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大全]

时间:2019-05-15 00:0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大全]》。

第一篇: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大全]

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

前言

很感谢老师能利用课堂时间给我们看了《海尔首席执行官》,这部关于海尔从起步到成长壮大的历程再现。说实话,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在此之前,我对海尔并没有做深入了解,除了佩服张瑞敏的卓越领导力和欣赏海尔“真诚到永远”企业文化,关于海尔的发展历程和内部管理却从来没有好好研究和思考。这次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对海尔一路走来艰难过程的所见和老师细致深入的剖析,让我对海尔不仅有一个深刻认识,而且充满了无限敬意。作为一个民族企业,海尔的壮大似一个奇迹,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海尔的成长似一棵大树,已默默送来清凉的绿荫;海尔企业似一面红旗,已经飘扬在中国大地。

海尔创立于1884年,从创立初亏损147万元,到2002年全球营业额达到711亿元,从小作坊发展到国际化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到目前它用25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著名企业100多年走过的历程,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沉思。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原因的,而一个企业的成功则更需要我们去总结经验,仔细研究海尔的整个发展历程,不难得出海尔是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企业成功的标志,在我看来海尔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海尔企业家的有效管理,而它有效的管理运作主要体现在四个大的方面。

一、海尔的生产经营管理(一)从抓纪律开始

1984年12月,青岛电冰箱总厂,35岁的张瑞敏成为当年第四任厂长,当时厂里只有600多人是一家亏空14万的集团所有制小厂,工人们都觉得没什么指望,生产的产品都卖不出去,没什么任干活。据资料得知,“每天8点钟上班,但到9点钟就没人在厂里了,扔手榴弹都炸不到人”,厂房力连窗都没有,在冬天,工人们还把木质的窗框全部拆下来烤火用,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我们从视频上看到当时的海尔也确实是这样一种冷冷清清、破败不堪得经营场面,但自张瑞敏肩负起重担时,他就从抓劳动纪律开始,制定了13条劳动纪律,包括不准在车间大小便,不准偷抢厂里物资等最基础的条例,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讲究抓出来严肃处理,似秋风扫落叶般无情。通过整顿纪律,很多人开始开始收敛,对工厂恢复了信心,至此,工厂整个生产经营才开始慢慢走向正规。

(二)引进技术与改革开放同步

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数十家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而现在讲海尔的前身,即青岛电冰箱总厂就是其中之一。那年,张瑞敏及主要负责人去了德国,与利勃海尔签约引进技术。

就在德国的啊那个晚上,恰好是当地的一个节目,天空中燃放着焰火,陪同张瑞敏的德国人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人四大发明非常棒。”这一句无意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张瑞敏的心,“中国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名牌。”回国后,张瑞敏向全厂干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与利勃海尔签约时就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启了海尔的生产运作方式和创品牌的道路。说道引进生产线,可算是费了很大的波折。因为在当时中国的硬件设备是在生太差,管理水平更是达不到要求,但张瑞敏却能够以最具成败的因素——人,来使德国合作者信服。海尔引进生产线后,也幸运赶上了那个时代,改革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外汇管制逐渐放开,额度也越来越放开,这使海尔的生产运作方式有对内转向对外。政策上的宽松无疑对引进设备是天赐良机,改革开放无疑给海尔创造了一个平台和机会,自此,海尔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一间小作坊工厂很快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三)“砸冰箱”抓质量

“1956年,那是中国家电市场爆炸式的增长时代,由于当时中国物资的极度短缺,各种商品商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上流行“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说法,很多工厂都在不计质量拼命赶规模。而海尔却反其道而行,在海尔创业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因为收到一客户来信说:“冰箱有质量问题”据检查,其实也不是什么好大的问题,只是有些痕印,多数人都反对张瑞敏提出砸冰箱这一损失重大的举措,认为可以把它用来奖励员工或公关,但张瑞敏却极力坚持砸掉,狠狠的挥着大锤,76台冰箱就当众被砸掉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为这么大的损失而可惜,但是事实证明那个“败家”的砸冰箱事件,却砸除了海尔员工“零缺陷”的质量意识。

1989年,当市场供大于求,各厂商冰箱纷纷降价时,海尔冰箱却逆市场提价12%,用户还纷纷排队购买。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浪潮波涛汹涌,创业意识势不可挡,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优良的产品质量。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质量又何尝不是企业的生命呢?一个企业,并非生产出大批量的产品,就能风雨不动安如山。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只有以生产的过程为重点,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生产出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令顾客满意,从而赢得上帝的心。任何企业,若想在星罗棋布的同行中立足,若不讲求质量,注重信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试想如果企业质量把关不严格,那么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企业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产品滞销在所难免。海尔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念在每个员工心中树起来,它的砸冰箱事件,也由此深入人心,且开始实行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战略。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逐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二、海尔的“本土化”管理

张瑞敏说:要国际化就要本土化,面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频繁遭遇的反倾销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两点来努力,一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是竞争用户资源,因此不要盯着竞争对手,而是应盯着用户的需求。二是,企业在海外必须本土化,如果不是本土化,一旦发生问题,就只能被动的等着应诉,而实现本土化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这一原则,经过20多年的努力,海尔在创品牌,走全球化战略的路上很好的实现了本土化战略,近乎达到与消费者零距离的目标。

