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0:1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第一篇: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

榭和舫多属于临水建筑。在选址、平面和体形设计上,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临水或在水上的供人游玩和休息的房屋。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

(一)、榭的含义: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凭依。

(二)、不同地域水榭的形式: 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榭尺度不大,常以水平线为主。

典型实例有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46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2.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饮绿”两个水榭。

3.岭南园林中的水榭:“水厅”,立秋轻快、通透,也是水榭的一种

二、建筑布局与功能

(一)、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

(二)、榭的设计要点: 1.选址:有景可借可观之处,湖岸线凸出处为佳。2.朝向:忌西晒。

3.平台高程:低临水面为佳。4.造型:开阔、开朗、开敞。

(三)、榭的平台构造: 1.榭以实心土台作为挑台的基座。

2.在实心土台的基座上,伸出挑梁作为平台的支撑。

3.以梁柱结构作为挑台的基座,平台的一半挑出水面,另一半坐落在湖岸上。(芙蓉榭平台构造)

4.以柱梁结构作挑台基座,在岸边以实心土台做榭的基座。

5.整个建筑及平台均坐落在水中的柱梁结构基座上。

(四)、实例

芙蓉榭: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荷池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也由此而来。当年王心一营筑归田园居时,这里为一派水乡景色:“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荇藻,芬葩灼灼,翠带柅柅。修廊蜿蜒,驾沧浪而度,为芙蓉榭。”现游廊尚未恢复.然小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色的风景,特别是夏晚在此赏景,待到皓月当空,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小榭室内装修也甚为精美。中间置竹节圆台,周围为四只竹节圆鼓凳,梁下悬红木宫灯。榭临水的西面装点有雕刻精美之圆光罩,东面为落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之窗格,颇有苏州园林小筑的古雅书卷之气。苏州狮子林石舫其实非石质建筑,而是近代混凝土结构。系二十世纪20年代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所建,中、后舱均为两层。石舫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为古园林中的民国建筑。

三、历史文化

“榭”一般建在水边,供游人休息,同时你还可以在里面聊个天,赏个鱼,跳个广场舞之类。小小的一个“榭”,功能很多,但要问你它到底怎么来的,又为什么修成这样,估计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了。先来看看《说文解字》里对于“榭”的解释:通俗点来讲,“榭”最早的时候就是指建在高土台上的木屋,据史料记载,古人最早建屋的时候就是先垒起一个高高的土台,然后在这土台上搭起木头屋子,这样做既防潮又可抵御一些自然灾害,而这土台上的木头屋子咱们就称为“榭”,土台和榭合在一起就称为“台榭”。从春秋一直到汉,这种台榭式的建筑非常风靡,再加上当时国家又多,各国的君王们都愿意将自己的宫殿建的宏伟,壮观,于是,他们纷纷将土台垒高,有的甚至垒到百米,打造一种巨无霸的台榭建筑。我们熟知的秦咸阳宫就是典型代表。汉以后,这种“土豪形”的台榭建筑渐渐没了,特别是到了宋朝,人们巧妙的将台榭上的“榭”,即那个木制房屋从土台移到了水边,形成了“水榭”。在咱们中国的园林中,水榭基本上是“标配”,据宋代《营造法式》里记载:它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同时其屋顶一般采用有曲线美的“卷棚顶”(如下图),整个榭内的靠椅采用的是美人靠。水榭在宋朝特别流行,文人雅士们非常喜欢在水榭里吟诗作对,把酒当歌,故它们将水榭建的非常典雅,比如四周加个隔窗啊,用诗词书画妆点等等。如今的水榭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而且自宋朝开始,水榭不仅仅作为供人休息娱乐之地,很多人家还将更多的功能赋予到它的身上。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

(一)、舫的含义: “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这个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

