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体系5篇

时间:2019-05-15 00: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篇: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尽管绕的最远,反过来却是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的互动形成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这正是文化管控相比其它管控执行手段高明的地方所在。

企业文化管控必须是基于集团战略,同时又对战略形成一定的促进和制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战略为文化指明了方向,文化为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强用力的基础,华彩认为文化是设计的产物,而非总结出来的,设计的方法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向标杆企业进行学习,在借鉴标杆企业的文化的同时结合自己企业本身的特点设计符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有意识针对性地对自我灰色文化的克服,在文化的设计当中,无疑,企业家是企业文化设计的第一主体,然而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开放的、可持续性改进的体系又是至观的重要,这就需要员工的参与。文化管控并不是的机械的,如果能够和管理体系互动,形成制度文化,那么其对战略的成功实施将有着非凡的意义。于是相应的就带来了;并购是集团企业战略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则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形成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文化也需要随战略而动。因为如此,形成文化风险:

一、企业文化与集团战略的相适应风险

集团公司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因此,有效的战略和优秀的文化是集团公司成功的模式和基础。战略变文化也要跟着变,比如一个公司,原来主要以生产为主,注重的是质量和标准化,现在战略变了,要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支撑,那么企业的文化就必须要进行调整,企业文化与战略的不相适应就会为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与风险

1、企业家是企业文化设计的第一主体

企业家的哲学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导致不同企业的文化品味、风格和精神。文化从本质上有强烈的价值观,而赋予这种价值观的往往是公司最高层的战略思考,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本管理和系统管理时代的到来,管理已被作为生产力的第四个要素,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看,企业家总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他一头参与经营决策,一头组织实施执行,毫无疑问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人物。企业家作为企业管理的最上层,他的行为是企业的脉搏,他的灵魂更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支柱。

2、企业家文化的风险

虽然有企业家主导着企业的文化,但并不代表企业文化完全等于领导文化,因为没有员工的参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触或者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作用,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宣称的文化与实质的文化不一致的“两层皮”现象。

同时对于集团公司来讲,经过多年的发展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企业中创造了以后每一代的认识、思考和感觉模式,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成熟的团体通过它的文化也创造了自己的领导者。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往往有一种弊端,即容易成为一定发展时期的“文化僵局”,这种僵局将成为企业对内对外适应性的强大阻碍,因为企业组要发展,所以文化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变革来适应企业战略的调整,企业家能否冲破这种阻碍,实现质的飞跃,将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步。这对企业家的洞察力、情感态度都是严峻考验。因为,他们变革的对象正是他们自己。企业家只有以彻底开放的胸怀,崇尚开放性的文化建设,不断地经历一次次涅磐,痛苦地超越自我,才能维持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动态平衡,永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沃尔玛:“我们的文化”

在沃尔玛经常可以听到员工提到自己的企业价值观时,一直在用“我们”这个字眼:我们认为顾客如何如何?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也是这样强大的文化,支撑着沃尔玛近些年连续在《财富》五百强的排名第一。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总结出其事业成功的“十大法则”:忠诚你的事业;与同仁建立合伙关系;激励你的同仁;凡事与同仁沟通;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倾听同仁的意见;超越顾客的期望;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逆流而上,放弃传统观念。

这“十大法则”中有七条与员工关系有关,由此可见山姆?沃尔顿把员工关系放到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在争取沃尔玛CEO大卫?格拉斯加盟的时候,山姆?沃尔顿前后整整花了12年的时间,以其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游说他,这个虔诚的“传道士”终于使格拉斯加盟了沃尔玛,于1984年出任了沃尔玛总裁。山姆?沃尔顿曾有段名言:“对员工要像对待花园中的花草树木,需要用精神上的鼓励、职务晋升和优厚的待遇来浇灌他们,适时移植以保证最佳的搭配,必要时还细心除去园内的杂草以利于他们的成长。”这段话可谓道出了沃尔玛企业文化的精髓。从这里可以看出山姆?沃尔顿的人才观,而反观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简单,但在沃而玛就有无穷无尽的内涵。

沃尔玛把员工作为企业的合伙人来对待,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沃尔玛几乎所有的经理人员都用上了刻有“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字样的包钮扣,他们非常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山姆?沃尔顿认为,如果公司与员工共享利润,不论是以工资、奖金还是以红利、股票折让等方式,那么流进公司的利润也就会源源不断。于是沃尔玛于1971年实行了“利润共享”政策。因为员工们会不折不扣地以管理层对待他们的态度来对待顾客。如果员工善待顾客,顾客们感到满意,就会经常光顾本店,而这正是店行业利润的真正源泉。现在,沃尔玛公司已有80%以上的员工或借助利润分享计划,或通过雇员认股计划直接拥有公司的股票,这将公司和员工结成了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使员工们将公司看成是自己的,对公司的认同感也大大增强,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除了经济利益上的措施,沃尔玛公司也比较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其总部和各个商店的橱窗中都悬挂着先进员工的照片,对特别优秀的管理人员,会授予“山姆?沃尔顿企业家”的称号。“沃尔玛词典”里还经常会有一个词汇叫“分享信息”。分享信息和分担责任是构成沃尔玛合伙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使人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

门户开放政策确保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员工有关于自己或公司的意见、建议、想法、投诉等,都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报告公司管理层,而不必担心遭到打击或报复。沃尔玛有专门的人来从事员工关系工作,受理投诉,听取员工意见,为员工排忧解难,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让每一位同事感受到沃尔玛大家庭的温暖。离职面试制度确保每一位离职员工离职前有机会与公司管理层坦诚交流和沟通,从而能够了解到每一位同事离职的真实原因,有利于公司制订相应的人力资源策略。挽留政策一方面可以将员工流失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即使该同事离职,也可成为公司的一名顾客。

三、企业文化的设计风险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的文化确切存在于企业的体内,只是我们不

知道而已,所以请一个老教授把我们的文化拿出来,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代表的是过去的沉淀,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总是面对的是未来,企业越发展,竞争的层次和范围就会更扩大,所以过去的沉淀远远不能够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面向未来设计的开放的可持续性的文化,企业文化与战略相辅相承,如同构建企业战略一样,直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那里,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如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到达,像战略需要设计一样,一个优秀的与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也是设计出来的,优秀高效的文化是企业高层内在的执行,企业文化从无到有,定向积累,缺啥补啥,有序可控的经营文化的传播,就像管理成本和质量一样来实现文化的积累。

标杆管理是现代管理方法之一。标杆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发是根据行业里面成功企业,根据社会上的成功企业,成功模式,优秀的做法,进行引进改善提高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设计风险与灰色文化:

对标杆企业的研究,是考虑了企业文化的普遍性质。但企业文化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即每个企业因为发展历史所处的环境。尤其自身的特点,在以我们在研究标杆企业借鉴其先进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即目标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企业原本的文化有破有立,即:向上是对好的企业进行学习,向下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对自我灰色文化的克服,这两个层面构成了企业文化的设计核心内容。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全球经济体化越来越趋于融合,市场竞争变的更加残酷,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很多灰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困扰着束缚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克服,剔除掉企业中的灰色文化不断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获取竞争优势。

四、文化的与管理体系的不相适应风险

任何企业文化都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倡导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如果忽视了文化与管理体系的相适应性,就会造成文化只是一句口号,不能很好的推广执行下去,成为推进企业战略执行的工具。

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互动形成了制度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企业精神文化的保证。企业精神所倡导的一系列行为准则,通过依靠制度的保证去实现,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使企业精神转化为企业成员在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有没有落地生根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与惠普打过交道的人,都会感到惠普的做派与别家公司不一样,它更加和蔼可亲、更加有大家风范。这和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以人为本的惠普之道是分不开,落在制度层次,比如对员工的培训计划,每年都会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惠普与斯坦福大学密切合作,实施优秀员工培训计划,并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惠普既强调团队协作,又容忍个人的不同需要,员工与公司分享一切,使公司建立在一支稳定而有献身精神的员工队伍基础上。要实现公司的目标,必须得到公司各层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允许他们在致力于实现目标中有灵活性(如惠普实行灵活的上班时间),帮助公司确定最适于其运作和组织的行事方式。惠普公司也对其雇员非常关心,赠送结婚和生日礼物,每年组织一次全体员工和家属参加的公司野餐,都是公司文化的重要部分。

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

“我们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我们喜欢独辟蹊径”

本田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以及少数几家保持独立的主要汽车制造商,是一家拒绝长大的公司。本田一向喜欢我行我素。本田坚决维护其创始人所倡导的独立行事、快速行动的企业文化,大胆地在全球战略、产品概念以及可持续使用的资源等方面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为了鼓励创新企业引进合理化建议制度。在1953 年,本田率先引进了合理化建议制度。到70年代,一年所提建议总数突破10万件,4件中有3件被采纳。对于优秀的建议,本田给予免费出国旅游的奖励,另外本田举办了违反常规作品的展览会。展览会的宗旨是提出自由奔放的设想并给予实施的“头脑运动会”,是彻底的群众文娱活动。这与本田“不论工作、娱乐,只要心情舒畅就干到底”的素质相吻合,在大会上能看到许多异想天开的作品。企业的这种制度推进了企业的创新力的发展,在本田,技术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上下级的区分,正是这种文化导致了经常发生被称为下克上的事情。在汽车发动机由空冷改为水冷时,由于本田宗一郎是空冷的绝对拥护者,久米等人采取“罢工”方式进行抗议。在看到水冷式的优点后,本田发出了“今后是年轻人的时代了”,从而决心退役。在开发集成电路过程时,同样发生过对本田宗一郎造反的事件。当时已经是顾问的宗一郎不喜欢电子技术,认为电气用眼睛看不到,技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但是机器人开发小组不顾本田宗一郎的反对,完全独立开发出第一流的焊接机器人和生产线系统,在事实面前本田不得不低头。本田就是这样将在企业实际运行当中处处体现其特立独行快速行动的文化

置信实业是成都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企业通过把文化和管理体系建构起来,根据文化去设计薪酬,进行绩效考核,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公司的文化体现在了八大企业文化精神

(一)刚健有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二)不断学习、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三)风雨同舟、共谋发展的团队精神;

(四)以人为本、高效多能的职业精神;

(五)安全第一、精益求精的质量精神;

(六)用户至上、我为人人的服务精神;

(七)以道制欲、坚守信义的道德精神;

(八)扩大联系、诚信合作的和合精神。

八大精神中,把刚健有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放在了第一位;这就闻出置信狼性的气味,这种文化在制度层面与公司的薪酬策略相结合,在置信,员工的平均都会高于同行业同地区的平均工资,以至于员工如果不努力工作,一旦被开除掉,机会成本就很大。在置信里,从来不倡导加班,但所有人都努力的工作,这是置信的文化基础。每年新老员工都会分期分批回到军校里面培训一个月,老员工每年回炉一个月,包括心脏肥大,高血压的副总都要每年回炉一个月,新员工入职,三个月的军训,基本上他们公司有1/3的新员工就是在军训当中跑掉的,他们老总的价值观,军训这种苦都熬不住,适合置信的文化不相符合的。置信要求就是这样,把企业文化很好的与薪酬体系结合了起来。工资薪酬要高到让员工有负罪感,这就是置信的薪酬策略,它的薪酬很高,薪酬又很高,工作又很满,这种狼性文化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作为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企业制度文化能够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五、并购中的文化风险

并购是近几年进行战略扩张最重要的路径之一,然而并购之后的整合成为了企业重组最紧迫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文化整合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重组企业能否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否实现快速融合形成竞争优势。

所谓文化整合,就是指组织要适应外部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组织制度的变化,将构成组织文化的各异质文化要素统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文化整合不仅是影响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促进企业文化的变革具有重要作用。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风险若不加以控制

和规避,会酿成文化冲突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组织涣散、沟通中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最终可能使企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面对文化风险,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进行文化审慎

文化审慎主要用于对企业并购中的文化风险进行评估,它包含五个步骤:

第一是收购前筛选,主要任务是组建文化审慎小组来收集目标企业文化物件、价值观和假定方面的信息;第二是宣布收购后的综合性文化测评,即在第一步基础上对双方企业的组织文化、经营方式等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第三是认知冲突、风险、机会和成本,根据第二步所收集的综合信息,测量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确定这些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成本;第四是设计并实施合并后的行动计划,主要任务是选择并实施文化整合的具体策略;最后是合并后对所发现事实的监控和证实,这个阶段文化审慎小组要继续关注并排解企业文化问题,2、制定正确的文化整合策略

对于企业具体的并购活动而言,通常采用的文化整合策略主要有:

注入型,如海尔经常采取注入式的文化整合模式,在并购活动中第一步是“克隆”海尔文化及其管理模式,使被兼并企业了解、适应,直至自觉按照海尔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从而激活“休克鱼”,使其与海尔集团融为一体。

融合型,并购双方认识到构成组织的两个或多个文化群体的异同点,但并不是忽视或压制这些文化差异,而是通过文化间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形成全新的统一的组织文化。