在美国,1999年海尔在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2002年,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并获得多项殊荣,其设计充分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譬如,海尔设计了500多升容积的大冰箱,抽屉能放下一只完整的火鸡,以方便美国客户过感恩节。

在意大利,海尔本土化设计生产的意式三门冰箱在美国、欧洲、印度、泰国、中国等地销售,而且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时尚冰箱的引领者;在中东,为了满足当地消费者对产品的特别需求,海尔陆续开发出了大容量洗衣机、大容量冰箱、热带空调、阿拉伯文电视等产品。其中为巴基斯坦用户设计了一种能洗32件大袍子的大容量洗衣机,风靡中东。甚至在被公认为“家电”王国的日本,海尔也通过小巧时尚、轻松易用的“小小神通”洗衣机以及“复古式”冰箱,博得了日本单身贵族和女性消费着的青睐。

海尔不仅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注重本土化,而且在用人和内部管理上更是实行的一种本土化管理。如在美国建厂,海尔全部使用本地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当地制造、当地销售以及当地融资。考虑搭到美国人崇尚自由,喜欢自我张扬,特别强调人权主义,为了充分尊重和融合当地文化,一直在海尔延用的“6S”大脚印,也又负面惩罚改为正向激励。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海尔高效灵活的本土化管理,正是这样的管理使海尔深深扎根于心,使多数的员工愿意为之奉献一生。

三 海尔的物流化、信息化管理

对于海尔来说,物流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尔领导人强调,物流对海尔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海尔在2000年3月底正式启用了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使海尔的物流管理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该中心全部使用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形成了具有海尔特色的物流管理。而其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通过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全球用户资源网络的同步运动使订单信息流增值等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这样按订单进行采购、制造等,从而消灭了库存现象,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而高效的信息化网络,使海尔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动向,从而更好的研制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不仅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而最重要的则是给企业带来了竞争力。海尔产品适应了市场需要、在市场上得到了用户的信任,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在一个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向导,也是企业发展的依据。海尔利用信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也不断的完善信息网络。海尔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从而带动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国际互联网成为全世界普遍应用的信息工具。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企业宣传其形象的重要渠道。因此,海尔于1996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海尔产品、海尔文化的平台。

四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清醒的认识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及其战略选择;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只有讲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一)OEC让每个人做自己的“CEO”

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海尔品牌战略的主导任务。与此相适应,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制度的核心也就以质量观念教育、敬业爱岗培训、质量考评和奖酬为主要内容。当时由于海尔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许多员工不能真正理解,更难以自觉接受质量理念。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张锐敏采用了特殊的质量观念教育,砸冰箱事件对员工内心的震撼是巨大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记忆,对“品牌”和“饭碗”直间的关系有了更切实的感受。1989年开始,海尔正式实施OEC管理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由OEC形成的监督体系囊括了所有员工,在海尔任何一家下属公司都可以看到“日清栏”上的表扬和批评,并且都会在下月的工资单上得到相应体现。对这种管理办法,海尔员工说:“OEC就是让每个人都做自己的CEO。它鞭策着我们,是我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这种独特、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方法从人力资源层面有利配合和推动了品牌战略的实施,使海尔集团创造了产品质量的的“零缺陷”,用户使用“零抱怨,零投诉”。

(二)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 为配合实施多元化的企业战略,海尔提出“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设计了吧“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的市场链机制。

张瑞敏认为,企业将资源提供给相关员工作为“负债”,将外部市场效应内部化后,每个员工都应追求达到最好的效益,必须通过经营使资源增值。每个员工都通过“赛跑”来看是否有能力通过竞争上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经营自我,不断战胜自我、战胜满足感、超越自我的境界。

相应的,在多元化阶段海尔的薪酬制度由原来的4种模式完善规范成13种模式,实行分层。分类的多种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形式。在工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海尔一直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科学的测评,计点到位,绩效联酬。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能获得高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

张瑞敏清醒地意识到:企业要打造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新时期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提供和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为了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有应变能力的管理体制,海尔探究实施了市场链管理模式,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构建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新天地。相应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在“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理念的指导下,海尔创造了了“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大量案例,构造了“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末位淘汰,”多元化的工资福利激励”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了打造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海尔开设了内部培训管理员网络,以SST流程

海尔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使海尔获得了巨大成功,愿海尔带着海尔人的梦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愿海尔“真诚到永远”。

第二篇: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

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

前言很感谢老师能利用课堂时间给我们看了《海尔首席执行官》,这部关于海尔从起步到成长壮大的历程再现。说实话,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在此之前,我对海尔并没有做深入了解,除了佩服张瑞敏的卓越领导力和欣赏海尔“真诚到永远”企业文化,关于海尔的发展历程和内部管理却从来没有好好研究和思考。这次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对海尔一路走来艰难过程的所见和老师细致深入的剖析,让我对海尔不仅有一个深刻认识,而且充满了无限敬意。作为一个民族企业,海尔的壮大似一个奇迹,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海尔的成长似一棵大树,已默默送来清凉的绿荫;海尔企业似一面红旗,已经飘扬在中国大地。

海尔创立于1884年,从创立初亏损147万元,到2002年全球营业额达到711亿元,从小作坊发展到国际化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到目前它用25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著名企业100多年走过的历程,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沉思。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原因的,而一个企业的成功则更需要我们去总结经验,仔细研究海尔的整个发展历程,不难得出海尔是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企业成功的标志,在我看来海尔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海尔企业家的有效管理,而它有效的管理运作主要体现在四个大的方面。

