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会计专业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会计专业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80年代开始,会计专业毕业生一直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
一、会计专业学生开始出现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
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各种形式培养出来的会计类人才充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中去,满足了许多用人单位的需求。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金融机构、理财咨询公司、企业以及事务所大量减少用工岗位。
2.现行人事制度的制约
由于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够健全,使一些本来应该使用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被一些不甚称职的人占去。一些企业负责人在财务这样的岗位上,宁愿用一些层次较低的“自己人”边干边学,也不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有些企业则更注重阅历而非学历,只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
3.当前教育盲目的扩招
在前些年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俏时,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会计类专业或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10名高校毕业生中就会有1名学财会的。这种发展态势在当前的需求形势下显然难免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4.学生自身的定位
从学生自身来看,不少学生报读会计专业,是为了毕业后找到工作稳定、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的单位工作,缺乏肯吃苦的思想。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会计专业还是其他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需要社会关注、学校引导、毕业生本人理性认识的长期系统的工程。希望无论是否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都能被长期重视。
会计学专业
在所有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0 在管理学类中,就业排名第6
就业行业分布 互联网/电子商务(17577份样本)17% 2 金融/投资/证券(14738)14% 3 贸易/进出口(10928)11% 4 建筑/建材/工程(10113)10% 5 房地产(10102)10%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7952)8% 7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7038)7% 8 计算机软件(6939)7% 9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6831)6% 10 汽车及零配件(6554)6% 就业地区分布 上海(24705份样本)25% 2 北京(19507)19% 3 深圳(13433)13% 4 广州(12425)12% 5 杭州(5764)5% 6 厦门(5081)5% 7 东莞(4662)4% 8 朝阳(4489)4% 9 武汉(4460)4% 10 南京(3859)3% 企业用人要求统计(按该专业的相关职位要求进行统计)工资情况
面议 占了64% 3000-4499 占了29% 6000-7999 占了5% 经验要求
不限经验 占了38% 0-2年 占了27% 3-5年 占了22% 6-7年 占了5% 应届毕业生 占了5% 学历要求
大专 占了44% 本科 占了27% 不限学历 占了16% 硕士 占了11% 薪酬统计(按该专业的相关职位薪酬进行统计)
4060该数据为平均值,取自317 份样本
应届毕业生约3190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内、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及各类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也可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从事岗位
会计 出纳 出纳员 财务经理 财务主管 成本会计 财务会计 会计主管 财务 会计助理 财务总监 财务助理 主办会计
第二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对策
从2003年起,普通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大学生进入择业期以后就精心准备简历,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不停地参加面试;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国家也出台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事实上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学校办学、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分析,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不相适应
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至2008年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国人冠以“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称号,在这种大众意识的支配下毕业生的就业定位较高,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省会、东南部沿海等大中城市;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不够理性的就业的观念制约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与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现状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推进,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和就业指导已势在必行。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培训和效果不尽人意,还普遍存在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1、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家要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把就业率考核纳入对各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设置评估的体系中。
引导和促进高校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通过对高校的定期评估,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美誉度,取得社会的认可,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
2、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紧缺,其就业岗位多,发展空间大。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舆论上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国家推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三支一扶计划”、今年初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大学生到村任职等举措,开辟了一条西部和基层引进人才的新途径,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
3、尽快建立全国性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为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仍是各高校举办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其他择业方式只是一个补充。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称,难以发挥较好的效果。因此,政府应搭建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平台,延伸到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校,各企事业单位,使企事业单位和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及时、准确的供需信息,在大范围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省内外寻找自己的就业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各高校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使其逐步成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二)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
1、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学生就业
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全力抓好、抓细、抓实。校、院系两级都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认真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
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按院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考核、奖惩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加强毕业生就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重视专兼职业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内培训、外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将就业工作经费纳入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完善由
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等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形成“责任明确、措施有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4、发挥导向作用,加强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质量
高校应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校还应在学生专业选择上进行改革,即学生入学后,不急于定专业,按大专业安排基础课,待到第三、第四学年时,由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这样,既可避免学生入学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也可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
(三)毕业生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诚实守信