(二)、舫的基本形式: 一般下部石砌作船体,上部木构像船形,木构部分分为3部分: 1.船头: 较高、歇山式屋顶、前设有眺台。

2.中舱: 低于船头、地面标高略低、船篷式或卷棚顶式、舱侧面设长船窗。3.船尾: 两层、下实上虚、歇山式屋顶。

(三)不同地域舫的形式

1.江南园林中的石舫:南京煦同、苏州拙政园、怡园、狮子林、吴江退思园、上海豫园、南翔古漪园、青浦曲水园均建有石舫。

2.北方园林中的石舫:颐和园有清宴舫、圆明园石舫遗迹、淑春园(今北京大学未名湖)石舫遗迹;济南十笏园有稳如舟船厅。

3.岭南园林中的石舫:广东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均建有石舫。

二、建筑布局与功能

(一)、舫的功能:

可供游人在其内游赏、饮宴、观赏水景、点景。

(二)、舫的设计要点: 1.重神似,忌过分模仿。

2.宜选水面开阔处,一般两面或三面临水,最好四面临水,并设桥与湖岸相接。3.“点”、“凸”、“飘”

(三)、例子

1.狮子林石舫:狮子林石舫位于狮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国初年。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桥与池岸相通,犹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顶为石构,门窗、挂落、装修为木制。前舱耸起,屋顶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顶为平台,屋舱上下二屋,有楼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细部花饰已带有一些西洋风味。狮子林的石舫在体量上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在苏州各园林石舫中属于“船老大”。为此,有人认为空间显得逼仄,疏密有致不够。但是从整体布局上分析,石舫自有丰富景观层次,设置障景功能,增添园池深邃感的妙用。

2.拙政园的“香洲”两字为明代吴门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这是一座外形内观都似画舫的建筑物。苏州拙政园“香洲”约是清后期同光年间(1862-1908年)所建通长丈许,可分为三个部分。俗称“纱帽头“的头舱,约占舫长的二分之一,显得气势轩昂,颇有气魄。中舱较低,深约七尺,舱内施一堂隔扇,一分作内外两舱,两旁配置既可启合,又可拆卸的和合窗,一排木板坐凳,里面光线充足,明朗清晰。尾舱两层,状若飞举,名呼“征观楼”。登楼可以饱览四周景色。香洲毕竟不是真船而是用砖木建成的,实际上它是轩、榭、楼的混合建筑,它和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互呼应联成一气。又因它三面临水,显得格外生动自然,确为苏州园林中舫式建筑的典范。

三、历史文化

在我国古时,常称两船相并为舫。《国策·楚策》云:“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以后把用游览的小船称舫。舫,后来又俗称旱船。这是一种外形模仿舟楫的建筑物。因其不能航动,所以又名“不系舟”。园林中的舫便是一只“不系之舟"。江中一叶小舟,向为文人雅士隐逸山林湖泊的象征,园中的舫正符合了归隐后,追求不受羁绊,自由自在的心理需求。苏州园林中的舫,一般由头舱、中舱、尾舱三部分组成,通常是船体下部以石砌,上部船舱则多为木构,而且大多建于水中,有的临岸贴水,象待人登临;有的伸入水中,似起锚待航,供人在内游玩欣赏水景。舫除了其造型别致美观,更代表了园主洒脱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所以苏州园林中多舫。石舫对于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精致秀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心理追求都有关系。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人生在世比作水中行船:顺水推舟、逆水行舟、风雨同舟……从这里,也可以想 象到过去园主人设置石舫所追求的理想与审美情趣,他们是借石舫寓意希求,祝愿自己一帆风顺,平安康和,尽管石舫并不能起锚出航,更不能乘风破浪。

第二篇: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区别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区别

总的来讲,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如苏州拙政园,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具体而言,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造成风格上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从空间处理看,江南园林比较开敝、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南、北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异。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1)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

(3)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等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可以借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在堆山叠石以及花木配置方面,北方园林的山石一般较凝重浑厚,江南园林则较虚幻空灵。花木配置方面如以品种的多样而论,江南园林远胜于北方园林。

第三篇:苏州大学文学院忆江南——中国园林建筑与江南文化

苏州大学文学院“忆江南——中国园林建筑与江南文化”