促进型,当强文化与弱文化相遇时,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强文化吸收弱文化中合理的部分,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使原有的文化功能更加完善。

隔离型,在跨国并购中,若双方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风格迥然不同,甚至相互排斥或对立,在文化整合的难度和代价较大的情况下,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保持双方文化的独立性。

2、跨文化培训

进行跨文化培训是跨国经营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业务活动中规避文化风险的有效工具。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促进不同背景的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必须进行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组织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语言培训;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对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的培训。通过跨文化培训不仅可以规避文化风险,而且可

以提高决策效率、促进信息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联想在并购中对文化风险的规避:

在联想与IBM的并购案中,谈判正式展开的阶段就建立了联合沟通工作小组,由双方负责沟通工作的最高层领导牵头,还包括投资银行及公关顾问。

联想在并购IBM的PC事业部之前后,双方的高层组成一个文化整合团队,讨论各自的成功中体现了哪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如何将它们组合成更为强大的文化基础,并且分析这样的文化调整对双方的员工将带来何种挑战,以及如何帮助员工完成行为的转化。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可能的外国人对中国公司存在的固有偏见,沟通小组成员不断思考在第一次向对方的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介绍自己的时候,怎样能让对方喜欢即将加入的新公司。联想将工夫下在了沟通产品的制造方面,秘密准备了一些适合外国人口味的关于联想的英文介绍、录像短片、电脑动画、网络广告、英文小说等等,同时聘请在IBM内部的德高望重的原IBM高管斯蒂芬担任新联想的CEO,斯蒂芬为稳定人心、消除疑虑,亲自到旧M各个部门与员工进行沟通,探讨并购后的薪酬体系和未来公司发展方向。这些策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的拉近了中美员工的心灵距离,达到了初步形成了价值观念的整合。

在制度文化整合方面,联想收购IBMPC后,薪酬制度一直是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毕竟,双方的收入落差太大。据了解,联想的策略是原IBM员工薪酬在3年内(至2008年)不变。据原IBM员工透露:以基本工资计(不加奖金、员工福利与员工期权),IBM员工7倍于联想员工。

显然,要想实现公平,三年之内,联想必须完成两件事:一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薪酬方案,这套方案既需要满足联想员工,也需满足原IBM员工;二是让联想集团现在两极分化的工资体系向新的薪酬方案平稳过渡。一位在联想工作多年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薪酬国际化需要一个缓慢过程,联想采取的是“软着陆”方式,目前,联想集团内部员工薪酬两极分化相当严重。逐步过渡达成中国员工和海外员工薪酬政策和结构的一致性。联想薪酬调整的大方向是,在原联想薪酬体系上(或对原联想员工),增加固定工资比例,降低可变薪酬比例;在原IBM工资的体系上(或对原IBM员工),降低固定工资比例,增加可变工资比例。同时,逐步上调联想员工整体收入。最终,所有联想员工实现薪酬一体化。

新联想的绩效考核基本上继承了原联想的考核制度,称为3P,Priority,Performance和Pay.而薪酬激励则借鉴了一些IBM的薪酬激励机制,形成了新的薪酬激励模型,此外,新联想还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和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年金计划是一大亮点。2006年7月5日联想宣布和实施企业年金计划,成为第一个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备案的企业。

文化兼容像一剂灵丹妙药,使联想并没有像许多企业那样,患上“消化不良、人才外流”症,而是从谨慎的形式合并逐步走到了机构和深层次的文化整合。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整合联想是在咀嚼,那么从第二阶段开始就到了消化吸收的阶段了

六、企业文化的变革风险

强大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源泉。“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被写进了《华为基本法》。而根据詹姆斯?柯林斯长达六年的研究,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都拥有“宗教般的文化”。但宗教般的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很强的惯性力量。当环境变化,企业战略调整时,组织变革必然会带来企业文化的变革。文化变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阻力,因为现存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管理作风和基础结构都可能成为变革的目标。企业文化变革是人的变革,是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与生俱来的对自我否定的反抗心理形成的文化惯性阻力;企业中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利益受到损害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反对变革。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会遭遇来自各个层面和各个方向上的阻力,导致企业文化的变革风险,常见的风险有:

1、企业文化变革的阻力风险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定的惯性贯穿在企业的的制度流程中,以及员工的心理,这必然对变革产生极大地阻力,怎样用适当的方法打破这种惯性,是企业进行文化变革必须要考虑的。

2、依照标杆企业进行变革,却忽视了企业的文化个性。虽然天天有人到海尔来参观,却没有一个人做成第二个海尔,因为文化是有个性的,它与企业本身的状况,企业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3、企业文化不能持续。最典型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无法延续,员工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许多企业花费人力、物力,弄出来一大堆文件,美其名日“企业文化”,但是,公司的实际运作并未能体现文件精神,使员工感觉十分困惑,公司形象受损。

4、文化变革导致诸侯割据与诸侯文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组织机构随之出现,各地的“封疆大吏”不愿意接受公司总部的企业制度、流程规范的约束,只按个人意愿行事,一些管理者相互指责,排斥异己,封闭团队,形成各自为政的“诸侯文化”。从而制约企业竞争力建设,使企业的繁荣短暂,不能持续发展。如果企业监管不力,任由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在GE的文化变革当中,韦尔奇指出,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必须不断变革,我们拥

有的最大力量就是认识自己命运的能力,认清形势、认清市场和顾客、认清自我,从而改变自我,掌握命运。这个阶段企业确立的目标是“使组织觉醒,让全体员工感到变革的必要性”。韦尔奇提出了著名的“煮青蛙”理论:如果你将一只青蛙丢进滚烫的热水中,它会立即跳出来以免一死。但是,你搏青蛙放进冷水锅中逐渐加热,则青蛙不挣扎,直到死亡,因为到水烫得实在受不了时,青蛙已无力挣扎。韦尔奇告诫员王,GE决不能像瓣冰中的青蛙那样,面临危险而得过且过,否则不出10年企业必定衰败。通过改变员工的心理思考模式,推动了企业的文化变革,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文化的变革阻力是无法完全排除的,但如果采取正确的策略,可以将变革的阻力减少到最小:

首先,企业文化的变革只能是自上而下的,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其次企业要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正所谓,不辩不明,在广泛的沟通交流中,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意义及其影响,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变革中来,共同努力改变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和行为。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到哪些是灰色的文化,同时也减少了在变革之中的阻力,对变革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篇: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风险框架设计的核心框架:

股东层和经营层职责清晰划分

董事会负责确定业务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下面设立的若干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完成各项决策,CEO负责执行业务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经营层面,业务线负责具体业务,向CEO负责;风险线负责风险管理,向董事会负责;内审线负责对各部门执行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经营效率进行监督,也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成立独立风险管理部,建立统一应对风险的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部门独立于业务线设置,主要负责建立整个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标准,独立审批和评估业务单元的风险管理框架、流程和信息系统。对业务单元的风险承担活动提供支持,这样对整个集团

明确风险承担责任制

业务线对承担的各类风险负第一责任

各个管控条线实行垂直管理

与管控体系相一致,沿着各个管控条线加入风险管理,这样将相对独立的各子公司连接为一个整体,既有利于集团战略的贯彻,又使各个子公司协同一体发挥到最佳状态,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首先要优化治理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提供了对风险的自上而下的监察与管理。

风险管理从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都围绕风险展开;风险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而决策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治理结构中各部分的人员需要承担所分配的一定风险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公司治理是组织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包含了一些战略性的风险管理的因素。例如:公司董事会所设定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或是风险规避型;再如公司决策层在经营风格、理念、管理哲学中包含的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管理因素就是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交汇点。因此,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在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管理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董事会实现专家治理

合理安排内部董事、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构成比例。董事应该选取有专门的知识的专业人才,实现“专家治理”,彻底摈弃由不设立独立董事的传统做法。在一些特殊的企业(比如股东成员专业性不强的民营企业)应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目前,独立董事在很多企业可以说是一个虚职,营战略,并依此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可承受区间、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政策,监控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制度的实施;负责资本金的管理及最优配

置,负责财务预算决算;负责评价高层管理者的任职情况。

监事会真正到位

在中国,尽管《公司法》规定监事会为与董事会平行的机构,对董事会的运行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但事实上大多数的监事会因为缺乏激励和考核,监事没有薪酬回报(一般公司也存在如此情况:付给监事的报酬普遍低于董事和其他高管,监事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也低于董事和其他高管人员,更有一些兼职监事不领取薪酬等原因造成了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约束和限制董事会的工作。为了避免这一点,监事会成员应该由股东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经营层成员不能进监事会,并对监事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监事会负责监控董事、高层管理者等的道德风险和尽职情况,监督董事会的决策;监管企业的财务状况,监测企业整体的风险水平和内控能力。高级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和监事会的监督下,朝着公司经营目标努力,在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2)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上,建立相互独立的、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三个层次的风险管理:监事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

三级经营单位的风险控制: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

三个层次的风险管理: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集团范围的风险政策、标准的制定与落实,以及工具和系统的开发,该会的设立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监事会下设风险审计委员会,负责集团整体风险监测、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督促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对董事会成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道德风险进行监测,必要时可自行决定外聘审计师。高级管理层可以下设风险执行委员会和设立独立于上述经营管理系统之外的稽核系统,监控辖内所有机构和业务的风险。三级经营单位的风险控制:

集团CEO,负责全集团的风险管理,可以下设风险执行委员会、风险管理部、稽核部。风险执行委员会是企业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中地位仅次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高级别职能机构,以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战略为依据,细化并落实全行的风险管理政策;通过风险管理总部集中管理全集团风险,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指引及组织实施。稽核部负责所有业务和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审计。

子公司作为二级法人,是风险控制的前站。集团总部实行风险的垂直管理。总部对子公司负责人实施风险问责,并向子公司派遣风险管理官,协助子公司负责人管理风险;相应的风向管理官、财务主管和稽核主管,工作上对总部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

在孙公司,是业务实体机构,子公司可以委派财务经理,控制会计风险和财务风险。

(3)建立风险管理流程框架

风险管理流程应保证风险管理的垂直化、扁平化,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避免政策传导不畅通、总部对基层的控制力薄弱、层层上报审决策批机制效率低下等情况。

企业可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风险管理流程框架:

(1)风险管理政策、标准和工具的制定与审批流程;

(2)政策执行和监督流程;

(3)例外计划的处理流程;

(4)风险状况变动的连续跟踪流程;

(5)向高级管理层和相应的管理委员会的报告流程。

(4)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体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比如批准、授权、审核、分工、财产安全保护等。这些程序和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作正常进行,质量得到保证,各项降低风险的措施得到贯彻实施。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实现工作组织目标:运营的效果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因此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嵌入内控机制,可以更好地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

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机制时,应以风险识别和分析为基础,在必要的环节设置控制点,达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性。

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贯穿于现代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从日常的质量控制到突发事件的防范都包含风险管理的概念。企业有效的管理风险,必须把内控系统和经营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自动风险防范机制,防止因为风险的产生导致企业的更大损失。

(5)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

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的业务数据和风险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对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未经批准,不得更改。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能够实时反映风险矩阵和排序频谱、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监控状态;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报警;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制度和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企业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企业应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

已建立或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应补充、调整、更新已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将风险管理与企

业各项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软件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同步运行

(6)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做的较好的企业,具有共同的特征:领导者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并极力将这种意识灌输给企业内的所有成员,即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华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文化: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联想的风险管理文化

“撒上一层黄土,踩实了;再撒上一层黄土,再踩实了;直到确定脚下是坚实的道路,然后撒腿就跑”

海尔风险、市场风险管理文化:

“东方亮了,西方再亮”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企业文化是一种尽管绕的最远,反过来却是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的互动形成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因此,在企业集团文化中渗透风险管理的意识尤为重要。

首先,集团公司应当书面建构集团的风险管理哲学。相比于其它单个企业,企业集团由于管理链条长,最高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这种哲学并不一定能够在层层传递中准确贯彻,因此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的风险管理哲学显得尤为重要,最常见的是风险管理手册或风险管理政策说明书。明确阐明一个员工若违背了风险管理政策,应该受到何种处理?

