把诗歌当作一般意义上的课文来教,就断送诗歌,断送了生活,也断送了学生最美好的想像。一首诗虽然有其特定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思路和方式,但是仅仅分析段落,明确夸张、比喻、象征、排比等手法对理解诗歌的意境帮助不大。诗是一副完整的画,它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容割裂,甚至一个虚词一个标点也要放到整个意境之中去理解。完整的诗是美的,点点滴滴都会润物无声地渗入读者心里,支离破碎而又无聊乏味的讲解分析蒸发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情趣。
其次,应试技巧的传授和僵死的机械背诵无助于精神世界的审美。毫无疑问,应试教学是现代诗歌教学最残酷的杀手。通常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对考试技巧的研究热情远远超过诗歌本身,宁可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术语,讨论“把握特色,重点突破;推敲诗题,以明意旨;品味语言,披文入境”等应试技巧,也不愿意带领学生阅读感悟。记诵好诗对积累来说非常必要,但是,如果没有感悟,背诵得再多也没有用处。琅琅书声固然动听,但是忽略了诗歌情境,乃是舍本逐末。
最后,专制的课堂扼杀了学生个性情感。诗歌的学习更注重主体感悟,灌输总是无能的。欣赏诗歌依靠阅读者的艺术修养、生活经验、甚至阅读状态,教师的理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的个性感悟。对诗歌的主体感受才是真实的、具体的、感人的,如果我们剥夺了学生的这种权利,也就断送了他们的感情。头脑中传统教育理念使我们看不到诗歌的本质,体会不到诗歌的绚丽多姿,也让学生失掉了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诗歌是感情和语言的艺术,是诗人用极富个性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认识的精神产品,对生活而言诗人的情感触角非常敏感,表达方式颇具个性,现代诗歌尤其关注诗人个体。我认为,现代诗歌教学应当张扬个性,洋溢想像,飞扬审美情趣。因此,现代诗歌教学应当把阅读和理解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体会形象,品味情感,领悟个性应当成为唯一的中心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灵和自己的生活参与诗人的创造,让学生在阅读和创造过程中展现自身的本质力量。
二、现代诗歌特有个性空间,拒绝理性的冷漠
无论教学还是欣赏,现代诗歌需要激情;无论读诗还是写诗,现代诗歌拒绝理性的冷漠,但是,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课堂上的确看到了这种冷漠,这种毫无生命力的冷漠。是什么使我们现代诗歌的教学如此面目可憎?
(一)浮躁的社会环境的制约。我们生命中有一种奇妙的“存在的激情”,这种激情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我们想用这种激情感染别人鼓励自己时,它就是诗歌。有生活就有诗歌,有诗歌,生活才有意义。从根本上说,我们目前社会生活不乏诗歌的因素,要不她怎么那么吸引着我们呢!从质量上说,生活的诗意色彩暗淡,你看,社会是多么浮躁啊:不想创造只要享受,不关心人类自己而更关心金钱和利益;不愿踏踏实实感受,不愿为别人和自己负责;没有多彩的想像,甚至没有更深远的思考,这不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教科书上的现代诗歌与其它文章比起来数量不少,高中语文新教材入选的现代诗歌可能更多些,但是由于我们的冷峻,想要用这些诗歌去春风化雨极其困难。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们对诗歌的价值意义和教育意义没有深入认识。
(二)功利主义使我们屈从世俗。教育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而教师就是美好生活的引导者,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活动还须听命于社会、教育机关的管理者和要求单一(升学)的家长,面对生活和升学的压力,我们只好放弃美好的初衷,屈从世俗。诗歌很美,但我们不得不讨论那些乏味的主题、段落和写作手法,结果可想而知。热情的诗歌和严酷的考试是多么不协调啊!但是,在生动和僵死之间,我们不得不选择后者,虽然这样做牺牲了学生的想像、情感和生活能力,我们也只能流露出忧虑的无可奈何的目光。课堂上那毫无意义的讲析是对诗歌本身的极大背叛,这背叛的直接原因就是升学,功利主义让教育束手无策,让我们的生活黯然失色。