海峡两岸学生交流营开幕式顺利召开

2011年7月12日,由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忆江南——中国园林建筑与江南文化”海峡两岸学生交流活动开幕式在省台办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正式展开。本次活动文学院同学将与分布世界各地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台湾籍优秀学生一道,通过聆听名师讲座,游览苏南名胜等方式,实地考察江苏城市农村建设现状,对江南文化及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开幕式由苏州大学港澳台办公室黄兴主任主持。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处王艳副处长、董邦生副研究员,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尧院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开幕式。17位台湾籍海外留学生和15位大陆师生代表全程参与交流营的全部活动。

王尧院长的讲话亲切回顾了苏州大学与台湾东吴大学的百年渊源,并与大家分享了他赴台进行学术交流的心得体会。王院长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与平易亲切的叙述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赢得两岸学生的多次喝彩。

王艳副处长也对台湾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承诺将尽力为台湾同学的“大陆行”提供便利,希望台湾同学通过本次活动能对大陆有一个更直观的印像,同时能与大陆的同学互相学习、增进友谊,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开幕式上,大陆和台湾的同学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留学墨尔本大学的林家晖同学向主办方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期待在未来一周的行程中能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蒋晨彧同学则希望本次活动能突破短暂交流的局限,与台湾同学结下长期而深厚的友谊。

开幕式最后,两岸同学在红楼前合影留念。

第四篇: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发布: 2010-9-02 08:32 |编辑: cici2010 |查看: 472次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 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 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上,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这三地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这三大地方风格集中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之诸多方面的条件。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多。另外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出湖石,湖石采自江湖水涯,经过长年流 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表面纹理纵横,形态多玲珑剔透,历来为堆山之上品用料。也宜罗列庭前成为可欣赏之景观。江浙一带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经济发达为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另外,江南自古文风盛 行,南宋时盛行文人画与山水诗,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造园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商贾纷纷南逃,在江浙一带购地造园,偷安一方。这批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 经营自己的宅邸,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把文化与意境融合在了其中,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以中国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不仅是有形的物境,而且还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去表现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这就是无形的意境。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 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他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意念的环境。他们在追求这一点时运用了象征与比拟、建筑形式与布局、引用各地名胜古迹、应用诗情画意等多方面的手段。

从中国古代早期的神话、宗教中可以发现人们很早就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与愿望。孔子就以山水比拟人格,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好自然山水,乃至在园林中堆山开池不仅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而且还带有仁智者的神圣色彩。南方园林中常常运用荷花或岁寒三友等植 物来比拟一种人的品格情操,还以它们所具有的人文象征内容去陶冶人们的精神。

例如拙政园十八曼佗罗花馆,清光绪年间,旧园主张履谦在此种山茶十八株,名东方亮、洋白、渥丹、西施舌等,并建馆,以山茶名之。山茶花朵硕大,有粉红、大红、紫红、白里透红等色,花美叶茂,枝软形奇,英姿神韵,色香俱绝。人称山茶“常共松杉守岁寒”,像松柏一样经冬历霜,它冒着料峭春寒怒放,“独能深月占 春风”,别具风采。清初诗人吴伟业有《拙政园山茶花》诗:“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在这些山茶花中蕴涵了许多园主等文人的思想与情感,他们或浪漫,或励志,或寄幽情,或挥洒谈笑,尽情挥洒着他们的才情和遗志。馆中一幅对联 写到:“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全联描写的正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享乐图,他们陶醉在风花雪月的美景中,逍遥欢笑,称心惬意。

