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企业民主管理 助推转型升级进程
强化企业民主管理
助推转型升级进程
国有企业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管理升级是其中的重要内涵之一。在国有企业中的企业管理是每一个企业人员共同使命,每一个企业人员都承担着管理企业的共同责任。现代企业制度注重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民主管理注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两个积极性在企业管理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企业管理的本质要求是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智慧、能力和热情,做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做到民主管理而不是官主管理,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次革命和飞跃,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民主、公平、公开地参与管理。因此,要强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健全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民主管理格局,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进程。
一、实施厂务公开深化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管理实质上是民主政治,民主监督是实现民主地位的前提和保障,厂务公开制度是在新形势下保证职工享受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决策的一种权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体现的职工主人翁地位,反映的是企业落实全心全意领先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
(一)厂务公开夯实民主监督基石。一方面是实现监督内容和形式载体有机统一、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实现参与民主监督的范围、规模不断向纵深发展;再一方面是实现民主监督向全方位、全过程发展。另外在民主监督的内容上丰富、形成体系,在民主监督的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为构成全面的、重点的、主线的民主监督提供了保障。
(二)厂务公开拓展民主监督形式。
⒈厂务公开制度在民主监督中实现形式上的突破,厂务公开一经出台就成主最基本最广泛的民主监督,职工监督体现对职工的尊重。
⒉厂务公开制度在民主监督内容上实现了突破,突出维护职工的劳动 权力,维护职工经济地位,搞好平等协商、集体劳权、工资协商,以及企业领导干部评议工作,肯定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⒊厂务公开制度在民主监督的发展上有广阔的空间,一是充分巩固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二是将形式与内容充分结合,通过民主监督,激发职工民主管理热情,参与企业建设。
⒋厂务公开既是监督渠道,也是参与渠道,实现监督到参与的有机结合,监督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形式。
(三)厂务公开丰富民主政治载体。厂务公开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权是一种监督,而也是一种宣传、鼓舞、号召,引导企业全体职工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促成一致化的价值取向。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全体职工(全体人民)当家作主。而厂务公开是最深厚的、最有效的、最广泛的民主政治。同时,厂务公开制度的开放性信息,体现了企业尊重职工,人人平等的诚信,打破“信息资源等级化享受”的弊端。主动畅通诚信沟通渠道,还职工以知情权,给职工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这本身就是一种民主,一种政治。知情权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前提,给职工予知情权,使职工产生认同感、信任感、甚至于成就感。
二、实施厂务公开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是一项长期的制度,要纳入法制建设轨道,用法制保障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力,实现法制与民主的有机统一。企业实现厂务公开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的载体,厂务公开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成为主旋律,是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体制。
(一)厂务公开是基本管理手段。政治文明的性质概念为“在一定政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制度的设臵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厂务公开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也是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是以情度理,以情育人,以人为本的体现。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主要也是人,企业管理 创新的发展方向,就是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面不断地深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必须对民主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使厂务公开贯穿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民主化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主流,企业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生产力诸要素才能形成有机整体和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二)厂务公开促进生产力发展。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厂务公开是企业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途径,既是一种治企方略,也是落实党的全心合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重大政治任务,要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机制当中去,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中去,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之中,坚持做到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方案不出台、不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依法治企,依法实行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和取得成功,厂务公开是现代企业制度正常运转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队务公开是民主管理基础。队务公开是对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延伸,而基层民主管理在企业民主管理中最具生机与活力,是企业民主管理的重点领域,也是企业民主管理的肥沃土壤,就当前企业民主管理的培育而言,它应该是突破口和起点。