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通知
教人[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6所师范大学:
霍懋征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从教60多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霍懋征同志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教师的楷模,是一代师表。她生前曾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崇高精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深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赞誉。为深入学习霍懋征同志的崇高精神,发扬她的教育思想,宣传她的先进事迹,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学习。
学习她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她是品学兼优的高才生,1943年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到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终身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曾经担任过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校长。其间,面对多个上级部门和单位的调动要求,她都婉言谢绝,从没有离开过她的学生和教室。文革期间,她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不公正对待。恢复工作后,她不易其志,坚定地回到了小学校园,继续从事着她心爱的小学教育事业。1998年退休后,霍懋征同志仍心系教育。为传授教学经验、传递最新的教改信息,她不顾年迈,先后到新疆、甘肃等多个省份讲学、上示范课,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
学习她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她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是她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霍懋征同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无偏向和歧视,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她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成功教育好了每个学生。她信奉教师的爱不仅直接影响着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必然会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中,她始终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方面育人,坚持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统一起来,教书育人,寓德于教。
学习她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霍懋征同志是一位自觉而勇敢的教育改革实验者,是新中国历次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和成功经验的创造者,是上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曾积极参加了汉语拼音的试教、拼音教学经验和五年一贯制改革等教改经验的推广工作,一直指导并参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她教艺精湛,具有非凡的教育智慧,探索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上世纪50年代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改方针,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质量、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改革开放以来,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霍懋征同志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霍懋征同志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她的崇高师德精神、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教改经验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霍懋征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学校教书育人水平,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 育 部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吴晶)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坚守60余年,创造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在她走后,她毕生倡导的“爱的教育”再次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的热潮。
17日下午,教育部专门召开了“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霍懋征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霍老师的亲属、同事、领导和朋友通过缅怀她的事迹,学习她的精神。
在霍老师女儿赵萱的回忆中,母亲没有周末和假期,因为她除了正常上课,还要到全国各地讲学;母亲的课总能做到常教常新,因为即使在85岁高龄,她仍然要时常备课到深夜;母亲经常带有困难的孩子到家里吃住,从没丢掉一个学生;母亲到处讲学,却从不收讲课费,还自费组团去西部讲学„„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霍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普通的所谓喜爱孩子,而是建立在对教育的忠诚,对儿童的信任的基础上。她相信每一个儿童,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她坚守“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八字方针,给每个孩子金色的童年。
“我们学校是霍老师生前执教的地方,我们要为霍老师塑一座铜像。”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说:“更要号召青年教师用实际行动学习、传承霍老师的师德精神,续写‘爱的教育’新的传奇。”
“我们有责任,也有决心把霍老师的爱传承下去,并赋予爱新的内涵。”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冯勉说。
23年前,冯勉循着霍老师的足迹,来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执教。如今,她凭借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全国模范教师。
在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冯勉摸索出“怎样爱学生”的办法:每学期,她都要把家长和孩子请到学校召开睁大眼睛找优点的“报喜会”,让孩子们懂得,即使“做路边的小草”也要“绿得出奇”,要做最好的自我。
即使学生们犯了错误,比如有人出现浪费学校卫生间卷纸的行为,冯勉也要发动他们开展调查,在实践中受触动、受教育。“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都当成一种教育资源,那么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
