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2(5篇)

时间:2019-05-15 00:5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2》。

第一篇: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2

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

泗县墩集中心校 周云

我们通常说的精读课文也叫讲读课文,一般用两个课时完成,长一点的篇幅可以用三课时完成。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该如何上好这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二是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下面我来举例说明间接导入的几种方式:

1、解题导入法。

解题导入法是教师利用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还可根据文章的题目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学《将相和》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将相和》。请同学们把题目多读几遍,你能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将与相和好的意思。

师:没错,从题目上看,课文重点描写了将和相是怎样和好的事,不过,既然是“和好”,就说明他们以前是不和的。那么,将和相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中的将和相又到底是谁呢?就让我们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2、背景介绍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3、演示导入法

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另外还有多媒体演示导入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借助与紧密联系的歌曲、视频、动画作为课堂导入,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使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时,首先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播放图文并茂的视频草原的画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置悬念导入法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5、故事导入法

例如教《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讲故事:“很久以前,有只青蛙住在井里,有天青蛙坐在井底望着蓝天出神,这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于是青蛙和小鸟谈了起来,同学们想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吗?”这样,从这个故事入手,过渡到要教的内容,给学生设下了悬念。

6、情境导入法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文中所描述是悲惨情境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

又如教学《父亲的菜园》时,可以这样导入: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为家人开垦了一片菜园,他的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且是一生的启迪。是什么启迪呢?请小朋友快速阅读课文《父亲的菜园》。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增加识字、写字的趣味性。(低、中年级作为重点)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这一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此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用“我读懂了——”和“我不理解的是——”这样的句式来汇报。

当然这三个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重点放在字词上;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该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2、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这一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教学程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3、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这一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另外,还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当然,该阶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属于辅助环节,可有可无。在教学设计中该阶段是否要体现出来,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文篇幅的长短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再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在读写结合训练中,低年级以写话为主,中高年级以写段、短篇为主。)

三、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整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以上阐述的是精读课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般流程。这些教学步骤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各教学步骤常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情的差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些步骤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机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学思路。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文而异,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最佳的流程,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第二篇:精读课文翻译(下)

Unit Seven

我对人类的了解越多,对他们的期望就越低。和以前相比,我现在常常以较宽松的标准 把一个人叫做好人。10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

论人性

弗兰克,莉迪亚·汉默尔 人性是性格、气质和性情的基础,性格正是基于这种牢不可破的基质之上的,它必须以这 种基质的形式存在,并将它保留终生,这种基质,我们称之为一个人的本性。

人类的本性不会也不能改变,只有一些表面特征才会变化、改善和进一步提升;我们可以 改变人们的风格、举止、衣着和习惯。一项历史研究表明,曾经行走在地球上的古人们和今 天的男男女女们受着同样的基本力量驱使,被同样的激情左右并有着同样的抱负,时至今日,对幸福的追求仍然是全世界人类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此外,没有人希望改变自己的本性,有人可能会觊觎总统或国王的职位,但不会和他们交 换位置,除非那意味着他自己身份的继续。每个人都把自己看成是独特个体,而且,就他而 言,他就是宇宙的中心,有别于其他任何人。如果有人把史密斯先生误认作琼斯先生,这人 就该道歉。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而环境和教育对性格的影响都极其有限。两个人从 相同的经历中也不会得出相同的结论,但是两个人会各自分析这些事件并将它们融合到自己 丰富的生活模式中去。人性总是忠于它本身,而不受信仰或教育体制左右。一个人的个性和 他独特的天性在出生时就已经形成了,而且不会改变。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无论是否有 机会发展,都保持为潜力。在遭受压力或兴趣变化的情况下,他们会部分或全部地消失相当 一段时间,但是没有什么能永久地改变他们,也没有什么能把他们抹去。

人性的恒定性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没有人相信一个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他的本性。这就是 为什么一个恶名远扬的人很难重建公众对他的信心。人们凭经验知道某一年中表现出无赖性 格的人不太可能在第二年有任何改观。小偷也不会变成值得信赖的员工。吝啬鬼也不可能变 成慈善家。而且,一个人不会在五六十岁的时候变成谎话精、懦夫或叛徒,如果那时候他是,那么早在他性格形成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了。大罪犯最初都是小罪犯,正如大橡树最初都是小 橡果。

尽管人类有完美的潜质,但事实上他远远没有达到完美。如果事实上他已经是完美的,那 么那些神父、教师和人道主义者便会无事可做; 那些教堂、学校、法庭和监狱便会无所用处。因此虽然人性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人们可以研究它、控制它和引导它。而且这应该是我们 的宗教机构、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的最高职能。人类在胚胎期是完美的,就好比一粒种子,在幼芽期是完美的一样。精神是完美的,但它 栖居到人类肉体结构中后,便参与其中,表现出后者的不完美。在它与物质的联系过程中呈 现出凡人的弱点、欲望和局限。但是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却仍能免遭邪恶的染指和玷污。只有外在的人——个性和躯体,由于无知、思想错误和违反自然规律而变得不完美。外在的 人,原本也是完美的,但是由于人类如此的亵渎和滥用,今天,它已经与原型相去甚远。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人类是伟大和高尚的,尽管他的过错和弱点不断地暴露在我们面前。只 有当人类行为偏离常规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对好邻居、良民、慈父和贞夫视而不见,但杀人犯、抢劫犯或殴打妻子的人却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因为这些行为非同寻常。