(三)平庸的阅读风气冲淡了鉴赏的意兴。现代高中生精神生活简单,阅读浅薄,在他们的书桌里和床头上摆放着两类书籍,一种是情节简单的连环画,一种是望而生畏的各科高考练习书。第二种书他们深恶痛绝,而第一种他们则爱不释手,他们喜欢这种书是因为读起来不用花费力气。平庸的阅读风气直接导致中学生思想幼稚,情感粗糙,他们根本不读现代诗歌,这真让人不寒而栗。教师的阅读情况会好一些吗?他们的品位应该高一些啊!事实上情况更糟糕,一般来说教师根本不读书,连小说都不读,精炼而含蓄的现代诗歌就更不敢读了。教师职业理应激情澎湃,而我们看到的教师形象往往严肃而冷峻,教师们在调侃生活吗?为什么连读诗的激情都没有呢?短浅的阅读视野看不到现代诗作的万丈光芒!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通俗,意蕴深厚,感人至深,可是,有教师把它当儿歌唱了。学生不懂诗歌是时代的悲哀,教师不懂诗歌是学生三生倒霉。有谁还希望一个不懂诗的教师能把诗歌欣赏得五彩缤纷呢!诗就是生活,读诗就是读生活,不爱生活的人是不会爱诗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就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是的,没有生活热情,怎么会有生活的诗意呢。因此,当教师理性而冷漠地读诗的时候,绝对不会有课堂的精彩。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读书是人们的终生事业,读书越多我们的思想越深刻,感情越丰富,想像越诡异。
三、涵泳体察、读写并举是现代诗歌教学的最好途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把吟诵诗歌当作生活技能来看的,可见读诗的重要。一位现代青年教育家说:对一切古老的智慧不是急风暴雨般的浇注就能心领神会的,也不是简单记诵就能得其真传的,它需要反复咀嚼,再三玩味,需要虚心涵咏,切心体察,才能从微言之中晓其大义。他说的难道不是诗歌吗?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没有走进过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的、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考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教育。”一首好诗能够让人血脉喷张,激动不已,只有这时,我们才能走进诗人美好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把这样的诗当作媒介,诗人与读者以及读者与读者之间也会产生灵魂的碰撞,实现心灵的沟通。有理由相信,现代诗歌教学的课堂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个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现代诗歌教学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最能展现个性,解放个性。因为,诗歌是“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探险”,诗歌创作“常常伴随一种死而复生的快感和审美愉悦”。(熊国华《中学诗歌教学与研究》第2页)读诗也要参与诗人的创作,表现读者的本质力量。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涵咏体察、读写兼有的空间,张扬久被压抑的个性,培养鉴赏、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涵泳体察
高中语文新教材现代诗歌单元选编的几首现代诗,已经足够让中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了,但是,对于已经激发出欣赏现代诗强烈渴求的诗样年华的少男少女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尤其要学生体味现代诗的个性和激情,这几篇注重文学史地位及其思想性的诗歌,显得稍欠力度。要及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了几首优秀的现代诗歌,强调要涵泳体察想像进入,充分体会这些诗歌的美感。比如:《寻李白》(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多么与众不同的诗句!自称“酒中仙”人称“诗仙”“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那豪放不羁的风格,在月光剑影下飘逸如神仙,一口酒气喷出“半个盛唐”,既具体又概括。夸张的诗句有如重锦叠绣,颇具魅力。
也是余光中的佳作《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朴素而美丽的诗句,含蓄而深厚的情感,简简单单的几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湾”把几十年不同时期抽象的乡愁一层层地形象化。
同样是乡愁,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也很有特色:“卅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乡色也好/你圆/人也圆/卅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诗人用拟人手法,抓住“月上柳梢”的典型情景抒写乡愁。人和月,昔日月望我,今日我望月,互诉衷肠,话沧桑,“你圆/人也圆”“你满/乡愁也满”,其中蕴藉了诗人多少酸甜苦辣呀!