一是,队务公开具有贴近性,使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办和关切度,培育职工的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等民主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开事项的详实、具体,使职工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项明白于心、了然放心、满意欢心,使之切切实实维护职工利益、发展职工利益,提高队务公开的公信力。二是,通过民管会对规章制度的源头审议决策,实现制度的公平正义,从而凝聚职工力量和智慧参与生产建设和企业管理。三是,通过职工小家的建立,集合民智自觉 参与各项事务的管理,包括创造劳动、创新劳动、科学劳动,提高生产力等。四是,班组实行全员民主管理,真正营造“小家”之氛围,齐心协力参与班组事务管理和完成生产任务,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实施厂务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厂务公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保障职工的表达诉求权、知情权、监督权,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践过程中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体现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体现敬畏劳动者、敬畏劳动,使职工群众得到尊严与体面,在公平正义的体制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厂务公开的实施上,要抓住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重点问题,不断深化和拓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企业工会要明确自身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这项工作取得实效,从而为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构建作出应有贡献。
(一)厂务公开开创和谐发展局面。一是,推行厂务公开,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二是,推行厂务公开,有利于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厂务公开作为最直接、最真实、最容易让职工接受的方式,能够架起企业和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对各类敏感的问题进行及时公开,使职工能正确理解和认同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问题,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三是,推行厂务公开,有利于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建立厂务公开工作制度,是处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和谐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厂务公开,促进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为员工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和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环境。四是,推行厂务公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廉政文化。通过对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公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民主评议结果进行公开,党风廉政责任制执行情况公开,使企业内部形成了廉洁、清明、和谐、守法的氛围,促进了企 业廉政文化建设。
(二)厂务公开促成公平正义机制。实施厂务公开制度,扩大职工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立起建立起企业与职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公平正义机制,全面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等方方面面的权利。
(三)厂务公开促成劳动关系和谐。通过厂务公开的实施,开展“公开解难事,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让职工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其他各项重要事项,以及各方面的运行情况,广大职工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增强信心,提高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职工的反馈,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行之有效,广大职工在看到自己的建言献策得到重视和实施,会感到受到尊重,就会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更加信任企业、拥护企业、热爱企业,让职工成为企业深化改革的参与者、支持者、参与者,企业与职工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进而创建和形成企业和职工共谋发展、共决利益、共保安康、共同成长、共建文化的机制,最终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格局。
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的理念不能遗弃,企业管理者必须以“全民所有”原则约束自己的权和利的行为,尊重职工权利和权益、履行社会责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职工群众推动改革,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生产力的诸要素形成有机整体和现实生产力;职工以“全民所有”的主人翁使命感和责感行使参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利,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才能和智慧。总之民主化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价值观主流,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管理的价值观核心。
第二篇:“三餐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响水地税“三餐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张祝行
今年来,响水地税局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全省中心工作,推出别具风味的“三餐服务”,全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力助跑,深受纳税人欢迎。
一、推出政策服务“特惠餐”。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开动政策落实“直通车”,快速为辖区内相关企业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税收减免等手续,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