人类固有的优点还体现在不计其数的英雄主义行为、充满无私和牺牲精神的举动上,每天 我们都会读到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他人生命的事迹: 有人跃入水中拯救溺水的泳者; 有人 冲进火场将陌生人带出险境; 有人从死亡的车轮下救出孩子; 许多人献出鲜血使他人生命得 以延续。数不胜数的不知姓名、不被记载的人们,不仅在战场上,而且还在战争的大后方,为了他们的同胞献出了生命。人性不会也不能改变,它只展现它固有的模式。它有天性而且这种天性的规律是可知的。我们只能尽力去了解人类的真实面貌。

Unit Eight 安全带可以避免乘客在车祸中受伤或死亡,这几乎是常识。但是,约翰.亚当斯最近所 做的研究得出了更加复杂的统计数据。当司机系着安全带时,他们开车无所顾忌,更多车祸 因此而发生。

座椅安全带的隐患

大卫·布杰克里 座椅安全带固然能降低我们在车祸中死亡的危险,但从统计数据看,情况并不是那么绝对。事实上,据一位研究者说,安全带可能会使人们在驾车时更加肆无忌惮。对于这个有危险的世界,如果有一件事我们还算了解,那就是座椅安全带可以救命。当然,它确实可以救命。但实际情况通常要更混乱、更复杂。伦敦大学学院的风险专家、地理学荣 誉教授约翰· 亚当斯早就质疑安全带能保证驾车安全的信条。亚当斯最早开始查看统计数字 是早在 25 年前的事了。他的发现与人们的普遍看法恰恰相反——在 18 个强制使用安全带的 国家,要么交通事故死亡率根本没有变化,要么实际上反而导致了死亡率的净增长。怎么会这样?亚当斯用风险补偿的概念来解释这些数据资料,这个概念就是:人们往往会 根据他们意识到的风险程度的改变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亚当斯解释说,假设一位司机 驾车途中要过一个窄弯道,这名司机是个男青年,那么他会受到自己对以下两方面认知的影 响:驾车的风险和驾车的回报。他所考虑的东西可能包括:能够准时上班或准时赶赴朋友的 饭局、让同伴对他的驾车技术留下深刻印象、使自己作为熟练驾车手的形象更加巩固。他还 可能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问题、长命百岁的愿望、对车上年幼乘客的责任感、撞毁自己的漂亮 新车或驾驶证被没收的代价。这些可能的担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还要考虑到天气和路况、交通拥挤的程度和所驾车子的性能。但亚当斯说,关键的是这个司机还将根据他对风险变化 的判断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他系上了安全带,而他的车子带有前、侧气囊和防滑刹车系 统,他驾起车来可能会更大胆。亚当斯强调说,问题就在于自我感觉安全的司机们实际上对其他司机、骑自行车者、行人 和自己车上的乘客来说是更大的危险(平均 80%的司机系安全带,而同车后座的乘客只有 68%系安全带)。风险补偿绝不仅限于驾车行为。亚当斯说,类似的还有表演高空秋千的艺 人、攀岩者或摩托车手。如果在他们的安全等式上增添某种安全装置——比如说分别给他们 一张救生网、一根保险绳或一个头盔——这个人可能就会试着做些平时认为很愚蠢的技巧性 表演。因此,安全带并非简单、直截了当地减少死亡人数,而是对风险和死亡事故进行了更 加复杂的再分配。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亚当斯提出人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方向盘中间 安一个尖头的木桩,司机开车时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或者在保险杠上装满炸药呢?这简直是丧 心病狂,是的,不过这确实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人们如何根据对风险的判断来调 整行为。日常生活中,风险是不断移动的靶子,而并不像统计数据那样是个固定数字。除了外部因 素外,每个人对于冒险都有自己内在的安全尺度。有些人天生大胆而有些人天生谨慎,还有 些人是宿命论者,他们会认为,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设计了死亡时间表,预先确定了我们的 死期。因此,对驾车风险做任何单一的测算所得到的肯定只是最粗略的基准数据。亚当斯引 用了这样的统计事实作例子: 青年男子发生严重撞车事故的概率比中年妇女高 100 倍。同样,在星期天凌晨 3 点钟驾车的人比同一天上午 10 点钟驾车的人死亡风险高出 100 多倍,有人格障碍的人比一般人死亡风险高 10 倍。亚当斯说,假如这个人还喝醉了,汇总所有这些因 素并分别加以考虑,就会得到一个具有统计性的预测: 一位心理失常又喝醉酒的青年男子在 午夜驾车,7 个小时后一位头脑清醒的中年妇女驾车去教堂,前者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 比后者高 270 万倍。