其次,集团公司上层和成员企业高层要积极地响应和支持风险管理流程,因为领导层的基调对整个集团的风险管理意识具有标杆立影之效。他们首先应当在报告、会议上强调风险管理是集团各公司的第一优先事项,并通过行动来实现对风险管理的承诺。

再次,集团应该利用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不断强化企业集团文化的影响。在新员工入门培训时,就应该进行风险教育。要向新员工介绍风险管理的概念,就像说明管理理念和运营功能一样。

另外,培育风险意识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将薪酬和风险挂钩。如美国的大通银行通过股东价值增值将员工激励制度和风险管理联系起来,此举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最后,企业集团在接纳一个新成员时,也应考察将被吸纳的这个成员是否能接受并执行集团一贯所遵循的风险管理哲学,否则,就应考虑放弃。因为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不论其下的成员企业与集团公司的紧密程度如何,只有接受并遵守集团章程,才能称为其中的成员。在新纳入一个成员企业后,企业集团要注重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的渗透,使新成员企业的文化真正与企业集团文化相统一。

正是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风险文化的建立才可以保证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得到全面的实施。

建立企业集团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集团精心的策划和贯彻,使它深入每一个成员企业的运营和每一个雇员的心中。

当今中国企业已步入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恐怖袭击、特种病毒等,使21世纪的企业处在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先知先觉”的特殊本领,为的就是规避风险,抓住机遇。从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颁布,到2008年5月22日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2010年4月26日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再到国务院国资委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11]74号)等,这足以说明中国的风险管理工作已经步入实操阶段。今后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CERM)职业资格证将是从事风险管理岗位及相关人员必考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事业正规化道路的开端,风险管理岗位将步入职业化道路,对于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将更为迫切。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CERM)也将成为风险管理行业内评定职称的新标杆。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新金领职业,深圳唯一授权机构——首冠国际教育,详情请咨询:黄老师 0755-82778108 ***

第三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神华集团积极探索并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

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大家知道,近十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神华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我们并购组建了宁煤集团、神新公司、神宝公司和北电胜利公司等。神华企业规模快速扩大,煤矿数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40个变为现在的64个(含基建矿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施就是在神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安全生产压力骤然增大、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进行的。促使神华做出决定,下大力气研究和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华迫切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快速夯实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并购工作打破了神华原有的以神东公司这样煤层地质条件好、建设起点高的矿区为主的安全管理格局。新并购煤矿大多建设起点低,设计落后,人员多、装备差、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灾害俱全,百万吨死亡率也远远高于神华原有煤矿。特别是这些煤矿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与神华安全管理模式差异较大。神华亟需一个办法,将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快速提升上来。

(二)实践证明继续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不能彻底解决神华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数年来,我们在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引进了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南非的NOSA综合五星管理体系等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基础不同、文化差异和译文晦涩,这些体系难理解、难结合、难应用,导致最终推行不下去。但这些尝试和探索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煤矿安全管理必须体系化,必须将国际标准本国化、将国家标准行业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自主创新,研究一套针对我国煤矿特点的管理体系。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期望,坚定了神华研究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决心。2005年前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高度关注。当时神华安全生产处在我国煤炭行业先进水平,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希望神华集团带头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一套适合煤矿特点、管用的现代安全方法,以此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的指导支持下,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国内六家科研院校,历时两年对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基本理论、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必备元素及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2007年国家煤监局在神华召开了推进会,并组织在全国百家煤矿试点推行这套体系,神华集团在全集团52个生产煤矿全面推行。2011年该体系作为一项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同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发文在全国推行。

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神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流程、两个理论、五个部分。

(一)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实现煤矿“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管控一致性、程序化的方法。该流程包括五个步骤:

危险源辨识。发动全员对自己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和登记,找出煤矿面临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到底有哪些。

风险评估。对煤矿辨识出来的几千条甚至上万条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搞清哪些是重大风险,哪些是中等、一般的风险,进而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依法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确定危险源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不出事故,解决每个管控重点“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

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煤矿需要通过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动态排查事故隐患。

危险源预警。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未有效控制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两个理论。一是海因里希法则。根据该法则明确了我们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即防范大事故必须从消除小事故和隐患做起,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查处为风险预控。二是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阐明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能量意外释放的结果,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事故的内因,排除诱发事故发生的外因,为煤矿实现切断煤矿事故因果链、建立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奠定了基础。基于这两个基本理论,我们设计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三)五个部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按照系统化原则进行设计的,由风险辨识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和预控保障机制五个部分构成。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和作用,形成了以风险辨识与管理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为重点,以预控保障机制为支撑的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风险辨识与管理。这部分我们设计了5个元素,其主要内容在“一个流程”部分已经做了说明,不再赘述。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神华多年来事故统计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占到了事故致因的90%以上。因此,我们在设计这套体系时,将不安全行为管控作为体系中的独立部分。这部分从人员准入开始,从源头上排查不安全行为人,到过程中强化人员安全培训,加强不安全行为梳理,矫正不安全行为,实施安全激励政策,提高人员自主防范能力,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几率,用7个元素规定了煤矿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生产系统控制。这部分主要针对煤矿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等生产系统中工艺、设备和有害物等危险源的安全控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明确了管控标准和要求。整个生产系统控制部分分为15个子系统,包含了112个元素。

综合要素管理。这部分我们设计了6个子系统23个元素,对“生产系统控制”之外的地面辅助作业、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和健康服务、环境管理、承包商管理等,做了详细规定,是煤矿实现全面、全方位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预控保障机制。为保障这一整套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调动各级人员落实体系的积极性,我们用5个子系统14个元素,分别规定煤矿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考核与奖惩机制和安全文化建设等,确保体系各项要求的有效落地。

神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五部分包含28个子系统、160个元素,基本覆盖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体系的运行效率,我们还配套开发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平台。

三、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体系推行初期,由于大家对体系了解不够,重视不够,推行工作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为此,集团公司多次举办了各个层次的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并建立了强有力的考核奖惩机制。采用了子分公司月度、季度考核和集团公司年考核相结合的动态考核办法。年终公布各矿排名,重奖重罚,并且培养和建立了一支近千人的体系培训老师队伍和一支600余人的体系审核员队伍,有效地推动了体系的实施,目前体系已在神华煤矿全部落地。

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我们总结体系的作用,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推动了全员参与,将安全责任落到了实处。以前我们的煤矿虽然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由于责任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推行体系后,各矿依据体系设计的一系列考核指标,将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了矿领导、各业务部门和岗位员工头上,每项安全工作“谁主管、谁主抓、谁负责”分工清楚,每个领导负责几个元素,每个员工负责几项工作,责任非常明确。

(二)提供了一套好的办法,实现了危险源的全面管控。这套体系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实行分级管理。一类是系统性危险源管控。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另一类是岗位危险源管控。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我们通过危险源的辨识确定安全管理的对象;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管理标准的引入确定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尺度;通过管理措施的制定确定达到标准的途径和方法。最终达到员工自主管理的目的,切实解决了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和“如何管”的根本问题。