一、海尔的生产经营管理

(一)从抓纪律开始

1984年12月,青岛电冰箱总厂,35岁的张瑞敏成为当年第四任厂长,当时厂里只有600多人是一家亏空14万的集团所有制小厂,工人们都觉得没什么指望,生产的产品都卖不出去,没什么任干活。据资料得知,“每天8点钟上班,但到9点钟就没人在厂里了,扔手榴弹都炸不到人”,厂房力连窗都没有,在冬天,工人们还把木质的窗框全部拆下来烤火用,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我们从视频上看到当时的海尔也确实是这样一种冷冷清清、破败不堪得经营场面,但自张瑞敏肩负起重担时,他就从抓劳动纪律开始,制定了13条劳动纪律,包括不准在车间大小便,不准偷抢厂里物资等最基础的条例,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讲究抓出来严肃处理,似秋风扫落叶般无情。通过整顿纪律,很多人开始开始收敛,对工厂恢复了信心,至此,工厂整个生产经营才开始慢慢走向正规。

(二)引进技术与改革开放同步

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数十家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而现在讲海尔的前身,即青岛电冰箱总厂就是其中之一。那年,张瑞敏及主要负责人去了德国,与利勃海尔签约引进技术。

就在德国的啊那个晚上,恰好是当地的一个节目,天空中燃放着焰火,陪同张瑞敏的德国人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人四大发明非常棒。”这一句无意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张瑞敏的心,“中国一

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名牌。”回国后,张瑞敏向全厂干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与利勃海尔签约时就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

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启了海尔的生产运作方式和创品牌的道路。说道引进生产

线,可算是费了很大的波折。因为在当时中国的硬件设备是在生太差,管理水平

更是达不到要求,但张瑞敏却能够以最具成败的因素——人,来使德国合作者信

服。海尔引进生产线后,也幸运赶上了那个时代,改革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外汇

管制逐渐放开,额度也越来越放开,这使海尔的生产运作方式有对内转向对外。

政策上的宽松无疑对引进设备是天赐良机,改革开放无疑给海尔创造了一个平台

和机会,自此,海尔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一间小作坊工

厂很快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三)“砸冰箱”抓质量

“1956年,那是中国家电市场爆炸式的增长时代,由于当时中国物资的极度短

缺,各种商品商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上流行“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说法,很多工厂都在不计质量拼命赶规模。而海尔却反其道而行,在海尔创业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因为收到一客户来信说:“冰箱有质量问题”据检查,其实也不

是什么好大的问题,只是有些痕印,多数人都反对张瑞敏提出砸冰箱这一损失重

大的举措,认为可以把它用来奖励员工或公关,但张瑞敏却极力坚持砸掉,狠狠的挥着大锤,76台冰箱就当众被砸掉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为

这么大的损失而可惜,但是事实证明那个“败家”的砸冰箱事件,却砸除了海尔

员工“零缺陷”的质量意识。

1989年,当市场供大于求,各厂商冰箱纷纷降价时,海尔冰箱却逆市场提价

12%,用户还纷纷排队购买。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

道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浪潮波涛汹涌,创业意识势不可挡,一

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优良的产品质量。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质量又何尝不是企业的生命呢?一个企业,并非生产出大批量的产品,就能风雨不动安如山。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只有以

生产的过程为重点,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生产出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令顾客满意,从而赢得上帝的心。任何企业,若想在星罗棋布的同行中立足,若不讲求质量,注重信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试想如果

企业质量把关不严格,那么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损害了消

费者的利益,那么企业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产品滞销在所难免。

海尔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念在每个员工心中树起来,它的砸冰箱

事件,也由此深入人心,且开始实行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战略。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

总数超过6万人,逐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二、海尔的“本土化”管理

张瑞敏说:要国际化就要本土化,面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频繁遭遇的反倾销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两点来努力,一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是

竞争用户资源,因此不要盯着竞争对手,而是应盯着用户的需求。二是,企业在海外必须本土化,如果不是本土化,一旦发生问题,就只能被动的等着应诉,而

实现本土化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这一原则,经过20多年的努力,海尔在创品牌,走全球化战略的路上很好的实现了本土化战略,近乎达到与消费

者零距离的目标。

在美国,1999年海尔在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2002年,买下纽约中

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并获得多项殊荣,其设计充分满足当地消

费者需求,譬如,海尔设计了500多升容积的大冰箱,抽屉能放下一只完整的火

鸡,以方便美国客户过感恩节。

在意大利,海尔本土化设计生产的意式三门冰箱在美国、欧洲、印度、泰国、中国等地销售,而且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时尚冰箱的引领者;在中东,为了

满足当地消费者对产品的特别需求,海尔陆续开发出了大容量洗衣机、大容量冰

箱、热带空调、阿拉伯文电视等产品。其中为巴基斯坦用户设计了一种能洗

32件大袍子的大容量洗衣机,风靡中东。甚至在被公认为“家电”王国的日本,海

尔也通过小巧时尚、轻松易用的“小小神通”洗衣机以及“复古式”冰箱,博得

了日本单身贵族和女性消费着的青睐。

海尔不仅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注重本土化,而且在用人和内部管理上更

是实行的一种本土化管理。如在美国建厂,海尔全部使用本地人,充分利用当地

资源,当地制造、当地销售以及当地融资。考虑搭到美国人崇尚自由,喜欢自我张扬,特别强调人权主义,为了充分尊重和融合当地文化,一直在海尔延用的“6S”