问题的要点就在于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承担风险所带 来的种种回报——无论是财产方面的、身体方面的,还是情感方面的。这正是风险赖以存在 的真实的人类社会。亚当斯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他把近期的一篇博客题目定为《关 键的是置人于死地的东西,而不是数字》。我们对风险的反应多半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是 自发的行为(如戴水肺潜水)、是不可避免的(如公共交通)、还是强加给我们的(如空气质量); 取决于我们认为在多大程度上是我们能控制的(如驾驶)或是由别人控制的(如乘飞机);还取 决于这种潜在危险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好意(如医生的指令)、无意的(如自然因素)或恶意的(如谋杀和恐怖活动)。我们每天要做几十遍风险计算,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多数时候人们对 风险的计算自然而然或者说是出自本能,以至于我们几乎注意不到我们在做计算。

Unit Nine 在过去的五年里,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的住房价格增长速度是家庭收入增长速度的 12 倍.今天,该县中等家庭不得不将其收入的 54%用于购买位于该县的普通住房;在 2000 年,这个数字是 26%。形势如此严峻,以至于费尔法克斯县最近开始对年收入 90,000 美 元的家庭提供住房补贴;很快,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 110,000 美元。住房危机走向郊区

迈克尔·格伦沃尔德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经济大萧条造成 1/3 的美国人住房简陋、衣衫褴褛、营养 不良,然而 70 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却是穿着考究、营养日益过剩。但是,廉价房稀缺是一 场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而不仅仅是依靠福利为生的城市家庭的危机。这个问题已经波及中 产阶级,并向郊区蔓延,在那里服务工作者及其家属挤在过于狭小的公寓里,大学毕业生不 得不借宿在父母家,而消防队员、警察和教师在他们所服务的社区也买不起房。住房拥有率接近历史最高位,但有房户和无房户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房户和房子离工 作单位 80 英里远的有房户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现在,1/3 的美国人花费至少 30%的收 入用于住房,联邦政府将这种情况定义为“无力支付”的负担,而有一半的穷打工仔花费至 少 50%的收入用于租房,这种情况被称为“极其严重”的负担。在过去 10 年里,房地产迅 猛发展,这使得在此之前就已经购置房产的美国人大赚特赚了一把,但现在廉价房对中、低 收入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比税收、社会保险、汽油价格更严重的问题。美国曾经非常关注廉价房问题。1934 年和 1937 年,罗斯福签署了住房立法,提供抵押贷 款、政府公寓,并为那些穷困潦倒的工人提供建筑工作。1949 年,国会树立了官方目标— —“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能拥有一个体面的家和宜居环境,”而到了 1974 年,尼克松总统开 始对数以百万计的低收入租户在私有住房方面提供租金补贴凭单。半个世纪以来,在华盛顿 发生的大多数住房方面的辩论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扩大联邦政府的资 助。但在过去 20 年中,唯一的联邦住房新提案就是 HOPE VI,也就是克林顿政府拆毁 80,000 单位的最差公共住房,重建混合收入寓所来取而代之。该计划已经拆除了大部分高度危险的 房子,它们曾使公共住房声名狼藉,并已重建了一些城市的社区。但是它更多的是把享有补

贴的公寓房夷为平地而不是取而代之。

总的来说,自 90 年代初以来,接受联邦援助的家庭数已经降到最低,尽管人口不断增加、预算不断膨胀。美国国会已经拒绝了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大部分的削减计划,但几乎没有讨 论过增加计划;廉价房的倡导者花费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于努力争取保持现状。而现状真是很艰难。今天,有 450 万低收入家庭享受联邦住房救助,还有 3 倍于此的家庭 符合被救助资格,却拿不到救助。费尔法克斯县有 12,000 户家庭在排队轮候 4,000 套救助公 寓。“这太宝贵了,一旦拥有,没有人愿意放弃。”费尔法克斯住房委员会主席康拉德·艾根 这样说。这听起来奇怪,但如今住房危机的受害者不是那些已经享受“救助计划”的人,而 是那些没那么幸运去享受这个计划的人。一些自由派人士梦想着对所有合格的低收入家庭都给予补贴,但是这个每年要斥资上千亿 美元的解决办法很不现实,即便是在预算赤字再度膨胀之前也不现实。因此,即使一些曾经 主张住房政策的人,现在也支持对大多数联邦租房救济金实行时间限制。人们对 10 年前福 利改革中所涉及的时限问题有争议,但研究表明,这些时限有助于激励受助人摆脱对福利的 依赖。和福利不同的是,住房救济金不是联邦所赋予的权利,因此几年后对一个家庭停止供 给意味着给另一个同样需要救济的家庭一个喘息的机会。