拙政园小飞虹是另一处运用比拟的景致。它以天空的彩虹来喻凌跨碧水的桥梁,是象形比喻式题咏。取南朝宋鲍照《白云诗》句意,云“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彩虹色彩绚丽,廊桥桥栏为卍字形,朱红色油漆,色彩十分鲜艳。桥身中段较高,两端斜搁池岸,其形若虹。倒映水中恰如一条彩虹,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桥 影若隐若现,宛如飞虹。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曾这样歌咏:“雌蜺鲢蜷饮洪河,落日倒影翻晴波。江山沉沉时未雩,何事青龙忽腾翥。知君小试济川才,横绝寒流引飞渡。朱栏光炯摇碧落,杰阁参差隐层雾。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月明悠悠天万里,手把芙蕖照秋水。”简直有羽化登仙的感觉了。这一处建筑仿 效天上的彩虹而建,沟通两岸,即做了建筑上的连接,又给人一个形象的比拟景观。可以说是匠心独俱。在小飞虹景观的斜面还有一处“听松风处”。周遍多植苍劲的长松,是赏景听松风的佳处。这里借用松风之声渲染园景的诗情画意,将自然界的风、松、水声引到游览者的面前,领悟到山林野趣。此处意境取自晋代嵇康所做 古琴曲《风入松》,是取意于大自然。听松风处一幅行草匾额写到:“一亭秋月啸松风”。描写了秋天冷月洒满庭院,风入古松,景色清幽,充满天籁之音。突出了这里多松的自然景色。松的高洁之姿和傲霜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斜倚听松风处听松观小飞虹,真是一志趣颇佳的境地。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与布局也是特别追求意境美的。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宅园:“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红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造园时他们考虑到怎么样在自家的小园池中,卧房阶下就能营造出如沧浪峡水子陵滩的环境气氛。在这些文人的住宅和园林里,住房要隐蔽,读书处求宁静,待客厅堂需 方便,而游乐区域又讲求自然山水之趣。

怎样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不大范围里去安置这些建筑而能使他们各得其所呢?从苏州的一些著名私家园林实例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是在布局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首先表现在建筑布局不用传统的宫室、寺庙四合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形式,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布置,按功能的需要,穿插安置不同形式的厅堂、楼阁、亭榭、画舫。其次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多用曲折多弯的小路而切忌用径直的大道相联,道路有露天的石径、小道,也有避雨遮日的廊子。廊子形式多样,有的沿墙而建,有的呈折线形,有的随山势地形之高低而成爬山廊或跌落廊,有的驾凌水面而成水廊。沿着这些曲折弯曲的道路或廊,造园者巧妙地创造出具有不同景观的景点,他们或者是一栋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棵,翠竹一丛,堆石一处,只要布局适宜,安置得体,皆可成景,使人一路走来,步移景异,可 观赏的不同景致在有限的范围里扩大了空间,延长了观赏的时间与内容。留园是一座较大的私家园林,建于清代,它的主要入口正处于两旁其他建筑的夹缝之中,仅宽8米,而从大门至园区长达40米。造园者在这狭长的地段里安排了由曲廊相连而组成的三个空间。进门一个小天井,经过曲廊进入有花木布置的第二个空间,再经过小廊到达第三个空间,这里有一株古木,枝叶苍劲。连接小廊的是一座小厅屋,厅墙上开空格窗,窗外才是留园的主体。在这里,应用厅、廊、墙组成不同的空 间,以这些空间的转合、明暗与大小的变化,再加上古木景点的布置,使这一夹缝中的狭长入口变得妙趣横生。

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自然山水自有它们本身的生态形象,要把它们再现于私家园林的环境中,不能按比例缩小尺寸而是采取经过概括、提炼对自然形象进行再创造。这就是要求造园者对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观察与研究、总结,提炼出它们在造型上的规律,按园林的需要将它们典型地再现,这样才能以小见大,得自 然之神韵。