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心中,“爱的教育”是先进的理念,是崇高的师德,更是一面充满感召力的光辉旗帜。
据了解,教育部已于日前发出通知,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学习。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说,北京市将通过事迹巡讲、主题征文、师德讨论以及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等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用实际行动学习、践行霍老师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思想。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说,霍老师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我国还十分缺少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应在提高教师待遇、调整师范教育规模和结构、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培训等方面下大力气。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贯彻“两会”精神,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霍老师先进事迹,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水平;要大力加强教师和校长培训,提高教师和校长专业化水平;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鼓励改革创新,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教育家。
霍懋征老师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也是当代师范院校毕业生心中的一面旗帜。60年来,她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却从未改变她从事小学教育的选择。霍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8级免费师范生张菁,也坚定了她毕业后从教的决心。
张菁认为,“教育跟着时代走”是霍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题。在国际化、信息化大潮冲击学前教育领域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研究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形成中国本土的学前教育体系。
“也许我不能成为第二个霍老师,不能如太阳般把光辉撒满每一个角落,但我依然可以做一棵大树,为孩子们带来一片绿荫。”她说。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走了。教育界失去了一位爱的教育的旗帜,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和朋友。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纪念她,就是要学习她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学习她忠诚于祖国教育事业的无私精神。霍老师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
首先,霍老师的教育思想可以说集中在一个“爱”字上。霍老师对儿童充满着爱,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爱。她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的这种爱不是普通的爱,不是普通的所谓喜爱孩子,而是建立在对教育的忠诚,对儿童的信任的基础上,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霍老师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她把育人作为她的天职;她相信每一个儿童,相信他们将来都能成才,“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她坚守教育学生的八字方针,即“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给每一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她认为教育的本真是培养人才,相信人人都能成才,而基础教育最为重要,从小学到的知识,养成的习惯使学生一辈子受益。这是霍老师的教育信条,也是霍老师所追求的教育之真。
第二,霍老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她把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孜孜不倦地钻研,研究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它尽善尽美。霍老师毕业于北京师大数理系,但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当然她也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这一方面说明霍老师在数学语文方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霍老师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深刻钻研。教学经验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自然增长的,而是要不断钻研教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成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霍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从不停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精益求精,这就是霍老师的求善的精神。霍老师的经验所以具有普遍意义,就在于她不是在研究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植根于长期的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是反复实践,不断钻研,不断提炼,上升为普遍的理论。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要让教育家办学。我在想什么样的教师称得上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教育家的具体形象和榜样。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如果忠诚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就称得上是一名教育家。霍老师就是这样的教育家。
第三,霍老师把教育教学视为一种艺术。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居然会有不少学生不喜欢语文。这说明,有些老师没有把语文视为艺术,更没有把教育教学视为艺术,把课讲得枯燥无味。霍老师却相反,她把语文视为艺术,把语文教学视为老师的艺术创作。她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世纪80年代初我听过她的课,课堂里生气勃勃,充满激情,师生配合默契,活生生是一堂艺术课。
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册的课文,一般只有20多篇,但是霍老师每学期可以让学生学到上百篇课文。这样,非但学生不觉得负担重,而且越发喜欢语文课。这就是霍老师的教学艺术。这种艺术不是一般的技巧,而是霍老师用心灵表现出来的。就是霍老师教育之美。