8“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大卫·史密斯——波士顿的一位廉价房的倡导者说,“你不能让内 在矛盾无限地延续。” 问题的根源是廉价房的供需,或者更准确地说,工作地点附近的廉价房的供需之间极不协 调。据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现在有 1,500 万个家庭至少把他们一半的收 入用于支付住房费用;许多人为了住房甚至在医疗保健、照顾儿童和食品等方面节省开支。

及健康状况不佳紧密相关;仅洛杉矶就有 62 万户家庭多人共居一室。其他工作者 居住在较为便宜的社区,忍受着越来越长距离的交通往返,这种现象被称为“驾驶以保生活 质量”。这造成各种不良结果——孩子们看不到父母;当汽油价格飙升、城市向外扩张、道路上 堵满了长途通勤的打工者、他们的汽车排放着温室气体,劳动者根本就入不敷出。费尔法克 斯县监督委员会的会长凯西·哈金斯说: “我认为如果我们迫使人们平均每天四个小时呆在 汽车里,我们就无法建立强大的社区。”廉价房也可以使社区具有竞争力;如果打工者没钱 住在那里,我们还真不知道费尔法克斯县怎能一直创造就业机会。为促进廉价房,地方官员最好不要挡在路上——不要要求一英亩最小面积和两车位的车 库、不要阻止低收入和高密度的项目。

另一方面,联邦预算由华盛顿政界人士决定。但是,美国国会自 1986 年施行低收入住房 税收抵免政策以来没有再支持过新的建设项目,该政策每年造就近100,000 套廉价住房,足 以取代被拆除或被转变为市场化招租的那些住房总数的一半。布什在 2000 年和 2004 年的竞 选中提出了房屋所有权税收抵免政策,这是一项极好的政策,但是他最终竟然没有实行。一 项等待国会投票的法案可能会把一些联邦特许机构——如房利美——的利润按照一定的百 分比转移到国家廉价房信托基金名下,但这项法案似乎停滞不前。唯一的用国家力量促进支 付能力的办法并不是有关住房的办法; 例如,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劳动者更能够负担得起住房 费用,那就是提高他们的收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降低工资税或扩大收入税收抵免等方 式。解决廉价房危机的一个明确办法:房地产市场崩溃。这是一个能够吸引媒体关注的住房 问题——因为这会伤害有房户。但是对于使用风险贷款的低收入房屋所有人来说放松价格可 能是毁灭性的,另一方面对于无房者来说,它也不会带来居者有其屋的结果。即便价格小幅下滑都可能引发建设减速,从而使中等收入家 庭缺乏廉价房的局面变得更糟糕。最终,政治家可能重新发现住房问题不是一个城市贫困问题,而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 质量问题,正如燃油价格或医疗保健一样。居者有其屋通常被称为是美国梦,但如今许多劳 动者为了使他们的家人不至于破产,宁愿租一所体面的房子居住。

Unit Ten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在其任职演说中提到:与接受高等教育这项权利相伴的是各种义务。

危机时代,大学该扮演的角色

雪莉·M.泰夫曼今天,由于长期以来美国人对教育价值的共识,大学在美国社会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地位。一位前任校长哈罗德·多兹 1933 年在就职演说中曾提到,“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不论 对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的投入都是如此地慷慨大方。美国人民对正规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 抱有一种近乎天真的信念。”这一信念是在这样一个深信不疑的基础上确立的,即美国的活 力、它富有创造性和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它具有惊人独创力的经济、它的国家安全以及它健 全的民主制度——极大地依赖于其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机构的信心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给予大量投资,这些投资明智地将对研究的支持与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结合起来;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无力负担高等教育学费的学生给予资助; 一些私人基金会和慈善机构给 予投资,他们认为高等院校是达成其战略目标的最佳途径;一些个人和私人部门给予投资,他们认为高等院校是未来健康发展和富裕繁荣的孵化器。社会当然期望我们能有所作为以回 报这种广泛的支持。社会期望我们产生新思想,开发新知识,以一种开放和共同协作的方式 探索复杂的问题,培养未来一代公民和领导者。当处于困境的时候,我们不辜负这些期望就 尤为重要。中世纪大学的形象是一座象牙塔,学者们远离社会进行孤独的沉思,不关心窗外之事—— 这一形象已被现代大学所取代——现代大学不是象牙构筑的,而是高度开放的机构,允许内 外自由交流。高校是属于社会的,而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高校的理想,经由多少代人的 铸造,旨在渗入国民意识之中。学者和教师必定要周旋于学院内外以寻觅运用他们的才能为 公众服务的机会,寻觅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见识的创造性工作,寻觅把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 化为实际应用的途径。我们的学生在从事社会活动时怀有一种强烈的公民责任意识,并且当 他们毕业若干年后成为老校友时仍然会这样做。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探索新思想和新知识不是依靠也不应该依靠功利主义动机,而是依靠以新颖的和创造性的 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 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时推动了构成 “非合作博弈论” 基础的数学概念的发展时,他可能根本不会想到这些概念会在今天被用于 分析选举策略、战争起因及预测人的行为表现等方面。当还是一名年轻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 教授埃里克· 维绍斯着手识别决定果蝇胚胎身体结构模式的基因时,他可能不知道他会识别 出在推动对人类癌症的研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基因。由此得知,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科学 发现及学术成就将如何影响未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同时,我们也得知,只在可预知的领域 来挖掘知识是不明智的,因为新知识往往依赖于在未知领域准备好肥沃的土壤,在那些领域,好运气同深奥的智慧一样能开花结果。我们最珍视的组织原则之一——探索的自由,不仅仅 从道德上说是必需的,而且它也是一个实际需要。

