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目前新增大学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力需求大大的减少。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空前加剧。如何结局已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大学生资源是国家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就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时期的改变而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一)统包统分制度
大致从建国初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不可否认这一计划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国家包的太多、统得过死,极大的限制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过度强调政府意志忽略毕业生自我发展需求;
三是致使企业在吸收人才时养成了“等、靠、要”的惰性心理,束缚了企业用人机制的完善。
四是致使企业缺乏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失去主动适应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由供需见面逐渐向双向选择过渡制度
大致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这一就业制度是以通过“供需见面”落实“切块计划”,逐步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过渡为主要特征的。
过渡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与社会发展矛盾。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这毕竟只是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的过渡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一制度必将全面改革。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制度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其总体特点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2002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1、以毕业生自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
2、以毕业生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
随着近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急剧转型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转变,社会失业问题空前突出,大学生就业率也随之不断下滑。这些问题直接冲击到大学生就业市场,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谈话中提到,政府要将“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同时教育部发
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采取七大举措积极应对当前局势,以积极的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紧迫局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对到农村履行服务期的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同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人才一体化明显;
第二、订单培养,实训与就业相结合效果良好;
第三、多次就业代替一次就业成为主流;
第四、人才派遣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方式;
第五、内外职业生涯匹配与兼修;
第六、职业生涯规划成就指导新模式;
第七、就业力培训将由学校、社会共同承担;
第八、事业主导性的就业思想将成为主流;
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一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不匹配。由此不难看出,仅仅是减低期望值不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道,提升就业力,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针对于此大学生要做到:
第一、调整心态,转变角色;
第二、转变就业观念,为谋求合适的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第三、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
第四、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第五、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挫折;
失败者常常感叹求职择业难。尤其是理想的或热门的职业更是激烈。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树立从高的社会理想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职业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并不一定取决于职业本身。挫折是一种鞭策,双向选择的本质意义是一种激励手段,对优胜者是这样,对失败者也是如此。他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错金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强的转化过程,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
第二篇: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挑战,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高校的女大学生,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原因,在就业机会、就业薪酬、就业的权益、各种社会保障方面比起男生明显有不平等的现象。文章在分析了当今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并阐述了促进就业的几个对策。
一、当代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受到性别歧视,就业不平等;
2.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高不成低不就;
3.高等学校扩招,供过于求;
4.就业层次和录用工资偏低;
5.就业门槛过高,人才分配不尽合理;
6.自身的就业价值取向。
二、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传统观念的束缚;
2.对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3.用人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
4.性别歧视,社会偏见;
5.就业形势严峻。
三、对促进就业的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
2.树立现代社会性别观念,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舆论环境;
3.完善法侓体系,细化法规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4.高校应开展多方位教育,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女生的就业竞争力;
5.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明确自身的就业价值。
罗乃裕
2011年11月22日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虽然两会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今年的两会毕竟与以往不同,现在再来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想说的内容就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到处都是,而且良莠不齐,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在当今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呢?相信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我们大学生,每个人都曾经想过。身边的学长学姐,不是考研,就是努力的想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自己创业的倒是很少听说。
那么对于我来说呢,考研基本上是不会的了,创业倒是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无论考研还是找工作、创业都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变得更好,生活的更滋润,那么与其给别人打工,倒不如是自己积攒些经验后,给自己当老板。创业首先得有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才有干劲。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咱大学里面首先得找到自己的兴趣,这样在自己那么多的课余时间才不会感到无聊,所以说,在大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其实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总之呢,大学生就业的顺利与否,还得是靠我们现在先把自己专业的基础知识打好,毕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的本领扎实了,才能经受得住各种的考验,才能收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在大学里,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很充裕的,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学习一些东西,多多的武装一下自己的头脑,为将来的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打下好的基础,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虽然现在的就业环境令人堪忧,但是我们也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任何事情都不要抱以消极的态度,一起皆有可能,只是看我们为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洪峰俊
安徽农业大学 09土地资源管理系4#320 ***
摘要:就业难,为什么就业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现状难题的关键所在。关于我国当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
2010年6月底和8月底两次数据显示,专科生就业率均高于本科生,研究生最高。6月底就业率,研究生81.61%、本科生75.08%、专科生77.90%;8月底就业率,研究生86.23%、本科生81.72%、专科高职生82.55%。2011年省教育厅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全国有大学毕业生933万人,为历年之最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即将遭受挑战!