霍老师出版过一本论文集,叫《真善美的丰碑》,这个书名对霍老师来讲再贴切不过了。今天我们来缅怀她,就是要学习她在教育工作上不断地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霍老师的真善美,不仅表现在她的课堂艺术上,而且表现在她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她追求自己工作的真善美,她要把学生培养得更加真善美。真善美就是霍老师的人生追求,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月19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和母亲作最后告别。
母亲用尽一生心血耕耘小学教育讲坛,用爱的教育艺术力争让每个学生成才;她始终坚持教学改革、教育创新;她始终情系教育,情系农村教育,情系大教育,她的一生是一部感人的教育诗篇!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盼望她能带我们出去玩,可是她却要到全国各地讲学,很难有时间和我们在一起。几十年里她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各地学校做了上百节观摩课,产生了巨大影响。那时候,每当我们深夜醒来,总是看到她在备课。她在讲课时总是做到常教常新,即使到了85岁高龄,外出讲学还时常备课到深夜。她是与时俱进的人,几十年前就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探索全面育人;力争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营造金色的童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她经常带有困难的孩子来家里吃住,她的学生不管多调皮,不管学习有多差,在她爱的抚育下和教育下,一个个都成才了。她从没丢掉一个学生,她常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母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在她爱的教育的熏陶下,我们几个子女全部从事教育工作,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至今全家已经有4代11个人从事教育工作,1991年我们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母亲博大的胸怀,她的积极乐观,总是陶醉于学生成长成才给她带来的快乐,这一切都深深影响着我。记得我刚当班主任时流露出了不愿当的畏难情绪,母亲跟我说,当班主任太有意义了,我一辈子都没当够。于是她经常给我传授当班主任的经验,后来,我的班上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我都能应付自如了。
我当了学校校长后,母亲当了学校的顾问。她说要把一个学校管理好,优良的师资是关键,为此她亲自为我们学校的教师作师德报告等。在她的点拨下,我找准了成长的方向。
我和母亲感情至深,共同的事业把我们连在一起。多年来,母亲为教育事业奔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即使得了可怕的癌症,也没有令她放弃。她把提高教师的素质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感染了数以万计的教育工作者。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开发西部的号召。母亲知道后兴奋极了,这是她多年的心愿。当时已80岁高龄的她身体力行,自费组团去西部讲学,没有经费就让我和我的女儿筹措。她说,她要为西部教育献出她最后的力量。我陪同她先后去了江西、宁夏、重庆、甘肃等地,她还不顾艰辛坚持进贫困山区看望孩子们。回来后,她到处呼吁支持农村教育,因劳累过度又病倒了,积劳成疾的她从此倍加珍惜时间。没有对祖国、人民赤诚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是不会写就母亲传奇的教育生涯和收获丰硕教学成果的。
温总理说她是在传播精神。我想,这个精神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她是爱的化身,这个爱是对教育痴情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师真诚的爱,对学科执著的爱,对亲朋好友、对周围的人宽广的爱。
我作为霍懋征老师与之相伴终生、倾尽毕生心血实践“爱的教育”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现任校长,此时此刻,心潮起伏。传颂在我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霍懋征老师高尚师德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萦绕在我心头。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已经走过百年“爱的教育”的光辉之路,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我们二小爱的教育传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霍老师对爱的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她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揭示了教育的真谛。霍老师以爱教书,以爱育人,她爱学生、爱老师、爱朋友、爱学校、爱党、爱国家,爱满天下,霍老师是爱的化身。
她提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是一位教育家对教育的庄严承诺。霍老师既掌握学生的共性,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并炉火纯青地驾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全部教学内容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她始终如一地不断学习,不断补充,不断提高修养,并以“赏识、激励、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实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目的。
她不断改革创新,永不满足。霍老师的课常讲常新,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她都充实新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出不同的特点和效果。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就是教育部直属的实验学校,从学制改革以及后来的各学科改革实验,霍老师都是走在改革的最前面。
她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看成是光荣的事业、幸福的事业。这使她在教师这一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桃李满天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爱才有魂。霍懋征老师用她完美的一生演绎了一部生动感人的爱的教育篇章,诠释了教师最高贵的品质。今天纪念霍懋征老师,更要继承和发扬她这种“爱的教育”的精神。
从1997年起,我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提出并践行“以爱育爱”的“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思想,丰富了我校“爱的教育”这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内涵。“以爱育爱”将“爱”升华,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霍懋征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爱的教育”的崇高传统!
在我校不久前举办的霍懋征老师学习追思会上,全体教职员工一致决议,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为霍懋征老师塑一座铜像,让霍老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爱的薪火,将由新一代教师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无数个霍懋征将继往开来,续写“爱的教育”新的传奇!