就像我们有义务广泛寻求新知识一样,我们也有义务确保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够被广泛地传 播。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对其做出必要的修正,或将其发扬光大,或依据它来作出更好的决 定,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或构建出更好的规划。在日后的岁月中,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决策者 根据留存于大学的知识来做决定,咨询能通过对过去的深刻理解而洞悉现在的历史学家们; 咨询能提供明辨是非原则的哲学家们; 咨询能以其洞察力使经济回归正轨的经济学家们; 咨 询知道如何建造更安全建筑的工程师们; 咨询能分析我们容易招致未来袭击的软肋并能制订 出弥补这些弱点的战略的科学家们; 以及咨询能帮助我们弄清恐怖分子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实 施恐怖行动的动机的多个领域的学者们。

现在,请允许我来阐述一下我们应对社会所尽的第三项义务: 培育下一代的公民与领导者。普林斯顿大学所提倡的对大学文科教育的见解,我校第 13 任校长伍德罗。威尔逊曾作过精 辟的表述,我在开学典礼上曾诵读过他的雄辩的语句: “在大学里我们应当努力传授的,与 其说是知识本身还不如说是做学问的精神。它包括:辨别正确推理与错误推理的能力,消化 与阐释论据的能力,广泛观察的习惯,对于持客观见解的偏好,执着于清晰有条理的思维过 程,本能地热衷于阐释内涵而不拘泥于推论的字面意思,对知识的鉴赏力,对人类健全心智 的无限尊重。”

威尔逊及其继任者们拒绝这一狭隘的观念:即大学文科教育只限于为某种职业做准备。他 们在了解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更清楚在普林斯顿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洞察 力,坚信这才最有益于社会健全发展。因此我们对以下两方面做了区分:对职业素质的培养 有重要作用的信息获取和能够应用于任何职业的思维习惯的发展。所以,当古典文学家走进 医学院、物理学家成为国会议员或历史学家执教小学的时候,我们便感到庆幸。如果我们作 为教育家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将从普林斯顿的教育中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理 念与价值、思维的开放与严谨、社交实践与公民责任感。在这困难重重的年代,我们将号召 我们的学生和校友们在他们的职业中、在他们的团体和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品质。通过这样 做,通过他们的领导力、洞察力和勇气,他们将帮助履行普林斯顿对社会的义务和实践我们 的座右铭: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Unit 3 Travel奥斯陆

1记得我第一次去欧洲旅行的时候,我在哥本哈根独自一人去看电影。在丹麦,电影票是对号入座的。我走进电影院,发现在我的票对应的座位旁,只有一对年轻情侣。这对情侣如胶似漆地拥抱在一起,如同一场持久战争结束后码头上亲人的重聚。我很不情愿坐在他们旁边,就如我绝不会要求加入他们的行为一样——这两者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我谨慎地隔开几个座位坐了下来。

2人们陆续地走进影院,参照电影票找到位子,在我们周围坐了下来。电影开场时,这个宽敞空旷的观众席中间,扎堆地坐了约30人。电影开场两分钟后,一个拎着大包小包购物袋的女士艰难地挤到我这排,在我座位旁停下,并用严厉的口吻气愤地朝我用充满了喉塞音的丹麦语说道,我坐在了她的位子上。几个女引座员马上打开手电筒一阵查看,身边所有的人都不安地重新确认自己票上的座位号,直到大家都清楚了,我是—个美国游客,因此没有遵循简单的就座指示。在羞愧中我被送回指定的座位。3接下来我们坐在一起看电影,30人如同一艘超载的救生船上的难民一般挤作一团。肩膀相互摩擦着,忍受着各种细小的噪声。那时我想,有些国家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好,然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他们做的却糟糕得多。我开始思考为何会有如此反差。4有时候某个国家的小发明是如此独特和精巧,以至于我们总是由它而联想到这个国家——英国的双层巴士,荷兰的风车(给那里的低地景观增添了一款多么美妙的创意:想想这些风车会如何改观内布拉斯加大平原),还有巴黎人行道上的露天咖啡馆。然而,也有一些事情,大部分国家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办到,但某些国家却完全想不到。