大脚印,也又负面惩罚改为正向激励。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海尔高效灵活的本土

化管理,正是这样的管理使海尔深深扎根于心,使多数的员工愿意为之奉献一生。

三 海尔的物流化、信息化管理

对于海尔来说,物流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尔领导人强

调,物流对海尔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海尔在2000年3月底

正式启用了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使海尔的物流管理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该中心全部使用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形成了具

有海尔特色的物流管理。而其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通过全球供应链

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全球用户资源网络的同步运动使订单信

息流增值等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这样按订单进行采购、制造等,从而消灭了库存现象,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而高效的信息

化网络,使海尔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动向,从而更好的研制适应市场

需要的新产品。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不仅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而

最重要的则是给企业带来了竞争力。海尔产品适应了市场需要、在市

场上得到了用户的信任,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在一个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向导,也是企业发展的依据。海尔利用信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也不断的完善信息网络。海尔进行信息化建设

是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从而带动了物

流和信息流的运动。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国际互联网成为

全世界普遍应用的信息工具。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企业宣传其形象的重要渠道。因此,海尔于1996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消费者提供

了一个了解海尔产品、海尔文化的平台。

四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清醒的认识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

来说,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及其战略选择;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只有

讲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一)OEC让每个人做自己的“CEO”

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海尔品牌战略的主导任务。与此相适应,人

力资源战略和管理制度的核心也就以质量观念教育、敬业爱岗培训、质量考评

和奖酬为主要内容。当时由于海尔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许多员工不能真正理

解,更难以自觉接受质量理念。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张锐敏采用了特殊的质量观念教育,砸冰箱事件对员工内心的震撼是巨大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记忆,对“品牌”和“饭碗”

直间的关系有了更切实的感受。1989年开始,海尔正式实施OEC管理法即“日

事日毕,日清日高”。由OEC形成的监督体系囊括了所有员工,在海尔任何一

家下属公司都可以看到“日清栏”上的表扬和批评,并且都会在下月的工资单

上得到相应体现。对这种管理办法,海尔员工说:“OEC就是让每个人都做自

己的CEO。它鞭策着我们,是我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这种独特、科

学而严格的管理方法从人力资源层面有利配合和推动了品牌战略的实施,使海

尔集团创造了产品质量的的“零缺陷”,用户使用“零抱怨,零投诉”。

(二)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为配合实施多元化的企业战略,海尔提出“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

我”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设计了吧“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的市场链机制。

张瑞敏认为,企业将资源提供给相关员工作为“负债”,将外部市场效应内

部化后,每个员工都应追求达到最好的效益,必须通过经营使资源增值。每个

员工都通过“赛跑”来看是否有能力通过竞争上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

能实现经营自我,不断战胜自我、战胜满足感、超越自我的境界。

相应的,在多元化阶段海尔的薪酬制度由原来的4种模式完善规范成13种

模式,实行分层。分类的多种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形式。在工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海尔一直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动作都

进行了科学的测评,计点到位,绩效联酬。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能获得高

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

积极性。

(二)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

张瑞敏清醒地意识到:企业要打造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

化的人才。因此,新时期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提供和培养真正具备国

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为了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有应变能力的管理

体制,海尔探究实施了市场链管理模式,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构建一个

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新天地。相应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在“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理念的指导下,海尔创造了了“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大量案例,构造了“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末

位淘汰,”多元化的工资福利激励”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了打造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海尔开设了内部培训管理员网络,以SST流程

海尔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使海尔获得了巨大成功,愿海尔带着海尔

人的梦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愿海尔“真诚到

永远”。

第三篇:论海尔成功之道

论海 尔 成 功 之 道

姓名:周 犹 领

学号:20110530127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系别:信息工程学院

论海尔成功之道

周犹领201105301271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摘要: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是经过曲折迂回的变更和思考,都经历了数以万次的探索和进取。企业能够成功就需要领导人有超凡的过人之处,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冷静妥善的处理,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部分。毛泽东之所以能领导共产党打下天下,就是由于毛泽东有聪明机智的头脑。同样海尔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也是由于当时海尔执行官张瑞敏的敢想敢干,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同时在商场上坚持质量和诚信为准则,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

关键字:企业;成功;诚信;管理;找准位置

从今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说:软实力对企业的发展相当的重要。比尔盖

茨、邱继宝即使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软实力,企业就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硬实力是一种武器,软实力是一种方法、它包括共识力、管控力、感召力、执行力、规划力、原动力。海尔之所以有今天,就是由于海尔长期形成的软实力。那种软实力长期形成了海尔文化,他的文化内涵深入到每一过员工的心理,那就是真诚到永远,海尔文化党的核心就是不断的创新,我们都知道只有不断的创新企业才会有活力,它就像人体血液一样,缺少了它,将会枯萎死亡。现在是一个不断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对象就是科技,科技的发展就是创新。因此,海尔就是不断的创新,才会赢取国内外的好评,屹立于世界之峰。不管怎样文化作用的好与坏就需要员工认同度,海尔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得到职工的主动参与,这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海尔的战略思想就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以组织创新为保障。这也充分说明海尔始终坚持创新这一主线。同时海尔领导者有着聪明的头脑,不管在哪一方面都亲自把关,做好客户后期的服务工作坚持诚信经营。张瑞敏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他说:在市场这道关上谁出现了问题谁就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生产到销售。经过若干工序最总落到客户的手中,人人都有上过市场人人都是一个市场—下道工序时你的市场,你又是上一道工序的市场。由此感觉到这正和青岛滨海学院的管理模式相似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正像海尔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一样,所以学校这一管理模式是和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相符合的,这有助与滨海学子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环境。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奖励创新,让学生们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作风习惯,更重要的是坚定目标,大胆的去想大胆的去干,求变创新勇敢奋斗。海尔的管理思想正向逻辑方向转变。整个20世纪,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经历了

