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然而,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绝非一片黯淡,只要正确分析和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必能拨云见日,纵横广阔职场。
一、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再认识
1.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英语专业如此,小语种,尤其日语可望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入世后,社会最需要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去向。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
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将会有所改观。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这类专业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
由于中文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历史、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尽管随着每年公务员岗位的增加,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持续走下坡路。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用人单位的理性思考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资料表明,一些高级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过研究生。可见,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而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专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当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来会加入“未来的高级技师”这一行列。
3.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重要渠道
一些著名企业将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吸收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需求量增长较快,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且随着个体、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其需求岗位必将进一步增加。这要求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不要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国有大公司、大企业上。要适应形势要求,投身到充满生机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去。
4.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要求今后5至10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至少要保持7%的增长速度。专家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企改革等的逐渐完成,也将使企业在最近几年大规模储备人才。另外,由于人才流动机制的完善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等,大学生毕业走向和就业趋势将更加呈现出多样化和自主化。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专业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从专业的设置、教材的更新、师资的培训,到对学生培养的模式,远远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因素
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1)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
第二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既有社会需求不足与毕业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正文
据数据显示,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正逐年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每年的招聘会上,都会出现人挤人、有些吓人的场面,在每年毕业之际,毕业生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最后有可能还是一无所获。当2013届毕业生逐渐被市场“消化”时,来年的毕业浪潮已涛声滚滚。统计显示,2014年毕业生人数不会减少,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就业市场中社会需求与供需矛盾、高校问题、学生自身问题、用人单位问题几个方面。关于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形势,中央的判断是: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人员这三大群体上。这其实是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描述与概括。据测算,我国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2013年增加到699万。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面对如此多的人力资源,但是,中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却不是令人非常满意,使得就业岗位供不应求,造就了今日就业形势之严峻。
现在普通高校都在逐年扩招,各院校虽然在校内招生上做到了应对人才市场的需要计划招生,但在培养大学生上总体专业结构上无计划性,教育财力投资少,在大学生毕业考试时为了提高毕业率采取放宽政策,降低了毕业证与学位证的要求,进而导致了大学生中的水分越来越多。由于高校开设专业的随意性与盲从性,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或岗位的要求,导致人才供大于求,致使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其它专业冷门,或者将来从事的工作与专
业的相关度较低,以至于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结构错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这既反映了未来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高需求,也反映出当前高等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不足。
在就业难的问题上,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毕业生择业观念和能力素质不适应社会需要。第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存在“一步到位”“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等思想,热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不愿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就业期望值过高,容易遭受挫折。第二,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主要反映在专业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第三,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偏高,且能力培养意识不强。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情况,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作出决定和计划,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用人单位在选材方面也存在一些偏差。有些公司一味的要求高学历和工作经验,而不考虑受聘人员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有些公司的招聘存在诸如暗箱操作虚假招聘等侵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同时个别用人单位唯名校唯学历招人的情况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消极影响,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增加招聘的透明度,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给大学生创造个宽松的就业环境。企业也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也需要社会为其提供优秀人才。大学毕业生作为企业招聘优秀员工的重要来源,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优化大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从长远来讲,企业与大学生之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企业敢于承担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不会是负担,而是双赢。对此,用人单位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国家、高校应该对此采取一些措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提高自己的能力。国家应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地实施就业政策,在确保经济稳增长的同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保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高校方面应该改进体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在这些方面,我认为应该向欧洲的一些国家学习。相比较于其他地区或国家而言,欧洲国家的毕业生就业模式、政策理念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比如英国,是就业指导服务的典范,在英国的就业体系中,高