5比如说,法国人无法掌握排队的窍门。他们一遍遍地尝试,但这似乎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无论你去巴黎的任何地方,总会看到整齐的队伍在公交车站候车。但一旦公交车靠站,队伍立刻瓦解,就像精神病院的消防演习一样,所有人都争抢着第一个上车,完全没意识到,这样一来排队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6另一方面,英国人则不能领略吃的基本要领。证据就是他们本能地使用刀叉来食用汉堡。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还把叉子颠倒放置,将食物盛在叉背上保持平衡。我已经在英国居住了15年,但我仍不得不压制一种冲动,想要走向酒吧或餐馆里的陌生人说:“打扰一下,可以允许我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吗? 那样你就不会把豆子散落在整张桌子上了。” 7德国人被幽默困扰,瑞士人对乐趣毫无概念,西班牙人丝毫不觉得在半夜吃晚饭有什么滑稽之处,而意大利人根本就不应该被告知汽车发明的奥秘。

8这次欧洲之旅带给我很多惊奇的小事,其中一个就是我发现世界竟能如此多样化,对于本质上相同的事物处理起来却方式各异,比如说吃喝或是买电影票。有趣的是,欧洲人同时既可以如此相似——他们普遍好学而理性,开着小车,住在古镇的小房子里,喜欢足球,不怎么注重物质生活,遵纪守法,而且他们住寒冷的宾馆房间,去温暖舒适的地方吃喝——然而却又拥有着如此琢磨不透、永无止尽的差异。在欧洲没有什么是百分之百肯定的,对此我十分赞同。

9我仍然享受着对事情进展的未知感。从哈默菲斯特返回后,我在奥斯陆的宾馆呆了四天,女服务员每天早上都留给我一盒叫做BioTexBiff的东西,说明上说是一种“minipakkeforferie,hybelogweekend"。我不清楚它到底是用来洗衣服的,还是漱口的,或足用来清洗抽水马桶的,我通过闻它的气味,并试验它各种可能的用法,度过了好几个快乐的小时。最后我判定它是用来洗衣服的——的确效果显著。然而我并没有搞明白:在这周剩下的时间里,在奥斯10陆无论我去哪儿,都有人在互相议论:“你知道吗? 那个人身上有马桶清洁剂的味道。” 当我告诉伦敦的朋友,我将周游欧洲各地并将其写成书时,他们说:“喔,你肯定会说很多语言吧。”

11“为什么,我不会,”我会带着一点傲气回答,“我只会英语。”然后他们就看着我,好像我疯了。但是就我而言,那正足国外旅游的美妙之处。我并不想知道人们在说些什么。置身于一个对你对一切都搞不懂的国度,能激发出如此强烈的孩子般的好奇心——我想不出比这更奇妙的感觉了。突然之间你又回到了五岁。你无法读懂任何东西,你对事物运行方式只有最基本的感知,你甚至无法安全地穿过马路。你的整个存在变成了一系列有趣的猜想。12看国外电视节目,试着想象到底发生了们?么事,这让我乐此不疲。比如说,在奥斯陆的第一个晚上,我收看一个科学节目,演播室里的两个男子站在一张实验桌旁,讨论着一种有着光滑皮毛的貌似啮齿目的动物,它们在桌面上爬行,偶尔爬上主持人的外套。主持人正在说:“那么你与所有这些动物做爱,是吗?” 13 “当然,”嘉宾回答道,“你必须对豪猪十分小心,当然,旅鼠若是感觉你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它们,会变得焦躁不安并跳下悬崖,但总的来说,这些动物是非常亲切的伴侣,并且性也是十分美妙的。” “哎呀,我觉得那很棒。下周让大家见识一下你是怎么用药柜中的简单家庭用药制造出致幻药的。但现在是该让荧幕空白几分钟,然后让灯光突然亮起,照在主持人身上,让他看起来似乎就像正要抠鼻子。下周见。”

15去过哈默菲斯特后,就觉得奥斯陆简直妙不可言。天气依然很冷,到处还撒着灰蒙蒙的雪花,但是比起哈默菲斯特来那可要暖和多了,这也让我彻底放弃了想要买毛皮帽的想法。我参观了博物馆,并花了一天时间游览巴度半岛,那里丛林茂密的山坡上矗立着该城市最美的房子,其视野可跨越海港冰面一直延伸到市区,十分迷人。但是大多数时间我就在市中心闲逛,在火车站和皇宫之间来回溜达,在卡尔约翰街向街旁的商店橱窗里张望。在路边明亮的灯光的照耀下,长长的卡尔约翰步行街富丽堂皇,与健康快乐、不屈不挠又充满朝气的挪威人融合在一起。我很高兴能离开哈默菲斯特并来到这个充满活力、尤如白昼的世界。当我觉得寒意逼人时,我便进入咖啡馆或酒吧坐下,偷听那些我无法明白的对话,抑或拿出我的《托马斯库克欧洲时刻表》,满怀敬意地加以研究,做接下来的旅行安排。