1、提高素质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加强对自己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且富有特色的创造性活动作为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以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努力争取获得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2、转变观念
大学生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就业的观念。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从用人单位的结构看,大型企业处于转型期,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所以对人才需求量不会很大,而国家公务员也要通过考试才能跨过门槛。与之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发展迅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3、诚实守信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队伍中,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守信用的占了绝大部份,但也有一部分不求实际地讲条件,讲待遇,强调实现自身价值,但唯独不讲信誉,对待工作朝三暮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有的连招呼都不打,既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已对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提出了质疑。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建立每个人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信用档案,任何个人在任何一个地区的奖惩,违法,违纪,不守信用的行为都将被记入信用档案,作为用人单位在使用时参考。这样,既对诚信度高的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支持,又对诚信度低的人员进行了约束。
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内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培养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人才;大学生以优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有希望逐步得到解决。大学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高教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编号: 河南大学 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作者姓名: 曲晓丽 作者学号: 2009340130 所在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所学专业: 会计专业 导师姓名职称: 王国运 论文完成时间: 2013-3-24 1 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会计人员,所以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设置的有会计学专业。有数据表明,会计专业的学生达到在校生的近十分之一,以2010年为例,高校毕业学生631万人,就意味着有60余万会计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但这些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找到工作,找到的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要论一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对于该问题我认为的 一些改良措施。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生 就业问题 教育
Theory of accounting major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needs more accountants, so 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Settings.Data show that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achieve almost one over ten of students, in 2010, for example,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6.31 million people, means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60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toward society.But if these students really can find a job, find out if you like? Today let's thesis of accounting major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bout the problem I think.【key words】Accounting major graduat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 education
一、引言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按这种说法,学会计的学生应该很好找工作,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学生找不到一个好工作呢?有的甚至找不到工作呢?
二、正文
(一)会计行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1、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对学历的要求不高,他们主要看中的是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虽然包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核算一些会计数据,就是偏重一些实务操作,所以对于有些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来说,他们更青睐那些由工作经验的,一进企业就很快能上手的,这样就能免去一些培训费和时间。所以对初级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这样,学生就会说,我们刚毕业就没有工作经验,而且应聘的岗位都是一些初级的,这样,我们的机会不就更少了吗?
应届毕业生也不是毫无机会。工作经验具体到毕业生身上就是他们的实务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会做基础的会计工作,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
2、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按理说我国每年增多那么多的企业,应该需要很多的会计人员的,但为什么真正需要的那么少呢?
因为现在的初级会计人员太多了,已经饱和了。据统计,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而高端出彩的毕业生太少,大部分毕业生只能胜任低端的基础工作,造成高端领域供不应求,而低端岗位却又供过于求。所以,一般的毕业生就更不好找到好工作。
(二)会计服务行业人员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从事会计服务行业的人员包括两部分:持“证”的和无“证”的。持“证”主要是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由财政部制定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由各地方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和发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者,才可以申请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要求和条件,是进入会计岗位的 “准入证”,是会计工作的“上岗证”。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11年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的总数为967万4567人。知其中还包括很多非会计专业的。
很多有会计证的人员找不到会计工作,但无证上岗从事会计工作的却大有人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小公司规模小甚至没有专职的财会人员,基本上是行政人员兼财会人员。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会部门在公司运作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财务人员只是收钱,管钱而已。这种落后的观念也给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完善的会计就业准入法律法规体系和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各级政府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在进行行业指导与管理时缺少依据,无法对就业者普遍提出具有职业资格的强制性要求,导致出现了劳动者不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照样可以就业的状况。
本来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不好找工作,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缺乏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这些人不仅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和会计工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三)根据麦可思的有关调查结果,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基数大,呈现“双高”现象。所谓“双高”,即高就业率与高失业量并存。《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同时,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的排名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名第5。“双高”现象的存在足以表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基数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
二是就业容易择业难。《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高于平均月薪的主要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会计学的平均月薪为2861元,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815元,但并不是传说中的“高薪”。2010求职强度较大的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会计学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投出的求职简历份数为13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份。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于一名会计本科毕业生,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却不那么简单。但一般毕业生心气都是比较高的,都想找个好工作,进个好企业,所以就更难了。
(四)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怎样做才能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呢?