从堆山的手法上来看,无论用土用石,切忌二峰并列或列如笔架的呆板形式,应该像天然山脉一样,有主有从,有高有低。如果以土为主的堆山,则可以在山上广植花木,使山体郁郁葱葱,并可在山的上下散置少量石块,如同石自土中露出。如以堆山石为主,则在石间培以积土,种植少量花木,使其具有自然生气。若用石太 多,虽属乖巧灵石,也会失去自然之意。例如耦园黄石假山,东侧为主山,较大,上建石室;西侧小山作为陪衬,上筑平台;主次两山间有谷道。山间散植各种花木,两山有主有次又联系紧密。山体既苍翠富有生机还显露着黄石的刚硬苍健。气势雄伟,峥嵘峭拔,集绝壁、蹬道、悬崖、谷道、石室于一体,有“湖石精品在环 秀,黄石精品在耦园”之称。可谓私家园林中假山的经典之做。在私家园林中往往喜欢在堂前屋后,廊下墙角立置单一或成组的石头而成一景,这种石头犹如独立之雕刻,十分注意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或玲珑剔透,有的还在石旁、石下配置花草,组成形色俱佳的观赏景物。留园的冠云峰就是这样的石头景观 中的经典之做。冠云峰在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岫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这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句意名之。其峰形态奇伟,嵌空瘦挺,孤高磊落,独立无倚。“瘦、皱、漏、透、清、丑、顽、拙”八字占全,真是太湖石观赏之 最佳作品。也是园中寄情吟叹的上等景观。

再如造水之法,私家园林当然不可能有北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那样宽大的水面,在这些小园中只能靠人工挖地造池。这类水池形状切忌正方,以曲折自然为好,因为天然湖水绝无规整之形状。在比较大的水面上宜用石桥将水面分隔为大小不等的部分,以免单调。为了使死水变活,往往将池中一角变为细弯水流,折入 山石间或亭榭等建筑的基座之下,仿佛池水从这里流出,水有源而无头。为了使水面增加情趣,往往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但此

类植物不可满布,即使是美丽的莲荷,也应疏落有致。例如网师园,水体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虽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在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做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把一弘死水幻化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之意。水池四周之景 无异于四幅完整的画面,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有主题和陪衬,与池中摇曳的倒影上下辉映成趣,增添了园林的活泼气氛。在每一个画面上都有一处点景的建筑物同时也是驻足观景的场所: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射鸭廊。沿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又是绝好的游动观赏线,把全部风景画面串缀成为连续展开的长卷。

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私家小园没有皇家园林那样广阔的环境,没有宏伟的建筑群组,只有曲折有致的空间,只有近在眼前的各种建筑和山水植物,所以要做到经看、经游,除了在布局、在模仿自然山水上下工夫之外,还十分讲究园中建筑、山水、和植物的细部处理。私家园林中建筑类型不少,有厅、堂、楼、轩、榭、舫、亭、廊等等。以亭而言,有方亭、长方亭、圆亭、五角亭、六角亭、梅花亭、十字亭、扇面亭、套方亭和套圆亭等等不同的形式,分别被安置在园中合宜的位置。计成在《园冶》中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祗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假 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可见亭是一种灵活多变、适应性极强的建筑,其建造之法由“景”来决定。无论亭是建在山颠,还是筑于水畔或道旁,其经营意匠讲究的都是籍景成亭,得景随形。要合宜而立,得自然之势,成天然之趣。

在园林中,山石水池都是自然山川的模写,所以山上建亭,不但丰富了山的轮廓,而且使山石有了生气,为人们观赏山景提供了合宜的尺度,同时在园林空间构图上还常常起到控制制高点的作用,从而形成山石景物的重心所在。例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雪香云蔚亭在野水环绕的小岛西北角土山上,野趣盎然。亭旁植梅,绿萼花白,素雅宜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的风韵美。待霜亭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桔》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此地植柑橘数本,以“待霜”名亭,含蓄而发人暇思。本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红,所以必须待之,表达一种意境含蓄而 简捷。亭在池西土山之上,四周夹种橘树,更有乌柏成林。待霜亭与雪香云蔚亭隔壑而望,相映成趣。雪香云蔚亭平面呈长方形,而待霜亭呈六角形,一方一圆,交相辉映。是苏州园林中假山上做亭的经典范例。