二、推出效能服务“特别餐”。“税务行家”、“征管能手”深入转型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开辟办税大厅“绿色通道”,为转型企业实施假日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开通税企互动信箱、建立QQ交流群,又好又快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三、推出减负升级“特色餐”。落实技术转让和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落实“三农”税收优惠,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推出全程服务、涉税风险提醒等举措,激发企业创新转型,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第三篇: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售或出租商务楼宇,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产生持续性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萧山区的楼宇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突破资源瓶颈约束,实现制造业升级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楼宇经济已越来越显现其发展优势。为加快推进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创新楼宇招商模式,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商务楼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对我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意义
楼宇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占地面积少、科技含量高、集约功能强、产值效益大等特点。“一幢楼宇胜似一条街”、“一幢楼宇相当于一个工业小区”,楼宇经济所蕴涵的巨大能量,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得到充分证明。2008年,上海一个月税收超过1亿元的“亿元楼”就有50幢。2010年,北京CBD中心区的国贸中心、SOHO现代城、北京财富中心的税收均超过10亿元。当前,国内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我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一)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发展楼宇经济,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条件,可以将商务写字楼聚集到一定的区域内,形成功能良好、配套齐全的信息、咨询、中介、物业等服务市场商务圈,加速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配套产业链的完善和高端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二)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正在大力推进“五大新城”的建设。加快新城建设,培育壮大楼宇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区城市发展形态,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从而实现发展空间的立体调整,有效化解我区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矛盾。发展楼宇经济可以不断培育壮大中心城区的税源,是保持税收快速健康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
(三)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
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商务写字楼宇,必将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通过发展楼宇经济,致力于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和新型业态的落户,可以加速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在我区的集聚,不断提升城市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凸显我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
(四)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壮大总部经济。
配套完善的商务楼宇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和必要载体,对总部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当前,大部分世界知名企业已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很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萧山区作为杭州市的经济强区,经济基础、城市设施、商务环境等条件相对较好,是企业集团进军二、三线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将有效促进我区的载体设施的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从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总部落户,形成总部集聚中心。
二、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特点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萧山区的楼宇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区涌现出一批“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其中绿都世贸广场上缴税费达2.21亿元,商会大厦上缴税费3000万元以上,国际创业中心、恒隆广场、绿都泰富广场、供销大厦等楼宇实缴税费也超过1000万元。据工商部门统计,大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日益增多,如太古广场已入驻企业265家,绿都世贸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百瑞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泰富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心意广场已入驻企业120家。
(一)商务楼宇相对集中,聚集区块尚未形成。
目前,我区商务楼宇主要分布在北干、城厢、宁围三个镇街,形成了以市心路为纵轴,金城路为横轴的楼宇集中带。北干街道楼宇密集度相对较高,绿都世贸广场、商会大厦、恒隆广场、太古广场、心意广场等大中型写字楼均聚集于此。城厢街道和宁围镇的楼宇相对集中在城区功能性较强的市心路沿线,如供销大厦、百瑞广场等。但我区商务楼宇还处在写字楼个体发展这一历程,商务楼宇的聚集度相对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楼宇聚集区。目前,仅仅北干街道初具规模,其他镇街的商务楼宇分布较为零星,商务楼宇的发展自发成分仍然较大,商务楼、住宅楼混建混杂的现象也还十分突出。
(二)楼宇特色逐渐凸显,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1、写字楼宇效益可观,行业分布较为混杂。我区现有的商务写字楼效益日渐凸显,商会大厦、国际创业中心、绿都世贸广场、泰富广场等税收都超过千万,尤其是绿都世贸广场,2010年税收超过2亿元,成为商务楼宇中的领头羊。但从现状看,楼宇内行业分布混杂,一座商务楼中,往往存在着传统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多种业态。同时,性质类似的企业又散落在各栋楼宇之中,彼此之间同质竞争,资源内耗严重,产业的聚集性不强。现有商务楼宇以商住楼为主,大多数为综合性楼宇,且楼宇专业化特色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特色楼宇为数较少。
2、外贸楼宇亮点突出,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我区商务楼宇中外贸特色最鲜明的是萧山国际创业中心,2010年入驻企业的销售额达2.3亿元,税收1515万元,成为我区外贸楼宇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的楼宇招商,中心已形成一期8000平方米,二期20000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共引进外资企业42家,总投资达5亿美元,注册资本3.02亿美元,合同外资2.4亿美元,实到外资2亿美元。中国绿线、汉力国际微电子、信核数据、先临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创业企业先后入驻,这些项目均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同时,一大批外贸楼宇正在不断壮大,像泰富广场、太古广场、心意广场等商务楼宇中外贸企业的比重均超过40%。但现有的商务楼宇中,外贸楼宇的数量还相当较少,楼宇内其他行业的比重还大于外贸企业,外贸特征也还不显著。