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毕业生所提供的信息、咨询、指导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倍受赞誉。现如今,英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法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倡导者,而德国是健全的法律体系为支撑。我们国家也应该鼓励和支持高校对就业保障的做法,积极的去学习,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一些思考,学好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尤其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把自己的位置放低,肯吃苦耐劳,克服盲从性,了解自己,根据自己能力做好职业规划,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要只去追求高薪、国企等,也不要看别人都去考研就去考研,也不要看别人去考公务员就去考公务员,我们要懂得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舆论和社会氛围,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
参考文献:1.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应届生求职网
2.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矿大教育网
3.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百度文库
第三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摘要;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大量劳动者和各方面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就业难的原因等方面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就业 政策 形势 对策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参加工作,并不存在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在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使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大,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再加上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严峻形势。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为:
1.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同
有的高校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甚至供不应求;有的高校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低,甚至严重“滞销”。这种局部的、结构性的反差说明,市场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基础。反观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在质量、结构、办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从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上看,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过于僵化,缺乏应变性。这就要求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科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所需的部分人才重心偏低。其次,在产业结构上,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脱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结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将导致部分职业的消亡和新职业的产生,而高效的招生和专业设置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劳动力市场中急需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等相关专业的新型人才供小于求,某些专业已经淘汰,或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高校培养模式和学生个人的原因。所以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大学生个人方面
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应该正确认识社会。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已定位于普通劳动者,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进行自我调适,确立科学的就业期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考研,就业和出国留学等的关系。再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念之后,大学生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期间,学生的发展具备很多平台,如各类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团委学生会等等。学生应该珍惜短暂的大学时光,提升个人修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要学会人际沟通,学会团队合作,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大学生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专业水平是用人单位招聘时考虑的优先因素。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突出专业课的学习,注重专业背景的培养,参加高层次的专业活动和科研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等。科研活动如发表个人的专著、专利等等。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为将来就业开辟了道路。
2.学校方面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己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市场需求等应有全面的了解;学校要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心理承受力、合适的职业类型等,逾越自己条件或对自己缺乏信心都会使择业失败。其次,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然后,学校要和社会通过网络、电话、邮寄等多种沟通方式相结合,使信息畅通无阻,保证大学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适合自己的信息。
3.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
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势在必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多个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就业观念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种策略并行,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参考文献《形势与政策》 夏江敬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黄敬宝 经济管理出版社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指导》 王宝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李莹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自1997年我国恢复高考,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率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毕业率逐年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虽然是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针对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
在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个年代,人才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我国近几年来也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培养人才成为我国的第一要务。随着各类大学,专科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学生,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却不乐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身为大学生得我们就快要离开大学,步入社会,我们也将面临着就业问题,有很多人曾说过毕业就等于失业,到底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国就业总体形势
解决就业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从2012年初的季节性“用工荒”,到年中媒体热炒的“返乡潮”,全年就业形势同样经历了严峻挑战。2012年,我国GDP增速为7.8%,同过去10年10.7%的平均增速相比,下行态势明显。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依然取得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2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2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的成绩。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高质量完成上年年初定下的900万人新增目标,而且创造了城镇新增就业的历史新高。
最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很大。在别的国家,结构调整一定会出现大规模失业。但在我国深圳和成都等地方没有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导致失业率增加,反而提高了就业率,经济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就中国总体的就业
形势来看中国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太过严峻,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毕业大学生面临失业呢?