诗歌通过形象表达感情,缘情写物,“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诗人独特感受”。学生从别人诗作的描写之中体察景物的使用,在现实生活之中体察自己的情感,这种锤炼是读诗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联想想像
诗歌就是创造一个想像空间,诗人和读者在这个特有的空间进行灵魂交流,没有这个空间将是一首诗歌失败的根源。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说:“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诗写诗离不开联想和想像,有了想像能力,生活才会光辉灿烂,学生才能进入诗歌。
比如,鸥外鸥的《初恋女》:“她从来不习惯带钥匙/可是今天她却买了一把/坚固的锁子/把一个贴上邮票的/男人的心/真假难分地/当作了宝贝/锁在衣箱里”读诗,不能忽视诗题,“初恋女”告诉我们“不习惯带钥匙”描写了少女的天真纯洁。但是,她把一个“贴上邮票的男人的心”“锁在衣箱里”时,少女的温馨、甜蜜和羞涩越发敲击着读者同情而悲凉的心。让学生放开想像的翅膀,体会诗的细节表现的情感,他们会得到世界上最美丽的生活。
驾驭语言诗,因精练含蓄而难读难解,但只要找到金钥匙,诗的美丽之锁就能轻而举地打开。这把金钥匙就是诗歌的句子——极具个性的诗化的词语组合。所谓极具个性的诗化的词语组合,就是诗人千锤百炼出来的一个字、一句诗所表现的新奇的意象,亦即杜甫所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所说“两句三年得,一语双泪流”的境界;通俗地说,就是合情悖理之词,奇思妙想之句。“经过选择、提炼、锻造,诗歌仿如金子般纯粹和沉甸甸。”如: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鸽子
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在一起,穿上它吧
——海子《亚洲铜》
我们惊异于这一奇特的词语“亚洲铜”,它是何等的沉实、雄厚、富有大地和青铜的质量感和色彩感。更奇特的是它的构造,它是一种典型的聚集型词语构造法。它表明中国语言开始向它的传统学习了。它的譬喻:用屈原遣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替代白鸽子,这样一种厚重的文化传承感竟被如此轻巧的比喻给置换,是何等的高明!那么,“让我们——我们和河流在一起,穿上它吧”。我们的诗人,在一种天然的感悟力中,他们懂得怎样构造词语,懂得如何在词语和词语的反衬和同构中取得语言的张力和美感。
(三)读写并举
“诗歌源于灵感,但不等于灵感。灵感是诗歌的一半,随意和惰性无法完成另一半。”“腹有诗书气自华”,生活出灵感,读书出灵感,想像出灵感,情感出灵感。读诗写诗需要想像,需要激情,需要读者、作者将自己的生活凝练成一股精灵之气,融于读写之中,激动地欣赏自己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情感宣泄。诗歌,拒绝强加于人的僵化,排斥固定僵死的答案,因此,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读诗写诗的热情不可遏抑。抓住这些富有个性的词语组合品味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心戚戚焉有所动,美感油然而生,读诗的兴趣陡然大增。这时候,任何讲析都苍白无力,我们要求学生默读、朗读,重在体会,心有所悟,然后展开讨论。“涧物细无声”,诗歌魅力尽现。有五六十首诗歌烂熟于心,学生写诗的欲望喷薄欲出。写诗不难,写好诗却不容易。光有欲望不行,重要的是生活、感情、节奏、形象和语言简洁。我们要求:激情奔放、形象具体、多多修改——追求个性化诗歌化的词语组合和丰富的内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广泛交流;现代诗歌教学异彩纷呈。
现代诗歌教学方法谈
激情、入情、怡情、动情
——现代诗歌教学方法谈
赣七中 刘瑷琏
【作者简介】
刘瑷琏:江西省赣州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师。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iuailian2005@163.com
【摘要】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化建设 文化品味 精神气质
一、对现代诗歌教学的认识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当我们一说到汉语是伟大的、是一种具有高度文明价值的语言时,人们马上会举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为例,甚至不用举例,这些精美的的诗句就会自动浮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已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成为我们的审美尺度。所以德国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总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
所以有人称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诗歌中有真诚、炽热的感情,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歌的本质是抒情。所以不管是诗歌的教还是学都应该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这样看来,诗歌教学就必须是一种知识教育(如知识教学、朗读训练),是一种审美教育(如诗趣培养、增强文化底蕴),是一种情感教育(情志熏陶),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导引的重任。
诗歌教学至少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活动。一是判读,即运用语言和逻辑识别能力辨别作者说的是什么,是怎么说的。二是对接,即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比如杜甫的“一览众山小”,写的是登上泰山的感受,你没有登过泰山,但是你登上过“东方明珠”或其他的超高层建筑,照样可以体会那种居高望远、万物人胸的境界。三是抒发,即把既有的感情休验换一种形式(例如充满情感的朗涌、吟哦)对外抒发。如果用电脑的工作程序来比喻,第一层好像扫描,第二层好像处理存盘,第三层相当于调用输出。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难
一是现代诗歌让学生难学,他们认为诗歌不是故事类的作品,难以唤起中学生的兴趣,并且诗歌本身就难懂,学生读了也不一定能接受。
其次是老师难教,现代诗歌在字面上虽无生僻词语,读了以后有时却让人不知所云,就算是教师也难免会如堕入云雾之中。教师的难处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诗的知识层面不宽;一个方面是关于诗的品析鉴赏的能力层次不高;一个是关于诗的教学设计缺乏诗味与艺术性。由于它们的限制,诗歌的教学与诗歌本身的韵味之间有着很大的落差。
再者,在文学鉴赏中,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解读诗歌也成为极具个性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可能会大不相同,这也是教师觉得诗歌不好教的原因之一。
(二)诗歌教学的作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春秋时期,大圣人孔子就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于传染情感,而所传染的情感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现在的应试教育只重前者,所以陷入了科学主义的泥潭,使学生功利化,成为缺少情感、缺少理想、缺少想象力的人。一句话,缺少人文素养。进行诗教,就可以弥补人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的严重缺陷。