认真了解了霍懋征老师的先进事迹,用心感受了她用毕生精力谱写的教育赞歌,我在心头涌上深深敬意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灵震撼。霍懋征老师用她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着自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
霍老师曾用6个字概括她一生从教的体会:光荣、艰巨、幸福。60年来,她经历过失去亲人、骨肉分离的痛苦,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但这些都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没有改变她从事教育事业的选择,没有改变她对孩子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耳熟能详的话里,没有华丽的词藻、空泛的理论,有的是霍老师对教育矢终不渝的追求。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把“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座右铭,把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作为对待学生的准则。60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
在我心目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三尺讲台用粉笔书写桃李满天下的华章更是我的梦想。带着这份心愿,我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进入大学一年多来,我从对教育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有所思,我时常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我又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霍老师的事迹无疑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她让我懂得,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还是爱、包容、理解和真情。
在品读了霍老师的事迹后,我更加坚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依然执著前往祖国西部做教育指导,而我能在毕业后去乡村工作两年又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也许我不能成为第二个霍老师,不能如太阳般把光辉洒满每一个角落,但我依然可以做一棵大树,为孩子们带来一片绿阴。
60年,时代在发展,教育同样也在发展,“教育跟着时代走”是霍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首批倡导者,她提出的“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16字方针如今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而我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学生,在不断充实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多地是要去琢磨如何成为一名有理念、有方法、有科研水平的新时代教师。学前教育是一个阳光的职业,它让我的内心充满阳光,我也要把阳光播撒到更多孩子的心田,让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高海涛 摄)
23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走进实验二小的大门,因为这里是霍老师工作过的学校。在师范学校时就学习了许多霍老师的先进事迹,她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对学生无私的爱以及教学上的探索创新,都使我们对她产生深深的崇敬之心,对实验二小这所名校产生无限向往。
虽然那时霍老师已退离二小工作岗位,但她仍然热心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乐此不疲。学校的青年教师评优课上,当初出茅庐的我看到台下听课老师中霍老师的身影时,那份激动又紧张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人们说霍老师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她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的确如此,她的教育之魂就是爱,这种爱是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以求,对学生的无微不至,对教育的大胆创新……这些都使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和艺术。
我认识到,爱是一种追求,这种爱源自教师的心灵深处,犹如一泓泉水滋养学生心灵,使他们不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因此,我追求,让自己带着理解、包容、机智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注意到,通常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会形成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链条,处理不好就会“崩链”,于是,我努力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学期,我都把家长和孩子请到学校召开睁大眼睛找优点的“报喜会”,一张红红的请柬,一杯淡淡的清茶,一张张兴奋而幸福的笑脸,使小小的“报喜会”成为爱的桥梁。其实,教师的爱就是要在包容中理解差异,在理解中体现不同的包容。最重要的是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纳入教师的视线,让孩子们懂得,即使“做路边的小草”也要“绿得出奇”,要做一个最好的自我。
我认为爱是一种责任,是教师为学生不断开拓和设计行动的过程,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过程。真正的爱,是给人以成长信念和力量的爱。教师不但要把爱作为教育的手段,更要作为教育的目的,以爱育爱,使学生不但体验爱,理解爱,还要付出爱。
第二篇:学习霍懋征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霍懋征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阿奎利亚学校 张胜利
六十多年的时间差不多占去了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三,霍懋征同志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无数的青春岁月全部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基层教育事业。在这六十多年里,她遇到过无数的坎坷,经历了太多的诱惑,可是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她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学生和教室她却在不知不觉中已桃李满天下了。当别人因为一辈子的碌碌无为而后悔的时候,她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桃李满天下了。
入行十年,作为一个已经不再年轻的老师,我对这个事业的热情还有当初那样高吗?在学习了霍懋征同志的事迹之后我经常会这样问自己。她六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是普通教师的两倍,可是她却很精彩的走了下来,我作为一个受党和国家教育多年的老师,我也一定能走下去,而且是带着满腔的自豪,因为霍懋征同志就是我的榜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同志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因为有了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国家的爱,她才可能把这条路走的那么精彩。大爱无声,点点滴滴的爱都渗透在平时的工作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无偏向和歧视,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再结合自己“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成功教育好了每个学生,这又是我要学习的另外一个地方。