三个典型的阶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其中,从“生产观念”

到“推销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量变,从“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

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质变和飞跃。20世纪70年代至今,针对市场营

销观念的缺陷,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例如社会营销观念、生

态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等,但是都没有取得理论界和企业家的一致认可,其

根本原因是它们没有解决市场营销观念的本质缺陷: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

战略营销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以往所有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优势,根据现代社

会环境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思维逻辑框架。它的最突

出优势是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出发点,即由原来“单纯企业利益最大

化”转变为“企业与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这是对以“市场营销观念”

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扬弃”,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又一

次质变和飞跃,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演变的逻辑延伸。

每一种新观念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与当时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

境紧密相联,甚至可以说这些观念及其理论就是当时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

境的产物。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这样,战略营销

观念产生和发展依然是这样。可以断言,昨天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经营管理指导

思想和理论必将也必须被新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和理论所取代。

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涉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家电行业

名列前茅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其间除改革开放给企业创造的发展机遇,以及

其创造了一整套缜密的经营管理方式之外,更重要的也许是海尔管理的特色。

一. 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海尔的高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是仅仅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即可,而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利用高科技创造高质量,有了技术上的高起点,才有质量的高起点。自1996年以来,海尔集团加大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明确技术创新三原则,即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和技术创新

成果商品化。于是,海尔人的技术创新支撑起海尔集团13个门类、600多个规格

品种的产品质量大厦,让产品站在了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肩膀上。

二. 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海尔盘活企业有三招:一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二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三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海尔的OEC

管理模式转变观念、转变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这第三招是一个奇招。

在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时,海尔首先派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开赴红星,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随后,张瑞敏总裁亲自到红星解释“80/20”管理抽,灌输“关键的少数决

定非关键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进而,他们从分析企业亏损引伸出OEC管

理方式,简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一点。员工每人都有一

张“三E卡”,每天按要求填写,收入以这张卡为依据。全新的海尔观念,使原红

星员工受到强烈震憾。集团还组织员工参观海尔冰箱公司,使他们亲眼目睹了海

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领略到其精髓“责任到人”的涵义。还地原来红星厂那些

人,还是那些设备,海尔也没注入资金,只是派来几位领导,红星厂在被兼并后

三个月开始扭亏为盈。

三. 国际星级量条龙服务海尔集团于1996年向裕推出“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购买,以上门设计服务到上门安装,从产品使用到回访服务,不断

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访个

环节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这种“国际星级服务”细致到上门服务时先套上一副

脚套,干活时先在地上铺一块垫布,以免弄脏地面,服务完毕后,再用不着抹布

把电器擦干净。由于海尔在提供“化用户烦恼为零”的星级服务方面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1996年海尔集团通过“不满意率为零”,获得了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

四.“三分天下”两分在外张瑞敏从宏观角度,把世界经济格局分为十大经济协作区,由此确定“三分天

下”的市场全球化战略布局,即国内市场销售1/3,海外市场销售8/3,境外建厂

辐射1/3。这里的1/3不是指销售量,而是三种不同的经营方式。

在出口及市场国际化方面,海尔一反常规先在发达国家创出名牌,将自己置

身于与强手的竞争中,获得迅猛的发展,再占领发展中国家。目前海尔已分别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0多家海尔专营点、5500多个经营点,并通过这些专营商使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及声誉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同时,海尔以设备与技术作为投资在印尼建立起拥有51%股份的合资厂,这将对海尔产品打入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周边国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海尔的成功经历,让我知道必须提高自己,努力学习成功经验,不断地提升

自己,现在有差距不要紧,要的就是有那种不甘的决心和毅力,那样才会离自己成功的巅峰才不会太远。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时刻对自己说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样能够做到,有不甘落后的劲,时刻奋斗着。

参考文献:

[1] 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编 《海尔品牌之路》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

[2] 泰志华著《CEO—首席执行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3] 孙健著 《海尔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

第四篇:中国企业家的守财之道

夏文庆:中国企业家的“守财之道”

8月11日,银票网沙龙第三期在银票网上海总部成功举办。著名财富管理专家夏文庆老师受邀来到现场,与众多企业家一起,共议聚财之法,共话守财之道。夏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投资观点,为到场的企业家们带来了不少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