二、大学生为何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变大,缺乏高端人才
现今国外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入住中国,各种企业对人才正所谓是求贤若渴啊!因为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它就要不断的输入新鲜的血液,但是企业们找不到与他们对口的人才,也没有多少个大学生是真正拥有技术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从而导致了企业就业岗位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正如一辆公车上有很多位置,但是没有人坐得起。
2、就业环境区别较大,大学生不愿低就
人人都想有一份收入高又稳定的工作,因此公务员或央企、国企的正式职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因为这些职业社会保障好工作体面又享有高福利、高保障,收入稳定等因素,大学生大多数人都挤破门槛想进入国企、央企工作,每年有数以百计的大学生参加公务员的选拔考试,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够吸纳10%的大学生。
民营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但民企无论在生存发展空间上,还是在所提供的的薪资福利水平上,都无法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相比,这导致了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到民企就业,而争相选择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就业的现实,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
3、用人单位招聘不规范
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盲目追求高端人才,导致无序竞争。现在社会上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文聘标准过高,起码硕士学位学历这些要求导致大学生无法从业。其实工作能力不能单凭学历来决定的,不少企业招聘的高学历人员在工作上的表现并不如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企业放低门槛就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不管企业是否需要,均追求高学历毕业生,加剧了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无序竞争。
4、学校教育结构层面的偏差
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对口和学生的专业技术不高,普通高校增设了许多各门各类的专业而且扩招了更多的学生,但在培养大学生上总体专业结构上无计划性,教育财力投资少,在大学生毕业考试时为了提高毕业率采取放宽政策,降低了毕业证与学位证的要求,进而导致了大学生中的水分越来越多。能真正独挡一面的大学生很少,能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教育方面不能系统化,致使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其它专业冷门的现象,5、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偏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压能力低。刚从大学毕业,从小就说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大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自认为自命不凡,因为自傲导致大学生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也对学生主动提高自我能力造成阻碍,由于这一代的大学生们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伞下成长的,没有离开过父母温暖的港湾,没有出去见过大风大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部分大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一直都是学校班级赞扬的对象,并没有受到过多大的批评,当在职场中受到上级的批评他们容易想不开因此而放弃这份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自我培养意识不强的现实。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1、贯彻执行好大学生就业新政策
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前五方面,包括落实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拓展。后三方面,包括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则是在政策上进行了创新。同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特别提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也是首次纳入的新政策,非常具有创新性。贯彻执行好中央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政策,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2、学校要改善教育制度,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学生们只为了成绩而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学到专业知识。首先,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现在有很多的大学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是大部分还是依附于书本和学校,始终不能全面的接触真正的社会环境。所以学校必须要加入一些企业机制来管理学生,让学生们能在理论和实际中慢慢成长。
3、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正确看待就业压力
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不要自恃清高,好高骛远,也不要过于贬低自己。同时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对在西部地区就业的观念,不要把去西部就业当成失败的就业或没有价值的就业;四要以平常心面对就业挫折,不要因为失败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要善于从失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2)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的生活摆脱了高中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给自己分配,大量的课余时间是给我们好好充实自己的机会啊,大学里会有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有些人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社团活动上而忽略了学习。我们是可以参加不同的活动来锻炼自己,但是在这锻炼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切记盲目,不是什么社团都适合你,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在这个大学里我们要看什么书,要那多少个证书,要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在毕业前自己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水平等。大学四年其实眨眼就会过去,我们不能碌碌无为,必须有时间的紧迫感,有时刻步入社会的准备,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有了科学的规划,按照规划中的内容,一步步达到自己所需的要求,那么在以后的激烈工作竞争中将会为你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优势。
(3)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与素养
在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后,我们就有一个以后自己就业的方向,从而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罗列出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自己比较薄弱的。然后,明确自己未来就业以及所从事的岗位中需要哪些能力,自己需要重点加强哪些能
力的培养,在大学期间好好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当代大学生就业现况分析及思考
[2] 摘自2013年5月27日新华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第五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
李莹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自1997年我国恢复高考,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率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毕业率逐年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虽然是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针对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
在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个年代,人才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我国近几年来也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培养人才成为我国的第一要务。随着各类大学,专科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学生,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却不乐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身为大学生得我们就快要离开大学,步入社会,我们也将面临着就业问题,有很多人曾说过毕业就等于失业,到底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国就业总体形势
解决就业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从2012年初的季节性“用工荒”,到年中媒体热炒的“返乡潮”,全年就业形势同样经历了严峻挑战。2012年,我国GDP增速为7.8%,同过去10年10.7%的平均增速相比,下行态势明显。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依然取得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2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2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的成绩。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高质量完成上年年初定下的900万人新增目标,而且创造了城镇新增就业的历史新高。
最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很大。在别的国家,结构调整一定会出现大规模失业。但在我国深圳和成都等地方没有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导致失业率增加,反而提高了就业率,经济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就中国总体的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李莹
形势来看中国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太过严峻,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毕业大学生面临失业呢?