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虽然在教育资源和硬件上暂时还没有条件达到,但从师爱的角度出发,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来自老师平等的爱,这才是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必要条件。并不是有最好的硬件设施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师爱相伴,他们才能将这份爱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才会和谐进步。
在霍老执教的六十年里,她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也一直贯穿始终,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但在后来的时间里她并没有停止不前,后来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这些都是她对于教学新的尝试。对于一个耄耋老人都有如此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后来者更应该紧紧把握自己有限的时间,把它投入到教研、教改中去,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无数个教师都能钻研教材、教法,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何愁不能提高。
逝者已逝,让我们可以秉承霍老的遗志,在自己正在走的这条路上多播撒爱的种子,让它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长大,在自己的工作中多一点创新和进取,为祖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学习霍懋征先进事迹
学习霍懋征先进事迹《爱是教育手段还应成为教育目标》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更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她自称是一个平凡的人,周恩来总理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
一、要学习霍老师以爱育教,以心育人的崇高精神。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热爱工作,热爱学生;要多接触孩子,在相互交往中培养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心理;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纯洁心智、提升灵魂,将爱的种子播撒,将爱的福祉传递下去。
二、要学习霍老师坚定信念、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对于教育事业,要拥有一种任劳任怨的态度,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要抛弃不坚定的想法,做好终身从教的准备;要担负起振兴祖国教育事业的重任,毫不犹豫地走下去。
三、要学习霍老师尊重规律,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决不能将知识固守于现有,将思想禁锢于过去,将视野局限于当前。要丰富教育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开拓更广阔的教育天地!教育格言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理论:霍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教育格言二:对学生的八字方针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
教育理论:霍老师对这八字方针的理解是这样的:激励每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来自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老师要激励学生们增强自信,勤于努力;要为每一个学生取得的进步而鼓劲加油,使他们感受到由于各自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带来的喜悦。
教育格言三:育德于教、文道统一
教育理论:霍老师“育德于教、文道统一”的教育目标是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方面提出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育人为本,语文课应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灵魂,坚持“一课一得”的原则。语文德育功能的充分运用,应该是教师自觉地把德育意识和德育内容渗透于语言训练之中的。霍老师在教学中关注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语言文字能作用于人的文中之“道”。
教育格言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育理论:霍老师的一个学生说,霍老师教我们做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霍老师觉得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一个榜样,是他们学习的楷模,所以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格言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教育理论:霍老师认为,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一个老师心里都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如果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成钢。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第四篇:学习霍懋征老师
学习霍懋征先进事迹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霍懋征先进就事迹,学习她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学习她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学习她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中,我被霍老师那无限忠诚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一次次震撼着;被她那不言放弃、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一次次感动着„„霍懋征老师用她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着自己对学生的爱,霍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剖析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她是在用爱成就事业,用爱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漫漫人生路,写满了霍懋征的真情付出,她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干,对教育,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将爱进行到底。“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终身的理想。” 她用“光荣、艰巨、幸福”这六个字诠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爱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不容易,要在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灌输爱。首先,老师的爱应该是无偏见,真诚、无私、广泛的。对所有的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的爱如同伟大的母爱,以关心、爱心、信心、细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对不同的孩子,表达爱的方式要有所不同,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对习惯不好,调皮的孩子不要讨厌他,要接近他,关爱他,体谅他,在学习、生活中,把做人的种子播进他的心里。在具体的教学中,爱将如何才能做好,霍老师总结为八个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使其有奋斗的方向。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要启发他,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激励他。只要孩子真正有了一个目标和理想,他才会投入到学习中。赏识,孩子都盼望得到赞美,要抓住闪光点进行赞扬。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更多来自于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认同,抓住孩子们的优点进行赞美,可以让他们爱上学习,不会觉得累。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实现“快乐教育”。期待,期待是对孩子的信任,是一种漫长的等待,不断的引导和帮助。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能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既是良师更应该是益友。