(三)实现了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这套体系以PDCA为运行模式,风险辨识与管理在PDCA循环运行中不断重复完善,通过危险源监测及时排查隐患,落实整改责任,形成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和常态化,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体系自身也在体系策划、体系运行、体系考核评审和体系改进的PDCA循环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四)注重过程控制,做到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我们以前的管理是以结果为主,查出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安全工作跟着问题跑。推行体系后,安全管理是以过程控制为主,通过风险评估提前想到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通过过程控制尽量让其少发生或者不发生。这套体系从煤矿设计开始,覆盖了矿井建设、生产直到矿井报废的全过程。体系746项考核指标中,过程性指标有482项,占到64.6%,依靠严格的过程控制来提升煤矿安全绩效。

(五)简便实用,便于员工掌握。煤矿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多达几千甚至上万条,但就某一个具体岗位而言,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需要管控的危险源只有十几条,需要重点管控的也就几条,而且都是工人每天要干的事情,工人比较容易掌握,安全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只要每个员工知道了本岗位的危险源,并严格按标准做到了,就能确保安全。例如,采煤司机在完成“割煤”任务时,需要按照7条标准规范操作,管理人员按照8项措施去管,确保标准执行到位。其他各个工作岗位也是如此,真正做到了工人学有重点、干有标准,管理人员责任明确、管有措施。

(六)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针对煤矿行业特点的一套安全管理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不同规模的煤矿。只不过对于条件复杂的煤矿,危险源的数量要多一些,管控的难度要大一些,但理论和方法是相同的。实践证明,对于风险多的煤矿,推行体系更有必要,效果也更显著。

神华集团公司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后,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一是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持续提高。2007到2011年,连续五年百万吨死亡率保持在0.03以下,今年上半年全集团百万吨死亡率为0.009;二是煤矿现场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如原来基础条件较差、管理相对薄弱的乌海能源公司所属8个煤矿,在2011有7家达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国家级;三是各子分公司安全管理业绩明显趋好,特别是神宁公司取得2009-2011连续三年实现煤炭生产零死亡的成绩;四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神东公司近3年平均每年下降近30%。神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践时间还不算长,体系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体系实施工作中,继续努力改

第四篇:光大银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授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目录

1、风险预警概述 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的管理原则

预警信号的分类

2、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 工作流程

技术支持

预警文化

预警信号的分类

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收集风险预警信号,对预警信号进 行识别、整理和衡量,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风险潜在的风险隐患。

风险预警是授信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授信客户进行主动、系统 和动态的管理过程。

管理原则

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从支行、分行到总行多个层面、多个岗位,银行全员都有预警职责。

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

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 信贷资产原则,采取紧急应对程序。

预警信号的分类

预警信号按涉及客户的数量划分为:系统性预警信号是指从行业、地区、产品等维度可能会对我行某组合层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的预警信号。个案预警信号是指只会对我行单个客户或单个集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 的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按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

一级预警信号:情况非常紧急,该客户对银行的风险已经基本确定而且非常 高,银行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控制风险,再研究其他对策。

二级预警信号:情况比较紧急,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尽快进行评估 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三级预警信号:情况不紧急,但必须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预警信号的成因 和客户风险状况。

不同级别的系统性预警信号主要反映在国家、地区、行业等政策、环境以及发展趋 势等发生变化,导致某类客户还款能力的下降幅度。不同级别的个案预警信号主要反映单一客户或集团在公司治理、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公司运营、财务指标等发 生变化,导致客户或集团还款能力的下降幅度。

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 工作流程 技术支持 预警文化 风险预警管理职责

总行、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职责

1、审议个案或系统性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的汇报;

2、批准预警行动方案; 批准跨区域集团客户预警行动方案(总行预警委员会);

3、有权指定某单位或个人开展专项预警调查或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4、有权批准或修改本办法;

5、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风险预警体系。总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1、负责发现在行业、客户、地区和产品等维度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2、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重大预警信号,定期下发《授信客户风险预警名单》;

3、负责发布总行预警委员会识别评估的预警信号;

4、监督分行预警信号的发现和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

5、行使总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6、负责全行预警体系的维护和管理。分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1督促、指导辖内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和授信后管理岗开展风险预警的发现、评估工作;

2、协助辖内经营单位落实预警行动方案;

3、负责发现本行所在区域内系统性预警信号;

4、监督、检查分行各层面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5、行使分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6、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和处理情况、分行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总、分行公司管理部职责

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预警信号和系统性预警信号;指导和协调分行重大预警客户和跨分行集团客户的预警工作; 做好对系统性预警反应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向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发现的预警信号及处理情况。

信贷审批部机构

信贷审批部、风险总监和风险经理应在日常审查审批工作中关注预警信号,评估预警信号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批准授信方案

风险经理经核实 后,有权直接在 CECM系统中录 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 的提醒预警信号 生效。

战略管理部

负责关注和研究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现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审计部

通过审计检查发 现个案预警信号 或其他系统性预 警信号,负责对 预警信号发现、处理流程的规范 性进行审计。

其他部门

通过日常专业条 线管理、研究分 析、外部媒体等 途径识别预警信 号,并录入CECM系统,经客户经理或审查分析员确认后生 效。

风险预警管理主要岗位职责 经 营 单 位 :(1)客 户 经 理

发现管辖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通过各种 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和行动方案;

(三)将预警信号和行动方案及时录入CECM系统,并每日通过CECM系统检 查其他人员录入或系统导入的提醒性预警信号,及时展开相应调查并作 出使之生效或申请解除的处理;

(四)具体执行风险预警行动方案,并及时报告处理效果和最新情况。

(2)支行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督促客户经理完成日常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二)对客户经理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三)直接参与“四类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对客户经理提出的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进行审核,批准实施“紧急 行动方案”,并组织和跟进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

风险管理部授后管理岗:

(一)协助发现预警信号,维护CECM系统预警信号,有权直接在CECM系统 中录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的提醒预警信号生效;

(二)协助经营单位分析评估预警信号等级,制定预警行动方案;

(三)参与“四类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跟进、汇报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

风险预警管理政策制度

《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手册》第12章“贷后管理 和授信风险分类”第3条“风险预警”

《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 11章“风险预警管理”共6节、50条、4个附件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工作制度》

《预警信号指标体系》(《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11章附件1)

(1)、系统性预警信号

国家产业、货币、税收、法律、进出口贸易等政策发生变化,经济或市场状况不稳定、借款人从事的行业不景气;

国际、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不景气(如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或出现突发事件等; 借款人所属行业出现重大不利因素,如行业衰退或主要材料稀 缺导致价格上涨; 某类型信贷产品违反监管规定;或在产品设计、操作流程、合 同文本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2)个案预警信号

公司治理方面8个 ;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11个 ;公司运营方面10个 ;财务指标方面11个