水是风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元素,因此,水边常常建有亭榭。临水建亭大都借助水的特性创造环境气氛。水中可见浮光倒影,可观鱼荡舟,可濯足品茗。水亦潺潺湍流,或淙淙如说似诉,或丁冬如音似乐。水畔之亭即是充分结合这些特点,利用波光水影和水色水声去创造意境。狮子林中的真趣亭,临水而建,背倚暗香疏影楼,入亭可全揽园中景致,东面可观假山石洞,正面有折桥与观瀑亭横穿水面,西面有问梅阁、飞瀑亭以及山间湍流的瀑布。是观赏园景的理想位置。全亭装饰富丽堂皇,亭内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真趣”二字,为乾隆皇帝游玩狮子林有感而书。从对面假山远观真趣亭,金碧辉煌,尽显高贵,亭影倒映水面,又有四周古树参天,一派幽居逸趣。

另外还有许多亭运用有限的空间,尽量扩展可观景致。运用借景,框景,移步换景等多种手法,把有限的亭的空间发挥的丰富多彩。例如拙政园“梧竹幽居”,北面可观竹,西面可观荷与一览中部全园,远借北寺塔,是苏州园林中经典的一例借景。亭南面、北面植有慈孝竹、梧桐、枫树。取唐羊士谔《永宁小园即事》诗句意,云:“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秋天,桐花乱洒,翠叶萋萋,枫叶吐红。微风拂动竹梧,如细雨沙沙轻落。真是园中观景的佳妙之处。

江南私家园林对引用各地名胜古迹方面也有所运用。各地名胜古迹产生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都带有各种不同的历史内容。运用在园林环境中,既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又有抚今追昔的沧桑感。同时对一些自然景观的模仿也起到了弥补园林中天然环境不足的短处。

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当是一处引用巧妙的景观,亭处广阔浩淼的水中,夏日四周皆开荷花,真如清李鸿裔诗云:“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可似澄怀园,近光楼下看。”美不胜收。亭抱柱一扶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全联句式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风诰所撰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 湖。”原联挂汇泉寺薜荔馆,此馆面湖而立,游人至此,可坐观全湖胜景,故联语贴切佳妙,自然流利。此联借用原联出句,只改一“壁”字,对句则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句,依然保持原联妙处,对仗工整。此处景点成功引用它处名胜,点缀了园林中的山色,而且也融合的 恰倒好处。

另一处引用自然风光的经典范例是留园“五峰仙馆”。馆前厅山是写意的庐山五老峰。庐山,莽苍苍,树茫茫,山峦云遮雾绕,在古人心目中,那是隐士和仙人的乐园,非凡夫俗子之居所。五老峰,如五老人相逐、罗列之状,悬崖峭壁,云雾舒卷,横隐苍穹,云光山色连成一片,像一枝巨大的芙蓉,伸向鄱阳湖的万顷碧波。而 五峰仙馆前的假山为层次结构,玲珑峭削,藤挂峰石,松咬岩中,富有天然趣味。山有东西两洞,可循石径盘曲而上。这一处景致把烟雾浩瀚的庐山五老峰写意地搬在了堂前,有馆在仙山,人在云雾的神仙般奇妙的境界。

中国的园林还经常应用诗情画意来表达意境。这种诗情画意除了用景观空间来表达以外,还常常依靠悬挂在建筑上的题额、楹联来点明,用附在建筑上的诗词、书画来渲染,从而使他们更加富有情趣和发人遐思。

拙政园西区有一塘池水,水中满植莲荷,夏去秋来,荷花谢了,莲蓬摘了,留下满塘残败荷叶,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所以池边建有一阁,取 名为“留听阁”,在阁中饮茶,细听秋雨之声,自有一番清幽的意境。与词阁不远处另有一座扇面小亭,每当夜深人静,清风徐来,明月当空,水天上下相映,好一派清净幽寂,小亭取大词人苏轼词《点绛唇·杭州》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句,取名为“与谁同坐轩”,可谓精确地点出了此景的意境。卅六鸳鸯馆中有一幅 对联云:“燕子来时,细雨满天风满院;阑干倚处,青梅如豆柳如烟。”欧阳修《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集联抛却了原词中思妇怨女之春愁,描绘了花香鸟语的春景。《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云:“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又《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去后》云:“香 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青梅如豆柳如丝,日长蝴蝶飞”,欧阳修词直接从南唐冯延巳的《阮郎归》词中脱化而出,写仲春景色,豆梅柳丝,日长蝶飞,花露草烟。联语捕捉了足能体现春景的形象特征,将春色描绘得绚烂多彩而又生机勃勃。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以欣赏自然界的风月为主题。亭高据池中半岛,池水清澈,涟漪荡漾,“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宜于秋夜欣赏月光波影。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诗有“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的诗句,描写了秋夜清趣。而宋理学家邵雍的《清夜吟》则更耐人含味:“月到天心处,风来水 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欣赏天光行云、月色清风之时,境与心得,理与心会,清空无执,淡寂幽远,清美恬悦。这种自在雅逸的情怀,是一种生活情趣,也是禅趣。