守财不意味着不去投资。从某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在过去的十年中,物价上涨了一倍甚至好几倍,大众的资产也随之贬值,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远远不能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资产贬值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拓投资渠道,想办法为自己的资产保值或者增值。但是有些年龄较大的企业家在取得某一阶段的成功之后,因为思想固化,就固守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没有继续做大的打算,从而失去了很多机会。有位还算成功的小企业家老张,多年前下岗创业,成立了一个工厂,在当时就取得了很可观的收益。但是,几十年来他一直延续自己的经营方法,虽然厂子持续盈利,但是规模并没有扩大。如今老张年过花甲,后辈有其他事业,又不愿接手,厂子的未来何去何从让老张很是困惑。对此,夏老师表示,老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更合理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让企业上市,这样既解决了资产流通的问题,还可以为自己和员工带来更大收益,同时也解决了财富传承的问题,即使后辈不参与厂子的经营也可以继承股权,可谓一举多得。

投资不是投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投资与投机似乎没有多大区别,而普通家庭投资者往往直接把投机当做投资。比如说买理财产品,很多人都希望钱投进去以后,在没有任何波动的情况下就能获得理想的收益,这就是典型的投机心态。从市场规律来说,收益超过银行储蓄、超过国债利率的,每超过一点风险也就相应会提升。简言之,收益率都是通过风险溢价换来的,所以投机的风险更大。

投资需要一个投资架构。巴菲特说:“成功的投资不需要卓越的智商、不寻常的商业契机和内部消息, 而是需要一个充满智慧的做(投资)决定的架构, 并且还不能把自己个人的情绪带到这架构里来。” 那么,到底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架构呢?

(1)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厘清投资目标。投资一个产品或项目,你是想仅仅为自己的资产做保值,还是想让资产大幅增值,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这关系到选择什么类型的投资标的。

(2)通过分散投资分散风险。很多家庭都想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一些风险投资,但是怎样控制风险呢?那就要分散投资。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诸如国债、银行储蓄、银行理财产品、黄金实物等投资品种,但这些资产不足以抵御通胀所带来的资产贬值的风险,因此,在流动性允许的前提下配置一些权益类的资产,同时可以配置一些债券基金、平衡型基金等资产来平抑投资组合短期的波动性,这样就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红色小金字塔。如果家庭的资金比较充裕,则可以在小金字塔的基础上,以固定收益信托以及私募型证券投资,甚至私募股权信托、有限合伙或者一些相关的衍生品投资等私募型产品来增加投资方式的多元性。

(3)充分关注流动性需求,给予投资组合更长的投资期限。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确定自己在某段时期内会不会用到这笔资金,然后再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比如说A有20W,准备明年结婚用,那他可以选择收益相对稳定的短期理财产品,而千万不能投在股市里,因为万一要是遇到波动较大的行情,被套牢了,割肉损失较大会心疼,不割肉会耽误结婚日程,这样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规划了。

归根结底,所有的理财行为其实都只为生活品质服务。未来的投资形式会更加多元化,如何传承财富,科学配置现在和未来的资产,投资者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

第五篇:海尔管理

海尔管理理念: 斜坡球体论(海尔定律)

返回海尔资料

--创新--海尔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止动力是基础管理

--上升力是创新

--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犹如斜坡上的小球,需要有上升力(目标的提升),使其不断向上发展;还需要有止动力(基础管理),防止下滑。

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斜坡球体论”,是说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向下滑落是它的本性;要想使它往上移动,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止动力,保证它不向下滑,这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它往上移动,这好比企业的创新能力。且这两个力缺一不可。就海尔而言,其15年来平均81.6%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创业初期长达7年的一门心思就造一个冰箱,拿一个冰箱夯实企业的基础工作,锻炼一支队伍,建立一种机制,培养一种文化。其“止动力”如“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拉动力”如“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自己否定自己”,已被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这里笔者就海尔管理等层面,试作一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张瑞敏介绍: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所以工厂情况十分混乱,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因此企业永远保持着非平衡的有序的动态发展状态。我们来看看海尔几种成功的管理模式——

一、OEC管 理 法。“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其内容: 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据说海尔就这样一直进行了16年,并且到目前为止还丝毫没有准备放弃的迹象!

OEC管理法中的“一核心”、“三原则”、“四阶段”。一个核心: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根据变化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三个基本原则: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PDCA四阶段: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P阶段——根据用户要求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为目标,通过调查设计试制,制订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管理项目,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D阶段——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付诸实施。C阶段——在实施了一个阶段之后,对照计划和目标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A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或修正改进原来的计划或寻找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

这儿有个案例: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分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海尔人的素质。因为这张所谓“日清卡”,使他们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员工身上,每个零部件都有一个责任人,要使产品保质保量,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尤其关键。有专家认为,OEC管理对任何企业都适合,但要坚持做才行,要有几百次、成千上万次重复做同一件事的韧性和恒心,企业中每个人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很多企业要求的管理目标和人员素质的差距一直解决不好,什么原因?我们分析认为,要把一般员工的素质提高起来,管理人员要天天下功夫去做这件事才行,不是出了事或有了危机感便狠抓一阵,后又不了了之,这件事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是靠高素质管理人员肯下大功夫抓出来的。

我们再回头分析,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拿来就用的,很多企业反映“海尔的管理模式到我们企业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员工受不了如此严格的管理”。其实,海尔实行OEC管理是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的,不同的管理制度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文化不同,落实这种管理可能会“水土不服”。另有资深专家认为,之所以有的企业坚持不下来,是因为执行OEC太困难,太累。此管理法要和企业里的每个人发生关系。相对而言,与敌人(对手)斗争很容易,但和自己斗争特别是和自己顽固的思想斗争则是非常枯燥非常累的,更何况还得坚持。这是一场自我挑战、自我革新、自我超越,其难度可想而知了。当然不是不可实现的,关键是企业要首先战胜自己。