诗人是语言的建筑师,诗歌就是以最恰当的语言进行的最恰当的形式的排列。青少年正处于敏感多思、爱诗的黄金时代,诗歌教学可以使他们的审美赏鉴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文学书写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虽不能说“不学诗,无以言”,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却是必然的,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诗歌教学的陶情养性和人文素养的审美与教化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冷落了诗歌,就等于放弃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记忆,就等于淡化了一个民族鲜红的血液,就等于剥夺了我们民族走入一个新的文明进程的权利。
二、对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
语文学科实在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之宫,而诗歌就是这座艺术之宫中耀眼的明珠。要让这只明珠在课堂上璀灿起来,就要使语文课堂具有诱人的魅力,就必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呢?就我个人理解,是指语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思想,经过多元化的思维,在教学课堂中所显示出来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但语文教学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成为课堂设计的巧匠,使语文课既有情又有趣。而教学的情趣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基说过:“让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情感呢?方法大致有三:
一是教学用语要丰富,内容要充实,语言要生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二是要有幽默风趣的口语。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一些幽默风趣的口语,能行之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老师则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三是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除了口头表达的语言外,教师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特级教师斯霞就非常讲究用非语言艺术传达感情。
(一)、朗读:文字——形象——声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读,就是诗歌教学最好的“渔”。读,诗歌教学的根本;读,诗歌教学最有效的方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领悟了诗歌的真谛;在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学习诗歌的方法;在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读”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吟唱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所以诗歌教学应加强朗读,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
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 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
(1)通读。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要想让学生关照审美对象,获得审美感觉,就得让学生多朗读、通读。
例如,学生在初步接触何其芳的《秋天》时所获得的只是“幽谷”、“镰刀”、“农家小院”、“稻谷”、“渔船”、“摇桨 ”等个别的、分散的、孤立的事物表象,还不是完整的统一的艺术境界。教师此时就要在学生多次通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通读中所感觉到的诸多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分析、综合等活动,形成生动完整的审美意象。此时,学生闭目凝思,把诗歌文字还原为图片,一幅幅完整的艺术画面便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展现出来。不通读,不感觉,就找不到审美意象,或者把审美意象搞得支离破碎,也就不能获得完整的审美感觉。情感交流也不可能充分而深刻。
学生读时,教师如能给学生一点指导,那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余映潮老师上《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一课的指导:
师: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象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诵读)
师: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
(生读)
师: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
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生试着读)
师: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
(生尝试着读)师:有没有点感觉啊?
生:有。
师:有吧,好吧,自由地背。开始。(学生背)
师:好,老师评价你们三个是“很努力”。一起来背一下。这样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假如„„”,背!
(生背)
师:这一次读要分角色,男生第一次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舒缓的,女生:“不要忧伤,不要心急”亮丽的。咱们按照这样的、老师的演示,把它读一遍。我起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你们就接着读下面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生,第一句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生分角色读)
(2)审读。审读要求教师将学生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唤醒,回归现实,带着理性的思考对诗歌进行认真研究,让学生把“情动”发展成“理悟”。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处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一不和谐地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再如《黄河颂》,全诗以辽阔的“黄河”为背景,由“望”字引出一系列的场景: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由此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气势磅礴。从中我们也就体味到了歌词中澎湃激昂的中华民族感情。有一位老师是这样来组织这篇课文的审读的: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使学生在审美判断中,情感走向成熟与理智。
总之,朗读过程中,要逐渐提高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
海外学人刘铭绍先生认为:学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 让我们将读进行到底,让我们的课堂时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吧!