1、学校方面应该做怎样改进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
目前学校选用的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教材,基本上是注重理论阐述,虽然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但缺乏实践知识,趣味性不高,如果依然采用高中时 “满堂灌”、“填鸭式”的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学习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有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有约1/3的同学入学后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大学的学习和专业相关要求,能够自主学习和进行专业知识扩展,并且安排有序;有2/3的同学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学习的主动性迅速下降,被动学习、应付学习,很多时间用于聊天、购物、聚会等;学习安排失当,往往满足于几本教科书,范围狭小,不利于专业能力的扩展和发展。还有少部分学生把学业和能力对立起来,轻视课堂,弱化专业学习。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我觉得学校首先应该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状况、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感想。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其次公开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任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晓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计划进程,明白通过四年的学习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最后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工厂、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另外学校应当采用新的教育观念,从学习方法、实践操作等角度精选教学内容,把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使会计职业入门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即将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基于企业运营及会计工作流程传授会计核算基本技能。如模拟一个商业企业连续几个月的经纪业务活动,综合会计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采购、销售、费用等业务以及期末计算税费、结转利润等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学习并操作填写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并熟练该过程,做好到工作中可以不用很长时间培训就能上岗的准备。
有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仍感陌生,无法迅速上手。即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有一定的适应期,不能达到企业“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用人标准。还有部分快毕业的学生认为所学与企业实际差距太大,感叹“好像还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怎么就要毕业了”。这也反映了目前各院校专业规划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因此,缩小专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零距离”对接,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在这方面就有很深刻的体会,今年我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我终于体会到了。工作时我才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好少呀,能用到的很少,很多东西都得从新开始学,很耗费时间,因为这方面知识你不了解,工作你就做不完,工作之余还得搜资料学习,所以实习期间挺累的。
2、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应该如何修炼自身,做好就业准备呢?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针对以上问题当代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自己: ⑴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平时学习之余多看些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可以拓展自己的专业范围。现在许多大学生在学期间考注册会计师,虽然不一定能过,但多学些知识是没有错的,还可以给以后找工作时加分。
(3)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4)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5),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尽管,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并不乐观,但是,我们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毕竟,个体在就业中存在差异,同时,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找份好的工作是完全没问题的。
大学生就业一定要认清并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再挑肥减瘦,避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为一个正规单位的财会人员是要和单位上上下下各部门都要打交道的,所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另外现在人们的就业观念差异较大,主流想法是“先择业,再就业”,考研深造,或自主创业,分别占52.8%,10.4%和15.8%。数据显示,在新的形势条件下,选择继续求学深造已不再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找工作和自主创业将更加适合大学生的发展。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学,而是愿意在其他领域开拓。当代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与自己的专业不符,这说明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肯定意识已明显增强,就业观明显开放。当代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一定学什么就找什么工作。
三、结论
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机会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切困难我们都能迎刃而解。我们身上的任务是艰巨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尤其是我们的专业知识,没有技术,在这个社会立足是艰难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努力向上,时刻准备着,因为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为了自己很好的未来,我们仍需努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责任心的培养,因为在哪里都需要它。
最后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杰.以用为本_原则指导下我国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构建.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12月 第12卷第6期.[2]麦晓雨.对高职会计专业会计职业入门课程教学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6月第15卷第11期.[3]刘东辉.改革会计服务行业人员准入制度的思考.哈尔滨金融学院科研项目《“十二五”时期会计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4]张华.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学习引导及规划研究.中国农业会计,2011—2.[5]武舒婧.关于会计行业发展与就业调研报告.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学年论文.[6]韩彩霞.基于会计人才市场主体的塑造.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9.
[7] 李莹 会计行业人才市场的就业短缺与前景发展的分析 http://home.51.com/?u=a175864953&_sid=132 2008-11-15.[8]肖瑞利.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思路[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49-51.[9]吴慧萍.就业导向下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6-21.[10]吴陵玲.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中职会计一体化教学.商场现代,2011-02-01.[11]上官健.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中国职业教育,2012-08-2.