3、商贸楼宇日渐崛起,总体实力有待增强。近几年,随着萧山城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商贸特色楼宇也日渐崛起,目前主要有银隆百货、恒隆广场、开元加州阳光三家,这些楼宇不仅聚集了一批世界顶尖的销售品牌,还带动着餐饮、健身、休闲、购物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区商贸行业的引领者。但与杭州大厦、银泰百货、解百等几家商贸航母相比,我区几家商贸楼宇总体实力还有待加强,销售额、利润、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三)入驻中小企业居多,上规模企业数量少。从入驻商务楼宇企业规模看,现有商务楼宇入驻多为成长性中小企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注册资本小于500万的企业数量超过60%。以心意广场为例,现有入驻企业120家,注册总资金7.7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仅2家,仅占总数的1.7%;注册资金在1千万元—1亿元的有27家,占总数的22.5%;注册资金低于500万元的企业有91家,占到总数的75.8%。
由此可见,我区楼宇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下城、西湖等先进城区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区未来的楼宇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三、萧山楼宇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从萧山的情况看,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楼宇经济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萧山位于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地处钱塘江南岸,是杭州的南大门,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捷,拥有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萧山国际机场,占地7707亩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穿境而过,“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突出,是名副其实的“浙江交通之枢纽”。
(二)产业优势日益突出
我区经济总量较大,工业经济发达,2010年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0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82.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486.02亿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践“内强总部、外拓基地”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扎实。
(三)三产行业迅速发展
楼宇经济的主要业态是三产服务业,随着萧山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速,萧山区产业结构已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结构。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20.03亿元,增幅14.9%,总量在浙江省二十个经济强县(市、区)中位居第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萧山城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总部经济持续壮大
近年来,鉴于大企业、大集团受土地要素制约日益加剧的实际,我区有针对性地实施 “留根工程”,鼓励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把总部留在萧山的前提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发展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的楼宇经济。2010年,全区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引进总部企业1家,使全区总部企业总数达到47家。全年共实现销售产值2569亿元,实现税收47亿元。
(五)城市功能不断健全
近年来,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萧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区全面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经过不断发展,我区已初步构筑了现代化的城区框架和产业体系,特别是“五大新城”和城市综合体的构建,机场二期、钱江九桥、十桥、庆春路过江隧道、地铁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交通、通信、金融、休闲、购物等环境不断优化,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逐渐集聚,发展楼宇经济前景看好。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差距和不足,特别是与西湖、下城等先进城区相比,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一)楼宇起步较晚,发展意识不强。
与杭州西湖、下城等老城区相比,我区楼宇经济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很多工作尚未真正“破题”,全社会对充分挖掘楼宇资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的意识还不强,对楼宇经济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税源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把楼宇经济简单看作是“房产经济”、“出租经济”。因此,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当前发展楼宇经济的首要任务。
(二)发展机制缺乏,楼宇底细不明。
发展楼宇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主管部门明确、多个部门协调、所属镇街支持的立体多方位工作机制。在工作责任方面,目前我区尚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楼宇经济工作机制,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发改、经发、外经贸、建设、工商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牵头协调单位,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工作力量方面,与杭州老城区的街道相比,我区相关镇街除了要负责日常的社会管理事务外,还有重点工程建设、拆迁安置等任务,难以在发展楼宇经济上安排更多的精力;在考核激励方面,我区虽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但相关镇街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我区目前对楼宇经济的“家底”尚未有全面具体的掌握,特别是对楼宇景资源状况、楼宇企业入驻状况、楼宇税收情况等不清,对楼宇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不能予以及时解决。
(三)规划相对滞后,配套体系不全。