(二)、想象、联想 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如教学《天上的街市》,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迷离的夜景,闪烁的星星,跃动的街灯,牛郎,织女„„还可以用音乐来营造气氛,渐入佳境后,学生脑海中会出现繁星满天的夜空,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这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轻松、令人愉悦的。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1、意境再现法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教学完《雨说》后,可让学生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诗中的意境表达出来。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啊!不要惊诧,更不要害怕。不要撑起雨伞抗拒我,不要关上门窗放下帘子谢绝我,不要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防备我。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让我亲一亲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
那是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星星变奏曲》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首先要找出全诗的意象,有位学生这样再现本诗的意境——
多美的意境啊,学生浸润其中,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无疑就变成白开水一杯。
2、意境再造法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诗的意境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一首诗就是一幅或多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在阅读古诗时,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悲凉凄婉的秋景图,它要表现的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这个意境可以通过枯藤、老树等九个事物所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出一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的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看谁说的最精彩。如学习《归园田居》一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竞说题目:读
一句,我仿佛看到一幅的景象。当学生能够当堂联想、想象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时,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诵读,学生既读出了画意,脑中展现了立体的图景,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的意境,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其创造意识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读中有想,读懂意象,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中有画”,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诗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我们的想象中才能构成。通过想象,学生才能品味到诗歌的动态美、色彩美、画面美。教学《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引导学生想象一棵棵傲岸挺立的树,顶着风霜冒着雨雪,深情地俯瞰着大地„„想象中,达到了“诗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三)、找切入点 诗歌教学的切入点应是诗歌的言语形式。诗歌语言的主要特质是陌生化,陌生化的形式包括语音层面的陌生化和语法修辞层面的陌生化。语法修辞层面的陌生化形式有名词并置、语序错综、抽象词与具象词的嵌合等。在诗歌教学中,应从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入手,学习诗人驾驭语言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1、导课——激情
(1)、声情并茂的讲故事法
《纸船》的导入
师: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如果说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
(2)、作者介绍法
《理想》的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17岁,他就成为了诗坛的一颗新星;26岁,历史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错划为右派,然而他却坚持读诸子百家;35岁,又一个更大的打击降临,他被遣送回乡,然而他却坚持不懈地写作;45岁,“十年浩劫”结束,他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写出了一首给人力量的诗篇。他是谁呢?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篇?
他就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原名余勋坦,这首诗的题目叫《理想》。
流沙河,这位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诗人,将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奋斗写进了《理想》,将自己饱经磨难、面对人生的思索写进了《理想》,将人类的灿烂明天写进了《理想》,那么,《理想》是一首怎样的诗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首诗吧(3)提问——深入浅出
《理想》的导入
自由读课文后,请问,文中使用最多的字词是什么?请找出。(生答:理想、是)找出文中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生答:理想是——)比较两个“是”字句,由此引出对课文的讲解。《天上的街市》导入
师拿出已准备好的碎纸片,从上往下散开,问学生这象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然后教师对想象和联想作出比较,之后再引出课文内容:街灯——星星。
2、制造教学中的留白
诗歌教学的留白艺术来自于诗歌的“空白"艺术
有位评论家这样评说《阿Q正传》的欣赏过程: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而为一;第九遍,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十一遍,扩大到全国;十二遍,甚至洋人的国土;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十四遍以后读者欣赏到什么评论家没有说,我想只要你继续读下去,新的体会和想法肯定依然会有。诗歌作为异常跳脱的文学艺术,其诗意的不确定性远远超过小说等文学样式,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进行“留白”更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1)、对“留白”的理解
“留白”与“空白”均和书画有关。中国画讲究气韵,讲究虚实相生。中国书法讲究布白,讲究计白当黑。一幅画,一幅书法作品,常常闪烁着创作者的辩证思想,虚与实,白与黑,疏朗与紧密,常会被创作者经营得妥妥帖帖,所以,一个著名的书画家必定是一个布白高手。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空白”的艺术创造,这和书画创作极其相似。如:《蝈蝈与蛐蛐》一文,抒写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这是满与实;但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蛐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其实是秋季,所以作者在这首诗里明写冬夏,实为暗示春秋,这是空与白。作者以此来赞颂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唱不绝的规律,赞颂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之美,这种美是永恒的。余光中的《乡愁》中有意象与空间位置的闪现,这是满与实,但省却了诗人与亲人离愁别绪的描述,这是空与白。可见,诗需要用形象思维,诗更讲究跳脱与留白。不然,诗写得与文一样就会显得过于死实,过于刻板,令人无法想象,不需想象,也就会索然无味。
