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10句话及其评析
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10句话及其评析
第一句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领导原话:
总书记:“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用唯物史观看待事物,既要志存高远守护革命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干好现实工作,把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不管到任何时候,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而那些缺钙者,那些软骨汉,终究是要被历史的风浪所淘汰的。
有关评析:
——“蜕化变质,缘由种种,最根本的就是丢失理想信念;贪污腐败,形色斑斑,最可耻的就是精神世界糜烂。
——过去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有理想和信念才有铮铮铁骨;现在和平建设、改革开放,靠理想和信念才能挺起脊梁。
——坚定理想信念,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溃堤决坝;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纯洁党员队伍,才能保证党的战斗力,才能抵御腐败的侵蚀。
第二句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领导原话:
总书记:“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有关评析: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硬朗朗!响当当!三者是有效统一的整体——在干部清正的前提下,实现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政府清廉为干部清正提供了良好的日常工作氛围;政治清明为干部清正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三清”犹如三个点,鼎立起的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那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就是对腐败问题要坚持零容忍。零容忍是一种态度,零容忍更是一面旗帜。对腐败零容忍,就为干部清正创造了社会基础,为干部清正奠定了舆论氛围,为干部清正划定了从政底线。
——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是向制度化反腐推进。只有反腐实现制度化和法律化,才能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近期,广东正式试点官员财产公示,并给出了“2014年前完成试点、并逐步推开”的时间表。舆论认为,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已成为“制度防腐”的凸显坐标。与此同时,从政府信息公开到“晒”三公,再到民众知情、参与、监督权利在制度层面的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图像渐行渐近,正在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执政清明图”。
第三句 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流和挪作他用
领导原话:
2012年12月,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时说:“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流和挪作他用,和救灾款被挪用一样,那是犯罪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坚决反对,坚决查处。” “对困难群众,干部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有关评析:
——河北省保定市委书记许宁说:“播种什么能收获什么。党中央关心基层群众,就一定会收获群众对党的拥护,收获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舆论评论:十八大后,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考察就专程看望老区困难群众,不仅传递出重要政策信息,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勤政为民、实干兴邦”的具体行动。我国还有十分之一人口处在贫困线之下。总书记的上述语言不仅表明了中央的态度,也对基层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要严格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保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贫困群众身上。
——怒贪官!亲百姓!问疾苦!总书记“愤怒扶贫款项被截流和挪作他用”,我们可见总书记之性情,更见执政党之本色。
第四句 不允许在执行中央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领导原话:
总书记在:“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有关评析: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人似乎成了习惯;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有的人以为自己是聪明。
——确有那么一些地方,确有那么一些部门,也确有那么一些干部,他们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当成了“游戏”。顺意的就执行,不顺意的就打折扣执行、选择执行、变通执行。(公开选拔考试之路网易博客博主、公选名师上海刘源老师提示:7天春节假期,却被湖南省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自行改成了10天。当记者就此询问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回答:“国务院?好遥远啊!”一则新闻印证了总书记所指。)
——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令行禁止。要令行禁止,就必须政令畅通。要政令畅通,就必须从严吏治。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是政令畅通之大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给令行禁止开口子。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就是姑息和纵容违规违纪直至违法。以上,都为党性不容。
第五句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领导原话:
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期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有关评析:
——毫无疑问,政法工作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有安全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但现实中存在的执法不公、徇私枉法、贪赃枉法、冤假错案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政法机关的社会公信力,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既是对政法工作的更高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政法工作会议期间,孟建柱同志要求——政法机关要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这“五大能力”直接关系到政法机关乃至党和政府的亲和力、公信力。政法机关只有提升“五大能力”,努力做好政法工作,办理好每一件司法案件,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件案件,实实在在地感受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就在百姓身边——闻其声、见其事;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受鼓舞。
第六句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领导原话: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有关评析: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方面交上了一份沉甸甸、实在在的答卷。已经公布的消息显示,这期间有15名厅级以上
干部“落马”、12名厅级以上干部被免职。但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之举。“常”、“长”,简简单单两个字,体现了党对反腐败的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
——“常”,就是经常抓。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对于腐败分子,有一个抓一个,“老虎”、“苍蝇”一起打,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贪变成大贪。
——“长”,就是长期抓。根除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在不放松惩治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防上。惩防并举,惩防一体,惩防同等重要。尤其要顺应民众呼声,借助抓作风建设的有利时机,狠刹歪风、整肃纪律、清理特权,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
——经常抓、长期抓——亮出的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和恒心;经常抓、长期抓——亮出的是取信于民的诚心和信心。
第七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领导原话: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同时,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 的保障机制,那廉洁自律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有关评析: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最终会走向腐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比喻朴素、形象。编织这个笼子的“材料”是法律和人民监督,并由此形成三个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反腐倡廉,监督是关键,制度是根本。而落实制度的过程就是编紧“笼子”的过程。
第八句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领导原话: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有关评析:
——高级干部的贪腐行为,危及党的形象;群众身边的腐败,直接殃及民生。
——总书记的这个表述,是回应了老百姓一个普遍的疑虑,那就是反腐败是不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既注意高级干部的贪腐行为,又关注发生在百姓身边的腐败行为,让人民群众进一步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打击 的重点、力度。
——历史实践已经证明,“运动式反腐”不会根除腐败。反腐的力度如何,不是看落马官员的级别或数量,还要看是否有效遏制了腐败的现象,是否增强了廉洁的制度基础,是否形成了一种“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制度约束环境。
——“老虎”、“苍蝇”一起打,不廉必查、腐败必究、贪污必惩,真正形成让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如是,反腐的制度约束和社会生态的环境就能渐以生成
第九句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领导原话:
总书记说: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有关评析:
——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深获民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意味着抓作风建设不是搞运动、不是一阵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意味着抓作风建设要真抓实干、动真碰硬、持久发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意味着抓作风建设要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全力推进。
——作风建设,一是难在做,二是难在坚持做。群众在看我们如
何做,更在看我们如何坚持做。
第十句 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领导原话: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新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有关评析:
——标本兼治,当下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是一个辩证法的命题。正是在这样一个辩证的思维和行动中,所谓标本兼治,才有了更加接近的可能性。
——“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说明我们对反腐败从理论到实践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正如有专家所言,治本要靠制度建设,但制度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目前制度上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惩治已经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取得阶段性的实效,是我们现实的选择。
——治标,就是讲务实;治标,就是讲实效;治标,就是讲渐进。在不断取得实效的渐进中,我们会寻到治本的良策。
第二篇:试论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特色