16《托马斯库克欧洲时刻表》可能足已出版的最优秀的书籍。当你迅速翻阅了其500页密密印刷的时间表后,你必然有冲动想要往旅行包内塞进两抱衣服,然后立刻出发。每一页都低声诉说着浪漫:蒙特勒——兹怀斯门——施皮茨——因特拉肯,贝尔格莱德——的里雅斯特——威尼斯——维罗纳——米兰,哥德堡——拉赫斯河——(哈尔斯贝里)——斯德哥尔摩,文堤米利亚——马赛——里昂——巴黎。无沦是谁吟诵这些地名时,都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兴奋,想象着雾气蒙蒙的月台上,以及在400多米长的流线型车厢旁,站满了充满期待的旅客,堆满了行李,每个车厢里都放着一张写着各个外国地名的列表。当读到莫斯科——华沙——柏林——巴塞尔——日内瓦这一系列地名时,又有谁不会伤感地羡慕那些能够横跨这个历史悠久的大陆的幸运儿呢? 看过这样的旅程安排,谁不想踏上行程呢? 那么,桑尼?冯?比洛就是这样——个例子。但是对我来说,我可以花大量时间就这样凝视着这些列表,每一份都不可思议地包含了时刻、数量、距离、画着交叉刀叉、酒杯、匕首、矿工镐(不管作何用途)、渡轮和巴士的神奇小图,以及令人困惑的深奥脚注。

第三篇: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说明:第一,(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第二,(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本阶段第(3)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教学程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4)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三是为第四环节做好铺垫。第五,(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第一,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体现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三,该阶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属于辅助环节,可有可无。在教学设计中该阶段是否要体现出来,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文篇幅的长短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巩固梳理,拓展应用。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第四篇: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策略

我们现行使用的这套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把课文分成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这三类,在教学中通常的具体安排是,精读课文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课时,选读课文由学生自己阅读,今天我们在这里研究的就是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让大家明晰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

一、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教什么。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更是灵魂,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充分重视目标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巨大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呈现得非常清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低年级我们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是识字写字教学,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重点,只要学生能够把文章读顺、读懂即可。从中年级开始,《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开始有了具体化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解读课程标准,我们就不难看出,中高年级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阅读”、在“理解”、在“感悟”。

现在我们语文课一周只有五、六节,而语文课文的篇数却并没有减少,课文均在32篇左右,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完成哪些任务呢?通常精读课文的课时目标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低年级要重点完成识字写字任务、对课文朗读的检查、读懂课文(完成朗读指导、进行语言训练);中年级除了要完成识字任务、对课文朗读的检查之外,还要有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本的细读感悟(解决泡泡里的问题及部分课后问题)、写少量的字(课文长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高年级识字量少,甚至到了六年级没有识字任务,那么在第一课时就是要完成有针对性的预习的检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本的细读感悟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们都要求对课文内容的处理要遵循整体性,不要断章取义、肢解课文,也就是说,在第一课时就要完成对一篇课文的精读讲解,避免出现第一课时讲一部分、第二课时讲下一部分的情况。第二课时,通读全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赏读(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特别好的地方背下来)、积累运用好词好句、拓展课后问题、较有目的地搞小练笔、还要进行巩固识字、加强写字的训练与指导等。

明确了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也知道了第一课时应该教哪些内容,那么怎么教才能更好的达成目标,使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更有效呢?“十二五”期间,我市语文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实施情•知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大连教科所成功立项,在多年语文教学研究实践基础上,在宋所长的指导下,我们以“情•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建构为核心,博观约取联系实际,尝试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课“五步五学”的基本模式。经过两年的课堂实践,此模式日渐成熟。

“五步”——指的是课堂结构五步曲。即:读,从专题入手,进入新知。测,汇报预学内容,以学定教。议,遵循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悟,品读课文,与文本对话。结,归纳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五学”——指的是学生学法的五要素。即:趣中学,开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测中学,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确定教学重点。感中学,在把握主要内容的过程中,获得整体感知的能力。悟中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领悟和掌握知识。乐中学,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快乐地学习。“五学”贯穿整个课堂,实现学习过程有趣的进入,快乐的结束。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正先生指出:“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整体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的研究方向,“五步五学”模式就是要引导教师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由内容分析为主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由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由重视教师作用走向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具体来说,“五步五学”教学模式的流程为:

读,导入新课——测,检查预习——议,整体感知——悟,细读感悟——结,整体升华。

(一)读,导入新课,抓住单元专题

我们所用的小语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按专题组织单元,每册八个单元(六年下册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专题。如六年上册的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每一组元的导语都安排在这一组第一篇课文之前,一般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用来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第二段用来提示本组元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每组元的第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就利用导语导入新课。如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刚开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你们是否看见过这样的现象: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你们是否想过,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组课文的学习,这一组的专题是 ‘珍爱我们的家园’ ”教师就是用导语的第一段话来激发学习兴趣,并直接点明专题。接下去让学生默读导语第二段,找到本组元学习重点。在学生回答后梳理出一二三来,连同专题用课件出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进行这一组第二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开课又继续点专题:“在‘珍爱我们的家园’这一组元,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是《只有一个地球》„„”,这都是不忘专题的表现,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思想。