另外,语义的多维呈现也是造成诗歌空白的重要因素。稍有阅读经验的人都会感到,诗歌的词语在解读时常常会飘忽不定,很难用一个意义来规范它。而读者对语义把握的不确定性,又常常会刺激他作持续的探究。“诗无达诂”除了说诗的主题很难准确唯一地把握外,还因了诗歌语言意义的很难准确唯一地把握。如《星星变奏曲》中的“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初读,觉得有点“错”,仔细想想,写得确实好,这是用通感的方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声音的隐约,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温馨迷人的美的意境,表现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这种左见就是因了词语语义的多维呈现。正是有了这些疑问,有了独具只眼的看法,才使得阅读诗歌有了多种的体验和多样的收获。
有一位学生这样叙述阅读顾城《远和近》一诗的心路历程:
附:顾城诗歌赏析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初二时读似乎很明白,那是一种充满绝望的爱情,人在咫尺,心却在天涯;高一时读便很懵懂,这诗中似乎蕴涵着一种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一种非正常的生活,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高二时再读则更加疑惑,诗似乎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戒备比之这自然带给人的亲切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如果假想初二时的老师一下子就把成年人的见解强加给世事未涉的少年,该学生还会有以后再读的体悟与快乐吗?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顾 城(2)、留白贵在补白的尝试
“举一”为了“反三”,使学生掌握解读诗歌的有效方法。补白是留白以后的目标追求,它既需要教师的先期努力破解,又企望学生的后续追寻,乃至终生解读。教师的补白贮存既是应对学生的追问,也是为了调节留白的教学情景。教师的一次补白放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多元求索与补白尝试。如一教师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故意深情提起诗人对“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的具体情景没作过多描写,需要学生结合诗作情感基调并通过想象作补白尝试。为了作引导,教师率先对“邮票”的情景作想象性描绘:“我们看到一位两鬓斑白的母亲,坐在窗前,看着儿子的来信,眼中泪花闪烁,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学生在课后所作的补白的训练中,想象异常丰富,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料,恐怕也超出了诗人的意料,留白的收获颇丰。当然除了意象补白外,还可以有情节补白、创作缘由补白等。
许多诗本身着重于虚写,阅读欣赏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 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以艾青的《化石吟》为例: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自由。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生动优美的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它热情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3、激趣
(1)以画激趣。
人们经常将“诗情”与“画意”相提并论,这说明诗歌与绘画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教学诗歌可以把画面作为突破口,通过讲解朗读诗句,调动生活积累。将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即复制再创诗句描绘的画面,将其连缀深入意境,悉心感悟。在这具体的描画中,学生不仅有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所显现出来的审美感悟和再创能力也是令人惊讶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而任何形式的艺术和手段从理论上分析都不是纯理性的,甚至必须依靠充沛的情感。
以诗作画给学生们提供可驰骋想象的机会,所以他们感兴趣,有激情,也很认真投入。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又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也强化了诗歌教学的情感因素,还为师生的交流带来了一个新的平台。如:《秋天》的画面可以这样设计:(见多媒体课件)《纸船》的画面可以这样设计:(见多媒体课件)《雨说》的画面可以这样设计:(见多媒体课件)
(2)以疑激趣。
所谓质疑,就是提出疑问。爱因斯坦曾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和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更为重要。”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用质疑解疑的方法激活诗歌的意趣,引导学生在疑问中经历一次情感体验。
4、学写诗歌:模仿写诗,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读《纸船》后的仿写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上学后,母爱
。
(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开始讨论。)
(评点:师生同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阅读既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又是教师与学生间平等的对话。)
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
深夜里,母爱渗在被子里,盖着它,暖烘烘。(全场掌声。)
饥饿时,母爱浸在饭菜里,嚼着它,美滋滋。干渴时,母爱冲在牛奶里,啜着它,热呼呼。
上学后,母爱聚在唠叨里,品着它,爱切切。(雷鸣般的掌声。)求学时,母爱藏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调皮时,母爱藏在巴掌里,挨着它,热辣辣。(一阵笑声,长时间的掌声)
上学后,母爱嵌在灯光下,看着它,心酸酸。
离家后,母爱镶在相框里,望着它,泪潸潸。(很多老师和同学感动得双眼湿润。长时间的掌声。)
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
任何文章,没有阅读者的阅读,只是一个没完成的文章。正如易卜生的一句话: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富有诗意的个性化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读完《理想》后的仿写:
理想是海,掀起惊涛骇浪;
理想是浪,考验万轮千舟; 理想是舟,载着地球村人;
理想是人,开辟宇宙新天。
书籍是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书籍是大门,引领知识的殿堂;
书籍是殿堂,创造人类的财富; 书籍是财富,开创世界的辉煌。
读完《雨说》后的仿写: 桃花见了我笑红了脸啊;
石榴见了我笑破了肚子啊;
小溪见了我笑亮了嗓子啊。
学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写诗:(余映潮)
师:继续我们的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
我们这一步的学习,首先是,你结合生活的体会自由地写诗,然后我们再来欣赏人家写的诗。怎么写?“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第一句话,然后你再写一句话,就是两句诗了,或者再写三句话,就是四句诗了。试一试,展现你们的思想和才华。
生1: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不要迷茫,不要不知所去,翰海大地,苍茫天空,哪里都有你生活的意义
当你的灵魂飞离开这虚伪的世界 用婴儿般纯真的笑容迎接你新的开头。
师:生动,精美!多好的诗!他很快,他大概快于你们两分钟吧,首先就举手。好,谁来?