岁月的流失将改变我们年轻的容颜,生活的沧桑将磨灭我们年轻的梦想,但只要心中有爱,便可以姿态优雅,淡定从容。今后我会在工作中以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和思想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引导自己,一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以大爱立足,做大的教育。
第五篇:霍懋征先进事迹
四十多年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受到北京市和全国教育部门及政府的表彰,立志永不停止探索与追求的脚步,以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关怀和鼓励。
几十年来,她曾担任过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她曾有过多次离开小学教师岗位的“高升”机会,然而每一次,她都义无反顾地坚持最初的选择,孜孜不倦,矢志不渝,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情滋润了无数稚嫩的心灵,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的乐章。她,就是我国小学教育战线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
一、被温家宝总理誉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的霍懋征学长。
一片丹心育幼苗
霍懋征学长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母亲是一位爱生如子的中学教师。母亲对教育工作的热忱、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得到的愉快和幸福,令当时年幼的霍懋征学长羡慕不已,热爱教师工作的火种也从那时候起,在她小小的心中撒播孕育着。
1939年,霍懋征学长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四年之后,品学兼优的她顺利毕业并被留校工作。但她念念不忘儿时的梦想,在她看来,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她愿意做打基础的工作。再三坚持之下,学校批准了她的要求,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现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干就是六十多年。在那个“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年代,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选择小学教师工作,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许多人不能理解,然而对于喜欢小孩子的霍懋征学长来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好、最无悔的选择。
刚迈出校园的霍懋征学长经验不足,站在三尺讲台,常常感到窘迫不知所措。在旧社会,教师之间互相提防,从不共同备课,更别提交流经验了。但霍懋征学长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不教我,我就偷着学。于是她开始注意细心观察,从同年级组老师们的日常言谈中琢磨体会,有时甚至会抱着作业本,躲在其他班的窗下,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悄悄听课。经过不懈努力,霍懋征学长的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常常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表扬。
1949年10月1日,霍懋征学长荣幸地参加了开国大典,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新中国的好教师。建国后,学校有了党的领导,各项工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学校领导开始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既组织教师钻研业务、学习政治,又邀请苏联专家来校指导工作。正是在那个时候,霍懋征学长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她还归纳出了一套“以讲为主、以读为辅”的语文教学“讲读法”,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她所在的班级每学期语、数两科考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有时数学成绩能达到人人满分。
霍懋征学长曾经总结过当一名好老师的秘诀,那就是“勤”,她认为勤能补拙,要勤学、勤想、勤做、勤总结、勤分析、勤改进。而她也正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界的一颗“明星”。1956年,她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经常有全国各地的教师来京听她讲课、向她取经,《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人民教育》、《小学教师》等报刊也纷纷对她进行了报道。
霍懋征学长热爱学生是出了名的。1962年6月,她的二女儿因病住进了医院。有一天,当她正在上课时,接到了女儿病危的通知,她没有立即离开课堂,而是坚持把课上完后才匆忙赶往医院,但是已经来不及见女儿最后一面了。她悲痛地说:“我爱我的女儿,我也爱我的学生,我不能因为女儿一人,而耽误40多个孩子的学习。”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她班上的全体学生流着眼泪安慰她:“霍老师,您不要难过,我们都是您的儿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文革”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在“牛棚”里关了一年零九个月,受尽了折磨。期间,她亲眼目睹了年仅13岁的儿子无辜被造反派扎死后躺在血泊中,15岁的小女儿被弟弟的惨死吓傻了„„漫长的苦难不仅考验着她的耐心,也考验着她对于教育的信心,她想不通为何自己全身心教过的学生,在“文革”中会变得如此残忍?
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1978年4月,霍懋征学长重新回到了实验二小,并被教育部任命为副校长,时年她已56周岁。她毅然放弃了自己十分喜爱的数学教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经历过“文革”伤痛的她,深深地意识到教育必须首先教会孩子做人,塑造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懂得怎样去爱别人,而能够实现文道统一的语文教学无疑是塑造人类灵魂最有效的途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文革”后,霍懋征学长迎来了事业上新的春天。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校长,但是她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我的事业在课堂,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于是,霍懋征学长带着她的全部爱心和热情,开始了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仍使用建国初盛行的“讲读法”,存在读得少、学得慢、效果差、时间费的弊端。孩子们整天忙得团团转,却读不了多少书。针对该弊端,霍懋征学长对比分析了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的小学语文教材,意识到在教学中加大阅读量的重要性,于是她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16字方针,从教材到教法进行全面改革,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当时,有的老师觉得经济可以快速增长,教学工作却不能 “提速”,但霍懋征学长顶着压力,大胆地在她所教的班级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并且理智地坚持了下去。她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尝试着在精讲、多练、合理组织课文上下功夫。她认为精讲才能实现学生课上多练,课上多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减轻课外作业负担,合理组织课文又为课上精讲多练创造了条件。就这样,她教的三年级实验班,第一学期学生一共学习了95篇课文,超出课本71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获得了显著提高,负担也不重。1981年,这个实验班毕业参加北京市最后一次统考,全班46名学生的作文中,有44篇被评为“一类文”,另外两篇被评为“二类文”,并且所有试卷都干净整洁无错别字,霍懋征学长和她的实验班也由此轰动了全国。