风险预警管理政策制度 系统性预警信号

1、国家 产业、货币、税收、法律、进出口贸易等政策发生对企业 不利的变化,经济或市场状况不稳定、借款人从事的行业不景 气;

2、国际、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不景气(如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或出现突发事件等;

3、借款人所属行业出现重大不利因素,如行业衰退或主要材料稀 缺导致价格上涨;

4、某类型信贷产品违反监管规定;或在产品设计、操作流程、合 同文本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个案预警信号

公司治理方面8个 ;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11个 ;公司运营方面10个 ;财务指标方面11个

个案预警信号

(一)公司治理

被吊销(或停止使用)贷款卡、法人营业执照、专营权、主导产品生产许可证,或 涉及偷、逃、骗税等违法经营行为,被勒令停产整顿,被查封、冻结资产,或未参 加工商年检被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建议为一级预警)客户被有关监管机构列入“黑名单”或取消有关资格;(建议为一级预警)涉及重大法律诉

讼、仲裁或重大经济纠纷;(建议为一级预警)企业核心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频繁变动(建议为三级预警)、失踪(建议为一级 预警)或出现违法行为被处罚(建议为二级预警)、或被拘审、“双规”或监视居 留(建议为一级预警); 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不利于我行授信安全的重大变化,包括资产委托经营、承包、兼并、被收购、公司分立、资产重组等重大改制;(建议为一级预警)经营策略重大调整,致使公司收入来源大幅下滑,如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或在不熟悉 的地区开展业务;(建议为二级预警)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建议为二级 预警)公司经常性拖欠工资、大规模裁员或大批人员离职、罢工、士气低落,引起社会关 注。(建议为二级预警)

个案预警信号

(二)经营管理

长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企业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名存实亡;已经或准备申请 破产或清盘,以及正在破产清算等;(建议为一级预警)信贷业务用于建设的项目被取消或停缓建,或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条件、产品市场发 生不利于债务偿还的重大变化,如出现工期延长、投资超预算、资金缺口难以落实等情 况;(建议为一级预警)遭受重大灾害等原因不能获得赔偿导致重大损失;(建议为一级预警)对外提供大额的担保被索偿或大量资产被抵押,接近或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建议为 二级预警)主要客户、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和主要产品销售商丢失(建议为一级预警); 代理经营权、特许经营权丧失(建议为二级预警);我行“全程通”项下经销商丧失该 品牌汽车经销商资格(建议为一级预警); 保证人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导致保证能力下降;(建议为一级预警)产品严重积压滞销;存货过于陈旧;超过正常生产需要的投机性地购买存货;存货的结 构不合理;(建议为二级预警)重大投资失败;(建议为二级预警)企业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建议为

二级预警)股票价格相对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被ST/PT或被证券管理机构发布不利的预警信息。(建议为二级预警)

个案预警信号

(三)财务指标

借款人制作虚假报表,或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性意见;(建议为二级预警)大额资金被关联方占用;(建议为二级预警)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或经营性现金流入大量减少;(建议为三级预警)债务结构出现大幅变化,对银行或关联企业负债出现大量增长;(建议为三级预警)出现亏损或亏损额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建议为三级预警)坏账损失大量增加;(建议为三级预警)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明显上升(批发零售业超过60天,其他行业超过180天)或应收款数 额急剧增加;(建议为三级预警)? 存货周转天数明显上升(批发零售业达90天,其他行业180天);(建议为三级预警)速动比率明显下降(批发零售业降到0.4以下,其他行业降到0.8以下);(建议为三级 预警)负债率大幅上升(比最近一次月报上升了10个百分点);(建议为三级预警)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建议为三级预警)个案预警信号

(四)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

企业非临时性欠息、逾期、出现垫款或在他行出现不良记录;(建议为一级预警)不按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用途使用贷款,逃避银行监督,将贷款挪作不正当用途,尤其是挪用贷款炒作股票或房地产;(建议为一级预警)满足我行“评级管理办法”定义的“违约”条件之一;(建议为一级预警)由于擅自处理抵、质押物等原因致使抵质押率上升;(建议为一级预警)抵、质押物严重贬值、损毁导致担保类型改变;(建议为一级预警)采取违规、非法或其他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建议为一级预警)对银行的态度有所转变,还款意愿差,出现不合作的态度,如不按时提供或提供 虚假资料等;(建议为二级预警)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曾提供较大额度授信、历史较长的国有商业银行突然退出;(建议为三级预警)外部机构下调了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建议为三级预警)我行业务结算骤降;(建议为三级预警)借款人借款大量增加,与其业务规模不成比例。(建议为三级预警)工作流程

预警信号的收集

银行全员都有发现预警信号并及时汇报的任务,不同岗位发现和识别预警信号的确的 方式不同。

客户经理岗---贷后管理 客户同业 新闻媒体(主要识别)风险经理岗---平行作业 行业分析 关注媒体(主要识别)

授信后管理岗---履职检查 专项检查 新闻媒体 系统查询(辅助识别)各业务条线管理人员---条线业务 专业研究 专项检查 新闻媒体(辅助识别)战略管理部----经济研究 行业研究 新闻媒体(辅助识别)风险管理部

预警信号的收集渠道

贷后管理:按规定频率和要求对客户进行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识别客户各类预警 信号。

风险监控:审查审批重检、审阅贷后检查报告、平行作业、风险排查、非现场监控(到逾期、组合数据挖掘等)

研究分析 :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行业、地区、特定类型企业的预警信号。

新闻媒体 :关注网络、电视、报纸、专题研究报告、其他新闻媒体传递的预警信号。

系统识别 :CECM系统可以自动对预先设定的定量预警指标进行自动识别。官方机构发布的预 警信号、千里眼系统、CREDITEDGE 风险管理部 21 工作流程

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总行

日常监控 日常管理 日常审批 关注媒体 研究分析 跟踪监控 调整组合限额 总行审批部 总行系统性 行业/地区/产品 预警信号 总行风管部(预警委员会办公室)判断 严重 程度 总行预警委员会 批准 发布/行动 提高审批标准 总行发展部