导入新课后,对于有的课题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如读音的强调、字形的提醒、词语的初步了解、甚至于标点的理解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低年级的导入,更加注重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测,检查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的“测”,就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测,这个“测”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检测,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检测。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对预习内容的汇报反馈,了解自己对新知的把握度,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预习中所产生的疑问。教师通过有效的检测,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帮助不同起点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准备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低年级的预习,教师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课堂上再通过检查督促预习,进而使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到了小学高年级,教材选文较长,语文的课时又少,要想在两课时内完成一篇精读课文教学,在一课时内完成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前题就是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预习怎样才算充分?得把课文读熟,至少四五遍;得能利用相关资源查到一篇课文的相关资料;得能较准确地认读生字和词语,利用工具书查出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得试着把握主要内容和试着回答书后问题。

教师的预习检查,从词语开始,先是读词语,理解词语。词语是包含生字的词语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做法是让学生熟读达到积累,重点词语让学生交流意思。然后是读要求写的生字,在巩固识字的基础上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为第二课时之前的练习写字奠定基础。低年级在这个环节要很好地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识字教学的步骤是:画出生字(课前)——读准字音(由词语的认读到单独生字的识记)——记忆字形(多种方法)——组词造句(运用实践)——复习巩固(把生字放到新词中)。在二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照自己圈画的词语是否准确,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对课前预习功课的一个检查,更是通过这种检查培养学生词语的感受能力,而这个能力是低段学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识字环节结束,可以顺势安排写字的时间,也可以把写字环节放到理解课文之后,指导要实,范写要到位,坐姿要强调。中年级在这个环节也可以安排点写的时间,如果理解课文时间长,也可以完全放到第二课时。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000个汉字的任务在五年级下册已经完成,所以六年级书后没有横线条,也就是没有识字的任务,但是写字仍然是一项任务,老师在检查学生读书后“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之后,可让学生交流“哪个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为学生课后的书写练习做指导。

最后是检查朗读。对正确流利者充分表扬,对朗读中的错误给予纠正。

(三)议,整体感知,培养感受能力

议,就是学生遵循一定的方法,通过小组、全班的互议,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没有整体感知的任务,所以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而言。在这个环节要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即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具体说来,整体把握是读课文,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预习、提读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有效调控,课堂上尽量让更多学生获得这种概括的机会,因为这个环节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学生太啰嗦,提醒他概括点;学生太抽象,提醒他具体点;学生基本正确,提醒他人说得更好;优秀生说完,可让学困生重复。同时,在这个环节要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如,串联段意法,概括要素法,文题扩展法,抓重点段法,抓中心句法,分析比较法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年级教概括的方法,高年级是运用方法的阶段。

(四)悟,细读感悟,培养理解能力

悟,就是细读感悟。细读感悟环节需要教师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特点进行研读,特别是教师要善于找准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设计“牵一发动而动全身”问题,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默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圈画批注,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点要往哪里打——朗读和背诵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课文中词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要抓住朗读的指导和语言的训练,采用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等不同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读书的兴趣;阅读教学应彻底改变低段高教的弊端,把阅读还给儿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说了这么多,最后落脚点就是一句话——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五)结,整体升华,获得情感体验

结,就是归纳总结。这一环节就是要回归整体,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获得情感体验。

第五篇:《火烧云》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火烧云》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学生:留意观察晚霞。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火烧云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去)

4、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霞光照在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 4

2、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变化?

3、霞光照映的地面景色是那么的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4、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铺垫。)

(二)学习第2、3段

1、火烧云上来了,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这耀眼的霞光,不仅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齐读第2段。

2、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自由读第3段。勾画出写天空颜色的词语。

4、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苹果绿、橘子红……)

5、天空中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能否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变幻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6、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第4、5、6段

1、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教师引读。

/ 4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美;“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的动态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趣?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8、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四)学习第7段

1、自由朗读第7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②“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 4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五、谈话结束。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2、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 4

下载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2(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2(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读课文目录(xiexiebang推荐)

    人教版七上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6 理想 (流沙河) 4 紫藤萝瀑布 (宗璞) 10《论语》十则 (孔子) 5 童趣 (沈复)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11 春 (朱自清)16 化......

    第八册课内精读课文复习

    人教版第八册课内精读课文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①《独坐敬亭山》 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六上精读课文主要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第十一册语文精读课文内容 1、《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 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

    精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推荐)

    精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精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有四步骤,分别是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读懂读通——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指导写字,正确规范......

    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精读课文有哪些阅读方法 ?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法”与“教法”大多数时候具有一致性。《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法”大致......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精选五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 “精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

    小学中高年段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小学中高年段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德库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模式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突破口。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五篇范文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三读教学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