—试论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论文摘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特色。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特色领导集体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充分体现出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休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升华,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是我们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中国革命、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状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建设理论,创造出八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成功经验,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1937年7.8月间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川。",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28号,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解决全部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矛盾等等理论,极大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理论。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的认识,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特别是后来发生了“文革”这样的全局性、长期性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深刻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论点,果断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加入世贸组织,科学的确定了时代主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第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第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上分„三步走‟;第八: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第九:“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到新的境地、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6年批准了(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纲要》(简称863计划);1988年我国又组织实施了“星火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开放了沿海城市,划定了自由贸易区。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建设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江泽民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从我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我国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我国面临的政治形势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原则,成功恢复实施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积极开展国际外交和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积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铲除“邪教”,同“法轮功”做坚决的斗争,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应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屋建叛。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贯彻落实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抗击“非典”,战胜“洪灾”,树立政府形象,在国际事务中但当重要角色,积极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充分显示了我党第四代领导集体坚强的执政能力。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不仅强调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强调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提出了“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使命感,增加责任感,学习时代楷模,认真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等等,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了我们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举措,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07年底南方冻雨;08年5月12号四川汝川发生特大地震,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决定性胜利;08年8月份我国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神七”飞天,令世人惊叹;无不显示我党新一届中央领导坚强的执政能力。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原理始终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制胜法宝。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什么时候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我们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新进展,既是对党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外一些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借鉴;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第三篇: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名单照片
历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单照片
第一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第二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邓中夏
第三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
第四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第五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
第六届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 英、蔡和森、王 明(陈绍禹)、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毛泽东
第七届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任弼时、陈云
第八届 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陈云、邓小平、林彪、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
第九届 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林 彪、周恩来、康生、陈伯达
第十届 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 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邓小平、华国锋
第十一届 政治局常委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陈 云、胡耀邦、赵紫阳
第十二届 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赵紫阳
第十三届政治局常委
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江泽民、李瑞环、宋平
第十四届 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第十五届 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第十六届 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2007年逝世)、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第十七届 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第十八届 政治局常委
习近平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第四篇: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
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
http://.cn 2004年02月09日10: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9日电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今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2003年年初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他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他指出,上述讲话体现了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农业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的坚定决心。
陈锡文还介绍到,多年来,中共中央都是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每年制定一个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但2003年却在年初和年底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陈锡文认为,2003年底之所以再次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考虑2004年的春节比较早,提前开会,就是为了使会议精神能在春节前就贯彻下去,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务实的态度。会后,中央于2003年12月31日批准了经会议讨论修改的文件,并于2004年1月1日印发了中央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据新华网、中国网网络直播文字整理)
第五篇:解读十七大报告: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重大历史关头和世纪之交,为继承、捍卫和发展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并将这一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江泽民同志挑起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重任,正值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之际,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处于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的严峻考验面前,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奋力维护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第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战胜种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这13年间,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风险挑战接连不断:海湾战争,华东水灾,“台独”分裂势力猖狂挑衅,亚洲金融危机,长江和嫩江、松花江严重洪涝灾害,美国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等。在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容应对并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着眼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澳门先后回到祖国怀抱。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1989年到2002年,江泽民同志先后出访70多个国家,总行程约60多万公里,为打开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作出杰出贡献。在此期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鲜明而及时地回答了党内外国内外对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的普遍关切,对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了全面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与此同时,推动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特别是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这13年艰辛探索中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它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正确界定了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并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这对于推进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2006年8月出版发行的《江泽民文选》,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全党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来源:《人民日报》