海尔管理面面观

(二)二、斜坡球体定律。即为“海尔定律”,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动力之和与阻力之和的差值成正比,与企业的规模成反比。公式:A=F(合)/ M。这里,A——企业发展的加速度;M——企业的质量,即规模;日事日毕解决基础管理问题,使F动1>F阻1。日清日高解决加速度的问题,使F动2+F动3>F阻2。这个理论主要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

分析:中国企业里,最麻烦的问题就是一种标准的贯彻或一种规章制度的要求,今天达到了明天就可

能达不到,个人没有“可持续性”,导致团队没有“可持续性”,一个企业也就没了“可持续性”!比如要求某员工把桌子擦干净,今天他擦干净了,明天就差点,后天可能就不擦了。而在外国发达企业里,这种情况就很难看到。所以经营中国的企业,就要不停地要求员工,海尔把这叫做“反复抓,抓反复”。“斜坡论”形象地说就是,基础工作稍微差一点,就要滑下去,一旦滑下去,这个名牌就完了。因为就名牌而言,如果每个人的工作都差一点,这个名牌就差太多了,所谓小差距和大差别,就差一点,恰恰看出了一个企业在管理和人员素质上的巨大差异。所以,海尔的这个“斜坡理论”就是要顶住,不要让它滑下去,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别的。

三、领导素质及人力资源赛马机制。竞争上岗选人才,“赛马场上挑骏马”,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即建造人才机制,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像运动比赛一样,赋予每个人参与竞争的可能,关键看你的能力。海尔设有干部处,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发掘干部,而是研究现行机制能不能把所有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他们的干部每年都有调整,都有人上来,有人下去。在这里对企业领导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他们认为企业的领导者,其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发现人才的机制,这个人才机制自身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人才,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比老板具有敏锐的发掘能力更为重要。分析:将来企业成败靠的是人才,谁有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光明白这个道理没用,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海尔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素质要求有:

1、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在一堆事里你能找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找出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2、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每天只抓好一件事就足够了,因为每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一件事就等于抓好了一批事;

3、树立“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弱可以转强,小可以转大,领导人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就有了目标,就可以永远前进。

海尔总设计师——张瑞敏:一个喜欢哲学的企业家;一个读了不少书的学者;一个杰出的人才(浓缩后的结论)。他说现在海尔唯一害怕的只是自己。在张瑞敏看来,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企业家,就不配做现代企业家。对于一个企业决策者来说,危机就是动力,什么时候你丧失了危机意识,就意味着你开始丧失了做企业领导人的资格,就意味着你不再是企业前行的推动力量。企业领导人要有做大事的胸怀,而做大事业的人是深邃的,他的事业也是无止境的。

张瑞敏为海尔确立的文化精神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围绕这一主题,海尔确定的管理战略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确定的生产战略是:唯一和第一;确定的质量战略是: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确定的销售战略是:售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确定的市场战略是: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这一系列文化战略目标,组成了严密的海尔文化网络,体现了海尔的整体文化战略布局。我们认为这是海尔战胜自我最有效的手段。

海尔管理面面观

(三)四、SST市场链体系。“SST”即索酬、索赔、跳闸。海尔成功实施市场链,并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而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与市场挂在了一起。海尔的供应体系采用了供应链工程,是一个垂直纵向的供应链,其中外国供应商就有几百家,属于世界500强的有几十家,如果没有物流管理系统,就无法和他们对话。另外,海尔的海外公司如果没有这些管理,就无法在国外开展工作。

分析:海尔“市场链”的提出,受启发于哈佛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两者的不同是,前者是以边际效意最大化为目标的,后者是以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的。张瑞敏说,“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利润自然就在其中了。”建立这种相互咬合的“市场链”的关键在于每项工作要落到实处。首先,海尔人意识到,SST仅是市场链的形式,市场链的目标是创市场美誉度,赢得用户的心,其形式要能很好地为目标服务。海尔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企业必须上规模,而规模就是信誉,有了规模,如果再能机动灵活,这种企业无往而不胜。海尔“市场链”的建立,就是为企业获取信誉度服务的。其次,把工作分解到每个人的每一天,抓落实主要包括

1、指标的合理性;

2、数据的真实性;

3、激励的公正性;

4、让每一个员工参与;

4、创立即时激励机制。

五、“休克鱼”理论。吃“休克鱼”是一种兼并模式。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

题,但只是“休克”,其肌体并没有腐烂,所以被兼并企业的硬件还好。海尔要吃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只要注入其管理文化,它就会活起来了。海尔兼并红星电器,没有投入一分钱,还是原来的人,原来的设备,只派了3个人去,而且他们第一次进入的并不是财务部门,而是企业文化中心,讲海尔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革新其管理层人经营观念„„顺理成章就搞定了一个亏损企业。

分析:他们认为兼并能否成功,关键是看自己的企业有没有一个过硬的经营模式。海尔有,这方面麦当劳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它在全世界都利用不可改变的模块——经营模式。在那里用餐,享受到的服务全世界都是一样,极其严格;其次自己的管理模式要非常成功,否则兼并别的企业将是一种灾难。海尔在兼并企业时,灌输一种重要的原则:80/20原则。即在企业里,管理人员是少数,但他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但从管理角度上说,却是从属地位的。也就是说,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因此企业出了问题,管理人员要负80%的责任。如果把管理人员抓住了,就把系统抓起来了,所谓纲举目张,整个企业就有效运转了。