总行风管部 修改政策 总行公司部 预 警 行 动 总行其他专业条线 渐进式退出 预警信号的发现 预警信号的处理 停止某类信贷产品

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 – 分行

日常监控 日常管理 日常审批 关注媒体 研究分析 跟踪监控 分行公司部 预警行动 分行风管部 修改操作细则 风险总监 派驻审批官

区域系统性 行业/地区/产品 预警信号 分行风管部(预警委员会办公 室)判断 严重 程度

提高审批标准 分行预警委员会 批准 发布/行动 调整某行业政策 分行其他专业条线 预警信号 号 的发现 预警信号的处理 停止某类信贷产品

上报

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 个案预警流程

支行/基层单位 分行公司部 分行风管部 分行预警委员会 其他条线 管理部门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客户经理 登录CECM系统 查看预警信号,核实提醒性 预警信号 初步判断 预警等级 制订 行动方案初稿 协助客户经理

支行行长 审核行动方案初稿 信贷管理岗 审核行动方案初稿 制订 行动预案 批准紧急 应对程序

主管行长(预警委员会主任)事后核准

分行公司部负责人 审核行动预案 分行风管部 审核行动预案

召开预警委员会 审批机构 次日抄报 听取汇报 批准预警 行动方案 总行风管部 报送 预警委员会纪要 行动 报送

总行公司部 风险管理部

个案预警信号的处理措施

采取额度控制措施,如冻结未用额度。重新启用额度需经批准; 要求调整客户的信用评级; 建议提前收回贷款; 建议处置抵质押品;

要求冻结借款人在本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只入不出,扣款归还本息;

建议根据合同向保证人追索,要求其代偿借款人应付的本息; 建议资产保全人员介入对贷款进行救治等。

建议加强担保,如更换保证人,提供更多的抵、质押品等; 要求提前进行信贷重检; 建议变更授信条件;

建议提前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重新评估,降低风险分类等级; 建议暂停新增授信;

将该客户列入低质量和特别关注名单,并增加贷后检查频度。预警信号级别和行动措施的对应关系 一级预警 红色预警: 冻结额度/账户 调整信用评级 提前收回

处置抵质押品

诉讼 二级预警 :

更换保证人 提供更多的担保品 变更授信条件 降低五级分类等 三级预警 : 特别关注

加强监控力度

增加检查频次等 系统性预警 : 修订信贷政策指引 严格审批条件

渐进式退出

对于发现的一级预警信号、重大风险事件或紧急事件应及时报告风险总监或主管风险和 公司业务行长,也可召开专题预警委员会讨论决策。

为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可按照“紧急行动方案”处置,即: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风 险预警委员主任有权批准“紧急行动方案”,事后报风险预警委员会核准。

官方预警信号处理流程(略)? 大额授信客户不良贷款信息” 官 方 机 构

? 大客户逾期贷款信息” 下载 ? 零售贷款违约法人客

户信息” ? 大客户及关联企业、关联自然人零 售贷款违约信息” 导入 ? CECM系统:

? 不能偿还对其他债务人的债务,或满足我行评级管理办法定义 的违约条件之一 ? 贷款项目出现了不利于债务偿 还和风险控制的变化 匹配 ? 匹配吻合:将预警信号直接导入 CECM系统,对于正常、关注且尚未 到期、以前未曾预警的授信客户,总行 风险管理部将通过《授信客户风险预警 名单》以OA形式下发分行。? 未能匹配:列入CECM 《风险警示名 单》,保留半年,半年后自动删除;当 其作为新客户申请授信时,提交调查、审查报告时CECM系统将提示预警信 息。

风险管理部

? 大额授信客户风险预警信息” ? 大客户限制行业贷款信息” 同 个 案 预 警 信 号 流 程 总 下一步 行 风 险 部 反馈

分行填报: 《授信客 户风险预 警名单调 查反馈表》 核实 27 工作流程

个案预警解除流程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经营单位可以提出解除对客户的预警的申请:

1、经过核实,相关人员报告的预警信息不准确;

2、原预警信号情况好转,已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

3、经过调查分析,预警信息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信号解除批准程序

客户经理-------经营单位 负责人-----分行风险管理 部负责人----分行风险预警 委员会 风险预警解除表(略)

第五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

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

风险管理体系通常包括了风险本身的管理与非风险本身的管理,有时候,非风险本身的管理甚至要重于风险本身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是艺术。然而很少有企业充分探讨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原则,在战略层面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在策略层面没有积极应对,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系统思考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方法论和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构成。

一.内部要素

1.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它是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组合起来的人力、物力和智力的集合体,是承担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主体。

2.风险管理资源。它是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投入的资金、人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

3.风险管理保障机制。它是为支持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有效开展风险管理活动,并获得充分的资源支持而形成的组织环境和相关管理措施,包括风险意识与风险文化、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4.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它是为保证风险管理活动高效顺畅地进行而建立的有关项目风险管理的业务流程、责任和权力分配、沟通协调途径、激励约束措施和相关管理制度等。二.外部要素

1.政府部门。政府是影响项目的重要外部主体,它主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产生影响。

2.业主与监理。工程项目业主作为未来工程项目的所有者和建设市场上的买方,对项目目标实现起主导作用,是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监理方受业主委托,代表业主审查和监督工程项目分包单位、施工组织方案、项目质量和工期、项目变更、项目支出,主持或参与项目质量事故的调查,调解业主方与承包商的合同争议、处理索赔和审批工程延期等事宜,参与项目验收,它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3.风险管理专业机构与其他承包商。风险管理专业机构主要指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研究、咨询机构。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技术积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往往成为承包商进行风险管理的合作对象。其他承包商既包括与石油工程企业共同完成承包项目的其他石油工程企业,也包括具有类似项目经验的其他石油工程企业。通过与这些承包商的交流和合作,能够增加沟通,获取经验,促进本企业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4.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指在风险管理资源的供方和买方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机构,包括向供需双方提供信息、资金、保险和代理等服务的机构,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中,具有促进项目内外部风险管理资源有序流转和合理配置的作用。

风险管理要有柳传志的管理思维:跳出画中看画。做管理需要经常进行全面的考虑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做一做旁观者,超越事物本身去看待事物,这样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下载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体系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体系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初稿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作用日益明显。企业文化是......

    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北京金誉恒信管理咨询中心 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职业化管理2006年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目的是给中央企业一个导向和促进的作用。要求中央企业......

    构建中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中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导读关键词:国内风险管理风险理念战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2003年前后,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铝业等在美国上市,......

    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哪些

    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哪些 不仅仅是在招投标活动中,任何企业进行任何经营都需要合同这一重要文件,合同是企业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载体和纽带。因为企业需要对内组织管理和对外业......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知识要点】

    专注于财务管理最佳实践的研究与传播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G SYSTEM 构建符合企业战略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在经营中不遇到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心得体会 安全是公司的“生命线”,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问题日益凸......

    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指导下,神华集团从2005年开始组织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专题研究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经过6年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