第四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既有社会需求不足与毕业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正文
据数据显示,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正逐年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每年的招聘会上,都会出现人挤人、有些吓人的场面,在每年毕业之际,毕业生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最后有可能还是一无所获。当2013届毕业生逐渐被市场“消化”时,来年的毕业浪潮已涛声滚滚。统计显示,2014年毕业生人数不会减少,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就业市场中社会需求与供需矛盾、高校问题、学生自身问题、用人单位问题几个方面。关于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形势,中央的判断是: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人员这三大群体上。这其实是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描述与概括。据测算,我国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2013年增加到699万。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面对如此多的人力资源,但是,中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却不是令人非常满意,使得就业岗位供不应求,造就了今日就业形势之严峻。
现在普通高校都在逐年扩招,各院校虽然在校内招生上做到了应对人才市场的需要计划招生,但在培养大学生上总体专业结构上无计划性,教育财力投资少,在大学生毕业考试时为了提高毕业率采取放宽政策,降低了毕业证与学位证的要求,进而导致了大学生中的水分越来越多。由于高校开设专业的随意性与盲从性,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或岗位的要求,导致人才供大于求,致使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其它专业冷门,或者将来从事的工作与专
业的相关度较低,以至于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结构错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这既反映了未来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高需求,也反映出当前高等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不足。
在就业难的问题上,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毕业生择业观念和能力素质不适应社会需要。第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存在“一步到位”“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等思想,热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不愿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就业期望值过高,容易遭受挫折。第二,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主要反映在专业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第三,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偏高,且能力培养意识不强。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情况,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作出决定和计划,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用人单位在选材方面也存在一些偏差。有些公司一味的要求高学历和工作经验,而不考虑受聘人员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有些公司的招聘存在诸如暗箱操作虚假招聘等侵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同时个别用人单位唯名校唯学历招人的情况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消极影响,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增加招聘的透明度,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给大学生创造个宽松的就业环境。企业也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也需要社会为其提供优秀人才。大学毕业生作为企业招聘优秀员工的重要来源,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优化大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从长远来讲,企业与大学生之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企业敢于承担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不会是负担,而是双赢。对此,用人单位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国家、高校应该对此采取一些措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提高自己的能力。国家应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地实施就业政策,在确保经济稳增长的同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保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高校方面应该改进体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在这些方面,我认为应该向欧洲的一些国家学习。相比较于其他地区或国家而言,欧洲国家的毕业生就业模式、政策理念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比如英国,是就业指导服务的典范,在英国的就业体系中,高
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毕业生所提供的信息、咨询、指导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倍受赞誉。现如今,英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法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倡导者,而德国是健全的法律体系为支撑。我们国家也应该鼓励和支持高校对就业保障的做法,积极的去学习,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一些思考,学好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尤其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把自己的位置放低,肯吃苦耐劳,克服盲从性,了解自己,根据自己能力做好职业规划,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要只去追求高薪、国企等,也不要看别人都去考研就去考研,也不要看别人去考公务员就去考公务员,我们要懂得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舆论和社会氛围,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
参考文献:1.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应届生求职网
2.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矿大教育网
3.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百度文库
第五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摘要;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大量劳动者和各方面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就业难的原因等方面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就业 政策 形势 对策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参加工作,并不存在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在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使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大,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再加上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严峻形势。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为:
1.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同
有的高校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甚至供不应求;有的高校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低,甚至严重“滞销”。这种局部的、结构性的反差说明,市场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基础。反观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在质量、结构、办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从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上看,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过于僵化,缺乏应变性。这就要求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科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所需的部分人才重心偏低。其次,在产业结构上,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脱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结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将导致部分职业的消亡和新职业的产生,而高效的招生和专业设置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劳动力市场中急需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等相关专业的新型人才供小于求,某些专业已经淘汰,或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高校培养模式和学生个人的原因。所以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大学生个人方面
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应该正确认识社会。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已定位于普通劳动者,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进行自我调适,确立科学的就业期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考研,就业和出国留学等的关系。再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念之后,大学生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期间,学生的发展具备很多平台,如各类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团委学生会等等。学生应该珍惜短暂的大学时光,提升个人修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要学会人际沟通,学会团队合作,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大学生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专业水平是用人单位招聘时考虑的优先因素。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突出专业课的学习,注重专业背景的培养,参加高层次的专业活动和科研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等。科研活动如发表个人的专著、专利等等。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为将来就业开辟了道路。
2.学校方面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己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市场需求等应有全面的了解;学校要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心理承受力、合适的职业类型等,逾越自己条件或对自己缺乏信心都会使择业失败。其次,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然后,学校要和社会通过网络、电话、邮寄等多种沟通方式相结合,使信息畅通无阻,保证大学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适合自己的信息。
3.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
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势在必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多个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就业观念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种策略并行,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参考文献《形势与政策》 夏江敬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黄敬宝 经济管理出版社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指导》 王宝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