留园远翠阁楼下匾额题:“自在处”。为明代文徵明所题。宋陆游有:“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的诗句,借花的姿心自在之态,表达出自我的自在心态。此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近看,自成美景。前有石砌蔷薇花台,当春花“红残绿暗”之时,蔷薇花事正繁,成丛蔓生的蔷薇,清馥可人。其花成簇而生,密密疏 疏,狂蔓依墙,延及四邻,自由自在,可谓言附其实的自在之所。

江南的私家园林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在其身上沉淀了太多的文化与思想的精华。他们千姿百态的风韵中有着人们发掘不尽,感受不完的美。它就像是一部绵长的诗歌,越读下去越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内容。无论从景观、布局、建筑、艺术还是文学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后人可以不断继承发展 的文化遗产。

第五篇:三峡广场园林建筑与小品分析

三峡广场园林建筑与小品分析

林国栋

(重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20122161062)摘要:园林小品是城市广场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广场文化的一个浓缩。从文化方面来分析园林小品在重庆三峡广场上的具体表现,将小品文化与广场文化相融合,为今后重庆广场小品设计提供借鉴。

主要词;园林小品广场园林小品文化

园林是指在一定地段、空间利用并改造自然环

境,结合植物栽植、建筑等设施的营造,构成一个可

供人们观赏、休闲、居住的环境;而园林小品是指设

置在这个空间中体量较小、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

有情趣和视觉效果的装饰物和有关设施。如雕塑、铺

装、喷水池、公共设施。

园林小品小品具有艺术性、功能性、美观性、现

代美感。点缀园林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

意境的作用。

三峡广场:三峡广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 闹市中心,呈十字型,覆盖面积8万平方米,由三峡观景区、名人雕塑区、绿色艺术区和商 业步行街四部分组成。三峡观景区是三峡广场 核心组成部分,它浓缩了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象,展示了三峡的风光,有着浓郁的巴渝文化。图园林的小品的概述

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构筑物。园林小品历史渊源流,景物量小,却妙趣横生。在现代广场中运用,能够增强广场的感染力。园林小品设计灵活新颖,具有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功能性和技术性。在广场中,园林小品的布局不是独立的,它与整个广场环境有一个有机的联系,与园林建筑、地形、植物、水体有机的结合,共同构成优美的园林景观,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园林小品在广场所占的面积不大,但它经设计师的精心加工、巧妙结合,在广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城市广场中的园林小品形式多种多样,所用的构造材料也有所不同,很多园林小品设计时全方位的考虑了周围环境、特征、文化传统、空间和城市景观等因素。根据园林小品服务于人的功能,将园林小品分为5类。

1.1供休息的小品

供休息的园林小品常结合环境,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制作成仿石、仿树墩的椅、凳等。或用花坛、花台边缘的矮墙和地下通气孔来为椅、凳等。围绕大树基部设,既可以休息,用能乘凉。

包括各种造型的靠背椅、凳、桌和遮阳的伞、罩等【图2】。

21.2照明所用的小品

广场中的照明用具。运用在广场的个个角落里,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包括广场中的路灯、灯笼、地灯、投射灯等。