二:人才供过于求。
过快的大学扩招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但并不是简单大学生供大于求。目前中国高校毛入学率只有21%,然而西方国家1994年高校毛入学率就已经超过30%,其中法国、加拿大、美国等7个国家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
三: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 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厦门大学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对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四: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价值观问题。
这个我想大家都明白,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高不成低不就的。
五: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依据大学所在地区,研究人员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
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六:就业中的裙带关系。
目前社会的不良现象,近半数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是靠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在“你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的调查中,44.82%的被调查者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是通过家庭、个人社会关系和找熟人;其次才是通过人才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个人自荐、学校组织的就业推荐活动,分别占17.11%、15.18%、14.97%。据团中央、北京大学等单位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61%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很令人担忧,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第四点来看,选择IT行业给自己寻找出路。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级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都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大学生自身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应对就业难的挑战。但在各方一系列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准入、资金、税费、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尚未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优惠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层面。并且这些优惠政策分散在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加上大学生是初次创业,没有实际的申请经验,使得许多优惠政策尚难以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尤其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现在,缺乏实践经验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仍需加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放下身段,先就业后择业,应是大学生主动应对当前就业难的有效举措。许多大学生也是这样做的,他们通过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主动地破解就业难。但是,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被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吓倒,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去从事太辛劳的工作,也没有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求职本领,而是在家坐等,“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说,我认为大学生应当全面认清自己,不要目空一切,加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参考资料:罗明忠 《大学生就业指导》
谢守成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职前规划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在网络上接受了职业发展教育,观看了《生涯规划之自我教育》《求职自我营销》《大学生生涯规划之成功定律》等教育视频。听完这些名师的演讲我感慨万千,反思自己的目标,迫切想要找到我的职业道路。
要想顺利就业,首先就要在大学期间要有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这样几个步骤:知己,只彼,目标,抉择,计划,行动。之后我们需要做生涯的评估,一是前期的了解。包括收集资料、初步接触及初步评估。二是深度的探究。探究工作的重要性、各种角色的分量及对各种角色的价值观,并对生涯成熟(诸如计划、试探的态度、决策技巧、职业资料、适切性)、自我观念(诸如自尊、明确性、和谐性、认识复杂性、切实性)、能力与潜能的发展水准、兴趣范围与活动等进行深入评估。三是全部资料的整体评估。检验核实全部资料,并作评估预测。四是咨询。共同讨论、修正评估结果,包括了解个体目前与下一阶段的自我观念,职业的重组,了解生涯角色的意义,为成熟而再探索,探索具体的范围、深入探索以求专精化、职业准备、训练或工作、寻求自我实现的途径等一系列过程与途径。最后是讨论行动计划。将计划、执行、追踪评价结合起来,深入讨论如何具体实施。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自身因素有外貌,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环境因素有社会评价,家人期望,职业发展趋势等。