生2: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骄傲,不要自弃
要让一切恶习不会有生存之地 要让一切优点温暖大地
要热爱一切一切
带来无限欢乐 成为生活的天使。
师:啊,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生3: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要诚实守信
坚强乐观
新的生活需要不断地努力 只有这样,生活才能更加充实。
师:对,他就是给我们谈心嘛,是不是?谢谢!
生4: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
因为新的生活也是崭新的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用真诚的心去面对 因为新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开拓。
师:多好!她用了反复的手法,两个诗节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生5: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汲取前车之鉴,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要努力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诚实踏实地过每分每秒
要热情地拥抱它、享有它,要细细地品味它
不要让生活在你的人生中反复重新开头,因为要让自己努力创建一个生活
才是精彩和成功。
师: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不要让你的生活反复地重新开头”。多好!啊,你来。
生6: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不会再哭泣 我要勇敢地前进
我相信生活不再将我抛弃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生活总要继续 阳光总会来临
拭去眼角的泪
勇敢向前去。
师:啊,你会美丽地长大!
生7: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曾经的我欺骗过生活 于是我得到了生活的真谛
诚实踏实
曾经的我被生活欺骗过 于是我得到了生活的启迪
乐观坚强。
师:啊,这个构思实在是太奇妙了,我真是感叹不已啊!好,还有这一位。生8: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畏缩,不要停留
前进的时光里需要勇气
相信吧,胜利的彼岸已经不久
眼睛永远注视着前方,现在去尝试以往
一切都是暂时 一切都将会变幻
而曾经历过的好好去珍惜。
那将是多么宝贵的美的怀念。
师:多么漂亮的仿写啊!好,还有那一位。
生9: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心灰,不要意冷
黑暗将会隐退,光明将会出现。
面对美好的明天
请大步向前走,不要畏惧一切
快乐将会成为你的终点。
师:大步地、快乐地、勇敢地向前走!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的希望,那么展望未来,我们用我们的脚步,用我们的诚实、我们的奋斗,去实现我们的希望。那么,老师也写了四句话,想念给你们听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鼓励一下。
(生鼓掌)
师:我的四句诗是这样的: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新的美景在向我温馨地招手 我欣喜地拥抱我的时光
把两步当作一步走。
中学生多愁善感,情绪易波动,面对青春期莫名的躁动,思想上会出现苦闷压抑的情感。他们惧怕批评厌恶说教。可是用诗歌来宣泄、交流,他们却乐此不疲。诗歌对于喜欢新形式又爱美的中学生而言,尤能激活情趣,扣动心扉。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改写和仿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情感距离,可以缓解他们思想上的苦闷,释放内心的情感。组织学生仿写或读后写诗,并进行悉心的指导。既净化了他们的灵魂,又能使他们捕捉到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东西。这便是一个感悟升华的过程,一个受到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样诗歌便能转化为学生心中雄厚的精神资源。诗便会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通道,这种情感关照,这也是教师通过诗歌教学正确引导并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与价值观等的一条渠道。
总之,通过学诗和写诗,可以使学生把感受到的意蕴美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可以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世对事对人的好奇心和真诚的关怀。
5、比较阅读
1、类比迁移法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1)同类比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异类比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上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如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时,将它与《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中找出其不同点,从中得到不同的教益。
师:看大屏幕,咱们今天学习的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入诗歌学习的序曲。出现字幕之后,同学们一起读起来。开始了,“他是„„”,读。
生:(读大屏幕)
“①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②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③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④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现在回忆起来的感受。有个人这么说了:“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还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我读到它,很感动”。那么,咱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咱们青年、咱们少年来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先把诗歌读起来。
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象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
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首诗给我们的启迪。一起说,应该是什么呀?给我们的启迪,一句话,四个字。两个字,其实是:
生:乐观。师:还有两个字。
师、生:坚强。
看看是不是,告诉我们,坚强。
„„
师:好,咱们再来看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我们来看,这是中国诗人宫玺写的一首短的说理诗,他的诗是这样的:(教师朗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要求学生自由读)
(再次自由地读)
师:好,再一次地静静地、静静地思考,这一首诗里面有哪两个词,它的含义是需要好好地咀嚼、体会的?思考。
(生思考)
师:好,把你思考的结果告诉大家,可以说一个字,可以说两个词。
生1:我觉得是“无憾”和“无愧”,因为我觉得就是,不是说一步一个脚印吗,所以做人要脚踏实地吧,所以做人才无愧。
师:首先是呼喊:付出是值得的,无愧了,收获也是值得的。很好,继续来。你的认为。他有他的认为,你有你的认为。请你来。
生2:我觉得,我就说一个,就是“诚实”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它重复了两遍,而且都非常的深。
师:嗯,你看,他看出来,这个词反复了两遍,因此这个词有力度。“诚实”,“大地”,“大地的心是诚实的”,应该说,我们的世界都应该是诚实的,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孩子看世界是纯真的。说得好,还有,那位!