经过多年的实践,霍懋征学长总结出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十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因此,她将这“十学会”贯穿在她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此作为自己的教学着眼点,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而且还极为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她一贯主张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课外不留或少留作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有益的事,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她指导学生们组织了很多课外活动小组,如成立了“小图书箱”,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又如通过“小药箱”,学习简单的救治,其中一名学生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医生,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小药箱和大大夫》回忆当年趣事。她还带着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并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向家长们和其他班的师生们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在人际交往、表达、听、说、写、画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宝贵的自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学长从教几十年年来最深刻的体会之一。在她的学生中,既有国家领导人的孩子,也有工厂女工的孩子,甚至还有淘气得差点进工读学校的孩子。然而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在她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她执着地相信: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她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病了,她带着去看病求医,不辞劳苦地买药、送饭;学生家庭有困难,她就自己掏钱为学生买午餐;学生踢足球没有鞋穿,她就在比赛前夕送去短裤、球鞋;学生的父母因公调外地工作,她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食宿„„霍懋征学长教育培养学生,不仅靠说教,更重要的是靠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说起霍懋征学长的教育方式时深有感触:“霍老师不仅以她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给我们学识,更以她的爱心,以她真切的举止教育我们做人!”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这八个字,一直是霍懋征学长坚持的育人方针,激励每一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期待着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在她的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正因为她给予了孩子们无限的爱和希望,因此也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在她的循循善诱之下,当年无论是优秀生还是令人头疼的“捣蛋鬼”,最后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999年,三十多名五十多岁的毕业生邀请霍懋征学长聚会,霍懋征学长带去了一叠她78岁时骑在牦牛背上的照片,彭清一教授在背后题了一首打油诗:“人生七十古来稀,骑上牦牛变十七。挥手扬鞭千重意,晚辈我等要牢记。”当那些已过花甲之年的学生们排着队伸出手去接老师的照片时,那一刻,霍懋征学长的心中涌动着无限欣慰与满足:“同学们,45年前,你们每人每天伸出两只小手让我检查卫生。45年后的今天,你们伸着两只大手来接我的照片。你们的大手为党和人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我拥有了你们,深感自己是世界上精神财富最富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1998年,在超期执教20年之后,霍懋征学长退休了。尽管离开了教学第一线,但是她并没有停下耕耘的脚步,而是继续以热爱学生之心,去关怀青年教师们,听课、评课、开讲座,向他们传授“爱的教育艺术”经验,倾其所能地帮助他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她还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年坚持去西部地区讲课,并送老师和学生礼物:老师送书,学生送文具。她曾多次赴新疆、青海、甘肃、贵州、广西、内蒙古等地进行教育调研,为当地的老师和学生示范讲学,向西部教育工作者介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传递最新的教改信息和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交流教育教学的管理经验,宣传良好的师德典范,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西部教育。除了到西部贫困地区去支教上门,她还想方设法把那里的骨干教师接到北京来培训。女儿曾经多次提醒她:“您什么都可以忘,就是不要忘了您的年龄”,但她却深情地说:“人在世界上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再有经验的人,死了也就完了。现在我多说一点儿,别人就会少走点弯路。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加倍努力,为支持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做贡献。”
2003年,“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正式启动。霍懋征学长更忙了,在她的床头、案头,摞着厚厚的教育刊物、教育论著和待审读的教材,她常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连午觉都不睡,“因为舍不得时间”。温家宝总理到她家看望她时,对她不辞辛劳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您献身教育事业,特别是退休后仍在努力总结和整理自己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经验,这将给教育事业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并且称赞她:“您不仅传播经验,还传播精神,这种精神很有感召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霍懋征学长的眼中,人的一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实际上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她认为,昨天需要总结和反思,今天需要创造,明天需要憧憬。而这三天之中,最重要的是今天,只有把握了今天,明天才更有希望。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霍懋征学长每天都在为明天而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且在忙碌的生活中享受着“四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让为我们衷心地祝愿霍懋征学长健康长寿,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