海尔管理面面观

(四)六、其它管理提示。

(一)问题解决三步法:紧急措施——将出现的问题临时紧急处理,避免事态扩大或恶化。紧急措施必须果断有效;过渡措施——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可能挽回造成的损失,并保证同类问题不再发生;根治措施——针对问题的根源拿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能够从体系上使问题得以根治,消除本管理工作中发生问题的外部环境。

(二)九个控制要素5W3H1S:5W——why(目的)what(标准)where(地点)who(责任人)when(进度);3H——how(方法)how much(数量)how much cost(成本);1S—safety(安全)。

(三)6 S :整理——留下必要的,其它都清除掉;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整齐,加以标识;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清洁——维持整理、清扫的结果,保持干净亮丽;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度;安全——一切工作均以安全为前提。

(四)6S大脚印:“6S大脚印”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独创的一种方法。“6S大脚印”的位置在生产现场;“6S大脚印”的使用方法是:站在“6S大脚印”上,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如果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站在“6S大脚印”上,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失误的地方,也与大家沟通,以期得到同伴的帮助,更快地提高。

(五)着眼于市场竞争,海尔提出的“三只眼理论”和“浮船法”。企业“三只眼”用来盯员工和用户,盯政府,盯市场变化,要盯紧,并抓住各种变化,使之转化成企业腾飞的机遇;“浮船法”是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思维方法,搞产品要尽善尽美,机会可能失去。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块,或者说是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高一点,老是保持高于市场的水平,就能处在竞争对手之上。

(六)海尔的价值观只有两个字:创新。企业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稍微遇到一点障碍就会翻车,要不翻车,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打破现有平衡,再建一个新的平衡。创新贵在速度,否则“水过三秋,化为无效”!

启示之一:海尔不断兼并和成立一些新的企业,都是按照海尔的这套管理模式做的,这其中就要求企业高管层要有“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不断和自己较劲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大部分企业显然缺乏这样一种顽强的持之以恒的耐力。

启示之二:这里有个事例:深圳某企业的厂长是美国某大学MBA毕业,为学习海尔而推行的是7S管理,比海尔的6S还多1S,有关企业理念及企业精神的横幅挂满企业各处,写得非常好,光从这些表面可以觉得这是一个很优秀的企业,但是一了解根本不是这回事,事实上这个企业的7S管理完全是口号,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管理一塌糊涂。所以他们只学了一招半式,并没有学到海尔管理的精髓,或者说虽学得到位,但并没结合本企业实际,下大功夫真抓实干。

启示之三:企业靠得是一套良好的机制来管理自身。海尔能够把文化和制度紧密结合,文化层面的东西只会占到30%,而更重要的执行制度的落实要占到60%到70%。有些企业的市场观念也很新,但

是就是落不到实处去。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企业管理机制。

启示之四:学习海尔,关键是要学习海尔的管理思路,而不是学习海尔的具体做法。因为管理是使理念变成行为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的打造与磨炼。另外还应看到,在WTO面前,海尔本身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企业,它也不是万能的神,因为它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还很短,仍然需要在国际化经营的搏斗当中不断积累经验。

启示之五:在应用海尔经验前,企业要仔细审视一下海尔的制度与你的企业的理念之间有多大的脱节?实际上制度与理念之间是一个函数关系,理念变了,环境变了,那么制度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而环境影响着理念,理念指导着行为,环境制约着理念,理念又影响着行为。当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效仿企业将制度依然照搬,这种理念与制度的脱节自然难以避免企业最终的失败。

启示之六:学习海尔,关键要活学活用,因为海尔管理再好,但它是海尔的,它只适用于一种特定的海尔文化。我们要学海尔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就必须结合本企业实情进行必要的扬弃。

下载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尔管理理念

    一、“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你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 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

    海尔现场管理

    案例分析——海尔的中国式现场管理 海尔的OEC管理法比较出名,其中: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L(控制)。OEC管理法可以......

    海尔管理之剑

    海尔管理之剑 ——OEC管理模式面面观 编者的话 “OEC”管理模式是海尔人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由有序到形成体系,并且这管理模式仍......

    海尔客户管理管理

    海 尔 客 户 关 系 管 理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0802班 小组成员: - ******1111112其次,客户关系管理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存在......

    企业家与管理

    著名企业家李彦宏 及其管理思想 企业家与管理课程作业(选修课) 学 院:专 业:姓 名:学 号: 指导 老师 : 完成 日期 : 简介: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

    学校管理之道

    学校管理之道 作者: 潮阳区金灶华岗学校 王楚鑫 摘 要 学校管理,即是运用科学方法,遵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合理组织人力,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指挥、组织......

    门店管理之道

    门店管理之道:店长才是公司的主角文章关键字:店长作者:超市168发布时间:2012-2-11优衣库40%的店长是从员工升迁上来,收入是店员的10倍甚至更多。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认为,经营不......

    华为管理之道

    中西合璧的任氏管理 任正非坦承“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进步。我们要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我们的变革是退一步进两步。”在“先僵化,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