与发展高标准楼宇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硬件仍旧滞后,配套环境有待改善。老城区成熟区域虽然商业、生活配套完善,但楼宇建造时间较早,硬件设施老化,一些楼宇还存在电梯运行缓慢、停车泊位紧张、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国贸大厦、中港大厦、华通大厦都没有配套停车位。新区楼宇主要沿市心路、金城路两侧开发,在硬件条件上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商住严重混杂等问题。一些楼宇在开发初期功能定位不明确,特别是停车位配备不足,导致实际投入使用时停车难制约其发展,从而被一些拟入驻企业一票否决。此外,业主在开发时片面追求“短、平、快”,只注重投资汇报和资金回笼,建成后又急于销售,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制约了楼宇经济的发展。
(四)招商平台稀缺,引资力度欠缺。
一些地区楼宇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其突破了招商这一重要环节,建立了政府、业主、中介三位一体的立体招商模式,通过实施“大招商”战略,成功引进高质金融、高端商务和高新科技等“三高”企业的入驻,有效壮大了本地的楼宇市场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我区楼宇招商信息平台和招商引资队伍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统筹,部门与开发业主之间的合作协调较少,楼宇所在的街道、镇的招商机制不够健全,对入驻企业的优惠奖励和扶持壮大的政策也相对欠缺。
四、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既有发展的条件,也有发展的潜力,更有发展的机遇。抢占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利用我区的区位、产业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公司、知名企业的集团总部,协调发展金融商务、中介咨询、现代物流、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由区域性特色商务楼组成的产业链,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引导是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前提。一要进一步加速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就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二要加强对商务楼宇发展的统筹领导,明确工作主责部门,承担起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的领导任务,及时掌握分析协调楼宇经济发展中的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鼓励镇街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发展楼宇经济的新方法、新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企业参与楼宇经济建设,对已取得一定成效的镇街、企业进行广泛宣传和表彰。
(二)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楼宇建设。
要解决我区楼宇经济先天不足的问题,必须重视政府规划引导的作用。一是编制发展规划。要紧密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制定楼宇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楼宇经济科学快速发展。明确楼宇经济发展定位,形成以钱江世纪城、市北新区为核心,沿市心北路、金城路为轴的楼宇经济集群;二是加快建设步伐。整合楼宇地块资源,引入设计理念先进、管理水平搞的刚底层开发公司,着力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功能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高档商务楼,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的精品商务楼宇。三是实施旧楼改造。按照“一楼一策”的原则,制定更新整治计划,对一批老楼宇进行全面改造,鼓励楼宇产权单位通过包装策划、置换改造等形式,予以整合盘活,提高商务楼宇的档次。
(二)做好调查摸底,完善扶持政策。
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引领。制定出台完善的扶持政策,首先,政策要有依据性。对城区现有的楼宇资源要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对商务楼宇的产权单位、数量、面积、入驻企业、空置房源、经营情况、税收情况及归属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底子,为楼宇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其次,政策要有倾斜性。要通过设置相关前置条件,在土地招拍挂时给予相关的政策倾斜,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高档商务楼宇。对入驻企业实现一定的政策导向,重点吸引金融商务、创意设计、高新科技等高附加值的企业入驻。再次,政策要有引导性。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引导企业积极发展壮大。对入驻区内楼宇的总部型企业,根据其税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财税扶持,吸引更多楼宇经济相关企业的集聚。开展楼宇品牌星级评定,对新评定的星级楼宇予以奖励。对楼宇租售率、企业注册率、纳税额等上规模、物业管理佳、有特色的楼宇相关工作主体予以奖励。第四,政策还要能调动积极性。商务楼宇是城区街道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是街道发展经济的“三产园区”,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激励,特别是调动城区街道的积极性,通过税收按比例返还、招商业绩与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等措施鼓励其在楼宇招商、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工作。
(三)加大推介力度,强化楼宇招商。
萧山楼宇经济的发展,重点在于招商。一是建立招商信息库。全面开展辖区内商务楼宇资源的调查摸底,建立已建、在建和待建楼宇信息数据库,真正做到“一幢楼宇一个子信息库”,准确掌握楼宇的周边环境、建筑面积、配套设施、合作方式、价格(租金)等基本信息,并进行定期更新管理,为楼宇招商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二是健全招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力、业主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尝试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创新楼宇招商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镇街的招商力量,建立专业的楼宇招商队伍。同时,建立健全部门与楼宇业主间的招商合作关系,鼓励楼宇开发企业自主招商。三是加强招商推介。进一步包装策划我区楼宇资源、楼宇特色和楼宇优势,编制楼宇经济招商手册、建立对外推介网络平台,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及时发布信息,拓展推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我区商务楼宇对外的知名度。四是拓展招商渠道。加强与外商联系,积极与各类知名中介机构合作,搭建对外推介的平台;赴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展楼宇经济专场推介招商活动,吸引高层次企业入驻;加强与区外企业在萧分支机构的联系,动员企业将总部迁入我区或在我区成立子公司;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不断优化对本地企业总部的服务,处理好“引进来”和“留得住”的关系。