二、大学生为何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变大,缺乏高端人才
现今国外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入住中国,各种企业对人才正所谓是求贤若渴啊!因为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它就要不断的输入新鲜的血液,但是企业们找不到与他们对口的人才,也没有多少个大学生是真正拥有技术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从而导致了企业就业岗位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正如一辆公车上有很多位置,但是没有人坐得起。
2、就业环境区别较大,大学生不愿低就
人人都想有一份收入高又稳定的工作,因此公务员或央企、国企的正式职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因为这些职业社会保障好工作体面又享有高福利、高保障,收入稳定等因素,大学生大多数人都挤破门槛想进入国企、央企工作,每年有数以百计的大学生参加公务员的选拔考试,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够吸纳10%的大学生。
民营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但民企无论在生存发展空间上,还是在所提供的的薪资福利水平上,都无法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相比,这导致了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到民企就业,而争相选择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就业的现实,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
3、用人单位招聘不规范
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盲目追求高端人才,导致无序竞争。现在社会上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文聘标准过高,起码硕士学位学历这些要求导致大学生无法从业。其实工作能力不能单凭学历来决定的,不少企业招聘的高学历人员在工作上的表现并不如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企业放低门槛就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不管企业是否需要,均追求高学历毕业生,加剧了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无序竞争。形势与政策论文
李莹
4、学校教育结构层面的偏差
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对口和学生的专业技术不高,普通高校增设了许多各门各类的专业而且扩招了更多的学生,但在培养大学生上总体专业结构上无计划性,教育财力投资少,在大学生毕业考试时为了提高毕业率采取放宽政策,降低了毕业证与学位证的要求,进而导致了大学生中的水分越来越多。能真正独挡一面的大学生很少,能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教育方面不能系统化,致使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其它专业冷门的现象,5、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偏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压能力低。刚从大学毕业,从小就说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大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自认为自命不凡,因为自傲导致大学生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也对学生主动提高自我能力造成阻碍,由于这一代的大学生们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伞下成长的,没有离开过父母温暖的港湾,没有出去见过大风大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部分大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一直都是学校班级赞扬的对象,并没有受到过多大的批评,当在职场中受到上级的批评他们容易想不开因此而放弃这份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自我培养意识不强的现实。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1、贯彻执行好大学生就业新政策
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前五方面,包括落实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拓展。后三方面,包括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则是在政策上进行了创新。同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特别提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也是首次纳入的新政策,非常具有创新性。贯彻执行好中央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政策,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2、学校要改善教育制度,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
李莹
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学生们只为了成绩而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学到专业知识。首先,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现在有很多的大学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是大部分还是依附于书本和学校,始终不能全面的接触真正的社会环境。所以学校必须要加入一些企业机制来管理学生,让学生们能在理论和实际中慢慢成长。
3、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正确看待就业压力
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不要自恃清高,好高骛远,也不要过于贬低自己。同时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对在西部地区就业的观念,不要把去西部就业当成失败的就业或没有价值的就业;四要以平常心面对就业挫折,不要因为失败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要善于从失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2)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的生活摆脱了高中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给自己分配,大量的课余时间是给我们好好充实自己的机会啊,大学里会有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有些人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社团活动上而忽略了学习。我们是可以参加不同的活动来锻炼自己,但是在这锻炼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切记盲目,不是什么社团都适合你,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在这个大学里我们要看什么书,要那多少个证书,要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在毕业前自己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水平等。大学四年其实眨眼就会过去,我们不能碌碌无为,必须有时间的紧迫感,有时刻步入社会的准备,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有了科学的规划,按照规划中的内容,一步步达到自己所需的要求,那么在以后的激烈工作竞争中将会为你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优势。
(3)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与素养
在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后,我们就有一个以后自己就业的方向,从而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罗列出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自己比较薄弱的。然后,明确自己未来就业以及所从事的岗位中需要哪些能力,自己需要重点加强哪些能形势与政策论文
李莹
力的培养,在大学期间好好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当代大学生就业现况分析及思考 [2] 摘自2013年5月27日新华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