生3:我要说的也是诚实。和他刚才说的一样,因为它重复了两次,并且我觉得只要人是诚实的,他就觉得心安理得,就可以用那种心情来面对付出以及收获,我觉得那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师:诚实应该是人生最重要、最重要的修养之一。生4:我也想说诚实。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就应该是诚实。只有这个人诚实,才能够可信。然后得到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成果。好,继续来。
生5:我觉得是“无憾”和“无愧”。因为你只有“无憾”地付出,然后不欺骗生活,然后付出了,然后你收获的时候才会感觉当之无愧。
师:这首诗,它很紧密地有了关系。好,你来。
生6:我觉得关键的词应该是“付出”和“收获”,因为我觉得付出和收获,如果说你是坦然地去做这件事的话,那么付出和收获一定是成正比的,而且在这里讲如果你是诚实的,不管你是做事还是做人,就会不但人生会脚踏实地,而且得到的结果也是和你的付出成正比的。
师:嗯,很好,她是从一个中心的词语,假设我们说“无憾的付出”,而“无憾的”是个修饰,“付出”是重要的,收获也是“付出”之后的所得。这么理解也可以。
生7:我认为也是诚实。我觉得只有做到了每一个人都是诚实,而且都是真诚的,我觉得就能够做到无憾和无悔。
师:前提是诚实,接着就要付出和收获。大家再看,诗歌的标题就是诗歌的眼睛。
生8:我觉得应该是“诚实”和“欺骗”。首先,诚实和欺骗是相对的词,当然“欺骗”都知道是贬义的,“诚实”是褒义的。人都需要诚实,才能脚踏实地做人。
师:对,我们不要欺骗生活,这是从否定的方面,我们要诚实地面对生活,去创造生活,这是从正面的。这首短诗里,刚才大家应该说都有自己的体会,都答得有一定的深度。但是我认为,一个“诚实”,一个“欺骗”,从两个角度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很多词都可以领会,重点领会“欺骗”和“诚实”。很好。
那么,这样两次的品读活动,老师给一个这样的评价:很投入。做得非常好。师:再来看,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这个刚才大家都说了,要怎么样啊? 生:诚实;
师:一步一步地走呢? 师、生:踏实。
师:多好,要诚实、要踏实。
师:继续我们的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
我们这一步的学习,首先是,你结合生活的体会自由地写诗,然后我们再来欣赏人家写的诗。怎么写?“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第一句话,然后你再写一句话,就是两句诗了,或者再写三句话,就是四句诗了。试一试,展现你们的思想和才华。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教师缺乏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语文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要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应该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但愿所有的语文老师,回归“诗教”的家园,将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进行一代接一代的传递性的诵读,真正让学生栖居在绵延不绝的经典长廊里
第五篇:职业中学语文教研组
职业中学语文教研组
关于进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党史(国情)知识”
竞赛活动的计划
为贯彻落实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趣,丰富学校第二课堂,语文教研组拟组织全校学生“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党史(国情)知识”竞赛活动,现就有关事宜作如下安排:
一、时间及进程:
1、本学期第二至四周:组织学习。
2、第五周:竞赛报名。
3、第八周:实施竞赛。
4、第九周:评卷,奖励优胜者。
二、活动组织:
1、拟题:樊晓光
2、监考:李安民 王效义 张江平兰金莲
3、阅卷:樊晓光 苏政虎 李安民 张江平兰金莲王效义 刘玉芳。
三、竞赛事项:
1、竞赛分初中组、职高组两个组分别出题。
2、竞赛以闭卷形式进行,时间60分钟,卷面成绩100分。
3、竞赛以班为单位,自愿报名,学科教师筛选,每班10人,单人
单桌参加竞赛。
4、初中组取竞赛成绩前15名颁发奖状、奖品。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
5、职高组取前40名颁发奖状、奖品。其中一等奖8名,二等奖12
名,三等奖20名。
奖品计划约400元左右,奖状55份,向学校申请。
7、打印:
初中组:试题60份,答题纸60份,答案2份;
职高组:试题120份,答题纸120份,答案4份。
语文教研组
201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