灯光照明小品具有实用性的照明功能,同时本身的观赏性可以成为城市广场饰景的一部分,其造型的色彩、质感、外观应与整个广场的环境相协调。灯光照明小品主要是为了广场的夜景效果而设置的,突出其重点区域。如上海的世纪大道两旁的路灯,其造型的外观、色彩、质感都很好的与道路两旁的景观相协调,体现了时代感,很有象征意义【图3】。

31.3展示性小品

各种布告板,导游图版,指路标牌及动物园、植物园和文物古建筑的说明牌、阅报栏、图片画廊等,都对游人有宣传、教育的作用。【图4】

41.4服务性小品

服务性小品设计目的主要是服务于人,同时它还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造型的外观、色彩、质地要与广场的环境相协调,小品包括饮水泉、洗手池、果皮箱等【图5】。

1.5展示性小品

展示性小品包括各种导游图版、路标指示牌及动物园、植物园和文物古建筑物、古树的说明牌、图片画廊等。对人有宣传、引导、教育等作用【图

5图5

2园林建筑的概述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地段中供人游息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廊、阁、轩、楼、台、舫、厅等建筑物,在三峡广场可以分为2类。

2.1代表性人物建筑

生活在重庆的古代和近代名人的雕像,雕像树立在广场中可以让我们了解巴渝文化,并且使得广场更加有文化气息【图6】。

图6

2.2水体的规划建筑

三峡广场主要是以三峡为主题,所以大部分都以水景为主。

3重庆三峡广场园林建筑与小品文化分析

三峡广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闹市中心,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十字型,覆盖总面积8万m2,绿化面积达50%,它是重庆第56座广场,也是西部最大的广场。在重庆的56座广场和西部其他省市的广场中,三峡广场无疑是最有特色,最有文化魅力的广场。

3.1广场文化

三峡广场位于沙坪坝区歌乐下,建于1997年,分为绿色艺术园、名人雕塑园(15个名人雕塑)、商业文化街、三峡观景园四部分,总用地面积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其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出广场独特魅力。

名人雕塑记载了曾经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生活过的 郭沫若、巴金、冰心等15位文化名人,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三峡广场的名人雕像园中,可以感受到原来我与文化名人的距离是这么的进。感受文化,创造文化。

景观园一处壁上刻着‘三峡广场赋’抒写这三峡广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新中国今天发生的巨大变化。

为三峡广场提名的李鹏委员长,当开工典礼上说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关怀,对子孙后世的关怀。。。

雕塑、音乐、园艺等多种手法的集中表现;声、光、水、电等各种高科技的充分运用;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的交织融合——让人们领悟了三峡,了解了三峡工程和百万大移民的同时,又感受到这是创新、延伸、交融了的三峡文化

3.2广场小品的体现

广场由绿色艺术园、名人雕塑园、商业文化街、三峡观景园四部分组成1.绿色艺术园:

下载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分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

    自助游特点分析

    自助旅游活动在我国自古有之,然而,现代意义上的自助旅游兴起与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自助旅游以其对目的地和出游时间选择的避热性、旅游活动准备的充分性、旅游活动......

    人物特点分析

    人物特点分析 柴静说,她在采访每一个人之前,都很战战兢兢,到现在她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采访技巧。有人可能会说,柴静采访有什么特点,王志采访有什么特点,但柴静认为每个人自然会有......

    社会知觉特点分析

    社会知觉特点分析 事件 这是初三班主任告诉我的一个故事。 我的初中是一所镇级初中,条件虽不算很好,但也还可以。当时我们学校要招聘一个老师。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一所普通大......

    分析电气设计特点

    摘要:根据法院建筑的特点,介绍此类建筑中法庭区域电气设计的特点。关键词法庭负荷计算法庭电气设备布置法庭照明设计近年来,由于法院审判事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司法部门都拟重......

    家电行业特点分析

    家电行业特点家电行业特点1 家用电器工业 主要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气和电子器具。又称民用电器、日用电器。家用电器工业 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

    金匮要略》用药特点分析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用药特点分析 《金匮要略》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是中医内科学和中医 妇科学的鼻祖。在药物运用方面有诸多特点,特别......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点 分 析 10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