这其中包括不利于生涯发展的个人因素。这种因素会造成一种经由特殊事件发生的生涯阻隔现象。生涯阻隔因素包括:个人特质,个人背景状况,环境状况及其他不可预期的因素,如生病等。下面再说说如何成功就业。成功就业是由三个重要支柱支撑起来的,分别是知识,能力和支持,是否成功就业在于知识和能力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我们必须树立三个理念,第一个理念是大学生要为所喜欢的职位量身打造一位合格的职业人。第二个理念是无论职业发展目标多么高远,都应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第三个理念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来自于合理的目标体系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喜欢和胜任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份你自己既喜欢又能从容胜任的工作,你才能获得成功。
要想有一份好工作,我们大学生不仅要有规划,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大学生就业的思维困境。有人会说找不到工作就去提高自己能力,其实不然。思维观念的改变能迅速改变一个大学生的困难状态。现在好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于是有人抱怨大学扩招,抱怨中国大学太多。其实中国大学生比例在世界上属于稀少的行列,那为什么会有大学生就业难呢?这就是第一个思维误区,培养大学生并没错,关键是整个社会对于吸纳这些大学生没做好准备。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社会上的大学生就好像滞销的牛奶,杀奶牛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培养人们喝牛奶的习惯才能把牛奶销路打开。认识到市场需求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希望所在。所以大学生们要看到市场需求,按照需求发展自己。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过时的政策,过时的意识;二是教育体系的滞后。政府政策限制了人才的流通,限制了人才发展的积极性。教育体系滞后造成的后果是培养人才不对路和学位至上论的产生。还有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落后和就业素质的低下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试想一个学的东西与市场不对口,有再高的学历有什么用;一个只知道留学考研的学生,连求职信都不会写,有什么公司会要。因此我们不能一根筋学习,要学有所用,哪里有需求,哪里有机会,我们就去哪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自己的困惑,一是从文凭中心论走向就业中心论,二是找准就业目标和就业通道,三是找到新的就业文化,四是找到新的理想主义。
最后我想一个优秀的人必须了解求职和自我营销的诀窍,这会帮助求职者充分展示自己,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市场经济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商业化进程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在这个社会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国企,私营,跨国企业,自主创业,当然对我们的品质,意志,能力也提出了更多求。商业化颠覆了各种关系,只有利益在这个时代才
是绝对的。因此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景是依赖自己的实力,时刻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可以给别人什么。企业对大学生的印象无外乎低成本,没经验,有激情,责任心差等等,那我们如何改变企业对我们的负面看法呢。一是靠包装,简历包装,谈吐包装,外形包装。二是靠本质的改变,如思想改变,能力改变,事实改变。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增加社会实践,拓宽人际交往,加深商业体会,以及给自己有效展示。在求职中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比如写简历雷同太多。有可能是缺乏思路,看的都是一样的指导手册,听的都是一样的辅导,创新不变,创新太难千篇一律,有的需要工作的立场,没有商业意识,弱者心态,缺乏互惠的商业基本原则理解,还有缺乏有效的方法,产品描述的单一和纯洁。还有面试难,完全不懂对方心里。有的是完全的被动地位,被挑选的位置,或者是竞争者太多,或者是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是缺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路。其实在求职中采取故事开始的策略:你曾经有过的梦想,为这个梦想做过的努力,努力中调用过的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为梦想努力的结果(结果可以是不成功的,过程是曲折的,坎坷的,磨难的),该结果有什么发展意义(人是要发展的,结果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提炼能力,概括能力),有什么失败的教训(没有失败难得成功,关键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摔同样的跟头),有什么成功的教训。也可以采取从对方开始的策略:您的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市场困难,品牌困难,竞争问题,人力资源问题),这些困难的原因((个人观点)战术问题,执行问题,能力问题,战略问题),解决困难的主要可能的途径(改变策略,提高竞争能力,落实竞争策略,执行),为什么我是一个理想的人(选一个动人的故事成功经历的证明),认识我的人是这样说的,了解我的企业有这样的体会,曾经过的事情证明。第三个策略就是坚持下去。如果被拒绝,你应该感谢给你机会,随时等待机会;也应该主动出击,要求试用,愿意免费试用,愿意拿出自己的方案并承担后果;同时要建立关系,把握商业关系中的本质要点。
以上就是我学习过后的一些体会,还有一些思考。我想自己需要做好职业规划,在大学多学点有用的知识,积累经验,认真考虑市场需求,这样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用在毕业后彷徨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