(四)加强环境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楼宇经济的发展与软环境的建设密不可分,没有软环境的大改善,就没有楼宇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建立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对商务楼宇的服务作用,将政务服务延伸到楼宇、企业,整合党、工、青、妇及税务、劳动、工商等部门的力量,形成服务商务楼宇的工作合力,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环境建设。结合“城中村”改造,重点解决商务楼宇周边环境问题。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项目的开发,在商务楼宇聚集区域引进相配套的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娱乐等服务项目。三是注重管理效果。楼宇的管理服务要更加突出楼宇效益的提升,在抓楼宇建设、抓入驻率的同时,更要抓企业注册率,从而切实提高我区商务楼宇的质量和产出率。
第四篇:转型升级 助推发展心得体会
“转型升级 助推发展”心得体会
—郭家湾工业园区管委会
刘泉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要求,郭家湾工业园区组织开展了本次“转型升级 助推发展”为主题的讨论学习活动。本次讨论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具有重大的意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武器,通过扎实开展“转型升级 率先发展“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第一 全力加快转型升级
围绕工业园区,打造产业优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总量,扎实搞好招商引资及引进创新人才工作,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招大商、引巨资、引人才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定不移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加强和改进企业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企业搞创新、创品牌、上规模,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第二 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把煤炭深加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企业。
第三 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制。二是供链创新,三是营销创新和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的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四 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在资金方面,各银行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式,使得贷款的资金空间较大,富有调剂余地,保证足量的信贷资金来源,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改造。第五 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给企业减负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引导企业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放水养鱼,该减的减、该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第五篇:党建一体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党建一体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推进党建一体化建设研究
胡建明
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是国有独资大型企业,有2万余名员工,其中有4531名共产党员。为了推进江苏沿海开发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连云港市发展需要,将金桥公司划转地方管理,金桥公司的发展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加快发展,推进企业转型,金桥公司将四千多名共产党员的榜样力量转化为政治优势,打破以往党建和行政分设的“两张皮”格局,大力推进党建一体建设,把企业党建工作全面纳入经济工作之中,确保从设置上融入、从体制机制上融入、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从评价考核上融入,做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推动、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心合拍共振。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也有了快速增长,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21亿元增加到15亿元,是划转地方管理前的12倍;资产总额增加到近50亿元,增长了5倍。
一、结合实际,充分调研,坚定党建一体化工作信念。
围绕“党建一体化”,从“做什么”和“怎么做”入手对党建工作再思考、再定位。以新经济、新思路、新要求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以“沿海人”精神,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体制,在二级单位全面实行了党政“一肩挑”和党政班子成员的职务交叉。在融入沿海开发、推进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切实发挥了企业党组织集思广益、把关定向、思想引领的作用。
围绕“党建一体化”,适应新体制、新机制和新任务的要求。把服从服务于项目建设、新业开发、生产经营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
1和落脚点。特别是以新举措推动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做到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组织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注意努力把党员培养成技术和生产经营骨干,把各类技术和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
围绕“党建一体化”,把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作为党员争先建功的着眼点。在融入沿海开发、推进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前,广大党员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畏急难险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挑重担、争扛大梁,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的落实,引领了广大职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
二、形成互动,工作同步,推进党建一体化工作渗透。
推行领导班子“岗位职责一体化”。公司两级党委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完善“党政一肩挑”体制。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点实行包党建活动开展、包党组织作用发挥、包党风廉政建设、包企业生产经营的“包保联系”制度。机关部门在指导基层业务、协调解决基层问题时按工作职责过问党建,以取得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两结合、两促进”的效果。基层党支部突出“贴紧经济、技能复合”的特点,按照党中央要求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增强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推行党员队伍“教育培养一体化”。按照把党员培育成企业优秀人力资源,把优秀企业管理技术人才培养成党员的要求,以连云港市委党校金桥分校为主阵地、以各基层单位职校为基础平台,通过合力进行思想教育、强化理论学习、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广大党员致
力经济转型的能力、推进机制转轨的能力和参与就业转移的能力。把企业文化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彰显盐的品质、创造金的价值”企业精神,以“共架金桥、同享卓越”等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战略作用。
推行权力运行“检查监督一体化”。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权力运行检查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这几年新项目不断兴建,新产业不断开发,新实体不断建立,投资额不断加大的实际,进一步整合企业监督力量,关建是加强上级对下级监督责任制,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董事会监督、法律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等监督资源整合起来,既形成交叉监督,又形成综合监督的立体网,把监察的内容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到监督程序公开,内容公开,结果公开,逐步实现监督工作经常化和保障工作高效化。
推行和谐构建“合力维稳一体化”。当前,公司正处于新老产业过渡,新老机制转换,职工新老岗位接替和新老观点碰撞的关键时期,维护和谐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单位充分认识和谐创建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在教育职工、发动职工方面的组织作用,发挥好各级行政部门在帮助职工、关心职工方面的保障作用,发挥好群团组织在联系职工、团结职工方面的纽带作用,发挥好党员干部在影响职工、带动职工方面的模范作用,强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三、注重创新,责任同负,强化党建一体化工作实践。
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公司党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交流“党建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指导各项工作落实。各单位党委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政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基层工作汇报,研究党政工作难题,同时部署工作任务,推进“党建一体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建立党建工作督察督办机制。按照一级抓一级的要求,以执行力督察为重点,通过“看、听、访、议、馈”等方式,积极做好贯彻落实联席会议决议的督察督办工作。公司党委成立联合督导组,建立点题汇报制度、重点督查制度、适时调查制度,对各基层党政群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督导整改,对整改未到位的班子进行限期整改或者面诫勉,对整改不力,班子不协调,工作推进难,职工群众意见大的班子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建立党建工作全面评价体系。探索和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方法,突出抓好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党建工作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注重“质”态,考察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理论思维和实践探索,又注重“量”态,考察党建各项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差异率”。做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粗放的要求精细化、定性的指标具体化、抽象的任务形象化,推进基层党建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建立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党建工作“两层三挂钩”激励体系,即:公司两级党组织党建检查评价与经营业绩考核、班子成员任用及评先选优“三挂钩”。评价等次直接影响班子成员的年薪,以此提高各级党、政、工、纪共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对在党建工作和在党务工
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该重奖的同样予以重奖,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统一,用荣誉驱动机制调动各级党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鼓舞、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立足本岗,建功成才。
四、加快发展,目标同向,扩大党建一体化工作成果。
围绕发展定目标。把党建目标与发展目标捆绑式设计、一体化管理,以发展目标带动党建目标,以党建目标促进发展目标,在目标一体化中寻求共同价值取向,放大党建工作综合效能。主要是抓思想,服务中心;抓班子,强化核心;抓队伍,凝聚人心,有效地发挥了党建工作鸣锣开道、推波助澜、保驾护航的作用。
围绕发展抓引导。针对企业的实际,大力宣传“跳出盐业谋发展、融入大局求跨越”的发展理念,广泛开展“保持先进性,争做新贡献”、“创建和谐,引领跨越”和“争先创优”等教育活动,以“彰显盐的品质、创造金的价值”企业精神汇聚 “精气神”,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在公司隶属关系划归地方管理的敏感时期,还是在当前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阶段,各级党组织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围绕发展增推力。坚持把企业改革的难点、生产经营的重点、职工关心的热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把党的理想信念,通过推进企业价值理念建设,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推进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把党的纪律作风,通过推进企业规章制度的落实,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把党员的先进性标准,通过推进先进典型群体的选树,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近几年,公司投资20余亿元,上马了30万吨离子膜烧碱、100万吨矿卤日晒制盐、30万吨精制加工盐、3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初步构建了“以盐养产业为基础、以盐化工业为主导、以园区配套产业为支点”的新型产业体系,企业呈现出产业转型加快、生产经营有序、企业形象提升的良好局面。
围绕发展助民生。各级党、政、工、纪组织始终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方针,把为民兴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五年的时间办成了一些四十多年都未能完成的惠民实事。实现了医疗、住房公积金等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规划实施新城花园、盐场家园、裕泰新村、裕源新村、香河情缘、润南花园、西海岸风情,7个安置房小区,总建筑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预计建设职工住宅11000余套。实施了100多公里的盐场道路水泥化改造,争取到了经济适用房、国家棚户区改造、道路建设、种粮补贴等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和谐企业创建的进程。同时,先后组织了几百次职业技能培训,累计5000余人次接受了物管、物流、宾馆服务等专业培训,帮助职工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新工作。
(作者为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